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

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287-02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业的发展,世界已变成一个地球村,因此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但是,交流中人们发现通常有很多误解和冲突。什么导致了误解和冲突?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这主要是有文化不同引起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就表明了,当不同国家人们交流时,他们可能遇到一些困难。然而,为了发展国家的经济,每个国家不得不勇敢地克服这些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去分析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一般来说,文化有语言、思维、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和科学构成。这篇论文主要从思维方式,角色关系,风俗习惯、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五个方面分析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
再次,就社交氛圍而言,当你请朋友关门时,你需要使用热情的和自然的社交氛围,所以我们可以说“请关上门好吗?”。然而,当你请陌生人关门时,你需要使用礼貌的社交氛围,所以我们可以说“很抱歉,关上门,不介意吧?”如果我们使用对朋友的话对陌生人说,或者使用对陌生人的话对朋友说,双方都会导致厌恶和误解,甚至他们通过让某些人做同样的事情而不能达到目的。
并加强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大型的宿舍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组织他们满腔热情的投入宿舍文化建设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和宿舍管理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从而增强宿舍文化的德育作用
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
作者:袁晓燕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0期
其次,就社会关系而言,为了形成和加强社会关系,我们可能会把语言当作我们的桥梁。当两个特定的人想见时,我们可能会期望他们的语言行动。比如,在家庭里,父母之间说方言,而父母和孩子间说普通话。这就是一种为了实现社交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关系。再比如,如果你想和一个美国人交朋友,在交流时你最好使用非正式的语言。你可以直接叫他的名字,因为这会获得对方的信任。如果说话的方式太礼貌,氛围将会很严肃以致于不能形成友谊关系。

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作者:刘宁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7期摘要:全球化环境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社会各行各业对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需要也日益加大。

而我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尚不乐观。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科技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社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跨国公司的不断增加,中外合资企业的增加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给跨文化交际人才带来挑战,那就是,大学生如何用英语与外国进行有效的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理解跨文化交际,首先需要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这两个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严格且精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笼统来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那么,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什么呢?外国学者班尼特和艾伦(贺子夜,2011)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三层含义: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运用于交际中,并成功的实现交际。

贾玉新(李智,2014)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成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系统构成的系统型模式。

”本人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流与交往的过程(言语或非言语的交际行为)便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二、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首先,大学生缺少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机会,因此,对其他文化存在情感态度上的偏见。

尤其受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片面的认为其他国家的文化是糟粕,从而不愿接受其他文化。

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产生厌烦心态。

大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偏见也阻碍了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复习

跨文化交际复习

跨文化交际复习题型:1、填空15个2、名词解释25分5个3、论述(理论举例)30分2个4、分析应用题30分3个小问题基本概念类:要求掌握定义,能够举例1、交际交际是一种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语言或非语言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不一定以主观意识为转移。

2、文化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就是文化。

3、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是指因文化感知能力和符号系统明显不同而足以改变交际结果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4、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交际行为、交际过程、交际规律、和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达到有效交际的交叉性和应用型的学科。

5、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至少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言语行为。

是一个说与听的互动过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是否能理解对方的语义。

言语交际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方式。

6、非言语交际非语言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即非语言交际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其交际方式包括了眼神、表情、身势、手势、体距、沉默、服饰、时空利用、副语言等。

7、影响交际的因素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又分为积极心理因素和消极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因素对跨文化交际起着促进作用,在交际中主体应当具备平等意识,双方应当具备宽容意思和顺应意识;消极的心理因素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阻碍作用,消极因素包括定式和认知偏见、民族中心主义、偏见和普遍性假设。

试析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

试析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

试析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随着国际化交往的不断深入,世界的融合,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不断增多,人们之间的这种交流被称作跨文化交际。

由于人们所处地域的不同,受到交通、经济等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各自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而发展成了社会规约和习俗。

在跨文化交际中,这些不同会对人们的交际带来困扰,下面仅就语言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最常用而且最直接的交际工具。

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的不同,我们在谈论一个问题时,常常因为一句话不得体,使听众发笑、不快或者气愤。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对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思考。

地域的不同语言习惯就有很大差异。

在中国邻里之间碰面,见到的第一句话大多是:你去哪了?你吃了么?其实这并不是真的问你去了哪里,吃了没有,这只是我们问候的一种方式而已,甚至可以说这只是一句客套话。

而西方人见面更多的是说:hi,good morning/afternoon/night,hello……而絕不说我们打招呼的语言。

在他们思想中,你要是问他们去哪了,就是干涉他们的隐私,会引起他们的不快;要是你问的是“你吃了吗”,他们则会误会,认为你想请他们吃饭。

西方人当夸奖对方说:“你真美!”回答总是:“谢谢”,而我们却认为那是不谦虚的表现,总是回答:“哪里,哪里,您过奖了”。

这些语言的不同都与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教育观念密切联系,了解这些对跨文化交际会有一定的帮助。

思想意识是行为的指挥棒,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起着指定性的作用。

霍夫斯特德提出了识别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在此仅就权力差距大小而举例,说明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国文化权力差异大,在称呼语中反映就比较明显。

