新型抗抑郁药

新型抗抑郁药
新型抗抑郁药

新型抗抑郁药物归纳总结

抗抑郁药市场热销品种分析展望

抗抑郁药市场热销品种分析展望 2010年05月25日 18:03:02 来源:医药经济报编辑:耿健【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抑郁症目前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指出:全球人口中基本上每20人就有1人患有抑郁症。西方医学界认为,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某一时段会患抑郁症。只不过症状有轻有重而已。患了抑郁症以后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人会产生自杀倾向并因此走上绝路。所以抑郁症并非小事而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种精神疾病。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抑郁症定为是世界第四大疾病,并预测到公元2020年时它将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疾病,但令人意想不到是,仅仅过了6~7年时间,抑郁症现已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由此可见,抑郁症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病率增长速度之快。 国内市场大有潜力 综合国外消息,目前全球约有3.4亿人患抑郁症。在国外,抗抑郁症与焦虑症药物销量合计已占中枢神经药物市场的45%份额,抗抑郁药与精神分裂症治疗剂合计占世界精神病药物的80%。据国外报道,去年全球抗抑郁药物总销售额已达190亿美元左右,比2002年纯增约90亿美元。已上市或正在研制中的抗抑郁药品种合计有50~60种之多。数量已超过精神分裂症治疗剂。据国外报道,8只畅销抗抑郁药销售额合计超过全球抗抑郁药物市场的80%。这8只全球最畅销抗抑郁药分别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文拉法辛、米氮平、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等。 我国抑郁症患者总数最保守估计有2600万人。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医学界无论在抑郁症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上均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诊断技术的落后于西方同行以及国内百姓对此病的认识不足,人们即使得了抑郁症也很少会主动去医院治疗,所以直至今天,国内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比例仍只有10%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抑郁症病人的治疗率。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人员才真正开始重视抑郁症的治疗。与此同时,我国抗抑郁药市场长期以来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如据国内医药商业部门的统计,2001年,我国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仅有10亿~12亿元人民币。经过8年时间,目前全国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仍只有不到5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抗抑郁药物百优解(氟西汀)最高年份的全球销售额曾一度达到28亿美元之多,即使现在此药已失去专利保护,世界各地仿制者众多,其市场规模仍有20亿~23亿美元。而我国的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不到美国氟西汀全球销售额的零头。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国民的抑郁症发病率并不比世界各国低,我国抗抑郁药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总而言之,相对其他药物市场(尤其抗生素之类)而言,我国抗抑郁药市场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市场。 帕罗西汀:销量上升 帕罗西汀也是一只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但起效比氟西汀更快。帕罗西汀于 1999年进入我国市场(商品名为“赛乐特”),但由于进口赛乐特价格比较昂贵, 当时每片赛乐特售价高达25元人民币,故国内市场销量并不大(此药尚未进入 我国医保药品目录中,这意味着病人必须自费)。 2008年,随着帕罗西汀专利的到期,世界各国出现多只帕罗西汀仿制药,故 赛乐特在我国市场售价随之下降,现在帕罗西汀的售价已降至每片10元左右。 由于帕罗西汀的副作用小于氟西汀且起效较快等因素,故此药在国内市场销量开 始上升,并有望取代百优解在我国抗抑郁药市场的地位。目前帕罗西汀在国内市 场销售额不到10亿元人民币。

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

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抑郁症最主要的方式,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 普兰,被誉为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 患抑郁症是需要治疗的,因为不治疗有生命危险。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抑郁症 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比较便捷易行的方式。 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发出一类新型抗抑郁药物,即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类新型抗抑郁药正逐渐取代三环类抗抑郁药,成为了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目前常用的有5种: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被誉 为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不但有抗抑郁作用,可以治疗抑郁症,而且副作 用少而轻,对心脏没有毒性作用,也没有镇静作用,药物过量也没有什么危险, 安全性高。这类药物的适应证还包括强迫症、惊恐症和贪食症等。半衰期长, 多数只需每日给药1次,疗效在停药较长时间后才逐渐消失,心血管和抗胆碱 副作用轻微,过量时较安全,前列腺肥大和青光眼患者可用;副作用主要包括 恶心、腹泻、失眠、不安和性功能障碍,多数副作用持续时间短、一过性、可 产生耐受;与其他抗抑郁药合并使用常常增强疗效,但应避免与单胺氧化酶抑 制剂(吗氯贝胺等)合用,否则易致5-羟色胺过多的综合征。 1.氟西汀(百优解、优克、奥麦伦) 适应证:抑郁症、强迫症、贪食症、惊恐发作,其他还有社交焦虑障碍,创伤 后应激障碍。通常需要3~4周起效。 用法用量:剂量少至5~10毫克/天,最佳20~40毫克/天,推荐剂量为10~20 毫克/天。如能耐受,20毫克/天应维持3周,然后逐渐加量,多数抑郁病人每 日不超过40毫克,有些病人<10毫克或更少。可将20毫克胶囊溶于水或饮料 中分次服,溶液应置冰箱内保存。 强迫症:60毫克/天改善最明显,但副作用也最大。推荐起始量20毫克,如能 耐受,3周可加至40毫克/天,1个月后酌情加至60毫克/天。 常见不良反应:有失眠、恶心、易激动、头痛、运动性焦虑、精神紧张、震颤 等,多发生于用药初期。有时出现皮疹。 2.帕罗西汀(赛乐特) 适应证:抑郁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广泛 性焦虑、经前期紧张症。靶症状是抑郁情绪、焦虑、睡眠障碍、惊恐发作、回 避行为、警觉性增高。失眠或焦虑在治疗的早期就可缓解。 用法用量:20毫克/天既是最小有效量,也是多数成人患者治疗抑郁最佳剂量。 老人、肝肾病人初始量和维持量应小,如20毫克/天,2周无效,可隔周增加 10毫克,逐渐增至50~60毫克/天。如仍无效者,应换用其他药物。停药时应 缓慢,以免出现撤药反应。 不良反应:性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食欲降低、恶心、腹泻、便秘、口干)、 失眠、镇静、激越、震颤、头痛、头晕、出汗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为:罕见的 癲痫发作,诱发躁狂,激活自杀观念。 3.舍曲林(左洛复) 适应证:主要为抑郁障碍的治疗和预防,也适用于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心 境恶劣障碍、非典型抑郁和惊恐障碍。

