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不稳定试井资料求取饱和压力

利用不稳定试井资料求取饱和压力
利用不稳定试井资料求取饱和压力

利用不稳定试井资料求取饱和压力

摘要:应用压力恢复曲线对不同类型储层的低地饱压差油气藏求取饱和压力,不仅弥补了pvt分析数量有限和取样条件苛刻等缺陷,而且拓宽了压力恢复曲线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不稳定试井地饱压差压力恢复

饱和压力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是由pvt取样分析获得的。为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取样井的条件要求非常严格,而现场又很难以满足这些条件。在sx油田sn区块低地饱压差油田,可以使用压力恢复曲线来代替pvt饱和压力资料少的缺陷。这不仅拓宽了压力恢复曲线的应用范围,还可以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上做出贡献。

一、用压力恢复曲线确定饱和压力的方法

1.适用条件

用压力恢复曲线确定油(气)田饱和压力的方法适用于地饱压差小的未饱和油气藏(即油嘴稍大,井底流压就低于饱和压力,井筒及周围地层脱气;油嘴稍小或关井,井底流压就很快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而不适用于饱和油气藏或高地饱压差的未饱和油气藏。不同储层具有不同的压力恢复曲线形态,本文主要用霍纳曲线切线之切点确定饱和压力(也可以用导数曲线或拟合曲线求二阶导数获得)。一般压力恢复曲线可以分为4段:早期缓升段、陡升段、直线段、边界上翘或下跌段。是前两段,主要反映的是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对低地饱压差油气藏,井筒储集效应中相的变化占

试井分析复习

试井分析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试井?试井有哪些分类? 答:(一)试井:以油气渗流力学为理论基础,以压力、温度、和产量测试为手段,研究油气藏地质和油气井工程参数的一种方法。 (二)分类:两大类,产能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1)产能试井:回压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一点法试井。 (2)不稳定试井:单井试井(压力降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探边试井)、多井试井(干扰试井、脉冲试井)。 2、什么是产能试井?什么是不稳定试井? 答:(一)产能试井:是改变若干次测试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相应的井底压力,利用稳定试井分析理论研究测试井生产能力的一种动态方法。(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二)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而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利用不稳定试井分析理论研究测试井测试层特性参数的一种动态方法。 3、阐述产能及不稳定试井的主要用途。 答:(一)产能试井:确定测试井的产能;对单井进行动态预测。 (二)不稳定试井:确定油气藏类型(孔隙结构性质);确定原始地层压力;确定地下流体流动能力;判断完井效果;确定措施井及层位,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改造措施;判断增产改造措施的效果;推算探测范围和估算单井控制储量;判断边界性质、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判断井间连通情况,确定连通厚度及连通渗透率大小;判断地层渗透率的方向性发育情况。(10条) 4、产能及不稳定试井的类型有哪些?(同上) 5、目前试井存在的问题 答:由于油气藏及其中流体流动的复杂性,因此,目前在许多复杂流体流动和复杂介质中的试井分析理论与方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水驱油藏、水驱气藏、非牛顿流体、低渗油气藏、异常高压油气藏、凝析气藏、复杂结构井、数值试井、井筒动力学对试井的影响) 多相流动:目前已投入开发的绝大多数油气藏都进入了高含水期,油(气)水关系复杂,多井干扰问题突出,储层孔隙结构可能已发生变化。多层合采:多个小层合采、层间存在干扰。低孔低渗:低渗透油气田大量投入开发,由于低渗透油气田本身的特点,使得目前成熟的试井分析理论可能不再适合。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缝洞型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复杂结构井:水平井、分支井、大斜度井、丛式井 第二章产能试井分析方法(产能试井概念:) 1、(一)产能试井测试程序:关井测地层静压;从小到大改变工作制度,测稳定产量,井底流压和其他相关数据;关井测地层静压。 (二)产能试井分析步骤:整理试井资料;确定产能方程;作流入动态关系曲线;确定合理工作制度。

