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自传小说的深层心理意识探析_以_绿化树_与_男人的一半是女人_为例

合集下载

从张贤亮小说中的方言透视地域文化特色——以《绿化树》和《男人

从张贤亮小说中的方言透视地域文化特色——以《绿化树》和《男人

摘要:张贤亮作 为西部作 家代表 , 擅长提炼具有 西北特 色的方 言词进入作 品 , 这些方言词 包括方 言名词 、
方 言 动 词 、 方 言 形 容 词 和 方 言 歌 谣 ,本 文将 从 张 贤 亮 小说 中所 运 用 的 方 言 来 透 视 地 域 文 化 特 色 。
关键 词 :方 言 ;张 贤 亮 小说 ;地 域 文化
白银滩 、芦苇把子 、稻茬子 、杂 合饭 、沼泽等 。

张 贤亮笔 下的方 言形容 词 ,生动 地描绘 出人和 物 的形貌 、状 态 ,使 小说 中被描 述 的事物更 加具体
形 象 ,同时 反映 出西北 地区 的生活 习惯 。唏溜个 光
部 分方 言名词 与 当地 的 宗教 信仰 有关 ,宁夏
在是语言 。”瞄 张 贤亮 的小说 具有浓厚 的乡土气息 ,
赋 予浓重 的地方 色彩 ,这些 都归功 于张 贤亮对 西北
作者 简介 :雷丽霞 ( 1 9 8 9 一 ),女 ,湖 南邵 阳人 ,宁夏 大学新 闻传播 学院助教 。 基金项 目:本 文 系 2 0 1 5 — 2 0 1 7年宁夏大 学科 学研 究基金 “ 张贤亮小说 中的方言现 象研 究” ( 项 目编号 :S K1 5 0 2 6 )的部 分
是 回族 自治 区 ,回族 人 民信奉 伊斯 兰教 ,部分 方言 名词 与 回族 文化 有关 。如 :满 拉 ( 伊 斯 兰教清 真寺 经 堂学校学生 ) 、 阿訇 ( 清真寺 主持 宗教事务人 员 ) 、 卡 费勒 ( 阿拉伯 语 ,异教徒 ,宁夏农 村骂人的话 )、
( 形容很光滑 )、精光 ( 什么都没有 )、直筒筒 ( 形 容很直很宽 )、蔫不 叽叽 ( 无精打采 )、硬梆梆 ( 形 容很硬 、 有 实力 ) 、 泼刺泼刺 ( 形容水声 ) 、 蔫巴( 枯 萎的 ) 、梆梆硬 、嘎 巴嘎 巴、 糠 ( 空心 , 松 而不 实 )、 稠( 浓 的 )、 獬 ( 稀 的 )、 沥 沥拉拉 、 燠热 、 瘦 伶伶 、 畏畏葸葸 、 镐头 、 瓷实 ( 结实 、 牢固 ) 、 上算 ( 划算 ) 、 疲疲 沓沓 、瓮声瓮气 、哐哩哐哩等 。

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有感

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有感

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有感张贤亮的这本书对于今人来说算是老古董了,不过闲来无事,品味一下也是无妨的。

光看这个书名就够吸引人的眼球了,我当初坚持看完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冲着名字来的,虽然看了几十页后,有点后悔,但还是咬牙看完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呵呵。

这本书发表于1985年,那是个开放的时代,憋了20多年的中国,打开了国门,输入了新的自由的空气。

作者写的内容或许会让现在的红男绿女们大失所望,因为那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作者之所以那样写,是因为有他的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

真正的好书,好文章不是好华丽的词藻装饰起来的,而是由朴实的语言,加上真实的感情,可信的事实结晶而来的。

在改革开放前的那段特殊的岁月里,不要说我们知之甚少,就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也不愿意回首。

因为太残忍了,那简直是揭伤疤。

于是我们明智地选择了集体遗忘,全体民族的刻意忘却。

我们都不提那个疯狂的,混乱的,非理性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里,知识分子受到打压和排斥,老师被贬斥为臭老九,人作为一个人不是人,因为没有尊严,没有个性,没有自由,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甚至连人的本能也受到极大的压抑。

