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话语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旨在从大量文本中自动检测和分类批评的技术。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社交媒体和在线评论的流行,对这种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社交媒体监控、在线评论分析、产品评价等领域。

中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英文类似,都需要一个大规模的语料库来进行训练和测试。

语料库是由大量标注好的文本组成的,这些文本被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类。

训练模型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文本,将其划分为正面或负面。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关键步骤包括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和模型评估。

在特征提取阶段,我们需要将文本转化为数值特征向量,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和分类。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词袋模型、TF-IDF、word2vec等。

在模型训练阶段,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如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给定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并生成一个模型来预测未知文本的类别。

模型评估的目的是测量模型的性能和准确度。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

我们可以通过将一部分标注好的文本从语料库中分离出来作为测试集,来评估模型在未知数据上的表现。

虽然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理论上非常简单,但在中文中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

中文的语义和语法结构与英文不同,需要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来对文本进行处理。

中文的词汇量非常庞大,这可能会导致特征提取阶段的计算复杂度增加。

中文的词义多样性也会使模型训练和分类变得更加困难。

基于语料库的中文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可以用于社交媒体监控、在线评论分析等领域。

虽然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但通过合适的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算法,我们可以训练出高效的模型来自动分析和分类大规模的中文文本。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大量的中文语料库,来识别和分析其中带有批评性的话语的方法。

批评性话语是指针对某个对象或者事物,表达不满、不赞同或批评的言论。

在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时,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大规模的中文语料库。

这个语料库可以包含各种类型的文本,例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帖子、评论等。

这些文本来源的多样性可以帮助扩大样本的覆盖范围,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需要进行文本预处理,包括中文分词、词性标注、去除停用词等。

这些预处理步骤可以帮助把文本数据转化为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方便后续的分析过程。

在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时,可以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例如支持向量机(SVM)或者深度学习模型,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或者循环神经网络(RNN)。

训练这些模型时,可以使用有标签的语料库,手动标注其中的批评性话语。

在应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时,可以通过对文本进行分类,判断其是否存在批评性。

可以使用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和效果。

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可以帮助了解用户对某个产品、事件或者观点的态度和评价。

这对于企业、政府等机构来说,可以作为重要的反馈和参考,从中获取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框架探讨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框架探讨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框架探讨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新兴的话语分析方法,主要是为了用来揭示在语言当中隐藏的权力、意识形态和霸权。

概括地介绍了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向度模型的分析方法,以及作为其理论来源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

标签: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形态;及物性;情态;互文性1 引言批评性话语分析来源于批评性语言学。

由Roger Fowler等于1979年在他们的专著《语言和控制》中首次提出。

近年来,批评性话语分析处在不断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建立了作为新的话语分析方法的国际声誉。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研究如何重新连接被作者改变或隐藏的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使相互之间晦涩的关系明朗化。

它关注的话题除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教育上的不平等、法庭等等外,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运用于他们各自的研究中。

2 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式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式为特定文本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提供了研究框架。

他通过三个层面描述了他对于“什么是话语”和文本分析的观点:首先,社会生产的状况及其阐释。

其次,生成的过程和阐释。

最后,前两个阶段的产品,文本。

Figure 3-1: Discourse as text, interaction and context上图清楚地说明了文本是话语时间的产物,它包括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而所有的这些最终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实践决定的。

对于Fairclough来说,单独文本分析对于话语分析来说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表达文本和社会以及文化过程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需要用多学科的视野来综合文本和社会分析。

根据话语分析的三维度,Fairclough发展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个阶段:描述、阐释和解释。

描述阶段主要关注文本的正式属性。

包括词汇、语法和文本结构等。

它是分析的第一层,分析的目标是文本。

阐释阶段主要关注的文本和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或将文本作为生产过程的产物,或作为阐释的来源。

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比较》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一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代表人物是Fa i rclough , Fo w ler , K ress ,vanD ij k , vanLeeuven , W odak等。

