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转动惯量

等效转动惯量
等效转动惯量

由上看出,转化法的关键是确定等效转动惯量Jv和等效力矩Mv,也即是机械中各构件质量的转化和外力的转化。

比较式(10.2.1-2)和式(10.2.1-5)可知,为保证是“等效”的转化,必须遵守以下两个原则:动能相等原则转化件的等效转动惯量所具有的动能应与原机械的总动能相等。

功率相等原则转化件的等效力矩所作的元功(或瞬时功率)应与原机械上作用的全部外力所作的元功(或瞬时功率)相等。

由此可写出等效转动惯量Jv和等效力矩Mv的普遍公式。

按动能相等的原则,列出转化件与一般机械的动能等式

由此得

(10.2.2-1)

(10.2.2-2)

式中ω───—转化件的角速度;

n ───机械中的活动构件数;

i ───构件号;

m i───第i构件的质量;

v si───第i构件质心的速度。

───第i构件的移动动能;J si───第i构件绕质心的转动惯量;ωi───第i构件的角速度;

───第i构件的转动动能;

由式(10.2.2-2)看出,Jv总是为正。

按功率相等的原则,列出转化件与一般机械上作用外力的功率等式

(10.2.2-3)

由此得

(10.2.2-4)

式中Pi ───作用在第i构件上的力;

vi ───第i构件上力Pi作用点的速度;

ai ───力Pi方向与速度vi方向的夹角;

Mi ───作用在第i构件上的力矩;

wi ───第i构件的角速度。

思考题

在式(10.2.2-4)中如何反应出作用在第i构件上力Pi或力矩Mi为驱动力还是工作阻力?

夹角ai<90°,(Pivicosai)为正,说明Pi为驱动力。反之,ai>90°,(Pivicosai)为负,则Pi为工作阻力。

若Mi方向与wi同向,则Mi为驱动力矩,Mi、wi乘积前取“+”号;反之,取“-”

号。

同理,若按式(10.2.2-4)计算得Mv为正,则表示Mv与w方向一致,反之,说明方向相反。

有时也按功率相等的原则,分别将驱动力和工作阻力转化成等效驱动力矩MD和等效阻力矩MR。这样可得

Mv = MD -MR (10.2.2-5)

问题讨论1 机械在稳定运转过程中,等效转动惯量是常值还是变值?在何种情况下是常值?何种情况下为变值?

由式(10.2.2-2)判断,当机械的组成确定后,构件的质量mi和转动惯量Jsi均为定值,因此Jv值取决于各个速比值。故Jv可能为常值,也可能为变值。

若机械完全由齿轮机构所组成,则速比为常值,故Jv为常值;若机械中包含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则各个速比为变值,且为转化件的位置函数,故Jv为变值,并作周期性变化。

问题讨论2 机械在稳定运转过程中,等效力矩Mv是常值还是变值?其变化规律取决于哪些因素?

由式(10.2.2-4)判断,Mv既取决于速比,又取决于作用于机械外力的性质,因此Mv 一般为多变量的函数。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外力均为常值,Mv可能为常值,也可能为转化件的位置函数。

问题讨论3 如何选择转化件?(或说成为“选哪个构件为转化件?”)从转化法的基本原理看,机械中的任一活动构件均可选作转化件。但一般情况之下是选机械或机构中的原动件为转化件。因一般机构中的原动件由电机带动作定轴回转运动,所以转化件为回转构件(例如图10.2.1-2所示),这样转化件的角速度即为待求的原动件的角速度。

问题讨论4 能否选择移动构件作为转化件?其等效质量和等效力又如何确定?

图10.2.2-1

可以选移动构件作为转化件(或说“转化件为移动构件”)。

如对作为内燃机主体机构的曲柄滑块机构进行动力学研

究时,就可选滑块为转化件,其物理模型如图10.2.2-1所

示。

mv ───转化件的等效质量;

Pv ───作用在转化件上的等效力;

v ───转化件的移动速度。

转化件的运动方程为

同样可根据动能相等和功率相等的原则列出等效质量mv和等效力Pv的一般表达式

机械惯量

机械惯量:

机械在转动时产生的惯量——转动惯量(Moment of Inertia)。

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

转动惯量定义为:J=∑ Mi*Ri^2

(1)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点的质量,Ri表示该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刚体的转动惯量是由质量、质量分布、转轴位置三个因素决定的。

(2) 同一刚体对不同转轴的转动不同,凡是提到转动惯量,必须指明它是对哪个轴的才有意义。

转动惯量不是用在杠杆上,因为杠杆被认为是理想的,无质量,不弯折的刚性物体。转动惯量用来研究旋转的,有质量的刚体。[1]转动惯量:

[2]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又称惯性距、惯性矩(俗称惯性力距、惯性力矩)

其数值为J=∑ mi*ri^2,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点的质量,ri表示该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求和号(或积分号)遍及整个刚体。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规则形状的均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直接计得。不规则刚体或非均质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用实验法测定。转动惯量应用于刚体各种运动的动力学计算中。

描述刚体绕互相平行诸转轴的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平行轴定理[1]: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等于该刚体对同此轴平行并通过质心之轴的转动惯量加上该刚体的质量同两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由于和式的第二项恒大于零,因此刚体绕过质量中心之轴的转动惯量是绕该束平行轴诸转动惯量中的最小者。

还有垂直轴定理:垂直轴定理

一个平面刚体薄板对于垂直它的平面轴的转动惯量,等于绕平面内与垂直轴相交的任意两正交轴的转动惯量之和。

表达式:Iz=Ix+Iy

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可折算成质量等于刚体质量的单个质点对该轴所形成的转动惯量。由此折算所得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称为刚体绕该轴的回转半径κ,其公式为_____,式中M为刚体质量;I为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量纲为L^2M,在SI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kg·m^2。

刚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惯性由更普遍的惯量张量描述。惯量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它完整地刻画出刚体绕通过该点任一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

补充对转动惯量的详细解释及其物理意义:

先说转动惯量的由来,先从动能说起大家都知道动能E=(1/2)mv^2,而且动能的实际物理意义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选定一个参考系)运动的实际能量,(P势能实际意义则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运动的可能转化为运动的实际能量的大小)。

E=(1/2)mv^2 (v^2为v的2次方)

把v=wr代入上式 (w是角速度,r是半径,在这里对任何物体来说是把物体微分化分为无数个质点,质点与运动整体的重心的距离为r,而再把不同质点积分化得到实际等效的r)

得到E=(1/2)m(wr)^2

由于某一个对象物体在运动当中的本身属性m和r都是不变的,所以把关于m、r的变量用一个变量K代替,

K=mr^2

得到E=(1/2)Kw^2

K就是转动惯量,分析实际情况中的作用相当于牛顿运动平动分析中的质量的作用,都是一般不轻易变的量。

这样分析一个转动问题就可以用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而不必拘泥于只从纯运动角度分析转动问题。

为什么变换一下公式就可以从能量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呢?

