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复习知识点重点.doc

导游复习知识点重点.doc
导游复习知识点重点.doc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特产

1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

2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

3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特产:瓷器、丝绸、茶叶;

4中国三大瓷都:景德镇、醴陵(釉下彩餐具)德化(白瓷塑)

5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国粹:中医中药、国画、京剧;

6中国传统工艺“三绝”:北京景泰蓝、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

7中国工艺美术三长:北京雕漆、江西景德镇瓷器、湖南长沙湘绣;

8中国三大佳石:寿山田黄石、青田冻石、昌化鸡血石;

9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

10浙江三雕:东阳木雕、东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

11中国当代三大名锦:

云锦:因锦纹如云而得名;产于江苏南京;

蜀锦:因四川简称蜀而得其名;产于四川成都;

宋锦:相传始织于宋代而得其名;产于江苏苏州;

12中国当代四大名绣:

苏绣:产于江苏苏州、南通一带;代表作有:双面绣《猫》

湘绣:产于湖南长沙一带;代表作有:狮、虎;

粤绣:产于广东省;代表作:《百鸟朝凤》

蜀绣:产于四川成都;代表作:《芙蓉鲤鱼》

13我国的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14文房四宝及其之首:

文房四宝:笔、墨、砚、纸;

文房四宝之首:湖笔、徽墨、端砚、宣纸;

15景德镇四大名瓷:

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瓷;

16中国当代陶器与瓷器的产地:

陶器: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安徽界首、山东淄博、湖南铜官、云南建水、甘肃天水、河北唐山等;

瓷器: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浙江龙泉、山东淄博和河北唐山等;

17陶都宜兴紫砂器:

江苏宜兴所产的紫砂器创烧于宋代,至明清时代有了很大发展。使用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烧制的无釉细陶器,呈赤褐、江黄或紫黑色;造型美观,色彩古朴,淡雅,是精致的手工工艺品。

18中国是茶叶的祖国: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又是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和制成茶叶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中茶业科学专著,它记述了茶的起源,品质、种植方法、产地、采制、烹饮及器具等。

19 陶器与瓷器的异同:

陶器:原料为粘土;焙烧温度为700-800摄氏度;烧制历史为: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瓷器:原料高岭土;焙烧温度为1200摄氏度以上;烧制历史为:高代就烧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制出真正的瓷器

20茶叶的分类:

按加工工艺分为:

A初加工: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

B再加工:紧压茶、花茶;

按商业习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花茶;

21.中国传统名茶:

绿茶:出现时间:最古老;加工工艺:不发酵茶,高温杀青;

特点:绿叶绿汤,色泽光润,汤澄碧绿,清香芬芳,味爽鲜醇;

代表茶叶名称:西湖龙井茶、太湖碧螺春茶、黄毛峰茶;

红茶:出现时间:清朝;加工工艺:渥红(发酵),全发酵;

特点:红叶红汤,香甜味醇,具有水果香气和醇厚的滋味;

代表茶叶名称:安徽祁红、云南滇红;

乌龙茶,也称青茶:出现时间:清朝;加工工艺:半发酵,“摇青”“做青”“炒青”

特点:绿叶红镶边,既有红茶的甜醇,又有绿茶的鲜浓香味;

代表茶叶名称:福建的大红袍、武线夷岩茶、铁观音、广东的水仙,台湾的乌龙。

黄茶:出现时间:加工工艺:“闷黄”工艺;特点:黄叶黄汤,香气清悦醇和;

代表茶叶名称:湖南君山银针;

白茶:出现时间:加工工艺:只经萎凋、干燥,不揉捻、不发酵;

特点:汤色浅淡,素雅,初泡无色,滋味鲜醇,毫香明显;

代表茶叶名称:白毫银针、白牡丹;

22西湖龙井茶:

因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及其附近而得名。其中尤其以狮峰所产为最佳,被誉为“龙井之巅”,每年清明节前采摘的芽茶称“明前茶”,极为名贵。龙井茶被世人誉为“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以虎跑泉水冲泡西湖龙井茶,号称杭州“双绝”

23中国酒的分类:

根据酿酒方法分为: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

据酒中酒精含量分:高度酒(一般在40度以上)、中度酒(20-40度之间)、低度酒(在20度以下);

据商业习惯分: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果酒、露酒、药酒;

24白酒香型:酱香型(茅型):贵州茅台酒;特点: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

清香型(汾型):山西汾酒;特点:清香、醇甜、柔和;

