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综述

双歧杆菌综述
双歧杆菌综述

双歧杆菌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年论文

(本科生)

题目: 双歧杆菌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田茵茵

指导教师李言秋

专业生物科学

级别 2011级

摘要

目的:归纳总结双歧杆菌生物学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了近年来的文献,综述了近年来对双歧杆菌研究的新进展。结果:双歧杆菌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感染、抗衰老、降血脂和营养保健等一系列特殊生理功能[1]。结论:双

歧杆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在食品工业和药品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双歧杆菌;生理特性;保健功能

第1章引言

双歧杆菌归属于放线菌科双歧杆菌属,专性厌氧,革兰氏阳性,成杆状,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因为它能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又称为乳酸菌。它可利用葡萄糖,乳糖,半乳糖和果糖。一般将果糖作为碳源,将氮作为唯一可利用的氮源。与人类相关的双歧杆菌菌株有:双歧杆菌Biovars a和b,长双歧杆菌Biovars a和b,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Biovars a和b 和c,梭形双歧杆菌,链状双歧杆菌,假链状双歧杆菌和齿状双歧杆菌[2]。双歧杆菌是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内的优势菌,占母乳喂养婴儿粪便中总微生物群落总数的99%。它也是成人肠道中占绝对优势的正常寄宿菌。它可以存在于小肠,但数量比在大肠和粪便中少。同时它也存在于人的口腔、阴道、许多动物的消化道,还可发现于污水中。

第2章双歧杆菌的生理特性

形态

双歧杆菌形态多变,因不同种,不同龄及不同生长环境而呈现多种形态。有短杆较规则型或纤细杆状具有间隙末端的细胞,也有球形、棍棒状、匙型或多种分枝、分叉型,典型形态特征是具有分叉的杆菌[3]。菌落光滑、凸圆、边缘完整,乳脂呈白色,闪光且质地柔软,由此而得名双歧杆菌[4]。

生活条件与生存特点

双歧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37℃-41℃,在25℃-28℃或43℃-45℃也能生长。初始生长,在或高于不生长。双歧杆菌属专性厌氧,但在有二氧化碳存在时也能耐受氧气,革兰氏阳性菌。双歧杆菌对营养素的要求相当不均,有些菌株以铵盐为氮源,有些则需有机氮。含多种维生素、核苷酸、乳糖、三种氨基酸和

多种盐类的半合成培养基能够满足双歧杆菌的生长需要。许多菌株可以生长在含有铵盐、生长素、泛铵盐、糖类和矿物质的简单培养基上[5]。它是人体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只能从母体中一次性获得双歧杆菌。新生儿的粪便中无双歧杆菌,出生2-3d后,以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双歧杆菌迅速增殖并逐渐呈优势菌群,出生5d后肠道内双歧杆菌占总菌数的95%以上,而非母乳喂养婴儿则仅占6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双歧杆菌逐渐随粪便排出,自然减少,一般健康青年人肠道内双歧杆菌占%,而中老年人仅占%,甚至多数老年人肠道中已无双歧杆菌存在。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生长一般会受到宿主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双歧杆菌对抑制兼氧菌感染有效的甲硝唑存在抗性,对青霉素、四环素及新霉素等抗生素的抗性较弱,而红霉素、头孢菌素、多肽抗菌素、β-内酰胺、螺旋霉素和氯霉素可直接将其杀灭。

代谢及酶系

特殊糖代谢酶系

双歧杆菌体内的果糖-6-磷酸磷酸解酮酶(F6PPK)能通过特异的果糖-6-磷酸支路代谢途径对葡萄糖进行酵解,生成D-赤藓糖-4-磷酸和乙酰磷酸。生成的乙酰磷酸经磷酸转乙酰酶PTA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这一代谢支路避免糖酵解EMP途径中由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时释放的一分子二氧化碳,可以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

双歧杆菌能利用α-半乳糖苷酶特异降解并消化吸收α-D半乳糖苷低聚糖,而人机体则无消化该糖的功能。β-半乳糖苷酶能降解乳糖,可将其用于生产乳制品,以便提高乳糖不耐症患者对乳制品的消化利用率[6]。此外,双歧杆菌中

的特殊糖代谢酶还包括α和β-葡萄糖苷酶、甘露糖苷酶和D-木糖苷酶等,这些酶均为双歧杆菌所特有,并用于代谢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特殊低聚糖。

蛋白肽代谢酶系

双歧杆菌含有较高生物活性的L-亮氨酸肽酶,其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和多肽结构链的N-端氨基酸的残基,尤其是含亮氨酸的肽类以及某些脂肪的胺类。双歧杆菌的磷蛋白磷酸酶能特异分解奶类中的α-酪蛋白,提高了蛋白消化率。此外,还发现双歧杆菌能代谢产生二肽酶、三肽酶和羧肽酶等肽类水解酶。

胆盐水解酶系

双歧杆菌还能产生胆盐水解代谢酶,能水解6种胆盐,尤其是甘氨酰胆酸盐水解酶能特异性地使结合胆酸盐水解生成游离胆汁酸,进一步增强了胆酸的抗菌活性。

其他

双歧杆菌中还含有N-乙酰D-葡萄糖胺酶、N-亚硝胺降解酶、NAD-氧化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等,专门用于降解吸收某些特殊物质[7]。

第3章双歧杆菌对不利生理条件的敏感性

对抗菌素的敏感性

双歧杆菌对不同抗菌素的敏感性也不同。在体外试验中,双歧杆菌对红霉素、新霉素和新生霉素敏感,对链霉素稳定。在口服常用剂量时,双歧杆菌不受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和氯霉素的抑制。

通过观察人体粪便,对抗菌素治疗效果的研究表明,不同抗菌素对双歧杆菌的体内抑制效果明显不同。口服先锋霉素四号一星期后,正常粪便菌群略受抑制,病原菌稍有过度生长,而广谱青霉素对正常菌落抑制显着,病原菌过度生长的危险大大上升,环西林(cyclacillin )的作用与青霉素相似。强力的抗

菌素有:林可霉素、巴龙霉素(paromomycin)和克林霉素(clindamycin)。服用克林霉素能使厌氧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厌氧球菌)绝迹,而乳酸菌、真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在林可霉素的作用下最终也完全从粪便菌丛中绝迹。

双歧杆菌对胆汁酸的敏感性

胆汁酸是由胆甾醇在肝脏中合成的,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分解胆盐,释放的胆汁酸(胆酸和脱氧胆酸)被分别脱羧,生成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大部分的脱氧胆酸和全部的石胆酸被排泄到粪便中。

双歧杆菌对粪便中胆汁酸的水平敏感。脱氧胆酸为%%水平时对双歧杆菌有抑菌作用,在%%水平时有杀菌作用。正常粪便中脱氧胆酸的浓度在%%之间变化。胆汁酸的量受饮食中脂肪量的影响。高脂肪食物增加了肠道中胆汁酸的量,相应地增加了对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

胃酸对双歧杆菌的影响

胃液中游离的盐酸有杀菌作用,在pH低于时,%的细菌在30分种内被杀死,对酸有耐受力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和双歧杆菌可忍受一定程度的胃酸而进入小肠。大量服用双歧杆菌相应地增加了它的耐受力,而且发酵产品容易消化,通过胃的时间比普通食物短,用经过血清学和生物化学鉴定的双歧杆菌的口服试验证明了这一点。

噬菌体对双歧杆菌的影响

在1966年第一个双歧杆菌噬菌体被分离出来,接着又分离出六种噬菌体。这些噬菌体能溶解青春双歧杆菌a和c型,以及长双歧杆菌b型。这些噬菌体的特征是蝌蚪形,长2100,头部直径400,尾长1700,尾宽150。在室温可至少存活四个月,但在70℃-80℃,30分钟内就会失活,在时很快失活。有两种噬菌体对

