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槟榔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槟榔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槟榔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槟榔附子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槟榔附子汤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槟榔附子汤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

槟榔(大者)4-7枚,附子1枚,甘草、柴胡3两,生姜、橘皮、半夏1升,桂心2两,当归2两,枳实2两。

【功能主治】

积年患气发作有时,心腹绞痛,忽然气绝,腹中坚实,医所不治,肠胃有虫。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5日1剂,服3剂。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八二

以上就是本文对槟榔附子汤的简单介绍,大家平时也可以多了解下。槟榔附子汤和其他方剂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在食用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达到的效果来选择。

槟榔药用效果

临床应用 1、治疗绦虫病 槟榔对猪肉绦虫,治愈率多在90%以上。但也有报告8例仅治愈4例(50%),认为与 药质不良,制法不当有关。对短小绦虫的疗效,文献报告不一:报告的少数病例(1-6例)都获治愈;8例治愈6例(75%);32例的排虫率为37.5%,而大便虫卵的阴转率为82.8%。 但亦有报告 14例仅治愈3例;治疗儿童8例次均属无效。对阔节裂头绦虫,报告虽均为 个别病例,但均获治愈。对牛肉绦虫,疗效较差,治愈率一般在30-50%之间,如与南瓜 子合并应用,则疗效可大大提高,治愈率达90-95%成以上;然亦有报告治疗23例,结果 见虫头驱出者5例,驱出大部虫体(未见虫头驱出)者 14例,无效4例。实践证明:槟榔与 南瓜子对绦虫均有使之瘫痪的作用,但槟榔主要作用于绦虫的头节和未成熟节片(即前段),南瓜子主要作用于中段与后段的孕卵节片,两者合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用法:一般采 用煎剂口服。常用量为60-100g,但也有用至120g或更多的。有人认为:超出有效剂量 范围之外的增加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煎剂的制备,一般是将槟榔切碎,先用热水300-500ml浸泡数小时,而后用温火煎成200ml左右,于清晨空腹时1次服下。服药前1日晚 禁食或进少量流质饮食。服药后可视具体情况在半至2小时左右服硫酸镁20-30g。合并应 用南瓜子的,则先服南瓜子粉80-125g,待半至2小时左右再服槟榔煎剂,而后再服硫酸镁。服药完毕至排虫时间由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治愈病例大多只服药1次,但亦有少数 需服药2次或2次以上的。根据临床观察,新鲜槟榔较放置已久的效力大;槟榔煎煮前用 水浸泡数小时,较即时煎者疗效高;服用泻剂较不服泻剂的效果佳;槟榔煎剂采用十二指 肠管注人法较口服法效果好而副作用少。槟榔与南瓜子合并应用,不但对牛肉绦虫效果显着,而且对短小绦虫亦可提高疗效。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痛及头昏、心慌,亦有引起 呕血或肠阻塞者。经验认为,服药后保持安静,或煎剂冷服,或用2.5%明胶液滴定去除 槟榔煎剂中的鞣酸,可以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外,槟榔与阿的平联合治疗牛肉绦 虫可提高疗效;槟榔与南瓜子、石榴皮联合治疗猪肉绦虫、短小绦虫亦有较好效果。 2、治疗姜片虫病 治愈率自47.2-90%以上不等。一般服药后1-3小时即可排出虫体。最快者为15-40 分钟。药物制备与用法大体与治疗绦虫病相同。除采用单味煎剂外,尚有配合乌梅、甘草 使用的。如配合黑丑研末内服,其疗效优于单味煎剂。 3、治疗鞭虫病 槟榔切片或打碎,取100g,加水500ml浸渍12小时以上,再煎至100-200ml,分成 2-3等份于清晨空腹时分次服下,以防呕吐。服药前1日先服硫酸镁20-30g,服药后经3 小时不泻者可再服硫酸镁1次。也有主张服药前后不服泻剂的。服药1次无效者,5日后 可再服1次。根据20例大便复查结果,其中转阴者占13例。另报告2例均治愈。 4、治疗蛲虫病 报告的少数病例(3例)均获治愈,而多数病例(71例儿童),治愈率仅占38%,且反应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槟榔到底解酒吗