浓香型(泸型):四川泸州老窑特曲酒;特点:芳香、绵甜、香味谐调;

米香型:广西桂林三花酒;特点:蜜香、清雅、绵柔;

其他香型:贵州董酒、陕西西凤酒;特点:具有各自独特的生产工艺和口感风味,其主体香及香型尚未确定

25国家名酒(1952-1988年)白酒17种:

山西汾阳、杏花村:汾酒,清香型;

四川泸州:泸州老窑特曲,浓香型;

陕西凤翔:西凤酒,其李香型;

四川宜宾:五粮液酒,浓香型;

安徽毫州:古井贡酒,浓香型;

四川成都:全兴大曲酒,浓香型;

贵州遵义:董酒,其他香型;

四川绵竹:剑南春酒,浓香型;

江苏泗阳、洋河:洋河大曲,浓香型;江苏泗洪、双沟:双沟大曲,浓香型;

湖北武汉:特制黄鹤楼酒,清香型;

贵州仁怀、茅台:茅台酒,酱香型;

四川古蔺:郎酒,酱香型;

河南宝丰:宝丰酒,清香型;

湖南常德:武陵酒,酱香型;

河南鹿邑:宋河粮液,浓香型;

四川射洪:沱牌曲酒,浓香型;

26黄酒的主要产地及国家名酒:

主要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一带,以浙江绍兴的产品最为著名。

浙江绍兴加饭酒、福建龙岩沉缸酒。

27中国近代最早的葡萄酒酿造业。1892年华侨张弼士创建的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厂。

该厂所生产的红葡萄酒、味美思、雷司令和金奖白兰地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拿到四块金质奖章

28葡萄酒的分类

按加工方法分:酿造葡萄酒(又称原汁葡萄酒,或静止葡萄酒)、加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蒸馏葡萄酒;

按糖分含量分:干葡萄酒(小于0.5%,口感无甜味)、半干葡萄酒(0.5%-1.2%,有极微弱甜味)、半甜葡萄酒(1.2%-5%,口感较甜)、甜葡萄酒(大于5%,口感很甜);

按色泽分:红葡萄酒、玫瑰红葡萄酒、白葡萄酒;

29国家名酒葡萄酒9种:

山东烟台:红葡萄酒,类型:甜红;

山东烟台:金奖白兰地;

山东烟台:味美思;山东青岛:

白葡萄酒,类型:甜白;

北京:中国红葡萄酒,类型:甜红;

北京:特制白兰地;

河北沙城:中国长城干白葡萄酒,类型:干白;

河南民权:白葡萄酒,类型:白

天津:王朝半干白葡萄酒,类型:半干白;

30啤酒的分类:

按是否杀菌分:鲜啤酒(生啤酒)、熟啤酒;

按开后门汁浓度分、酒精含量(质量)分:低浓度啤酒、中浓度啤酒、高浓度啤酒;

按颜色深浅分:黄啤酒(淡色啤酒或浅色啤酒)、黑啤酒(浓色啤酒或绿色啤酒);

31国家名酒啤3种:山东青岛啤酒、北京特制啤酒、上海特制啤酒;

32配制酒国家名酒:山西竹叶青、湖北园林青;

33中药在中国古籍中的通称:“本草”

34中药按加工工艺分类:

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可直接供药房及药厂制剂使用的半成品药。

中成药:经精加工可直接使用的成品药,分丸、散、膏、丹、片、口服药、药酒等。携带、服用方便。

35主要中药材:

人参:产于东北三省,以吉林扶松,集安产量多,质量好。功效:具有大补元气、回脱、生津、安神之功效。称誉:吉林人参,被誉为中国人参的正宗。

三七:产于云南、广西两省区。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俗称“金不换”,“三七补药第一”。

冬虫夏草:产于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青海省为全国产要产区。具补虚损,精气,止咳化痰之功效。

鹿茸:具壮元阳、益精气、强筋骨之功效;

阿胶:产于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具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之功效;

36中成药:

山西定坤丹:产于山西中药厂,具调经活血、平肝益肾、理气健脾、补血止血、镇痛强壮之功效。原为宫廷御药;

大活络丹:产于同仁堂,具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之功效;被称为宫廷秘方;

漳州片仔癀:产于福建漳州制药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等功效。有一片即能退癀(即消炎消肿止痛)之美誉;

安宫牛黄丸:具有解热、解毒、镇惊、避秽除痰开窍之功效;

