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重点整理

局解重点整理
局解重点整理

局解机考考点VERSION 1.2.4

(黄色部分为名词解释,最后附英文单词表)

头部

·头皮层次

额顶枕区颞区

皮肤皮肤

浅筋膜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颞浅筋膜

腱膜下疏松组织颞深筋膜颞肌

颅骨外膜颅骨外膜

枕区浅部三层紧密连接难以镊子分开,合称头皮,深部两层连接疏松,容易分离。

·翼点:

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穿棘孔入脑)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颈部:

(颈部浅筋膜包含了颈阔肌)

名词解释

1. 封套筋膜(又称颈筋膜浅层)(superficial layer of cervical fascia)

·该筋膜上方附于头颈分界线,下方附于颈与胸部和上肢的分界处,,后方附于项韧带和第七颈锥棘突。

·分层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分别形成斜方肌肌鞘和胸锁乳突肌肌鞘在正中线上两侧相延续,形成包裹整个颈部的封套层。还在舌骨上部分层包裹二腹肌前腹和下颌下腺,在面后部包裹腮腺,分别形成下颌下腺囊和腮腺囊

(注:形成两个肌鞘和两个囊)

2. 下颌下三角(submandibular triangle)

·境界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

·此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由浅入深依

次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

·内容:下颌下腺,面动脉,面静脉,下颌下淋巴结,舌神经和舌下神

3. 颈动脉三角(carotid triangle)

·境界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

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内容: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及颈襻上根,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和颈深淋巴结

4.肌三角(muscular triangle)(甲状腺区)

·境界: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城

·层次: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没有颈阔肌),深面为椎前筋膜

·内容:舌骨下肌群,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气管颈部,相关的血管神经

(甲状腺上,下动脉,最下动脉(可能),上中下静脉,喉返,喉上神

4. 枕三角(occipital triangle)

·境界: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斜方肌前缘

·颈筋膜浅层构成该三角的顶,颈筋膜深层和深层肌(头夹肌,肩胛提

肌,前中后斜角肌)构成该三角的底

·内容:副神经,颈丛和臂丛的分支

5. 锁骨上三角(supraclavicular triangle)

·境界: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锁骨中段1/3上缘

·内容,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

6. 气管

·气管位置、毗邻以及切开术时需切开层次:

答: 1.位置:上平第6颈椎体下缘接环状软骨下缘,下方前面平胸骨颈V 切迹,后面平第7颈椎体下缘移行为气管胸部。当仰头或低头时,气管可上下移动1.5cm。气管颈部上份位置较浅,下份位置较深。头转向一侧时,气管亦转向同侧,食管移向对侧。

2.颈部毗邻:前方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颈V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下方有甲状腺下V、甲状腺奇V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A。后方有食管,两侧有甲状腺侧叶,二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有喉返N,其后外侧为颈A鞘和颈交感干。

3.切开层次:皮肤、(颈)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颈V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气管前间隙(内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动脉))。

8.5在颈部血管p108~p110

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

上颌动脉→脑膜中动

颞浅动脉

面动脉

舌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颈内动脉颈部无分支

左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基底动脉

胸廓内动脉

甲状颈干

甲状腺下动脉

肩胛上动脉

腋动脉(于第一肋外缘延续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7. 几块重要的肌肉

①颈阔肌

·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止于口角。

·作用: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纹

·支配神经:面神经

②胸锁乳突肌

·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两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

乳突

·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同向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得头后仰。

·支配神经:副神经

非名词解释部分:

8. 斜角肌间隙

·由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以及第一肋上缘围成,内有臂丛五根和锁骨下

动脉第2段,肋颈干通过,以及胸膜顶

斜角肌间隙(右)

斜角肌间隙(左)

9. 甲状腺有关的血管

·成对的甲状腺上A:起自颈外A起始处的前壁,行向前下,一般分为3支,1支至腺的前面,1支经腺的后面,另一支沿峡部上缘与对侧者吻合。

·成对的甲状腺下A:起自锁骨下A的甲状(颈)干,通常分为上下两支,并与甲状腺上A的分支有吻合。

·甲状腺最下A:常较小,不成对,出现率为13.8%,一般起自主A弓或头臂干,

·除上述外,还有来自气管、食管颈段A的小分支分不到甲状腺,统称为副甲状腺A。

·甲状腺上(注入颈内静脉),中(注入颈内),下(注入头臂)静脉

(结扎:因喉返神经在甲状腺侧叶后缘中下1/3交界处与甲状腺下动脉

交叉且关系复杂,在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

状腺侧叶后缘)“上近下远”

10.左右喉返神经

·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 近甲状腺处相伴行,远离甲状腺处分开

(下远结扎动脉)

右侧:神经在前,动脉在后

左侧:动脉在前,神经在后

·为迷走N的分支,左喉返N勾绕主A弓返行,位置深,行程长,多数

行于气管食管旁沟内,经甲状腺下A的后方交叉上行;

·右喉返N勾绕右锁骨下A起始处返行,因其位置偏外偏浅,行程短,在气管食管旁沟内的走行多偏浅,经甲状腺下A前方与其交叉或穿经A分支之间上行。

胸部

11.乳腺:p134~p135

位置:胸大肌前方,2~6肋

结构:乳房主要由乳腺,脂肪,皮肤构成,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内又分为若干小叶。每个腺叶有一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的输乳管,输乳管在乳晕神秘按呈菱形膨大,称为输乳管窦。

淋巴回流:

分组瓣膜注入淋巴结及交通

浅组无深淋巴管,胸肌淋巴结

深组有胸肌淋巴结(外侧部或中央部)

胸骨旁淋巴管,与对侧淋巴管交通(内侧部)

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上部)

膈上淋巴结(下部)

胸肌淋巴结,尖淋巴结(深部)

手术切口破坏层次:(1)乳头处切开引流,放射状

(2)乳房根部切口,环切为宜,依次破坏从层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浅层,(深筋膜深层)锁胸筋膜,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肌。

12. 胸膜P143

·胸膜顶(为突入颈根部的壁胸膜,覆盖肺尖部,高出锁骨内侧1/3段上缘2-3cm。

·隐窝:

①肋膈隐窝:站立位时胸膜腔的最低位,位于肋胸膜转折为隔胸膜处。

穿刺时8,9肋之间

②肋纵膈隐窝:是胸前壁与纵膈胸膜相移行处。左侧比较明显位于胸骨

左侧第4.5肋间隙后方,心包前方,肺心切迹内侧。

13.肺根和肺门

·肺门是两肺纵膈面中部凹陷,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出入,称为第1肺门,而第2肺门是指各肺叶支气管和肺血管的分支和属支出入肺叶处。

·肺根:连接纵膈和肺

左右肺根顺序

前→后顺序

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上→下顺序

左肺根右肺根

肺动脉上叶支气管

支气管肺动脉

上肺静脉中下叶支气管

下肺静脉上肺静脉和下肺

静脉

16.肺段;

·肺段支气管是肺叶支气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右肺分为10段,左肺分8-10段。每一段都呈楔形,底在肺表面,尖在肺根。

