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扶阳 擅用姜附(3)——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四
试论郑钦安“阴虚证问答”篇学术思想及其治疗特色

试论郑钦安“阴虚证问答”篇学术思想及其治疗特色郑钦安(1804-1901;一说1824~1911),四川临邛人,火神派鼻祖。
重阳扶阳是其重要学术思想,临证以善用大剂量姜桂附而享誉杏林。
近年来,随着扶阳论坛的兴盛,火神热的升温,钦安之重阳扶阳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而其扶阴之道却鲜被道及,其实阴与阳乃一体两面,二者旨归并不相违。
《医理真传》一书中,钦安特将阳虚证和阴虚证分门列出,一一指陈其中的奥义。
笔者不揣浅陋,兹将其阴虚证一门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特色论述如下,祈高明斧正。
1.元阴不足是阴虚证的主脑钦安认为人身立命乃本于一元之气,一切有形躯体皆由之化生,一切生命活动咸赖之维持。
邪之伤人,虽有表里浅深之分,莫不由元气先虚,方使邪由外而入,或由内而生。
但种种滞碍不通或虚损诸象,究竟为一元之损伤。
一元发病,或为不足,或为有余。
气不足即是寒,气有余便是火。
火旺则易伤及阴血、津液,消灼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在种种纷繁的阴虚证当中,钦安将元阴不足之底蕴揭示而出,认为元阴不足是阴虚证的主脑。
元阴虚有几种原因,一由脾胃久伤,生化太微。
一为房劳过度,元阳不足而转运力微,阴精亏耗。
一为素体禀赋虚弱。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又如《素问?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此处指出阴的生成与脾胃功能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饮食水谷入脾胃后,不仅后天之气得以化生,精血津液亦由中焦变化而成。
若有饮食劳倦,水谷精气不足,上焦和下脘的功能失常,致使蕴热于中。
故后天阴阳成也赖脾胃,伤也在脾胃。
故钦安言:无论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上力求。
在看待元阴不足导致的病理变化问题上,随着医理的融会贯通,钦安的认识亦是逐渐在改变。
他在《医理真传》中曾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元阴不足,无论在何部,元阳之气,即旺于元阴不足之处而成病。
”他还提出了对“客气”和“客邪”辨识,如指出“二经之元阴不足,元阳之气便盛而为病,即为客邪,不必定要风寒闭塞二作,才为客气。
扶阳派祖师郑钦安学术思想浅析20150921

扶阳派祖师郑钦安学术思想浅析杨涛,冯兴志,徐虎军,张文信,胡昌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摘要郑寿全,字钦安,四川人,清末著名医家,在准确辩证的基础上常重用大辛大热之姜桂附等温热药品组方,屡起痼疴沉疾,饮誉蜀中,世人尊称其为“扶阳派祖师”、“姜附先生”、“郑火神”、“扶阳派首领”,其学术思想的最基本观点,是以辩证论治,阴阳为纲,辨识、治疗临床所见各种病症,同时强调阳主阴从,人身立命阳气为本,形成非常独特的的学术理论体系。
关键词扶阳;阳主阴从;阴阳为纲郑钦安早年师从刘芷塘习医,临证医术精湛,创立了一个独特而有影响的医学流派——扶阳派,其传人有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吴佩衡、祝味菊、徐小圃、范中林等著名医家,当代亦有不少扶阳派的传人。
郑氏著述颇丰,其有四卷《医理真传》、四卷《医法圆通》、十卷《伤寒恒论》等三本医书刊行于市。
扶阳派的发生和发展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其源于临床实践的同时又从属于临床实践,其理论依据完全取之东方文化作为背景的生命科学,再加上其临床实践之基础深厚扎实,故近十多年来扶阳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1. 辨证论治,阴阳为纲《内经》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郑氏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书研究颇深,在其所著《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中所用方剂来源医著不少于三次者十五种,来源于《伤寒论》的方剂最多,为四十二首。
[2]他“思之日久,偶悟得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知此始明张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并“沉潜于斯二十余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张仲景立方垂法之美。
”在《医理真传》中指出“发病损伤各有不同,总以阴阳二字为主,阴盛则阳必衰,阳盛则阴必弱,不易之理也”、“万病一阴阳耳”,甚至认为只要把握好阴阳,即“按定阴阳虚实,外感内伤治之,发无不中”,不会出现辨证失误,故在《医法圆通》中督促医者“务要将内外两形,阴阳实据,熟悉胸中,方不致误人性命也”。
钦安三书强调辨阴阳;擅用姜附亦常用寒凉

