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1.赵州桥(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1.赵州桥(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1.赵州桥(课堂实录)

《赵州桥》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赵州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请听──(课件播放)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2.板书: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

1.认读生字词语。

①自由汇报在预习中碰到的难读记的生字词。

②学生相互提醒读音,交流识字办法。

③教师相机点拨。

④去掉拼音,全班齐读词语。

⑤选词填空。选一个、两个或几个说说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自由试读课文,要求做到:

①正确(不添、不漏、不改);②流利。

3.检查朗读。(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三、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

1.(播放赵州桥录像,屏幕定格“神桥”画面)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此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交流汇报随机展开)重点感悟:

▲历史悠久。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②指导朗读:它像一位13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板书:古老)

▲设计奇特。汇报第二自然段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设计之雄伟、坚固,从而感受它的“神”。

①随机出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②自由读一读,说说赵州桥“神”在哪儿?

③学生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重点抓住“全部”、“没有桥墩”、“横跨”、“37米多宽”等重要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a 指名试读。

b 评价促读。

c 师生合作朗读。

▲图案美观。

汇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图案栩栩如生的特点。

①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②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缠绕、抵、望、戏)

③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④指导个性化朗读。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把它读出来。(在评读中加深学生的独特体验)

⑤引导想象: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

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

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学到这儿,你想怎么夸夸赵州桥呢?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1.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搜集赵州桥的其它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屏幕出示词语。

2.男女生赛读。

3.抄写词语。

①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

②教师范写。

③选择自己认为较难写的词在作业本上写。

④展示、赏析、评议。

二、复述课文,发现作者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不要求全面,尊重学生个人的感悟)。课文主要抓住赵州桥的哪几个特点来写的?

(一)认识过渡句。

1.数一数。这句话共有几个字?引导学生感受它语言简洁,但表达清楚。

2.比一比。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另外一句话,你觉得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过渡句的妙用。

a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b 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

3.读一读。通过读再次感受过渡句的好处。

(二)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1.读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围绕这句话,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3.训练迁移。(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把它写具体)

①操场上真热闹啊!

②公园真美!

三、积累语言,背诵喜欢的内容

1.你喜欢什么内容?(内化课文内容和语言)

2.你想怎样把它更快地背下来?(交流背诵方法)

3.小组比赛背诵。

四、作业

寻访家乡的古建筑,了解它的历史价值,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赵州桥雄伟

古老坚固

美观

《赵州桥》课堂教学实录

<<赵州桥>>课堂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桥吗?说说你都见过些什么桥呢? 师:同学们知道的桥还真不少,老师也知道一些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看看吧! 师:世界各地的桥梁千姿百态,现在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县,那里有条洨河,(出示课件:洨河风光图片)因为古代的赵县叫赵州,这座桥就叫做“赵州桥”。(出示课件:课题及赵州桥照片)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悟: 1、师:让我们静静欣赏一下这座千年古桥。同一座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独特的魅力,赵州桥给你怎样的印象?结合图片和预习中收集的资料,请你来简单介绍赵州桥。(请一两位学生介绍) 2、师:没有亲眼见到这座桥,我们已被它吸引,为它动情,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会用怎样的文字来讲述赵州桥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赵州石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一画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1)文中有一些词语不容易读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洨河、隋朝、石匠、砌成、桥墩、横跨、雕刻、缠绕、相互抵着、前爪) (2)没有思考的读书就像没有骨架的风筝,不能让我们的思

维展翅高飞,在大家开始自由大声的朗读全文之前,听清我的问题:作者笔下的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汇报所得: 1 、出示课件:介绍李春。李春已经不在了,谁能当一回设计师李春的代言人,介绍一下赵州桥的建筑特色?(示范:用李春的口气介绍。)能否用最简单的词概括?(抓住“雄伟”“创举”“美观”“坚固”等词,并理解这些特点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 、学生交流(预设) 生:雄伟,美观。 生:是主要抓住坚固和美观来说的。 生:抓住了坚固,还抓住节省石料。第三段是抓住美观来说的。 生: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另外,还说明了美观的特点。(板书:雄伟、坚固、美观、省料、没有桥墩)师:大家都投了“美观”的赞成票。第三自然段,确实是抓住了赵州桥的桥栏石雕艺术的美来说明介绍的,老师也投赞成票。但是关于赵州桥的第一个主要特点,却有三种看法。我想问一问,你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说赵州桥最主要的特点是雄伟呢? 生:因为课文第二段开头一句就说:“赵州桥很雄伟。” 师:噢,你是认为第一句话这么说了,后面的内容也就跟着讲这个意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 火烧云的名师课堂实录