临床各科常见病用药汇总

★心内科: △稳定型心绞痛: 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辛伐他叮 20mg qn;比索洛尔(博苏)2.5mg 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30mg qd。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治疗药物: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阿托伐他叮(立普妥)20mg qn;低分子肝素钙 0.6ml 脐旁皮下注射 bid;培垛普利(雅施达)4mg qd;比索洛尔(博苏)1.25mg qd。 缓解药物:硝酸甘油 10mg iv-vp 6ml/L;(若胸痛不能控制改用合贝爽)。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 强心:地高辛 0.125mg bid(慢慢加量);利尿:呋塞米 20mg bid、螺内酯 20mg qd;ACEI:培垛普利 4mg qd;b-R阻滞剂:比索洛尔 1.25mg qd;改善循环: 马来酸桂哌齐特 320mg ivgtt qd、凯时 10mg ivgtt qd、丹参酮II-A 80mg ivgtt qd。 以上是主要药物治疗,其他一般治疗及对症处理不多说。(见外科用药小结)△预激综合症及阵发性室上速: 根治: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后第三天换药后可出院。 ★内分泌科: 营养神经:弥可保、恩在适 3ml im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爱维治) 30ml ivgtt。改善循环:舒血宁 20ml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钠多)。 改善脑供氧: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 1片 bid。 住院病人中大多是糖尿病,来住院的糖尿病病人中又大多合并大、微血管及周围神经并发症,用药上也主要是胰岛素肌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关于胰岛素如何用,轮了两周还是没太搞懂,这里就不说了。 ★消化内科: 根除HP治疗:1.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瑞倍)0.35g bid A.C; 2.克拉霉素 0.5g bid; 3.呋喃唑酮(痢特灵) 0.1g bid。 乙肝活动期(大三阳且HBV-DNA大于10^5)抗病毒治疗: 1.恩替卡韦 0.5mg qd; 2.阿德福韦酯 10mg qd; 3.拉米夫定(贺普丁) 100mg qd。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白及胶浆 250ml q8h ivgtt;6-氨基己酸(一种抗纤溶药)6.0 ivgtt qd。 调整肠道菌群:整肠生 2片 tid;复方嗜酸乳酸杆菌片 2片 tid;马来酸曲美布丁(舒丽启能) 0.2 tid。 保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天兴) 15ml ivgtt qd;旅甘安(17-AA)500ml ivgtt qd;门冬氨酸鸟氨酸(雅搏司)-预防肝昏。 止泻药:苯乙哌啶 2片 tid A.C;思密达 6.0 tid A.C;黄连素 0.3 tid。 外痔出血治疗:消炎膏外敷;爱脉朗 2片 bid;安络血 5mg tid×3;vitB6 20mg tid×3;红霉素软膏外用。

五种新型抗抑郁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五种新型抗抑郁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安非他酮、马普替林、文拉法辛、氟西汀和米氮平五种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系统评价目前国常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4-2014.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2)、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4.2)、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1997-2014.2)、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2014.2),PubMed(1966-2014.2)、Cochrane Library (2014年)、EMBASE(1974-2014.2)、ISI(1974-2014.2)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有关药物的临床试验,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同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RCT进行合并,利用WinBUGS和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系统评价上述五种药物之间的OR值及其优劣顺序。[研究结果]共纳入89项临床试验,7007例抑郁症患者,研究总臂数180。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文拉法辛、米氮平,氟西汀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OR文拉法辛-氟西汀=0.6741[95%CI:0.5313,0.8307],OR氟西汀-米氮平=1.5887[95%CI:1.2369,2.0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服用马普替林导致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少,其中OR安非他酮-马普替林

