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探讨

合集下载

漂浮体位下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漂浮体位下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漂 浮 体 位 下 经 髂 腹 股 沟 联 合 K— L入 路 治 疗 髋 臼 骨 折 的 方 法 和 疗 效 。 方法 对本院 5 6例 髋 臼 骨 折 经 髂 腹 股 沟 联
合 K — L入 路 治 疗髋 臼 骨 折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输 血 4 0 0 ~ 1 4 0 0 m1 , 平均 9 0 0 ml 。手术时间平均为 2 . 8小 时 。 随访 时 间 6  ̄ 5 2个 月. 平均 3 8个 月 。获 解 剖 复 位 者 3 8例 , 满意复位者 1 6例 , 不 满 意 复 位 者 2例 ; 关节功能优 4 2例 , 良1 0例 , 可 2例 , 差 2例 ( 优 良率 9 2 . 8 %) 。术 后 并 发 症 主 要 有 股 骨 头 坏 死 1例 , 创 伤 性 关 节 炎 3例 , 坐 骨 神 经 牵拉 伤 l 例, 无 切 口感染 。 结论 在漂 浮体 位 下 , 髂 腹 股 沟 人 路 联 合 K— L人 路
同 时切 开 复位 内 固定 治疗 某 些 复 杂髋 臼 骨 折 , 具 有 显露 充 分 、 复位 满 意 、 固定 牢 靠等 优 点 。 笔 者 总 结 采用 漂 浮体 位 前 后 联合 入 路 治 疗复 杂 髋 臼 骨折 是值 得 推 荐 的手 术 人路 。
【 关键 词 】 复杂髋 臼骨折 ; 手术治疗 ; 手术人路 【 中图分类号】 R 6 8 7 . 3 【 文献标 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7 1 4 7 . 2 0 1 4 . 0 3 . 0 5 1
髋臼骨折患者亦 E l 渐 多 见 ,单 一 手 在术 中按 照需 要 可 调 整 为 半 仰 位 、半 俯 前 方 到 耻 骨 联 合 的 整 个 髋 骨 内侧 面 , 包 术 人 治 疗 某 些 复 杂 髋 臼骨 折 时不 能 满 位 ,使 之 适 应 前 侧 经 骼 腹 股 沟 入 路 和 后 括 髂 窝 、 弓状 线 、 四方 区和上下耻 骨支 。 意暴露全部骨折 , 复位难度大。 2 0 0 7年 1 侧 K — L人 路 的 要 求 。在 漂 浮 体 位 下 , 根 当前 后 切 口完成 后 ,可 较 充 分 地 显 露 髋

腹直肌外侧切口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腹直肌外侧切口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腹直肌外侧切口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谢易;龚泰芳;李彬彬;肖亮【摘要】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关节骨科收治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共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17~60岁,平均42.6岁.均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手术方式,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感染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0~18个月临床随访,平均13.5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术中出血量480~800mL,平均620.5mL.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20例,良好复位6例,较差复位2例.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19例,良7例,差2例.无伤口感染,无股神经、坐骨神经、髂血管损伤,无异位骨化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能够清晰地显露髋臼前后柱,能保证有效地复位和固定,符合微创理念,临床效果确切.【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0)011【总页数】3页(P845-847)【关键词】髋臼骨折;入路;内固定【作者】谢易;龚泰芳;李彬彬;肖亮【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关节骨科;442000 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关节骨科;442000 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关节骨科;442000 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关节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3髋臼骨折大多数由直接暴力引起,多为高能量损伤。

