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复方调脂康胶囊治疗高血脂症临床研究

1显 效 : ) . 临床症 状 、 征 消失 , 体 血脂检 测达 到 以下 任一 项者 :c下 T
降 ≥2 %,G下降 t4 %, D — O T > 0 H L C上升 ≥O 6 m l ,D — . m o L L L C下降 ≥ 2 / 2 %;) 0 2. : 有效 血脂检测 达到 以下任一项 者 :c下降 ≥1%但< 0 T 0 2%, T G下 降 ≥2 %但 < O , D — 0 4 % H L C上 升 < . m o L L L C下 降 ≥ 0 6 m l ,D — 2 / 1 % 2 %;) 0 但< 0 3 无效 : . 治疗后症状 、 体征与血脂 检测无 明显改善者 。 ②治疗效果
医学信息 2 1 年 8 01 月第 2 4卷第 8 Me i lnom t n A g 2 1. o. 4 N . 期 dc Ifr ai . u. 0 1 V 12 . o 8 a o
两组 间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相 比, 差异无显著性 ( O 5 , 见表 2 P . )结果 >0 。
裹 1治 疗 前 后 血 压 比 较 (= 1 n 2 2)
药 ,0 0 (1 13 14 2 1。 2) 4 — 4 . 5 :
高血压 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 险因素 , 为临床常见病 症。依那 普利是 长效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能抑 制血管 内皮 中的血管紧
【 代 红松. 3 】 降压药伲 福达的l 床疗 效观察 [. 临 J 中国疗 养 医学 , 0 6 1 ( : 1 】 2 0 , 564 — 】7
总 有 效 率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治 疗组 T 和 T 降低 幅 度 优 于对 照 组 、 且 C G HDL C 升 高 幅度 显 著 优 于对 照 组 。 -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他汀药物是一类强有效的调脂药物,尤其是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众多非降脂的药理效果,这使得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更加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有关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多效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 Statin have a effective function of lipid regulating,especially to reduce th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which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any recent researchs have reinforced that there have a number of non-pharmacological lipid-lowering effect for statins,and have expected clinical potentials. The treatment pleiotropic and advance research of stati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tatin; Mechanis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progress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同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在调节脂类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发生,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1]。
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贵州医药 20 0 9年 2 月第 3 卷第 2 3 期
・
1 ・ 77
见下 表 2 , 。 E5 4]
表 2 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 比较
征 ( S 治疗 中 的一 个热 点 。 AC )
23 1 改善 血管 内皮 功 能 内皮 细 胞 功 能失 调 是 ..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的始动环节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发展 又 可加重 内皮功 能 的 失调 , 括 内皮依 赖 的血 包
作 用 进行综 述 。
1 已应用于临床的他汀类药物 随 着对 高 血 脂异 常 基 础理 论 的 深入 研 究 , 断 不 有新 的他汀类药物研究成功 , 投人生产并应用于临 床, 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洛伐他汀 、 普伐他汀 、 辛伐他 汀、 氟伐他 汀、 阿托伐他汀、 西立伐他 汀、 舒伐他 瑞
汀、 匹伐他 汀 。其 中西 立 伐 他 汀 因为 严 重 的肌 病 不 良反应 于 2 0 0 1年撤 市停用 [ 。见 表 1 1 ] 。
表 1 他汀类药物概况
除 匹伐他 汀外 , 他 几 种 他 汀类 药 物 均 已获 得 其 国家 食 品药 品监督 管 理 局 批 准 在我 国上 市 销 售 , 其
管舒 张 。 目前 认 为 , AC 在 S早期 他汀类 药 物可通 过 改 善 内皮 细胞 的合成 与分泌功 能 , 定病 灶 , 而减 稳 从 少 急性 冠脉 事件 的再次 发生 。他 汀类药 物改善 内皮 功 能 的 机制 尚不 清 楚 , 为可 能 与 N 认 O依 赖 的 过 程
有关 。研究表明, 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可活化 内 皮细胞 e O , N S 引起大 鼠主动脉血 管环 的内皮依 赖
内降脂药销售情况看 , 汀类药物 占到了所有降脂 他
