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资料讲解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资料讲解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资料讲解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与创新

学时数:32学时

学分数: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信息检索》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开设的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也是高等院校唯一的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尤其是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服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检索技术,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具备信息分析、检索,信息获取、使用的能力,使之能在学习期间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独立地获取和运用文献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以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检索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课程,其目的旨在增加学生信息意识,提高获取文献信息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检索能力,为其将来的从事的职业以及实现知识更新,为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资源类型及相关基础知识;

2、懂得信息检索概念、原理及检索技术;

3、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符的含义;

4、掌握检索语言、检索途径、检索字段等基本知识;

5、熟悉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6、了解信息检索与创新的关系,掌握创新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检索技巧,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快速、全面、准确的查询网络信息资源;

2、掌握常用中文网络数据库的各种检索方法,能按照检索要求独立地完成数字图书、数字期刊论文、标准、专利、报告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查询任务。

3、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能力。

4.初步具备申报创新专利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2、培养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自学遵守机房管理条例和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养成良好的品格。

3、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理解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

2、明确信息资源及其类型;

3、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

本章重点: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信息资源的11种类型。

本章难点:信息、知识、文献的关系。

第二章信息检索基础

1、理解信息检索的含义、类型;

2、理解信息检索语言的概念、划清检索语言的种类;

3、掌握信息检索方法、途径、步骤;

4、理解根据信息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不同标识划分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检索途径;

5、懂得网络信息检索技术的应用;

6、清楚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本章重点:检索语言——理解概念,划清类型、信息检索的原理、途径和步骤。

本章难点:网络信息检索技术。

第三章计算机信息检索

1、了解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以及数据库的类型、结构等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原理、方法、途径和步骤;

3、掌握计算机检索技术的使用。

本章重点:信息检索式的构建。

本章难点:布尔逻辑检索、位置检索、截词检索和限制检索。

第四章中文数据库

1、掌握OPAC、CALIS、CNKI、维普、万方、读秀系统的简单检索、高级检索方法;具备准确检索书目的能力;

2、了解中国资讯行的概况、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3、掌握中文常用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技巧;

4、掌握浏览器下载安装与使用方法。

5、能根据检索要求正确选择检索方式,学会筛选检索结果即:二次检索(在结果中搜索、在结果中添加、在结果中去除);提高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本章重点:CNKI、万方、维普、读秀数据库的快速检索、专业检索、高级检索、分类检索、期刊导航等五种检索方法。

本章难点:高级检索中的直接输入检索式,专业检索式的构造,检索操作步骤及其叙述的逻辑性培养,检索结果页所蕴涵信息的利用。

第五章外文数据库

1、了解国外数据库概况,能判断数据库的科技及经济价值;

2、掌握美国EBSCO数据库以及德国Spiringer Link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3、了解美国EI、SCI、SSCI、ISTP概况与使用方法;

4、掌握DIALOG、STN系统的利用途径与方法。

本章重点:DIALOG、STN数据库的利用。

本章难点:英文检索指令及检索式的编写。

第六章专利及标准文献检索

1、理解专利及标准文献信息的基本知识;

2、了解国际专利分类表的结构体系;

3、了解国内外主要专利查询网站及其数据库的查询方法;

4、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的查询方法及技巧,能快速、准确的查询、获取所需的专利信息;

5、了解中国标准的类型与编号规则;

6、了解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和国际标准分类法;

7、了解国内常用的标准网站及其数据库的查询方法;

8、掌握中国标准服务网检索方法;具备快速、准确的查询、获取所需的标准信息的能力。

本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的查询方法,检索系统输入方法的实时提示作用;国家标准服务网中国标准检索方法。

本章难点:中国专利文献的结构与编号;标准检索字段的含义、输入格式和正确选择各类标准数据库。

第七章网络信息检索

1、了解搜索引擎定义、类型及构成;

2、理解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及主要任务;

3、掌握常用中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4、学会常用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提高使用不同搜索引擎检索特定信息的能力。

本章重点:Google、百度、天网、迅雷使用方法及技巧。

本章难点:搜索引擎的检索规则。

第八章信息检索与创新

1、了解信息检索与创新的关系;

2、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类型;

3、掌握创新的技法、工具及步骤;

4、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程序与规范。

本章重点:创新必备的信息检索工具及创新的步骤。

本章难点:创新技法的应用及论文写作规范。

附讲:综合信息检索与创新实训

1、了解国内外各种数据资源类型与特色;

