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有结节应该怎么办

乳房有结节应该怎么办
乳房有结节应该怎么办

乳房有结节应该怎么办

当你在自己的乳房部位摸到黄豆样大小肿物时应该注意了,这是乳房结节的提示信号。在常见的疾病中例如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都会有这样的症状存在。建议发现自己乳房有结节的朋友,尽快就医查明结节性质,常见的可以通过钼靶或者穿刺活检来做免疫组化。

当乳房感觉有异样,不能姑息处理,因为这关系到女性朋友的身体健康。早发现早治疗,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乳房肿块一般是没有疼痛感的,通常为女性朋友洗澡时发现,自己的胸部长有硬硬的东西。

★乳房结节怎么消除

乳房有胀痛感但没有肿块,而且是发生在经期前的话,则不用太过担心。经期后乳房则没有疼痛的话,则属于正常现象。年龄一大,该现象就会没有了。(多为青春期女孩)

★乳房结节怎么消除

乳房有胀痛并伴有小肿块,而且是发生在经期前的话,则极大可能为乳腺增生。发现该问题,去医院做彩超、CT等可以进一步确定身体情况,医生从而给予建议,不严重者根据医生开的处方服药调理一段时间,肿块会变小消失。(年龄在20-35岁左右)

★乳房结节怎么消除

乳房无肿痛伴有肿块,而且发生该状况的为20岁左右青春期女性。肿块小多为乳腺肿块,根据医嘱服药调理可以消除肿块。肿块大者则多为乳腺纤维瘤需要手术切除,当然,无需过多担心,此类手术为小手术。听从医生安排做手术就好了。

★乳房结节怎么消除

30到35岁之后的女性发现胸部有肿块,应该立即到医院检查。因为年龄越大,肿块恶化的几率越大,不能盲目听信网上他人信息导致延迟就医时间。到医院检查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应对方式。

★乳房结节怎么消除

有乳腺肿块的女性应当更加注意饮食,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因为乳腺肿块主要原因为雌激素分泌过多等。

★乳房结节怎么消除

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身体健康发展,良好的作息也十分有必要。不过任何时候,心情愉悦都不是坏事。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