槟榔到底解酒吗 槟榔大家都听说过吧,这是台湾一种很著名的水果,槟榔小小的圆圆的看起来非常的,而且槟榔小小的也比较卡哇伊,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欢,槟榔适合很多正在戒烟的朋友们食用,又比较容易上瘾,但是用槟榔做的食物味道也是不错的,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槟榔解酒吗?槟榔中有什么功效呢? 槟榔能解酒吗,可以槟榔能下气除胀,又能消食解酒。 槟榔是一种纯天然植物口香糖,肉质鲜嫩,回味悠长,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遍体生津。 槟榔能解酒吗槟榔能诱发口腔癌.jpg 槟榔可作药用,性温,味苦,具有去温、解表、提神、解酒的作用,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 嚼槟榔须知:吃时请将槟榔包裹好中间的卤水咀嚼,咀嚼后的槟榔残渣切勿吞食!初嚼者会出现面红发热、出汗的现象,还有少许人会略感胸闷,这都是正常反应,建议初嚼者适量品尝. 槟榔的营养价值 槟榔,别名大腹子、仁频、宾门、橄榄子等,为棕桐科植物槟榔的种子。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76.4克,蛋白质3克,缩合楼质15克,脂肪14克,生物碱0.6克,其生物碱主要为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高槟榔碱等;其脂肪油中含月桂酸19.5%,肉豆幕酸46.2%,棕榈酸12.7%,硬脂

酸1.6%,油酸6.2%,经酸0.3%,亚油酸5.4%,十二碳烯酸0.3%,十四碳烯酸7.2%等;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此外,还含有槟榔红色素、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等。槟榔具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 主治虫积,食滞,院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疾病,腐结等病症。 槟榔的主要功效可以治疗肠胃不消化,比如说很多人在吃过饭后吃得太饱肠胃容易胀气,那么这个时候使用一些槟榔,可以降低肠胃腹胀的发生,但是长时间食用槟榔的话,可能会诱发口腔癌,所以适量食用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槟榔实际上是可以解酒的,也可以解决酒精肝,适当的食用槟榔对身体有害。

小柴胡汤与泻心汤

小柴胡汤与泻心汤 刘渡舟氏善“调气”,认为:“人身之病,其在气者十之七八,其在血者十仅二三。气病有不影响于血者,而血病每关乎气。”并认为涉及到“气”,“肝胆脾胃”的功能尤为重要。临床上善用柴胡剂和泻心剂调理肝胆脾胃。 “柴胡最善调畅肝胆之气,推动气机出入,并由此促进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神农本草经》言柴胡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此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谢,能推动少阳枢机,并由此起到调和表里、消积化食的作用。在小柴胡类方中,柴胡辛散以助少阳胆气之出,黄芩苦寒以助厥阴肝气之入,柴芩并用,则出入如常矣。然二者之中关键在于柴胡的疏解,故《伤寒论》用柴芩运转枢机时,黄芩或可减去,而柴胡却是必用之品。依仲景法,柴胡剂中还可以用白芍之酸收,柴芍相伍,一出一入,一散一收,促进肝胆之气的出入。调理脾胃升降主要就是要降胃升脾。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每由火旺气实所致,故降胃每用黄连、黄芩,清火即是降胃。三黄泻心汤之治吐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之治寒格吐逆,皆属清火降胃。仲景亦习惯使用姜、夏降逆和胃,此大抵为痰饮所致者而设。脾气以升为常,脾气不升多兼里寒,故既用参、草益气,亦用干姜温中。脾胃升降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用仲景方法治理脾胃,不治气而气机自调,脾胃升降自然恢复正常。后世在使用半夏泻心剂时,又有加枳实、木香、砂仁的方法,直接使用理气之药调理脾胃,亦有道理。”(付延龄整理)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为邪踞少阳,枢机不利。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误下后导致“中虚热结,胃气壅滞”而致痞。 主证:心下痞硬,呕逆,肠鸣下利。已致“中虚”故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而用半夏泻心汤“泄热和中,降逆消痞”。 柯韵伯:“……未经下而胸胁苦满,是里之表证,用柴胡解表,心下满而胸胁不满,是里之半里证,故制此汤和里。稍变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阳半里之意耳。名曰泻心,实以泻胆也。” 陈亦人氏认为,痞证和其他证候一样,都有寒热虚实之异,所谓寒热相结之痞,实际是正虚邪实。虚寒痞代表方剂即理中汤,实热痞代表方剂即大黄黄连泻心汤。“中虚热结”之痞证可用两方加减化裁。故成半夏泻心汤。陈亦人氏认为此“下利”不一定就是虚寒下利,热性下利也是可能的。