2、熟练掌握数据资源各种检索方法,基本搜索、高级检索、在结果中搜索;会根据检索要求选择不同的检索方法;

3、学会信息全文检索、不同类型信息搜索及其结果利用;具备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各种类型信息原文的能力;

4、通过训练能够编撰文献综述,能够提出创意并付诸实施。

本讲重点: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类型检索方法、高效、快速、准确统查询到所需信息资源,检索结果的调整。

本讲难点:提出创意并编制实施方案。

1.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信息资源和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检索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搜索引擎和网络数据库的检索方式和技巧。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

2.上机实习。

上机实习内容有: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各类信息;书刊目录查询系统检索方法;数字化图书检索;CNKI、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实训;读秀学术搜索检索方法练习;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检索;利用中国标准服务网进行标准检索;国外数据库检索练习;大型综合性课题检索与创新训练。以上实训内容均需在机房上网进行。

3.作业建议。

本课程重点在于学会检索技术与方法,每种检索工具的应用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检索任务。作业使用电子文档,以文字与截图相结合叙述检索过程,回答检索结果及其利用。检索步骤参照教材叙述,截图主要是构造检索式界面、检索结果界面、筛选获取检索结果(原文)界面。根据不同课题要求撰写一篇文献综述或者提出一份创意实施方案。作业以WORD文档保存,文档以教学班号、姓名、学号命名。发送邮件时主题与文档名相同,作业以附件方式发送。

六、教学媒体

本课程要大力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许福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检索》。

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实行全程多媒体授课,并结合机房上网完成检索任务。

网络教学。实现教学大纲、教材、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检索任务全部上网,逐步建立与完善网络教学体系平台,实现教学互动以及网络化知识测试和作业批改。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信息检索技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辅相承:本课程的学习以《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管理》等课程为先导,《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又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评分标准:满分100分,及格60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评分等级为五级制:0-59分不及格;60-69分及格;70-79分中;80-89分良;90-100分优。

教学大纲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信息检索》课程。

山东建筑大学信息检索教研室

2010 年11月18日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精选3篇)

[标签:标题] 篇一:文献信息检索的学习心得 文献信息检索的学习心得 内容提要:通过本次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信息意识、自学意识和知识创新能力,使我们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了信息社会中文献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及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让我明白了学习科技文献检索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了更广阔、更科学的途径来搜集相关资料,这对我撰写论文或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总之,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 关键词:文献信息检索的意义文献信息检索的体会和收获文献信息检的索利用文献信息检索的意见与建议 一、文献信息检索意义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从而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学习节省了不少时间。学习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让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宽广魅力,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促使我们从这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新知识。通过信息检索,可以快速了解所参与的工作、生活、业务、设计等的基本知识。可以继承和借鉴他人的成果,避免重复或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可以开拓思路、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减少人力或投资费用。可以建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行业动态信息的获取渠道与范围,随时收集和掌握相关信息,培养行业信息的敏锐性。另外,通过信息检索,可以帮助识别信息,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找到适应自己的方法,按时上课,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多看书本,按照老师说的进行上机实验。 二、文献信息检索的体会和收获 学习文献信息检索,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不论是纸质,还是电子资源。之前,我对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的馆藏很是不熟悉,每次查找一本书都是像大海捞针一样,总是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并且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学校的机房还可以查找很多网上资源,可以做题、看书等等。学习了这门课程,我就能很快的查找我所需要的图书,不用再浪费很多的时间去找了。而且,我也会利用电子室的数据库来帮助自己学习。我个人觉得对在校学生开设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能更快的、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这样图书馆的作用也发挥到最大,对我们学生的学习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文献信息检索的利用 本来我们在网络上搜索资料,一般都是用的“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搜索的资源有限,而且重合率较高,权威性也不高。当学习了这门课程后,让我了解到了更广的资源库。比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等等。这些数据库里面的图书资源和期刊论文资源都非常的宝贵,搜索起来也非常的方便。通过一定的搜索步骤,可以将大量的同主题的图书或期刊一起寻找出来,这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寻找资料者带来便利。比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中国期刊网)”,它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的、多功能的、集成化的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它提供全文服务,8000多种学术性期刊数字化。为我们搜集资料带来很大帮助。现在,这些数据库已经成为我搜集资料、撰写论文时,经常使用的信息搜集途径了。 我们作为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固然要学习和掌握好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学会和善于运用搜集、积累与整理文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主动和源 究能力的提高。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终身学习是跟上时代要求的唯一途径,而善于搜集、积累与整理文献,就是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基本功夫。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24053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学分】2 【总学时】34 【讲授学时】34 【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方向高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打下基础,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内容提要】 第一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教学中几个最基本的议题,即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的全貌,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慎、理智、全面的思考,从中悟出自己的语言教学思路或理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语言 学习与教学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趋势 第二节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第一语言习得】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是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原理的基础、掌握第一语言习得所涉及的主要议题、概念和主流理论观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虽然本章议题都尚无定论,但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系密切相关,其导向和成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颇具启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行为主义 内在论 功能主义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问题] 能力与行为 理解与产出 先天本质与后天培养 普遍语法 系统性与变化性 语言与思维 模仿 实践 输入 语篇 第三章【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可做的三类对比及三类比较重涉及的6个议题(关键期假设;神经学的研究成果;精神运动协调方面的探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对本章所论述的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就任何一类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对比与对照] 对比与对照的类型 关键期假说 第二节 [对比与对照中的关键问题] 神经学问题