根据骨折波及的部位和程度分为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两大类。

其中复杂的双柱骨折往往难以通过单一的前方入路进行显露和固定,需要联合后方入路[1]。

本研究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骨关节外科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8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患者,采用腹直肌外侧联合K-L入路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与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与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与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罗文正;唐新文;吕华;欧阳兴中【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05(8)6【摘要】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理想入路和内固定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切口手术治疗15例髋臼复杂型骨折,并按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用钢丝张力带、普通螺钉、可吸收螺钉、AO拉力螺钉、重建钢板等固定.结果随访5~12个月,平均7.6个月,13例达解剖复位,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功能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价,优8例,良5例,可2例.结论改良Smith-Petersen 入路具有显露范围大、肌肉剥离少、异位骨化率低等特点,是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较好入路;重建钢板可作为复杂髋臼骨折固定的首选材料.【总页数】3页(P530-532)【作者】罗文正;唐新文;吕华;欧阳兴中【作者单位】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湖南,永州,425006;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湖南,永州,425006;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湖南,永州,425006;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湖南,永州,42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3;R687.32【相关文献】1.常规髋臼手术入路联合大转子滑移截骨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分析 [J], 解冰;田竞;刘欣伟;韩天宇;纪振钢;马鑫;周大鹏2.复杂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疗效观察 [J], 张育锋;钟志刚;邱雪立;林本丹;陈树鑫3.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J], 何勇;冯明录;董涛;朱大安4.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与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J], 唐新文5.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J], 宁凯;张浩沙强;王志刚;李坤;车立新;李洪伟;王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

改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

中国卫生产业C HI NAHE A L T H I NDUS T RY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髋臼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伤情严重程度也逐渐加剧。

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的暴力性创伤,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一直是骨科手术中的难点。

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43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平均37.5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高处坠落伤16例,重物砸伤4例。

并发损伤:伴中心性脱位3例,后脱位11例,骨盆骨折10例,脊柱骨折6例,脑外伤8例,内脏伤4例,休克16例。

受伤至入院时间1~20h ,平均6h 。

1.2术前准备对已经确诊的伴有损伤给予相应的有效处理,股骨头后脱位患者在腰麻状态下实施闭合复位,手术治疗后进行皮肤牵引。

中心性脱位、骨折移位比较明显的患者实施胫骨结节或股骨踝上牵引(体重的1/7~1/13)。

伴发休克者积极抗休克治疗。

所有病例在病情平稳后,及时行骨盆平片、CT 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

对影像学信息实施详细的阅片及分析,以便确定骨折的类型、关节腔内碎骨以及骨折块的移位等情况,尽可能早的制定手术计划。

1.3手术方法患者均在全麻插管下经前、后路联合手术。

术前常规留置尿管,术前30min 内预防性使用Ⅰ代头孢类抗菌药物。

采用健侧卧位,身体受压部位软垫保护,两侧卡夹,在术中调整手术床角度.使身体按照需要可调整为半仰位或半俯位,以适应前侧入路和后侧大转子后方前弧形切口入路的要求。

患侧下肢消毒后用无菌布单包裹从足至大腿中部,术区贴膜保护。

先经后侧大转子后方前弧形切口入路对后柱及后壁骨折行复位固定。

若髋臼顶部负重区骨折需在后切口中做大转子截骨,将大转子及臀中肌向上翻开显露髋臼顶部区。

骨折部位显露后尽量清除骨折端及关节内的血凝块及嵌入的软组织,如果髋关节腔有骨折碎片,可牵开股骨头取出。

前后联合入路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HE Ch n a g—r n, e LONG a Xi n—b n, i MA n e l Ho g, ta
( eat e tft eo d Oto adc, h eo e l’ H si l D p r n o h Scn r p ei teScn P o e s o t m e h s d p pa o uy n i , uy n H n n4 4 0 , hn ) fY eag Ct Y ea g, u a 1 0 0 C i y a

mo t s c o dn t tn a d。f cu e e e r d c d a ao c l n 2 a e -p re t a e d p o l n 4 n h .A c r i gt Mat s d r o a a r t r sw r e u e n t mia y i 0 c s s e f l i 5 C S S a o ry i a l c yn n c e .T e rt fa ao c e u t n Wa 9 . T e mo i e r d Au in n o tls o e s se s o e h tte s a s h ae o n tmi a r d ci s 6 % l o h d f d Mel bg e a d P se c r y tm h w d t a h i e e c l n s l Wa o n n 6 C e ,g o n 1 a e ,f i i a e n o ri a e h x e e ta d g o ae o x el t ut s fu d i a s o d i 9 c s ar n 3 c s sa d p o n 1 c .T e e c l n n o d r t f e r e s s s