17.动脉导管

·ARd(也称A导管索)为一纤维结缔组织索,连于主A弓下缘与肺A干交叉处稍左侧,是胚胎时期A导管的遗迹。

·胸腔穿刺

·穿刺点:抽液:常选择:肩胛下角线7~9肋间;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6肋间,气胸减压::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层次:以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为例:皮肤,浅筋膜、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肋胸膜。进入胸腔。

18.胸部肌肉及其神经支配

·胸大肌: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成扇型。位于胸廓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胸小肌: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前锯肌:起自上8或9个肋骨,肌束斜向后上内,经肩胛骨前方至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

·肋间外肌:起自上位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上缘

·肋间内肌:起自下位肋骨上缘,肌束斜向内上止于上一肋骨下缘

·肋间最内肌:位于肋间内肌深层,肌束方向与肋间内肌相同。

·锁骨下肌:位于肩下处的第一肋骨到锁骨拉伸的一小块肌肉,与胸大肌、胸小

肌、锁胸筋膜共同形成腋窝前壁。正常人群中此肌肉可缺如,也可有两块。

神经支配:其中胸固有肌(肋间外,内,最内,横肌)由肋间神经支配

胸上肢肌:胸内外侧神经共同支配胸大肌,胸小肌。胸长神经支配前锯肌,锁骨下神经支配锁骨下肌。

胸大肌,胸小肌胸内外侧神经

前锯肌胸长神经

锁骨下肌锁骨下神经

斜方肌副神经

菱形肌,肩胛提肌肩胛背神经

背阔肌胸背神经

19.膈裂孔

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裂孔,通下腔静脉,平第10胸椎有食管裂孔通,食管和左迷走神经,平第12胸椎有主动脉裂孔,通胸主动脉和胸导管。

平对第几胸椎名称内容

8 腔静脉孔下腔静脉

10 食管裂孔食管,左迷走神经

12 主动脉裂孔胸主动脉,胸导管

20.纵膈

四分法,以胸骨角平面和第四胸椎下缘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以心包为界限分前中后纵膈。

三分法: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即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和后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上纵隔;分三层:

前层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三个分支,弓的左前方有左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

后层有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

前纵膈:

位于胸骨体和心包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和心包前淋巴结,胸腺下端

中纵膈:

主要是心和心包,还有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淋巴结群后纵隔:心包后壁与脊柱之间,有胸导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迷走神经和胸交感干和食管。

胸部名词解释:

22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triangle)位于胸骨和膈肌之间一无肌纤维的三角区域,有腹壁上血管及淋巴管通过;临床联系:该处薄弱,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23腰肋三角:(lumbocostal triangle ) 位于膈的腰部和肋部起点之间的一

个三角区域,底为第12肋,仅有膈上下筋膜覆盖,无肌纤维,腹腔器官可经此处突向胸腔形成膈疝,三角前方与肾后面相邻,肾手术时应注意保护胸膜,避免撕裂导致气胸。

24肋膈隐窝(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是在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的胸膜隐窝,呈半环状,其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间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及出血首先聚积于此。此外,深呼吸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隐窝。

25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 ARd(也称A导管索)为一纤维结缔组织索,连于主A弓下缘与肺A干交叉处稍左侧,是胚胎时期A导管的遗迹

腹部:

26九分法(以及该区域内的器官):通过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分为九个区域,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最低点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垂直线为过腹股沟韧带中点作垂直线,分为脐区,腹上下区,左右腹外侧区,左右季肋区,左右髂区。

各区域固定器官

各区的脏器分布情况如下:

(1)右上腹部(右季肋部,right hypochondrial region)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

(2)左上腹部(左季肋部,left hypochondrial region)胃、脾、结肠左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3)上腹部(epigastric region)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4)右侧腹部(右腰部,right lumber region)升结肠、空肠、右肾。

(5)左侧腹部(左腰部,left lumber region)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

(6)中腹部(脐部,umbilieal region)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及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大网膜。

(7)右下腹部(右髂部,right iliac region)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8)左下腹部(左髂部,left iliac region)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9)下腹部(hypogastric region)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或增大的子宫。

2.四区法通过脐分别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个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

腹部体表分区四区法

各区所包含的主要脏器如下。

(1)右上腹(right upper quadrant)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小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2)右下腹(right lower quadrant)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右侧输卵管、男性的右侧精索、右输尿管。

(3)左上腹(left upper quadrant)肝左叶、脾、胃、小肠、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4)左下腹(left lower quadrant)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的左侧精索、左输尿管。

27肠系膜上动脉:约在第一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在脾静脉和胰头的后方下行,跨过胰腺钩突的前方,在胰腺下缘和12指肠水平部之间进入小肠系膜根,斜行向右下。

分支:发出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和十余支空、回肠动脉,发出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再发出阑尾动脉)。

28.胃的血供:指认营养胃的A及其来源

1)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干2)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3)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4)胃网膜左动脉:起于脾动脉5)胃短动脉:起于脾动脉末端或其分支6)胃后动脉:起于脾动脉中部

29.胰的血供: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

30.腹直肌鞘:

·分为前层和后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构成,后层由腹横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构成,在弓状线的下方(脐下4-5cm)三层扁肌腱膜均转移到前层

31.直疝/斜疝(两者以腹壁下动脉为分界线)

腹股沟直疝系指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区突出的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甚至进入阴囊的一类腹股沟疝,占腹股沟疝的95%

·病因: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是引起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因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是与直疝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

2.疝突出途径:斜疝是从深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腹股沟三角向体表突出,不进入阴囊。

4.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

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32.胆囊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是临床上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动脉胆囊发自肝右动脉。

胆囊位置:是位于肝脏面胆囊窝内,胆囊底在第九肋软骨后面。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并可调节胆道压力。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

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33.胆结石好发部位:p185

1.肝管结石:肝管结石以左侧较多

2.胆囊结石:胆囊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在胆囊管近胆囊颈的一段,其黏膜形成螺旋状皱襞,称为螺旋襞(又叫Heister瓣),胆结石常常嵌顿与此处

3.胆囊底为胆囊穿孔的好发部位。

34.阑尾切除术

·选择麦氏切口: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作一与连线垂直的切口,切口的三分之一在连线上方,三分之二在切口下方,深层腱膜和肌肉按照其纤维分离,而不切断,切口经过的腹壁层次是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和壁腹膜。

·切除前需找到阑尾动脉并结扎

·可通过3条结肠带找到阑尾

35.肾门

前后顺序: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上下顺序: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36.肾的血供

(下腔静脉行于腹主动右肾静脉较短,左肾动脉较短:脉右侧)

左肾静脉收纳卵巢或睾丸静脉血液和左肾上腺静脉血液)

·肾动脉在平第1,2腰椎发自腹主动脉,入肾门分为前后两干,在肾窦内行于肾盂前后,前干较粗分为4段动脉(上段,上前段,下前段和下段动脉)根据此分左右肾各分5个段。

·可能存在不经肾门到肾的上段和下段的副肾动脉

37.腹部肌(神经支配不明?)