1、E=(1/2)Kw^2本身代表研究对象的运动能量

2、之所以用E=(1/2)mv^2不好分析转动物体的问题,是因为其中不包含转动物体的任何转动信息。

3、E=(1/2)mv^2除了不包含转动信息,而且还不包含体现局部运动的信息,因为里面的速度v只代表那个物体的质

心运动情况。

4、E=(1/2)Kw^2之所以利于分析,是因为包含了一个物体的所有转动信息,因为转动惯量K=mr^2本身就是一种积

分得到的数,更细一些讲就是综合了转动物体的转动不变的信息的等效结果K=∑ mr^2 (这里的K和上楼的J一样)

所以,就是因为发现了转动惯量,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就有了价值。

若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可写成K=∑

mr^2=∫r^2dm=∫r^2σdV

其中dV表示dm的体积元,σ表示该处的密度,r表示该体积元到转轴的距离。

补充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转动惯量和质量一样,是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用字母J表示。

对于杆:

当回转轴过杆的中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12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当回转轴过杆的端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3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对与圆柱体:

当回转轴是圆柱体轴线时;J=mr^2/2

其中m是圆柱体的质量,r是圆柱体的半径。

转动惯量定理: M=Jβ

其中M是扭转力矩

J是转动惯量

β是角加速度

例题:

现在已知:一个直径是80的轴,长度为500,材料是钢材。计算一下,当在0.1秒内使它达到500转/分的速度时所需要的力矩?

分析:知道轴的直径和长度,以及材料,我们可以查到钢材的密度,进而计算出这个轴的质量m,由公式ρ=m/v可以推出m=ρv=ρπr^2L.

根据在0.1秒达到500转/分的角速度,我们可以算出轴的角加速度

β=△ω/△t=500转/分/0.1s

电机轴我们可以认为是圆柱体过轴线,所以J=mr^2/2。

所以M=Jβ

=mr^2/2△ω/△t

=ρπr^2hr^2/2△ω/△t

=7.8*10^3 *3.14* 0.04^2 * 0.5 * 0.04^2 /2 * 500/60/0.1

=1.2786133332821888kg/m^2

单位J=kgm^2/s^2=N*m

例题角加速度β计算有误,应该为β=△ω/△t=500转*2π/分/0.1s

汽车制动试验中关于电模拟惯量的研究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bc11631874.html,

摘要:汽车制动性能的实验一般是在实验室完成的,是用等效惯量模拟实际运行中的制动情况。很显然,这种实验在汽车的研发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乘车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汽车制动

试验中的电模拟惯量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给出了等效转动惯量和驱动电流的计算方式,这两个参数在汽车制动性能试验中具有重要意义;接着,对常见的两种电惯量模拟方式,即转矩控制方式、转速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我们考虑了各种损耗,结合计算机控制方法对电惯量模拟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案。

关键词:电惯量;制动试验;补偿时间;回归分析

引言

制动性能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汽车的制动性研究对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外一些着名的汽车厂商中,汽车的制动性能试验往往是设计初期的重中之重。当然,这部分试验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其过程为:用主轴带动飞轮高速旋转,速度设定为汽车正常行驶速度,断电后,依靠电动机及驱动电流实现制动,从而完成一次模拟制动

1 两种参数的计算

1.1 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将载荷转换为质量有:m=N/g转动惯量的原始计算公式为:J = ∫r2dm但是我们考虑到,轮胎的结构分为钢架和轮胎表皮组成,我们习惯上把圆形物体求惯量转化为圆环模型或者是圆盘模型圆环模型的计算式为: J-mr2圆盘模型的计算式为: J-1/2mr2我们发现,以上两式相差1/2,这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了问题,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度,我们考虑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进行计算,因为这样的计算方法不会有任何的歧义。

1.2 驱动电流的计算分析:驱动电流的作用是为了补偿在制动时机械惯量不足的部分,电流的计算可以转化为对于补偿扭矩的计算。

2 两种常见电惯量模拟方案电惯量模拟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包括转矩控制方法、转速控制方法。单纯的用某种方法进行控制往往存在本身的缺陷,下面,我们分别针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如下——

2.1 转矩控制方式说明:建立电惯量转矩控制方式的数学模型,需要给出如下假设:

I:控制电机的电流连续

II:加载时力矩建立时间很短。

2.2 转速控制方式根据电惯量模拟的基本原理,只要使电惯量系统受载后的动力特性与机械惯量系统动力特性一致,即转速变化一致,即可以实现电惯量的模拟。

分析如下:

(1)被控量为转速,速度调节器起主导作用,通过最终速度给定和编码器反馈选择与速度反馈共同给定,同时采用PI 调节,可以实现转速无静差,并且对负载变化起抗扰动作用。

电源调节器可以对速度进行监控,同时具有过载控制功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使用转速控制方式对电惯量进行模拟时,只需要在原来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参数调节即可实现惯量混合模拟,控制简单。

(3)在许多制动器试验台的测控系统中,对转速的控制采用双闭环调速系统,但是带来了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转速的滞后性。而直流驱动器在转速控制上增加了速度监测和速度反馈,这样转速响应更快,前馈环节带来的误差可以由PI 控制器消除。同时对于拖磨试验,前馈环节还可以减少制动施加时产生的转速降落。

3 计算机控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研究转矩控制法、转速控制法进行电惯量的模拟实验是基于理想状态下的模拟实验,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实际运行中,各种损耗,例如胎面部分的平缓度、耐磨性能,以及胎圈钢丝的坚硬程度都会影响到系统分析结果。所以,我们寻求另一种分析方法—构建误差分析模型[2]。

本篇论文只大概地介绍这种方法,具体实施方案见参考文献2。

3.1 模型建立假设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作匀减速运动,预测的补偿时间小于实际制动时间,然后从能量角度对制动器惯性台架进行分析。

对于纯机械惯量台架,制动器消耗的能量由电动机在制动之前提供,在制动过程中没有外部能量介入。而电模拟惯量台架不存在专门的储能机构,制动时电动机持续做功,以提供制动所需能量。考虑到设备整体的经济性,电机容量一般不能过大,惯量模拟范围受到限制。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电惯量台架中引入储能机构,即在主轴上安装一定数量的惯性飞轮,构成机械惯量和电惯量混合模拟台架。这种台架所需制动能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飞轮储存的动能,由电动机在制动前提供;另一部分是电动机在制动过程中根据不同控制策略(如转速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和能量补偿法)补偿的能量。飞轮提供的能量所占比例越大,电动机补偿能量越少,电机容量要求越低。合理配置飞轮的惯量可以有效扩大台架惯量模拟范围及减小电机容量。