婴儿双歧杆菌显示出了杀菌剂般的作用。在牛瘤胃中分离出嗜热双歧杆菌的噬菌体,其特征是有一个八面体的头,直径600,尾长2150,尾宽110,尾部无收缩性,略弯,并有有规则的横向条纹[5]。

第4章双歧杆菌的保健功能

双歧杆菌的功效来自于它的生物学活性。它能够保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拮抗病原微生物,合成B族维生素,产生抗菌物质等[8]。其具体生物学作用如下:

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性疾病功能

人患有急慢性腹泻、脂肪泻、旅游腹泻、乳糖不耐受症、消化不良、细菌感染性肠炎等肠道疾病,或因为长期大剂量服用各种抗生素和放化疗、肠道手术,其肠道内菌群本身自稳状态遭到破坏,导致肠功能紊乱,双歧杆菌等厌氧菌数量急剧下降,而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群数量迅速增加,菌群比例发生严重失调。当两者比例由正常的1000:1下降到1:1时,致病菌则大量繁殖而导致发病。因此,适当补充双歧杆菌,能及时调整和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9]。

抗菌消炎功能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优势益生菌,能拮抗其他病原菌的入侵和生存。双歧杆菌对大肠杆菌、变形菌、痢疾杆菌、白假丝酵母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粪链球菌均有较强抑制活性。研究表明,双歧杆菌DM8504对牙龈卟啉单细胞菌、具核梭杆菌、伴放线菌放线杆菌和中间普氏菌4种牙周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和%,可用于防治牙周炎[10]。

双歧杆菌抗菌消炎的作用机制在于其能通过细胞磷壁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密切结合,并与其他厌氧菌形成特异性微生态效应,共同占据肠黏膜表面,构成一个生物学屏障,表现为肠道的定植能力,阻止了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11]。双歧杆菌所特有的F6PPK酶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酸和乳酸,降低了肠道内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势(Eh),产生抗菌消炎活性。加之双歧杆菌胆盐水解酶能将胆盐水解成游离胆酸,增强了抗菌活性,抑制了腐生菌及其他致病菌的繁殖。双歧杆菌产生的胞外核苷酶可降解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杂多糖,这些杂多糖是潜在致病菌及其内毒素的受体,因而抑制了致病菌和内毒素在肠黏膜上的粘附[7]。此外,双歧杆菌作为抗原,还能诱导和激发肠黏膜特有的免疫系统而发挥抗菌消炎作用[12]。

改善肝功能

双歧杆菌能抑制腐败细菌生长,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而促进营养吸收,阻止细菌易位,减少内毒素来源,减轻肝脏损害,改善肝功能。同时通过降低肠内PH,致使氨变为难吸收的状态,从而减少对肝的危害[13]。

降低血清胆固醇

双歧杆菌菌体成分或菌体代谢产物具有抗胆固醇物质,能明显减少肠管对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酸盐,从而加快其排出体外。张颖等[14]给临床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脂病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活菌片剂(每片含活菌5×l07个),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4周,结果给药组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表明双歧杆菌可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双歧杆菌菌体抗原及代谢物通过刺激肠粘膜淋巴结,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双歧杆菌菌体具有激活巨噬细胞的β-半乳糖苷酸活性,加强和促进其吞噬作用。

预防和抑制肿瘤

双歧杆菌能吸收和消除致癌物的毒害作用,抑制突变剂的致突变作用,有效减少潜在癌症的发生。它能显着地诱导MR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激活,从而起到抗肿瘤免疫的作用。双歧杆菌菌体细胞壁的肽聚糖、脂磷壁酸和多糖都有抗肿瘤作用。

控制内毒素血症功能

内毒素是一种大分子脂多糖,是构成革兰氏阴性菌最外层结构的主要成分。在人肠道细菌感染后,以往受到抑制的肠道细菌会大量繁殖,并代谢产生大量内毒素。人体肠道90%以上的内毒素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裂解和释放,其结果产生内毒素血症。而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能明显改善肠道的pH值,竞争性结合肠粘膜位点,防止了致病菌在肠道的定植、入侵和易位,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缩小了内毒素池,根绝了内毒素源,使血中内毒素水平显着下降。张宝云等[10]报道用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混合菌液灌服大鼠诱发内毒素血症,再用双歧杆菌DM8504活菌液灌胃治疗,结果治疗组动物鲎试验证明,其内毒素转为阴性。

营养功效

双歧杆菌本身就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源,它能自身合成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Bl、B2、B6、Bl2、叶酸、烟酸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蛋白质类,直接向宿主提供营养物质。双歧杆菌还能通过抑制机体内某些维生素分解代谢酶类,

以保障机体维生素免遭酶解破坏损失。双歧杆菌在肠道内产生的乙酸和乳酸,能明显提高钙、磷、铁等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及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双歧杆菌将乳糖发酵代谢成的半乳糖,则是构成神经系统脑苷脂的主要成分,它与新生儿脑组织的迅速发育生长密切相关。

第5章双歧杆菌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与双歧杆菌有关的制剂

5.1.1 含双歧杆菌的微生物制剂

至今,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已有近80年的历史,现已有200多种产品。我国研制、开发微生态制品较晚,但发展较快,含双歧杆菌的微生态制品较多,现已上市或正应用于临床的制剂有: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回春生或丽珠肠乐)、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金双歧)、口服双歧四联活菌片、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活菌胶囊和散剂等。

5.1.2 促进双歧杆菌增长因子的制剂

实验证明,寡糖主要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增殖、改善肠内环境、抗龋齿、升高血糖、降低血酯及促进矿质吸收等功能[15,16]。

早在1994年,Gibson人提出益生元(能选择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在宿主肠道内生长或活化,增进宿主健康而又不被宿主肠道消化的物质)的概念,并提出寡糖是一种重要的益生元[17]。选用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寡糖作为微生物健康品的功能组合,与通常存在的活菌制剂相比有更大的优势:①不必保存活菌,解除了外源菌难于通过宿主胃肠道屏障的困难;②稳定性强;③有效期长。然而,在目前,制备高纯度的寡糖还存在一定技术难度。

双歧杆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鉴于药品使用的局限性和食品需求的广泛性,现已在奶制品中或一些保健食品中加入双歧杆菌活菌,或加入双歧杆菌所需底物直接刺激肠道中该菌的生长。现已证明,同时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合生元”,能促进外源菌的定植、肠道内有益菌生长活化,从而维持与恢复肠道内微生态平衡,促进宿主健康[18]。关于合生元的合理使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双歧杆菌制剂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双歧杆菌为革兰厌氧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有一定的耐氧能力,而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在含氧量极低时就被抑制,因此在乳制品中最好使用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及长双歧杆菌。作为活菌的微生态制剂,要求在有效期内含有一定数量的存活功能菌。制剂中所有的细菌对酸、氧、水分较敏感。现代生活中乳制品和口服液占较大优势,因此选育一些既抗酸耐氧、又溶于液体制剂中较长时间存活的优质菌株是十分重要的[19]。我国在育种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20]。更多的优良菌种仍在进一步寻找、研究过程中。

双歧杆菌是一种能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具有一系列特殊保健功能的人体肠道内优势益生菌,对维持人类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对双歧杆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双歧杆菌独特的保健功能和潜在的医药、保健食品开发利用前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学科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必将把粘附定植能力强、菌株稳定、耐氧、耐酸、耐抗生素的双歧杆菌新优良品种的选育、其新生理功能的发现、抗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探索和再认知、新型药物制剂、高层次保健食品的开发利

用等方面的研究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使双歧杆菌为促进人类的身体健康发挥

更大作用[9]。

参考文献

[1]王霞,张喜儒.双歧杆菌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9(2):61-

63.