胸部结节病

胸部结节病 发表时间:2013-03-01T11:09:57.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段秀梅1 单连波2 [导读] 结节病过去认为是一种罕见病,而近年来国外屡有报道,国内见于文献者已达13例,此病由于常常缺乏特征性表现,故易误诊,甚至活组织病理检查也有误诊为结核者,以致延误治疗。 段秀梅1 单连波2(1吉林省白山市传染病医院吉林白山 134300;2吉林省白山市康宁医院吉林白山 134300)【中图分类号】R5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197-02 结节病过去认为是一种罕见病,而近年来国外屡有报道,国内见于文献者已达13例,此病由于常常缺乏特征性表现,故易误诊,甚至活组织病理检查也有误诊为结核者,以致延误治疗。现将我院临床、病理证实的结节病4例报告如下: 1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例1:男性,18岁。胸闷咳嗽盗汗2月余,2009年5月体检发现胸部病变。咯少量白痰无血,无发热及胸痛。查体:颈部,颌下,锁骨上及腋下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无压痛及粘连。OT试验:1∶10,000及1∶1000均为阴性,2009年5月胸片见两纵隔增宽,双肺门多个结节状肿块影,约3×4~4×5厘米,两肺中下野散在粟粒状致密影及少许索条影,X线:诊断考虑结节病,不除外恶性淋巴瘤,左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结节病,经激素治疗6个月,纵隔及肺门肿块影基本消失,肺门轻模糊,两肺中下野残留少许网格状及小点状阴影。 例2:男性,23岁。咳嗽气喘5个月,伴不规则发热2个月,头痛、头晕、恶心,食欲减退,消瘦,在外院两次淋巴结活检诊为“淋巴结核”,经抗痨治疗无效。查体:全身大面积皮疹,两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两肺可闻痰鸣,肝大肋下4厘米。胸片示:两肺门数个肿块影,呈土豆状,右上纵隔增宽,肺门附近可见放射状条索影,两肺中下野可见子结节状致密影,X线诊断,考虑淋巴母细胞瘤,不除外结节病或淋巴结核,OT试验:1∶1000阴性,颈淋巴结活检证实结节病,经激素治疗7个多月,纵隔及肺门肿块影消失,左肺门模糊,两肺下野尚可见少许索条状影。 2 两肺广泛浸润性病灶 例3:男性,29岁,2000年11月开始咳嗽,盗汗,咳少许白痰,偶有黄痰带血,3个月后症状加重,2001年3月17日胸透发现右肺下野小片样模糊影。查体:一般情况好,血沉正常,白细胞16.500/立方毫米,中性粒C79%,曾服阿奇霉素7天,静点青霉素50天无效,肺内病变有明显进展,全身淋巴结肿大,4月3日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右肺病灶增多,左肺中下野呈云絮状阴影,两肺门不大,67天后胸片复查,两肺布满云絮状阴影,大小不一,右下肺野病灶相互融合成大片状,双肺门淋巴结肿大,3个月后,右肺门出现散在钙化点及索条状阴影,腋下淋巴片活检证实为结节病,激素治疗7个月,两肺门阴影明显缩小而模糊,两肺病灶消失,右下残留少许纤维索条影,3年后右肺门仍可见钙化点,双肺中下野仍有少许纤维索条状影。 3 结节病并发胸水 例4:女性,40岁,胸病伴全身淋巴片肿大一年,近一个月加重,2009年6月左眼眶及左颞部先后肿物由米粒大渐渐长至拇指头大,当时诊断为皮下囊肿,2010年5月开始胸闷气喘,咳嗽,在外院作眼眶肿物,活检诊为泪腺结核,抗痨治疗4个月无效,OT实验阴性,否认结核病而来我院。查体:全身大面积结节性红斑疹,颈部,颌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压痛及粘连,肝大肋下4横指,8月29日胸片见两肺门数个类圆形肿块影及散在索条状阴影,右肋隔角消失,可见凹面向上的弧形阴影,胸透显示:胸腔积液,激素治疗一个月后,两肺门影明显缩小而模糊,两肺纹理增强,右肋隔角变钝,活动性积液消失,仅见轻度胸膜粘连,经颈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结节病。 4 讨论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疾病,可累及全身多种器官,尤多见于胸内器官,胸部结节病的X线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纵隔及两肺门淋巴结肿大为多数结节病的早期X线表现,约占84%,其中双侧肺门肿大占90%,一侧肿大少见,仅占5%。这些肿大的淋巴结密度较高,边缘锐利,大小不等,可互相重叠,呈结节状或土豆状,称为“土豆征”,是结节病较典型X线征象,当肿大淋巴结消退时,清晰的肺门边缘模糊呈细毛状。 结节病肺部湿润达60%,其X线表现往往缺乏典型征象,可有结节状阴影,也可呈片状,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10厘米,有的病灶甚至肺水肿样改变,一般常见的为粟粒病灶和间质性浸润。粟粒节状阴影亦称肺泡结节病,其病理基础是肺泡间隔内非干酪性肉芽肿。 结节病侵犯胸膜国内尚未报告少,而国外文献报道并不少见,过去曾认为结节病之胸腔积液是由于感染引起,但Dobinowtz氏报告10例均未发现感染,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脏和胸膜浸润有关,其X线征象可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和胸膜钙化,多数病人之胸腔积液可自行消退或经治疗痊愈。本文例4为两肺门淋巴结肿大并发右侧胸腔积液,住院后未行胸腔穿刺抽取胸水,经用激素治疗一个半月,胸腔积液消失,但见胸膜轻度肥厚粘连。 5 小结 本文介绍4例胸部结节病,基本概括了此病常见的主要X线征象,我们认为在对本病的诊断上,目前仍需临床、病理疗、X线三者的紧密结合,尤以临床与X线的结合更为重要。 如果X线具备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出现所谓“土豆征”则是胸部结节病常见的典型X线征象,再结合其轻微的临床症状,此类病例轻易确立诊断。 若是单纯肺内浸润肺病灶,则往往缺乏典型X线征象,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这种病例结合临床表现尤为重要。对一些反复检查仍属可疑的病例,通过试验治疗动态观察,也是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参考文献 [1]岳辉南.结节病.中华放射学杂志,(1):14,1999. [2]刘继权.胸部结节病的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17,1998.