他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顺从,选择了改变自我来适应变化太快的社会。

他们为了自己生命的保全,牺牲了自己的爱好和事业,抛弃了自己的基本需求,老老实实地做和他人一样的事情。

青春在这里开花,却又是昙花一现,无可奈何花落去,变了的是流年和沧桑的脸庞,而不变的是他们的内心。

改革的春风扫去了沉闷的空气。

他们积郁了几十年的想法像火山爆发一般迅速遍地开花,造就了中国文坛的一个小春天。

他们的文笔有着相似的痕迹,他们书写着他们的人生经历,字里行间想告诉我们什么,却不愿道的太明白,全靠读者自己的品味和理解。

他们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开敞着心胸。

他们的确有自己的担忧,他们吃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他提出的终生学习的理念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

它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做人格言。

重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重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重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家张贤亮日前逝世,终年78岁。

这个人的一生没有别的,就是一个传奇。

而他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章。

所以在他身后,无数文艺青年撰文纪念。

无论是他坎坷的身世,多情的性格,还是颇受争议的作品,乃至他的商业帝国,都具备足够多的话题性。

所以,看着我干嘛?你自己上网去查啊。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张贤亮的名作,当年横空出世,立即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小黄书。

想一想看,在80年代写一本有关于男女,涉及到性的小说,其炸裂程度不亚于在今天提出豆腐脑得吃酸的。

从80年代到今天,类似的作品,类似的社会影响,只有贾平凹的《废都》、卫慧的《上海宝贝》、马健的《亮出你的舌苔或者空空荡荡》以及木子美老师的《遗情书》。

冯唐老师也在努力进入这个阵列,但是,他丢失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头寸,希望渺茫。

为了强调《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时代性,我不得不再给你举个例子: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当时人们是当毛片来看的,那么,它毛到什么程度呢?里面有个镜头,青年男女在谷草堆里闹,毛衣上沾满了稻草,于是女生就脱掉毛衣去摘,镜头给了一个特写:毛衣拉起来,露出了肚皮。

然后,男生就扑了上去。

镜头再一转,女生投水自杀了。

当时在露天电影院里,肚皮露出来的瞬间,全场紧张到让周围的寂静都能拧出水来。

一个儿童天真的声音响起:「爸爸,那个叔叔在干嘛呀?」。

那是儿童就是我,从小就那么讨厌。

所以,你可以大概估算了一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为小黄书,大概能黄到什么程度,以及为什么当时的人们看了之后觉得迎面挨了一闷棍,在担忧作者会被枪毙的同时,怀着怎样如饥似渴的心情颤抖这双手读完这本书。

我是初中读的这本书,张贤亮去世的消息传来,我使劲回想,却一点都想不起来。

昨晚我又重新读过一遍,发现只有几句床上的对白,因为生动有力的缘故,唤醒了沉睡的记忆。

在今天重温《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总体评价并不算高,尤其是脱离了它走红的时代背景,这本书的问题就更加的明显。

“才子佳人”抑或“母与子”——从《绿化树》的爱情模式解读男性

“才子佳人”抑或“母与子”——从《绿化树》的爱情模式解读男性
化树” 马缨 花 。 作为“ 落 难公 子 ” 的章 永 磷 , 绿化树》 中, 在章 永磷渴望“ 纯净化 ” 的“ 变形记” 中, 马缨花即为章永
磷 自我 改造 的“ 活水 ” , 亦为其“ 成长史” 中不 可或 缺 的“ 中间物 ” 。
摘要 : 张 贤亮的《 绿化树》 讲述 了男性知识分子章 永磷 的“ 变形记” , 马缨花作 为其 生命 中的“ 绿化树 ” 承担 了重要 的 叙 事功能。 “ 落难公子” 邂逅“ 慧眼识君佳人 ” , 是典型的“ 才子佳人 ” 模式 , 但“ 才子 ” 将“ 佳人 ” 视 为“ 母亲” 。 致使马缨花 不
请 糊 墙 的稗 子 面 省 下来 , 倒在铁锨上摊饼 ; 更 有 甚
接将外在的美 貌作 为衡量女性 自身价值的一个 重 要砝码 ……而男子 的才气既是婚姻的砝码 , 又是女 性终生依附所系” [ 2 1 。在《 绿化树》 中, 章永磷与马缨 花的结合 , 亦暗合 了中国古典文学里 “ 才子配佳人” 的爱情模式 , 无怪乎让人联 想至明代 的传奇 , 譬 如
节设 置 。
家庭 的男性知识分 子 , 在时代 的大泽 中经过 一番 “ 苦难 的历程 ” , 最终变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的故事 。然而 , 诚如阿 ・ 托尔斯泰在《 苦难 的历程》 中所述 , 知识 分 子 的改造 绝 非易 事 , 需要 先 后 “ 在 清 水里泡三次 , 在碱水里煮三次 , 在血水里浴三次 ” ,
中图分类号 : 1 1 0 6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3 6 9 9 ( 2 0 1 7 ) 0 5 — 0 0 8 5 — 0 4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6 9 9 . 2 0 1 7 . 0 5 . 0 1 9