火烧云的名师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赵州桥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识字2 课堂实录戴年明通师二附小常熟市实验小学 二 3 班师:小朋友,今天是9月24日,过几天,将迎来一个喜庆的日子。生:国庆节。 师:今天的识字 2 就介绍了国庆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读一读生读。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开火车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师:正音:城楼的城是后鼻章,神州的神是前鼻音,腾飞的腾是后鼻音师: 师:小朋友读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知道检阅是什么意思?生:我想知道神州是什么意思?生:我想知道礼炮是什么颜色的?生:北京是不是有金水桥?师:同学们,会边读边想,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知道的。1999 年,祖国50岁生日的时候,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国庆典礼。看录像。 师:这是美丽的祖国北京,这是天安门城楼。师:在天安门城楼前,还有五座桥,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生:是金水桥。 师:这个名字多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师:注意,国庆大典就要开始了,你听到了什么?(炮响)生:是放炮。 师:在大典前放炮,叫礼炮。 生读。师:再看。这是谁?生:江泽民爷爷。师:他正在检阅。师:现在是谁呀?生:海军。 继续看录像。生:空军,陆军。 师:刚才小朋友看得可入神了,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海陆空叔叔。 师:你知道什么是海陆空吗?生:海军,陆军,空车。 师:谁再来说一说。生:有海军,陆军,空军。 师:他们合起来就叫海陆空军。师:他们刚才走得怎么样?生:很整齐。 师:他们雄纠纠,气昂昂,他们是在接受检阅。 齐读检阅。 师:大典指的是什么?生:一个盛大的节日。师:我们小朋友开学时,要举行开学典礼,我们说要举行开学大典,可以吗?生:可以。 师:有没有小朋友觉得不可以的。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典礼,有许多人,规模大,我们的开学典礼呢?生:我们只是一个个小朋友,没有那么多人。 师:我们就不能说它是大典了,只有刚才看到的才能说大典。在1949 年,我们祖国成立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也叫大典。现在谁能读好这两组词。生读。师:声音很响亮,老师听出来,你很喜欢朗读。 生读。师:女小朋友读一读第一组词,读出对天安门的喜欢。男小朋友读第二组,读出解放军叔叔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课堂实录

《赵州桥》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雄伟、坚固、美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积累语言。 3.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教学准备: 收集与赵州桥有关的资料、图片,也可搜集其他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赵州桥。 师:同学们,提起桥我想你们并不陌生,你们都见过哪些桥? 生:木桥、石桥、竹桥、塑料桥…… 师:那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吗?

