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i Shu Ping Jian Min Su Min Yi

·民俗民艺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危瑛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民歌作为一门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以极具节奏性和韵律感的语言,体现着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艺术审美观念和情感思维。民歌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长久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文化体系。广西壮族民歌是世代壮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它通俗易懂、感情充沛、悠扬平和,清新自然的唱风给人一种亲切的乡土之感。广西壮族民歌不仅是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同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重要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伫立于当今世界文化之林。本文在剖析广西壮族民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和途径,以期推动民歌艺术的新发展。关键词:壮族民歌

艺术特色

文化重要性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23-03

作者简介:危瑛,硕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从秦汉时

期起,壮族的艺术文化便慢慢融入到中华文化的体系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当中极具特色的一朵艺术奇葩。壮族民歌是在壮族人民生产生活当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文化符号,传承发展至今,已成为壮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生产工作还是生活社交,以歌代言、以歌传情成为壮族人民与他人、与社会交流对话的一种方式。因为歌曲艺术的发达,辽阔的壮乡被成为“歌海”,在壮乡之中,男女能歌、老少会唱,甚至一些诗人将这类誉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可见,壮族民歌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之中,不仅形成了独特的传承之道,还凸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壮族民歌内容丰富,情感充沛,音律清新,淳朴通俗,具有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是中华曲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概述

壮族分散居住于全国各地,但主要聚居于广西,广西壮族民歌是壮族人们智慧的结晶和集中表现,也是壮族主流曲艺文化的代表。广西壮族民歌与地域生产和生活结合得非常之紧密,是壮族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踏足壮区,你便会听到洋溢着欢快音符的民歌,往往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循着歌声而去。广西壮族民歌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特色和魅力,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抓住重点,突出内涵。

(一)广西壮族民歌具有很强的传唱性

与其说广西壮族民歌是一种曲艺文化形式,倒不如将其定义为一种文学形式,虽然民歌更多的是口头传唱,并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文本,但是,在广西壮族人民的心中,与神话故事、童话传说、习俗谚语等文学文化相比,民歌显得更为重要。广西壮族民歌与其他民族的曲艺文化一样,也是由广大壮族的普通民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精神财富,为数较多的壮族民歌的创作者是民间的歌手、教师等知识分子或道公和师公等民间艺人,可以说数量多、范围广,来自各行各业的壮族民歌创作者,他们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经历创作出众多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壮族民歌,为壮歌的传唱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壮族民众在创作民歌的过程中,会吸收其他民众语言文化和文学素材,从而扩大壮族民歌的传唱范围,如叙事长歌《莫一大王》和《布洛陀》等,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被传颂,成为壮族民歌的经典之作。总体而言,壮族民歌从生产生活中而来,通俗易懂,吟唱起来婉转动人,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娓娓道来的音乐故事和细腻的情感,让人百听

23

Yi Shu Ping Jian

不厌,百唱不烦,结合其优美的音律和紧凑的节奏,使得壮族民歌成为天籁之音,不仅传唱于广阔的壮区之内,还在壮区以外的地方传唱。

(二)广西壮族民歌具有多样的体裁和韵律

壮族民歌经过千百年的传唱发展,根据壮族民族的吟唱喜好,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体裁和种类。当前,壮族民歌的体裁种类可以归为五种:其一是散歌,这类体裁的民歌一般以单首歌曲的形式存在;其二是勒脚歌,此类体裁的民歌可以循环往复的歌唱,即有主歌和副歌;其三是组歌,这类民歌是由固定数量的单歌所组成,连贯性较弱;其四为排歌,这种体裁的壮歌句子可短可长,排列较为灵活,不受约束,因而情感表达也颇为自由;其五为长诗,此种体裁的民歌一般为连续性的叙事咏唱,故事性突出。以上五种壮族民歌体裁可以搭配不同的韵律,如自由韵、脚韵等,按照体裁和韵律的变化组合,壮族民歌可以形成三十多种曲艺类别,诸如七言、五言和长短句等,可以说是丰富多样,应有尽有。不同体裁、韵律的壮歌在艺术风格表现上也有所不同。散歌朗朗上口、生动洒脱、精干凝练、易作易唱;组歌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若干首单歌组合在一起,可以弥补散歌的不足,但是内容范围较大,情感丰富多变;而勒脚歌是壮族民族最喜欢的一种壮歌体裁,它章法严禁、结构回环,虽重复吟唱却不会有冗长之感,反而体现出一种层层深入、娓娓道来、情深意厚的淳朴之感。壮族民歌多样的体裁和韵律,成为展现壮歌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