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14例临床观察

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14例临床观察
表1 6例单纯骨盆骨折术后 Ma j e e d功能评定 例
全麻 , 平卧屈膝屈髋位。常规消毒铺 巾, 下腹腹 白线至
耻 骨上 正 中切 口 , 长 1 0 ~ 1 3 c m, 切 开 腹 白线 , 切 断 并 牵 开腹 直 肌 , 保 持 在腹 膜 外 钝 行 分 离 , 用 盐 水 湿 纱 布包
4 ~ 6周 , 到1 6周 可完全 负重 。
1 . 1 病 例 资料
本 组患 者 I 4例 , 男 8 例, 女 6例 , 年
龄2 O ~ 5 2 岁。 骨盆骨折 9 例, 髋臼骨折 5 例。 人 院后骨 盆常规 x线 、 C T检查必要时三维重建 , 并 明确骨折类 型,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 及时处理并发症 , 1 4 例均采 用改 良 S t o p p a 人路接骨钢板内固定 。 根据 T i l e 分型骨
例为差 。优 良率 为 7 8 . 6 %。以 M a j e e d为标准 , 以疼痛, 站立 , 性生活和工作情况 为根据 : 优 4例 , 良 5例 , 一般 3例 , 差2 例, 优 良率 6 4 - 3 %。结论 : 改 良S t o p p a人路治疗复杂骨盆 、 髋 臼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 值得推广 。 【 关键 词】 骨折固定术 ; 骨盆及髋 臼骨折 ; 改良S t o p p a 入路
夏 祖辉 杨彦君 熊屹 易洪成 唐 良华 敬 戈
【 摘要】 目的 : 总结 应用 改 良 S t o p p a 入路治疗 复杂骨盆 、 髋 臼骨折 的临床 经验 , 探讨其临床应用 价值 。方法: 采 用改 良 S t o p p a 人路治疗 复杂骨盆 、 髋 臼骨折 1 4 例, 术 后随访 以观察其 远期疗效 。结 果: 根据 M a t t a 放射线评分 标准 , 优9 例; 良2 例; 一般 2 例; 1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发表时间:2017-07-26T15:25:10.4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作者: 吕大伟[导读] 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入路会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鸡西市中医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手术治疗前的等待时间小于14d,而对照组手术前的等待时间大于等于14d,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解剖复位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入路会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尽量缩短手术治疗前等待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时机;合理选择;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 and the reasonable choice of timingof operation.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of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80 case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different timing of surgery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the surgerywaiting time is less than 14d,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 operation of the waiting tim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4d,to observeth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wo patients. Results the anatomic reduction rate and the hip function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timing of operation and the approach of operation willhave severe effects on the operation outcome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 During the operation,the waiting time should beshortened as far a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timing of operation;reasonable choice;clinical efficacy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治疗复合类型髋臼骨折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治疗复合类型髋臼骨折