【望安山文学】王道刚汲取救赎的力量——读张贤亮《绿化树》有感(散文)

【望安山文学】王道刚汲取救赎的力量——读张贤亮《绿化树》有感(散文)

【望安山文学】王道刚汲取救赎的力量——读张贤亮《绿化树》有感(散文)汲取救赎的力量——读张贤亮《绿化树》有感文/王道刚清晨,我被窗外斑鸠的咕咕声唤醒。

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手机: 5:08。

摸摸昏沉沉的额头,呆滞的目光巡睃于书房的天花板和那盏孤零零的枝形吊灯上。

当我的视线落在桌上那本半合的《张贤亮精选集》时,刹那间,马缨花、尔舍、谢队长、老会计、海喜喜、瘸子保管员、“营业部主任”……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恍若从《绿化树》的扉页上轻手轻脚地走下来......“双鱼牌”香烟、稗子面馍馍,连同“你驴日的没少吃!”的爆粗口、“羊肚子(的个)手巾水上漂,你不会唱曲子奴给你教......”的信天游、爬山调,宛如潺潺清溪慢慢浸润着近段以来一颗焦躁不安的心……作家因作品不朽。

张贤亮实属当代文学大军中一位响当当的传奇人物。

命运起伏跌宕的他,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因创作诗歌《大风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大西北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直至1979年9月才得以彻底平反。

重新操觚后,其小说、散文、评论、影视剧本如雨后春笋拔节在盛世中国文学温厚的土壤中,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早安朋友》《绿化树》《一亿六》、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散文集《飞跃欧罗巴》《边缘小品》《小说编余》等等相继问世......作为一名成功商人,他创办了宁夏西部影视城,将自己9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被轰轰烈烈地搬上了银幕。

而《绿化树》是最好的伤痕文学代表作。

它让我看到了冰冷年代中的温情。

小说一开始就以雄浑而又率直的文笔,给人们勾勒出西北黄土高原那辽阔而又苍凉、质朴而又贫瘠的严峻场景。

“出身不好”的主人公章永璘,正在寻求人生之路时被打入社会最底层,他本来就比较斑驳的思想构成又增添了新的精神困惑,而这复杂的主观世界又适逢一个复杂的客观世界,这就使他的生活、他的性格,无不充满了难以解说而又难以解脱的种种矛盾。

不可以被忽视的“风景”——张贤亮八十年代小说《绿化树》重读

不可以被忽视的“风景”——张贤亮八十年代小说《绿化树》重读

不可以被忽视的“风景”——张贤亮八十年代小说《绿化树》
重读
高传峰
【期刊名称】《扬子江评论》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1983年的9月份到11月份,张贤亮用了2个月的时间在银川西桥完成了中篇小说《绿化树》,发表在1984年第2期的《十月》上。

当时的张贤亮已经在
文坛小有名气,他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土牢情话》、《河的
子孙》、《肖尔布拉克》等中短篇小说均引起了不错的反响,但这似乎还远远不够。

《绿化树》的发表,犹如在文坛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一时间好评恶评如潮。

这种情况,在随后张贤亮发表长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时再次重演。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篇小说把张贤亮推向了创作的巅峰时期。