生: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教师板书:赵州桥)板书州时,注意“州”字的第一点是左点,其他是 右点。 说到这个字,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它与“洲”的区别,“洲”一 般指水中的陆地,范围比“州”大;“州”是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你明白了吗?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关于赵州桥你了解哪些呢?学生自由汇报。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 但却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相信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打开课本,结合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点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赵州桥虽然是众多桥梁中的一座,但却是世界闻名的一座,为什么能如此有名呢?引起学生的思考,也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初知赵州桥 师:我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有的同学还边读边画,做到不 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个很好的习惯,希望大家继续保持。我相信大家 对本课的生字生词也掌握得很好了,有没有信心读好呢? 生:有。 师:先自由读。后同桌之间互相读。再开火车读。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个暑假,在学校倡导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这本《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古诗教学,第二辑为:词的教学,第三辑为:古文教学。书中共收录了王崧舟、支玉恒、于永正等13位名师的20节古诗文课堂教学实录。研读这20节课,我仿佛亲身走进了大师的课堂之中,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那种平实中透大气、朴实中显浑厚的不折不扣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仰慕不已,叹服不止。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用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夜泊枫桥听到的姑苏钟声解读得酣畅淋漓,使人穿越了历史的长空,感受到魅力四射的经典文化;他的《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我们在诗词教学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了一种“和解”之道。他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他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用他的课堂为大家呈现了真正的“诗意语文”。品味他的课堂实录,心里就要着实陶醉一番,同时也必定要在心里想起一句古人的话:“读他的作品,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令人自觉形秽。”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她的课永远都是那样激情四射,在激情澎湃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她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课上,她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读出古诗词特有的抑扬顿挫和平仄有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仅一节课中,她自己说出的及引导学生说出的古诗词就达近十首,而且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她的语文积累功底之深厚!她的激情和智慧正是来源于其厚重的积淀,来源于其孜孜不倦的学习。 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大都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而这需要致力于有品味的朗读,有体悟的朗读。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他们照样能把课上得精彩,上得绝妙!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何如此自己也作过深深的思考,我将原因归三: 1、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够。 自己平时很少去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名篇。上学时学的那些古诗文也是些皮毛,真正的古诗文底蕴其实捉襟见肘。曾经试问自己:能背诵多少诗歌能背诵多少名段又认认真真地读过多少古代名著无疑,自己是难以为师的! 2、自己对教学古诗文的认识不到位。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2020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菜园里》教学实录三酒泉市共和街小学杨丽玲教学内容背景材料义务制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3课教学目标:认识常用蔬菜,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实践,以识字、朗读为基础,获取更多的知识。场景一实物展现―给孩子们愉快教育“铃、铃、铃”,上课了,我提着预备好的各种蔬菜微笑着走进教室,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请朋友们认识一些朋友。”小调皮党光枭站起来着急地说:“老师,是什么呀?”还不等我回答,快嘴小麻雀刘静抢着说:“我知道,是蔬菜。”“对,是蔬菜。”我逐个从袋子里拿出蔬菜:“黄瓜”、“西红柿”、“箩卜”、“白菜”、“葫芦”、“辣椒”、“洋葱”、“豆角”、“茄子”、“蒜台”、“葱”。54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我手里的袋子,红着脸、梗

着脖子喊着菜的名字。“你知道这些蔬菜的名字怎么写吗?你想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吗?”“想!”学生的声音震耳欲聋。看来学生的热情以被我充分调动起来了,小身子一个个坐得笔直,小脸儿一个个通红,每个孩子眼睛时而闪现着神采。识字速度快的让我惊奇。在测试了学生的生字技能后,我拿起一根豆角,“谁来说说这根豆角是什么样儿的?”“又细又长、绿绿的。”“你知道儿歌中怎么写它吗?”“豆角青青细又长。”我拿起一根黄瓜,“谁来摸一摸这根黄瓜,说一说你摸它的感觉。”“它的身上不平,扎扎的,”“儿歌中怎么写它?”“黄瓜穿件绿衣裳。”我又拿起一个茄子,“儿歌中怎么写茄子?”“茄子高高打灯笼。”“请你们看看它的颜色,再想一想它长在什么地方?”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个争着抢着讲他们所知道的知识,课堂气氛极好。待我拿起萝卜,再请他们读出儿歌中“萝卜地下捉迷藏。”这句时,我问:“萝卜会捉迷藏吗?”“不会!”“那萝卜地下捉迷藏”是什么意思?”这一下,小机灵鬼们一个个傻眼了,我拿起红、绿两支粉笔很快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带缨子的萝卜,“这些萝卜在地下谁也看不着谁,象不象你们捉迷藏呀?”“象!”孩子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继而我又拿起黄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南瓜,你家吃过它吗?是怎么吃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吃法,“嫩的好吃还是老的好吃?”“老的。”“为什么呢?”“因为老的缅。”“那你怎么区分南瓜的老与嫩呢?”“老师,我知道,我去过乡下爷爷家的菜园,知道绿的是嫩南瓜,黄的是老南瓜。”识字大王于翔在我

