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中国

蒙古

俄罗斯

印度尼西亚泰国

马来西亚越南

新加坡

菲律宾

缅甸

柬埔寨

老挝

文莱

东帝汶

乌克兰

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阿富汗

尼泊尔

马尔代夫不丹

沙特阿拉伯阿联酋

阿曼

伊朗

土耳其

以色列

埃及

科威特

伊拉克

卡塔尔

约旦

黎巴嫩

巴林

也门共和国叙利亚

巴勒斯坦波兰

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

克罗地亚

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

马其顿

波黑

黑山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海上丝绸之路

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现状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3条,一条是东线,经由黄海、东海到朝鲜半岛和倭国。一条是南线,经由南海到爪哇国,也就是现代的印尼。一条是西线,经由南海,过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通往阿拉伯世界、非洲和欧洲。 现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较之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已有很大不同。近海的所谓丝绸之路,比如东线的朝鲜半岛和倭国,已在陆地安全的覆盖范围,不在多大的关切之列。 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已不仅具有单纯的通贸意义,在人类陆地资源逐渐枯竭,陆地空间已经定型的基础上,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利益逐渐突出,成为大国竞相角逐,战略储备的焦点。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汉朝就派出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打开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海上往来的大门,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从此以后,满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精美物品和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美好意愿,一路向南、向西,活跃了沿线各国经济,传播了中华文明,同时也带回了沿线各国的香料、药材、玻璃和思想文化等文明成果。 中国元代杰出的民间航海家汪大渊两次从泉州出海,遍访菲律宾诸岛、文莱、加里曼丹、爪哇及印度洋诸地,归国后写下了他的身历亲见,使当时的中国人得以真实了解各国的山川、土俗、风景和物产。在当时的中国闽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鸡公碗”。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鸡公碗”漂洋过海,成为东南亚国家人民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成为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的不朽传奇。 三、阿拉伯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 公元8世纪中叶,中国的杜环去过阿拉伯地区,足迹远至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摩洛哥,并且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一本书《经行记》,为中、阿文明的交往留下珍贵的记录。 海上丝绸之路大约兴起于公元9世纪初,这也是维系两种文明交流的纽带。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目录 前言 一、时代背景 二、共建原则 三、框架思路 四、合作重点 五、合作机制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七、中国积极行动 八、共创美好未来 前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 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 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 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 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

2015年干部在线学习丝绸之路经济带参考答案

2015年干部在线学习第二季度必修课参考答案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 一、单选 1.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单选 2 分) [A]正确[B]错误 2.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也是在向世界宣示中国将为地区发展和()承担更多责任,体现了大国胸怀和责任意识。(单选 2 分) [A]亚非经济一体化[B]世界经济一体化 [C]欧亚经济一体化[D]亚洲经济一体化 3.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只需集中关注经贸、投资维度。(单选 2 分) [A]正确[B]错误 4.政策沟通,指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单选 2 分) [A]正确[B]错误 5.“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平台。 [A]区域合作[B]文化交流[C]区域经济[D]经济往来 6.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进入中国,渠道单一。(单选 2 分) [A]沿海海路[B]西部管道[C]铁路运输[D]以上均不正确 7.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座谈会上正式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倡议合并在一起,作为中国加强周边外交的重大战略指导。 [A]正确[B]错误 8.()对经济的运行造成问题,中国传统出口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核心国位置,通过“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好抓手。(单选 2 分) [A]过剩外汇资产[B]基础设施建设欠缺[C]过剩产能[D]资源紧缺