3.2 系统损耗模型的构建制动器惯性台架中的惯量误差通常包括飞轮的加工误差和风阻及轴承损耗等阻力引起的误差。飞轮的加工误差是固定的,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加以修正,在此不予考虑。阻力引起的误差相当复杂,难以逐一精确地定量分析。本文采用一种间接的损耗模型回归方法,对总的损耗能量进行分析。

将飞轮升速到最高转速,切断驱动电机电源,同时使制动管路压力为0,飞轮会在风阻和轴承摩擦等阻力作用下自由停车,停车过程中每隔15s 记录一次转速数据,可以通过回归的方法得出纯阻力情况下的转速方程,进而计算出损耗方程。由于阻力的变化规律未知,不能按线性规律处理,因而试验要遍历各飞轮组合。本题中,电惯量台架安装 2 个惯性飞轮,上述试验步骤要重复4 次。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曲线进行回归,回归过程用SPSS 软件完成,选取二次模型为自由停车转速模型,则n = At2 ? Bt + C3.3 模拟试验为进一步确定能量补偿法中补偿时间、补偿起点和补偿终点等关键参数的控制规律,我们推荐汽车制动研究人员在制动器惯性台架进行定量的试验研究。

试验前,先用制动器将主轴卡紧,对电机的加载力矩进行标定。在利用电惯量和等量的机械惯量进行试验时,阻力作用的大小是近似相同的,

为简化试验过程,不考虑阻力的影响(试验数据中实测机械惯量随制动条件变化而产生的误差正是由于阻力影响产生),以机械惯量数据为标准数据,与电惯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补偿的总能量一定时,补偿时间越短,电机应提供的力矩越大,加之试验中的力矩加载系统为开环控制,很难保证在整个加载范围内不受系统参数变化(如电机电枢电阻随温度变化较大,标定时难以保证预热到与工作状态一致)的影响。可见,补偿时间取值应在减速度较小且模拟惯量较小时减小,而在减速度较大且模拟惯量较大时增加。通常,补偿能量、补偿时间和制动距离均可作为能量补偿的结束条件,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制动距离的测量需要专门提供的脉冲计数器),仅对补偿能量和补偿时间进行试验分析。

补偿能量作为结束条件时,电模拟惯量的数据与机械模拟惯量的数据更接近,模拟效果更好。这是由于电机转矩加载系统采用开环控制,难以在整个范围内保持很好的线性度,当采用补偿时间作为结束条件时,控制器只是控制电动机在设定时间内输出恒定转矩,控制精度直接受电机转矩加载系统的影响。而采用补偿能量作为结束条件时,不论电机加载力矩是否有偏差,控制器都会控制电机按既定规律持续工作,直到补偿的能量达到要求的能量值,因而可以消除由力矩加载精度带来的影响。但是,如果加载力矩偏小过多,能量补偿尚未完成时制动过程已经结束,这将使电机出现短时堵转或制动结束后的短时升速,应加以避免。

可见,在保证加载力矩标定正常时应优先选取补偿能量作为补偿结束条件。

3.4 方案局限性采用能量补偿法实现惯量的电模拟存在以下不足,必须预先考虑:

a.惯量模拟范围受电机容量限制,电机容量过大势必增加系统成本,可以采用增加若干惯性飞轮提高惯量模拟范围的措施。

b.补偿时间的计算需要依据预测的制动时间,由于制动衬片的摩擦因数是随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变化的不确定量,因而制动时间很难精确预测。当补偿时间与补偿起始时间之和大于实际制动时间时会出现补偿不完全的现象,因而应该使补偿时间在允许条件下尽量缩短。

3.5 改进方案给出了能量补偿法的数学模型和损耗模型,能量补偿法是实现惯量电模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补偿结束条件宜优先选用补偿能量,补偿时间选取范围应控制在预测制动时间的50%~80%。制动距离作为补偿结束条件的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本文提出用电惯量模拟的试验方法,来对路试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模拟,模拟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能。所以本模型对于汽车制造厂商具有很高的参考及研究价值价值。当然,本模型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日后进一步研究之后进行改进,使其日臻完善。

(完整word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 ???=n v J π g w 2s 2 ?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 22 22 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n = n t 时,计算M at n t —切削时的转速( r / min )

(推荐)电机转动惯量的计算

电机转动惯量的计算 对于细杆 当回转轴过杆的中点并垂直于杆时;J=m(L^2)/12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当回转轴过杆的端点并垂直于杆时:J=m(L^2)/3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对于圆柱体 当回转轴是圆柱体轴线时;J=m(r^2)/2 其中m是圆柱体的质量,r 是圆柱体的半径。 对于细圆环 当回转轴通过中心与环面垂直时,J=mR^2;当回转轴通过边缘与环面垂直时,J=2mR^2;R为其半径 对于薄圆盘 当回转轴通过中心与盘面垂直时,J=﹙1/2﹚mR^2;当回转轴通过边缘与盘面垂直时,J=﹙3/2﹚mR^2;R为其半径 对于空心圆柱 当回转轴为对称轴时,J=﹙1/2﹚m[(R1)^2+(R2)^2];R1和R2分别为其内外半径。

对于球壳 当回转轴为中心轴时,J=﹙2/3﹚mR^2;当回转轴为球壳的切线时,J=﹙5/3﹚mR^2;R为球壳半径。 对于实心球体 当回转轴为球体的中心轴时,J=﹙2/5﹚mR^2;当回转轴为球体的切线时,J=﹙7/5﹚mR^2;R为球体半径 对于立方体 当回转轴为其中心轴时,J=﹙1/6﹚mL^2;当回转轴为其棱边时,J=﹙2/3﹚mL^2;当回转轴为其体对角线时,J=(3/16)mL^2;L 为立方体边长。

只知道转动惯量的计算方式而不能使用是没有意义的。下面给出一些(绕定轴转动时)的刚体动力学公式。 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的关系: 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

式中M为合外力矩,β为角加速度。可以看出这个式子与牛顿第二定律是对应的。角动量: 角动量 刚体的定轴转动动能: 转动动能 注意这只是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动能,其总动能应该再加上质心动能。 只用E=(1/2)mv^2不好分析转动刚体的问题,是因为其中不包含刚体的任何转动信息,里面的速度v只代表刚体的质心运动情况。由这一公式,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刚体动力学的问题。 转动惯量(Moment of Inertia)是刚体绕轴转动时惯性(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的量度,用字母I或J表示。其量值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形状规则的匀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直接用公