赵州桥课堂实录

15、赵州桥实录 师:我国地域辽阔,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所以也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千百年来,桥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桥吗?你在哪里见过桥? 生:在奶奶家的小河上有一半圆形的桥 生:每天上学我们都会经过一个拱形的石桥 师:桥就是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我国著名的历史名桥赵州桥。板书课题:15、赵州桥 生:齐读课题。 师:昨天晚上的作业是预习了第十五课,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本课认读词语) 生:两名同学读词语,其中一名领读。(师纠正唱读的现象) 师:有词语的帮忙同学们都会读这些生字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去掉词语,单独认字看看哪些同学能读出来? 生:两名学生读生字。其中一名领读。 师:同学真聪明,生字都认识了,扫清了这些拦路虎,同学们的课文也一定读得很棒,现在老师请四个同学来读课文。 生:四名同学每人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课文果然读得不错,昨天的预习作业完成得不错。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了,看看谁会读书,会思考? 师:通过读课文,你现在对赵州桥有了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是赵州桥是隋朝的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生:我知道这座桥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生:我知道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洨河上。 生:我知道这座桥长五十多米,宽九米多。 生:…… 师:你们真会读书,从书中获得了这么多的知识,那谁能概括的说一下,赵州桥是一座怎么的桥? 生: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板书:历史悠久。 生:一座雄伟坚固的桥。板书:雄伟坚固 生:一座美观的桥。板书:美观 生:一座宝贵的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赵州桥的历史到底有多悠久。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生: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师:1400多年,如果十岁是可爱的孩子,二十岁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四十岁是不惑的中年人那个这座1400多岁的赵州桥在你们眼中又是什么呢? 生:是一个很老很老的老人 生:是一个长生不老的老人 生:是一个吃了长生不老约的神仙 师:同学们想想1400多年间可能会发生哪些灾害? 生:有可能会发洪水桥州 师:是的在这一千四年间,赵桥州曾遭受过10次洪水的袭击。 生:有可能会发生战争。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设计典范

盛新凤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浙江省湖州师范附属小学盛新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 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 B 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 C 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赵州桥》课时教学实录

《赵州桥》课时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在提示课题和生字词教学以后) 师:下面我们学习课文。赵州桥为什么有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范读)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要特别注意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指名读) 师: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在默读中教师再次强调上面的要求。并且说同学们可互相商量) 师:好,让我们集体研究一下。大家来看赵州桥。(出现幻灯棗赵州桥彩色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是什么呢?(同学们认真观察后纷纷举手) 生:它跟别的桥不一样,别的桥棗(没说上来) 师:不要着急,坐下,一会儿想起来再说。后边那个同学说。 生:赵州桥和别的桥不一样,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 师:噢,他注意观察,认真看书,抓住了一个特点。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什么呀? 生:拱形的大桥洞。 师:对,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继续研究,还有什么特点? 生: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 师:噢,他又看出了一个特点。两边,哪两边呢?讲清楚。 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好,这就清楚了。小桥洞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什么形状的? 生:拱形的。 师:小桥洞。这就是第二个特点(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大家观察得很好。下边咱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课文,不要拉长声。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谁还有不懂的地方? 生:横跨怎么讲? 师:后边那位同学告诉他。 生:就是横着跨着。 师:对,就是横着跨在河上。还有不懂的地方吗?都懂了。好,让我们看下一段。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谁用一句话告诉我? 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 一)、课堂导入:1.师:多媒体课件播放钱塘江潮实景视频 2.师问:同学们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生:词语概括:震撼,雄伟,壮观等。)师:想不想进一步了解钱塘江潮?师: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潮视频, 二)学习第一段: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观"是什么意思?(生:看)潮呢?(师:讲述:潮是海水或沿海地区海洋中的水由于太阳或月亮的吸引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2.师: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请翻开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师板书:天下奇观)(生:潮指钱塘江大潮) 3.师: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生答。师: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不同。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天下奇观即天下罕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在这里指钱塘江大潮。 4.师:小结。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来--(观潮) 三)、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师: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生回答。