其代表性的论著如 语言与权利 ( Fai rc l ough1989) , 语言、权利、意识形态 (W odak1989)以及 话语中的偏见 ( vanD ij k1984)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

在具体的语篇分析中,他们或者以语言分析为主,或者从社会理论出发,对语篇的语言特征并不分析描述, 或者把社会理论与语言特征分析结合起来。

根据他们研究的不同侧重点, 可以把这些学者分为以Fa i rc l ough为代表的兰卡斯特学派( Lancaster Schoo l )的社会变革论, 以W odak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V iennaSchoo l )的语篇历史法,以W et h -erell为代表的拉夫堡学派( LoughboroughSchoo l )的话语心理学, 以K ress和V anLeeuw en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以V anD ij 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法等等。

其中, Fa i r -clough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贡献尤为突出。

Fai rcolugh提出了独特的话语概念, 即: 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作为意识形态的实践,它介入到社会中建构和改变社会的现实和政治关系。

Fai rc l ough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语篇( tex t),口语或书面语; 话语实践( d iscoursepractice)和社会实践( soc ialpractice)。

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 descri pt i on); 对语篇与话语实践过程之间的关系做出阐释( i nterpreta -t i on) ;对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之间关系做出解释( ex -plainat i on)。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文本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中文文本语料,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对其中的批评性话语进行分类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批评态度,从而提供有关产品、服务或事件的反馈和评估。

收集和构建一个包含大量文本数据的语料库至关重要。

这个语料库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文本,例如社交媒体帖子、新闻报道、评论、博客文章等等。

这些文本数据应该涵盖各个领域和主题,以确保对不同话题的批评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然后,对语料库进行预处理,包括分词、去停用词、词性标注等,以便于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析。

在中文文本处理中,还需要考虑中文特有的语言特点,例如短语的关系、多音字等。

接下来,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语料库中的批评性话语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

在这一步骤中,特征选择和特征工程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利用词袋模型、TF-IDF等方法提取文本特征,以便于算法的训练和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语料库中的批评性话语进行训练和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批评性情感识别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对新的文本进行情感分类,从而分析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批评态度。

在产品评价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来自动判断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产品的缺陷和改进方向等。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语料库的大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收集和构建大规模的高质量语料库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中文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算法的性能也提出了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领域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断改进和优化模型。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他人的观点、情绪和态度。

在中文语料库上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更加具有挑战性,因为中文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复杂的句法结构。

为了进行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具有标注的中文批评性话语语料库。

这可以通过人工标注的方式来实现,标注人员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解话语的含义和情感倾向,并加上对应的标签。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确保标注的准确性。

构建完成后的语料库可以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或者进行文本挖掘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情感分类和情感强度分析。

情感分类是将批评性话语划分为积极、消极或中性;情感强度分析是对批评性话语进行定量的情感评估,通常使用数值表示情感的强度。

除了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近年来也发展了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

这些方法在处理中文语料库上的效果相对较好,比如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或者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情感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可以用于舆情监测、产品评论分析、社交媒体情绪分析等方面。

通过分析大规模的中文语料库,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了解公众的意见和要求,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制定更合理的政策。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在中文语境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构建具有标注的中文批评性话语语料库,利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可以从大规模的文本数据中提取批评性话语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和舆情管理的依据。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的演变与发展。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言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语篇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批评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语篇研究中的应用,然后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的兴起及其与批评语言学的关联与差异,最后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在语篇研究中的批评视角及其独特价值。

通过这一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篇的构成、意义及其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功能,从而为语言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批评语言学概述批评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其主要目标是揭示语言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之间的紧密联系。

批评语言学强调,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现象和权力关系的反映。

在这一视角下,语言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它参与并塑造着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和权力分布。