试井分析13

1、试井: 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理参数,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特种识别曲线: 特种识别曲线:在某一情形或某一流动阶段在某种坐标系(半对数坐标系或直角坐标系)下的独特的曲线,称为“特种识别曲线”。 3、叠加原理: 如果某一线性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即分解成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定解问题的解。4、井筒储集系数: 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5、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 具有一条裂缝,裂缝宽度为0,沿着裂缝没有压力损失。 无量纲量:不具有量纲的量。 井筒储集系数: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干扰试井:是一种多井试井,是在一口井上改变工作制度,以使油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在另一口井加入高度压力计测量压力变化的试井方法。 6、表皮效应: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各种原因,其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降,这种现象称为表皮效应。 37、产能试井: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无阻流量、井底流入动态曲线和合理产量等的方法。 38、常规试井解释方法:以Horner方法为代表的,利用压力特征曲线的直线段斜率或截距反求地层参数的试井方法。 简答题 1、说明使用早期资料画成的特种识别曲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如何纠正? 答:在记录开(关)井时间时有误差,导致使用早期资料画成的特种识别曲线不通过原点。 纠正办法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Δp-t关系曲线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就是时间误差的大小,将直线平移到通过原点,就能将时间误差校正。 2、简述使用无量纲的优点并写出P D、t D、C D的表达式 答:1、由于若干有关的因子已经包含在无因次量的定义之中,所以往往使得关系式变得很简单,因而易于推导、记忆和应用。 2、由于使用的是无因次量,所以导出的公式不受单位制的影响和限制,因而使用更为方便。

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 第一部分油气井试井 第一章稳定试井 第一节油井稳定试井 一、原理 达西定律告诉我们:平面径向流的井产量大小主要决定于油藏岩石和流体的性质(即Kh),以及生产压差。因此,测出井的产量和相应压力,就可以推断出井和油藏的流动特性, 这就是稳定试井所依据的原理。 稳定试井也可称为产能试井。其具体做法是: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待每种工作制度下的生产处于稳定时,测量其产量和压力及其它有关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绘制指示曲线、系统试井曲线、流入动态曲线;得出井的产能方程,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合理工作制度和油藏参数。 本章主要介绍自喷油井的稳定试井。 二、测试方法 (一)定工作制度 1.工作制度的测点数及其分布 每一工作制度以4~5个测点较为合适,但不得少于三个,并力求均匀分布。 2.最小工作制度的确定原则 在生产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该工作制度的稳定流压尽可能接近地层压力。 3.最大工作制度的确定原则 在生产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该工作制度的稳定油压接近自喷最小油压(例如,取0.3~1.0Mpa)。

4.其它工作制度的分布 在最大、最小工作制度之间,均匀内插2~3个工作 制度。 (二)一般测试程序 1.测地层压力 试井前,必先测得稳定的地层压力。 2.工作制度程序 一般由小到大(也可以由大到小,但不常采用)依 1 图1—1油井指示曲线类型 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测量其相应的稳定产量、流压和其它有关数据。 3.关井测压 最后一个工作制度测试结束后,关井测地层压力或压力恢复。 三、线性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图 1—1直线型指示曲线I可用以下线性方程表示: (6—1) q,J,pp 3式中:q——产量,m/d 3 J——采油指数,m/d?MPa Δp——生产压差,MPa P

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

1 第一部分 油气井试井 第一章 稳定试井 第一节 油井稳定试井 一、原理 达西定律告诉我们:平面径向流的井产量大小主要决定于油藏岩石和流体的性质(即 Kh ),以及生产压差。因此,测出井的产量和相应压力,就可以推断出井和油藏的流动特性, 这就是稳定试井所依据的原理。 稳定试井也可称为产能试井。其具体做法是: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待每种工作制度下的生产处于稳定时,测量其产量和压力及其它有关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绘制指示曲线、系统试井曲线、流入动态曲线;得出井的产能方程,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合理工作制度和油藏参数。 本章主要介绍自喷油井的稳定试井。 二、测试方法 (一)定工作制度 1.工作制度的测点数及其分布 每一工作制度以4~5个测点较为合适,但不得少于三个,并力求均匀分布。 2.最小工作制度的确定原则 在生产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该工作制度的稳定流压尽可能接近地层压力。 3.最大工作制度的确定原则 在生产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该工作制度的稳定油压接近自喷最小油压(例如,取0.3~1.0Mpa )。 4.其它工作制度的分布 在最大、最小工作制度之间,均匀内插2~3个工作制度。 (二)一般测试程序 1.测地层压力 试井前,必先测得稳定的地层压力。 2.工作制度程序 图1—1油井指示曲线类型