新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n v J π g w 2s 2 ?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22 22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最新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2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3 4 5 8 2 MD J = 6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7 ) (1078.0264s cm kgf L D ???-8 9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11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12 r-材料比重(gf /cm 3)。 13 14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15 2i Js J = (kgf·c 16 17 J s –丝杠转动惯量18 (kgf·c m·s 2); 19 i-降速比,1 2 z z i = 21 22 g w 22 ? ?? ???=n v J π 23 g w 2s 2 ? ?? ??=π (kgf·c m·s 2) 24 25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26 n-丝杠转速(r/min); 27 w-工作台重量(kgf); 28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29 s-丝杠螺距(cm) 30 31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32 ()) s cm (kgf 2g w 1 2222 1????????????? ??+++=πs J J i J J S t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41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42 (kgf ·cm · s 2); 43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 ·cm ·s 2); 44 s-丝杠螺距,(cm); 45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46 47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48 2 g w R J = (kgf ·c 49 50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53 54 55 56 57 58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59 ??? ? ??++ =2221g w 1R J i J J t 60 61 62

二、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

第十一章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一)教学要求 1、 掌握等效力(力矩),等效质量(转动惯量)的计算,理解机器运动微分方程 2、 理解速度波动调节的原理,掌握飞轮设计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等效力(力矩),等效质量(转动惯量) 2、 速度波动的原因,盈亏功、飞轮设计 (三)教学内容 § 11-1研究机器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 一、 研究机器运转的目的 确定原动件真实运动规律7确定其它运动构件的运动规律,参数。 二、 调节机器速度波动的目的 1、 周期性速度波动 危害:①引起动压力,nJ 和可靠性。 ② 可能在机器中引起振动,影响寿命、强度。 ③ 影响工艺,J 产品质量。 2、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危害:机器因速度过高而毁坏,或被迫停车。 § 11-2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 研究机器运动和外力的关系时,必须研究所有运动构件的动能变化和所有外力所作的 功。这样不方便。 单自由度的机械系统: 某一构件的运动确定了7整个系统的运动确定了。 ? ??整个机器的运动问题化为某一构件的运动问题。 为此,引出等效力、等效力矩、等效质量、等效转动惯量概念 一、等效力和等效力矩 研究机器在已知力作用下的运动时,作用在机器某一构件上的假想 机器上所有已知外力和力矩。 代替条件:机器的运动不变,即:假想力 F 或力矩M 所作的功或所产生的功率等于所 有被代替的力和力矩所作的功或所产生的功率之和。 假想力F ――等效力 假想力矩M ——等效力矩 等效力或等效力矩作用的构件 等效力作用的点一一等效点 通常,选择根据其位置便于进行机器运动分析的构件为等效构件。 F 或M 代替作用在 等效构件

机械原理知识点(等效质量)

56 研究机器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 1、研究机器运转的目的:确定构件的真实运动规律。 只有确定了机器中有关机构原动件的真实运动规律后,才能用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求出其他运动构件相应的运动参数。 2、研究机器速度波动的目的: ① 调节机器主轴的周期性波动; ★周期性波动的危害:▲在运动副中引起附加动压力 ▲引起弹性振动 ▲影响机器加工精度 ②防止非周期性速度波动所引起的机器毁坏或者停车;

57等效力、等效力矩的计算 一、概念引入: 由动能方程式研究机器运动和外力关系时,必须研究所有运动构件的动能变化和所有外力所做的功。过程很不方便。 对于单自由度的机械系统,可将整个机器的运动问题化为单一构件的运动问题故引入等效力、等效力矩、等效质量、等效转动惯量概念。 二、计算方法 研究机器在已知力作用下的运动时,作用在机器某一构件的假想F或M代替作用在机器上所有已知外力和力矩。 ▲代替条件:机器的运动不变 即:假想力F或力矩M所作的功或所产生的功率等于所有被代替的力和力矩所作的功或所产生的功率之和。 ▲假想力F—等效力 ▲假想力矩M--等效力矩 ▲等效力或等效力矩作用的构件—等效构件 ▲等效力作用的点一一等效点 通常要选择根据其位置便于进行机器运动分析的构件为等效构件。F为加在等效点B且垂直于AB的等效力,Vb为等效点B的速度;或设M为加在绕固定轴转动的等效构件AB上的等效力矩,ω为等效构

件的角速度;等效力或等效力矩所产生的功率 设F i,M i:作用在机器第i个构件上的已知力和力矩 V i:力F i作用点的速度 ωi:构件i的角速度θi:F i和V i夹角 作用在机器所有构件上的已知力和力矩所产生的功率: M i和ωi同向取+,否则— 假想力F或力矩M所作的功或所产生的功率等于所有被代替的力和力矩所作的功或所产生的功率之和。 求解等效力和力矩 ★公式讨论:

转动惯量公式表

常见几何体]转动惯量公式表

对于细杆 当回转轴过杆的中点并垂直于杆时;J=m(L^2)/12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当回转轴过杆的端点并垂直于杆时:J=m(L^2)/3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对于圆柱体 当回转轴是圆柱体轴线时;J=m(r^2)/2 其中m是圆柱体的质量,r是圆柱体的半径。 对于细圆环 当回转轴通过中心与环面垂直时,J=mR^2; 当回转轴通过边缘与环面垂直时,J=2mR^2; R为其半径 对于薄圆盘 当回转轴通过中心与盘面垂直时,J=﹙1/2﹚mR^2; 当回转轴通过边缘与盘面垂直时,J=﹙3/2﹚mR^2; R为其半径 对于空心圆柱 当回转轴为对称轴时,J=﹙1/2﹚m[(R1)^2+(R2)^2]; R1和R2分别为其内外半径。 对于球壳 当回转轴为中心轴时,J=﹙2/3﹚mR^2; 当回转轴为球壳的切线时,J=﹙5/3﹚mR^2; R为球壳半径。 对于实心球体 当回转轴为球体的中心轴时,J=﹙2/5﹚mR^2; 当回转轴为球体的切线时,J=﹙7/5﹚mR^2; R为球体半径 对于立方体 当回转轴为其中心轴时,J=﹙1/6﹚mL^2; 当回转轴为其棱边时,J=﹙2/3﹚mL^2; 当回转轴为其体对角线时,J=(3/16)mL^2; L为立方体边长。 只知道转动惯量的计算方式而不能使用是没有意义的。下面给出一些(绕定轴转动时)的刚体动力学公式。 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的关系:

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 式中M为合外力矩,β为角加速度。可以看出这个式子与牛顿第二定律是对应的。 角动量: 角动量 刚体的定轴转动动能: 转动动能 注意这只是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动能,其总动能应该再加上质心动能。 只用E=(1/2)mv^2不好分析转动刚体的问题,是因为其中不包含刚体的任何转动信息,里面的速度v 只代表刚体的质心运动情况。由这一公式,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刚体动力学的问题。 转动惯量(Moment of Inertia)是刚体绕轴转动时惯性(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的量度,用字母I或J表示。其量值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形状规则的匀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直接用公式计算得到。而对于不规则刚体或非均质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测定,因而实验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转动惯量的表达式为I=∑ mi*ri^2,若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可写成I=∫r^2dm=∫r^2ρdV(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元的质量,ri表示该质元到转轴的垂直距离,ρ表示该处的密度,求和号(或积分号)遍及整个刚体。)转动惯量的量纲为L^2M,在SI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kg·m^2。 平行轴定理 平行轴定理:设刚体质量为m,绕通过质心转轴的转动惯量为Ic,将此轴朝任何方向平行移动一个距离d,则绕新轴的转动惯量I为: I=Ic+md^2 这个定理称为平行轴定理。 一个物体以角速度ω绕固定轴z轴的转动同样可以视为以同样的角速度绕平行于z轴且通过质心的固定轴的转动。也就是说,绕z轴的转动等同于绕过质心的平行轴的转动与质心的转动的叠加

转动惯量计算方法

实验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形状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而形状复杂的刚体的转动惯量,则大都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下面介绍一种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 2、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 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仪器描述: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一,转动体系由十字型承物台、绕线塔轮、遮光细棒等(含小滑轮)组成。遮光棒随体系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每π弧度(半圈)遮光电门一次的光以计数、计时。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r)的绕线轮。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以获得不同的外力矩。 实验原理: 空实验台(仅有承物台)对于中垂轴OO’的转动惯量用J o表示,加上试样(被测物体)后的总转动惯量用J表示,则试样的转动惯量J1: J1 = J –J o (1)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知:

T r – M r = J α (2) 其中M r 为摩擦力矩。 而 T = m(g -r α) (3) 其中 m —— 砝码质量 g —— 重力加速度 α —— 角加速度 T —— 张力 1. 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 o 未加试件,未加外力(m=0 , T=0) 令其转动后,在M r 的作用下,体系将作匀减速转动,α=α1,有 -M r1 = J o α1 (4) 加外力后,令α =α2 m(g –r α2)r –M r1 = J o α2 (5) (4)(5)式联立得 J o = 21 2212mr mgr ααααα--- (6) 测出α1 , α2,由(6)式即可得J o 。 2. 测量承物台放上试样后的总转动惯量J ,原理与1.相似。加试样后,有 -M r2=J α3 (7) m(g –r α4)r –Mr 2= J α4 (8) ∴ J = 23 4434mr mgr ααααα--- (9) 注意:α1 , α3值实为负,因此(6)、(9)式中的分母实为相加。 3. 测量的原理 设转动体系的初角速度为ωo ,t = 0 时θ= 0 ∵ θ=ωo t + 2 2 1t α (10) 测得与θ1 , θ2相应的时间t 1 , t 2 由 θ1=ωo t 1 + 2121t α (11) θ2=ωo t 2 + 2 22 1t α (12) 得 2 2112 22112) (2t t t t t t --= θθα (13) ∵ t = 0时,计时次数k=1(θ=л时,k = 2) ∴ []2 2 11222112)1()1(2t t t t t k t k ----= πα (14) k 的取值不局限于固定的k 1 , k 2两个,一般取k =1 , 2 , 3 , …,30,…

刚体转动惯量计算方法

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其数值为J=∑ mi*ri^2, 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点的质量,ri表示该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求和号(或积分号)遍及整个刚体。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规则形状的均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直接计得。不规则刚体或非均质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用实验法测定。转动惯量应用于刚体各种运动的动力学计算中。 描述刚体绕互相平行诸转轴的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平行轴定理: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等于该刚体对同此轴平行并通过质心之轴的转动惯量加上该刚体的质量同两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由于和式的第二项恒大于零,因此刚体绕过质量中心之轴的转动惯量是绕该束平行轴诸转动惯量中的最小者。 还有垂直轴定理:垂直轴定理 一个平面刚体薄板对于垂直它的平面轴的转动惯量,等于绕平面内与垂直轴相交的任意两正交轴的转动惯量之和。 表达式:Iz=Ix+Iy 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可折算成质量等于刚体质量的单个质点对该轴所形成的转动惯量。由此折算所得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称为刚体绕该轴的回转半径κ,其公式为_____,式中M为刚体质量;I为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量纲为L^2M,在SI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kg·m^2。 刚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惯性由更普遍的惯量张量描述。惯量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它完整地刻画出刚体绕通过该点任一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 补充对转动惯量的详细解释及其物理意义: 先说转动惯量的由来,先从动能说起大家都知道动能E=(1/2)mv^2,而且动能的实际物理意义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选定一个参考系)运动的实际能量,(P势能实际意义则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运动的可能转化为运动的实际能量的大小)。 E=(1/2)mv^2 (v^2为v的2次方) 把v=wr代入上式(w是角速度,r是半径,在这里对任何物体来说是把物体微分化分为无数个质点,质点与运动整体的重心的距离为r,而再把不同质点积分化得到实际等效的r) 得到E=(1/2)m(wr)^2 由于某一个对象物体在运动当中的本身属性m和r都是不变的,所以把关于m、r的变量用一个变量K代替, K=mr^2 得到E=(1/2)Kw^2 K就是转动惯量,分析实际情况中的作用相当于牛顿运动平动分析中的质量的作用,都是一般不轻易变的量。 这样分析一个转动问题就可以用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而不必拘泥于只从纯运动角度分析转动问题。 为什么变换一下公式就可以从能量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呢? 1、E=(1/2)Kw^2本身代表研究对象的运动能量 2、之所以用E=(1/2)mv^2不好分析转动物体的问题,是因为其中不包含转动物体的任何转动信息。 3、E=(1/2)mv^2除了不包含转动信息,而且还不包含体现局部运动的信息,因为里面的速度v只代表那个物体的质 心运动情况。 4、E=(1/2)Kw^2之所以利于分析,是因为包含了一个物体的所有转动信息,因为转动惯量K=mr^2本身就是一种积 分得到的数,更细一些讲就是综合了转动物体的转动不变的信息的等效结果K=∑ mr^2 (这里的K和上楼的J一样) 所以,就是因为发现了转动惯量,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就有了价值。 若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可写成K=∑ mr^2=∫r^2dm=∫r^2σdV 其中dV表示dm的体积元,σ表示该处的密度,r表示该体积元到转轴的距离。 补充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转动惯量和质量一样,是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用字母J表示。 对于杆: 当回转轴过杆的中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12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当回转轴过杆的端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3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对与圆柱体: 当回转轴是圆柱体轴线时;J=mr^2/2 其中m是圆柱体的质量,r是圆柱体的半径。 转动惯量定理:M=Jβ