中国人们习惯使用称呼语中不仅包括姓氏,而且加上头衔,或者喜欢使用表明对方身份的称呼语,这样的称呼语表明说话人与对方的权势关系和辈分关系,上下级之间这样,同级别也这样。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1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的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

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

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1、关于文化的内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

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

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一)语言是交际工具1、交际媒介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

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略论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

略论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

的 ; 国男人都是 有绅 士风度 的等 等 。 英 这就 会使人们犯下
上 的界线 , 居住 的地球形 成 了一个 紧 密相连 的“ 人类 地球 村” 。于是 跨文 化交 际便 成 了我 们 生活 中不 可或缺 的行 为。 跨文化 交际广泛存 在 于政治 、 济 、 化等各个 领域 。 经 文 影响跨文化交 际的 因素有很 多 , 文将 主要从 文化 定势 、 本
r a h s c sf lc mmu c t n. e uc e s o c u nia o i
Ke o d : ne c l r o y w r s i tru t a c mmu iain i u n i gf tr , u u a tr oy e n n e b l o ul n c t , n e cn o s c k l s e t , o v r a mmu ia o , ut r a ib e o f l c a r e p c nc t n c l a v r ls i ul a
第 21 年 第 1 期 00 2 ( 总第 3 4期 ) 6
商 业 经 济
S ANG E J N J H Y I G I
No1 2 0 .2, 01 T0a .6 tlNo3 4
【 文章 编号 】 1O— o32 1)2 0 1— 2 O9 64 (00 1— 09 0
非言语行为和文 化变量 几方 面加 以阐述 。

以点盖面、 以偏概全的错误 , 从而形成偏见乃至歧视。
跨 文化 交 际是不 同文 化 背景 的人互 相分 享 思 想 、 感 情和信 息时所发生 的一切 交流 。 随着社会 的发 展 , 别是 特 在科学技 术飞速发 展 的今天 ,人类 的交 流 已打破 了地理

跨文化交际全书要点总结

跨文化交际全书要点总结

跨文化交际全书要点总结跨文化交际一.绪论典例:丝绸之路;佛教东传;郑和下西洋;西学东渐;五四学西影响因素:交通通讯技术;经济全球化;人口流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最简洁的定义: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胡文仲最全面的定义: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符号性交流的过程。

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在交互的情景中给不同的个体创造共享的意义。

——TingToomey,1999特点:面对面;差异性;易起冲突;大多为善意冲突;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挑战与收获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兴起:美国诞生:霍尔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 霍尔是人类学家,他对跨文化交际学的五大贡献:侧重微观;对非语言交际的界定;强调非语言交际中的无意识层面;对差异采取接受和非价值判断的态度;采用学员体验式的跨文化训练跨文化交际学的确立:时间:20世纪70年代;主要表现:课程开发;专著出现;协会成立;专业期刊创刊1966 美国匹兹堡大学最先开课;70年代约200所学校开课《跨文化交际读本》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Samovar ;Porter 《跨文化交际引论》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ondon ;Yousef均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第一个独立的专业协会:1974年“跨文化教育、培训与研究协会SIETAR”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研讨会:1972年;东京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nals ,197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77跨文化交际学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后)成熟标志:各种理论模式的诞生和研究方法的探索Gudykunst(2003)总结了跨文化交际的15种理论,如:不确定性的减少理论;文化身份的协商理论;面子协商理论;归因理论;跨文化交际网络理论、适应理论、文化尺度理论---提供理论框架Bennett(1998)指出跨文化交际学领域存在两种学派:理论-理论学派主要阵地:传播学理论-实践学派侧重应用和跨文化训练如: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商务管理跨文虎交际学的理论基础:Hart(1999)经调查,对其影响最大的学科: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最早影响三大贡献:1、文化定义2、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萨丕尔-沃尔夫假说)3、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平等无贵贱)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主研:主观文化、文化适应研究(模式、策略、休克)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与礼貌策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主要阵地和学科归属贡献:建构跨文化交际理论Gudykunst:陌生人理论;焦虑-不确定性的减少理论;TingT oomey:文化身份的协商理论;面子协商理论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人类学背景:观察、访谈心理学、社会学背景:量化大规模数据调查语言学背景:话语分析(文化含义和使用规则)综合:以实证研究为主、尤其是量化的方法客位(旁观者视角)(一般文化)(系统外部)(创建文化模式)主位(从圈内人的角度)(特殊文化)(系统内部)(发现文化模式)如: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斯图尔特与贝尔特《美国文化模式》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20世纪80年代引入胡文仲等学者最先介绍北外、哈师大、福建师大最先开课1995哈工大召开中国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会,并成立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集中研究:中西习俗对比、中西经营管理模式、国民性、价值观、非语言交际影响著作: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总之:起步晚;范围窄,主要集中在外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成果主要是跨文化语用学,实证性研究少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1、更好地理解祖国文化2、建立敏锐的跨文化意识3、提高文化适应能力4、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5、建立在异域环境教汉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6、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Fantini(2006):与异文化的人们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往所需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