可能都有效”, 很 有 意思 。其 实 , 内伤的 发热 , 不仅 仅是 热 ,
可能是有阴邪包裹 , 仅仅 清热未必 奏效 。比如痈肿 疮疡 , 往 往也不是一个 纯热 的病 因 。破阴 回阳 , 往往 可以热散病 愈。
贾海 忠教 授 :
近年来 随着 中国经 济的发展 , 国际地位 的提 高 , 整个 中 国出现 了民族 的 自觉 。民族 自觉 的形势 下出现 了传统 文化 的复兴 , 这 是经 济社会 发展到一定 程度 的必然。例如 日本 明 治维新后 , 也曾经历 过“ 国风黑 暗时代” , 但后 来随着 经济水 平 的提高 , 日本 就开始寻找属 于本 国的民族 文化。近年来 出 现的传统文化热 、 国学热 、 国术热 、 中医热也是如此 。在民族 近年来 “ 火神 派 ” 很热 , 很 值 得关 注。但应 该认 识 到任 何事情 只强 调一 方面 的 时候 , 肯 定存 在 问题 。因为任 何 东 西, 都有阴 阳的两面 , 是 不可分割的。扶阳派的著作 , 认 真看 过, 还是 有道理的。包括阳主阴从 , 也 没有错 。没有 阳主 . 仅 仅是 阴, 那就没 有生 命可 言 。阳气在 生命 活 动 中 占主导 地
学三书》 。随着近年来扶 阳思想在临床上的盛行 , 如何 正确认识扶 阳思 想 , 辨 证应 用阳性 药物迫在 眉睫 。本 次邀请 临床 各 医
家就如何 系统学习郑钦安 明辨 阴阳的思想 , 全 面把握郑 氏I I 盘 床辨证要 点与用药特 色, 以提 高临床 疗效 为主题 展开 了热烈的分
析和讨论 。
自觉 的大环境下 , 经典受 到尊 重实际是有其必然性 的 。近年
作 者单位 : 1 0 0 7 0 0北京 中医药 大学东 直门医院 内分泌科 『 赵 进 喜、 汪伯川 ( 硕士研究生) ] , 血液肿瘤科( 储真真 ) , 体质 医学 门诊 ( 张
从《扶阳讲记》谈附子的临证应用

从《扶阳讲记》谈附子的临证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论坛第四讲刘法洲老师从《扶阳讲记》(以下简称《讲记》)附2中指出:《周易》在提示阴阳矛盾的对立、依存和消长转化的运动中,始终强调了“阳主阴从”的两者关系,如《彖传》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谈到“乾元”时则说是“乃顺承天”,其意是说,阳为统辖,阴为顺承。
附1中说,“在生理上,维持生命的正常生存是阳气,它关系到生命的强弱与存亡……在兵变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阳气。
”说得很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先哲就早已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可惜的是,先哲的话,没有被我们当代人所重视。
《讲记·扶阳理路》第二节从八个方面谈了我们当代人,体内阳气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形,讲得很中肯,很深刻。
卢崇汉老师说:“卢氏运用附子,没有脱离阴阳学说这一基本理论的指导。
”所以在谈附子的临证运用之前,有必要谈谈用现代人的视角如何解读中医的阴阳学说,因为真理有时是需要重新勾勒的。
纪由先生说(《阴阳初探》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版):首先应了解人类所处的空间是属于阳性偏高的场。
按照阴阳的本性,在阳性偏高的场区,由于阴少阳多,已经获得阴性中和的阳性,必然把阴性排在内部,这就是阳为表阴为里的根本原因。
……这个空间属于阳性的光子还不能完全被淹没,是阳有余而阴不足(P57)。
那么,“动属阳就是阳性之间互相排斥争夺阴性的现象。
静是阴阳平衡时作用力相互抵消的现象”。
“阴性偏少,缺者为贵,来之不易的阴性,只能深藏在内,才不会轻易被夺走。
”而‘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的提法,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关系。
P58,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度,这个温度本身如果与阴阳完全平衡淹没状态的温度是摄氏零下273度相比,自身已经是阳性偏高的现象了。
中医火神派