批评语言学的核心观点在于,语言使用中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

这种不平等往往源于社会阶层、种族、性别、年龄等多种社会因素。

例如,某些社会群体可能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或词汇来巩固其社会地位,而其他群体则可能因此受到排斥或边缘化。

批评语言学还指出,语言不仅是这些问题的反映,同时也参与了这些问题的构建和维持。

在批评语言学的框架内,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具体文本或话语的深入分析,揭示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

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文本的字面意义,更关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社会影响。

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如何参与社会问题的构建和维持,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

批评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它提醒我们,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现象和权力关系的反映。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语言的使用和影响,以期通过语言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三、批评话语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是语言学领域,尤其是批评语言学和话语分析两个分支融合与演进的产物。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从Halliday (1978)关于潜言是一种社会符号系统的观点出发,认为意义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语言的使用孕含于社会潜境之中。

Fairclough (1995)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a)语篇(text),日语或书面语。

(b)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

(c)社会文化实践。

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一般应包括:(a)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

(b)对语篇与话语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

(c)对话语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

Fairclough将这种三维话语和话语分析观图示如下:图1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语占描述与社会语境的描述结合起来的方法。

这一方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a)它向我们展示了语篇与创造语篇的话语实践(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过程)紧密相连,而这些过程又与局部的、社会伪史的条件密不可分。

(b)Fairclough对图示中最外围的一层的解释是,它区别于其它许多语言学流派。

他认为“社会语境”不仅仅包括局部的交际环境,还包括交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环境。

而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权势关系以及维持这些权势关系的价值观念。

而且,在大多数历史时期,价值观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而权势关系也常常处于竞争、变化之中。

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应分成三个步骤: (1)“描写”(describe)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 (2)“阐释”( interpret)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消费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 (3)“解释”(explain)交际过程和其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Fairclough认为,话语本身构成并建构社会结构,而不仅仅受其制约;人们须要区分三种建构效果:一是建构社会自我或社会身份,二是建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三是建构知识和信仰体系。

在此基础上,Fairclough提出了一个分析语篇的框架。

“语篇分析可以按照四个主要方面来组织:‘词汇’、‘语法’、‘衔接’和‘语篇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文本的批判性话语研究——从费尔克拉夫批判性话语理论探究文本之“再现”①李敬(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072)[摘要] 英国批判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指出,批判性话语研究(CDA)的语言观是将语言看作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费尔克拉夫以“话语”称之。

它致力于探究话语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话语机制对社会关系再生产的作用,从而促使话语与权利、意识形态之间的“隐形”关系明朗化。

本文应用诺曼·费尔克拉夫在语言学运作机制层面的相关研究,结合中文的语法特点及语言习惯,以《解放日报》国际新闻版中涉及伊朗、朝鲜的两则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性质研究的方法,从大众媒介话语实践与现实社会结构之间的关联来思考新闻文本的“再现”。

[关键词] 费尔克拉夫;批判性话语研究;构建;文本;意识形态一、费尔克拉夫批判性话语研究理论“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Z.S.Harris)在他1952年发表于美国《语言》杂志第28卷的一篇题为“话语分析”的文章中首次使用的。

②从此,它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被广泛研究。

根据话语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不同,话语分析大致分为两个流派:英美学派与法德学派。

英美学派的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更多地是建立在把话语看成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看作是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一种语言使用形式,因此其研究主要针对语言的应用,其对象包括各种书面文体、口语数据等,其分析途径则包括文本结构分析与情境分析,所涉及的学科有语义学(semantics)、语法学(syntax)、语音学、语用学(pragmatics)、符号学(semiology)、认知心理学、微观社会学等。

③法德学派话语分析则是建立在把话语看作是一种交际或一种意义交流活动,其关注、分析话语后面的意识形态、深层次的文化因素、话语的功能和效果、话语生成过程及当代社会和历史中各种话语之间的斗争等,而完全回避话语的句法等语言特征。

④①[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传播学)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李敬,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