[2]张鸿军,冯建,郎春田,等.谈谈双歧杆菌[J].微生物学杂

志,2001,20(3):50-51.

[3]劳文艳,邱红.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作用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

志,2002,14(5):308-310.

[4]金京顺.双歧杆菌的特殊生理保健功能[J].上海医学,2005,28(3):245.

[5]周家春,冯屏.双歧杆菌属的生理特征和鉴别[J].广州食品工业科

技,2003,(19):59-62.

[6]吴承堂,黄祥成,齐德林,等.双歧杆菌防治肠源性感染研究进展[J].中国

微生态学杂志,1998,10(6):380-382.

[7]汪雪雁.双歧杆菌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175-177.

[8]朱俊晨,李世敏,魏小青,等.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1):53-55.

[9]张延坤,马燕.双歧杆菌的生物特性及其保健功能[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

志,2005,23(5):386-389.

[10]徐家珍,张和光,陈罕,等.双歧杆菌对牙周病原菌的体外抗生作用

[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74-276.

[11]张宝元,柳军,马晓红.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01,23(1):63.

[12]于欢.双歧杆菌对胃肠道粘膜抗感染免疫的激活作用[J].日本医学介绍,2000,(21):570-571.

[13]孔力,阎晓红,丁波.金双歧制剂中三种菌苗对大鼠血清GOT、GPT、γ-GT 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83-184.

[14]张颖,尹小玲,席黔.双岐杆菌对老年人脂质代谢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1):680.

[15]兰景刚,胡宏.双歧杆菌抗衰老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6(7):8-10.

[16]王立升,潘令嘉,陈宏,等.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凋亡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69-70.

[17]兰景刚,胡宏.双歧杆菌抗衰老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6(7):8-10.

[18]李雪鸵,邱华.寡糖的含义及作用和在改善肠道内环境上的意义[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9(5):48-51.

[19]鲍行豪,虞左名,鲍旋,等.双歧杆菌的辐照育种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13(1):15-17.

[20]李迎慧,刘横川,余倩,等.长康双歧菌增殖胶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13(3):138-139.

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筛选培养基

BBL培养基 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成份 蛋白胨15.0g 酵母粉2.0g 葡萄糖20.0g 可溶性淀粉0.5g 氯化钠5.0g 5%半胱氨酸10.0mL 西红柿浸出液400.0mL 吐温80 1.0mL 肝提取液80.0mL 琼脂20.0g 蒸馏水520.0mL pH7.0 MRS培养基 乳酸细菌培养基(MRS) 蛋白胨10.0 g 牛肉膏10.0 g 酵母膏 5.0 g 柠檬酸氢二铵[(NH4)2HC6H5O7] 2.0 g 葡萄糖(C6H12O6·H2O) 20.0 g 吐温80 1.0 mL 乙酸钠(CH3COONa·3H2O) 5.0 g 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 2.0 g 硫酸镁(MgSO4·7H2O)0.58 g 硫酸锰(MnSO4·H2O)0.25 g 琼脂18.0 g 蒸馏水 1 000 mL pH 6.2~6.6 当乳酸菌生长代谢出乳酸后,会使pH下降而使颜色由绿变为黄绿,也由于pH 值降低再加上抗生素及厌氧培养的作用,所以一般的微生物不容易在此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十分容易鉴别乳酸菌。 2005-03-10 08:08 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奉上一篇实验,以供参考! 厌氧菌的分离和培养 目前培养厌氧微生物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技术包括有:厌氧箱培养技术;厌氧罐培养技术;厌氧袋培养技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这里介绍的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

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是美国微生物学家亨盖特(Hungate)于1950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瘤胃厌氧微生物研究的一种厌氧培养技术。以后这项技术又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进,从而使亨盖特厌氧技术日趣完善,并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厌氧微生物的一整套完整技术。而且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研究严格、专性厌氧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技术。 亨盖特厌样滚管培养技术不仅可用于有益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等的分离、与活菌培养计数,还可以用于有害***菌(如酪酸菌)或病原菌(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1材料 1.1 样品 双歧酸奶(液体)、双歧杆菌制剂(固体)。 1.2 培养基 改良MRS培养基,PTYG培养基。 1.3 仪器和器具 亨盖特厌氧滚管装置一套,厌氧管,厌氧瓶,滚管机,定量加样器。 2 流程 铜柱除氧→预还原培养基→稀释用液制备→稀释样品→滚管→培养→计数 3方法 3.1铜柱系统除氧 铜柱是一个内部装有铜丝或铜屑的硬质玻璃管。此管的大小为40—400mm,两段被加工成漏斗装,外壁绕有加热带,并与变压器相连来控制电压和稳定铜柱的温度。铜柱两端连接胶管,一端连接气钢瓶,一端连接出气管口。由于从气钢瓶出来的气体如N2、CO2和H2等通常都含有O2,故当这些气体通过温度约360℃的铜柱时,铜和气体中的微量O2化合生成CuO,铜柱则由明亮的黄色变为黑色。当向氧化状的铜柱通入H2时,H2与CuO中的氧就结合形成H2O,而CuO又被还原成了铜,铜柱则又呈现明亮的黄色。此铜柱可以反复使用,并不断起到除氧的目的。当然H2源也可以由氢气发生器产生。 3.2 预还原培养基及稀释液的制备

益生菌双歧杆菌BB-12功能介绍

益生菌双歧杆菌BB-12功能介绍 双歧杆菌是于1899年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发现并分离出来的。它们是人体肠道固有菌群的常见组成部分(Reuter 2001)。 双歧杆菌BB-12源自科汉森收集的乳品发酵剂,被鉴定为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亚种,是唯一获得全基因序列的双歧杆菌菌株。在食品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作为冻干粉稳定性也很高。BB-12?对口味、外观或食物的口感没有副作用,在益生菌食品中能够存活到被食用为止。从1985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用于食品和食品补充剂,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 被美国FDA认为“GRAS”,此外,BB-12@还获得了丹麦医疗局的批准,作为自然疗法/草药产品,并被丹麦兽医和食品局接受用于食物产品。BB-12@也被瑞典、波兰和奥地利当局批准,作为医药产品中的一种益生菌。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进行论证认为:“BB12可有效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并提高人体免疫力”,并于2005年获得中国卫生部新资源证书。全世界多个国家都已批准BB-12用于食品当中。2011年11月中国卫生部正式批准用于婴幼儿食品。 2007年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论证会,对丹麦科汉森公司生产并引入中国的动物双歧杆菌BB12功能性试验研究报告进行了充分论证。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和北京医院联合进行的人体试验结果,以及国外对双歧杆菌BB12及其含乳制品的大量科学文献的审查,以金宗濂教授为组长的专家论证组一致认为,BB12 产品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此次论证会,对BB12在我国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及广大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资料来源:《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第12期》) BB-12具有出色的耐酸和耐胆汁功能,优良的肠道黏附能力。抑制病原菌、增强屏障功能以及免疫相互作用都是BB-12?的作用机理,并且已经得到验证的。在糖代谢中产生L(+)乳酸,在婴儿中耐受性好。是最早允许在配方奶粉中使用的益生菌,也是目前临床研究最多的益生菌,在300多种科学出版物中有所描述,其中130多种出版物涉及人体临床研究,研究涵盖早产儿到老年人的所有人群,而且服用剂量最高达到1000亿CFU/天。BB-12?的保健作用已经在胃肠健康和免疫功能的许多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临床研究证明BB-12?通过胃肠道可以存活,并能维持健康的胃肠道菌群。而且,研究已经表明BB-12?能够改善肠道功能,防止腹泻,并能减少抗生素治疗的副作用,例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免疫功能方面,临床研究表明BB-12?会提高机体对常见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同时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2013年,丹麦科汉森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原装进口的Puractive益生菌。Puractive益生菌BB-12具有高纯度、高活性、高安全性及临床研究充分的特点,同时能够活菌直达肠道作用部位并发挥“肠道健康保护神”的作用,帮助优化肠道菌群及功能,激活人体抵抗力,是真正意义上的益生菌。