佛手散的功效与作用

佛手散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佛手散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方】 当归川芎黄耆各30克北柴胡前胡各7.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治产后血虚劳倦,盗汗,多困少力,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桃、柳枝各9厘米,枣子、乌梅各1枚,生姜3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 当归2钱,川芎4钱,益母草5钱。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妊娠6-7个月,因事筑(??石盖)着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绝。用此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即便逐下。 【用法用量】 水1盏,入酒1盏,再煎1沸,温服;如人行5里,再进1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 汉防己、草龙胆、川芎、当归、黄连各等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眼暴发如10日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酒各1盏,浸1日,同煎5-7分,去滓热服,临时加减。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 乳香(炒)2钱,焰消2钱,青黛2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眼肿痛。 【用法用量】 口中含水,鼻内(口畜??)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卫生宝鉴》 【处方】 米壳4两,人参6分半,川芎6分半,陈皮6分半,没药2钱半,乳香2钱半,麻黄1两,当归1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诸疮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二 【处方】 天南星1枚(重1两者,用新薄荷1束捣碎同水浸7日7夜,取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1]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 1 尊经旨阐“升降出入”广“推陈致新”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后世发挥其用,广泛施治于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刘老认为,《伤寒论》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汤治疗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郁;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郁;瓜蒂散治疗痰郁等。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论事而比较局限,故其使用较隘。惟小柴胡汤之治气郁,纵横捭开,升降出入,无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气,主宰着物质的运动,在人与动物,则为生长壮老已,在植物,则为生长化收藏。物质运动的目的,用现代语言讲,就叫做“新陈代谢”,生化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复;反之,人体即发生疾病。 对于柴胡的功能,《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刘渡舟教授认为,研究仲景《伤寒论》,论其药性时当以《神农本草经》为准,不可以后世本草之论强释仲景之方。后世虽然认定柴胡有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经》明言“推陈致新”,其实际意义也就是能够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基于以上两经之论,刘老提出了柴胡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所以,柴胡治疗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既能治疗肝胆疾病,也广泛适用于它脏之恙,此亦《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喜用柴胡类方的原因所在。 2 临证时主但见一证擅灵活加减 刘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体现了其为医上溯岐黄之经,精通神农之药,中合长沙之论,下逮诸家之说,并有自己数10年之临床体会。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内外之功;内伤杂病则倡其开郁调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之枢。临证之时,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时,以原方为多,但也提倡灵活加减,并创系列柴胡类“古今接轨方”,使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值得后人借鉴。 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刘渡舟教授仅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之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此笔者侍诊3年之心得。问之,先生则曰“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思之,此刘老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悟而得之。又阅读《伤寒论十四讲》,在书中第三讲“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一文中,刘老写道:“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内经》说:‘火之味苦’。然它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

中国实战营销第一人刘永炬老师让胖哥槟榔身家翻十番的经典营销案例解读

中国实战营销第一人刘永炬老师让胖哥槟榔身家翻十番的 经典营销案例解读 中国实战营销第一人刘永炬老师让胖哥槟榔身家翻十番的经典营销案例解读 2009年08月15日星期六14:22 傲江湖的力量——聆听营销大师的案例陈述   让一个盲人成为行业领袖,让胖哥槟榔从濒临破产差点被兼并到成为槟榔产业绝对龙头老大,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精彩故事,而故事背后,正确营销策略的运用竟然有如此大的威力!如何把市场做大?中国无数企业家都想从中得到答案。或许我们可以从胖哥槟榔背后的市场营销操盘手、中国实战营销第一人刘永炬老师的实战经验得到些许答案!!   无还手之力的“胖哥槟榔” 关于槟榔据说有很多故事,据说很早前在湖南,当时正闹瘟疫,有一个和尚从海南过去,背了一麻袋的槟榔,边走边吃,别人都倒下了,可他没事。他还散发给很多人吃,这些人就