②李悦娥、范宏雅编著(2002).话语分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页.③Van Dijik,Teun A.(1988). 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News. in the Press.Hove and London:Hillsdale,p.17.④倪炎元(1999).主流与非主流——报纸对1990年国民党党内政治报道与评论的论述分析.新闻学研究,第58期(1999年1月).当代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的话语研究则融合了两个学派的特点:他反对描述性话语研究仅停留在语言学的层面,而忽视了对社会实践、意识形态斗争的批判性研究;他也批评后者缺乏对语言文本的关注,这种忽视使得话语研究中对以文本为方向的分析价值受到了限制。

费尔克拉夫的研究与语言学的发展轨迹大致相同。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语言学转向使得语言研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受到了重视,而以语言学研究为中心的文本分析更是在近年来成为社会科学所青睐的方法之一。

”①如费尔克拉夫所言,“传统上,其他社会科学缺乏对语言的兴趣,并倾向于把语言看作是显而易见的东西……这些立场和态度现在正在发生变化。

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更多不同种类的理论和实践正在各种学科内部得到了发展。

而与这些变化相伴随的是社会理论中的一种“语言转向”,它导致了对语言的赞美,即把语言更多地看作是社会现象中的一个作为中心的角色。

”②在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一书的引言中,费尔克拉夫将CD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阐释为“一种致力于语言、权利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批判性话语研究整合了a)文本分析,b)文本生产、消费与分配过程的分析,c)对各种话语实践的社会文化分析。

”费尔克拉夫认为,批判性话语研究与占支配地位的非批判性、描述性话语研究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批判性话语研究弥补了描述性话语研究阐释力缺乏的空白,它认为语言不只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同时也建构了社会过程与结构。

批判性话语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去自然化”(denaturalized)的分析,揭示话语实践是如何被社会现实所塑就的,同时又对社会现实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③从方法论上来说,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研究使用的是以语言学为方向的话语分析和与话语及语言相关的社会政治思想相结合的方法,他是在社会变化的向度中来研究话语的。

费尔克拉夫所使用的“话语”概念指涉一切有主题、目标的陈述方式,包括口语文本、文字文本以及其它形式。

话语研究在新闻研究中的应用尤为普遍,费尔克拉夫在Media Discourse一书中谈到,“对大众媒介话语的研究可以探索以下三大问题:1)社会实践(具体事实、关系类型)如何再现?2)文本中的主体身份如何建立?3)文本所涉及的关系结构如何?(报道者与受众,专家与受众,政要与受众的关系)④本文将应用费尔克拉夫在语言学运作机制层面的相关研究,如“词汇”、“语法”、“连贯性”、“文本结构”、“互文性”等诸多语言层面的研究成果,来探索社会关系结构与话语实践的关系,并尝试对上述三大问题做出一定程度的回答。

二、样本分析2009年6月12日,伊朗举行第十届总统选举。

6月13日,相对于前总理、总统候选人穆萨维,现任总统内贾德以63.3%的绝对优势在总统选举中胜出。

这一结果引发争议,改革派领导人穆萨维表示强烈抗议,称选举存在“明显违规”。

随后两天发生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引起伊朗国内骚乱,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随即下令调查大选舞弊传闻。

此次伊朗大选倍受媒体关注,从大选前的预测,到整个事件的追踪报道、专家评论等均说明该事件的重要性。

究①Norman Fairclough(2003).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中译本序.②Norman Fairclough(2003).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导言.③Norman Fairclough(1995).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England, “Introduction”.④Norman Fairclough(1995). Media Discourse. New York, p.5.其原因,自然与内贾德政府的核态度有着莫大干系。

一谈到核问题,就不能不提到朝鲜。

那么对于伊朗和朝鲜,这两个(在核问题上)有一定可比性的国家,它们是怎样“再现”在他国新闻报道中的?“再现”与社会关系结构(国家关系)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本文的样本为有关伊朗大选和朝鲜核问题的两则新闻报道,样本选自2009年6月22日《解放日报》国际新闻版。