充 分 暴 露 ,以达 到 复位 骨 折 的 目的 [] e unl Jdt 4 。L t re和 u e - 9 o 倾 向于 扩 展 髂 股 骨 入 路 , a 等 ” 告 应 用 反射 状 入 Mer s 报 路 , 这些 扩 展 的 手术 入路 , 中直 视 下暴 露 髋 臼 前后 柱 , 经 术 多 数 病 例 获 得 了解 剖 复 位 。 是 , 展 的手 术 入 路 需 要 从 但 扩 髂 骨 外 板 剥 离 外 展 肌 , 单 一 的 前 或 后 入 路相 比 , 术 时 与 手 间 延长 、 出血 量 增 加 ; 后 感 染 、 经损 伤 、 展肌 无力 、 术 神 外 关 节 僵 硬 、 位 骨 化 形 成 等 并 发 症 出现 的机 会 增 加 “。 异 当髋 臼骨 折 有 手 术 指 征 , 且 手 术 入 路 选 择 恰 当 时 , 而 大 多数 复合 髋 臼骨 折 可 以通 过单 纯 的前 方或 后方 入 路获 得
简 单类 型髋 臼骨 折 选 择 手 术入 路 相 对 比较 容 易 , 而复 合 髋 臼骨 折 的手 术 入 路 选 择 较 为 困难 。髋 臼骨 折 治疗 的 原 则 与 其 它 有 移位 的 关 节 内骨 折 是 一样 的— — 良好 的关 节功能建立在负重关节面解剖复位的基础之上 。 o e R w 和 L w l的报 告 中回 顾 到 : 1 例解 剖 复 位 的病 例 中 ,3 oe 在 6 1 例 功 能 良好 , 负重 区关 节 面 非解 剖 复位 的 1 例 病 人 , 能 而 0 功 均较 差 。Pn a 等 对 13 髋 臼骨 折 进 行 了最 少 5 的 enl 0例 年 回顾 分 析 , 解 剖 复位 的病 例 中 , 伤 后 关 节 炎 的发 生 率 在 创 为 3%, 非 解 剖 复 位 的 病 例 , 伤 后 关 节 炎 的 发 生 率 高 0 而 创 达 7%。 e unl Jdt在 总 结 4 2 有 随 访 结 果 的 病 2 Lt re和 u e o 9例 例 中 , 7%的病 例 达 到 了解 剖 复位 , 中 8%功 能 良好 , 有 4 其 2 而 在 复位 不 良组 , 有 3 %的病 例 保 持 良好 功 能 。 见 长 只 3 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探讨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30例不同骨折分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患者的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和Matta临床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扩展髂股入路组异位骨化发生率高于其他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Matta临床评分优良率为87.5%。

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坐骨神经损伤等。

结论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应该依据患者骨折类型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式,在单一常规切口不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联合入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复位Investig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by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ZOU Zhu-yi,LI Jin-sheng,XU Jian-feng,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Dongguan City Huangjiang Hospital,Dongguan 52375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or treating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with different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received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Matta imageing criteria,Matta clinical score,and complications in different approaches patients. Results Expanded iliofemoral approach group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than the other groups. Good rate of clinical score in anterior-posterior combined approach group was 87.5%. Main complications included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traumatic arthritis,and sciatic nerve injury. Conclusion The best approach in surgery should be chosen by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 When conventional single incision cannot fully show fracture area,combined approaches is selectable for reducing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aximumly recovery hip joint function.【Key words】Acetabular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Restoration复杂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随着交通事故伤和建筑工伤的增多,其发病有增多趋势[1]。

复杂髋臼骨折创伤严重,骨折类型复杂,若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则股骨头与髋臼无法良好匹配,致使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导致骨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受到大大影响。

随着手术入路的发展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由于髋臼关节解剖位置较深,使得促使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高质量的复位对髋臼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

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对骨折部位的暴露程度及复位质量有很大影响。

目前临床医生对选择何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提供可靠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骨外科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30例,男25例,女5例。

其中交通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压砸伤3例。

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3.1±4.2)岁。

其中4例合并后脱位患者立即行闭合复位而后行股骨髁上牵引,10例股骨头中心脱位患者立即行股骨髁上牵引及股骨大转子骨牵引,防止对股骨头软骨造成损伤,利于股骨头血运得到改善。

1. 2 方法30例患者全部行X线片、骨盆螺旋CT或骨盆三维CT重建检查,采用Judet等骨折分类方法将3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分类,其中横形合并后壁骨折7例(2例行扩展髂股入路,5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后柱合并后壁骨折3例(均行Kocher-langenbeck 入路),双柱骨折12例(5例行髂腹股沟入路,7例行前后联合入路),“T”形骨折8例(4例行扩展髂股入路,4例行前后联合入路)。

对其中无严重外伤合并症的25例患者在2周内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对合并严重外伤的5例患者,待通过紧急治疗情况相对稳定后再行手术,其中4例患者手术时间定为受伤后3周,1例定为受伤后4周。