恢复了,当时就兴起了吃槟榔的习惯。 四年前的槟榔市场主要还是在湖南湘潭,株洲一带,长沙当时的量不是很大。相对于湖南其它区域,湘潭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所以很多做槟榔的企业包括“胖哥槟榔”都是在湘潭争夺。“胖哥槟榔”的老板眼睛是看不见的,他是一个盲人、一个残疾人。对于成熟市场的湘潭,吃槟榔的口味比较重,长沙的口味则比较清淡。而“胖哥”一直以来都盘踞着湘潭这个市场,而想进入湘潭以外的其它市场对于产品的口味来说,接受起来比较难。所以,杀入其他市场则屡屡受挫。而占据湘潭以外槟榔市场的企业,看到湘潭市场很大,却是虎视眈眈,寻找杀进来的机会。 另外,同在湘潭市场竞争的一个湘潭的企业,把胖哥槟榔曾经在湘潭达到的50%占有率挤压到只剩15%了。胖哥老板坐不住了,开始顽强的抵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打价格战,本来两块钱最后打到一块五,利润基本上没有了,而且份额还降低,另外就是玩命的换包装,今天一个款式,明天一个款式,但都不起作用。这时老板开始丧失信心了。 思前想后,胖哥老板决定走出去,于是向湘潭,株洲以外的市场进军。这时外围市场长沙应该是潜力最大的,还有一些小一些的区域市场。但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长沙就是进不去,小市场也处于零星购买状态。而此时湘潭已无还手之力了,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阳救逆 以四逆汤为代表方剂。在太阳病上篇,伤寒“重发汗,复加烧针”致阳气内虚者,应 用四逆汤以救逆。在太阳病中篇更是直接指出了附子“救里” 的作用,身体疼痛的症状 在太阳病多见,但亦有因少阴里虚寒所致,故单纯以四逆汤救里即可,虚寒得化,疼痛自解,四逆汤应用在其他篇章亦多是与此相类。附子在、四逆汤中的应用体现了《本经》中 对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的认识,里气虚寒,下利不止,外可见“身体疼痛”、“大热不去”、“四肢拘急、手足厥冷” 等病情,放胆应用四逆汤,用生附子配伍干姜、甘草t 温脾肾之阳救虚寒以止利。除热。正如陶节庵云“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 尤其是生附子配干姜,透达阴寒,回阳救逆,其力精专。在干姜附子汤用以治疗“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汗 下之后阳气爆虚, 阴寒独盛,生附子。干去浓煎-次顿服,以救虚脱之阳。若阴寒内盛病 情人里渐深,出现阳气虚微,被阴寒格拒于外,形成内寒外热之时,仲景则以通脉四逆汤 处之,加大附子、干姜的用量,温阳通脉,当病情进一步深人出现“吐巳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时”,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治之。古人在注解此条时认为,阴 寒内盛格阳于外,以咸寒猪胆汁,引药人里,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或许有些牵强,猪胆汁在 这种病情深重的情况下应是直接发挥其治疗作用,而不是仅仅为引经佐使之药。根据现代 药理研究,猪胆汁含有大量胆汁酸、胆盐等,抗菌谱广,抗炎作用强,尤其是对消化系统 更为突出,口服后还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肠蠕动。在少阴病,出现下利脉微、干呕烦躁 之时,胃肠消化系统已经极其混乱,整体功能衰竭,此时应用附子井直接配伍口服猪胆汁,可破阴除寒救逆,并恢复病人的胃肠功能,助消化,促吸收,急危症时可保得病人胃气, 挽留生命。在白通汤中体现得更为明确,“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 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可以明显看出病情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紊乱,此时加猪胆汁应该是直接来纠正胃肠功能,助正气的恢复。总结四逆、白通之类·应用,其一,可医恶寒、下利厥逆、脉沉微等全身性阴寒、功能衰退证候;另外对里寒外热、大汗出、大热不去、干呕烦躁等症,亦可回阳复脉,潜纳浮阳,如冬医宗金鉴诊所云“能 大壮元阳,主持内外,共招外热返之于内”,我们在临床中对于大热不去,兼见太阴、少 阴虚寒者,应用四逆汤类方,其退热之效确实可以一剂而愈。 二、温经散寒除湿痹 温经散寒除湿痹的作用多体现在太阳病篇、痉湿昭病脉证篇以及中风历节病脉证篇, 方剂有桂枝附子汤、自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附子汤。以桂枝芍药知 母汤为代表,“诸肢节疼痛,身体尴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 汤主之”,历节病程日久,风寒湿郁痹气血经脉,以附子温经散寒除湿,配伍麻黄、桂枝、白芍、防旧、知母、生姜疏通经脉、畅通气血阴阳,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扶正。病情轻 浅者仲景处以桂枝附子汤类温通经脉气血,桂枝辛温发散,通阳利水,行里达表,无所不到;附子温阳散寒,通行十二经脉,走而不守,二药相须为用,可作用于全身1 密滞不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导读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源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在仲景的众多方剂中,此方是一个疗效显著、适用范围极广的方剂,后世对此方的评价也甚高,可为是中医众方中一个出类拔萃的方剂。在妇科病的治疗上,小柴胡汤也有很独特的功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柴胡汤在妇科病中的运用吧!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在《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的有17条条文,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差后5篇。其中12条明文指出有发热,有胸胁满痛等症的有9条,该法寓于众法之中,适用于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肝胆俱病的柴胡证。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既可疏利肝胆,清散郁热,透邪外出,又可调和肝脾、胃肠、气血、营卫,协调阴阳,畅达气机,通行津液,扶正祛邪。其主要通过调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和解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以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目的。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寒热之邪,内伤七情引起的妇科疾患。其应用指征是在错综复杂的疾病中只要具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情绪异常、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其中一二症或一组确实无误地反映肝脾或肝胃或气血营卫失调,或气机