【总页数】8页(P79-86)
【作者】高传峰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说是不可以修订的——试以王蒙长篇小说《这边风景》为例 [J], 白草
2.郁达夫与张贤亮小说比较论--以《沉沦》与《绿化树》为中心 [J], 王俊虎;付玉

3.张贤亮自传小说的深层心理意识探析——以《绿化树》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为例 [J], 韩晓婷
4.八十年代以来张贤亮小说研究述评 [J], 马英
5.身体与灵魂的革命改造——重读张贤亮的《绿化树》 [J], 孙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化树》的女性主义解读

《绿化树》的女性主义解读

《绿化树》的女性主义解读作者:蔡怀泓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16期摘要:《绿化树》是一部反映饥荒岁月里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的小说。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从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男主人公心理等方面来剖析其中充盈着的男性中心主义意识。

关键词:张贤亮小说《绿化树》女性主义解读男性中心主义意识《绿化树》是张贤亮于198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它叙述了刚劳改释放的知识青年章永璘在西北地区一个偏僻荒凉的农场就业的经历,以独到的视角和真切的感情审视残酷的社会环境中饥饿的苦难和困顿的灵魂,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作为一部影响较大的反思小说,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但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在小说中充盈着男性中心主义意识。

马缨花与章永璘的组合,让人联想到《莺莺传》中的崔莺莺与张生,《霍小玉传》的霍小玉和李益,等等。

章永璘是知识分子,而马缨花是农场上最美丽的年轻妇女,这样的搭配正好符合中国古典文学里的“才子配佳人”模式。

王蒙在评价张贤亮的作品时就曾表示:“他的作品中几乎老是离不开说得俗一点就是落难公子和慧眼识君佳人的模式。

”作为“佳人”的马缨花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单身母亲。

她是农场里最美丽的女人,虽然文化素质不高,未脱粗俗,但她有情有义,善良,富有同情心,勤劳能干,乐观向上,像“马缨花”这种植物一样“喜光,耐干旱瘠薄”。

和所有“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一样,她深爱着章永璘,甘愿为他奉献一切、牺牲一切,正是她为章永璘从压抑迷茫走向超越自我提供了物质的、感情的前提条件,让落难才子章永璘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章永璘心中,马缨花就像是支持着他走向光明大道的美丽的“绿化树”。

正因此,章永璘对马缨花心存感激也萌生爱意。

然而,章永璘对马缨花的依恋并不同于一般情侣间的爱恋,他表现得更多的是一种儿子对母亲的依赖。

马缨花是“佳人”,但也同时扮演着“母亲”的角色。

张贤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张贤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张贤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母性光辉(1)“绿化树”—马樱花在章永璘到农场后的第一天正式劳作时,马樱花与他第一次见面,当时谢队长让章永麟跟着她们这群妇女刨粪,这当中包括了马樱花,她一句关切的话语“别累着”使章永璘无比感动,在章永璘的内心深处,是渴望被人关怀,被人爱护的。

同时她作为一个没有丈夫又有着孩子的女人,对初次见面的章永璘,她没有一丝顾虑,将钥匙给了他,让他去她家拿镐头。

可见她对章永璘是一见钟情。

对生活,她从不马虎,在当时那样的特殊时期,家家户户都是将稗子弄成稀饭,而她那双巧手却将稗子米弄成了干焖饭。

“稗”是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是稻田的害草。

但在那个特殊时期,稻子颗粒无收,人们为了生计也是挖空了心思呢。

她对章永璘既温柔又怜悯。

更难得可贵的是对章永璘那纯真的慷慨。

她专门跑去章永璘的“家”,明知故问地打听说,你们谁是唱诗歌的“右派”,其实只是想把他“骗”去家里,给他吃一顿好的。

对章永璘来说,白面馍馍在那样的时候实在是太贵重了,以至于章永璘几番推让。

虽然她很喜欢笑,时不时就会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当章永璘看见那个白面馍馍的指纹印留下一颗清亮的泪水时,她不笑了,而是叹气地说了句,唉,遭罪哩。