《模具拆装》教学大纲讲解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教 学 大 纲 课程名称:典型模具拆装 适用对象:中、高职________ 修订人员:王赞开、蔡职华 修订时间:2013年5月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大纲 、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典型模具拆装》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也是模具专业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关键的影响,是模具专业建设的重点。本课程通过多媒体、虚拟软件、实物操作等教学手段,主要学习典型模具(包括注塑模具与冷冲压模具)的结构、运动原理、拆装方法与绘制装配图等知识技能,为必修课,周课时4节,总课时72节。 (2)任务:典型模具拆装一般在专用实训室进行,学生通过操作虚拟软件、拆装和测量模具实物或教学模型,绘制装配图等方法,达到了解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模具拆装,巩固模具设计知识等教学目标。并使学生在训练中形成脚踏实地、尊重科学、精益求精、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并注重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创业思想的培养。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本技能。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参照实物叙述出典型模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手动完成典型模具的装配与拆卸,并读懂及绘制典型模具的装配图。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教学大纲 3、教学注意事项 (1)先导课程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等课程为主。 (2)根据目前企业运用模具的实际情况,选择4种典型的注塑模具和3种典型的冷冲模具作为教学载体。 (3)本门课程所用虚拟软件、CAD制图对计算机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应配置合适性能要求的多媒体电脑系统。 二、学时分配表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16学时,1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 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5.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罗尔(Ro 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 r)定理。 7.会用洛必达(L’Ho sp 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9.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10.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11.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步积分法。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及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2.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函数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

中国古代史历史学教学大纲下

课程编号:16014202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The Syllabus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适用专业:历史学本科 总课时:72(其中理论72 ) 学分:4 制定单位:历史文化系执笔者:王芳审核人:赵元编写日期:2010年9月20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本科的主干基础课。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地、系统地阐明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专业相关理论和历史基本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隋朝前期的政治 掌握隋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熟练掌握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重要概念; 第二节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 了解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的概况,熟练掌握隋代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及其影响。 第三节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 了解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 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具体经过及结果,熟练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及其意义。了解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掌握唐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熟练掌握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武则天的统治等重要史实。分析唐代前期繁盛局面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范文1

“案例教学”在现代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 Abstract:a literature search was the students must master a skill,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technology,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facing many new challenges.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case teaching"in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摘要:文献检索是大学生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随着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文章主要探讨了“案例教学”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以介绍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查找方法和技巧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获取信息文献、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科研、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服务。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的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对读者自如地检索和利用各种(载体)文献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文献检索课教学新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检索信息、获取文献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1 教学改革的意义 以往的文献检索教学方式,主要采取逐个讲解文献数据库,向学生灌输具体的检索方法及检索技巧。相对来说这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信息意识和学习兴趣。随着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文献数据库越来越多,已经无法也没有必要像以前那样对数据库进行逐个逐个地讲解[1];另外,信息爆炸和信息饥饿之间的矛盾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信息筛选能力。所以,现代文献检索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有效地查寻、评价和利用信息,并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据此,现有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目的就是为了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用更加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提高学生文献检索和利用的能力。笔者结合对本校商学院学生的文献检索教学工作,不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 (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的任务是借助细胞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先进的检测技术,对病人来自离体的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标本进行理学、化学、病原学、显微镜形态学等检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是为适应我国检验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目前临床需要的检验专业专门人才而设定。课程主要介绍临床检验基础中最常用的一般检验,但确是临床最需要的部分,通过这些实验而得到简便、快速的检测结果,基本满足临床医学检验筛选疾病的需求。 课程的设置与要求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同时注重实践的课程,课程设置在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向临床学习过度阶段,是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程,由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教研室负责教学安排。课程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包括血细胞计数、血涂片检查、尿干化学检测、尿沉渣镜检、阴道分泌物检查、精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检验的基础理论,熟悉临床检验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常规检验的实践技能;熟悉检验方法学的评价;掌握各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在1个学期内完成,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教学主体,安排在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44学时。本课程设定5学分。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平行进行,理论和实验课每次各安排4学时。实验课以分组形式进行,每组5~6人,实验带教老师先进行讲解及演示,然后由学生单独操作或分工操作完成实验内容。每位学生应参加每次实验,认真完成操作,并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实验结果,按时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