2 一般由小到大(也可以由大到小,但不常采用)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测量其相应的稳定产量、流压和其它有关数据。 3.关井测压 最后一个工作制度测试结束后,关井测地层压力或压力恢复。 三、线性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图 1—1直线型指示曲线I 可用以下线性方程表示: p p J q ?= (6—1) 式中:q ——产量,m 3/d J ——采油指数,m 3/d ·MPa Δp P ——生产压差,MPa 线性产能方程的确定 根据测试工作制度的产量和压力数据,作图于△p p ~q 的坐标系上得直线,量出直线的 斜率,其倒数即为J 。 四、指数式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1.指数式产能方程 2.系数C 、n 的确定 五、二项式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六、油井稳定试井资料解释 (一)解释步骤和方法 1. 整理试井资料 (1) 试井数据列表。 (2) 绘制试井曲线。 1) 绘制系统试井曲线,系统试井曲线如图(1—4)。利用这一曲线可确定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 2) 绘制指示曲线,根据表1—1的生产压差p p ?和产量q 作q p p -?图。 2. 确定产能方程 由绘制的指示曲线,判别指示曲线类型;由各所属类型确立产能方程直线型指示曲线 当油藏中流体处于单相(液相)达西流动时,油井指示曲线为直线,以此直线可计算以下参数: 1) 采油指数J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q ,p p ?),按式1-1求得采油指数:

数值试井技术在不稳定试井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数值试井技术在不稳定试井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摘要:数值试井技术开拓了新的试井方法,解决困扰常规解析试井分析方法的多相流、复杂边界、复杂井网和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等疑难问题,从而使解释精度更高、更可靠。通过在榆46-5井疑难不稳定试井资料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数值试井榆46-5井不稳定试井资料解释 1 前言 随着气藏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气藏的研究分析也越来 越精细,解析试井分析技术已经跟不上这些发展的步伐。虽 然比起测井,解析试井所研究的井附近地层,就其范围来说 要宽阔得多,而且所依据的是油气从供给部位流向井底时, 通过扫描地层所携带的地层信息。但是涉及到储层外围的边界、地层非均质变化、井和井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块面积等问题,就感到难以做出确切的回答。 复杂的非对称边界和非均质地层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传统试井解释方法的一个难点,并且对新类型井的压力瞬变的描述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速度和精度都得到大大提高,而把数值模拟技术应用到试井解释中则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利用有限元技术,通过生成有限元网格来描述井和油藏,然后计算压力响应。这个方法的采用,使得对油气井和油藏复杂多变的几何形状的模拟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同时,也使压力响应得到了计算,模拟的过程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显示出油藏中压力场的变化,然后将压力瞬变响应反馈到解析试井解释软件中与测量的压力数据比较,确认解释结果是否准确,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试井解释精度。 2 资料解释 2.1 测试井概括 榆46-5井位于陕西省横山县波罗镇杨沙畔村,榆46-5井于2003年11月10日投产,生产层位山2,至投产以来平均配产13.0×104m3,截至07年6月30日累计产气量16629.83×104m3,油压为17.2MPa。 2.2 解析试井分析 2.2.1 双对数分析 榆46-5井于2007年6月30日至8月21日关井测试,取得压力恢复曲线,从压力恢复双对数图可以看出(见图1),早期为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反映,中期出现了明显的裂缝线性流特征,后期导数曲线上翘后下掉,分析认为是全封闭气藏边界反映。依据以上对压力恢复曲线的认识,常规分析方法选取了“有限导流矩形边界”的试井分析模型进行解释,获得了很好的拟合。 1E-30.010.11101001000 1E+5 1E+6 1E+7 双对数曲线: dm(p)和dm(p)' [psi2/cp]-dt [hr] 图1 榆46-5井双对数曲线 2.2.2 压力历史拟合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分析结果,收集了该井至投产以来的的生产数据及所测的流压数据(见图2),通过拟合压力史发现实测数据和拟合曲线存在差异,模型压力与实测压力相距甚远。始偏离实测曲线,拟合压力曲线比实测压力下降得快,以后偏离越来越大,这说明该井不是完全封闭气藏,具有一定的能量补充。 工作历史曲线 (压力 [MPa], 气体流量 [m3/D]-时间 [hr]) 图2 处于封闭边界时榆46-9井压力历史拟合图 (边界距离L1=L2=L3=L4=800) 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影响榆46-5井压力历史的主要因素有: ①榆46-5井附近区域的储层物性优于外围储层,前期测试时由于采出量小,压力扰动范围小,压降漏斗前缘压力降落很小,还不足以使远井地带的流体流动,使得压力响应曲线表现为封闭油藏的特征。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产出量的增加,生产压差逐渐增大,压力扰动范围增大,远井地带压力降落也随之增大,当压力降落到一定程度时,使得远地带流体开始参与流动,这时压力降落速度开始减慢,使得压力拟合曲线偏离实测压力曲线; ②榆46-4井、榆46-6井、榆45-5井、榆45-6和榆47-6井等5口井的试采过程对地层压力产生的影响;