中国部分地区人体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具潜在益生特性菌株的筛选

中国部分地区人体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具潜在益生特 性菌株的筛选 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河南、四川、西藏、云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18份人体粪便样品中的双歧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到的29株双歧杆菌进行了鉴定。以B.animalis subsp.Iactis V9为参照,通过耐酸性、人工消化液和胆盐耐受试验,筛选出胃肠道转运过程中耐受性较好的4株双歧杆菌。 并对筛选出的双歧杆菌进行了脱脂乳发酵特性和贮藏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从18位中国部分地区健康人体粪便中分离得到29株双歧杆菌,经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法将IMAUFB064、IMAUFB065和IMAUFB091等9株菌鉴定为B. longum,其中河南6株、四川2株和新疆1株;将IMAUFB071、IMAUFB073、IMAUFB084、IMAUFB090和IMAUFB092等20株菌鉴定为B.pseudocatenulatum,其中四川9株、西藏7株、云南3株和内蒙古1株。 29株双歧杆菌中有24株在pH3.0、3.5和4.0的改良MRS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初筛出的24株双歧杆菌分别经pH3.0、2.5、2.0人工胃液消化3h后,存活率高于V9(84.97%)的菌株有2株,分别为IMAUFB084(85.98%)和MAUFB073(85.66%),占总菌数的6.90%,各菌株在不同pH值人工胃液中耐受性有显著差异 (P<0.05),随着pH值的降低,供试菌株对模拟人工胃液的耐受性也随之降低。4株复筛出的双歧杆菌在人工肠液消化8h后,其中MAUFB090的存活率为101.8%,高于V9(97.84%),MAUFB073(97.19%)、IMAUFB084(94.38%)和IMAUFB064(89.93%)都低于V9的存活率。 4株双歧杆菌均能耐受2.0%胆盐浓度,但各菌株的延迟时间差异显著

双歧杆菌的作用和最佳补充方式

双歧杆菌的作用和最佳补充方式 婴儿出生3~4个月即出现双歧杆菌,婴幼儿双歧杆菌数量占约肠内细菌总量的25%;随着年龄的增大,双歧杆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65岁以上的老人,双歧杆菌数量则减少到仅占7.9%,而产气荚梭菌、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大量增加;到了老年肠道内充满腐败细菌,双歧杆菌几乎消失。 双歧杆菌具有以下治疗效果: 1、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肠障碍等; 2、抗肿瘤; 3、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和提高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 4、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治高血压; 5、改善乳制品的耐乳糖性,提高消化率; 6、增强人体免疫机能,预防抗生素的副作用,抗衰老,延年益寿。 一般而言,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的措施有两种——— 1、外源补充方式:例如口服含原生菌的活菌制剂,促使双歧杆菌能够定殖于肠道。不过,很多科学家对此持否定态度,因为我们无法确定有多少被摄入的双岐杆菌能够定植下来。另外,双歧杆菌是厌氧菌,很难保存。有些患者还会对双歧杆菌的直接摄入有排斥反应,产生副作用。 2、内部诱导方式:即补充养生素,促进体内的原生双歧杆菌大量增殖。最典型的做法莫过于利用双歧因子促进双歧杆菌增殖。人的消化过程离不开体内细菌的分解,食物经口腔、胃再到肠后,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份,以供肠内的菌群吸收分解。其中,由低聚糖转化而来的葡萄糖是双歧杆菌的最好“食物”,低聚糖能够刺激人体内双歧菌群的增殖,增殖量在10~1000倍,且不改变人体内双歧菌群的比例。这种方法目前被认为是最稳妥和最保险的。 低聚糖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构成的一种聚合物,根据所组成的糖不同而有种种名称,如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乳酮糖、低聚木糖、棉子糖、大豆低聚糖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低聚糖被吃下后,不会在口腔里发酵,因此不会引起蛀牙;有些低聚糖有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特性,吃下后可直接进入大肠,被大肠中有益细菌双歧杆菌所利用,而大多数腐败细菌却不能利用,从而使大肠中双歧杆菌生存处于优势,产生有益健康的各种功能,这类低聚糖都叫“功能低聚糖”,还称双歧因子。 有益菌

实验方案(双歧杆菌的分离)

1 双歧杆菌的分离 1.1 样品 取出生后20天母乳喂养健康婴儿粪便。 1.2 培养基 根据目前的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以及X-Gal在这方面的应用。选择使用NPNL培养基,在其基础上添加X-Gal。 1.2.1 缓冲蛋白胨水溶液(BP) 成份:蛋白胨10g 磷酸氢二钠2g 葡萄糖5g 磷酸二氢钾2g 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精确称取各种试剂,加人到1000ml的蒸馏水中,加热溶化后分装于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90ml,121℃,杀菌15min后置4℃的冰箱中备用。 1.2.2 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苏世彦) 成份:酵母膏5g 淀粉0.5g 蛋白胨10g L-半胱氨酸0.5g 胰蛋白胨5g 溶液A 10ml 大豆蛋白胨5g 溶液B 5ml 葡萄糖10g 溶液C 50ml 乳糖3g 琼脂 15g 吐温80 1g pH 7.2 牛肝提取液150ml 制法:将各成分准确量取后,分别加热溶化,混合摇匀后分装,121℃杀菌10min,备用。 溶液A:K2HPO4 10g、KH2PO4 10g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B:FeSO4·7H2O 0.2g、MgSO4·7H2O 4g、MnSO4·4H2O 0.135g、NaCl 0.2g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C:丙酸钠30g、硫酸巴龙霉素400mg、硫酸新霉素200mg、NaCl 6g溶于蒸馏水1000ml。 1.2.3 NPNL培养基(孙雪) 培养基成分及用量:牛肉浸汁粉(oxoid)3g,蛋白胨10g,胰蛋白酶5g,

植胨3g,酵母浸出汁5g,肝浸出汁150ml,葡萄糖10g,可溶性淀粉0.5g,溶液A 10ml,溶液B 5ml,吐温80 1g,盐酸半胱氨酸0.5g,琼脂15g,蒸馏水815ml,X-Gal(5-溴-4-氯-3-吲哚-β-D- 半乳糖苷)60mg。pH 7.2,121℃,15min 高压灭菌。 溶液A:K2HPO425g,KH2PO425g,蒸馏水250ml。 溶液B:MgSO4·7H2O 0.5g,FeSO4·7H2O 0.5g,NaCl 0.5g,MnSO40.337g,蒸馏水250ml,硫酸新霉素100μg/ml,硫酸巴龙霉素200μg/ml,萘啶酮酸15μg/ml,氯化锂3mg/ml。 1.3 分离方法 取成年人的粪便1g,放人含有9ml缓冲蛋白胨水溶液中,用液枪充分混匀,制成1:10的稀释液,摇匀后取1ml注人含有9ml缓冲蛋白胨溶液中制成1:100的稀释液,在此基础上作10-3~10-9与的稀释,由于肠道中双歧杆菌的菌数一般在109左右,所以取10-4~10-9稀释液用倾注法倒平板,每个稀释液都各取1ml分别注人到两只无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重复3个平板。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将温度调至37℃进行厌氧培养48h。用缓冲蛋白胨水溶液做稀释液可以有效地保护双歧杆菌的存活,避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1.4 分离培养 在加人样品稀释液的平皿中,分别注人适量冷却至50℃左右的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然后放人37℃的恒温培养箱中厌氧培养1.4.1 培养特性与镜检特性 双歧杆菌在改良NPNL培养基上,经过厌氧培养以后,菌落直径1-2cm,圆形、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乳白色,粘稠湿润。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双歧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抱杆菌,呈多形性、典型的双歧杆菌为V字型或Y型;也有直、弯、棒状、匙形等多种形态,排列成单、双、短链、X、Y、V 或栅状;其大小为2-8×0.4-0.6μm,不具英膜和鞭毛,无运动性。 培养48h 后,平板上菌落呈现深蓝色、白色、浅蓝色三种颜色。