=8.6945[95%CI:2.1496,26.4462],OR马普替林-文拉法辛=0.2086[95%CI:0.0627,0.4958],OR马普替林-氟西汀 =0.2109[95%CI:0.0607,0.5422],OR马普替林-米氮平 =0.2521[95%CI:0.0773,0.6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网状Meta分析还对五种干预措施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氟西汀、安非他酮和马普替林的有效性较好,而马普替林、氟西汀、米氮平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氟西汀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的代表,在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具有较好的表现。尽管本研究表明马普替林有较高的推荐等级,但由于纳入的研究较少,仍有待专门设计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关键词:新型抗抑郁药;Network 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083-04 1 研究背景 目前,抑郁症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三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电休克疗法,这三种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是临床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1980年以前,抗抑郁药主要有两类,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通常将这两类抗抑郁

三环类抗抑郁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x

三环类抗抑郁药 (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 一概述三环类抗抑郁药 (TcAs) 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核心结构是中间一个七 元杂环两边连接一个苯环构成。其中,丙米嗪是最早发现的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化合物,目前常用药物还有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赛平等。TCAs主要在肝脏代谢,参与的代谢酶有CYP1A2、CYP2D6、CYP3A4等。主要代谢为三环核氧化,如2 位或10 位碳原子羟化(CYP2D6催化)、脂肪侧链氧化、氮原子的去甲基化( CYP3A4催化)。由于 CYP的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活性代谢产物的浓 度与原药浓度的比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二药理作用 TCAs阻断了去甲肾上腺素( NA)能和 5 羟色胺( 5-HT)能神经末梢对 NA和 5-HT 的再 摄取,增加了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浓度,临床上表现为抑郁症状的改善。目前研究发现,抗抑郁药对递质再摄取的抑制作用是立即发生的,而长期用药后则可以降低受体的敏感性(下调作用),这与抗抑郁药的临床效应滞后(用药 2~3 周后起效)密切相关。 NA再摄取的阻断使神经突触间隙 内源性 NA浓度增加,进而可以降低突触前膜α2 受体的敏感性,长期使用还可能减少中枢α 2 受体的数目。 5-HT 再摄取的抑制首先也是增加胞体部位突触间隙内源性5-HT 浓度,通过下调突触前胞体膜的 5-HT1A受体,增加末梢释放 5-HT,最终达到抗抑郁作用。TCAs还有很强的阻断 5-HT2A 受体作用。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治疗各类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如内因性抑郁、恶劣心境障碍、反应性 抑郁及器质性抑郁等。还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惊恐发作和恐怖症。小剂量丙米嗪可米嗪可用 于治疗儿童遗尿症,氯米帕明则常用于治疗强迫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的抑郁症状,治疗宜谨慎, TCAs可能使精神病性症状加重或明显化。 三环类抗抑郁药曾经是首选的抗抑郁药,但是由于该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大,禁忌证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多,安全范围较窄,使其临床应用受限。TCAs服用超过一天剂量的10 倍时就有致命性危险,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四不良反应 1.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三环类抗抑郁药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尿潴留、嗜睡、体重增加等,是其抗 胆碱能作用和抗组织胺作用的结果,与血药浓度相关,在治疗浓度范围内即可出现,存在着较大的 个体差异,并不是中毒的表现。轻度的抗胆碱能药物不良反应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加用

最好抗抑郁药有哪些

最好抗抑郁药有哪些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严重的抑郁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身边的人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对抑郁症当然也要了解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抗抑郁症的,药物有很多种,比如常见的包括单胺氧化酶,还有三环类的抗抑郁药物,但是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注意遵循医生的一种建议。 ★一、单胺氧化酶 异丙肼是上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枢兴奋作用,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人并获得成功。动物实验证实其可逆转利血平引起的淡漠、少动,同时,脑单胺含量升高。推测其中枢兴奋和抗抑郁作用是因为大脑单胺氧化酶受抑制单胺降解 减少,使突解间隙单胺含量升高的缘故。从而提示了动物行为和大脑单受类递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精神药理和精神疾病病因学研究奠定的基础。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

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二、三环类 是紧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之后的另一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 它的化学结构与氯丙嗪相似,原以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抗精神病药,但临床试验结果大出所料,该药对精神分裂症无效,却能改善抑郁心境。以后又经大量,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从而取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一跃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垄断抗抑郁药市场长达30年之久。三环类抗抑郁药共有产品10余种,我国除丙咪嗪外还有阿米替林、多虑平和氯丙咪嗪。马普替林虽为四环结构,但药理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一致。三环类抗抑郁药的适应证为各种类型抑郁症,有效率约70%-80%,起效时间1-2周,剂量范围50-250mg/d,缓慢加量,分次服。因镇静作用较强,晚间剂量宜大些。治疗范围血药浓度丙咪嗪和阿米替林为50-250ng/ml。