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

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 福建省发改委 福建省外办 福建省商务厅 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加快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特制定并发布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重大意义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岸的重要通道,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也是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历史辉煌,区位独特,且具有民营经济发达、海洋经济基础良好等明显优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愿景与行动》提出的相关倡议和行动,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利于扩大闽台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情谊与共同利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深化我国与东盟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服务全局,促进发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部署和《愿景与行动》提出的相关倡议,从建设核心区和福建实际出发,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积淀深厚和侨力资源、闽台渊源、港口口岸、民营经济、生态文明等综合优势,主动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增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秉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大力推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突出重点,稳步实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深化与东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看准选好优先领域和关键项目,重视风险防控,集中力量突破,稳步推进形成早期收获。 内外统筹,多方联动。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作用,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分工协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建设核心区的强大合力。 (三)功能定位 充分发挥福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体制创新、人文交流等领域不断深化核心区的引领、示范、聚集、辐射作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强化港口和机场门户功能,完善铁路和干线公路网络,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港口

2019届安徽省蚌埠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文综仿真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蚌埠市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文综仿真测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11题,每题4份,共44分) 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垂直上升的流动。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下图为海南岛周边海域某月海水等温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上升流最显著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该时期,上升流的形成所受风向为(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3. 关于图示区域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地形成荒漠 B. ②处沿岸形成渔场 C. ③地有利于晒盐 D. ④地海域多寒潮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运动。通过材料形式给出上升流的定义和成因,用具体的海域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来进行考查,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1题详解】 “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因为海水深度越大,水温越低,可知上升流海域水温会比附