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

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 1899年,Tisser首先由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菌体轻度弯曲,末端常见分叉,故名双歧杆菌。在20世纪初,曾试图用双歧杆菌肉汤培养物移植到数量较少的婴儿肠道中,用以提高婴儿对肠道疾病的抵抗力。20世纪50年代后,多次国际会议讨论双歧杆菌对机体的有益作用,对其生理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在用于预防和治疗微生态失调及某些疾病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双歧杆菌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试图利用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达到有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三重效应,展现出了可喜前景。 1 生物学性状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为G+菌,不形成芽孢和荚膜,也无动力,抗酸染色阴性。菌体略弯曲,末端呈分叉状。多形性是本菌属的一个重要特征,形状多样性的呈现可能由某些碳酸盐所诱发,或与缺乏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醋酸钠以及N-乙酰氨基糖有关。一般认为多形性是细菌对环境不太适应的结果。

该菌为厌氧菌,但不同菌种对氧的敏感性有差异,某些菌种当有CO2存在时,对氧可以耐受。最适生长温度为37℃~41℃,初代培养最适PH为6.5~7.0。在TPY琼脂培养基上形成表面光滑、凸起,边缘整齐、质地柔软的菌落,呈奶油色或瓷白色。在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生长,管底有小块状沉淀物。 不同种类的双歧杆菌对糖的发酵能力不同,产酸不产气。触酶试验多为阳性,多数能分解尿素,不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无内、外毒素。 双歧杆菌一般对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耐受。对夹竹桃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坦啶敏感。

双歧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厌氧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生理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双歧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对氧气非常敏感,因此,双歧杆菌的分离、培养及活菌计数的关键是提供无氧和低氧化还原电势的培养环境。 双歧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37℃~41℃,最低生长温度25℃~28℃,最高43℃~45℃。初始最适pH 6.5~7.0,在pH4.5~5.0或pH 8.0~8.5不生长。其细胞呈现多样形态,有短杆较规则形、纤细杆状具有尖细末端形、球形、长杆弯曲形、分枝或分叉形、棍棒状或匙形。单个或链状、V形、栅栏状排列,或聚集成星状。革兰氏阳性,不抗酸,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双歧杆菌的菌落光滑、凸圆、边缘完整、乳脂至白色、闪光并具有柔软的质地。双歧杆菌是人体内的正常生理性细菌,定殖于肠道内,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占婴儿消化道菌丛的92%。该菌与人体终生相伴,其数量的多少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是目前公认的一类对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代表性有益菌。该菌可以在肠粘膜表面形成一个生理性屏障,从而抵御伤寒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痢疾致贺氏菌等病原菌的侵袭,保持机体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能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力;能合成B族维生素、烟酸和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能控制内毒素血症和防治便秘,预防贫血和佝偻病;可降低亚硝胺等致癌物前体的形成,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拮抗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具有抗衰老功能。 双歧杆菌的培养方法很多,如厌氧箱法、厌氧袋法、厌氧罐法。这些方法都需要特定的除氧措施,操作步骤多,较繁琐。本实验介绍的是一种简便的试管培养法——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是美国微生物学家亨盖特于1950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瘤胃厌氧微生物研究的一种厌氧培养技术。以后这项技术又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进,从而使亨盖特厌氧技术日趋完善,并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厌氧微生物的一套完整技术,而且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研究严格、专性厌氧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预还原培养基制好后,可随时取用进行试验;任何时间观察或检查试管内的菌都不会干扰厌氧条件。 目前,双歧杆菌鉴定的方法有很多种。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双歧杆菌进行基因指纹图谱的构建,分析不同双歧杆菌种间存在的同源性和多态性;RAPD 技术也可用于双歧杆菌菌种鉴定及分型。一般来讲,我们都应用适合鉴定所有厌氧菌的方法,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特定酶的检测、乙酸、乳酸等有机酸的测定、糖发酵试验和其他相关指标等。 实验用具 高纯氮气厌氧管注射器培养箱冰块水浴锅镊子记号笔 MRS培养基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酒精棉球瓷盘振荡器铜柱除氧系统定量加样器 恒温水浴载玻片显微镜恒温培养箱超声波破碎仪滤纸层析缸酒精灯封口膜厌氧罐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铜柱系统除氧 铜柱是一个内部装有铜丝或铜屑的硬质玻璃管。此管的大小为40~400mm,两端被加工成漏斗状,外壁绕有加热带,并与变压器相连来控制电压和稳定铜柱的温度。铜柱两端连接胶管,一端连接气钢瓶,另一端连接出气管口。由于从气钢瓶出来的气体如N2、CO2和H2等都含有微量O2,故当这些气体通过温度约360℃的铜柱时,铜和气体中的微量O2化合生成CuO,铜柱则由明亮的黄色变为黑色。当向氧化状的铜柱通入H2时,H2与CuO中的氧就结合形成H2O,而CuO又被还原成了铜,铜柱则又呈现明亮的黄色。此铜柱可以反复的使用,并不断起到除氧的目的。当然H2源也可以由氢气发生器产生。 2预还原培养基及稀释液的制备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双歧杆菌分离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乳酸菌分离纯化——双歧杆菌的分离纯化 2012/6/5 实验目的:从酸奶等富含乳酸菌的物质中分离到具有活性的双歧杆菌并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原理:双歧杆菌是动物体肠道内的正常优势生理细菌,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没有运动能力,最适生长温度37℃~41℃,专性厌氧。双歧杆菌的细胞呈现多样形态,有短杆较规则形、纤细杆状具有尖细末端形、球形、长杆弯曲形、分枝或分叉形、棍棒状或匙形。单个或链状、V形、栅栏状排列,或聚集成星状。双歧杆菌的菌落光滑、凸圆、边缘完整、乳脂至白色、闪光并具有柔软的质地(7)。 因为双歧杆菌是严格厌氧细菌,所以双歧杆菌的培养条件必须无氧,且培养基要具有低氧化还原电势。培养双歧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亨盖特厌氧滚管法(1, 5, 7),此外还有厌氧箱法,厌氧袋法和厌氧罐法等。亨盖特厌氧滚管法是亨盖特(Hungate)于1950年发展起来的一套严格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铜柱氧化除氧的滚管分离纯化法。亨盖特厌氧滚管法的优点是可以实时检查培养物,无氧效果好且花费不高,但需要专门的仪器和技术性很强的操作。本实验采用的简易厌氧罐法是一种操作简单且成本很低的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焦性没食子酸除去厌氧罐内的氧气。该方法的缺点是焦性没食子酸与NaOH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NO,可能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此外,过量的NaOH 会将厌氧罐中的CO2一起除掉,而CO2对多数厌氧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另外,在同一个培养皿上接种好氧细菌(如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能加强除氧的效果。 本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参考了NPNL培养基(6)和BS培养基的配方,其中鱼粉、牛肉膏、酵母浸粉、胰蛋白胨的作用是提供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葡萄糖和乳糖为乳酸菌发酵提供糖类底物,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为酸碱缓冲剂,硫酸亚铁、硫酸锰为乳酸菌提供生长因子,氯化钠维持均衡的渗透压。如果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比如硫酸卡那霉素(75μg/ml)、硫酸新霉素(30-200μg/ml)、硫酸巴龙霉素(20-200μg/ml)、萘啶酮酸(15或80μg/ml)、氧化锂(3mg/ml)、丙酸钠(10或15g/L)、山梨酸(0.4g/L)等,培养基就成为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7)。实验材料:蒙牛冠益乳(含bb-12双歧杆菌),伊利酸牛奶(ABLS益生菌),佳宝、光明原味酸牛奶,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含长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实验方法: 1.培养基 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蛋白胨(鱼粉)10.0g,牛肝浸粉5.0g,牛肉膏3.0g,酵母浸粉5.0g,胰蛋白胨8.0g,可溶性淀粉0.5g,磷酸氢二钾1.0g,磷酸二氢钾 1.0g,葡萄糖10.0g,乳糖3.0g,L-半胱氨酸0.5g,琼脂15g,吐温80 1g,溶液A (FeSO4·7H2O 0.2g,MgSO4·7H2O 4.0g,MnSO4·4H2O 0.135g,NaCl 0.2g 于100ml蒸馏水定容)10ml,蒸馏水定容至1L】 枯草芽孢杆菌LB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浸粉5g/L,Nacl10g/L,琼脂粉15g/L】 2.简易厌氧罐法 将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培养基冷却后,先用接种环取LB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接种在培养皿一侧,再于另一侧划线接种酸奶或三联活菌片的稀释液,按照每L容积1.0g 焦性没食子酸、10%NaOH溶液10ml加入厌氧罐后,立即以凡士林和胶带密封,置于37℃恒温培养2-3天。 图1. 实验中使用的简易厌氧罐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说明书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说明书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说明书 通用名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商品名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 拼音全码:ShuangQiGanJunSiLianHuoJunPian(SiLianKang) 本品为复方制剂,主要组成成分为: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 本品为类白色剂。 本品用于治疗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腹泻、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 0.5g*24s 成人:口服,一日3次,一次3片,重症可加倍服用或遵医嘱。儿童:六个月内婴儿一日2次,一次1片;六个月至一岁幼儿一日2次,一次2片;一岁至六岁幼儿一日2—3次,一次2片;六岁至十二岁儿童一日3次,一次2—3片。婴幼儿可将片剂溶于50℃以下温水或牛奶中服用。 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 1.本品抽真空封装,开袋后不宜长期保存,应尽早服用。 2.当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3.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服用。 遵医嘱。 遵医嘱。 遵医嘱。 1.氯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青霉素对本品中的活菌有抑制作用。 2.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不应合用。 尚不明确。 本品中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为健康人体正常菌群,直接补充可抑制肠道中某些致菌群,维持正常肠道蠕动,调整肠道菌群平衡。蜡样芽孢杆菌在肠道中定植,消耗氧气,为双歧杆菌等厌氧菌营造厌氧环境,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本品经口服进入肠道后,会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定植。其中蜡样芽孢杆菌不属于人体肠道正常菌群成员,在肠道中定植48小时后随粪便排除体外;而其余三种菌均是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一般定植10天以上达到平衡。