(三)广西壮族民歌内容和情感丰富多彩

广西壮族民歌除了具有体裁和韵律的多样性之外,在内容和情感上也非常丰富多彩。很多经典的壮族民歌以社会不同时期的变迁为背景,包罗万象,内容范围极为宽广,所表现的情感也丰富多彩。按照壮族民歌的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叙事歌、生产歌、生活歌、风俗歌、情歌等五大类,其中叙事歌是壮族民众将一些历史事件或者社会变迁的状况融入到歌曲内容之中,如《盘谷歌》和《乱世歌》等,都是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或反映一定的社会状况;生产和生活歌便是反映壮族民众的农事生产活动和生活状态的歌曲,如《锯木歌》和《谜歌》分别反映壮族民众的生产和生活的活动;风俗歌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因为它主要以写实性的手法反映壮族的乡情风俗,如《打鼓歌》《祭牛歌》等;而情感的范围相对较广,具体可以分为苦情歌、吊唁歌和爱情歌。不同的情歌内容,用于不同的场合,表现不同的情感,如《穷人歌》便属于苦情歌,反映的是劳苦大众被旧势力压迫剥削的状况,而《二十四孝歌》则是在祭奠吊唁时候所吟唱的歌曲,爱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数量最多的,表现着壮族青年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而且优美动听,妙趣横生。壮族民歌丰富的内容让其有了更强的故事性,结合细腻的情感,让人陶醉不已。

二、当前文化格局下壮族民歌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地域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往越来越频繁,各民族、地域文化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共同形成一个包容、开放、共赢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共同体格局。文化共同体格局的逐渐形成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等有序的平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实现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会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元素,从而丰富本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同时,新文化元素的融入,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原有民族文化的内在组织,使得民族文化得以更新创新。壮族民歌作为壮族艺术文化重要代表符号,是中华文化共同体当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见证,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单独的文化艺术体系,表现出壮族民歌独有的艺术特征和魅力。在与其他民族曲艺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吸收其他民族和地域文化元素实现创新,另一方面也为其他民族或地域曲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元素借鉴。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像力的作用一样,是相互的,缺少了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中华文明都是不完整的。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民族文化也是如此,因为环境、历史、习俗、生产方式和能力以及宗教等因素,使得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差异的存在,才使得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有了意义,使得文化交流有了基础。广西壮族民歌的存在、发展与传唱,是推动民族曲艺文化实现多样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有了壮族民歌这样语言艺术的存在,才有了我国当前百花齐放的艺术盛景。

三、广西壮族民歌的创新发展

壮族民歌作为壮族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其他民族或地域歌曲文化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在民歌体裁、韵律、内容、情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色。但是面对文化共同体格局的发展和形成,壮族民歌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很多潜在的阻碍,面对这些机遇、挑战和阻碍,壮族民歌需要立足实际、探索出路,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本文在文化共同体发展的格局下针对广西壮族民歌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给出以下建议。

(一)融合借鉴,创新发展

民歌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内生组织的更新,另一方面是对外来元素的吸收融合。如前文所述,文化共同体格局的逐渐形成为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网络化的平台,面对世界上众多民族歌曲中的优秀元素,壮族民歌都可以借鉴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