此时她对章永璘,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

她稚气未脱。

在她与尔舍玩闹时,那爽朗的声音,快活的曲调,诙谐的歌词,搂着尔舍在像在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天真的神态,土房子充斥着她跟孩子叽叽喳喳的笑声。

她宽容大度。

当章永璘向马樱花问起海喜喜时,她讲到一半便不说了,只是一个劲地说海喜喜是个没起色的货,这也是她经常骂海喜喜的一句话。

她其实一早就知道海喜喜某天偷看她沐浴,这事关系到她自身的名誉,但同时也关系到海喜喜的名誉。

她不仅没有当时对海喜喜破口大骂,而是装聋作哑,但是她心知肚明并且照常跟海喜喜来往,还让尔舍跟他一起玩闹,但是她对海喜喜的态度跟章永璘是截然不同的。

她对章永璘崇高的爱,就像一个哺乳自己孩子的伟大母亲。

她用她的聪明才智换取的食物喂饱了章永璘,那食物注入了仁爱,注入了精神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 发 现 我 与 她 之 间 有 着 不 可 拉 齐 的 距 离 … … 我 还 发 觉 ,文 明 的 功 能 主 要 不 在 于 指 导 自 己 的 行 为 ,而 在 于 解 释 自 己 的 行为。”当他把全部的体力和智慧都用 于维持生命的存在 时,这种把活着作为人 生 的 终 极 追 求 是 对 他 作 为 人、作 为 一个知识分子的价值和尊严的极大贬低。他为自己的这 种退化而感到恐惧,为 自 己 从 人 退 化 到 人 兽 的 边 缘,变 成 “狼 孩 ”而 颤 栗 ,他 从 内 心 开 始 了 忏 悔 :“白 天 的 各 种 卑 贱 和 邪念却使我 吃 惊,就 像 朵 连 格 看 到 被 灵 猫 施 了 魔 法 的 画 像 ,看 到 了 我 灵 魂 被 蒙 上 的 灰 尘 … … 带 着 对 自 己 深 深 的 厌 恶 。 我 颤 栗 ,我 诅 咒 自 己 ”;他 从 心 灵 深 处 发 出 了 震 撼 人 心 的 呼 喊 :“如 果 没 有 比 活 更 高 的 东 西 ,活 着 还 有 什 么 意 义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里 作 者 大 胆 写 性,写 性 压 抑,揭 露 造 成 知 识 分 子 精 神 压 抑 、人 格 屈 辱 和 身 心 不 健 全 的 极 左 社会。在章永璘是如此 地 渴 求 着 异 性,以 至 于 一 支 烟、一 张 纸 、一 本 书 等 等 都 能 和 使 他 愉 悦 的 女 人 “融 为 一 体 ”的 时 候 ,命 运 把 一 位 年 轻 美 丽 ,血 肉 丰 满 ,同 他 一 样 怀 着 炽 烈 情 欲之火的“裸浴维纳 斯”黄 香 久 奉 献 到 他 面 前 时,灵 与 肉, 人与兽,清醒与迷惘,高 尚 与 卑 劣 展 开 了 强 烈 的 搏 斗。 而 后,肉欲的需要使他 走 进 了 婚 姻。这 里,主 人 公 由 性 本 能 驱 使 ,这 种 本 能 使 他 按 “快 乐 原 则 ”活 动 。
思 想 和 意 识 并 没 有 因 为 时 间 的 相 隔 而 出 现 断 裂 ,相 反 ,“它 们更像一条延绵不断、不可分割的河流”[2]。因 此,在 笔 者 看 来 ,张 贤 亮 最 主 要 的 也 倍 受 争 议 的 两 篇 小 说 《绿 化 树 》与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 作 者 特 定 社 会 条 件 下 内 心 真 正 的 涌 动 ,是 作 者 心 理 意 识 的 体 现 。