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 用途: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指一组用于治疗抑郁症状的精神活性药物,有时也用于治疗某些其他特定状况,如焦虑、惊恐,或强迫症状。主要分为: ①三环抗抑郁药,包括丙咪嗪,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及多虑平(多塞平)等,为目前 较好的抗抑郁症药,其中以阿米替林为最常用。 ②四环抗抑郁药,临床常用的有麦普替林等,其作用和三环类相似。 ③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SSRI),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赛乐特)、氟 伏沙明(兰释)、舍曲林(郁洛复)、文拉法辛(博乐欣、怡诺思)等 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异卡波肼,反苯环丙胺等。还有较新推出的新型抗 抑郁药,如瑞美隆等。 副作用:使人困倦、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心跳加快、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这类副作用一般不影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逐渐适应;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尿潴留和肠麻痹少见。过量可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一、经典抗抑郁药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异丙肼是上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枢兴奋作用,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人并获得成功。动物实验证实其可逆转利血平引起的淡漠、少动,同时,脑单胺含量升高。推测其中枢兴奋和抗抑郁作用是因为大脑单胺氧化酶受抑制单胺降解减少,使突解间隙单受含量升高的缘故。从而提示了动物行为和大脑单受类递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精神药理和精神疾病病因学研究奠定的基础。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经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惩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8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一代半日受氧化酶抑制剂,即可逆性单胺氧化酶一个亚型(MAO-A)抑郁剂,它的特点是:1对MAO-A选择性高,对另一种同功酶MAO-B 选择性小,故仍可降解食物中的酷胺,从而减少高血压危象风险。2对MAO-A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仅8-10小时即可恢复酶的活性,而老的半日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时间长达2周之久,因而也降低了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危险。主要产品有吗氯贝胺,剂量150-450mg/d,分次服。据称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当。 虽比老的半日胺氧化酶抑制剂安全,但仍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及潜在的食物、药物间相互作用,一般也不作为首选药。 2、三环类抗抑郁药 以丙咪嗪为代表,常用的还有阿米替林。 化学结构:三环类抗抑郁药由两个苯环和一个杂环构成,咪唑类杂环上含氮,这一类衍生物较多,一般简称TCA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人口服本药后,出现困倦、头晕、口干、视力模糊及血压稍降等。若连续用药数天,以上症状加重,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相反,抑郁症患者连续服药后,情绪提高,精神振奋,出现明显抗抑郁作用。但丙米嗪起效缓慢,连续用药2~3周后才见效,故不作应急药物应用。

现有抗抑郁药的优缺点

现有抗抑郁药物的优缺点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单受氧化酶抑制剂、三环内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 摘要:①异丙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是指早期应用的经典药物,如地昔帕明、阿米替林、丙米嗪、多塞平等,主要阻断NA和5-羟色胺两种神经递 质的再摄取,保持突触间隙两种递质有较高的浓度而起到抗抑郁效果,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是本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 物。 ②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是指早期应用的经典药物,如地昔帕明、阿 米替林、丙米嗪、多塞平等,主要阻断NA和5-羟色胺两种神经递质 的再摄取,保持突触间隙两种递质有较高的浓度而起到抗抑郁效果,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正文:抗抑郁药系指具有提高情绪,增强活力的药物。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普遍公认的 两类药物: 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 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枢兴奋作用,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人并获得成功。动物实验证实其可逆转利血平引起的淡漠、少动,同时,脑单胺含量升高。推测其中枢兴奋和抗抑郁作用是因为大脑单受氧化酶受抑制单胺降解减少,使突解间隙单受含量升高的缘故。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经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惩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因有明显的毒副反应,已基本被三环类抗抑郁药所取代。研制新一代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主要目标应是作用时间短,可逆性及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A。此外,使用非选择性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如果使用含酪胺的食物,容易引起高血压、高烧和惊厥等危象。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作为最早的抗抑郁药物,作为二线抗抑郁药,即当患者对其它抗抑郁药物无反应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副作用是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引起高血压危象,表现为严重的枕部头痛,恶心,呕吐,血压聚升,瞳孔缩小及心律不齐等。因此,高血压患者要禁用此类药物,如果服药后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立即停药并迅速降压治疗。另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还可出现类似三环类的副作用。因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脏病患者禁用,老人需慎用。 8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一代半日受氧化酶抑制剂,即可逆性单胺氧化酶一个亚型(MAO-A)抑郁剂,它的特点是:1对MAO-A选择性高,对另一种同功酶MAO-B选择性小,故仍可降解食物中的酷胺,从而减少高血压危象风险。2对MAO-A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仅8-10小时即可恢复酶的活性,而老的半日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时间长达2周之久,因而也降低了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危险。

