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一:《识字》教学目标:1、认识“校、生字。
\t\t 2、理解并能正确书写“校、生字。
\t\t 3、运用“校、生字进行句子构造。
\t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所学字音识记。
2、导入新教材,呈现“校、生字,并解释字义。
3、板书新字体。
4、声音训练,让学生跟读。
5、让学生进行幼儿园、学校之间进行对比,讨论相同和不同之处。
6、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7、听录音,跟读课文。
8、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有关学校和幼儿园的对话。
9、展示学生的对话,评价合适的对话并给予鼓励。
教学资料:教材、黑板、粉笔、录音机教案二:《小猴子吃桃》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意思。
\t\t 2、掌握句子结构,能独立阅读课文。
\t\t 3、能够理解并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所学字音识记。
2、导入新教材,呈现课文“小猴子吃桃”,进行学生朗读。
3、解释生字,引导学生猜测生字的意思,然后录音播放,带着学生一起跟读。
4、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5、导入事实问句,让学生回答问题。
6、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自己的故事。
7、展示学生的故事,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叙述能力。
教学资料:教材、黑板、粉笔、录音机教案三:《春》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t\t 2、掌握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句型。
\t\t 3、能够独立理解并回答问题。
\t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所学字音识记。
2、导入新教材,呈现课文“春”。
3、导入新生字,教授字义,并进行词语学习。
4、让学生独自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5、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课文改编。
6、展示学生的作品,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料:教材、黑板、粉笔。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导语】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教案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
教案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案是总结教教育经验的有效形式;教案是教师记录⾃⼰教学⽣涯的选择;教案是进⾏教学交流和研讨的⽅式。
以下是为您准备的与(部编版⼆年级语⽂上册全册教案)相关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年级语⽂上教案第⼀单元(课⽂)1. 《⼩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素质教育⽬标(⼀)知识教学点: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这 9 个⽣字,能读准字⾳,认清字形,理解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的意思。
3.理解课⽂中描写青蛙样⼦的句⼦,及句⼦中的动词如“披”“露”“⿎”。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能⼒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了解青蛙在⽣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的观察、思维能⼒和想象、表达能⼒。
2.通过⽣字的学习,培养学⽣的⾃学能⼒。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的听、说、读、写的能⼒。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知道青蛙是捕捉害⾍的能⼿,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蝌蚪变成青蛙的⼏个⽣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辨析,依次排列,⽤⾃⼰的语⾔说说⼩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蝌蚪、青蛙的样⼦,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的变化。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法(⼀)重点:1.学会⽣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图⽂结合,理解课⽂内容。
(⼆)难点:1.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法。
3.理解⼩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情及⾝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段,掌握⾃学三、四段的⽅法。
(三)疑点:了解⼩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的句⼦,使学⽣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做深⼊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理解⼩蝌蚪找妈妈的⼼情⼗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板书设计)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
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所以本课教学设计以构建信息环境下的“主体参与”为教学模式,采用变序教法——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想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学习哪一部分。
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同时,运用多元智能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朗读表演、唱一唱、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准备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和青蛙妈妈的头饰。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注: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2.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使用手机扫描封面二维码进行下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打一动物。
小黑豆,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哇游。
(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青蛙)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蝌蚪和青蛙是一家人吗?为什么他们的长相差别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3.板书课题。
二、扫清障碍,了解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生字及不理解的词句。
3.小组交流认读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
(1)“塘、迎、顶”是后鼻音;“捕”读bǔ,不读pǔ;“教”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iāo。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
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流程:第一教时(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1.读题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二)读通课文1.自由读。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会认字: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会写字:两、哪、皮、跳、就、肚、孩、生字组词塘táng 鱼塘yútáng 池塘chítáng脑nǎo 大脑dànǎo 脑袋nǎo dai 头昏脑涨袋dài 袋子dài zi 一袋yīdài 酒囊饭袋灰huī灰色huīsè灰心huīxīn 万念俱灰哇wā好哇hǎo wā哇啦wālā教jiào 教室jiào shì教育jiào yù因材施教捕bǔ捕鱼bǔyú捕蝉bǔchán 捕风捉影迎yíng 迎接yíng jiē欢迎huān yíng 曲意逢迎阿ā阿姨āyí阿婆āpó刚正不阿姨yí阿姨āyí姨妈yímā宽kuān 宽阔kuān kuò宽大kuān dà宽大为怀龟guī乌龟wūguī海龟hǎi guī龟年鹤寿顶dǐng 头顶tóu dǐng 山顶shān dǐng 灭顶之灾披pī披衣pīyī雨披yǔpī披红挂绿鼓gǔ敲鼓qiāo gǔ打鼓dǎgǔ一鼓作气两liǎng 两岸liǎng àn 两岸liǎng àn 一刀两断哪nǎ哪座nǎzuò哪儿nǎer皮pí皮袄píǎo 牛皮niúpí皮开肉绽跳tiào 跳高tiào gāo 跳远tiào yuǎn 上窜下跳就jiù就是jiùshì就来jiùlái 一挥而就肚dù肚子dùzi 肚子痛dùzi tòng 小肚鸡肠孩hái 孩子hái zi 孩童hái tóng填空过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第一单元:《小兔的课》学习目标1.了解小兔子的学习过程。