肺内单发结节和肿块-胸部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分析

(一)结节与肿块的区别 一般以病灶大小区分结节与肿块,病变直径2~3cm称为结节,直径3cm以上称肿块,结节和肿块可以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过程。从影像诊断观点出发,区分结节和肿块对于鉴别诊断有意义。 按照发病率高低排列,结节最常见于结核,其次为肿瘤及炎症;而肿块则为肿瘤、结核及炎症。在病理上结节及肿块的病理变化可为结核性肉芽肿或干酪灶、肿瘤细胞聚集或渗出、增生性炎症。在肿瘤中常见的为周围型肺癌、错构瘤、腺瘤、转移瘤,其他性质肿瘤如硬化血管瘤、血管外皮瘤、血管瘤等均少见。在结节及肿块鉴别诊断中经常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病灶位于肺内还是在胸膜;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这两个问题特别在结节病灶的鉴别方面尤为困难,因此有时不得不将无法鉴别的结节称为无名结节。尽管影像诊断方法发展较快,如多层螺旋三维重建、PET 等的应用,也只能提出结节性质的可能性。为了鉴别的缘故,有时不得不动态观察。肿块的鉴别诊断比结节鉴别诊断相对容易些,因为肿块的特殊征象比结节多一些。对鉴别诊断困难的结节或肿块可进行病灶开胸探查确诊。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发生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是病理诊断也有发生错误的病例,如曾有手术后病理将炎性假瘤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病例报道。 (二)病灶基本形态的确定 根据影像表现明确病灶的形态是否为结节或肿块是鉴别诊断出发点。因为鉴别诊断时离开病灶基本形态,病灶的特殊表现会失去鉴别诊断价值。确定病灶的基本形态对于胸部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单独观察病变某一横断面影像,有时不容易将结节、肿块与斑片状病灶区别开,此时如果将胸部CT病灶表现与胸片正侧位结合起来就容易确定病灶的基本形态。若病灶较小,有时在胸部侧位片上不能明确显示,不得不用多层螺旋冠状、矢状重建影像作为补充。笔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粗浅体会是:周围型限局肺泡癌胸部CT诊断较胸片诊断正确率高,肺癌与肺炎鉴别诊断困难时胸片往往是胸部CT有价值的补充手段。 诊断结节或肿块基本条件是: (1)与斑片状病灶边缘模糊不同,结节或肿块上下、内外及前后各径差别较小,在CT容易区分。 (2)肺窗与纵隔窗对比,病灶相应径线差别较小。 (3)在胸片上病灶边缘较清楚。 (三)对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的影像表现 1.病灶边缘当结节病灶在1cm甚至更小时,病变边缘较规则,鉴别肿瘤、结核及炎症比较困难,不易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甚至鉴别结核稳定与活动都比较困难。病灶增大至2~3cm 以上时可出现对于鉴别诊断有价值的边缘表现,即边缘不规则及边缘不光滑,前者称分叶征,后者根据微细结构又可分为边缘模糊、边缘毛刺及放射冠,但这些影像表现对鉴别诊断无绝对特异性。 (1)分叶征:2~3cm左右病灶可见于周围型肺癌、错构瘤,4cm以上病灶则可见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及错构瘤,其中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尽管这些病变的CT表现相同,但其病理发生基础不同。周围型肺癌为各部生长速度不同;结核球为多灶融合所致;错构瘤多见于纤维型错构瘤,为各部位生长速度略有差别所致,因而良性病变的分叶征不如周围型肺癌明显。 (2)边缘模糊:毛刺及放射冠表现中,边缘模糊表现常见于炎症,也可见于周围型肺腺癌。边缘规则的毛刺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呈放射冠形状分布在病变周围,称之为放射冠。少数结核球也可有此种表现。边缘模糊在病理上为炎症细胞浸润及渗出。边缘毛刺为癌细胞侵犯肺间质及发生间质性炎性反应,这些病理变化在影像上不能区别,这常是影像诊断徘徊在炎症、结核与肿瘤之间的原因。放射冠过去称为恶性冠,对于肺癌诊断有价值,病理与影像对照证明:凡肿块内间质形成瘢痕牵拉,病变均可出现这种表现,因而肺癌、结核均可见此种表现,只不过结核较肺癌少见。

胸部结节病CT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

胸部结节病CT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 目的:关于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学诊断情况和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经过临床病理确诊为胸部结节的患者,本研究选择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患者选择采用CT影像进行诊断,了解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情况。结果:肺门以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在CT影像上显示患者胸部淋巴结的短径超过1cm可定为淋巴结肿大,如患者肺实质和胸膜改变肺实质显示存在多发结节改变,一般存在有较大的结节影,而且大部分结节边缘清楚,但表现不规则。结论:对于胸部结节病患者,选择采用CT影像诊断是一种良好的诊断方式,它能够有效提升对于患者胸部结节病的诊断效率,可以准确地对于患者相关病情特点进行判断,可以为临床的治疗进行指点。 标签:胸部结节病;CT影像;临床诊断 胸部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主要以非干酪性肉芽肿炎症为特征的一个多发系统疾病,这种病情会累及患者的全身各处,主要以呼吸道最为显著,患者的胸内淋巴结和肺是主要累及的器官。最近这几年,胸部结节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为对于这种病症不具备有特征性,临床表现也不明显,因此影像学表现往往是提示患者结节病的一个主要依据。CT影像诊断能够提高对于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针对于此本研究收集本院的胸部结节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胸部结节病CT影像诊断的价值,并将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的调查时间均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选择2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被研究的患者当中所有患者最终经过临床病理证实为胸部结节病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龄为(48.8±13.4)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低热,并且存在有胸闷和气短等相关症状。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批准进行此次调查研究。本研究当中排除存在有意识障碍和精神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肺间到隔顶的扫描工作,设置层厚为10mm,设置间隔为10mm,为患者进行常规的平扫。对患者的肺门以及纵膈淋巴进行扫描,设置层厚为5mm,设置层距为5mm,对患者进行薄层扫描。本研究18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主要以2.5mL/s的速率进行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并且分别在30s、1min以及3min对于患者的肺门和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进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