双歧杆菌实验操作

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实验背景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系1899 年巴斯德研究院的Tissier首先在以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发现并分离出来[1]。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之一,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营养等作用。双歧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对营养条件要求苛刻,活性保持相对比较困难。因此,研究一种适宜的分离方法具有现实的意义。为了丰富双歧杆菌菌种资源及开发双杆菌产品,本实验主要是了进行双歧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PCR检测,进行对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二、实验步骤 (一)材料 1、分离源 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粪便 2、培养基和试剂 TPY培养基、生理盐水、革兰染料(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碳酸复红液)、厌氧袋(硼氢化钾、柠檬酸、碳酸氢钠)、生化鉴定试剂管(F6PPK 试验、乳糖、葡萄糖、硫化氢、纤维二糖、棉籽糖、山梨醇、淀粉、葡萄糖酸盐、木糖、甘露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蜜二糖、甘露醇、吲哚、硝酸盐还原、明胶液化、阿拉伯糖、过氧化氢、联苯胺)、双蒸水、TaKaRa Taq、10×PCR Buffer(Mg2+Plus)、dNTP Mixture(各2.5mM)、16sRNA 90916 F、16sRNA 90916 R、3、设备 PCR仪、紫外分光光度仪、凝胶电泳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恒温培养箱、厌氧罐、无菌操作台、冰箱、显微镜、接种环等微生物实验室所需的常规设备。(二)实验内容 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用灭菌棉签取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的粪便约l g,放入装有9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充分振荡摇匀,做成1∶10 的均匀稀释液。另取1 mL 灭菌的移液管吸取1∶10 的稀释液注入到灭过菌的含有9 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摇匀,做成1∶100 的均匀稀释液。按上述操作顺序,依次做成1×10- 3~1×10- 7 梯度的均匀稀释液。 (2)分别取1×10- 1~1×10- 7 梯度的均匀稀释液在TPY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预实验),37℃厌氧培养24~48h观察哪几个梯度的双歧杆菌分离的比较好,然后进行试验。(例如1×10- 5~1×10- 7 ) 3、分离培养 用接种环取a、b、c三种梯度的稀释液中的双歧杆菌进行TPY培养基平板划线分

食品中双歧杆菌检验方法

食品中双歧杆菌检验方法 环凯针对目前乳制品行业及质量监测单位检验双歧杆菌的需求及情况,对双歧杆菌检验相应的培养基进行了改进,使得双歧杆菌检出率较之前有很大的改进。扩充并完善了相关的微生物检测试剂,使得技术操作人员能更准确、快捷的检测出目标菌。 环凯依据GB 4789.34-201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推出成套的双歧杆菌检验解决方案,为生产企业及检验单位提供方便。 图1:GB 4789.34-2012双歧杆菌检验流程图 表1:实验操作所用培养基及生化试剂 功能阶段实 验 序 产品序 号 产品名称规格类别

号 稀释液1 CP0630 生理盐水 225mL× 10袋 盒(袋装) 平板分离2 027330 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BBL 琼脂培养基) 250g 瓶(干粉) 生理生化 3 029010 革兰氏染色液 10mL×4 支 盒 4 029161 过氧化氢酶试剂 2mL×10 支 盒(西林 瓶) 5 027340 PYG液体培养基基础250g 瓶(干粉)SR0300 PYG液体培养基配套试剂 (A、B各一支添加于100 ml 基础培养基中) 2种×5支 /盒 盒(西林 瓶) 6 027350 TPY液体培养基250g 瓶(干粉) 7 029010 革兰氏染色液 10mL×4 支 盒 8 029080 甘油 2mL×10 支 盒(西林 瓶) 9 075060 D-阿拉伯糖20支 盒(西林 瓶) 10 075400 D-核糖20支 盒(西林 瓶) 11 075070 D-木糖20支 盒(西林 瓶) 12 075080 D-半乳糖20支 盒(西林 瓶) 13 075010 D-葡萄糖20支 盒(西林 瓶) 14 075550 D-果糖20支 盒(西林 瓶) 15 075380 D-甘露糖20支 盒(西林 瓶) 16 075110 L-鼠李糖20支 盒(西林 瓶) 17 075100 卫矛醇20支 盒(西林 瓶) 18 075120 肌醇20支 盒(西林 瓶)