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

第一部分 油气井试井 第一章 稳定试井 第一节 油井稳定试井 一、原理 达西定律告诉我们:平面径向流的井产量大小主要决定于油藏岩石和流体的性质(即 Kh ),以及生产压差。因此,测出井的产量和相应压力,就可以推断出井和油藏的流动特性, 这就是稳定试井所依据的原理。 稳定试井也可称为产能试井。其具体做法是: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待每种工作制度下的生产处于稳定时,测量其产量和压力及其它有关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绘制指示曲线、系统试井曲线、流入动态曲线;得出井的产能方程,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合理工作制度和油藏参数。 本章主要介绍自喷油井的稳定试井。 二、测试方法 (一)定工作制度 1.工作制度的测点数及其分布 每一工作制度以4~5个测点较为合适,但不得少于三个,并力求均匀分布。 2.最小工作制度的确定原则 在生产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该工作制度的稳定流压尽可能接近地层压力。 3.最大工作制度的确定原则 在生产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该工作制度的稳定油压接近自喷最小油压(例如,取0.3~1.0Mpa )。 4.其它工作制度的分布 在最大、最小工作制度之间,均匀内插2~3个工作制度。 (二)一般测试程序 1.测地层压力 试井前,必先测得稳定的地层压力。

2.工作制度程序 一般由小到大(也可以由大到小,但不常采用)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测量其相应的稳定产量、流压和其它有关数据。 3.关井测压 最后一个工作制度测试结束后,关井测地层压力或压力恢复。 三、线性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图 1—1直线型指示曲线I 可用以下线性方程表示: p p J q ?= (6—1) 式中:q ——产量,m 3/d J ——采油指数,m 3/d ·MPa Δp P ——生产压差,MPa 线性产能方程的确定 根据测试工作制度的产量和压力数据,作图于△p p ~q 的坐标系上得直线,量出直线的 斜率,其倒数即为J 。 四、指数式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1.指数式产能方程 2.系数C 、n 的确定 五、二项式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六、油井稳定试井资料解释 (一)解释步骤和方法 1. 整理试井资料 (1) 试井数据列表。 (2) 绘制试井曲线。 1) 绘制系统试井曲线,系统试井曲线如图(1—4)。利用这一曲线可确定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 2) 绘制指示曲线,根据表1—1的生产压差p p ?和产量q 作q p p -?图。 2. 确定产能方程 由绘制的指示曲线,判别指示曲线类型;由各所属类型确立产能方程直线型指示曲线 当油藏中流体处于单相(液相)达西流动时,油井指示曲线为直线,以此直线可计算以

试井分析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1.表皮效应:由于钻井液的侵入,射开步完善,酸化,压裂等原因,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形区域,这个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同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产生一个附加的压力降,井底受污染相当于引起正的附加压降,井底渗透性变好相当于引起一个负的附加压降,将这种影响称之为表皮效应。定义表皮系数)ln()1(S w skin skin r r k k -=,表征井底的表皮效应。这个附加压力降用无量纲形式表示,得到无量纲压力降,它用来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称之为表皮系数。 2.井筒储集系数:对于开井和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和油套环空中液面的升降等原因,造成地面和地下的产量不相等。PWBS —纯井筒储积阶段。用“井筒储集系数” p V dp dV C ??≈=(物理意义:井筒压力变化1MPa ,井筒中原油的变化的体积为C 立方米)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的压缩原有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3.测试半径: 4.有效半径:不完善井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井底附近的渗流面积发生改变,可以把不完善井假想成具有某一半径的完善井,其产量与实际产量相等,此假想完善井的半径称为折算半径或有效半径 s w we e r r -=,s 为表皮系数,w r 为井筒内径。 5.裂缝的储能比:ω为弹性储能比,是裂缝的弹性储能与整个系统弹性储能之比。 裂缝孔隙度占总孔隙度比例越大,ω值也越大。 6.窜流系数:λ为其大小反映基岩中流体向裂缝窜流能力,基岩渗透率大,或裂缝密度大,λ值越大。 7.无阻流量:无阻流量:井底流压(表压)降为零(绝对压力为14.7psi )即一个大气压时,气井达到最高的极限产量,这时的产量称为气井的无阻流量AOF 。 8.流动系数----kh/μ 9.导压系数:t C k φμη=,其物理意义为单位时间内压力传播的面积,用来表征地层流体压降的传播速度。 10.叠加原理:如果某一线性方程的定解条件也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以分解成为若干部分,即分解为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也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问