师: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an),避免读成(zha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1.师: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请同学们启由朗读2~5自然段。(生自读) 2.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部分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里是写潮来前,哪里是写潮来时,哪里是写潮来后?学生找,找学生回答。(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明确: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 3.师: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生给课文分段,找学生回答。(师明确:可以分成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潮来前的景象;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三段,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第五自然段为第四段,写潮来后的景象。也可以分成两段,即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五)、读讲第二段。师:1.我们先看潮来前的景象。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赵州桥》教学片段-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起过重大作用,是哪四大发明啊? 生:是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 师:对。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证明了我国人民从来就是有着高度智慧和才干的人民。此外,我国古代的桥梁建筑在世界建桥史上也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隋朝时修筑的一座大型石拱桥州桥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还完好地横跨在县的河上,成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州桥》这一课,看看这座作为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的又一个象征的古代大桥,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桥。(板书课题)【点评:授课伊始,有针对性地在“导入”中埋设了本课教学容的“核心”:《州桥》一文的写作目的到底是什么?同时又埋伏下了答案,以供下一步教学过程中诱发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从教学目的出发而精心设计的“导入”】我们先来读课文容。 生:(四人,朗读课文的四个自然段) 师:我们已经讲过,说明一个事物,就要…… 生:抓住它的特点。 师:那么大家看看,课文主要抓住了州桥的什么特点来说明介绍的呢?(板书:州桥的特点)大家想想。 生:雄伟,美观。 生:是主要抓住坚固和美观来说的。

生:抓住了坚固,还抓住节省石料。第三段是抓住美观来说的。 生: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另外,还说明了美观的特点。(学生回答时,教师同时板书:雄伟、美观;坚固、省料、美观;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美观)【点评:让学生各抒己见,既引导学生思维进入积极活跃状态,同时又使学生亮出不同的观点,成功地构筑了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生动教学环境】 师:大家都投了“美观”的赞成票。第三自然段,确实是抓住了州桥的桥栏石雕艺术的美来说明介绍的,老师也投赞成票。但是关于州桥的第一个特点、主要特点,却有三种看法。我想问一问,你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说州桥最主要的特点是雄伟呢? 生:因为课文第二段开头一句就说:“州桥很雄伟。” 师:噢,你是认为第一句话这么说了,后面的容也就跟着讲这个意思? 生:嗯,第三段开头一句说州桥很美观,后面的容不就是跟着讲州桥怎么美观的吗? 师:在一段的开头,用一句话把这段的意思先集中地讲一下,这叫段首立意。××同学,为什么你认为“坚固”是州桥的主要特点呢?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1到12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 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 生1: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 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 生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 生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 生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 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36小时不离开,这种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 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小时,12小时,36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 生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 生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

一年上册《我上学了》名师课堂片段实录

《我上学了》课堂教学实录片断赏析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注重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师: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上学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愿意和新认识的朋友分享你的感受吗? 生1:校园很干净、很美丽。这里没有幼儿园的滑梯、玩具,因为我们是小学生了。 生2:我看到学校门口写着几个大字,老师告诉我们那是我们学校的名字——幸福小学。 生3:我看到哥哥、姐姐在做游戏,听到了他们的笑声。 生4:校园里有月季花、松树,还有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 生5:我看到校园里写着“欢迎新同学”的大字,教室里还贴着《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课件出示“欢迎新同学”“幸福小学”等字) 师:谁认识这几个字?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你喜欢学校吗?为什么? 生1:喜欢。因为学校很漂亮,也很热闹。 生2:我喜欢学校。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还能学到好多知识。 生3:学校里有很多好看的花和树,还有许多故事书,所以我喜欢我们的学校。 师:我们的学校优美、整洁,在这里我们可以和小伙伴尽情地玩耍、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所以我们要热爱学校,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争做优秀小学生! 师: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1:很高兴! 生2:我觉得很快乐。 生3:我很激动,因为我们的学校太好了…… 师:有很多孩子都和你们一样,你听!他们在上学的路上还唱着动听的歌呢! (课件出示《上学歌》,引导学生看着歌词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还发了许多新书,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语文书吧。(实物投影出示课本封面)师:(指“语文”两字)你认识这两个字吗? 生:语文。 师:语文书里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古诗,还有有趣的故事和动听的歌曲,我想找到它们,该怎么找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生1:看目录。 生2:看课文的名字。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杨雪琴_颐和园(四年级) 卿少林_爬山虎的脚(四年级) 魏图英_鸟的天堂(五年级) 黄孝慧_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 丁伟红_歌唱二小放牛郎(四年级) 徐颖_耳朵上的绿星星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专家点评(4节)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周云燕_家乡的桥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于艳_秋天的雨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舒伟(香港)_毕加索与鸽子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吕云萍_从现在开始(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燕_放弃射门(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永梅_戈壁滩上古长城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肖莉_白鹅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董琼_草原(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晓伟_两小儿辩日(六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霜_应该听谁的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娟_窗前的气球(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强洪权_船长(五年级) 钟舒梅_咏鹅 王琦_麻雀(S版) 全国小学语文课标教材(S版)教学大赛:林承霞_看图写故事(六年级上册) 邓琴清_我的未来(第三册语文乐园七)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黄懿(香港)_五颗甜蜜蜜的葡萄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郭葳_太阳是大家的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散步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张燕_设计动物名片(口语交际)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邬欣荣_千姿百“笑”(作文教学)