不畅,肝胆郁热,或邪在半表半里,或病有休作者皆可用之。临床应用甚广,故小柴胡汤为《伤寒论》调治妇科病最常用的方药,主治的病证最多,且疗效可靠。1.主治热入血室经期,外感风寒后,头痛、发热恶寒,3日后经水净,烦躁,意识模糊,夜间则胡言乱语,食欲欠佳,舌质淡,中有瘀斑,苔厚,脉沉弦。因妇人中风,初起当有发热恶寒等表证,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发作有时,以其得病之初,月经已来,发病之后,邪热内传,月经不当停而停,必有瘀血而与邪热相搏,血室瘀阻,气血不通,正邪相争,故使寒如疟状。治当因势利导,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通调三焦,助正达邪,使邪从外出,邪去则寒热除,血结自散。以小柴胡汤加桃仁、牡丹皮、焦山楂治疗。单以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尚嫌不足,因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之热证,况且热入血室是一种血热证、血瘀证,故加入活血凉血之品更为合拍,也是祛瘀退热法的良好体现。2.崩漏因某些不良精神刺激或感受外邪,使肝胆郁火迫经妄行或肝脾不和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致崩漏。症见月经提前,经期延长,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淋沥不净或量多,色鲜红,时有血块。伴有头痛或头眩,口苦,心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者,以大剂量小柴胡汤疏达气机,调和肝脾,透热散火,宁血固崩。3.围绝经期诸症有些妇女围绝经期常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如月经紊乱、面部潮红、阵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耳鸣、眩晕、食欲不振、口

槟榔驱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槟榔驱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韦1,2王定发2周璐丽2周汉林2胡琳1,2李琼2* 1.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口570228;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收稿日期:2015-01-16 基金项目: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课题(ZDZX2013008-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1630032014005) *通讯作者 李韦,男,1991年生,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其种子、果皮、花等均可入药,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脂肪及槟榔红色素等,其中主要的生物碱为槟榔碱,含量0.1%~0.5%;其次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等。据《名医别录》中记载槟榔:“消谷逐水,除痰,杀三虫,伏尸,疗寸白”的功效。在清代,严西亭的《得配本草》中也有记载:槟榔可用于“治泻痢,破滞气,攻坚积,止诸痛,消痰癖,杀三虫,除水胀,疗瘴疟。” 1分布现状 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分布区域涵盖亚洲斯里兰卡、泰国、印度、中国等热带地区、东非及大洋洲。我国种植槟榔已有2100多年的历