幼儿园教学大纲说课讲解

幼儿园教学大纲

小班第一学期 完成各科教育大纲方面 生活卫生习惯l、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用自巳的毛巾擦手。2、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按次序穿脱衣和鞋袜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3、逐步养成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的习惯。4、知道牙齿的用处,养成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 体育活动l、会跑走交替和在指定范围内散跑。2、学在15—20厘米斜坡上走上走下。3、会两手膝着向前爬行和攀架上爬下。4、会听口令、看齐、齐步走、跑步走,立定。 5、初步学会拍皮球 6、会双脚站立,由高15—25厘米往下跳,并会双脚向前行进跳 思想品德1、能和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争夺和独占玩具不打人不骂人。2、爱护树木花草,不乱采折3、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4、学习在日常用语中、对大小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问早,好、再见、谢谢) 语言1、学说普通话,逐步能正确发出感到困难和容易发错的音。2、学会运用理解的常用词、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和人称代词。3、学会昕成人和同伴讲话、愿意和别人交谈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4、学会用简单句讲出图片主要内容,学会4—6首儿歌在老师的帮助下复述一、二个故事。 常识 1.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和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2、认识幼儿园,老师 和同班小朋友。 3、认识日常接触的玩具、餐具和家具的名称用途并会正确使用。 4、认识四季里给幼儿印象最深的特征和人们的活动。 计算1、复习“1”和“许多”及其关系。2、复习在两组物体中,一一对应进行比较,则物体有多少或一样多。3、认识前后、长短。 音乐l、训练听觉、逐步做到唱准曲调,吐字清楚。2、学会5—6首歌曲(音域一般在c—A1) 3、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4、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如开火车、小鸟飞、小兔跳、拍手、点头、碎步、跳步。 绘l、养成正确的绘画姿势,手跟头保持一定的距离握笔自然。2、认识并会使用六种颜色(红、绿、蓝、黄、黑褐色)。3、认识泥工的材料和工具的名称(粘土、橡皮泥或面团),知道它们的性质是柔软的可以塑造的。4、进一步学会用搓、团圆、扁 压、粘合等方法简单地塑造一些物体、并能按自己的愿望制做。

历史教学大纲

高中历史课程: 一、高一年级历史课程介绍: 高一历史是衔接初中与高中历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中国史、世界史的基本知识一定的了解,是“知其然的阶段”,到了高中,历史的学习开始深入,需要学生们“知其所以然”。高一历史课程在2010年新课改之后,课程体系和结构同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打破了中国史、世界史的界限,而是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历史的学习。高一年级的历史分政治史和经济史两个专题,分别在上下两个学期完成学习任务。 二、高二历史课程介绍 历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点在诸学科中最为显著,真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乃至于我们的先贤纷纷感慨:"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天地间无非史而已""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等等,声声感叹道出了史学对象的广大和浩淼。高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需要注重理解,将知识灵活解读,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才能纵横捭阖,处变不惊。高二历史是文化史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三、高三历史课程介绍 今年高三同学仍旧采用旧课程标准,他们是旧课程标准的最后一届考生。高三历史全一册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内容,以朝代分期为纵向线索,而每一历史时期,又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交流的体系结构进行横向学习。全书共分六章,分别讲述了: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时间线索明了,侧重点清晰。 高中历史课程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写作》课程教学大 纲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3000、0933001 课程名称:写作(1)、写作(2) 总学时数:40+40=80学时 实验学时:15+15=30学时(另见“实验大纲”)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必修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传授写作理论(含传统与现代),指导写作实践,培养专业素质和学科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能熟练运用写作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分析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从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写作活动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讲授写作学的基本理论“写作四体”、“写作过程”和“写作技法”;讲授并训练写作的基本文体“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理论写作”和“应用写作”四大类型。 学生应了解写作的特性,熟悉文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能写出文风端正、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 4.教学重点、难点 上学期,即《写作》(1)着重讲解写作“四体理论”,即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写作过程”理论,涉及到思维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相关知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 下学期,即《写作》(2)着重介绍各大类型文体的特征以及写法,着重训练各大类文体中的基础文体。社会评论和文学评论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应用文的实用性操作也是教学的难点。 5.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当堂实验操作法、课后自我练习法等综合运用。