社 会 历 史 批 评 大 部 分 从 道 德 的 角 度 进 行 拷 问 ,而 精 神 分析批评则指出作者由于受外在政治苦难的压抑而导致 了一系列的双重性、矛 盾 性。威 廉 · 詹 姆 斯 在 其 《心 理 学 原 理 》中 谈 到 何 谓 意 识 流 ,他 说 :“我 们 的 体 验 有 的 是 初 次 , 有 的 感 到 熟 悉 ,似 乎 曾 经 有 过 ,但 却 无 法 说 出 它 是 什 么 ,或 者于何时何地体验过。这两种经验之间又有什么显著的 不同呢?有时,一曲乐调、一 丝 芬 芳、一 种 味 道,都 会 把 这 种不可名状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深深带入我们的意识之中, 使我们为它们神秘 的 情 感 力 量 所 震 动。”[2]作 为 带 自 传 色 彩的小说《绿化树》与 《男 人 的 一 半 是 女 人》既 是 作 者 的 自 传 ,但 更 多 的 是 作 者 本 人 对 自 己 内 心 隐 秘 世 界 的 挖 掘 。 时 隔二十多年,作者回过 头 来 看 自 己 的 过 往 时,发 现 自 己 的
对此,有评论说不管 是 马 樱 花 还 是 黄 香 久,她 们 的 爱 都是单向的,章永璘 爱 的 只 有 自 己。同 时,也 反 映 出 了 张 贤 亮 本 人 创 作 的 双 重 动 机 。 在 《绿 化 树 》里 ,章 永 璘 在 最 后 虽没能和马缨 花 走 在 一 起,但 他 无 时 不 在 赞 颂、想 念 她。 于 是 ,在 《绿 化 树 》里 未 完 成 的 婚 姻 在 《男 人 的 一 半 是 女 人 》 里得到了实现。但婚姻是在仅有肉欲无爱欲的情况下结 成的,所以,虽然最后 黄 香 久 对 章 永 璘 说 “…… 你 别 忘 了, 是我把你变成真正 的 男 人 的 ……”但 是,作 者 发 出 了 这 样 的 心 声 “啊 ! 世 界 上 最 可 爱 的 是 女 人 ! 但 是 还 有 比 女 人 更 重要的!女人永远得不到她 所 创 造 的 男 人!”[4]360可 以 说, 在这里,作者道出了 爱 情 的 真 谛,生 命 的 本 真。 如 果 理 解 了这一点,我想就不会 单 纯 地 说 章 永 璘 自 私 的 一 面,而 会 理 解 他 内 心 里 对 精 神 需 求 的 追 求 。 在 《满 纸 荒 唐 言 》里 ,张 贤亮坦率地说到他在第二次走上文学道路的动机是上不 得台面的 。 [5]1 对于一个经历了常 人 无 法 想 象 的 血 泪 之 路 的 作 家 来 说 ,还 有 什 么 需 要 隐 藏 和 冠 冕 堂 皇 的 呢 ?
程 中 所 体 现 的 ,其 中 也 蕴 涵 着 深 沉 的 忏 悔 意 识 。
关 键 词 :张 贤 亮 ;小 说 ;超 越 ;心 理 意 识 ;力 比 多 ;忏 悔 意 识
中 图 分 类 号 :I207.4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1785(2011)11-0080-03
一 、力 比 多 与 俄 狄 浦 斯 张贤亮的作品最引人注目也最倍受人争议的乃是其 中对“性”的描写。因 一 首《大 风 歌》,张 贤 亮 被 打 成 右 派, 并被遣送到 农 场 劳 作。 长 期 的 劳 改 生 活 导 致 张 贤 亮 “在 43岁以前根本无法谈恋爱,直到 39岁 还纯洁得 和 天 使 一 样,所以经历了严重 的 性 苦 闷”。“虽 然 我 身 边 没 有 女 人, 但我可以幻想,正因为 没 有 具 体 的 女 人,更 能 够 自 由 地 幻 想 。”作 者 在 谈 到 自 己 的 创 作 主 旨 时 ,指 出 :“我 是 想 通 过 一 个人性的被扭曲,不仅 在 心 理 上 的 扭 曲,而 且 在 生 理 上 也 受 到 扭 曲 ,来 反 映 一 个 可 怕 的 时 代 ,告 诉 世 间 ,这 样 的 时 代 不能 再 存 在 下 去。”张 贤 亮 的 性 包 含 有 更 多 的 反 省、哲 思 和伦理批判。 《绿 化 树 》里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章 永 璘 因 为 政 治 的 压 抑 ,饱 受 焦 虑 折 磨 ;又 因 被 无 边 的 饥 饿 控 制 ,成 了 一 个 “狼 孩 ”,只 有 在 烈 性 似 火 柔 情 似 水 的 女 主 人 公 马 樱 花 那 方 小 屋 里 ,他 的 心 灵 才 能 获 得 宁 静 ,只 有 在 被 马 樱 花 的 杂 合 饭 和 白 面 馍 馍喂饱之后,才能摆脱 那 种 自 然 人 的 状 态,成 为 一 个 社 会 人。马樱花既是救苦救 难、乐 善 好 施 的 “漂 母”,又 是 让 人 爱慕和依恋的“梦 中 的 洛 神”。精 神 分 析 学 依 据 情 感 依 附 类型所作的对象选 择 理 论 认 为:“(里 比 多)将 自 己 依 附 于