史[1],它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目前主要分布于海南和台湾两省,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在海南省,槟榔种植仅次于橡胶而居第2位。据统计,2013年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9.06万hm2,产量约90万t,槟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2驱虫作用 2.1对绦虫作用 黄国强[2]研究槟榔粉可以驱牧犬绦虫,将5g左右槟榔粉拌于约0.5kg馒头中,让已经绝食12h的牧犬自由采食,发现投药后1h开始排虫,2h排虫逐渐增多,次日再未见虫体排出,结果表明15kg 牧犬服用5g槟榔粉有明显驱虫效果,剂量稍大也不会引起中毒死亡,从而证明槟榔粉驱绦虫是安全有效的。肖啸等[3]观察槟榔对犬绦虫的驱除效果,并确定有效用量、驱虫疗程,将槟榔粉配成3种剂量,发现在考虑槟榔毒性、疗程过长带来的临床副作用等因素下,槟榔粉最佳剂量范围应为(0.3±0.05)g/kg,以1周为1个疗程,3~4d 投喂1次,可治愈犬绦虫病。两者试验结果一致,由此推测槟榔粉驱除犬绦虫的最佳剂量范围为0.3g/kg左右。 杨发荣和杨凌艳[4]研究槟榔南瓜子合剂治疗50名牛肉绦虫病患者,治愈率达94%。李鸿斌等[5]研究也表明,槟榔和南瓜子治疗204例布朗族人群绦虫病有效率为98.04%。TiaoyingLi等[6]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槟榔提取物和南瓜子分别治疗人绦虫病,槟榔提取物的治愈率为63.6%,平均排虫时间为14h50min,南瓜子的治愈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的神奇功效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处,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小柴胡汤。 【处方】 柴胡(三钱)人参(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一钱半)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二两半,柴胡(去芦)半斤,人参、甘草(炙)、黄芩,各三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伤寒、温热病,身热恶风,颈项强急,胸满胁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过经未解,或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疼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小儿分作二服,量大小加减。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功能主治】 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备注】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 清热育阴。主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焦槟榔属于植物界棕榈目棕榈科,它属于槟榔的炮制加工品之一。焦槟榔味道尝起来有一些苦涩,对人体内的积食气胀有着很好的治疗缓解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体肠胃的蠕动作用,增强了我们体内胃肠动力的常规功能。下面更详细的介绍一下焦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槟榔属于一种绿的乔木品种,一般情况下都是生长在热带地区,喜欢阳光充足和湿气比较大的地区。我国南方个别地区都有栽培。十月月份到十二月份会被槟榔青果采摘下来煮沸4个小时左右,烘12小时即得榔干。 3至6月采收成熟果实,晒3至4日,捶破或用刀剖开取出种子,晒干,亦有经水煮,熏烧7至10月,待干后剥去果皮,取出种子,烘干者,称为榔玉。焦槟榔以个大、体重、质坚、无破裂者为佳。槟榔种子可入药,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是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主治虫积,食积、气滞、痢疾、驱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兴奋作用。 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槟榔的药用价值: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槟榔果可以食用,沾卤水咀嚼,初次咀嚼者会面红、胸闷,

属于正常现象。 焦槟榔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消,泻痢后重。用法用量:3~9g。贮藏方法: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焦槟榔虽然能下气消食,但是过量的食用焦槟榔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甚至胸闷,出汗等一系列不适反应,所以食用焦槟榔时应该适量食用,不可过度。 焦槟榔不仅可以促进肠胃的运动,加快消食排气,曾强肠道的收缩能力。嚼食焦槟榔有利于疏导人体内的过多积食,增加排泄次数,起到润肠通便的功效。但同时,过多的食用焦槟榔也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与新陈代谢,会引起呕吐等不适反应。所以,食用焦槟榔应该控制用量,适量而食才能增强体魄,也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强心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采用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观察到口服附子粗制剂后,动物血清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速度的作用,给药2小时后含药血清作用达高峰,表明附子煎液中确合强心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附子用药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 从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dmc)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也有强心作用。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在浓度降低至 10-9g/ml时,对蟾蜍离体心脏仍有强心作用。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呈量效关系,在 10-9- 5 ×10-8g/ml范围内,可使心收缩幅度增加 22%- 98%,心排出量增加15%-80%。麻醉犬和豚鼠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每分钟2μg/kg,可使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lvp)分别上升 12%和58%,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 max)分别增加 73%和 26%。静脉滴注戊巴比妥钠,或用n2饱和的灌流液灌注,均可形成急性实验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去甲乌药碱可使衰竭心脏收缩幅度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去甲乌药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研究认为,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