作业(二)答案:单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汇编

作业(二)单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 1.如题图1所示的六杆机构中,已知滑块5的质量为m 5=20kg ,l AB =l ED =100mm ,l BC =l CD =l EF =200mm ,φ1=φ2=φ3=90o ,作用在滑块5上的力P=500N .当取曲柄AB 为等效构件时,求机构在图示位置的等效转动惯量和力P的等效力矩. 图1 答案:解此题的思路是:①运动分析求出机构处在该位置时,质心点的速度及各构件的角速度. ②根据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的公式求出. 做出机构的位置图,用图解法进行运动分析. V C =V B =ω1×l AB ω2=0 V D =V C =ω1×l AB 且ω3=V C /l CD =ω1 V F =V D =ω1×l AB (方向水平向右) ω4=0 由等效转动惯量的公式: e J =m 5(V F /ω1)2 =20kg ×(ω1×l AB /ω1)2 =0.2kgm 2 由等效力矩的定义: e M =500×ω1×l AB ×cos180o /ω1=-50Nm (因为VF 的方向 与P方向相反,所以α=180o ) ∑=+=n i i Si Si i e J v m J 1 2 1 21 ])( )( [ωωω∑=±=n i i i i i i e M v F M 1 1 1 )]( )( cos [ωωωα

2.题图2所示的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 1=z 2’=20,z 2=z 3=40,J 1=J 2’=0.01kg ·m 2,J 2=J 3=0.04kg ·m 2.作用在轴O3上的阻力矩M3=40N ·m .当取齿轮1为等效构件时,求机构的等效转动惯量和阻力矩M3的等效力矩. 图2 答案:该轮系为定轴轮系. i 12=ω1/ω2=(-1)1z 2/z 1 ∴ ω2=-ω1/2=-0.5×ω1 ω2’=ω2=-0.5×ω1 i 2’3=ω2’/ω3=(-1)1z 3/z 2’ ∴ ω3=0.25×ω1 根据等效转动惯量公式 e J = J 1×(ω1/ω1)2 +J 2×(ω2/ω1)2 +J 2’×(ω2’/ω1)2 +J 3×(ω3/ω1)2 =J 1+J 2/4+J 2’/4 +J 3/16 =0.01+0.04/4+0.01/4+0.04/16 =0.025 kg ·m 2 根据等效力矩的公式: e M =M 3×ω3/ω1=40×0.25ω1/ω1=10N ·m 3.在题图3所示减速器中,已知各轮的齿数:z 1=z 3=25,z 2=z 4=50,各轮的转动惯量J 1=J 3=0.04kg ·m 2,J 2=J 4=0.16kg ·m 2,(忽略各轴的转动惯量),作用在轴Ⅲ上的阻力矩M 3=100N ·m .试求选取轴 ∑=+=n i i Si Si i e J v m J 12 1 21 ])( ( [ωωω∑=±=n i i i i i i e M v F M 11 1 )]( )( cos [ωωωα

作业(二)答案:单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

作业(二)单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 1.如题图1所示的六杆机构中,已知滑块5的质量为m 5=20kg ,l AB =l ED =100mm ,l BC =l CD =l EF =200mm ,φ1=φ2=φ3=90o ,作用在滑块5上的力P=500N .当取曲柄AB 为等效构件时,求机构在图示位置的等效转动惯量和力P的等效力矩. 图1 答案:解此题的思路是:①运动分析求出机构处在该位置时,质心点的速度及各构件的角速度. ②根据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的公式求出. 做出机构的位置图,用图解法进行运动分析. V C =V B =ω1×l AB ω2=0 V D =V C =ω1×l AB 且ω3=V C /l CD =ω1 V F =V D =ω1×l AB (方向水平向右) ω4=0 由等效转动惯量的公式: e J =m 5(V F /ω1)2=20kg ×(ω1×l AB /ω1)2=0.2kgm 2 由等效力矩的定义: e M =500×ω1×l AB ×cos180o /ω1=-50Nm (因为VF 的方向与P方向相反,所以α=180o ) 2.题图2所示的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 1=z 2’=20,z 2=z 3=40,J 1=J 2’=0.01kg ·m 2,J 2=J 3=0.04kg ·m 2.作用在轴O3上的阻力矩M3=40N ·m .当取齿轮1为等效构件时,求机构的等效转动惯量和阻力矩M3的等效力矩. 图2 答案:该轮系为定轴轮系. i 12=ω1/ω2=(-1)1z 2/z 1 ∴ ω2=-ω1/2=-0.5×ω1 ω2’=ω2=-0.5×ω1 i 2’3=ω2’/ω3=(-1)1z 3/z 2’ ∴ ω3=0.25×ω1 根据等效转动惯量公式 e J = J 1×(ω1/ω1)2+J 2×(ω2/ω1)2+J 2’×(ω2’/ω1)2+J 3×(ω3/ω1)2 ∑=+=n i i Si Si i e J v m J 12121]( )([ωωω∑=±=n i i i i i i e M v F M 11 1)]()( cos [ωωωα∑=+=n i i Si Si i e J v m J 121 21]()([ωωω

转动惯量公式

nema标准中的计算是如下(转化公式):J=A×0.055613×(Pn^0.95)÷(n/1000)^2.4-0.004474×(Pn^1.5)÷(n/1000)^1.8 A小于等于1800rpm时取24,A大于1800rpm时取27 Pn为功率(kw) n 为同步转速 高压电动机在设计时,要求计算出转子的转动惯量。下面对计算方法做一分析。 转动惯量是物体在转动时惯性的度量,它不仅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质量分体情况有关。机械工程师手册给出了一些简单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1、圆柱体沿轴线转动惯量: Kg?m2 (1) 式中:M —圆柱体质量Kg R —圆柱体外径半径 m 2、空心圆柱体沿轴线转动惯量: Kg?m2 (2) 式中: M —空心圆柱体质量Kg R —空心圆柱体外半径 m r —空心圆柱体内半径m 3、薄板沿对称线转动惯量: Kg?m2 (3) 式中:M —薄板质量Kg a —薄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宽度m 物体的转动惯量除了用J表示外,在工程上有的用物体的重量G和物体的回转直径D的平方的乘积GD2来表示,也称为物体的飞轮力矩或惯量矩,单位N?m2或Kg f m2。 物体的飞轮力矩GD2和转动惯量J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 N?m2 (4) 式中:g —重力加速度 g=9.81 m/s2 将重力单位N化为习惯上的重力单位Kgf ,则(4)变为: Kg f m2 (5) 由以上公式,可以对鼠笼型高压电机的转动惯量进行计算。计算时,将高压电机转子分解为转子铁心(包括导条和端环)、幅铁、转轴三部分,分别算出各部分的Jn,各部分的转动惯量相加即得电机的转动惯量J。如需要,按(5)式换算成飞轮力矩GD2。一般产品样本中要求给定的是转动惯量J,兰州引进的电磁设计程序计算出的是飞轮力矩GD2。 计算程序如下:

刚体转动惯量计算方法

刚体对轴转动惯量的计算 一、转动惯量及回转半径 在第一节中已经知道,刚体对某轴z 的转动惯量就就是刚体内各质点与该点到 z 轴距离 2 平方的乘积的总与,即 J z 口小。如果刚体质量连续分布,则转动惯量可写成 J z r 2 dm M (18-11) 由上面的公式可见,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决定于刚体质量的大小以及质量分布情况 ,而与 刚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它永远就是一个正的标量。如果不增加物体的质量但使质量分布离轴 远一些, 就可以使转动惯量增大。例如设计飞轮时把轮缘设计的厚一些 ,使得大部分质量集中 在轮缘上,与转轴距离较远,从而增大转动惯量。相反,某些仪器仪表中的转动零件,为了提高灵 敏 度,要求零件的转动惯量尽量小一些 ,设计时除了采用轻金属、 塑料以减轻质量外,还要尽量 将材料多靠近转轴。 工程中常把转动惯量写成刚体总质量 M 与某一当量长度 的平方的乘积 (18-12) 相距为z 的点上,则此集中质量对z 轴的转动惯量与原刚体的转动惯量相同。 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形状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 量往往不就是由计算得出,而就是根据某些力学规律用实验方法测得。 二、简单形状物体转动惯量的计算 1.均质细直杆 dm 如图18-7所示,设杆长为I ,质量为M 。取杆上微段dx ,其质量为 图 18-7 杆对z c 轴的转动惯量为 对应的回转半径 2.均质细圆环 如图18-8所示均质细圆环半径为 R ,质量为M 。任取圆环上一微段,其质量为dm ,则对z z 称为刚体对于 z 轴的回转半径(或惯性半径),它的意义就是 ,设想刚体的质量集中在与 Mdx I ,则此 J z c I 2 2 x 2 dm 2/ —Ml 12 J z c I M 2、3 0.289I

二、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

第十一章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等效力(力矩),等效质量(转动惯量)的计算,理解机器运动微分方程 2、理解速度波动调节的原理,掌握飞轮设计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等效力(力矩),等效质量(转动惯量) 2、速度波动的原因,盈亏功、飞轮设计 (三)教学内容 §11-1 研究机器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 一、研究机器运转的目的 确定原动件真实运动规律→确定其它运动构件的运动规律,参数。 二、调节机器速度波动的目的 1、周期性速度波动 危害:①引起动压力,η↓和可靠性。 ②可能在机器中引起振动,影响寿命、强度。 ③影响工艺,↓产品质量。 2、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危害:机器因速度过高而毁坏,或被迫停车。 §11-2 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 研究机器运动和外力的关系时,必须研究所有运动构件的动能变化和所有外力所作的功。这样不方便。 单自由度的机械系统: 某一构件的运动确定了→整个系统的运动确定了。 ∴整个机器的运动问题化为某一构件的运动问题。 为此,引出等效力、等效力矩、等效质量、等效转动惯量概念 一、等效力和等效力矩 研究机器在已知力作用下的运动时,作用在机器某一构件上的假想F或M代替作用在机器上所有已知外力和力矩。 代替条件:机器的运动不变,即:假想力F或力矩M所作的功或所产生的功率等于所有被代替的力和力矩所作的功或所产生的功率之和。 假想力F——等效力 假想力矩M——等效力矩 等效力或等效力矩作用的构件——等效构件 等效力作用的点——等效点 通常,选择根据其位置便于进行机器运动分析的构件为等效构件。

等效力或等效力矩所产生的功率 B FV P = 或P =MW 设F i ,M i ——作用在机器第i 个构件上的已知力和力矩 V i ——力F i 作用点的速度 W i ——构件i 的角速度 i θ——F i 和V i 夹角 作用在机器所有构件上的已知力和力矩所产生的功率: ∑∑∑===±+=k i i i k i i i i k i i W M V F P 111cos θ i M 和i W 同向取“+”,否则“-” ∴∑∑==±+=k i i i k i i i i B W M V F FV 11 cos θ 或∑∑==±+= k i i i k i i i i W M V F MW 11cos θ ∴∑∑==±+=k i B i i k i B i i i V W M V V F F 1 1cos θ (1) 或∑∑==±+=k i i i k i i i i W W M W V F M 11cos θ (2) 公式讨论: ①等效力F 和等效力矩M 只与各速度比有关,∴F 和M 是机构位置的函数。 ②各个速度比可用任意比例尺所画的速度多边形中的相应线段之比来表示。不必知道各个速度的真实数值,∴可在不知道机器真实运动的情况下,求出F 、M 。 等效驱动力d F 与B V 同向 等效阻力r F 与B V 反向 ③选绕固定轴线转动的构件为等效构件。 W Fl FV MW P AB B === ∴AB Fl M = ④i F ,i M 随时间或角速度变化,F 、M 也是时间和角速度函数 0==j j v j h F P μ∑∑

关于陀螺摆的等效转动惯量

关于陀螺摆的等效转动惯量 1.静摆和静摆周期 自由悬挂的吊丝式陀螺房的自由摆动有两种状态,静摆和动摆。假设陀螺房绕悬挂轴的转动惯量为z J ,悬丝扭转刚度为B D ,所构成绕自由悬挂轴的(方位)一扭摆机构,建议称为“静摆”。其摆动周期称为“静摆周期”: B z D J T π2S = (1) 2.动摆和动摆周期 当陀螺马达启动并且达到某个同步转速之后,由于出现陀螺效应和地速作用此时的自由悬挂装置成为一个特殊的二维扭摆,其二维无阻尼复合摆动周期为: B e z D H m g l H J T ++=λωπc o s 22 (2) 本人建议称为“动摆周期” 动摆周期中,陀螺摆的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短。这和单摆的特性截然不同! 3.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扭转刚度 比较(1)(2)两式可看出,“动摆”的扭摆转动惯量是陀螺房静摆转动惯量z J 与m gl H 2 之和 d 2 J J mgl H J J z z D +=+= (3) 其中d J 是由于陀螺效应和重力摆矩形成的分量,本人建议将其称为“动摆”的“等效转动惯量”。