2.掌握旁听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阅读短文,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小兔子的学习过程。
2.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
3.阅读短文并理解。
教学难点1.旁听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小兔的课1.学习小兔子的学习过程,比较自己的学习过程;2.培养学生的旁听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二:阅读短文并理解1.阅读短文《小兔的课》,了解故事情节;2.训练思维,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课时三:小兔的课后1.回顾小兔子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2.探索学习的乐趣。
参考教材1.《小兔的课》2.《小兔的课后》第二单元:《七色的彩虹》学习目标1.了解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增强对彩虹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观察和颜色分类能力。
教学重点1.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 色彩分类能力。
3. 对彩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1.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观察和颜色分类能力的培养。
3.彩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彩虹的由来及构成1.学习彩虹形成的原理;2.探究彩虹的组成。
课时二:颜色分类1.学习颜色分类;2.通过活动巩固颜色分类能力。
课时三:认识彩虹1.对彩虹的认识和理解;2.活动中加强彩虹的认识。
参考教材1.《七色的彩虹》2.《我们眼中的彩虹》第三单元:《种豆》学习目标1.了解种豆的过程。
2.探究种豆的生长特点,发现植物的神奇之处。
3.培养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1.种豆的生长过程。
2.植物的生长特点。
3.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1.植物的生长特点。
2.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种豆1.了解豆子的种类和生长环境;2.实地观察豆子并进行比较分析。
课时二:实地观察1.实地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2.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语文》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共计十二个模块。
该教材内容着重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语言的美妙,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自觉性。
第一单元《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课时一:《小王子和他的玫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
3.增强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小说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小说情节。
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
2.《小王子和他的玫瑰》阅读课件。
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自由选题)。
2.导入(3分钟):请学生阅读背景知识并介绍小说的名称、作者和出版时间。
3.学习(35分钟):–阅读课件,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第一部分并进行分析。
–老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了解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程度。
4.练习(10分钟):对小说第一部分进行再次阅读,让学生思考故事背景和情节,然后继续进行问答互动。
5.总结(2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及疑点解答,布置下节课作业。
课后作业:1.阅读小说第二部分。
2.思考小说背景,准备学习小说第二部分。
课时二:《小王子和他的玫瑰》(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
3.增强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
2.《小王子和他的玫瑰》阅读课件。
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学生展示作业并进行交流。
2.导入(3分钟):复习小说的背景知识并介绍小说主要人物。
3.学习(35分钟):–阅读小说第二部分,学生们可以结合电子课件进行阅读,每读完一部分,老师都会进行问答互动,让学生进行小结,做到教学与学习相结合。
4.练习(10分钟):根据小说内容,让学生动手画画。
5.总结(2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和下一节课的预告。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巩固本册所学生字词,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认读、书写和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话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阅读理解、诗词背诵、口语交际、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阅读理解的提升、口语表达和写话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复习本册所学生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结合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a. 生字词学习:通过认读、书写、组词等形式,巩固生字词。
b. 课文阅读:选取重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c. 诗词背诵:引导学生背诵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味,培养文学素养。
d. 口语交际: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e. 写话训练: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环节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2.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每日一篇阅读理解练习。
b. 每周一首诗词背诵。
c. 口语交际练习: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互相提问回答。
d. 写话练习:以“我的周末”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阅读更多课外书籍、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复习阶段,教师应梳理全册教材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教案【Unit 1 你好】课题:认识拼音b,p,m,f教学目标:1. 了解拼音b,p,m,f的发音及组合方法;2. 熟练掌握四个字母的书写方法,并理解它们在拼音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拼音b,p,m,f的发音及组合方法;2. 学生练习手写四个字母并理解它们在拼音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1. 通过播放拼音视频让学生了解拼音b,p,m,f的发音特征及组合方法;2. 引导学生用笔在本子上模仿老师写拼音b,p,m,f,并理解它们在拼音中的意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模仿老师写拼音的过程中的表现;2. 作业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四个字母的书写方法。
【Unit 2 看一看】课题:认识汉字"爸爸"教学目标:1. 认识汉字"爸爸"的书写形式;2. 了解汉字"爸爸"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汉字"爸爸"的书写形式;2. 同学之间分享汉字"爸爸"的意义。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用笔在本子上练习汉字"爸爸"的写法;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汉字"爸爸"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汉字"爸爸"的书写情况;2. 听取学生分享汉字"爸爸"的意义的表现。
【Unit 3 听一听】课题:认识汉字"妈妈"教学目标:1. 认识汉字"妈妈"的书写形式;2. 了解汉字"妈妈"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汉字"妈妈"的书写形式;2. 同学之间分享汉字"妈妈"的意义。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用笔在本子上练习汉字"妈妈"的写法;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汉字"妈妈"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汉字"妈妈"的书写情况;2. 听取学生分享汉字"妈妈"的意义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