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附子注射液或去甲乌药碱静脉注射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均可使麻醉大心排出量、冠状动脉血流量。脑血流量及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此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阻滞。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研究证明,去甲乌药碱是降压有效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al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有效成分。 抗休克 心肾阳衰证所见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相似。所以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如参附汤、四逆汤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体克、心原性休克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等均能提高平均动脉压,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对内毒素休克大能明显改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对缺氧性、血栓闭塞性休克等亦有明显保护作用。抗休克的有效成分除与其强心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相关外,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亦有强心升压作用。 由此可见,附子的抗休克作用,与其强心,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有关。 抗心律失常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体会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体会 发表时间:2017-08-25T13:44:58.5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作者:赵辉 [导读] 本文仅作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症状的个案介绍,尚不具有普遍意义,需要观察总结更多的病例,更长时间随访。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中医医院 071000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常伴发热,其中不乏复杂多变、或迁延难愈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热,常可获满 意的疗效。 【关键词】小柴胡汤;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 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的特点是长期不规则发热、发热长达半年者屡见不鲜,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发热会有一些特点,其表现为寒热往来、 汗出热退、每日定时发作、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笔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具备上述发热特点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例,取得满意疗效,对小柴胡汤应用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通过 1个验案谈谈体会。 1 病案举例 【病案 2】患者,女,35 岁,主因多关节肿痛1年伴发热10 个月余,于 2016 年 3月 15 日就诊。患者自2015 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 双手中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逐渐累及双手指、腕、膝、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2 个月后出现恶寒,发热,体温多处于 37.4 ~ 37.8℃,以夜间发热为主,每日发作 3 ~ 5 次,每次持续约 1~ 2 小时,就诊于本地三甲医院,行感染、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筛查,结果:血沉60mm/h,C反应蛋白50mg/L,类风湿因子90IU/Ml,免疫球蛋白、补体、(颗粒型),抗非组蛋白抗体(-)、甲状腺功能、肿瘤筛查均正常。当地三甲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甲氨蝶呤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药物治疗,关节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体温仍处于37.4~ 37.8 ℃,加用醋酸泼尼松 10 mg,每日 1 次,关节肿痛明显减轻,体温可下降至 37.2 ~37.5 ℃,但仍间断发热,性质同前,后醋酸泼尼松规律减量至5 mg、每周 1 次维持,继续服用甲氨蝶呤。刻下症见:发热,T 37.6 ℃;手、腕、膝、踝关节疼痛不明显,口苦、寒热往来、汗出热退、每日定时发作、心烦、胸胁部位胀满不适、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查体:舌淡红,苔薄黄, 脉弦。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发热,证属邪郁少阳,淤血阻络。治宜和解少阳,活血化瘀。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 疗。处方:柴胡 15 g、黄芩 12 g、半夏 10 g、党参 15 g、大枣 10 g、生姜 10 g、炙甘草 10 g、当归12 g、桃仁 10 g、桂枝 10 g 5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 2016年 3月 20 日二诊,服药5天后发热次数明显减少,由原来的每天发作3 ~ 5 次,减为五天内发作3次,体温多处于 37.3 ~ 37.6 ℃,持续 1小时后体温正常,其余时间无发热,口苦、心烦、不欲饮食、胸胁部位胀满不适等症状明显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嘱原方继续服用5天。 2016 年3 月 26 日三诊,服药期间未再发热,T 36.3 ~ 36.8 ℃,面色红润,时有咽干,口苦、心烦、不欲饮食、胸胁部位胀满不适明 显减轻,月经色暗,有少量血块,纳可、眠安,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加益母草 30 g,5 剂,每日 1 剂巩固疗效。随访 10个月,未再发热。 2 体会 小柴胡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治疗少阳证的主方,其关于发热的相关条文有: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94、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小柴胡汤由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组成。《伤寒杂病论》以“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病证提纲,小柴胡汤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 4 大主症。临床用小柴胡汤疏解少阳、调理枢机治疗发热[1-3],案中患者发热初起伴恶寒,故考虑发病患者有表证存在,但由于误治或延治,病邪入里留伏于少阳半表半里[4]。正邪交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出现往来寒热。邪郁少阳,胆火上炎则口苦。《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案中患者发热特点与小柴胡汤方证相应[1],故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疗效满意。 3 小结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复杂,容易复发,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因此,临床治疗发热症状相当重要。虽然应用 安络痛、消炎痛,布洛芬等可明显退热,但往往对该类药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病情复发,并且副作用大。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症状收效显著并持久,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因此,应注意发挥中医中药的特长,小柴胡汤历来是和解剂的代表方,用来治疗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黄教授认为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而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5] 。本文仅作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症状的个案介绍,尚不具有普遍意义,需要观察总结更多的病例,更长时间随访。 参考文献: [1] 陈永春 .小柴胡汤退热举隅[J].光明中医,2011,26(1):142.