近区域海水温度低,通过图中可以看出,①地水温比其他海域都低,说明该地有上升流。所以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2题详解】 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既受东亚季风影响,又受南亚季风影响。根据水温,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所以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是可以排除的,故CD错误。“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由材料可知,这种风为离岸风。东南季风相对海南岛的①地来说,为向岸风,所以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西南季风相对①地来说,为离岸风,“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从而形成上升流,所以正确答案为B西南季风。 【3题详解】 ①地位于季风气候区,且靠近夏季风源地,降水较多,不易形成荒漠,故A错误。②处既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没有上升流,海水不易发生搅动,饵料少,不易形成渔场,故B错误。③地纬度较低,蒸发旺盛;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平坦,利于晒盐,故C正确。④地位于低纬度海区,离冬季风源地远,不会有寒潮。故D错误。 【点睛】盐场形成需要的条件: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与海拔呈负相关。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的一定高度则会出现0℃层,即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下列关于图示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巴黎盆地的主体树种树叶陆续泛黄 B. 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北凸 C. 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于种植小麦 D. 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5. 据图推测,该地最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岛旅游产品对南海旅游的启示 前言 “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的发起,促进了南海群岛的旅游规划开发,但是南海群岛开发程度非常低,除去已有基础设施的西沙永兴岛外,其余岛屿的旅游开发程度约等于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存在不少旅游发展规模成熟的著名海岛,所以本篇论文就希望借鉴海丝沿线的国外成熟的热带海岛旅游产品设计经验,将其经过合理的筛选统计,制作一个适合南海三沙群岛的旅游产品设计。 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岛屿地理环境介绍 本研究选取的海岛特点为热带及亚热带的国际著名海岛,海岛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范围内,且海岛开发系统成熟。针对这两类要求,筛选出五个海岛,分别为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巴厘岛、毛里求斯、普吉岛。 1.1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是一个由26组自然环礁[1]和1192个珊瑚岛[1]组成的海岛国家,共计总面积(包含水域面积)达到90000多平方公里[1]。拥有1192个海岛的马尔代夫实际上拥有居民居住的岛屿只有199个[1],剩余的岛屿都是从未有人居住的无人岛屿。属于南亚的马尔代夫,全国都处在热带区域,并且赤道横穿马尔代夫的南部岛屿,也是一个具有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海岛国家。马尔代夫与斯里兰卡和印度两个国家隔海相望,分别相距669公里和600公里。马尔代夫的陆地面积仅有298平方公里[1],岛与岛之间的出行需要依赖水上飞机和快艇。马尔代夫度假的酒店淡水资源紧缺需要依赖大量海水淡化去满足酒店的日常的生活用水。马尔代夫具有适宜潜水的优质海域水体资源。 1.2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坐落在亚洲南部的岛屿国家,其位于印度半岛的东南方向,保克海峡间隔了印度与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整个岛屿的形状类似于梨形,拥有65600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2],中南部是高原,北部及沿海区域是平原。全国位于热带覆盖区域内,拥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都是夏季,国内河流湖泊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斯里兰卡国家拥有丰富的锆石、云母、钛铁、宝石等自然矿藏资源和林业渔业资源。 1.3 巴厘岛 巴厘岛是隶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行政省份,全岛面积约为5630平方千米,当地居住人口约315万。呈菱形的巴厘岛全岛是山地型地貌,也拥有优质的海滨沙滩及海滨浴场,岛民信仰的宗教是印度教,岛上曾被发掘出来许多古代的帝国遗迹,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因素造就了以雕刻、绘画、建筑、音乐出名的巴厘岛。被植被种类多样,鸟类种群丰富及海底世界风景独特所环绕的巴厘岛地处热带,热带海岛气候造就了巴厘岛鲜花烂漫,气候湿润。岛上仍留存有四五座火山,是当地著名的观光景点。 1.4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海岛国家,该岛的国土面积达到2040平方公里,海岸线绵长达到217 千米,但是当地的自然矿产资源匮乏需要依赖进口,例如:石油、天然气。毛里求斯的渔业资源稀缺、淡水资源少,自然的淡水资源只有存在少量的高山湖泊。由火山喷发而产生的毛里求斯在浅海区域生长了珊瑚礁,海岛水质质量优良。岛上拥有有几种世界珍稀动物。毛里求斯的地势走向呈现中间高原,四周为平原,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 1.5 普吉岛 安达曼海西南部的普吉岛是整个泰国区域内最大的岛屿,并且还有39个附属小岛隶属普吉岛管理。海岛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岛上具有丰富的热带水果和海鲜。普吉主岛和陆地有桥梁连接上岛便捷和泰国省会曼谷距离867公里。岛屿的东边和南部设有养殖渔场,约有70%是山区,全岛拥有茂密的植被,沙滩沙质洁白细腻,海水清澈可见度高,海域活动丰富,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与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其此前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统筹呼应,成为中国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和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两大战略构想。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规划和落实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政府工作重点。 中国政府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国内外舆论和沿线国家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国际上,对海上丝绸之路欢迎者有之,疑虑者有之,但沿线国家总体上反响良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政府公开表示欢迎。国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努力挖掘本地区与丝绸之路的关联度,将自身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衔接,掀起一股“丝路热”。在这股“丝路热”下,我们不仅应该看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机遇,也应该对其面临的潜在挑战进行“冷思考”。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 (一)利于维护中国和平的周边环境 中国想要更好的稳步发展经济就需要一个和平、繁荣的周边坏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需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要想很好的坚持对外开放就必须有很好的国际环境。虽然邓小平早就对国际环境做出了精辟推断——和平与发展,但目前国际上部分地区的仍然在战争中,有的地区局势也很紧张,所以我们应当尽最大力量维护世界和平,起码必须保证中国周边的相对稳定。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发展规划对维护中国周边稳定和平有很大作用。“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也有利于化解中国和周边少数国家的矛盾,从利益共赢,命运共同的方面维护和平发展。 (二)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从2002年开始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酝酿了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后来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而中国大陆没有被邀请参与TPP谈判。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TPP 涉及国家很广,除了中国基本上东亚及东南亚各国乃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各国都参与其中。如果这一多边贸易体制一旦建立而中国无法参与其中的话那么对于中国将来的对外开放构成极大威胁。所以,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个我们的超越普通FTA的组织也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三个共同体”。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挑战 (一)“海上丝绸之路”与美国倡导的TPP 冲突 坦白说“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难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包括的国家基本与美国倡导的TPP成员国相同(如前所述),可想美国对此不太乐意,而其他各国可能碍于此情况无法和我国良好发展经济合作。 (二)周边局势不稳定 在南海黄岩岛和东海钓鱼岛权益争端凸显的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也产生了一定的摩擦,周边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菲律宾对中国的敌对情绪也增强。这都是对我们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极为不利的。另外,东南亚有些国家内部政局更替,也是不利于我国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例如,缅甸和泰国内政局的变化,已经影响到我国在缅甸经营的一些项目和与泰国的一些合作。最后,某些国家的反华行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例如,越南出现专门针对华商的打砸抢事件。 (三)利益诉求难一致 海上新丝路沿线聚集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糟糕”的国家,国家间发展极不平衡,发展利益诉求不一。既有谋求国际地位的需求,也有解决温饱的要求既有能源需求,也有平息战乱的愿望。层次