《男人的一半是女 人》里 的 章 永 璘 继 续 着《绿 化 树》里 章永璘未完成的一切。在 这 里,章 永 璘 在 结 婚 时,十 分 清 楚 横 亘 在 他 和 黄 香 久 之 间 的 鸿 沟 ,但 他 经 不 住 物 质 主 义 私 欲的诱惑,于是他“总 是 处 在 不 间 断 的 矛 盾 当 中。 一 方 面 是 理 性 的 思 索 ,忠 于 一 个 信 仰 ,被 文 明 约 束 和 管 制 ;另 一 方 面是非理性的本能,渴 求 和 一 个 活 生 生 的,实 实 在 在 的 肉 体结合,不管她是谁,只 要 是 我 亲 眼 看 到 并 刺 激 起 我 情 欲 的 异 性 ”。 结 果 ,他 终 于 跌 进 这 种 现 实 主 义 的 陷 坑 ,堕 落 在 了 肉 欲 的 婚 姻 里 。 也 至 此 开 始 了 他 对 人 性 的 思 索 、煎 熬 的 过程。作者在此开掘出了作品中前所未有的人性深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张贤亮作品的评论 可 谓 经 历 了 一 系 列 的 变 化 ,由 最 初 的 社 会 历 史 批 评 到 后 来 的 精 神 分 析 批 评 。 这 些 评 论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阐 释 了 自 己 的 观 点 ,运 用 社会历史批评的认为其作品中有关“性”的描写走向 了 一 种 庸 俗 、艳 情 ,毒 害 了 青 年 一 代 ,同 时 认 为 其 中 有 关 资 本 论 的叙述与主题的表达 联 系 不 紧 密,过 于 烦 琐,甚 或 抽 象 到 让 人 难 以 理 解 ,造 成 了 不 必 要 的 阅 读 障 碍 。 而 运 用 精 神 分 析 批 评 的 则 认 为 由 于 张 贤 亮 受 外 在 的 政 治 苦 难 的 压 抑 ,其 内 在 的 心 理 人 格 发 生 分 裂 ,由 此 导 致 了 他 的 小 说 观 念 的 矛 盾性、创作动机的二重 性、小 说 文 本 的 双 重 性 及 其 梦 幻 特 征 。 [1] 以上从这两个视 角 进 行 分 析 都 有 其 一 定 的 依 据 及 道 理 ,但 往 往 也 会 因 为 太 注 重 外 在 环 境 的 作 用 而 忽 视 了 作 者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意识。
摘 要 :张 贤 亮 带 自 传 色 彩 的 小 说 《绿 化 树 》与 《男 人 的 一 半 是 女 人 》中 有 关 “性 ”的 描 写 在 特 定 时 代 下 包 含
了 更 多 的 反 省 、哲 思 和 伦 理 批 判 ,恋 母 情 结 以 及 作 者 力 比 多 的 人 格 化 身 是 主 人 公 在 追 求 爱 ,超 越 生 命 本 身 的 过
第 26 卷 第 11 期 (201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11 Vol.26 (2011)
张贤亮自传小说的深层心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探析
——— 以 《绿 化 树 》与 《男 人 的 一 半 是 女 人 》为 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