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训练为主,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以课后阅读和写作实践为辅。讲评和理论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8年6月版 主要参考书: ①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②张佐邦主编.《现代写作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版 ③刘孟宇,诸孝正主编.《写作大要》(第三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④姚承嵘著.《写作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 ⑥张德实主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⑦尹德刚,周胜著.《当代新闻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 ⑧康贻祥编著.《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⑨江少川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⑩江少川,张泽萱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训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7.其他 (1)关于本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严格按照《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程(试行)》编写,以“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为本大纲的教学体系,并注意运用“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成果”;我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为非师范类学生,因此,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写作教程》中的“写作教学论”等章节未被纳入。在具体使用中应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写作新现象、新规律以及写作学的新理论,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以适应新世纪写作技能的需要。 (2)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总课时为96,周学时为3。考核方式为“N+2模式”: 3≤N≤5,占50%;1为课堂笔记,占10%;1为期末考查占40%。 二、正文部分

化工文献检索论文题目及要求

《科技文献检索》论文题目 一、论文要求 1、严格按点名册序号选择以下题目,不能自拟题目,否则取消课程成绩; 论文严禁抄袭,如果论文内容重复率超过30%,将取消课程成绩。 (1)我国汽车尾气污染危害及防治(学生记分册排序1—3号) (2)餐厨垃圾管理现状、污染问题及对策建议(学生记分册排序4—8号)(3)浅析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问题与对策(学生记分册排序9—10号)(4)民族地区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学生记分册排序11—12号)(5)我国农村环境趋恶原因与制度策略(学生记分册排序13—14号) (6)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探讨(学生记分册排序15—20号) (7)浅议我国水生态环境现状及修复途径(学生记分册排序21—25号)(8)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学生记分册排序26—28号) (9)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现状及发展研究(学生记分册排序29—33号)(10)浅析我国地下水源保护(学生记分册排序34—36号) (11)我国绿色包装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向(学生记分册排序37—41号)(12)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学生记分册排序42—46号)(13)我国酸雨危害的现状与防治对策探讨(学生记分册排序47—51号)(14)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学生记分册排序52—53号)(15)我国磷石膏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学生记分册排序54—55号) 2、论文字数为4000—4500字,论文必须包含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3-5个关键词。 3、论文格式 (1)中文标题为三号黑体,题目居中,作者署名(五号、宋体)及单位信息(五号、宋体)标在题目下; (2)摘要和关键词(五号、黑体)写在题目后、正文前,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部分为五号仿宋体;如下图所示: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技能课》 英文名称:《Clinical skill train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200学时 学分:12.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 选修课程: 临床技能课五年制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基本要求 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按照“昆明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人文技能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和OSCE 考试模块。临床技能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其中专题讲座30学时,170学时均为实验课教学。 临床技能课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动物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人文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一医患沟通 目的要求: 熟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会运用沟通技巧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及其亲属交流和同行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2.医患沟通的方法。 实验二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要求: 掌握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 2.医学伦理、卫生法律; 3.医疗纠纷防范。 第二单元临床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三病历书写规范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病历及其他常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案书写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谱图解析》教学大纲