肠道菌群细菌的鉴定

肠道菌群细菌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革兰染色法。 2.掌握IMViC试验。 二、仪器与试剂 玻片,接种环,生理盐水,酒精灯,结晶紫溶液,卢戈氏染液,石炭酸-复红溶液,沙黄液,光学显微镜,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甲基红试剂(甲基红0.02g,95%酒精60mL,蒸馏水40mL),6%α-萘酚酒精溶液,40% KOH,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并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层析滤纸,正丁醇,甲酸,1.5%乳酸,1.5%乙酸溶液,3%溴甲酚蓝酒精溶液,层析缸,需氧血琼脂平板,厌氧血琼脂平板,七叶苷培养基,胆汁七叶苷培养基,65g/L NaCl血清肉汤,PYR试剂,DNA琼脂平板,1 mol/L盐酸,MRS培养基,X-Gal。 三、实验步骤 1.革兰染色法 (1)涂片:取玻片在火焰上稍微加温,以清洁纱布擦净,放置桌上,左手握培养皿,右手持接种环,用无菌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一滴,置于载玻片的中央,再用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取培养细菌少许与盐水混匀,直接取1~2环菌液作涂片即可,涂片应厚薄均匀。接种环采菌后,要通过火焰灭菌才能放下。 (2)干燥:目的是是菌体水分慢慢蒸发,固定菌形。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 干燥,必要是将标本面向上,小心断续在弱火高处略烘,以助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以致标本烤枯,不堪检视。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标本面向上,在火焰外层快速地来回通过三次,共2-3秒,以玻片反面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度。冷却后,染色。目的是杀死细菌,是菌体与玻片粘附较牢以及改变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的细菌一般不能使许多染料进入细胞。 (4)初染:将涂片标本夹持于左手,滴加结晶紫溶液盖满涂抹面,染色1~3分钟,用流水缓缓冲洗(即将龙头打开使水缓慢流出,将玻片倾斜使水在玻片面上端沿玻片流下冲洗染液)直至无颜色流下为止。 (5)媒染:加卢戈氏染液4~5滴作用30秒到一分钟,再按上法冲洗,并将片上积水轻轻洒净。 (6)脱色:在95%酒精缸中脱色约3~5秒,拿出玻片使酒精由玻片流下,如此反复2~3次,直至流下酒精略呈淡紫色为止,现按上法以流水冲洗,并将玻片轻轻洒净。 (7)复染: 用稀释石炭酸-复红(或沙黄液)复染半分钟后按上法冲洗。 (8)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染色情况

肠道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一、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丁酸梭菌,芽孢杆菌(枯草、地衣)。5种 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空肠弯曲杆菌。4种 二、厌氧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丁酸梭菌,柔嫩梭菌。5种 需氧菌:芽孢杆菌。1种 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2种 注: 境中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37~42℃。在正常大气或无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 肠道正常菌群中95%以上为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在正常菌群中所占比例较少。 三、一般检测菌株包括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拟杆菌、优杆菌、消化性球菌、乳杆菌及梭菌。 需氧菌中的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酵母菌等。 四、无氧环境的简易操作: 1、方法来自文献《健康羊驼粪球中主要正常菌群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采用干燥器培养,1m3空间用焦性没食子酸10g、10%氢氧化钠溶液l00mL,按比例取10%的氢氧化钠液置于干燥器皿底部,然后放置2到3个略高于液面的青霉素小瓶,再按比例称取焦性没食子酸用纸

包好,放在圆柱上。继而放上隔板,将接种完毕的培养基放于隔板上,同时放美蓝指示剂一管。盖上缸盖并用石蜡封闭。再轻轻摇动干燥器,使焦性没食子酸掉人氢氧化钠液中,反应后,干燥器内无氧,美蓝指示剂由蓝变白。置于温箱37℃培养24一48h观察结果。 2、方法来自文献《健康猪肠道菌群的分离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后者先拧紧瓶盖,放入密封性较好的玻璃罐(用凡士林封口),通过蜡烛燃烧法制作简易厌氧装置。 五、CO2培养箱不可代替无氧培养箱 厌氧箱一般是组合气体90%氮气+5%氢气+5%二氧化碳,厌氧箱里面培养的微生物都是厌氧微生物;而二氧化碳培养箱里面是5%二氧化碳+95%空气,里面是有一部分氧气的。一般的研究认为严格厌氧菌的培养环境中O2的浓度必须小于1000ppm(千分之一),更严格的环境是小于300ppm(万分之三),本实验室CO2培养箱CO2浓度范围为280-2000ppm,所以CO2培养箱是不能用来培养严格厌氧菌。(1ppm即百万分之一)。 目前培养厌氧微生物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技术包括有:厌氧箱培养技术;厌氧罐培养技术;厌氧袋培养技术; 1.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商品名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 拼音全码:ShuangQiGanJunSiLianHuoJunPian(SiLianKang) 【主要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主要组成成分为: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性状】本品为类白色剂。 【适应症/功能主治】本品用于治疗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腹泻、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 【规格型号】0.5g*24s 【用法用量】成人:口服,一日3次,一次3片,重症可加倍服用或遵医嘱。儿童:六个月内婴儿一日2次,一次1片;六个月至一岁幼儿一日2次,一次2片;一岁至六岁幼儿一日2—3次,一次2片;六岁至十二岁儿童一日3次,一次2—3片。婴幼儿可将片剂溶于50℃以下温水或牛奶中服用。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本品抽真空封装,开袋后不宜长期保存,应尽早服用。 2.当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3.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服用。 【儿童用药】遵医嘱。 【老年患者用药】遵医嘱。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遵医嘱。 【药物相互作用】 1.氯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青霉素对本品中的活菌有抑制作用。 2.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不应合用。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本品中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为健康人体正常菌群,直接补充可抑制肠道中某些致菌群,维持正常肠道蠕动,调整肠道菌群平衡。蜡样芽孢杆菌在肠道中定植,消耗氧气,为双歧杆菌等厌氧菌营造厌氧环境,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药代动力学】本品经口服进入肠道后,会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定植。其中蜡样芽孢杆菌不属于人体肠道正常菌群成员,在肠道中定植48小时后随粪便排除体外;而其余三种菌均是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一般定植10天以上达到平衡。 【贮藏】2-8℃避光保存。 【包装】每盒装24片。

双歧杆菌的作用及应用

双歧杆菌的作用及应用 系部: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双歧杆菌生物学性状 (1) 2双歧杆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1) 3双歧杆菌的分布及类型 (2) 4双歧杆菌生理作用 (2) 4.1屏障作用 (2) 4.2营养作用 (2) 4.3抗肿瘤作用 (3) 4.4免疫作用 (3) 4.5控制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3) 4.6延缓衰老作用 (3) 5 双歧杆菌的应用 (4) 5.1双歧杆菌在药品中的应用 (4) 5.2双歧杆菌因子的应用 (4) 5.3双歧杆菌在营养液中的应用 (4) 5.4双歧杆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4) 5.5双歧杆菌在新剂型中的应用 (5) 小结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摘要:双歧杆菌作为人类肠道菌群的重要成员,在人体保健与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引人瞩目。近年来对双歧杆菌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保健品及药品等方面进行着广泛的开发。 关键词:双歧杆菌生物学作用应用 前言 1899年,Tisser首先由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菌体轻度弯曲,末端常见分叉,故名双歧杆菌。在20世纪初,曾试图用双歧杆菌肉汤培养物移植到数量较少的婴儿肠道中,用以提高婴儿对肠道疾病的抵抗力。20世纪50年代后,多次国际会议讨论双歧杆菌对机体的有益作用,对其生理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在用于预防和治疗微生态失调及某些疾病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双歧杆菌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试图利用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达到有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三重效应,展现出了可喜前景。 1 双歧杆菌生物学性状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为G+菌,不形成芽孢和荚膜,也无动力,抗酸染色阴性。菌体略弯曲,末端呈分叉状。多形性是本菌属的一个重要特征,形状多样性的呈现可能由某些碳酸盐所诱发,或与缺乏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醋酸钠以及N-乙酰氨基糖有关。一般认为多形性是细菌对环境不太适应的结果。 双歧杆菌为厌氧菌,但不同菌种对氧的敏感性有差异,某些菌种当有CO2存在时,对氧可以耐受。不同种类的双歧杆菌对糖的发酵能力不同,产酸不产气。触酶试验多为阳性,多数能分解尿素,不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无内、外毒素。 双歧杆菌一般对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耐受。对夹竹桃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坦啶敏感。 双歧杆菌属于丙酸杆菌科,共有11个种、30个亚种和型,如分叉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等。 双歧杆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目前公认的益生菌,只有齿双歧杆菌与龃齿形成和牙周炎有关,但其致病作用仍不明确 2 双歧杆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双歧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多形态杆菌,呈Y字形、V字形、弯曲状、刮勺状等形态,其典型的特征是有分叉的杆菌,因而取名为bifidus,拉丁语源是裂开、分开之意。双歧杆菌不形成芽孢,亚甲兰染色菌体着色不规则,无运动性,专性厌氧,过氧化酶阴性,不还原硝酸盐,吲哚反应阴性,明胶液化阴性,联苯胺反应阴性;最适生长温度37~41℃,