2018年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带一路”倡议

2018年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带一路”倡议 97分 1.地处()的中东欧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板块。(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欧亚大陆结合部 B.欧亚大陆腹地 C.欧亚非交界地带 D.欧洲核心区域 2.塔尔地区的煤炭质量较高,因硫磺含量较低,适宜用作()使用。(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A.煤制油 B.供暖 C.炼钢 D.发电 3.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 )等。(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草原丝绸之路” B.“漠北丝绸之路” C.“东海丝绸之路” D.“西南丝绸之路” 4.广西先后承办了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区域性国家间经济合作平台。(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中国—中南半岛博览会 B.中国—中南半岛年会 C.中国—东盟博览会

D.中国—东盟年会 5.《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纲要》,为全面落实()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中巴经济走廊 B.中巴经济合作 C.海上丝绸之路 D.海上通道 6.当前国际社会治理规则不甚合理,现有规则具有明显的维护西方国家利益的色彩,较少考虑到()的切身利益。(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第三世界国家 B.南方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不发达国家 7.在传统经济全球化下,()是最大的赢家。(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资本 B.政府 C.社会 D.市场 8.哈萨克斯坦实行(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君主立宪制 B.议会制 C.总统制 D.联邦制 9.共建原则体现为(),各尽所能。(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各取所需 B.各抒己见 C.各施所长 D.物尽其用

海上丝路的影响与启示

“海上丝路”的影响与启示(且说收藏) 林华东 《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9日08 版) 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中国在与世界展开商贸活动的同时,也推动了19世纪之前世界的和平发展;2000多年后,一条“新海上丝路”的战略构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必将开启一场全新的中外文明对话,而对未来的展望也需建立在对历史的回望中。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尤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透过意大利马可·波罗和阿拉伯伊本·白图泰等旅行家的笔墨,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传播着我们的民族工艺和儒道思想,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各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掀起了“中国热”。其中,瓷器和茶叶对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那时,俄国、法国、埃及等很多国家都崇尚收藏中国瓷器或以之为外交礼品,也曾把中国的瓷器作为身份的象征或类似黄金的代货币。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制瓷工业

得到发展,从阿拉伯国家仿制中国式的瓷坛,到波斯结合中国瓷器工艺创造出的波斯陶器,之后泰国、越南、埃及、荷兰、法国、德国、俄国、丹麦、英国、西班牙等国也都掌握了制瓷技术,甚至通过中国瓷器工艺与本国文化的结合,创新出许多产品。随着这些国家崇尚中国瓷器之风的盛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崇尚中国瓷器的观念也融合到了宗教文化之中。 茶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从生活方式到思维理念对许多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元9世纪日本刮起一股“弘仁茶风”,贵族间出现了模仿中国人品茶的风潮。公元12世纪,日本僧人到中国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此后经过长期的本土化,最终形成独特的日本茶道。17世纪初,荷兰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茶叶输入欧洲,开始推行饮茶之风。18、19世纪,茶叶在英国开始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饮茶也成为英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随着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各国之间也开始了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的文明对话。在这场对话中,构建了东方与西方的平衡关系。 “海上丝路”对于中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许多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了中国的海洋、海权、海防思想,如《诸蕃志》《岛夷志略》;清初泉州人施琅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透过台湾全面陈述了中国海防的意义和经略海洋的必要,在清初的海洋经略中产生了关键性的作用。历史上还有一大批闽南人筚路蓝缕,在“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定居,开发生产。通过“侨批档案”(2013年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就足以证明闽南华侨华裔艰辛的足迹。目前,在海外生存发展的闽南籍华人大约有2000万人。他们作为关心祖国富强的华侨华裔,也是新世纪我国联系海外、重塑“海上丝路”的一支重要力量。 历史证明,由海上丝绸之路带动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国际化视野的开放交流也因此成为世界发展的思想共识。当下,中国正在启动与东盟及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历史上曾创下的海洋经济观念、和谐共荣意识、