《谱图解析》教学大纲 英文课程名称:Spectroscopy 课程编号:SS022016 总学时:32 (其中理论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 总学分:2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析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发酵工程 开课单位:生物工程学院 执笔人:杨亲正审校人:王燕 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础知识 紫外光谱基本原理,电子光谱的产生;电子跃迁选择定则;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类型;紫外光谱常用术语;紫外光谱溶剂效应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共轭烯烃及其衍生物;共轭炔化合物;不饱和醛、酮;不饱和酸、酯、酰胺、芳香族化合物 第三节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紫外光谱提供的结构信息;紫外光谱解析实例;紫外谱图和数据检索;紫外光谱的应用第二章、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 第—节基础知识 分子能级与分子光谱;红外吸收与拉曼散射; 振动自由度;分子的振动方式与谱带; 红外光谱仪结构及工作原理;激光拉曼光谱仪 红外光谱中-2500cm-1);第二峰区(2500-1900cm-1); 第三峰区(1900-1500 cm-1); 第四峰区(1500-600 cm-1) 第二节红外光谱解析及应用 红外光谱解析一般程序;红外谱图的检索; 红外光谱解析实例; 红外光谱的应用 第三节拉曼光谱在生物分子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拉曼光谱的应用;拉曼光谱的特征谱带;表面增强激光拉曼光谱的应用;用子生物大分

子的研究 第三章、核磁共振 第一节核磁共振的基础知识 原子核的磁矩;核磁共振;弛豫过程;核磁共振仪;连续波波谱仪 第二节氢核磁共振 电子屏蔽效应;化学位移;核磁共振氢谱图示;诱导效应;化学键的各向异性;共轭效应;浓度、温度、溶剂对化学位移值的影响;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及经验计算;(M十1)规律;核的等价性;偶合常数与分子结构关系;同碳质子间的偶合;邻碳质子间的偶合;远程偶合;氢核磁共振谱解析一般程序;氢核磁共振谱解析实例;氢核磁共振谱图检索 第三节碳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碳谱图示;碳核磁共振谱解析一般程序;碳核磁共振谱解析实例;碳核磁共振谱图检索 第四节二维核磁共振 二维核磁共振谱解析实例;二维核磁共振谱图检索;二维核磁共振应用 第四章、质谱 第一节质谐的基本原理 离子化的方法;质量分析器;质谱术语及质谱中的离子 第二节质谱中的主要离子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分子式的推导 第三节离子开裂类型 研究有机质谱裂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反应机理;有机化台物的—般裂解规律;质谱常见碎片离子及共可能来源 第四节基本生物分子的质谱 有机类化合物的质谱;基本生物分子的质谱 第五节质谱解析程序 质谱解析一般程序;质谱解析实例;质谱应用实例 第五章生物药物分子结构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生物药物分子结构分析的一般程序 谱图综合解析一般程序 第二节综合解析练习

日本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D30768B0 课程属性:限选 学时:30 学分:1.5 先修课程:高级日语、日本学概况 考核方式:考查 使用教材: 刘建强主编,《新编日本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2年 主要参考书: 贺静彬主编,《日本历史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井上清主编,《日本历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坂本太郎主编,《日本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通过对日本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日本历史发展、变迁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与所学专业的相辅相成,及时补充相应的日文词汇。同时注意结合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组成结构、习俗、文化等内容,结合各个时期历史的若干课题,加强学生独立搜集、整理资料、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加深对日本民族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三年级第一学期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观看相关影像资料等方式,有系统地介绍日本如何从先史时代走向近现代,让学生对近代日本的国家属性和文明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掌握日本语周遭国家关系的互动,另一方面,对于日本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又保有自己特征的文明吸收方式有所认

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去主动搜索资讯,考察资料,培养阅读日文的历史资料的语言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1 日本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 2 2 日本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2 3 律令国家的形成的基本内容 2 4 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 5 中世的日本社会概况 2 6 中世幕府社会概况 2 7 近世日本社会概况 2 8 近世江户幕府的社会政治特征 2 9 日本近代社会初期特别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改革内容 2 10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的社会概况 2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社会 2 13 中日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2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社会 2 15 复习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佳 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环境下的产物。本课程作为日语专业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应在任课教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生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信息检索课程论文

四川农业大学 题目:图书馆与读者间的有效沟通 姓名: 李英凯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农资13-1 学号: 20137380 《信息检索与利用》 课程论文