山西龟龄集:产于山西中药厂,具有强身健脑、固肾补气、增进食欲之功效。原为御用圣药;

云南白药:产于云南白药厂,具有活血,止血,止痛之功效;被称为伤科圣药、“神药”、“仙丹”、“灵芝草”。

37湖笔、徽墨、端砚、宣纸:

湖笔:产地:浙江湖州善琏镇。名称由来:古属湖州

特点:尖、齐、圆、健四大特点。称誉:“毛硕之冠”“湖笔之乡”。

徽墨:产地:安徽歙县和体宁。名称由来:历史上属于徽州。

历史:唐末五代至清代。特点: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称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端砚:产地:广东省肇庆市。名称由来:唐代在肇庆设端州。

历史:开采于唐宋为世所重。特点:石质优良、幼嫩细腻、滋润,素有“发墨不损毫”、“呵气研墨”的特点。称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四大名砚之首;

宣纸:产地:安徽泾县。名称由来:历史上性宣州府。历史:始产于唐代。

特点:纸质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不皱,不掉毛,抗老化,久不变色,不蛀不腐,卷折无损。称誉:“纸寿千年”。

38北京景泰蓝的名称由来及制作工艺:

景泰蓝13世纪由云南传倒北京,盛于明朝景泰年间,又多用宝石蓝、孔雀蓝等蓝色珐琅釉料,因此称之为景泰蓝,也称“铜胎掐丝珐琅”。

39中国漆器制作的历史及髹漆工艺专著:

天然漆自古盛产于中国。中国漆器制作始于六七拮年以前

40中国当代漆器制作分布及髹漆工艺技法:

主要分布于北京、福建福州、江苏扬州、四川成都、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等地。以推光、雕填、彩绘、镶嵌玉石和螺钿等技法,制作出各种精美的髹漆工艺品。

41 福建脱胎漆器:于福州市,已有180多年历史,一直是我国著名的国际礼品和重要出口产品,被誉为“真正的中国民族艺术”,为中国传统工艺“三绝”之一

42中国玉雕的历史:

玉雕,亦称玉器,是我国的特种工艺品之一。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玉制品。43中国玉的主要产地:

新疆和田、河南南阳的独山和辽宁的岫岩等地。

和田玉又称昆山玉,简称昆玉,其中称为羊脂玉的白玉最佳。

44玉雕的分类:

件活:炉、瓶、茶具、人物、花卉等;

零碎活:别针、戒指、印章、烟嘴等;

45中国玉雕的主要产地:

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河南、新疆、辽宁、甘肃等地。

北京玉雕:集南北技艺之长。

46.瓷器: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浙江龙泉、山东淄博和河北唐山

知识

精品文档

全国导游基础精华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精华知识点 烹饪主要菜系要点 1.世界三大烹饪流派:中国烹饪(东方烹饪流派代表);法国烹饪(西方烹饪流派代表);土耳其烹饪(阿拉伯烹饪流派代表); 2.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菜系: A.四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 B.八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 C.十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北京(京),上海(沪); D.十二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北京(京),上海(沪),河南(豫),陕西(陕.秦); 3.从原料性质划分: 1)素菜:宫廷素菜,寺院素菜,民间素菜. 2)荤菜; 4.从功用划分: 普通菜和保健医疗菜; 5.从生产者主体划分: 市肆菜,食堂菜和家庭菜; 6.从时代划分: 1)仿古菜:仿宫廷菜,仿官府菜(孔府菜,谭家菜等),仿唐菜,仿宋菜,仿\"红楼\"菜,仿随园菜; 2)现代菜; 7.地方菜系的分支: 1)山东菜: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 2)湖南菜:湘江流域菜(以长沙,湘潭,衡阳为中心),洞庭湖区菜(以常