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临床预后的 相关性分析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危重病患者中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寻找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相关因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肠道及肠道菌群被认为可能是脓毒症发病的始动器官,且脓毒症本身疾病因素及相关临床治疗可能影响或加重肠道菌群失调。 益生菌在治疗脓毒症和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可能有着积极作用。研究脓毒症患者肠道内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能为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研究假设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相关性。研究目的1.主要研究目的:明确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住院时长是否具有相关性。 2.次要研究目的:2.1明确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入ICU时相关生化指标、SOFA/APACHEⅡ评分及预后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2.2评价患者基本临床因素(性别、入ICU原因、脓毒性休克、入ICU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患者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是否有影响;研究方法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内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脓毒症患者,收集其入ICU后的第一次粪便,采取16SrDNA测序及分析方法,测得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值,并将其:1.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2.根据临床因素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值在组内的差异性。 结果共成功收集17例脓毒症患者粪便标本,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28天

动物双歧杆菌功能介绍

双歧杆菌BB-12 功能介绍 双歧杆菌是于1899 年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发现并分离出来的。它们是人体肠道固有菌群的常见组成部分( Reuter 2001 )。 双歧杆菌BB-12 源自科汉森收集的乳品发酵剂,被鉴定为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亚种,是唯一获得全基因序列的双歧杆菌菌株。在食品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作为冻干粉稳定性也很高。BB-12?对口味、外观或食物的口感没有副作用,在益生菌食品中能够存活到被食用为止。从1985 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用于食品和食品补充剂,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 被美国FDA认为“ GRA”S ,此外,BB-12@还获得了丹麦医疗局的批准,作为自然疗法/ 草药产品,并被丹麦兽医和食品局接受用于食物产品。BB-12@也被瑞典、波兰和奥地利当局批准,作为医药产品中的一种益生菌。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进行论证认为:“ BB12 可有效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并提高人体免疫力”,并于2005 年获得中国卫生部新资源证书。全世界多个国家都已批准BB-12用于食品当中。2011年11月中国卫生部正式批准用于婴幼儿食品。 2007年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论证会,对丹麦科汉森公司生产并引入中国的动物双歧杆菌BB12功能性试验研究报告进行了充分论证。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和北京医院联合进行的人体试验结果,以及国外对双歧杆菌BB12及其含乳制品的大量科学文献的审查,以金宗濂教授为组长的专家论证组一致认为,BB12 产品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此次论证会,对BB12在我国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及广大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资料来源:《食品工业科技2007 年第12 期》) BB-12 具有出色的耐酸和耐胆汁功能,优良的肠道黏附能力。抑制病原菌、增强屏障功能以及免疫相互作用都是BB-12?的作用机理,并且已经得到验证的。在糖代谢中产生L(+) 乳酸,在婴儿中耐受性好。是最早允许在配方奶粉中使用的益生菌,也是目前临床研究最多的益生菌,在300 多种科学出版物中有所描述,其中130 多种出版物涉及人体临床研究,研究涵盖早产儿到老年人的所有人群,而且服用剂量最高达到1000亿CFU/天。BB-12?的保健作用已经在胃肠健康和免疫功能的许多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临床研究证明B B-12?通过胃肠道可以存 活,并能维持健康的胃肠道菌群。而且,研究已经表明BB-12?能够改善肠道功能,防止腹泻,并能减少抗生素治疗的副作用,例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免疫功能方面,临床研究表明BB-12?会提高机体对常见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

双歧杆菌检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歧杆菌(B i f i d o b a c t e r i u m)的鉴定及计数方法三 本标准适用于双歧杆菌纯菌菌种的鉴定及计数三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仅含有单一双歧杆菌的菌种鉴定三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仅含有双歧杆菌属的计数,即食品中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双歧杆菌菌种三 2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2.1恒温培养箱:36??1?三 2.2冰箱:2?~5?三 2.3天平:感量0.01g三 2.4无菌试管:18mm?180mm二15mm?100mm三 2.5无菌吸管:1m L(具0.01m L刻度)二10m L(具0.1m 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200μL~1000μL)及配套吸头三 2.6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三 3培养基和试剂 3.1双歧杆菌培养基:见A.1三 3.2 P Y G培养基:见A.2三 3.3 M R S培养基:见A.3三 3.4甲醇:分析纯三 3.5三氯甲烷:分析纯三 3.6硫酸:分析纯三 3.7冰乙酸:分析纯三 3.8乳酸:分析纯三 4检验程序 双歧杆菌的检验程序见图1三

图1双歧杆菌的检验程序5操作步骤 5.1无菌要求 全部操作过程均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三

5.2双歧杆菌的鉴定 5.2.1纯菌菌种 5.2.1.1样品处理:半固体或液体菌种直接接种在双歧杆菌琼脂平板或M R S琼脂平板三固体菌种或真空冷冻干燥菌种,可先加适量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宜稀释液,溶解菌粉三 5.2.1.2接种:接种于双歧杆菌琼脂平板或M R S琼脂平板三36??1?厌氧培养48h?2h,可延长至72h?2h三 5.2.2食品样品 5.2.2.1样品处理:取样25.0g(m L),置于装有225.0m L生理盐水的灭菌锥形瓶或均质袋内,于8000r/m i n~10000r/m i n均质1m i n~2m i n,或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 i n~2m i 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三冷冻样品可先使其在2?~5?条件下解冻,时间不超过18h;也可在温度不超过45?的条件解冻,时间不超过15m i n三 5.2.2.2接种或涂布:将上述样品匀液接种在双歧杆菌琼脂平板或M R S琼脂平板,或取0.1m L适当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均匀涂布在双歧杆菌琼脂平板或M R S琼脂平板三36??1?厌氧培养48h?2h,可延长至72h?2h三 5.2.2.3纯培养:挑取3个或以上的单个菌落接种于双歧杆菌琼脂平板或M R S琼脂平板三36??1?厌氧培养48h?2h,可延长至72h?2h三 5.2.3菌种鉴定 5.2.3.1涂片镜检:挑取双歧杆菌平板或M R S平板上生长的双歧杆菌单个菌落进行染色三双歧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呈短杆状二纤细杆状或球形,可形成各种分支或分叉等多形态,不抗酸,无芽孢,无动力三 5.2.3.2生化鉴定:挑取双歧杆菌平板或M R S平板上生长的双歧杆菌单个菌落,进行生化反应检测三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阴性三双歧杆菌的主要生化反应见表1三可选择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三 表1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 编号项目两歧双歧杆菌 (B.b i f i d u m) 婴儿双歧杆菌 (B.i n f a n t i s) 长双歧杆菌 (B.l o n g u m) 青春双歧杆菌 (B.a d o l e s c e n t i s) 动物双歧杆菌 (B.a n i m a l i s) 短双歧杆菌 (B.b r e v e) 1L-阿拉伯糖--+++-2D-核糖-+++++ 3D-木糖-++d++ 4L-木糖------5阿东醇------6D-半乳糖d+++d+ 7D-葡萄糖++++++ 8D-果糖d++d d+ 9D-甘露糖-++---10L-山梨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