试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过对油井、气井或 水井生产动态(产量、压力、温度)的测试来研究和确定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 产能力、物性参数、生产动态,判断测试井附近的边界情况,以及油、气、水层之 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试井是油藏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2.试井的分类方法: (1)按测试(试井)系统的井数分为:单井测试(试井)、多井测试(试井);(2)按测试(试井)方法:压力降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干扰试井、脉冲试井、产能试井;(3)按油井流动状态,测试(试井)方法分为:稳定试井、不稳定试井。 3.试井的分类: 产能试井:稳定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 不稳定试井:本井地层参数:压降试井、压恢试井、注水试井、中途测试 井间地层参数:干扰试井、脉冲试井、示踪剂试井 4.表皮系数(或趋肤因子、污染系数)的定义为:将附加压力降(用ΔPs表示)无因次化,得到无因次附加压降,用它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情况,用S表示:S>0,数值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S=0,井未受污染;S<0,绝对值越大,表示增产效果越好。 5.表皮系数的成因:由于储集层互扰或增产措施引起的表皮系数,气层中由气体的非达西流动,由多相流,由各向异性,由完井,由流体界面,由储集层几何形态 6.采油指数:油井采油指数J表示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它的物理意义是压差为1单位压力时油井的产量 7.表皮效应:由于钻井过程中泥浆侵入地层,固井水泥侵入,射孔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完井后的井壁附近受到某种程度伤害,造成附加压力同油层渗透阻力之比。它是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产生一个压力降现象 8.常规回压试井:连续以若干个不同的工作制度生产,要求产量稳定,井底流压稳定,测量出各种不同工作制度下油井的井底流压产油量产气量等资料。 9.等时试井:用若干个不同产量生产相同时间,每一产量生产后关机一段时间,使压力恢复到气层静压,最后再以某一定产生产一段较长时间,直至井底流压达到稳定,这种试井方法叫等时试井 10.压力降落试井:指以定产量生产时,连续记录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历史,对这一压力历史进行分析,以求地层参数的方法 11.压力恢复试井:以恒定产量生产一段时后关井,测取关井后的井底恢复压力,并对之一压力历史进行分析,求取地层参数。 12.叠加原理:油藏中任何一个地方压力变化,等于油藏中所有各井的产量变化在该处引起的压力变化的代数和 13.井筒卸载效应:由于井筒中流体的可缩性

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 第一部分:试井简介 试井的分类:稳定试井 产能试井 试井等时试井 不稳定试井 一、基本定义 1、产能试井:改变若干次测试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井的产能方程,无阻流量,动态曲线,合理产量等。 2、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从而在油层中形成一个压力扰动或变化,并测量由此所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不稳定变化过程。 二、试井目的 估算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分析增产措施效果,估算地层压力、控制储量或原始地质储量,地层参数,判断边界情况,连续性等。 第二部分:产能试井方法及解释 试井方法 一、稳定试井 测试方法:连续以3~4个不同的稳定产量生产(由大到小),每个产量生产都要求流压达到稳定;测量每个稳定产量及相应的稳定流压、油压、气油比和出砂量等,最后终关井测底层压力。测试前要求先清井及初关井。 二、回压试井 回压试井针对气井,其测试方法与油井的稳定试井相同。 三、等时试井 测试方法:连续以3~4个稳定产量开井生产相同的时间,而不管流压是否达到稳定,但要求一定要进入径向流阶段。在每个不同气嘴生产之间都插入一个关井压力恢复,而且要恢复到地层压力。最后一次生产要延续很长时间,一直到流压稳定,称为延时测试,最后终关井得到地层压力。 四、修正等时试井 测试方法:连续以3~4个稳定产量开井生产相同的时间,而不管流压是否达到稳定,在每个油嘴开井生产之间插入的关井时间相同,且关井时间常与开井时间相同。同样有延时测试和终关井。