中医火神派用制川乌配干姜、酒制大黄温中导滞(制川乌用15g,干姜9g,酒制大黄6g;儿童减量,用制川乌6g,干姜3g,酒制大黄3g)。
用药以附子、巴戟、淫羊藿、桑寄生、当归、黄芪温肾暖肝助阳为主,佐以桂枝、川牛膝、独活通利下肢经脉,祝味菊温养筋骨法的组方用药特色,有点象地黄饮子,但祝味菊此法偏于温补肝肾阳气,兼能通利经络,而地黄饮子则肝肾阴阳并补,以补肾填精为主,兼以化痰开窍。
转贴:论“如何保持肾阳长久不衰” 百度空间...zgbyzgs阴精既生,在阳气作用下,又能阴中化阳,使阳气更加充实,包括后天之本与先天之本,也包括肾阳。
若遇热证还用姜桂附,那不是火神派,那是误诊或是火神派的败类打着火神派的旗帜招摇撞骗。
阳主动,阴之使也,此时显然是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显然是当睡不睡阳气不藏所致。
扶阳法有多种,并非都靠附子,而这类"假火神"处方时动则开附子四五百克以上,炫耀胆大,不知火神派三昧,败坏火神派名声,他们是火神派的掘墓人中医火神派探讨yunhaizouyi...中医火神派探讨本书是《中医火神派探讨》之第二版,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郑钦安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归纳了火神派的主要学术观点。
火神派资料汇编(艾灸信徒火神派资料汇编(火神派资料汇编(完整版)目录上篇——火神篇关于中医火神派及其现代的发展(何绍奇).............................................126 认知火神学派感悟扶阳心法——读《中医火神派探讨》(王辉武) (292)上篇——火神篇关于中医火神派及其现代的发展何绍奇一、“火神派”的开山之祖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
为什么要称“火神派”?首重扶阳擅用姜附淄水渔夫首重扶阳擅用姜附首重扶阳擅用姜附——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四张存悌郑钦安最重要的学术观点是重视阳气,在人身各种阳气中,他又特别推重肾阳,认为是人身立命之根本,这是就正常生理而。
这位近代伤寒学家,善用四逆汤

这位近代伤寒学家,善用四逆汤清代,川省名医辈出,但能卓然成家,著书立说以传世的,实为少见。
直至晚清,成都医林中才出了个郑钦安。
他长期致力于《伤寒论》研究,善用经方治病。
为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
尤其善用大剂量姜(生姜、干姜)、桂(桂枝、肉桂)、附(生附子、熟附子)等大辛大热药救人于危而名震一时,被人们尊称为“火神”。
郑火神原名寿全,字钦安。
道光四年(1824)生于四川临邛(今邛崃县)固驿镇。
祖父郑守重,是乾隆时的拔贡。
父亲郑本智,屡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遂退而成立一个私馆,教了二十来个大小不等、程度不齐的学生。
钦安是一个独子,五岁即从父读,稍长,博览群书,年十六已读完四书五经,随父从邛崃迁居省城成都。
其父因屡次困于场屋,痛恨科举压抑人才,令其子拜成都德高望重的一代通儒兼名医,号称愧轩教主的刘止唐为师,专门学医。
刘氏见他聪颖异常,好学深思,赞许他将来的医学造诣,必将光大师门,要他熟读《内经》《周易》《伤寒》诸书,以明人身阴阳合一的道理,及张仲景立法立方的要旨。
到了二十四岁时,就开始在成都正式悬壶行医。
郑钦安在师承刘止唐的医学理论基础上,博览古今医书七十余种,取其所长,不断在医疗中总结经验。
中年以后,为将医术传于后代,除诊病外,还课徒著书。
同治八年(1869)刊行《医理真传》,列举数十条目,详论人身疾病的内因、外因、阳虚、病情实据、用方用药、活泼园通之妙。
其中辨认一切阳虚症法,阴虚症法,及阳虚症问答、阴虚症问答,均有独到见解,极切实用。
清末同光年间,他为成都朱知府夫人治病,成为饶有意义的医林佳话。
知府夫人患吐血病已经一年多,成都府属十六州、县的知州、县令,纷纷推荐该地名医来为夫人治病,在众多的名医中留下六人,长住府衙,朝夕磋商用药。
他们有的认为夫人的病是血热妄行;有的认为是阴虚火旺,逼血补溢;有的认为是血虚,有的认为是气血两虚,血不归经,以致吐血。
先用四生丸、六味地黄汤、生地四物汤加炒芥、藕节、茅根之类,专主滋阴降火,治之不效。
火神派重视阳气,肾阳为本