【关键词】 图书馆;读者;有效沟通 【摘要】 笔者长期关注回音壁,发现许多川农同学在回音壁上反映一些关于图书馆的问题和意见,甚是不错,其中有些是关于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问题,笔者对此十分重视。本文将对图书馆与读者间的有效沟通展开叙述。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沟通化正活泼地生长和壮大,我国的教育也正在走向以建立沟通理性为主导的教育模型。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为教学与科研提供重要的支撑,是广大师生员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阵地。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主动走向沟通服务的新道路,建立起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笔者试就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群之间有效沟通的策略作下粗略探讨,以期对做好图书馆工作有所帮助。 【正文】 1.影响图书馆(馆员)与读者沟通的障碍 在图书馆这一特定环境下,馆员与读者要想达到有效的沟通,就要求两个互动主体在读者服务过程中,彼此在目标、理念、情感、欲望、利益等方而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从而达到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一致。否则二者在交流过程中就会造成沟通障碍。 1.1馆员与读者之间期望值差距 在馆读互动的过程中,彼此都有一个期望值。一方而,读者对图书馆有一个期望的服务,当实际感受的服务与期望服务存在差距时,心中就会产生沮丧、不满甚至愤怒。相反,馆员对读者亦有一个期望,希望自己的劳动被读者所承认、尊重和赏识,自己的工作能得到读者的支持和配合。当这种期望得不到回应和满足时,便产生失望、委屈和抵触心理,双方之间形成隔阂,阻碍他们进行沟通。 1.1仪表的美与丑

光谱解析教学大纲解析

光谱解析教学大纲 适用本科药学专业 审定人:田燕 教研室主任:田燕 学院负责人:姚继红 大连医科大学教务处 2004年7月

光谱解析教学大纲 适用本科药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光谱解析》是研究四大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确定及有关知识的科学。 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有机化合物,都需要确认其结构。光谱解析是应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这些测试手段的出现与应用,使有机分子的结构测定更加准确,快速和简便,而且用量少,常在毫克乃至毫微克水平。对于新化合物的结构确定,需要以上光谱综合起来分析,也可用于判断未知物是否为某个已知化合物。首先查阅原始文献或有关手册获得已知物的标准光谱图或光谱数据,然后与测得的未知物的光谱图或光谱数据进行对照。 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四大光谱进行结构确定的原理及利用其综合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了解光谱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依据大连医科大学出版的《光谱解析》(田燕主编)校内教材制订,理论学时数36,总学时为36。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指定必修课。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基础知识 峰位的经验规则 二、推测不饱和化合物λ max 三、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掌握: 1.掌握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定义,Lambertt —beer定律。 2.掌握共轭体系越长,吸收峰的波长也越长的道理 3.会计算共轭烯烃,α、β不饱和醛、酮、酸、酯及某些芳香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熟悉: 1.了解电磁辐射能与分子吸收光谱类型之间的关系。 2.了解电子跃迁类型、发色团类型及其与紫外光吸收峰波长的关系。 3.了解溶剂对π一π*及n—π*跃迁的影响。 4.计算最大摩尔吸光系数(εmax)。 了解: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文献检索心得体会 摘要通过对《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我在文献检索基础理论和对基本知识方面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什么是信息素养,身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如何提高信息素养,这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研究课题,对各个数据库的了解以及如何检索文献、筛选信息让我们更充分的学习专业性知识,拓宽视野。关键词信息网络文献检索网络查询工具网络信息检索教学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数据库信息获取心得体会 正文文献检索课程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文献检索教育是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我们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各种文献或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学,是信息素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校的文献检索课作为我国高校情报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检索技术、普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它和外语、计算机等一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对我们来说,文献检索十分有必要。而且我们必须好好掌握这样一门课程。 文献检课程在这期间,通过网络学习,我们对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中文数据库检索、专利基础知识及专利数据库检索、常用英文数据库检索等检索知识和方法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通过上机实验,我们经过实际操作,同时,学习了具体的文献检索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也很有帮助,例如,当我们需要查询专业课程的相关文献用以学习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些文献检索数据库来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论文和书籍。另外,在必要的时候,为了方便搜索,我们还可以在网上申请个人图书馆,专门查询一些自己所需的不易随便 下载的文献。我通过对《文献检索》的学习了解到不同的数据库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中文检索中,维普中文数据库范围要小一些,主要就是期刊;万方数据库中的论文质量都比较高,检索结果也十分详细,包括:论文题目、作者、专业、导师、单位、分类号、关键词、文摘等等;超星图书馆非常有用,很多经典的图书,在其上找到;三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英文名称:Basic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6 实验课学时:36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基本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妇产科基本技能、儿科基本技能等临床基本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按照“牡丹江医学院培养方案”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本课程目的是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 CAI 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模型等教学设备,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考试是检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实验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试采用对理论课和实验课出勤情况进行的考核,实验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