海上丝绸之路2019尔雅答案

…………………………………………………^_^…………………………………………………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一) 1 【单选题】 ()是影响人类航海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答案:季风 A、 温度 B、 季风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2 【单选题】据学者研究,()技术就是史前的中国人通过黄海、东海传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的。答案:稻米耕作 A、稻米耕作 B、造纸术

C、航海术 D、纺织术 3 【单选题】东亚各地区从史前时代开始,已经以()为媒介建立起了紧密联系。答案:海洋 A、信鸽 B、书信 C、马车 D、海洋 4 【多选题】东亚主要由亚洲大陆最东部的()所构成。BCD A、印度 B、中国 C、朝鲜半岛 D、日本列岛 5 【多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关乎古代航海的三大要素的是()。ABD A、海风 B、海流 C、交通工具 D、航海距离 6 【多选题】黑潮北上形成的两股支流指的是(),它们是影响中日韩三国航海的最重要的海流。AB A、黄海暖流 B、对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南赤道暖流 7 【填空题】()是东亚最重要的海流之一,它来自菲律宾北部,温暖而迅速。答案: 黑潮

8 【判断题】东亚其间由黄海、南海、日本海所环绕。答案:× 9 【判断题】东亚各国家地区的人们穿越大海所形成的的路线被称作“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答案:√ 10 【判断题】迅速发现和选择航线,是古代航海活动中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答案:√ 11 【判断题】南风和北风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季风。答案:√ 12 【判断题】日本海,水位较深,海岸线相对简单,适合航海活动。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二) 1 【单选题】到了(),位于今天朝鲜的高丽首都开城附近的京畿湾的礼成港是往来使臣或商人出发时所利用的主要港口。答案:宋朝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2 【判断题】前期的隋唐使出发时正值朝鲜半岛战争频发之际,其出使带有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答案:√ 3 【判断题】海洋在东亚交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东亚各国携手共建更加完善的海洋合作体系。答案:√ 4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背景、条件及意义