·腹外斜肌: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沟韧带外侧半,肌纤维呈扇形展开,上部止于下3对肋,中部斜向内上方,下部斜向内下方。后两部肌纤维至腹直肌的外侧缘处移行为腱膜,分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最后止于白线。

·腹横肌:腹横肌居腹内斜肌的深面,起自下6个肋骨、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段,肌束向前内方横行,移行为腹横肌腱膜,经过腹直肌的后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壁,止于白线。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

38.腹膜腔的陷凹

·腹膜陷凹主要位于盆腔内

男性直肠和膀胱之间有直肠膀胱隐窝,凹地距离肛门约7.5cm

女性膀胱和子宫之间有膀胱子宫凹陷,直肠和子宫之间有直肠子宫凹陷,凹底距离肛门约3.5cm与阴道后穹窿之间仅隔阴道后壁和腹膜

临床意义:男性直肠膀胱陷凹和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为站位时腹膜的最低点,临床上可经直肠穿刺和阴道后穹窿穿刺进行诊断与治疗。

腹部名词解释

39.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

腹股沟三角由腹壁下A、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Rd(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型区域,又称海氏三角。腹股沟直疝由此三角区突出,腹股沟斜疝是从腹壁下A (外侧)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因此腹壁下A是区分斜疝与直疝的标志。

40.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Rd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外侧三分之一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加强。

后壁:腹横筋膜,在内侧三分之一处有联合腱。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Rd (及其内侧端的腔隙韧带)。

两口:内口:腹股沟管深环外口:腹股沟管浅环

男性的腹股沟管内有精索、髂腹股沟N、生殖股N的生殖支通过。

在女性,子宫圆Rd常与腹股沟管的管壁融合而逐渐消失,或可能在出腹股沟管浅环后,分散成纤维止于耻骨结节和大阴唇附近的皮下组织。

41.肝肾隐窝(hepatorenal recess):在肝右叶脏面和右肾及结肠肝曲之间,称肝肾隐窝。为仰卧位时腹腔的最低处,是腹膜腔内液体易积聚之处。

盆部

42.会阴:

广义的会阴是指耻骨联合下缘,耻骨下支与坐骨支,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尾骨尖所围成的菱形区域。其中又以两侧坐骨结节的假想连线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域,前方为尿生殖三角,在男性中有尿道通过,在女性中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方为肛区域(肛门三角)有肛管通过。

狭义会阴是指阴茎脚(阴道口)到肛门的区域

43.盆道陷凹:男性:直肠膀胱陷凹,膀胱旁窝;女性:膀胱子宫陷凹,直肠自宫陷凹

44.盆膈,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所构成

44.男性尿道:男性尿道分为3个部: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特点:3个狭窄(尿道外口最窄,还有尿道内口,尿道膜部)

3个膨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和尿道舟状窝)

2个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提起阴茎可消失】)

穿过前列腺,尿生殖膈,尿道海绵体。后尿道: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前尿道:尿道海绵体部。海绵体部与膜部相接处,管壁最薄,插入器械时,易损伤。45.女性尿道:

女性尿道短而直,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向前下方走行,穿过尿生殖膈,开口于尿道外口,尿道外口位于阴道前庭,阴道的前方,阴蒂头的后方,尿道内口周围有平滑肌构成膀胱括约肌,穿生殖膈处有横纹肌构成尿道阴道括约肌,尿道后方与阴道之间有尿道阴道膈,尿道下端两侧有尿道旁腺。

46男女结扎位置:

女性:输卵管分为输卵管漏斗,输卵管壶腹,输卵管峡,子宫部,4部其中结扎常在输卵管峡部进行

男性:输精管分为,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部和盆部,理想结扎部位位于输精管精索部(即睾丸上端到腹股沟皮下环之间)

46.子宫韧带:

·子宫阔韧带:可限制自宫向侧方移动

·自宫圆韧带:起自子宫角前下方,穿腹股沟管,止于阴阜和大阴唇皮下,主要维持子宫前倾

·子宫主韧带:起自子宫颈阴道上部两侧连至骨盆侧壁,是维持子宫正常位置,防止子宫脱垂的主要结构

·骶子宫韧带:起自子宫颈阴道上部后面,向后绕过直肠两侧,止于第2,3骶椎前面和筋膜是与子宫圆韧带共同维持子宫的前倾。

47肛门指诊(男/女)

男性:

上部:隔直肠膀胱陷凹与膀胱底,精囊相邻

下部:借直肠膀胱隔与膀胱底下部,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壶腹,输尿管盆部相邻

女性:

上部:隔直肠子宫陷凹与子宫及阴道宆后部相邻

下部:子宫颈,阴道,子宫体下段

输尿管盆部

1走行:与腹膜后沿骨盆侧壁下行,经髂内,外血管,腰骶干及骶髂关节前方,续行于闭孔神经,血管内侧至坐骨棘附近,向前行于膀胱组织中

2毗邻:左输尿管越过左髂总动脉下段前方,右侧则越过右髂外动脉底:女性,在子宫2~3cm处及阴道上外方,子宫动脉从其前方越过

脊柱区

47.背部肌肉

听诊三角:位于斜方肌的外下方与肩胛肌内侧缘下份之间的肌间隙,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缘为肩胛(骨)内侧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深面为第6肋间隙。

主要肌肉:

·背阔肌(胸背神经):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止于肱骨结节间沟底。

·斜方肌(副神经):起自枕外隆凸,上项线,项韧带,第七颈椎棘突及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肩胛提肌(肩胛背神经):起自上4个颈椎横突,止于肩胛骨上角

·菱形肌(肩胛背神经):起自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48.椎间盘:

·为连结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

·中央部是柔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为髓核,周围是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纤维环。

·椎间盘弓23个,髓核容易向后外脱出,突入椎管和椎间孔,压迫脊髓和脊神经,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49.腰上三角:

·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

·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亦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不等四边形的间隙。

·腰上三角表面覆盖有背阔肌,底为腹横肌腱膜,腱膜深面自上而下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此区较薄弱,是腰疝的好发部位,也是腹膜后隙脓肿易穿破部位,肾手术腹膜外入路必经次三角,切开腹横筋膜时应注意保护上述神经。

上肢

50.三边孔

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侧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动、V通过。

51.四边孔

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侧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动、V、腋N穿过;

52.腋窝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组成,(锁胸筋膜是连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有头V、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N穿

过;)

后壁:由大圆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组成。

引:顶:锁骨中1/3部,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为腋窝上口,向上通颈根部。有臂丛通过,锁骨下血管于第一肋外缘移行为腋血管。底:朝向下外,有皮肤、浅筋膜、腋筋膜(腋窝底的深筋膜,与胸肌表面和臂部的深筋膜相连续,中部较薄,有Xg、Lbg和皮N等穿过,使其成筛状,又名筛状筋膜)构成。

内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腋淋巴结(5群),腋鞘,腋窝蜂窝组织。53.肩关节肌肉神经支配

腋神经三角肌,小圆肌

肩胛上神经冈上肌,冈下肌

肩胛下神经大圆肌,肩胛下肌

55.上肢骨折容易损伤哪些肌肉和神经

·略

56.前臂旋前,旋后的肌肉

旋前:肱挠肌(桡N)、旋前圆肌(正中N)、旋前方肌(正中N)

旋后:旋后肌(桡N)

57.手掌肌肉:

·外侧群:拇短展肌(外展拇指);拇短屈肌(屈拇掌指关节);拇对掌肌(拇指对掌);拇收肌(拇指内收,屈曲)

·中间群:蚓状肌(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骨间掌侧肌(2,4,5指内收向中指靠拢)伸指间关节;骨间背侧肌(以中指中线为界限2-4指外展,伸指间关节)【掌收2,4,5背展2,3,4】