药学专业知识(二)各系统药物大汇总

第一章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镇静与催眠药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地西泮 其她类:唑吡坦、佐匹克隆 第二节抗癫痫药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扑米酮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硝西泮、 硝西泮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二苯并氮卓类:卡马西平、奥卡西平 γ-氨基丁酸类似物:加巴喷丁、氨己烯酸脂肪酸类:丙戊酸钠 第三节抗抑郁药 三环类:阿米替林、丙咪嗪、多塞平 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四环类:马普替林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制剂(SSRI):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西汀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不氯贝胺 其她: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HT再摄取抑制剂(NaSSA):米氮平 5-HT手提阻断剂/再摄取抑制剂(SARI):曲唑酮 第四节脑功能改善及抗记忆障碍药 酰胺类中枢兴奋药: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利斯的明、石杉碱甲 其她类:胞磷胆碱钠、艾地苯醌、银杏叶提取物 第五节镇痛药 1、麻醉性镇痛药 阿片生物碱:不啡、可待因、罂粟碱 半合成不啡:双氢可待因、丁丙诺啡、氢不啡酮 合成阿片类:1)苯哌啶类: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 2)二苯甲烷类:美沙酮、右丙氧酚 3)不啡烷类:佐啡诺、布托啡诺 4)苯并不啡烷类:喷她佐辛、非那佐辛 2、非麻醉性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布洛芬 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 第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通风药 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美丁酮芳基丙酸类:布洛芬、萘普生 1,2-苯并噻嗪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尼美舒利 第二节抗痛风药 选择性抗通风性关节炎药:秋水仙碱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 促进尿酸排泄药:丙磺舒、苯溴马隆 促进尿酸分解药:拉布立酶、聚乙二醇尿酸酶

药二药物分类总结大全

第一章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属于巴比妥类镇静与催眠药的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属于苯二氮卓类镇静与催眠药的是:地西泮、氟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 属于环吡咯酮类镇静与催眠药的是:佐匹克隆,艾司佐匹克隆 下列镇静与催眠药中,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激动剂的是:唑吡坦 属于巴比妥类的抗癫痫药是:*巴比妥、扑米酮 属于苯二氮卓类的抗癫痫药是:*西泮 属于乙内酰脲类的抗癫痫药是:苯妥英钠 属于二苯并氮卓类的抗癫痫药是:**西平 属于GABA类似物的抗癫痫药:加吧喷丁氨己烯酸 属于脂肪酸类的抗癫痫药是:丙戊酸钠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选择性5-HT(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是: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2015考题)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四环类——马普替林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2015年考题)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三环类——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帕明、多塞平 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米氮平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5-HT受体阻断剂/再摄取抑制剂——曲唑酮 下列抗抑郁药中,属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2015年考题) 下列药品中,属于酰胺类脑功能改善及抗记忆障碍药的是:*西坦(2015年考题) 下列药品中,属于胆碱酯酶抑制剂脑功能改善及抗记忆障碍药的是:多奈哌齐、利斯的明、石杉碱甲 其他类脑功能改善及抗记忆障碍药:胞磷胆碱钠艾地苯醌银杏叶提取物 阿片生物碱类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罂粟碱 半合成吗啡类麻醉性镇痛药:双氢可待因、丁丙诺啡、氢吗啡酮 苯哌啶类合成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哌替啶 二苯甲烷类合成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美沙酮,右丙氧芬 吗啡烷类合成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左啡诺,布托啡诺 苯并吗啡烷类合成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喷他佐辛,非那佐辛 非甾体抗炎药类镇痛药: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等

几种抗抑郁的药物比较

. . 类别 抗抑郁 抗焦虑 相对毒性 不良反应 优点 缺点 5-HT 再摄取抑制剂 均有性功能障碍,焦虑、失眠 氟西汀 ++ + + 停药反应少 T 1/2长,清洗期长,药物相互作用(2D6、3A4) 帕罗西汀 ++ ++ + 镇静作用较强 头疼,困倦,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2D6) 舍曲林 ++ ++ + 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消化道症状较明显 氟伏沙明 ++ ++ + 镇静作用较强 恶心,药物相互作用(1A2) 西酞普兰 ++ + + 药物相互作用少 恶心,过量危险 选择性5-HT 及NE 再摄取抑制剂 文拉法辛 +++ ++ + 重度抑郁疗效较好,药物相互作用小 焦虑、恶心、头疼、血压轻度升高、性功能障碍 NE 及特异性5-HT 能抗抑郁药 米氮平 ++ ++ + 胃肠道副反应少,性功能障碍少 镇静,倦睡,体重增加,粒缺罕见,如有感染应检查WBC TCAs ++ ++ ++ +++ 价格便宜 不良反应较多,过量危险 5-HT2A 受体拮抗剂及5-HT 再摄取抑制剂 曲唑酮 + ++ + + 改善睡眠,抗焦虑 镇静、头晕、低血压、阴茎异常勃起 奈法唑酮 ++ +++ + + 改善睡眠,抗焦虑,性功能障碍少 镇静,药物相互作用(3A4) NE 及DA 再摄取抑制剂 安非他酮 ++ - ++ + 转躁少,性功能障碍少 过度兴奋,抽搐,失眠,恶心,头痛,震颤,精神病性症状 MAOIs 吗氯贝胺 + + + + 无镇静作用,无性功能障碍 头疼,失眠,焦虑,药物相 互作用 其他 噻奈普汀 ++ ++ + 抗焦虑,无镇静作用, 性功能障碍少 口干、恶心 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如氟西汀等;选择性5-HT 及NE 再摄取抑制剂(SNRIs )如文拉法辛;NE 及DA 再摄取抑制剂(NDRIs )如安非他酮;5-HT2A 受体拮抗剂及5-HT 再摄取抑制剂(SARIs )如曲唑酮,奈法唑酮,NE 及特异性5-HT 能抗抑郁药(NaSSA )如米氮平,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RMAOI )如吗氯贝胺等。TCAs 作为经典抗抑郁药,