试井解释 试井解释分为绘制产能曲线,写出产能方程,绘制流入动态曲线。产能方程有指数式产能方程和二项式产能方程。 一、指数式产能方程 n wf R g p p C q )(22-= (1) 式中:n —渗流指数,15.0≤≤n ,当1=n 时,气体为层流;当5.0=n 时,气体为纯湍流。 g q —气体流量 R p —地层压力 wf p —井底流压 对(1)式两边取对数有 )l g (lg lg 2 2wf R g p p n C q -+= (2) 变形得 C n q n p p g wf R lg 1lg 1)lg(2 2 - =- (3)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2 2 wf R p p -与g q 的关系曲线(直线)。直线斜率为n /1,截距为C n lg 1- 2 2 wf R p P - )/10(3 4 d m q g 指数式产能方程曲线

稳定试井设计方法

稳定试井设计方法 稳定试井是通过某种测试和分析程序预测地层产能大小,通常由井的稳定流量与压差关系表示。它通过在不同工作制度下(三个以上)测得的地面流量及对应的井底压力数据,绘制并确定指示曲线类型,建立描述油气井产出能力(或注水井注入能力)的产能方程。由产能方程提供井的最大潜在流量(或无阻流量),为气井合理工作制度的确定、油水井优化注采工作制度和调产配注提供依据。 稳定试井的主要设计项目有三项:决定试井类型,确定测试时间,制定测试工作制度。 一、试井类型的选择 油气井稳定试井的类型一般包括常规回压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三种类型。 对于中、高渗透性地层的油气井,选择试井类型的灵活性较大。可选择常规回压法,也可选择非常规的等时试井法和修正等时试井法。但由非常规产能试井所建立的产能方程,其估价偏于乐观。 对于低渗透地层的油气井或探井,则应选择最短试井周期的测试类型如等时试井或修正等时试井。选择的主要根据是流动达到稳定时间的长短和现场排放油气流的可能条件。 二、测试时间的确定 1、常规回压法测试流动时间的确定 常规回压法试井本身要求每一个工作制度的生产必须达到稳定(流量和流压均要求稳定),因此每一测试点的流动应达到稳定流动时间S t ,稳定流动时间S t 可用类比法或以下公式计算: K r C t e t S 4.142 φμ= (10-1) 式中:φ——流动系统孔隙度; μ——流体粘度,mPa.s ; t C ——流动系统综合压缩系数,MPa -1; e r ——流动系统泄油半径,m ; K ——流动系统有效渗透率,2m μ; S t ——稳定流动时间,h 。

然而,对于流度μ/K 值小的油气藏,(10-1)式所计算的S t 甚大,实际上难以安排进行测试。在矿场上,常规回压试井一般适用于h 10≤S t ;若h 10>S t ,则应采用非常规的等时试井或修正等时试井方法进行测试。 2、等时和修正等时试井测试时间的确定 等时和修正等时试井测试时间的确定包括等时流动时间的确定、关井时间的确定和延续生产时间的确定。 (1)等时流动时间的确定 在确定等时试井开井流动时间时,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开井流动生产时间必须大于井筒储存效应的结束时间,②开井流动结束时,探测半径必须达到距井30m 的范围,以便在流动期能够反映地层的特性。故等时试井流动时间可按如下公式确定: K C t t p φμ5.62= (10-2) 如果用(10-2)式计算的结果小于井筒储存效应结束的时间,则流动期时间必须要大于井筒储存效应结束的时间。 另外,等时流动时间的确定也可根据所预测的参数f f t S x S C h K 、、、、、、、μφ,做出不稳定开井压降模拟曲线,从而确定最短的不稳定点测试时间,如图10-1和图10-2所示,图中箭头所示位置就是不稳定测试点的最短测试时间。 图10-1 均质地层不稳定 图10-2 均质地层压裂井不稳定 产能测试段双对数示意图 产能测试段双对数示意图 (2)每一工作制度下关井时间的确定 对于等时试井,在每一工作制度生产后,都要求关井使压力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才能进行下一工作制度的测试。因此,等时试井关井时间的确定可在测试过程中掌握,并随着产量的增加,关井时间也相应增加。同等时流动时间一样,每一工作制度生产后的关井时间也可根据不稳定试井模拟曲线确定。 对于修正等时试井,其关井时间也要求大于井筒储存效应结束的时间。因此,修正等时试井关井时间一般等于或略大于其开井流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