新型调脂药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目前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 性心 脏病 ( 简称 冠心 病 ) 特 别是 由 ,
瞻 性研 究已经证实 . D . 平每 增加 0 0 o L. H LC水 . lmm l 冠心 病 主 / 要 心血 管事 件 ( 亡 、 致 死 性 的心 肌梗 死 、 血 管化 治 疗 、 死 非 再 中 风) 的风险就 会降低 2 一3 % % 。低高 密 度脂 蛋 白血 症 ( i hg h d ni i p ti, L 是冠 心病 的独立危险 因素 。 e syl o m e HD ) t p n 针对 H L的 D 治疗 可能成 为进一 步降低 他汀类 药物 治疗 残余 心血管事 件风险 最理想 的治疗途 径 …。 目前 有一 部分 已经 在临床 上广泛 使用 的调脂 药物 可以升高 H L, 些药 物包 括 烟酸类 、 D 这 贝特 类 、 固 胆 醇 吸收抑 制剂。烟酸类 可 以增加 HD L中主要 载脂 蛋 白成 分载
・
综述 ・
新 型 调脂 药 胆 固醇 酯转 移 蛋 白抑 制 剂 的研 究 进展
傅 雪芹 李传 伟
2 b 全基因共包含 1 外显 子和 l 内含子 。而 循环 中的 5k , 6个 5个 CT E P蛋 白则是 由4 3个 氨基 酸组成 的分 子量为 5 .5 D 9 4 76 k a的 糖蛋 白。循环中 C T E P主要 的生理功能在 于它 可以催 化 HD L中
加 ,E P活性 的增加 可 以促进 H L同 V D CT D L L和 L L进行 胆 固 D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又称“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俗称高血脂,指血脂水平过高,是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最常见的形式。
近年来高血脂发生率逐年上升,高血脂不仅是高血压、心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将加速胰腺炎、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的进程。
因而,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如何合理科学的进行降血脂药物治疗,加强血脂水平控制显得十分必要。
降血脂药物是对降低机体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及(或)胆固醇(Cholesterol,Ch)药物的统称。
本文通过降血脂药物分类、发展、合成的文献信息,综述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对目前降血脂药在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脂血症;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721、降血脂药物分类及合成路线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们生命健康最大的威胁因素,全球每年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口数目约有1200万[1]。
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关系较为紧密。
具有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或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三个因素的疾病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据文献记载[2],降低胆固醇水平即便在没有明显的冠心病(CHD)指征的病患下也会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因而,发现安全性、疗效性均高的降血脂药物将会成为长期研究的课题[1-2]。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降血脂药物,按照药物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酸螯合剂五大类。
1.1他汀类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复杂,有将近三十步酶促反应,可将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由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催化生成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MVA);2、由甲羟戊酸经一系列反应生成鲨烯;3、鲨烯进入微粒体环化生成胆固醇[3]。
降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2 2 4・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4 年3 月第8 卷第6 期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M a r 2 0 1 4 , V o 1 . 8 , N o . 6
1 . 2 ( P < 0 . 0 5 ) ,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在观察组患者病情 稳定 后的 2 ~ 1 0 d , 对 患
法稍重 , 对于 痉挛性瘫痪 患者 而言 , 按摩 过程 中要尽 量保持
F I N量表评 分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 尸 < 0 . 0 5 ) , 充分说 明康 复理疗
对于临床脑 卒中患者 的功能障碍改善作 用显著 , 应用前景极 为广阔 。
参 考 文 献
轻柔 的手法 , 以此 降低或增高 患者 中枢神经在 活动过程 中的 兴奋性 , 一般 每天对 患者实施 两次按摩 , 同时也 可选取针 灸
方式 以及 电疗仪 为患者实施 电疗 J 。
1 . 2 . 4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 护理过程 中要保持护理热情 ,
对术后 各类 疾病知识进 行广泛 的宣 传 , 经 常和患者及其家 属 [ 1 ] 唐杰 . 心 理干预对脑卒 中康 复理疗患者 的影 响 . 泰山医学 院学 进行沟通 , 尽 可能的消除患者 的心理 障碍。同时护理人员 也 报, 2 0 0 9 , 3 0 ( 1 ) : 5 2 — 5 4 . 以患者 心理测试结果 为依据对 患者实施心理护 理 , 并 且掌握 [ 2 ] 冯建顺 . 偏 瘫 后 并发 症 压疮 的康 复 理疗 紫 外 线 照射 疗 效 观 暗示治 疗 , 避 免患者 治疗过程 中出现负 面暗示 , 利用肢体 语