·内侧群:小指展肌(屈和外展小指);小指短屈肌(屈小指关节);小指对掌肌(小指对掌)

58.掌浅弓与掌深弓

·掌浅弓由桡动脉掌浅支和尺动脉终支吻合而成,分支有:指掌侧总动脉(再分出两支指掌侧固有动脉)小指尺掌侧动脉

·掌深弓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凸侧发出3支掌心动脉59.神经走向与支配

·尺神经

起自臂丛的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深面下行,与尺侧上副A伴行,至臂中点附近向后穿过肌间隔,进入臂后区;从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前区。在前臂的上半部被尺侧腕屈肌遮盖,与尺动、V相距较远。在前臂的下半部位于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并尺动、V伴行。

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正中神经

在腋部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共同形成,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侧行走,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管,穿掌腱膜

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两侧行至指尖。

支配除尺侧腕屈肌,肱桡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外的前臂前群肌肉

上肢名词解释

60.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

·锁胸筋膜是连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有头V、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N穿过;

61.肌腱袖(myotendinous)又称肩袖,肩带肌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经过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时与关节囊愈着,并互相连接形成一近似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对肩关节稳定起重要作用

62.腕管(carpal canal)

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指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腱鞘和正中N通过,指浅、深屈肌腱各4条,拇长屈肌腱1条,正中N1条。

63.鱼际间隙(thenar space)

·位于中间鞘桡侧半深部,

前内侧界为掌中隔,示指屈肌肌腱,第1蚓状肌及手掌的血管,神经

后界为拇收肌筋膜;

外侧界为掌外侧肌间隙。

向远端经第1蚓状肌鞘及第1指蹼间隙与示指指背相通,近端则为盲端。

·手掌刺伤,示指腱鞘炎可引起鱼际间隙感染。

下肢

64.梨状肌上,下孔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起始于盆腔后壁,第2~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的上缘之间各有一间隙,称为梨状肌上孔.穿过此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梨状肌下孔

梨状肌与坐骨大孔的下缘之间有一间隙,称为梨状肌下孔。穿过此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65.大隐静脉:

走行:起于足背V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N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N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界外下方穿隐V裂孔,汇入股V。

属支:旋髂浅V、(来自髂前上棘附近的浅层结构)、腹壁浅V(来自脐以下的腹壁浅V)、阴部外V(来自生殖器附近)、股内侧浅V(来自股内侧区)、股外侧浅V(来自股内(外)侧区)

65.神经走行和支配

·胫神经:

·支配小腿后群肌肉,

·走行:为坐骨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的粗大分支,居腘窝最浅面。沿中线下行至腘肌下缘,穿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进入小腿后区。该神经在腘窝内发支分布于膝关节及邻近诸肌,其皮支为腓肠内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皮肤。

·腓肠神经:

·在腘窝内腓总神经发出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和发自胫神经的腓肠内皮神经汇合成腓肠神经,分布于小腿后区。

·股神经:位于股动脉的外侧,立即分成多条肌支和皮支,其中有两条神经一直伴动脉和股静脉下行,即隐神经及其外侧的股内侧肌支。支配大腿前群肌肉

名词解释

66.腘窝(popliteal fossa)

` 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陷凹

境界: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底部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Rd、腘肌及其筋膜。

内容:由浅至深依次为:胫N、腘V和腘A,外上界还有腓总N,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

67.股管(femoral canal)

·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

·境界:前壁:由上自下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的镰状缘上缘,和筛筋膜。后壁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

内侧壁,依次为腔隙韧带,股鞘内侧壁

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股管下端为盲端,称为股管下角,上口为股环。

68.收肌管(adductor canal)

·又称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cm的管状间隙

境界: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之间的收肌腱板,前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内侧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

结构:前为股N的股内侧肌支和隐N,中为股A,后为股V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69大腿前群肌(股神经支配)

·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股四头肌,起于髂前上棘(直),股骨粗线内(内侧),外侧唇(外侧),股骨体前面(中间)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缘,向下延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单词表:

封套筋膜(又称颈筋膜浅层)(superficial layer of cervical fascia)颏下三角(submental triangle)

下颌下三角(submandibular triangle)

颈动脉三角(carotid triangle)

枕三角(occipital triangle)

锁骨上三角(supraclavicular triangle)

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

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triangle)

腰肋三角:(lumboccostal triangle )

肋膈隐窝(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

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

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

肝肾隐窝(hepatorenal recess)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

肌腱袖(myotendinous)

腕管(carpal canal)

鱼际间隙(thenar space)

腘窝(popliteal fossa)

股管(femoral canal)

收肌管(adductor canal)

局解重点总结知识分享

局解重点总结

一、头部 1.翼点:指颅骨侧面额骨,顶骨,颞骨,蝶骨4个骨相连处的缝,多呈H形, 在颞弓中点上方约3.8cm处。 2.腮腺鞘:颈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 腺鞘。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 神经,舌下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神经的支配: 眼裂周围,眼轮匝肌——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 鼻孔周围,鼻肌——面神经颊支 口裂周围,浅层,口轮匝肌、颧肌、笑肌、降口角肌——面神经颞支、颧 支、颊支、下颌缘支 中层,提口角肌、降下唇肌——面神经颊支 深层,颊肌、颏肌——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 颈部,面神经颈支 5.面动、静脉的行径,面静脉的交通及结构特点: 面动脉的行径:在颈动脉三角起自颈外动脉,走向前方,经二腹肌后腹深面 进入下颌下三角,经下颌下腺深面,至咬肌止点前缘处, 翻绕下颌体下缘出现于面部。 面静脉的行径: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位置较浅,行程也不如 面动脉迂曲,至下颌角下方,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穿 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交通的特点:1、内眦静脉-眼上静脉-颅内海绵窦 2、面深静脉-翼静脉丛-颅内海绵窦 面静脉的结构特点: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段交通常无瓣膜,因此,当面部 感染时,通过上述途径,可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 窦血栓或颅内感染。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 口角之间的三角区为“危险三角”。 6.面神经的分部、分支: 面神经分部: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 第二段,腮腺内段。 第三段,面神经穿出腮腺后的部分。 面神经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7.三叉神经末支出颅的位置及分布范围: 1、眶上神经:眶上切迹穿出,分布于额部、上睑皮肤 2、眶下神经:眶下孔穿出,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唇上皮肤 3、颏神经:颏孔穿出,分布于下唇、颏区皮肤 8.腮腺的形态和位置: 腮腺的形态:质软,色淡黄,大致成楔形 腮腺的位置: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下颌角 前——咬肌、下颌支、翼内肌的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9.腮腺管的行程及开口部位:

局解名解

上肢掌心:手掌中部呈尖端向近侧的三角形凹陷区,其两侧为鱼腹状隆起称鱼际和小鱼际提携角:正常情况下,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构成向外开放的165-170°角即提携角.大于20°肘外翻腋鞘:由椎前筋膜包绕腋血管及臂丛而成肌腱袖(肩袖.旋转袖):由冈上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腱性部在肩关节囊周围连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前后和上方,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并与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喙肩弓:肩关节上方,喙肩韧带与喙突.肩峰共同构成一弓状骨韧带结构,称喙肩弓肱骨肌管: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与肱骨绕神经沟形成一个绕肱骨中份后面的管道,内有绕神经及肱深血管肘窝:肘前区尖端朝向远侧的三角形凹陷肘外侧三角:屈肘90°时,肱骨外上髁.桡骨头与尺骨鹰嘴尖端.三点成一尖向前的三角形,中央点是肘关节穿刺的进针位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指蹼间隙:掌骨头处,由位于指蹼深面的掌浅横韧带与掌腱膜纵横纤维束围成三个指蹼间隙,是手指的血管神经穿过的部位鱼际间隙:位于中间鞘的桡侧半,掌中间隔,外侧肌间隔与拇收肌筋膜之间,近侧端为盲端远侧经第1蚓状肌鞘与示指背侧相同解剖学鼻烟壶:位于腕和手背桡侧,当伸展拇指时呈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凹陷.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及大多角骨指髓间隙:pulp space 位于远节指骨远侧4/5的皮肤和骨膜之间.有纤维隔连手指远纹的皮下和指深屈肌腱末端形成指端的密闭间隙四边孔:由大小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肱骨外科颈围成,期间有腋神经,旋肱后血管通过三边孔:由大小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围成其间通过旋肩胛血管 下肢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半屈位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Kapla点:仰卧位两腿伸直并拢,两髂前上棘处在同一平面,左右大转子尖经同侧髂前上棘的延长线,正常情况下两线在脐上相交之点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颈干角成人平均为127°大于此为髋外翻,小于髋内翻股鞘: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筋膜鞘呈漏斗形,长3-4cm向下与股血管的外膜融合为血管鞘股环: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呈卵圆形,由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和股静脉内侧纤维隔围成收肌管(Hunter管):位于股前内侧1/3段长15cm呈三棱形间隙,前壁是股内侧肌和长收肌.大收肌腱板,其前方为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收肌管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踝管:内踝后下方与根骨内侧面之间的深筋膜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骨内侧面之间共同构成踝管足弓: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连接而成 头颈部翼点:在颞上窝由额骨蝶骨顶骨和颞骨连接而成,形成一H型结构,翼点是颅骨薄弱部分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易发生骨折和硬膜外血肿面部危险三角:从鼻根到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危险三角,此区内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另外面静脉通过眼上静脉.面深静脉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感染易逆行道海绵窦翼丛:位于颞下窝内,居翼内外肌和颞肌之间,主要由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的伴行静脉构成,翼丛与眼下静脉面静脉及海绵窦相交通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顶为颈深筋膜层,底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等,其内有下颌下腺,淋巴结及血管神经等头皮:额顶枕区的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三层紧密相连,难以分开,三层合成头皮咬肌间隙:位于咬肌深部和下颌支上部之间放入狭隙,咬肌的神经血管从此进入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诸肌及深部的颈内动静脉.舌咽神经.迷走N.副N.舌下N 等共同形成的腮腺床神经点: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颈动脉鞘: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血管神经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迷走神经及颈内深淋巴结等封套筋膜:颈筋膜的浅层向上附于头颈交界线,向下附于颈胸及上肢交界线向前在颈前正中线处左右相延续,向两侧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并形成两肌的鞘,向后附于项韧带和第七颈椎棘突,形成完整的封套结构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封套筋膜,深面有椎前

局部解剖学总结

局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 1.腋鞘:又称腋腔,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 的锁骨下部分所形成的筋膜鞘。 2.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 (peritoneal cavity)。 3.肋膈隐窝:是在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的胸膜隐窝,其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间 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及出血首先聚积于此。此外,深呼吸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隐窝。 4.隐静脉裂孔:又称卵圆窝,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1横指处阔筋膜的卵圆 形薄弱区,是由大隐静脉穿经阔筋膜并钩绕牵拉形成。表面覆盖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称筛筋膜,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穿入,血管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结,大隐静脉穿过此孔后发生出五条属支。 5.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 约3-4CM。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 6.半月线:又称腹直肌线或Spiegel线,为沿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右侧半月线与肋弓 相交处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又称Murphys点。 7.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上宽下窄。脐以 上宽约1~2cm,较坚韧而少血管,因而更较明显。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交界处亦称白线。 8.弓状线: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约脐以下4~5cm)处,腹内、外斜肌腱膜和腹横肌 腱膜伸向腹直肌的前方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即弓状线,又称半环线 9.腹股沟三角:又称海氏三角,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成的 三角形区域。 10.胃床:膈、脾、左肾、左肾上腺、胰、横结肠及其系膜,这些隔网膜囊与胃后壁毗邻的 器官称胃床。 11.盆膈:盆膈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 筋膜所构成。 12.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组成的结构称尿生 殖膈。封闭尿生殖三角。 13.会阴:狭义的会阴仅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广义的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 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14.会阴中心腱:为一纤维性中隔,长约1.25cm。位于会阴缝深部,两侧会阴肌间。有肛门外 括约肌、球海绵体肌及成对的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和肛提肌等起止于此;直肠壶腹和肛管的纵肌层亦参与其组成。此腱有加固盆底的作用。

局解名词解释

1、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三角区域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由于面静脉在口角以上缺乏静脉瓣,故可以通过眦静脉、眼上静脉注入颅的海绵窦,还可以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颅的海绵窦相通;当口角以上面部感染处理不当时,致病菌可以通过上述交通途径至海绵窦,引发颅感染。 2、腮腺咬肌区:此区为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后窝,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上界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界为下颌体下缘。其结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与神经、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 3、咬肌间隙(masseter space):是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狭隙。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进入此间隙,从咬肌深面进入该肌。此间隙前邻第三磨牙,后为腮腺。第三磨牙与腮腺的感染,均可使致病菌进入此间隙。 4、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是位于翼肌和下颌支之间前邻颞肌、颊肌,后为腮腺、下颌支后缘。此间隙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核下牙槽动脉、静脉及疏松的结缔组织。此间隙向前与颊肌和咬肌之间的颊间隙相通,向后、隔颈深筋膜浅层与咽外侧间隙相邻,向上与颞下间隙想通,向前、下与舌下间隙相通,向外经下颌切迹与咬肌间隙相通。 5、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是位于下颌体的侧,上界为口腔底黏膜,下界为舌骨舌肌和下颌舌骨肌,前外侧为下颌舌骨肌线以上的下颌骨体侧面骨壁,后界为舌根。此间隙有舌神经、舌下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血管、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舌下间隙向后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处与下颌下间隙相通,向后上通翼下颌间隙,向前与对侧舌下间隙相通。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 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