火神派重视阳气,肾阳为本郑钦安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之义,提出火神派最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重视阳气,崇尚扶阳。
也就是说,在阴阳两纲中,他并非等量齐观,而是特别看重阳气,阳主而阴从。
在人身各种阳气中,他又特别推重肾阳即元阳,认为是人身立命之根本,当然也是人体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1.阳统乎阴,阳主阴从郑钦安认为元阴元阳是人身立命之根本,但是在阴阳两纲中,表面上看,阴阳在相互为用的关系中处于等同地位,互为消长,缺一不可。
然而在相互消长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却是“阳统乎阴”“阳主阴从”的现象。
因此他认为阴阳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阳气,阳为主,阴为从,只有阳气致密于外,阴血才能固守于内。
二者虽说互根,但又有主次之分。
所以郑钦安特别重视阳气,认为“阳者阴之根”,“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郑钦安推崇辛热扶阳治法,擅用姜附等药,显然都是建立在注重阳气的理论基础之上。
在其著作中,他反复阐述这些观点:“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
”“阳旺一分,阴即旺一分;阳衰一分,阴即衰一分。
”“阳统乎阴,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
”“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
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
”“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
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医理真传·卷二》)。
2.肾阳为本,人身赖之“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坎中一阳”即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本,立命之根,这是郑钦安在注重阳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观点。
人身阳气有上中下部位之分,上焦有心肺之阳,中焦有脾胃之阳,下焦有肝肾之阳,但是,“下阳为上、中二阳之根”,下焦肾阳是上焦、中焦阳气之根。
也就是说,在诸种阳气中,他又特别强调肾中阳气的作用,称之为“真阳”、“元阳”、“真火”、“龙火”。
“肾中真阳为真气,即真火”,在其学说中,他亦反复强调这一点。
中医扶阳派的起源,开山鼻祖郑钦安

中医扶阳派的起源,开山鼻祖郑钦安扶阳派清末光绪年间,成都府知府朱大人的夫人患吐血病,已经一年多,医药无效,成都府属16个州、县,纷纷推荐当地名医来为夫人治病。
他们或认为夫人的病是血热妄行;或认为是阴虚火旺,逼血外溢。
结果愈治愈坏,日趋严重。
经人推荐,请名医郑钦安来府诊视。
当日郑钦安诊见夫人面容苍白,虽是夏至季节,床上还铺着皮毡,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
舌质淡红,苔白腻。
诊毕,郑钦安处方:制附片四两,炮干姜四两,炙甘草二两。
朱知府看方后竞瞠目结舌,且量大超常,治此等吐血重症,焉有不惊之理。
孰料,药后,病人自觉周身凉爽,胸口舒畅,吐血竟然止住,而且吃了两小碗稀饭。
病人坦途,由此而愈。
此方干姜附子都是大热之药,朱知府为表谢意,特赠郑钦安金匾一块,上书“医宗仲景”四字。
扶阳,喻称“善用热药之良医为一炉火也”,是对擅长应用附子等辛热补火(阳气)药物医家的称谓,称某医家为“某扶阳”者,显然含有对其擅用附子等热药的推重和赞许,由于附子在热药中的首要地位和代表意义,称某医家为“某附子”者,与“某扶阳”是等同含意。
所谓扶阳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3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乃至诸多扶阳派医家和传人被冠以“某扶阳或“某附子”雅号,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擅用附子,就不成其为扶阳派。
历史上,各家医派虽然都有自己的一家学说,但是在理论上有继承,有发展,则是各家医派的共同特点,任何医学流派的形成都是继承经典理论和前辈经验的结果。
可以说,每个医学流派都有其学术渊源,都可在前辈医家著作中整理出其思想脉络来。
比如金元四大家虽然各树一帜,但都学有所本,均以《内经》为宗,并吸收前辈或同时代医家的学术思想,抓住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研究课题如脏腑病机、六气皆从火化、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深入钻研,并有所创新而独树一帜,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