患者肢体 痉挛表现较 为严重时 , 可采用肢体按 摩 的方式减 轻 患者 痉挛情况 。对 于上肢痉挛 的患者而言 , 伸肌侧操作 按摩 方 式应用 最 为普 遍 , 通过 对肢体 进行 由近致远 的按 摩推拿 , 达到 缓解 痉挛的 目的。按摩持 续的时间越长效果 愈明显。若 患者痉挛部位 为手部肌 肉 , 则选用经络 推动方式对 患者痉挛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精选文档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与高血脂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动脉粥样硬化也是由于高血脂引起的。
在降血脂方面的用药是医学临床药物试验中较为常见的一项,降血脂药物主要是指能够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及(或)血浆胆固醇的药物,本文将对近年我国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一个基础的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降血脂药物;高血脂;应用;进展近年研究表明,我国高血脂症发病率在不断的升高且趋于低龄化,动脉硬化通常是由高血脂症引起的,同时也会引发其它各种类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等高危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而降血脂治疗的主要手段还是依靠药物治疗,故而降血脂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医学研究中的重点,也是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
下文将对其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一个基础的介绍。
一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1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别称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抑制剂,在目前降血脂临床应用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效用较好。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作用于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原理主要是,在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对该阶段需要的酶类:限速酶HMG-CoA,的合成进行抑制,进而抑制患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促进细胞表面LDL 受体的反馈性表达,增加细胞内LDL受体数量,使LDL受体活性增强,在降低胆固醇合成的同时加速LDL、VLDL、IDL的清除,以此达到降低细胞内游离的胆固醇的目的。
他汀类药物常见的有: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其中后三种药物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
2 烟酸类降血脂药物烟酸类降血脂药物的研发时间长,研发程度也较为完善。
该类降血脂药物属于B族维生素,即代谢的辅助因子中的一种,其降血脂机理主要是通过影响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 2(DGAT-2),降低血浆内LDL-C与TG浓度,进而抑制VLDL 的合成,同时升高HDL-C,从而起到理想的降血脂作用。
调脂药物的临床选用与研究进展

t g i e t n t e w r L p d d s r e so eo emo t mp ra t ik f ts o r e o c eo i. h i i — i nd a i ol n h h d. i i io d ri n ft s o t n s a o f t r s lr ss T e l d h i r c a h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和脑卒中,而血脂异常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冠心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早在2002年,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就以近8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列为当年世界最畅销药榜首,而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将更大的精力投注在血脂的调理上。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型降血脂药物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就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般调血脂药主要从以下方面产生作用:阻止吸收,抑制合成,促进转化,加速分解。
其中临床应用较多,作用机理比较清楚的西药有4 大类。
1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代表药为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与HMG-CoA 还原酶有竞争性作用的含他汀杂环的化合物。
其作用机理是抑制HMG-CoA 还原酶,限制胆固醇的合成,并能增加肝脏LDL 受体合成,同时使TC、LDL-C 及TG水平下降。
故而他汀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血TC 及LDL-C 增高为主的患者。
美国FDA先后批准了6 种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