上海海事大学 科目:中国航海史 授课老师:闫彩琴 院系:商船学院 专业年级:航海技术151班 学生姓名:马明军 学号:201310415060 二○一七年五月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背景、条件及意义 摘要: 朝廷国策、民间氛围以及国际环境的各种因素,使得两宋时期的经济高度发达,对外贸易频繁。海上丝绸之路既是中国本身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东西方需求加强联系的产物。 关键词:两宋、海上丝绸之路 一、海上丝绸之路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期——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期——魏晋;海上丝绸之路繁盛期——隋唐;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由盛及衰——明清。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国对外主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由于战乱及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在宋元时期是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仍是丝绸,所以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出口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由于输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称作“海上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约定俗成的统称。在宋元时期,中国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 二、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背景 1、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商业及其繁荣,宋太祖、太宗都曾下令鼓励商业活动,商业在宋朝近乎打到了极致,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对于私人海上贸易则也是在政府鼓励下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后来,为了防止钱币向外流,于是南宋政府在公元1219年的时候下令将钱币改为以丝绸、瓷器等物品来交换外国的舶来品。于是就这样,中国丝绸以及瓷器向外传播的数量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而运输范围也是扩大了许多。 2、我国以贵金属为货币,在南宋时期,统治区域内并无较大规模的贵金属矿藏,而贵金属产量较多的日本、南洋等地又必须经过海运方可到达,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兴起; 3、唐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等民族相继崛起,到了北宋,北方先后有辽、西夏和金政权占据,相继隔断了中国与欧洲交往的路上通道,并对贸易商人征收高额税率,极大的抑制了陆路商贸,商人为将丝绸、瓷器、香料等货物运至欧洲,换取高额利润,只得改走水路,导致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三、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条件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问答)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问答) 问: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来华出席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第三轮战略对话的海合会代表团。海合会轮值主席国科威特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表示,古丝绸之路曾把海湾国家同中国联系在一起,海合会各成员国愿积极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何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答:提到丝绸之路,大家耳熟能详,它位于亚欧大陆北部,是连接我国与其他亚、非、欧国家的贸易通道,历史可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前的数千年。我国的丝绸一度是该通道上最著名的商品,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9世纪70年代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 2013年9月,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属跨国经济带。其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地域辽阔,有近30亿人口及丰富的自然、矿产、能源、土地和旅游资源。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在何处?首先,其覆盖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发达,可以串联更广区域内的资源和市场。比如,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走丝绸之路比海运少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1/4。其次,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落差巨大,成为“塌陷地带”,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地区繁荣和世界经济平衡。同时,它也能带动我国经济实力较弱的西部地区。再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可兼顾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利益。 丝绸之路的发展潜力也吸引了其他国家。日本为保障能源来源多元化,于1997年提出“丝绸之路外交”,加强与中亚交往。美国国会1999年通过“丝绸之路战略法案”,支持中亚和南高加索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两国的设想都带有政治干涉色彩,而中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不干涉别国内政,不针对第三方,也不排他。这一构想得到了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解读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 图”的解读 河北/姚益红 汉朝与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朝代,两朝的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交通都比较发达,主要路线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第45页的汉朝“丝绸之路”图和第89页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比较,我们会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两朝图中路线经过的国家有许多一样的地区,但当时的名称却有很大的区别。如印度在汉朝时被称为“身毒”,唐朝则叫“天竺”;伊朗在汉朝时叫“安息”,唐朝时称为“波斯”;阿拉伯地区在汉朝时称为“条支”,在唐朝时则称“大食”;汉朝图中的“大秦”是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唐朝图中的“拂菻”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也是原来的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 第二,从两朝图中路线可得出结论:汉朝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 第三,从图中观察,两朝最远到达的地点明显不同。从陆路看,汉朝从长安往西最远可达欧洲的大秦,唐朝从长安不仅可往西走,还可往东走:往西最远可达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往东可达现在的朝鲜。从水路看,汉朝海上丝绸之