1. 3 术后治疗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发生,手术后建议患者尽早进行舒缩肌肉锻炼,术后3 d拔除引流管,1周内进行患肢功能练习,2个月后下床患肢不负重行走,3个月后骨折愈合良好后,进行负重锻炼。

2 结果2. 1 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5.4个月。

设定随访时间为术后3、6个月、术后1年,以后每隔1年随访1次。

2. 2 对四种不同入路治疗方法按照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和Matta临床评分[2]标准(包括疼痛程度、行走程度和活动范围)进行疗效评估。

见表1。

各组异位骨化发生情况是:前后联合入路组6例、扩展髂股入路组5例、髂腹股沟入路组及Kocher-langenbeck 入路组各1例,其中扩展髂股入路组异位骨化发生率最高,达到83.33%。

前后联合入路组坐骨神经损伤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其中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

前后联合入路组及扩展髂股入路组各发生1例术后伤口感染。

其余组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3. 1 Letournel[3]报道骨折复位质量与术野暴露密切相关,单一前方或后方入路与双入路复位满意度分别为73%和90%[3]。

为了使术野暴露更充分,研究者推行了扩展髂股入路,这种入路可以更好的暴露前壁、前柱、后壁及后柱,但是扩展髂股入路在臀肌剥离及股骨大转子截骨过程中,易造成软组织损伤、肌张力减弱等不良后果,从而导致异位骨化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本文扩展髂股入路异位骨化的发生率高达83.33%,充分验证说明上述理论。

由于上述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临床医生已经很少使用扩展髂股入路,但是对于某些严重的髋臼骨折,特别是陈旧性骨折,由于已经形成骨痂瘢痕,骨折部位暴露及复位固定难度增加,此时可采用扩展髂股入路[4]。

3. 2 由于Kocher-langenbeck 入路在手术过程中切开的肌肉较少,对关节造成创伤较小,副作用小,所以常用来治疗后柱、后壁骨折和以后方位移位为主的横形、“T”形等骨折。

但是该入路也存在手术部位暴露不充足、术中易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问题,尤其对于肥胖症患者,暴露不充足,关节复位及内固定十分困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5]。

3. 3 髂腹股沟入路主要用于治疗前柱、前壁骨折和以前方移位为主的横形、“T”形、双柱等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创伤小,可以更好地保护股骨头;手术异位骨化发生率较低;易于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利于髋臼复位。

但是该入路手术操作较繁细,稍有不慎,易造成神经损伤及血管血栓形成及其他部位感染[6]。

3. 4 扩展髂股入路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髋臼复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因此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前后联合入路。

前后联合入路对髋臼前后柱的显露更加彻底,严重异位骨化发生率大大低于扩展髂股入路,还可以减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适用于各种复杂骨折及陈旧性骨折,前后联合入路还可以观察髋臼复位情况。

但是联合入路也存在手术时间长、感染难于控制的缺点,此外,也可以造成异位骨化、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如果单一常规切口可以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则可以采用单一常规切口,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对于严重的骨折类型,应该依据患者骨折类型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式,这时单一的常规切口往往不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从而无法保证手术复位质量及髋关节的功能,这种情况下则可以选择联合入路,进行准确的复位,最大可能的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坚持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从而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Guerado E,Cano JR,Ruz E. Simultaneous ilioinguinal and Kocher-Langenbeck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 Hip Int,2010,20(S7):2-10.[2] Matta JW,Merritt PO. Displaced acetabular fracture. Clin Orthop Relat Rts,1988(230):83-97.[3] Letournel E. Th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 through the ilioionguinal approach. Clin Orthop Relate Res,1993(292):62-76.[4] 智春升,李忠强,杨晓松,等.髋臼骨折术后疗效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1-25.[5] 李强,刘国辉,杨述华,等,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4):301-303.[6] 胡建华,张晓星,苟景跃.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创伤外科杂志,2011,13(4):297-2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