阅读课《赵州桥》教学实录

16.《赵州桥》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参”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桥的资料. 相关素材,制作“赵州桥”专题学习网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设疑启思 1.谈话: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桥,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老师这也有一些桥的图片,你们知道它们吗?它们在什么地方? 课件播放有关桥的图片。1.观看Flash动画《桥》,欣赏北京金水桥、河北赵州桥、周庄双桥、杭州断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名桥。 2.提问:同学们在动画中看到了哪些桥?它引起你的哪些思考?你还想到哪些桥?(点评:本环节运用多媒体展示的几幅桥的图片,既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激发了其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在形象逼真、富有动感的演示中,让学生浏览千姿百态的桥。在此基础上巧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达到“课伊始,兴已浓”的状态。) 2.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好么请同学们再看下面这几幅图,谁知道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由谁建造的? 课件播放《赵洲桥图片》 (点评:本环节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赵洲桥的图,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急于想了解此桥如此之美,又有什么特点呢? 3、师:同学们说的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春设计的《赵洲桥》 板书课题:赵洲桥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点击进入《赵洲桥》专题学习网站中的“走进课文”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在线词典”助学。 2.交流:通过刚才的阅读,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评: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方便快捷的学习工具,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自主选择运用相应的工具予以解决,有助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1.赵洲桥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桥,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很感兴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要看课文,说说你知道的有关赵洲桥的知识。看谁记得准确又多。 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和配乐 (点评:本环节运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使学生准确把握生字读音,感受课文中的感情色彩。)

最新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

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 学实录 【教学实录】 第一教时 教师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昨天孩子们已经读过课文了): 读词语──书籍抽屉严峻散步勉强披散待了一会儿 再读课题,你们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联系课文下面的批注和课文的第一段,(点明了时间,作者是李星华回忆的是李大钊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害了)教师: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 1943年 那么女儿回忆了父亲哪些事情,浏览课文,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学生浏览时间40秒) 学生交流:学生1讲了坚持流下来的事情,教师概括这就是讲了被捕前的事情 板书:

学生2:讲被捕时的事情教师:你刚才说这番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父亲被捕时的情形 板书: 学生3:父亲视死如归,说明对党的信任 教师引导:这是被捕时还是被捕后的事情?谁来说说被捕后的情形 学生4:对敌人的不卑不亢,对家人的平静慈祥 板书: 教师: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讲了一个个故事这些事情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老师也不例外,所以课前也做了预习,找了资料,播放课件,教师介绍(当时的形式和李大钊受刑时间40多个小时,但是……)我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读过,长大后也多次读过,但是每一次总是深深地打动我 教师:请你们默读课文,李大钊的哪些言行深深地打动了你,做批注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了典型的批注方法(批注关键词语、关键句子,还有写了读后感受),