医院各科常用药物临床信息及药品分类

医院常用药物临床信息 抗微生物药 1.抗生素 a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美洛西林、磺苄西林钠、 b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 孢唑林钠、头孢硫脒、 第二代头孢尼西、头孢克洛、头孢美唑、头孢呋辛、 第三代:头孢地秦、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c其他β-内酰胺类:头孢米诺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氨曲南 dβ-内酰胺酶抑制药: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 拉维酸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美洛西林钠舒巴坦 e氨基糖苷类: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硫酸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新霉素 f四环素类:盐酸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g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乳糖酸红霉 素、乙酰麦迪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吉他霉素、 克拉霉素、地红霉素 h氯霉素:氯霉素、甲砜霉素 i糖肽类:盐酸万古霉素、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j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l其他抗生素:磷霉素、夫西地酸 2.合成抗菌药 a磺胺类及磺胺增效剂:柳氮磺胺吡啶、甲氧苄啶 b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 c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e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f抗感染植物制剂:盐酸小糪碱、鱼腥草素钠 3.抗真菌药 a唑类抗真菌药:克霉唑、硝基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b抗生素类抗真菌药:制霉菌素 c其他抗真菌药:特比萘芬、氟胞嘧啶 4.抗病毒药 a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阿糖腺苷 b 抗HIV药:拉米夫定、齐多夫定 c其他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德福韦、金刚乙胺 5.抗分枝杆菌药 a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b抗麻风病药:氨苯砜、沙利度胺 肿瘤用药 1.抗肿瘤药 a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氟尿嘧啶、卡培他滨、 盐酸吉西他滨、羟基脲、氨蝶呤、 b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枸橼酸他莫昔芬 c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多柔比星 盐酸表柔比星、吡柔比星、柔红霉素 d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高三尖酯碱 e影响微管蛋白的药物:硫酸长春新碱、紫杉醇、多西他赛 d拓朴异构酶Ⅱ抑制药:依托泊苷 e抗信号转导药:氮芥 f烷化剂类:环磷酰胺、 g破坏DNA的抗生素类:丝裂霉素、顺铂 g破坏DNA的铂类:卡铂、奥沙利铂 i其他抗肿瘤药:盐酸昂丹司琼 j抗肿瘤辅助药:盐酸格拉司琼、香菇多糖、帕米磷酸二钠、心血管系统药 1.强心药 a洋地黄糖苷类: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 b非苷类强心苷:普罗帕酮 2.抗心律失常药:美西律、艾司洛尔、胺碘酮、哌唑嗪 3.降血压药 a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甲磺酸酚妥拉明、普萘洛尔 b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吗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拉贝洛尔 c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卡托普利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马来酸依那普利、盐 酸贝那普利、赖诺普利、福辛普利钠 e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 氯噻嗪、氯沙坦钾、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缬沙坦 替米沙坦、砍地沙坦酯、硝普钠 f血管扩张药:地巴唑、米诺地尔 g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 i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利舍平 j其他降血压药:吲达帕胺 4.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 5.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盐酸地尔硫卓、 6.抗体休克血管活性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盐酸 多巴酚丁胺、多巴胺、 间羟胺 7.血脂调节药: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 非诺贝特、本扎贝特、烟酸 8.周围血管扩张药:盐酸氟桂利嗪、马来酸桂派齐特、前 列地尔、 9.其他心血管系统药:阿司匹林、磷酸肌酸、胰激肽原酶、 阿魏酸钠、二磷酸果糖、 呼吸系统药 1.祛痰药:舍雷肽酶、盐酸氨溴索 2.镇咳药:磷酸可待因、枸橼酸喷托维林、 3.平喘药 a茶碱类:茶碱、氨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 b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异丙 \肾上腺素、硫酸沙丁胺醇、富马酸福莫特罗、硫酸 特步他林 c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 d过敏介质阻释药:色甘酸钠、孟鲁司特钠、 消化系统 1.抗酸药:铝碳酸镁