通常, d 2 J mgl H =>>z J 所以动摆周期D T >>静摆周期S T 同理,B e D H +λωcos 为“动摆”的扭摆刚度,与陀螺动量矩和工作纬度有关。 其中λωcos e H 为线性化的陀螺水平指北力矩系数。因为有: 陀螺指北力矩N e N H M αλω?=cos N α为H 轴偏北角。 4.动摆和静摆的转动惯量 (3)式指出,当陀螺马达启动并且达到某个同步转速之后,由于出现陀螺效应和地速作用,陀螺房从“静摆”变为“动摆”,此时陀螺房从简单的静摆转动惯量突然变为一个具有巨大转动惯量的物体。这个变化量究竟有多大呢? 也就是说动摆等效转动惯量与静摆转动惯量之比z z J mgl H J ???? ??+=2δ有多大呢? 如果只是根据静摆周期和动摆周期的不同,简单的按静摆(扭转刚度)折算其转动惯量如下: d d d S 22J J J D J J D J T T z z B z B z +=+=ππ 假设d T =150s ,S T =10s 代入上式 d d S 1505J J J T T z z +== 225101502 d =??? ??=+z z J J J 这就是说陀螺房的动摆转动惯量是其静摆转动惯量的225倍!这是一个何等

转动惯量(指导书)

转动惯量指导书 力学实验室 2016年3月

转动惯量的测量 【预习思考】 1.转动惯量的定义式是什么? 2.转动惯量的单位是什么? 3.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4.了解单摆中摆长与周期的关系? 5.摆角对周期的影响。 【仪器照片】 【原理简述】 1、转动惯量的定义 构件中各质点或质量单元的质量与其到给定轴线的距离平方乘积的总和,即

∑ =2 J mr(1)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的量度,其量值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刚体的转动惯量有着重要的物理意义,在科学实验、工程技术、航天、电力、机械、仪表等工业领域也是一个重要参量。 图1 电磁系仪表的指示系统,因线圈的转动惯量不同,可分别用于测量微小电流(检 流计)或电量(冲击电流计)。在发动机叶片、飞轮、陀螺以及人造卫星的外形 设计上,精确地测定转动惯量,都是十分必要的。 2、转动惯量的公式推导 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三线摆、扭摆、复摆等。本实验采用的是三线摆,是通过扭转运动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其特点是无力图像清楚、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各种形状的物体,如机械零件、电机转子、枪炮弹丸、电风扇的风叶等的转动惯量都可用三线摆测定。这种实验方法在理论和技术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实验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用三线摆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并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两半径分别为r'和R'(R'>r')的刚性均匀圆盘,用均匀分布的三条等长l的无弹性、无质量的细线相连,半径为r'的圆盘在上,作为启动盘,其悬点到盘心的距离为r;半径为R'的圆盘在下,作为悬盘,其悬点到盘心的距离为R。将启动盘固定,则构成一振动系统, 称为三线摆(图2)。当施加力矩使悬盘转过角 θ后,悬盘将绕中心轴O O''做角简谐振动。 A A' O O' O'' r R B θ h2 h1 H . . . C'

最新作业二答案单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

精品文档 作业(二)单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 1.如题图1所示的六杆机构中,已知滑块5的质量为m=20kg,5o,作用在滑块φ=90φ=φ==100mm,l=l=l=200mm,l=l3EF1EDBC2ABCDP=500N.当取曲柄AB为等效构件时,5上的力求机构在图示位置的等效转动惯量和力P的等效力 矩. 图1 答案:解此题的思路是:①运动分析求出机构处在该位置时,质心点的速度及各构件的角速度. ②根据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的公式求出. 做出机构的位置图,用图解法进行运动分析. V=V=ω×lω=0 2 AB C B 1 V=V=ω×l且ω=V/l =ω1 CCDAB 1D3C V=V=ω×l(方向水平向右)ω=041 AB F D n v由等效转动惯量

的公式:?22iSi)J[m(()]?J?Siei??1i?11222 =20kg×(ω×2kgm)=0.l/ω)(V =m/ωJ111AB5F e?n v?由等效力矩的定义:?ii)]()cos(?M?MF[ieii??1?i11o的方向(因为V=-cos180×/ω50Nm l××=500ωM FAB11e o)180=与P方向相反,所以α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题图2所示的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z=20,z=z=40,2'32122.作用在轴O上的阻力矩04kg·m,J=J=0.J=J=0.01kg·m2'3213M= 40N·m.当取齿轮1为等效构件时,求机构的等效转动惯量和3阻 力矩M的等效力矩.3 图2 答案:该轮系为定轴轮系. 1z/z ∴ωi=ω/ω=(-1)=-ω/2=-0.5×ω112221211

等效转动惯量

由上看出,转化法的关键是确定等效转动惯量Jv和等效力矩Mv,也即是机械中各构件质量的转化和外力的转化。 比较式(10.2.1-2)和式(10.2.1-5)可知,为保证是“等效”的转化,必须遵守以下两个原则:动能相等原则转化件的等效转动惯量所具有的动能应与原机械的总动能相等。 功率相等原则转化件的等效力矩所作的元功(或瞬时功率)应与原机械上作用的全部外力所作的元功(或瞬时功率)相等。 由此可写出等效转动惯量Jv和等效力矩Mv的普遍公式。 按动能相等的原则,列出转化件与一般机械的动能等式 由此得 (10.2.2-1) (10.2.2-2) 式中ω───—转化件的角速度; n ───机械中的活动构件数; i ───构件号; m i───第i构件的质量; v si───第i构件质心的速度。 ───第i构件的移动动能;J si───第i构件绕质心的转动惯量;ωi───第i构件的角速度; ───第i构件的转动动能; 由式(10.2.2-2)看出,Jv总是为正。 按功率相等的原则,列出转化件与一般机械上作用外力的功率等式 (10.2.2-3) 由此得 (10.2.2-4) 式中Pi ───作用在第i构件上的力; vi ───第i构件上力Pi作用点的速度; ai ───力Pi方向与速度vi方向的夹角; Mi ───作用在第i构件上的力矩; wi ───第i构件的角速度。 思考题 在式(10.2.2-4)中如何反应出作用在第i构件上力Pi或力矩Mi为驱动力还是工作阻力? 夹角ai<90°,(Pivicosai)为正,说明Pi为驱动力。反之,ai>90°,(Pivicosai)为负,则Pi为工作阻力。 若Mi方向与wi同向,则Mi为驱动力矩,Mi、wi乘积前取“+”号;反之,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