局解重点详细版

局解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与论述题 范围: 1、肱骨肌管: 又称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和尺神经等。 2、肘窝: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其尖指向远侧,底位于近侧。 ⑴境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⑵内容:由内向外依次为正中神经、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肱二头肌腱和桡神经及其分支。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 肱动脉在约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外下,至肱桡肌内侧继续下行;尺动脉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至尺侧腕屈肌深方下行。正中神经越过尺血管前方,穿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指前屈肌深面。 桡神经位于肘窝外侧缘的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约在肱骨外上髁前方或稍下方,分为浅、深两支。浅支经肱桡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下行;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肌皮神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后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3、腕管: 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又称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又称桡侧囊)包绕。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 cm。屈肌总腱鞘常与小指指滑膜鞘相通。拇长屈肌腱鞘一直延续到拇指的末节,与拇指的指滑膜鞘相连。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的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4、腰上三角: 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下方。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第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也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间隙。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当切开腱膜时,应注意保护上述3神经。第12肋前方与胸膜腔相邻,为扩大手术野,常需切断腰肋韧带,将第12肋上提。此时,应注意保护好胸膜,以免损伤造成气胸。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经此三角向后突出,形成腰疝。5、腰下三角: 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也会发生腰疝。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和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6、血管腔隙: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肌筋膜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又称陷窝韧带),外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股环、腹股沟深淋巴结。 7、肌腔隙: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腰椎结核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经此腔隙扩散至大腿根部,并可能刺激股神经产生症状。 PS:腹股沟韧带与髂骨间被髂耻弓(连于腹股沟韧带和髂骨的髂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

三解三促工作总结

三解三促工作总结 法制室参与“大接访”活动工作总结 “大接访”活动开展以来,**公安局法制室立足实际,按照公安部、省厅和市局的通 知精神和局党委的具体安排,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专项整改活动,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严格履行职责,通过“随长接访”、参与疑 难复杂案件的研究、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国家赔偿案件、面对面地为群众解答相关法律问题、开展民警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制订落实执法工作制度、加强执法监督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接访”这一当前公安中心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使法制室全体民警切实在“大接访”活动中有所作为,“大接访”活动开始后,法制室全体民警首先认真组织 学习了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工作方案》以及上级公安机关《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法律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牢牢把握准开展“大接访”活动的指导思想、工 作目标及主要任务,真正把这次活动作为全面加强公安执法工作、提高执法质量的有利契机,作为推进公安法制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作为对全体法制民警法律政策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一次重大检验,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自觉地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融入到“大接访”活动的各项工作中,为开展好此项工作 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充分发挥法制部门“三个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大接访”活动提供法 律服务。全局“大接访”活动开始以来,法制室牢固树立角色意识,找准自身定位, 按照法制部门要“为公安中心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基层执法实践服务”的 指导思想和职责要求,始终坚持把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作为日常工作的第一要务。实际工作中,我们对交办的每一起涉法信访案件,均及时派员参与研究,提出妥善处理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帮助办案单位出主意、想办法,协调关系,从而确保参与处理的每一起信访案件均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结论适当、群众满意、经得起检验。活动中,法制室先后共派员“随长接访”*次,参与研究疑难、复杂案件*案,深入村街、单位实地接触上访群众 *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余人次,解答涉法问题*余个。(案例)局长***同志 接访后,对此案给予了高度重视,当即安排相关部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研究会上,法制民警在吃透案情的基础上,依据事实和法律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补查意见,最终被局党委所采纳。办案单位依此迅速开展侦查工作,使案件很快有了重大进展。后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挽回了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得到了信访人及知情群众的一致好评。(案例)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在有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讨论会上,法制室民警根据案件进展情况,据理力争,认为该案仍有继续侦查的条件,并提出了明确的侦查意见,建议补查后重新提捕,最终这一建议被采纳,后犯罪嫌疑人* 某某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该案得到了成功办理。通过法制民警及时高效的法

局解名词解释

1、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为位于股前内侧区上份倒置的三角形间隙,向下与收肌管相续。主要内容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其中股神经肌腔隙穿出,进入股三角,而股动脉和股静脉则由血管腔隙出入股三角。 2、股鞘femoral sheath: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 3、股管femoral canal: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及筛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4、股环:股管上口称股环,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上面衬有腹膜。从腹腔面观察,此处有一小凹,称股凹,位置高与管环约1cm。股管内除有1~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外,尚有脂肪组织。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主要为肠管)可被推向股凹,继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 值得注意的是,股环上方常有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支在陷窝韧带附近。有是此吻合支异常粗大,甚至代替了正常的闭孔动脉,称为异常闭孔动脉,出现率为18.0%。行股疝修补术时,特别是切开腔隙韧带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损伤此动脉造成大出血。因股环前、后和内侧三面均为韧带结构,不易延伸,所以股疝易发生绞窄. 5、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连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的髋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外侧的即为肌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6、血管腔隙lacunae vasorum: 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连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的髋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内侧的为血管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肌筋膜及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和淋巴管通过。 7、收肌管adductor canal:收肌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由股内侧肌、缝匠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 8、腕管:腕管,在腕部的掌侧,由坚强的腕横韧带与腕骨(由钩骨、头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等组成)构成骨一纤维性管道,称为腕管。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9条肌腱穿过;分别被屈肌总腱鞘和拇长屈肌腱鞘包绕。两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2.5cm,二者之间有正中神经通过入手掌。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 9、尺侧腕管: 10、桡侧腕管: 11、掌浅弓: 12、鱼际间隙thenar space:手心外侧半。前界为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以掌中间隙为界,外侧是掌外侧肌间隔。近端为盲端;远端经第1蚓状肌管与食指背面相通。 13、掌中间隙midpalmar space:位于掌中腱鞘的内侧半,前界为第3-5指的屈肌腱、屈肌总腱鞘及第2-4蚓状肌,后界是骨间掌侧筋膜,外侧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为界,内侧是掌内侧间隔,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经蚓状肌管的指蹼间隙,并与指背相通。14、指蹼间隙fingerweb space:指蹼间隙又称联合孔,在第2-5指间掌骨头处,由位于指蹼深面的掌浅横韧带与掌腱膜的纵、 15、指髓间隙Pulp space:在指深屈肌腱抵止处远侧,皮肤和远节指骨远侧4/5的骨腹之

局解外侧重点总结

胸前区 神经:肋间神经前皮支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静脉: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开深筋膜,找到头静脉末端 暴露胸大肌:可见胸小肌,锁胸筋膜,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 穿锁胸筋膜的结构:胸外侧神经,胸肩峰血管,头静脉 以胸小肌为标志,观察解剖穿胸小肌下缘,胸小肌上缘及穿过胸小肌的结构: (1)胸小肌上缘的主要结构均从锁胸筋膜传出。1):头静脉和锁骨下淋巴结 2):胸外侧 神经 3):胸肩峰动,静脉 (2) 胸小肌下缘的主要结构:1):胸外侧动,静脉和胸肌淋巴结 2) :胸长神经 (3)穿过胸小肌的结构:胸内侧神经自胸小肌穿出后进入胸大肌 腋区:腋腔由顶,底,四壁构成 顶:由锁骨中1/3, 第一肋,肩胛骨上缘围成 底:有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构成,此区人大汗腺变态称为狐臭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胸大肌:主要作用是使臂内收 和旋内,有胸,内外侧神经支配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 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及肩胛骨所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四个肋及期间的肋间肌构成前锯肌由胸长神经支配 外侧壁:由肱骨结间结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和喙肱肌构成 腋腔的内容:锁骨下动脉(于第一肋外侧缘)------腋动脉(于大圆肌下缘)-------肱动脉 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动脉分为三段 (1)第一段:位于第一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分支胸上动脉 (2)第二段:位于胸小肌深面,有分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其中胸肩峰动脉于胸前神经伴行,穿锁胸筋膜后分为胸肌支,三角肌支和肩峰支 (3)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之间。此段发出1)肩胛下动脉:又发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至冈下窝。胸背动脉:

(完整版)局解重点归纳整理

头颈部 名词解释: 1.头皮: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三层合称头皮。 2.颅顶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头皮撕脱伤也多沿此层分离。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肌、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部危险三角:面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借多条途径向交通,因此面部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尤其是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感染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性更大,被称为“危险三角区”。 5.封套筋膜:即颈筋膜浅层。向上附于头颈交界处,向下附于颈、胸和上肢交界线,向前在颈前正中线处左、右相延续,向两侧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并形成两肌的鞘,向后附于项韧带和第7颈椎棘突,形成完整的封套结构。 6.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距胸骨柄上缘约3~4cm处,分为深浅两层,向下分别附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内有颈静脉弓,颈前静脉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7.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外侧壁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8.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等。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 9.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 10.颈动脉鞘:颈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鞘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为颈总动脉。在颈动脉鞘下部,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在二者之间的后外方有迷走神经。鞘的上部,颈内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方,迷走神经行于二者之间的后内方。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1.收肌管adductor canal 即Hunter管,为股前内侧区中1/3段的肌性管道,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至腘窝,长15~17厘米。管的前壁为股内侧肌和大收肌间的股收肌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上口由股内侧肌、大收肌、股收肌板上缘围成,下口为大收肌腱裂孔,前口为股收肌板下份的裂口。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2.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结构及其属支 3.股鞘femoral sheath 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并包绕股动脉和股静脉上 段所成之漏斗形筋膜鞘,长3~4cm。两个纵形的纤维隔将其分为3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内侧格即股管。 4.股管femoral canal为股鞘内侧份一个潜在性间隙(股鞘内侧格),长约1~2cm。其上口为股环,通腹膜外间隙;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腹腔内容物若顶着腹膜通过股环进入股管则形成股疝。 5.股环femoral ring 股管上口。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侧借纤维隔与股静脉毗邻。股环被腹膜外结缔组织所充填。由于股环的内、前、后三面均为韧带,故股疝容易发生嵌顿。 6.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骨及髂耻弓围成,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7.血管腔隙lacuna vas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动、静脉,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等。 8.腕管Carpal canal 位于腕掌侧,是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的骨筋膜鞘。管内有拇长屈肌腱及指浅、深屈肌腱共9条肌腱、正中神经、桡侧囊、尺侧囊通过。 9.鱼际间隙thenar space 又称拇收肌间隙,位于手心外侧半。前界为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以掌中间隙为界,外侧是掌外侧肌间隔。近端为盲端;远端经第1蚓状肌管与食指背面相通。 10.指蹼间隙fingerweb space & Web’s space又称联合孔,在第2~5指间掌骨头处,由位于指蹼深面的掌浅横韧带与掌腱膜的纵、横纤维所围成,是手指血管、神经等出入的部位,又是手掌、于背与手指三者间的通道。 11.指髓间隙Pulp space 在指深屈肌腱抵止处远侧,皮肤和远节指骨远侧4/5的骨腹之间有纤维隔相连,此隔将指腹的脂肪分成小叶,形成指髓间隙,又称指端密闭间隙,内有血管和神经。炎症时宜早期切开减压,以保护末节指骨 12.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 space位于气管前方,气管前筋膜与颈深筋膜中层脏部之间。间隙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或奇静脉丛,并可能有甲状腺最下动脉,在幼儿还可见胸腺上端或左头臂静脉及头臂干。此间隙向下与上纵隔相通。如有感染,脓液可向下蔓延至上纵隔。此间隙为气管切开必经之处。 13.乳房后间隙retromammary space为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使乳房可轻度移动。此处若感染化脓易向下扩展,宜作低位切开引流术。乳腺癌时如侵及此间隙,乳房即固着于胸前壁。

解款员年终工作总结

篇一:员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苏宁新员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一、岗位工作职责与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全年工作业绩: 作为一名刚入苏宁一个半月的新员工,目前我主要是在解放碑步行街旗舰店协助店长做内勤方面的工作:对重要文件进行上传下达;对店面物资的管理;协助处理促销员的进场、退场相关手续的办理;每日连管工作提醒相关作业的完成;店长交办的工作的跟进;其他日常工作。目前来说还在摸索学习阶段,工作具体实施也在学习和摸索过程当中,相比较其他老员工而言,这段时间感受最多的就是店面的工作氛围以及零售行业的全面了解,由于是在店面终端,这段时间感受最多的就是:作为零售服务行业的苏宁,顾客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这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从自身方面来看,这些日子里经历了以往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同样地与以前从事的行业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区别,也实现了自身的转变: 1 、角色的转换:从“消费者”到“苏宁人”的转换 从 10 月 9 日加入苏宁算起来截至到今天为止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了,从刚开始的脱岗培训到现在店面终端的摸索、实践阶段,与店面终端人事一起参加了新进入职员工企业文化的相关培训,对公司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也对“苏宁人”的标准进行了学习,同时在店面终端也参加了“苏宁人”标准学习的沟通会,对一个真正的“苏宁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三个热爱,四种态度”这个方面来界定,我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苏宁人;... 苏宁新员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可完全免费阅读或下载全文。香当网为全 国范文类知名网站,每一篇范文均为原创word文档,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全写稿任务。阅读与下载全文方法如下: 方法一、阅读该doc格式word文档全文(免费)---下载该doc格式word文档全文(免费) 方法二、如时间急或不上传文档要立即阅读下载(2010-12-29赞助498人—查看详情) 个人工作总结(实习生) 完美结束校园生活后,我拖着行李踏上了开往**的火车,开始了自己的另一段人生旅程。激动的情绪和兴奋的心情在我脑海里交织出责任感。 2010 年 11 月 05 日,到达目的地,漫长的路程,让我疲惫不堪。来到公司项目部后,我们接受到张经理和刘经理的相关培训,学习到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及一些工作需要的标格制作方法和应用。培训结束后,我们八人实习小组被分成三批,落到各个标段。被分到二标的除了我,还有两位老大:黄益和覃伟。 来到二标,意味着真正的实习生活正式开始。在这边,无论生活环境或是饮食习惯都跟**有区别,但那不是问题。在部长的带领下,我们去到工地,这让我们了解到高速公路的建设状况,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 由于工作需要,我们要在项目部做资料员,负责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工作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在部长的指导下,都可一一解决。当然解决的问题多,但遇到的问题更多。在办公室工作,最主要的是信息互动。作为一个资料员,信息的更**传递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做事一定要有计划,不然你知道的信息再多,信息还是传递不了。一天的时间不长,作为一个小小的资料员,一个随身本和一支笔足以记录一天的某些小变动。不要小看那些小变动,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这些小变动,它将变成大漏洞。信息传递很重要,但也有它应有的传递方式,如果信息更变频繁,在办公室里应该每周汇报或... 人事部门工作总结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6-12-4 22:31:41 发布人:yujklj68kfg 人事部门的工作期实也是我在领导关心指导下一个人的工作。下面我对本学期的人事工作总结如下。一、立场鲜明讲政治人们说,人事也是一个实权位置,当然他大概是指其他行业吧,