抗抑郁药分类

抗抑郁药分类 根据机制分类根据种类分类代表药物及记忆 一、抑制再摄取1. 抑制5-HT的再摄取, 有戒断反应(特别是帕罗 西汀), ①选择性5-HT(5-羟色 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舍曲林、帕罗西汀、西 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乌蛇怕上西天 2. 抑制去甲肾的再摄取②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 摄取抑制剂 瑞波西汀假去瑞士 ③四环类马普替林驷马难追 3. 抑制5-HT、去甲肾再 摄取 ④5-HT及去甲肾上腺素 再摄取抑制剂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温度(治难治性抑郁 症) ⑤三环类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 帕明、多塞平 三米多 二、增加释放4.阻断突触前α2受体, NE和5-HT间接增加释 放。 ⑥去甲肾能及特异性 5-HT能抗抑郁药 米氮平 (间接增加释放 四、抑制摄取增加释放5.抑制突前膜5-HT的再 摄取; 拮抗突前膜α2受体,增 加去甲肾释放; 拮抗5-HT1受体; 拮抗中枢α1受体。 但不影响中枢多巴胺的再 摄取。 ⑦5-HT受体阻断剂/再摄 取抑制剂 曲唑酮: 抑制5-HT摄取; 增加去甲肾.释放 五、减少降解6.抑制A型单胺氧化酶, 减少去甲肾、5-HT及多 巴胺的降解 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 (减少降解) 单马减少降解

根据机制分类根据种类分类代表药物及记忆 一、抑制再摄取1. 抑制5-HT的再 摄取, 有戒断反应(特 别是帕罗西汀), ①选择性5-HT (5-羟色胺)再摄 取抑制剂(SSRI) 舍曲林、帕罗西 汀、西酞普兰、 艾司西酞普兰、 乌蛇怕 上西天 2. 抑制去甲肾的 再摄取 ②选择性去甲肾 上腺素再摄取抑 制剂 瑞波西汀假去瑞 士 ③四环类马普替林驷马难 追 3. 抑制5-HT、去 甲肾再摄取 ④5-HT及去甲肾 上腺素再摄取抑 制剂 文拉法辛、度洛 西汀 温度(治 难治性 抑郁症) ⑤三环类阿米替林、丙米 嗪、氯米帕明、 多塞平 三米多 二、增加释放4.阻断突触前α2受体,NE和 5-HT间接增加释放。 ⑥去甲肾能及特 异性5-HT能抗 抑郁药 米氮平 (间接增加 释放 四、抑制摄取增加释放5.抑制突前膜5-HT的再摄取; 拮抗突前膜α2受体,增加去 甲肾释放; 拮抗5-HT1受体; 拮抗中枢α1受体。 但不影响中枢多巴胺的再摄 取。 ⑦5-HT受体阻断 剂/再摄取抑制剂 曲唑酮: 抑制5-HT摄 取; 增加去甲肾.释 放 五、减少降解6.抑制A型单胺氧化酶,减少 去甲肾、5-HT及多巴胺的降 解 ⑧单胺氧化酶抑 制剂:吗氯贝胺 (单马减少降 解)

抗抑郁药之五朵金花

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 SSRIs正逐步占据抗抑郁用药市场,也是目前抗抑郁新药中开发最多的一类药物;未来抗抑郁药的主流市场将会被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SNRIs类药物长期占据。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抑郁症正以日益扩大的姿态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表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正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而在国内,调查也显示出我国的抑郁症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成年人口中的患病率约在3%~5%之间,终生患病率约为7%。 抗抑郁药的第一只药物是抗结核剂异烟肼,但由于其肝脏毒性较大使临床受到了很大限制,最终退出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如丙咪嗪等,也因为其严重的副作用迫使研究人员努力寻找新的更为安全的抗抑郁剂。1972年礼来公司研制出了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这是有史以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抗抑郁药,它的成功也吸引了众多制药厂家紧随着开发类似药物。 随着抑郁症人群的逐步扩大,一系列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抗抑郁药相继上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再摄取抑制剂(NaSSAs)、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s)等。同时,除了各种合成类抗抑郁药,天然药物和中药也广泛用于缓解抑郁病征,比如金丝桃属植物圣约翰草在西方用于治疗抑郁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中药中的合欢、冠叶连翘等也有很好的抗抑郁效果,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照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三环类抗抑郁药目前已进入了生命末期;随着各类新型抗抑郁药的上市,SSRIs类药的市场份额已逐步缩小(见图2)。 三环类(TCAs)日渐衰退 三环类抗抑郁药已使用多年。首只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丙咪嗪,以后又陆续上市了数十个三环类药物。 三环类药又可再分为叔胺类(如咪帕明、阿米替林)和仲胺类(如地昔帕明)。四环类药物(如马普替林)由于药理性质与三环类相似,因而一般也归于三环类药。三环类药通过抑制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产生确切的抗抑郁效应,因此,至今仍是首选的治疗重度抑郁症的药物。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氯米帕明(氯丙咪嗪)、马普替林以及阿米替林。近年来,由于此类药物的安全性远低于新型抗抑郁药物,临床上已经普遍不使用此类药物,医院用药所占份额从2002年的6%下降到2006年的2%。 SSRIs类如日中天 在SSRIs类药物氟西汀上市后,抗抑郁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SSRIs与三环类近似,但无依赖性,不良反应低,正逐步扩展抗抑郁用药市场,也是目前抗抑郁新药中开发最多的一类药物。在全球畅销药的前10名中都可看到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舍曲林这3只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的“身影”,年销量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目前,SSRIs类的5个产品被我国精神医学界形象地称为SSRIs类的“五朵金花”,分别是:氟西汀(百优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氟伏沙明(兰释)以及西酞普兰(喜普妙)。而去年上市的艾司西酞普兰被喻为“第六朵金花”,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艾司西酞普兰为西酞普兰的左旋异构体,为高度选择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作用微弱,其作用为西酞普兰右旋体作用的100 倍,不良反应较西酞普兰更为轻微。目前,艾司西酞普兰在国内的市场由西安杨森独霸(见表3)。 新药百花开放 由于抗抑郁药的前景被制药企业所看好,因此也使得该类药的新药研发十分活跃且成果