第三部分将应用费尔克拉夫批判话语研究在语言学运作机制层面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个案分析。

《解放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1949年正式创刊,是上海最具权威的主流媒体,也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最具影响力的几大媒体之一,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以及海内外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声誉,其文本具备研究价值。

三、费尔克拉夫批判性话语(CDA)研究应用:个案分析报道一(2009年6月22日)伊朗警方警告穆萨维停止抗议伊外长指西方国家对伊选举发表“不适当不合逻辑和干涉性”言论据新华社德黑兰6月20日电(记者车玲梁有昶)在伊朗第10届总统选举中失利的总统候选人、前总理穆萨维20日致信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宪监会),再次要求取消总统选举结果。

穆萨维的个人网站当天公布了信件内容。

穆萨维在信中列出多个选举中存在的违规现象,并表示这只是一部分情况,事实上违规操作从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

据伊朗新闻电视台21日报道称,伊朗议长拉里贾已敦促宪监会对有关总统选举的违规申诉进行彻底调查。

而伊朗新闻电视台21日还报道,伊朗外长穆塔基当天在各国驻伊朗外交官发表讲话时说,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近日来就伊朗总统选举事务发表了“不适当的、不合逻辑的和干涉性”言论。

穆塔基特别指出,在6月12日伊朗总统选举开始前的一段时间,英国派遣了大批情报人员进入伊朗,对伊朗总统选举进行干涉。

穆塔基还说,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媒体未能客观报道伊朗选举的情况,反而“大擂战鼓”,通过煽动性的报道对伊朗总统选举出现的一些分歧进行炒作。

新华社本报特稿(张宁)21日,多家伊朗媒体刊载伊朗警察部队领导人发表的一封公开信。

公开信要求民众停止抗议,否则警方将采取“果断措施”。

伊朗媒体21日刊载伊朗警察部队司令穆加达姆致穆萨维的一封公开信。

穆加达姆在信中说,持续一个多星期的民众抗议活动变得“令人疲惫、厌倦和难以忍受”。

假如抗议者不停止活动,警方将采取“果断措施”。

这篇新闻的正标题“伊朗警方警告穆萨维停止抗议”,费尔克拉夫认为,文本分析可以被组织在四个主要标题之下:“词汇”,“语法”,“连贯性”和“文本结构”,首先,从“词汇”和“语法”的层面入手分析该标题:从中文的语言机制来看,语法的主要单位是句子。

例如,新闻标题就是一个句子,构成句子的要素是“词组”,词组的有意义的主要单位是“词语”,诸如标题中的主语“伊朗警方”、动词“警告”,副标题中的主语“伊外长”、动词“指”。

费尔克拉夫指出,每一个句子都具有多重功能,它都是观念的意义、人际间的(身份和关系的)意义,以及文本的意义,这三重意义的结合。

批判性话语研究(CDA)反对索绪尔关于符号“任意性”观点,该观点认为对于连接一个特殊能指和一个特殊所指来说,不存在有动机的或理性的基础。

CDA则提出了相反的假设,即符号的使用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动机,对于特殊能指和特殊所指的连接,有着其社会理由。

从句子的构造来说,人们对句子的结构和设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也就反映出社会关系、主体身份的选择。

“伊朗警方警告穆萨维停止抗议”从语态上说,是一个主动语态句,它明确规定了“伊朗警方”和“穆萨维”之间的行为过程,这个行为过程是一个“定向(directed)行为”,即行为者按照某个目标行事,它在文本表层表现为一个“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子结构,行为者而非行为目标被置于“主题(theme)”的地位。

“主题”是文本生产者在句子中的出发点。

费尔克拉夫指出,“主题”一般上(虽然不意味着必然就是)被当作“既定”信息,即对于文本生产者和阐释者来说都是业已了解或已被确定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