路从广东沿海出发,往西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从广州出发往西可达波斯湾地区,从登州、扬州出发,往东可达现在的韩国、日本。 从图中所反映的信息以及我们所学的知识,还可进行以下推测: 第一,从交往方式看,汉朝对外交往以商贸为主,唐朝则是使臣、商贸、文化全面展开。 第二,从进行贸易的物品看,汉代对外贸易中以丝和纺织品为主,唐朝除此之外,瓷器、纸张、茶叶等商品大为增加。 第三,从影响上看,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收各国经济文化的成果以促进唐朝的繁荣。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汉唐在对外交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由于两朝所处的历史朝代不同,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新时期推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适应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进一步加强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但是由于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国家众多,合作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有效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 绪论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各国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强调,打造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与经济合作和不同文明交流进步,是一项造福世界的伟大事业。本文我们将概述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正文 一、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扬州、福州等其他支线港组成。 二、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64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研究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新疆核心区建设 【摘要】新疆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必须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尤其要加快核心区建设的先行项目,强力契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重点规划、建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使之成为“五大中心”,做好亚欧经济合作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抓好乌鲁木齐空港、陆路港、出口加工区建设,打造中国第五个自贸区,推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各领域的合作,发挥核心区先行、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谋划国际大格局的大智慧,新疆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对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新疆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想方设法确保做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新疆位于亚洲的中心位置,在陆上丝绸之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新疆将举全区之力真正使先拔头筹的优势、政治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发挥核心区优势,努力践行“一带一路”战略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也是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新疆连接着中国和欧洲等国家,无论是把中国的商品运出还是从周边国家进口,如果走陆上必定是要经过新疆的,并且新疆连接的周边国家是比较多的,在发展中投入足够的人力与财力,新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我国西部与周边国家连接的一个重要地方。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方,对于文化与商业交流都是非常有利的。在目前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于新疆的建设与发展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要建设喀什经济特区,更好的连接中国与欧洲等国家的商业与文化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该如何在“一带一路”机遇下,发挥好既有的区位、资源、经济与文化、品牌优势,打出好牌,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用活自身优势资源,赢得广阔发展空间。古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只有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珠宝、药材等商品,而如今的丝绸之路上,贸易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占我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水能蕴藏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新疆不仅矿产资源种类全、储量大,而且还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最大的棉花基地和重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的区别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的关系 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中亚欧洲的道路史称丝绸之路。开始了中国与欧洲和中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上的交流丝绸之路起到的作用毫无疑问是很大的。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又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这一概念。即为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的范围上,涵盖交通、物流、能源、文化、农牧等方面的交流。而在原有的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丝绸之路在古时便是连接中亚和欧洲的一条重要通道。对中国和外国的物质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西汉时期与西域各国建立了有好的往来关系,文化交流的范围也开始扩大,同时建立西域都护府维护了西域的稳定,确保丝绸之路的通畅,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北向南扩展,并且六朝政权积极与发展海上文化交流,陆海两丝绸之路的发展扩大了文化交流的范围,在此时中国的养蚕技术传入世界而埃及的玻璃制造技术传入中国。唐朝时继续扩大与西方的交流范围,中外文化交流达到顶峰,胡乐、胡舞、胡食、胡服在中原特别流行。并且宗教在此时也得以传播佛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道教和一些民间信仰传入了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虽在此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文化物质交流多存在于海上丝绸之路,但路上丝绸之路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物质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上的最主要的文化交流方式,在物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技术文化也得以传播,中国的冶铁术、水利灌溉、医学等

技术传向世界,国外的的玻璃制造,制糖技术等也传入中国。而随着物质文化交流的深入,文化交流也升为精神文化的交流唐朝时期的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等方面融入了西方的文化元素。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中国,中国化的佛教以及本土的儒家思想和道教也传入了日本朝鲜东南亚。通过以上方面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文化交流的传播。对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古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传播建立了桥梁,记录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资源也将会成为造福欧亚各国的大事业。 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中亚及西方原因颇为重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其受重视的原因,但该地区不便利的交通和较差的自然环境再加上经济水平与其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的落差所以更引起了我国领导人的注意以及提出了发展此地方的发言。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定发展,通过能源合作、经济贸易、互联互通、区域合作、金融合作几点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 古丝绸之路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不仅仅是一次社会转型也是中国发展的战略转型,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深入发展,以实现中国经济长久增长为目标将会在将来为实现中国强国梦打下重要的基础

一带一路现状

一带一路发展方向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涉及65个国家(含中国),总人口约44亿,年生产总值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内重点涉及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重庆等18省市,其中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交通运输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是“一带一路”形成的基础条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交通运输部研究制定了《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骨干通道网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方面,通过推进境外关键通道、完善互联互通境内基础设施和加快国内重要枢纽节点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走廊;在

海上丝绸之路方面,通过推动海上互联互通、推进境外海上战略支点建设、加强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保障和提升国内沿海港口对外门户功能,建设畅通安全的海上运输通道。 综合国家长期发展战略需要等因素,统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与推进由东向西梯度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支撑带相衔接,“一带一路”的战略走向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是从我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二是从我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从我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该战略走向以中亚5国、中南半岛有关国家和俄罗斯、蒙古为重点,通达西亚、中东和中东欧各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印尼抵达南太平洋。该战略走向以东盟10国和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为重点。远期可考虑北冰洋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