执业药师历年经典真题汇总及解析

更多执业药师历年经典真题汇总及解析点击这里 (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 执业药师历经典真题汇总及解析附答案 1、苯巴比妥显效慢的原因为() A.吸收不良 B.体内再分布 C.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D.脂溶性小 E.肾排泄慢 【答案解析】 考查巴比妥类药物作用特点。 巴比妥类作用的快慢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巴比妥类药物有:长效(苯巴比妥),脂溶性低,起效慢;中效(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脂溶性较高;短效(司可巴比妥),超短效(硫喷妥),脂溶性高;故药物脂溶性越高,起效越快,作用时间越短。 【参考答案】D 2、属于二苯并氮卓类,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抗癫痫药物是() A.卡马西平 B.苯巴比妥

D.苯妥英钠 E.地西泮 【答案解析】 考查抗癫痫药作用机理。 【参考答案】A 3、口服吸收较慢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 A.帕罗西汀 B.氟西汀 C.舍曲林 D.西酞普兰 E.艾司酞兰 【答案解析】 考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作用特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除舍曲林口服吸收缓慢外,其他药物都吸收良好。 【参考答案】C 4、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单胺氧化酶制剂合用,出现不安、肌阵挛、多汗、震颤、腹泻、高热、抽 搐和精神错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现象称为() A.“宿醉”现象 B.5-HT综合症 C.锥体外系反应 D.戒断反应 E.器质性脑综合症 【答案解析】 考查抗抑郁药联合用药特点。

震颤、腹泻、高热、抽搐和精神错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现象称为5-HT综合症。 【参考答案】B 5、下列药品中属于促进乙酰胆碱合成的脑功能改善及抗记忆障碍的是() A.喷他左辛 B.氯米帕明 C.吲哚美辛 D.吡拉西坦 E.石杉碱甲 【答案解析】 考查抗记忆障碍药分类。 (1)酰胺类中枢兴奋药:促进乙酰胆碱合成。代表药有: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 (2)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阻止乙酰胆碱水解,提高脑内乙酰胆碱含量,缓解因胆碱能神经功能缺陷引起的记忆和认知障碍。代表药有:多奈哌齐、利斯的明、石杉碱甲。 (3)其他类:胞磷胆碱钠、艾地苯醌、银杏叶提取物等。 【参考答案】D 配伍选择题 每组题目对应同一组备选项,备选项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只有1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 [6~10共用选择项] A.庆大霉素 B.特比萘芬 C. 多黏菌素 D.环丙沙星

抗抑郁药有哪些-

抗抑郁药有哪些? 抗抑郁药主要是用来治疗人体情绪抑郁等疾病的精神药物,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抚平患者的情绪,可以平静心态,使抑郁症得到缓解,而抗抑郁的药物也分为很多种类型,一般常见的有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可以有效控制人体大脑的中枢神经,使抑郁症得到缓解。 ★抗抑郁药物 ★常见药物 ★单胺氧化酶 异丙肼是上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枢兴奋作用,推测其中枢兴奋和抗抑郁作用是因为大脑单胺氧化酶受抑制单胺降解减少,使突解间隙单胺含量升高的缘故。从而提示了动物行为和大脑单受类递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精神药理和精神疾病病因学研究奠定的基础。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三环类 是紧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之后的另一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 它的化学结构与氯丙嗪相似,原以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抗精神病药,但临床试验结果大出所料,该药对精神分裂症无效,却能改善抑郁心境。以后又经大量,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从而取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新型药物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是新型抗抑郁药物。本类药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已开发有数十种,临床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本类药物镇静作用小,也不损伤精神运动功能,对心血管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很小。本类药物还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多

用于脑内5-HT减少所致的抑郁症。 ★用药指导 抗抑郁药是反映消除病理情绪低落、提高情绪。用以治疗抑郁症性疾病的精神药物。它不同于精神振奋剂,只能消除病理性抑郁情绪,并不提高正常人的情绪。副作用 使人困倦、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心跳加快、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这类副作用一般不影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逐渐适应;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尿潴留和肠麻痹少见。过量可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最新研究还证明可增加脑出血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