附子粳米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粳米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粳米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对于附子粳米汤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应该要了解它的吃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运用它了。 【处方】 附子1枚(炮),半夏半升,甘草1两,大枣10枚,粳米半升。 【功能主治】 胜寒气,和内外。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次。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心典》: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土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辅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枣培令土厚,而使敛阴气矣。 【摘录】

《金匮》卷上 【处方】 姜汁炮附子2钱(切作片)。 【功能主治】 胃中寒甚,呃逆不已,或复加以呕吐者。 【用法用量】 原书治上证,宜加炒川椒、丁香各二十三粒。 【摘录】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处方】 人参3钱,附子2钱,炙甘草2钱,粳米1合,干姜2钱。 【功能主治】 脾虚土败,自利不渴,甚则哕者。 【用法用量】 以水5杯,煮取2杯,滓再煮1杯,分3次温服。

【摘录】 《湿病条辨》卷二 【处方】 中附子1枚,粳米5合,半夏半升,干姜1两,甘草1两,大枣10枚。 【功能主治】 喜怒忧思,扰乱脏气,胸腹胀满,肠鸣走气,呕吐不食。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药至米熟,去滓,分3次。 【摘录】 《千金》卷二十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附子粳米汤这种中药方剂的一些介绍,现在人们对养生都已经重视起来,特别是各大电视上都会报道一些有关养生的方法,从饮食方面到运动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学习一些这样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好的调养。

槟榔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槟榔 药材名称: 槟榔 拼音名称: BINGLANG 别名: 宾门、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科属: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 主产于海南、福建、云南、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 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中成药: 共有208种中成药使用槟榔:胆汁槟榔维B1胶囊胆汁槟榔维B1胶囊国公酒 泻痢消胶囊小儿疳积糖小儿化滞散山白消食合剂小儿化食口服液小儿厌食口服 液小儿消食片等。 应用: 1、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其中对绦虫证疗效最佳,常单用或与南瓜子同用取效。

用治蛔虫、蛲虫证,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用治妻片虫,可与乌梅、甘草 配伍。近年临床报导,槟榔与南瓜子合用治疗绦虫病、槟榔水煮液治疗肠道鞭 毛虫病、槟榔配伍牵牛子制成片剂,治疗姜片虫病,皆获较好疗效。 2、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槟榔味辛、入胃肠,功担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故用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及痢疾里急后重等症。常与木香、青皮、大黄 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用于水肿、脚气肿痛。本品又有行气利水之功。用治水肿实证,二便不通,常与商陆、泽泻、本通等配伍,如疏凿饮子;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 吴茱萸、橘度等配伍,如鸡鸣散。 此外,亦用治疟疾寒热久发不止,槟榔有截疟作用,每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80~120G。 配伍效用: 1、槟榔配伍大腹皮:槟榔苦辛降下,杀虫消积、下气通便、利水消肿,功擅行有形之积;大腹皮辛温行散,行气宽中、利水消肿,长于行无形之滞。二者 合用,其行气消胀、利水消肿、消积除满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腹大如鼓、周 身浮肿、小便不利之腹水证以及气滞食积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腐吞酸等。 2、槟榔配伍鸡内金:槟榔行气导滞;鸡内金消积化食。二者合用,有消积化食、行气导滞之功效,用于治疗食积而有腹满、纳呆、泄泻等症者。 注意事项: 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 采收加工: 12月至次年5月采收成熟果实,晒3~4天,烘7~10天,每三天翻一次, 干后剥去果皮(或先用刀将果皮剥开),取出种子,放水中煮 4H,再用火烘,每天翻二次,烘7~14天至干。 炮制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