局解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神经点 :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针点。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 纵膈: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 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 颈动脉鞘: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 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 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 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 心包横窦: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 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 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 椎横突前结节. 锁胸筋膜:为胸部筋膜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头静脉、肩峰动脉、 胸外侧神经及淋巴管穿过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 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 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 定、支持作用。 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 区域称肾区。 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长约 5cm,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 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 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 入,故称为肝门。 动脉导管三角: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股鞘,股管: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 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 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 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 内侧部称股管 (二)简答题 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 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 腹之间。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 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内容: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舌下神经及其降支、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 巴结等。[ 2、肌三角的境界和内容: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 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其浅面 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 颈前静脉与皮神经,以及颈筋膜浅层;其深面 为椎前筋膜。三角内有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和肩 肿舌骨肌上腹,以及深层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 舌骨肌,以及位于气管前筋膜深部的甲状腺、 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3、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和内容: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 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又名二腹肌三角。 此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 层,深面由浅入深依次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 及咽中缩肌。内容主要有下颌下腺、淋巴结及血 管、神经等 4、穿越梨状肌下孔的结构有哪些?穿越梨状肌下孔 的结构: 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 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 和阴部神经。 5、腘窝的境界和内容: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 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内 下界和外下界为腓肠肌的内、外侧头,顶为腘筋 膜,底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和 腘肌及其筋膜。腘窝内容由浅入深为胫神经、 腘静脉和腘动脉。其外上界有腓总神经,血管周 围有腘深淋巴结 6、何为踝管?通过其的结构有哪些:小腿深筋膜在 胫骨内踝下后方形成屈肌支持带,张于内踝与跟 骨结节间,形成的管状结构即为踝管。其内走行 (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腱及 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及腱鞘。 7、股三角的境界和内容: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 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 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外侧是髂腰肌, 内侧为耻骨肌及其筋膜。另一种说法将长收肌 内侧缘作为股三角的内侧界,故三角的后壁除髂 腰肌、耻骨肌及其筋膜外,还有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股三角内有股鞘、股管、股神经、股动脉、 股静脉、淋巴管、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等。这些 结构的位置关系是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 内侧为股静脉 8、收肌管的组成和内容:又称Hunter氏管。位 于股前部中1/3段,缝匠肌深面,长约15厘米, 断面呈三角形。其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 收肌及大收肌,前壁为缝匠肌及架于内收肌与股 内侧肌间的腱纤维板。收肌管的上口与股三角尖 端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管内通 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其中隐神经与膝降动脉伴行自前壁的下部穿出。 9、肌腔隙和血管腔隙的组成前界为腹股沟韧带; 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髂腰 肌和股神经通过。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 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扩大散至大腿根部,并 可侵犯股神经 血管腔隙的组成: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 为耻骨梳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血管腔隙 中有股动、静脉,股管及股淋巴管通过 10、大、小隐静脉的行径及伴行的神经大隐静脉的 行径和伴行的神经: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 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 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 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 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 点。 小隐静脉的行径和伴行神经:起于足背静脉弓的

局解重点总结(精品文档)_共1页

一、头部 1.翼点:指颅骨侧面额骨,顶骨,颞骨,蝶骨4个骨相连处的缝,多呈H形,在颞弓中 点上方约3.8cm处。 2.腮腺鞘:颈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 下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神经的支配: 眼裂周围,眼轮匝肌——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 鼻孔周围,鼻肌——面神经颊支 口裂周围,浅层,口轮匝肌、颧肌、笑肌、降口角肌——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 下颌缘支 中层,提口角肌、降下唇肌——面神经颊支 深层,颊肌、颏肌——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 颈部,面神经颈支 5.面动、静脉的行径,面静脉的交通及结构特点: 面动脉的行径:在颈动脉三角起自颈外动脉,走向前方,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经下颌下腺深面,至咬肌止点前缘处,翻绕下颌体下缘出现 于面部。 面静脉的行径: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位置较浅,行程也不如面动脉迂曲,至下颌角下方,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交通的特点:1、内眦静脉-眼上静脉-颅内海绵窦 2、面深静脉-翼静脉丛-颅内海绵窦 面静脉的结构特点: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段交通常无瓣膜,因此,当面部感染时, 通过上述途径,可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或颅内感染。 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为“危险三角”。 6.面神经的分部、分支: 面神经分部: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 第二段,腮腺内段。 第三段,面神经穿出腮腺后的部分。 面神经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7.三叉神经末支出颅的位置及分布范围: 1、眶上神经:眶上切迹穿出,分布于额部、上睑皮肤 2、眶下神经:眶下孔穿出,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唇上皮肤 3、颏神经:颏孔穿出,分布于下唇、颏区皮肤 8.腮腺的形态和位置: 腮腺的形态:质软,色淡黄,大致成楔形 腮腺的位置: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下颌角 前——咬肌、下颌支、翼内肌的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9.腮腺管的行程及开口部位: 腮腺管的行程:自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1cm处横跨咬肌表面至该肌前缘继而

局解名词解释

1 femoral triangle股三角位于股前部上1/3,底在上、尖朝下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结构及其分(属)支。 2 femoral sheath 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并包绕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所成之漏斗形筋膜鞘,长3~4cm。两个纵形的纤维隔将其分为3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内侧格即股管。 3 femoral canal股管为股鞘内侧份一个潜在性间隙(股鞘内侧格),长约1~2cm。其上口为股环,通腹膜外间隙;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腹腔内容物若顶着腹膜通过股环进入股管则形成股疝。 4 femoral ring股环股管上口。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侧借纤维隔与股静脉毗邻。股环被腹膜外结缔组织所充填。由于股环的内、前、后三面均为韧带,故股疝容易发生嵌顿。 5 lacuna musculorum肌腔隙由腹股沟韧带、髂骨及髂耻弓围成,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6 lacuna vasorum 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动、静脉,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等。 7 adductor canal收肌管即Hunter管,为位于股前内侧区中1/3段的肌性管

道,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至腘窝,长约15~17厘米。管的前壁为架于股内侧肌和大收肌间的股收肌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上口由股内侧肌、大收肌、股收肌板上缘围成,下口为大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前口为股收肌板下份的裂口。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8 carpal canal腕管位于腕掌侧,是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的骨筋膜鞘。管内有拇长屈肌腱及指浅、深屈肌腱共9条肌腱、正中神经、桡侧囊(拇长屈肌腱鞘)、尺侧囊(屈肌总腱鞘)通过。 9 ulnarcarpal canal尺侧腕管屈肌支持带尺侧附着于豌豆骨和钩骨钩,其与腕掌侧韧带远侧部共同构成腕尺侧管,管内有尺神经和尺动、静脉通过。 10 radial carpal canal 桡侧腕管屈肌支持带桡侧端分两层附着于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形成,有桡侧腕屈肌腱通过。 11 superficial palmar arch掌浅弓位于掌腱膜和指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蚓状肌之间,由尺动脉的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分支有:1条小指尺侧动脉,分布于小指尺侧缘;3条指掌侧总动脉,至4指蹼间隙处各分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布于相邻两指相对缘皮肤。 12 thenar space鱼际间隙又称拇收肌间隙,位于手心外侧半。前界为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以掌中间隙为界,外侧是掌外侧肌间隔。近端为盲端;远端经第1蚓状肌管与食指背面相通。 13 midpalmar space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的内侧半,前界为第3~5指的屈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