由于降血脂效果显著,己成为降血脂的首选药物。
有研究显示这些他汀类一般常用剂量可使LDL-C 降低10%~60%,TG降低10%~50%,HDL-C升高5%~10%[1]。
2 纤维酸类
贝特类药物即是此类药物的代表。
该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a(PPAR-a)的配体,增强脂蛋白酶的作用,使血中富含TG的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加速降解,降低血中TG水平,进而可以降低LDL-C 亚型水平,能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因此,此类药物主要适用于TG升高为主的患者。
常用的贝特类有微粒化非诺贝特(力平脂),苯扎贝特(必降脂),吉非罗齐(诺衡、洁脂) 等。
近些年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相关衍生物,增强其调脂能力,降低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等副作用。
其中菲诺贝特为苯氧芳酸衍生物,具有明显降低TG和TC 的作用,且对肝脏的损害较小。
利非贝罗(lifibrol)是一个集所有纤维酸衍生物优点的化合物,能降低餐后血脂水平。
环丙贝特(ciprofibrate)[2]是该类药物中较新的,正在进行临床评价。
3 烟酸
降脂药物中, 烟酸类[3]因具备降脂谱广、升高HDL- C 作用强、是能够降低Lp(a)的有效药物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现已有学者[4]通过往幼年肥胖大鼠的饲料中添加烟酸的实验证实控制食谱联合烟酸可以改善血脂、血管内皮粘附功能,从而改善AS 预后。
近几年相继报道的几个关于烟酸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也大多显示烟酸类可减少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及总病死率。
常见副作用为面红耳赤、转氨酶升高及胃肠道反应、皮肤搔痒等。
近年来出现了药物缓释技术, 烟酸缓释片
[5]大大减轻了普通剂型的副作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对老年患者有显著的降脂效果,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安全有效的血脂调节剂。
4 胆酸鳌合剂
该类药共同机制是在肠道与胆酸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而随粪便排出。
此类药[6]有树脂类、新霉素类、β2谷固醇及活性炭等。
常见副作用为便秘及味差使用不便,且对胆固醇的体内合成无抑制作用,临床应用较少。
目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仍是当今研究最为活跃、最为成功的降血脂药物,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降血脂类药物研发的热点。
然而鉴于西立伐他汀严重副作用的影响,新他汀类药物的开发必然面临来自患者与药物管理机构
更加苛刻的评价。
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展构效关系研究、有效活性部位修饰,定向诱导有效活性成分,创制出疗效好、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也是大势所趋。
而在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备受关注,2004年1月于美国首次上市的尼可他汀(nicostatin,烟酸加洛伐他汀)结合了他汀类药物优异的降LDL、烟酸较强的升HDL及两者都能够降低TG的双重优势,可显著改善总的脂肪状况[7]。
大量试验[8]表明,考来维兰和依替麦布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具有相加的降血脂作用。
此外,在丰富的中西医理论指导和实验观察下,在使用降脂西药的基础使上联合具有多靶点、整体协同作用优势的降血脂中草药也是调脂药物的一个重要研究开发方向。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药物的开发改良与联合应用必将为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带来了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1] 徐成斌.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189-190.
[2] VERGOULASG, MISERLISG, bined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of renal transplant allograft recipients with fluvastatin and gemfibrozil.Transpl Int,2000,13(1):64-67.
[3] 胡大一,王吉云.调脂良药:烟酸缓释片.中国临床医师,2004,32(2):57.
[4] 陈瑶,李晓梦,汪翼,等.烟酸对幼年肥胖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粘附功能的影响.实用医药杂志,200825(8).
[5] Pieper JA. Overview of niacin formulations:differences in pharmacyokinetics, efficacy and safety.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3,60(13Suppl2):9.
[6] 咸红.降血脂药的研究进展及安全性评估.首都医药,2005,(24):37-38.
[7] MeaS T,Cimadevilla C,Timsit J,et al.Elevation of CKP induced by ezetimibe in monotherapy, reporton two eases.Diabetes Metab,2006,32(4):364-366.
[8] Najib J.Fenofibrat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a review of the data as they relate to the new suprabioavailable tablet formulation.Clin Ther,2006,24(12):2022-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