以这三位同学为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默读批注 教师点评:忠于党忠于革命,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等等,你们写的对的,但是李大钊也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也有血有肉,所以,他应该还有更丰富的感情,更真实的感情,请你们继续批注,写出真情实感,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不要把所有的话都写下来 四人小组畅所欲言,要求先告诉同学找到的是哪几个段落,然后再说说感受,要言之有据教师一直躬身其中,在巡视中指导 集体交流:哪些所说所做打动了你 学生1:第七自然段……事态发展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为了党组织瓦解…… 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读读,刚才那位同学说了两个意思,那你是从哪里看出事态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教师:你读读2~6段,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句子:军阀张作霖烧文件工友被捕(都说明局势严重)“只好烧”说明不得已“父亲含糊地回答我”与前面说的耐心慈祥比较,从中看出事态的严重“早出晚归”表面上写工作忙,那怎么看出严峻?忙的内容不一样了,他忙的是整理文件烧文件教师梳理学生的回答── 那么刚才那位同学,你在体会局势严重的同时,哪些词语打动你的心呢? (学生把“坚决地常”读重了) 教师:为什么? 教师:表面上是说父亲离开和留下的事情,其实离开意味着什么?留下呢?而父亲作这份选择他容易吗? 指名读第七自然段──自由朗读这段──指名朗读,教师:你在读“多么重要”为什么这么读?教师:这时候父亲的朋友、家人最想对他说什么?而这时候父亲是怎么回答呢?再读父亲的语言“我哪能离开呢?”的意思就是说?那干脆说:我不能离开你感受到什么? 再次集体朗读第七段 第二教时 教师:那被捕时父亲的哪些言行打动了大家呢? 交流:态度严峻与态度严肃比较读读13自然段,讲讲当时的情境 父亲面对敌人时的不慌不忙──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赵州桥》课堂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赵州桥》课堂教学实录(在提示课题和生字词教学以后) 师:下面我们学习课文。赵州桥为什么有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范读)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要特别注意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指名读) 师: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在默读中教师再次强调上面的要求。并且说同学们可互相商量) 师:好,让我们集体研究一下。大家来看赵州桥。(出现幻灯棗赵州桥彩色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是什么呢?(同学们认真观察后纷纷举手) 生:它跟别的桥不一样,别的桥棗(没说上来) 师:不要着急,坐下,一会儿想起来再说。后边那个同学说。

生:赵州桥和别的桥不一样,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 师:噢,他注意观察,认真看书,抓住了一个特点。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什么呀? 生:拱形的大桥洞。 师:对,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继续研究,还有什么特点? 生: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 师:噢,他又看出了一个特点。两边,哪两边呢?讲清楚。 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好,这就清楚了。小桥洞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什么形状的? 生:拱形的。 师:小桥洞。这就是第二个特点(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大家观察得很好。下边咱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课文,不要拉长声。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案例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学校李晓密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1课——秋天的雨。我们先一起来书写课题,伸出你的食 指。李老师啊,写字并不漂亮,但我写每一笔都很认真,和我一起来写。 生:(书空一字,齐读一字)秋——天——的—— 师:(边书写“雨”字的四个点,边描述)当我点上这四个点的时候—— 生:(齐读)雨! 师:是啊,小雨点就落下来了。“秋天的雨”也就下起来了。 [评: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似乎已经成为语文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场”。而李老师在这一环节中,边写课题,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好习惯。在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书写课题的时候,这已经不再是一个“过场”,而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11课,试着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那些带拼音的 字。(师配乐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评:范读课文时,李老师特意强调,孩子们可以试着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读。于是,老师有 声有色地朗读课文,偶尔和孩子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学生们模仿着老师的样子入情入境地去读,去感受。这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的一种情感的交融,也是老师、文本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情 感交流。] 师:喜欢这篇课文吗?那就给你们个机会,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别忘了,拿好铅笔,边读 边画出生字新词,把它读准确。那要是遇到难读的句子呢?你一定要—— 生:多读几遍! 生:做记号! 师:对,你要停下来做个记号,再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流利。开始吧! (巡视指导同学自学,询问查字典的同学所查词语,随机指导学习方法——“查字典”是学习生字、新词的好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钥匙柿子菠萝喇叭趁你没留意衔来树枝油亮亮的衣裳)离开课文中的拼音,能把它们读准确吗?试一试吧! 生:(开始齐读词语) 师:哎,别跟着别人读呀,那样,你就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了。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己能读 好。 [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信手拈来,因势利导。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良好习惯,都 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举重若轻,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师:好了。下面,请这一组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如果他读得对,你要跟他读;他读得不对, 你要及时纠正。 生:钥匙、柿子…… 师:领读油亮亮:这样的词语,后面的两个字都读一声,油亮亮,读!衣裳,“裳”也读轻声。领读“油亮亮的衣裳”。 生:(齐读)油亮亮的衣裳 师:这样读多好听啊!继续读吧。 生1:(继续读词语)抻来树枝 师:抻来?(做“抻”的动作)“抻来”是这样来的,“衔来”是怎么来的?谁知道?你们注 意看书中的插图了吗? 生2:(纷纷举手)是衔来树枝! 生1:(边做动作边说)这样用嘴叼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