德,岳阳,益阳为中心),湘西山区菜(以吉首,怀化,大庸为中心); 3)四川菜:成都菜(上河帮),重庆菜(下河帮),自贡菜(小河帮); 4)江苏菜:淮扬菜(扬州,淮安),江宁菜(镇江,南京),苏锡菜(苏州,无锡),徐海菜(徐州,连云港); 5)广东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 6)浙江菜: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 7)福建菜:福州菜,闽南菜(以厦门,泉州为中心),闽西菜(客家话区); 8)安徽菜:皖南菜,沿江菜,淮北菜; 9)北京菜; 10)上海菜; 11)西北菜:陕西菜(代表),甘肃菜,青海菜,宁夏菜,新疆菜 12)东北菜:辽宁菜,吉林菜,黑龙工菜; 8.国大菜系选料,技法,味型特点比较. 菜系选料特点技法特点味型特点 山东菜注重以当地特产为条件选料精于制汤和以汤调味.烹调法以爆,炒,扒,熘最为突出味型以咸鲜为主而善于用葱香调味四川菜取料广泛技法中以小炒,小煎,小烧,小烽糙,干烧,干煸见长味型丰富,百菜百味,以麻辣,鱼香,怪味等擅长 江苏菜取料不拘一格而物尽其用,重鲜活特别讲究刀工,火工和造型,擅长炖,焖,煨,焐调味重清爽鲜淡平和(徐海以咸鲜为主) 广东菜取料广博奇杂而重"生猛" 烹调方法多而善于变化,长于炒泡,清蒸,煲,尤其独擅局屈炊炒等调味香清脆鲜爽嫩滑而突出原味

导游服务技能知识点总结

导游服务技能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导游人员的工作对象:旅游者 导游人员的工作手段:经过专门教育和培训所获得的导游知识和技能 导游人员的工作内容:向旅游者提供向导与讲解以及生活服务等相关的旅游服务。 *古代的导游: 帝王巡游、使节出行、旅行家漫游 家奴、仆人、侍从护卫、“引导官”的职责与现代导游服务内容相似。但两者存在本质区别,原因在于古代的旅行非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古代的向导不是一种职业,没有专门的要求,也不存在商业性质。 *“监护旅游之父”托马斯·库克 世界公认的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是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从莱斯特城到拉夫巴勒的一次短途旅游。1846年,他又亲自带领一个旅行团乘火车和轮船到苏格兰旅行,每个成员发了一份活动日程表,还为旅游团配置了向导,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商业性导游陪同的旅游活动。 *2013,10,1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导游工作的性质:社会性、文化性、服务性 *导游工作的特点:独立性、复杂性、跨文化性、面对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游客在旅游团的表现为什么和原永久居住地的社会主流大相径庭? 面对多种诱惑,导游员必须明确:(1) 面临诱惑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的问题。(2) 面对诱惑,应坚决抵制,自觉地遵纪守法。 *导游工作的发展趋势:知识化导游、科技化导游、多样化导游、专门化导游、 个性化导游、艺术化导游 *导游人员的分类: 按工作区域分:海外领队、全程导游员(全陪)、地方导游员(地陪)、景区讲解员 按技术等级分: 初级导游员、中级导游员、高级导游员、特级导游员

*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简答) (1)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合同与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游客参观、游览; (2)负责向游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3)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等,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耐心解答游客的询问,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5)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游客会见、座谈等活动。 *导游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1)导游人员的计分管理 对导游人员分三级实行计分管理: 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国导游人员计分管理政策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导游人员计分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导游人员计分管理的具体实施。 实行年度10分制,并按下列情形,酌情扣分。 扣除10分的情况 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言行的; 诱导或安排旅游者参加黄、赌、毒活动项目的;有殴打或谩骂旅游者行为的; 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 未通过年审继续从事导游业务的;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ofTour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一)旅游的概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 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

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 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 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类型的旅游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旅游,包括乡村休假、海滨休假、山林休假、城市休假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烹饪-导游基础知识重点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烹饪|导游基础知识重点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烹饪 1.世界三大烹饪流派的代表: 中国烹饪(东方烹饪流派的代表); 法国烹饪(西方烹饪流派的代表); 土耳其烹饪(阿拉伯烹饪流派的代表); 2.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菜系: A.四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 B.八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 C.十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北京(京),上海(沪); D.十二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北京(京),上海(沪),河南(豫),陕西(陕.秦); 3.从原料性质划分: 1)素菜:宫廷素菜,寺院素菜,民间素菜. 2)荤菜; 4.从功用划分: 普通菜和保健医疗菜; 5.从生产者主体划分: 市肆菜,食堂菜和家庭菜; 6.从时代划分: 1)仿古菜:仿宫廷菜,仿官府菜(孔府菜,谭家菜等),仿唐菜,仿宋菜,仿 2)现代菜; 7.地方菜系的分支: 1)山东菜:(分支):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 2)湖南菜:(分支):湘江流域菜(以长沙,湘潭,衡阳为中心),洞庭湖区菜(以常德,岳阳,益阳为中心),湘西山区菜(以吉首,怀化,大庸为中心); 3)四川菜:(分支):成都菜(上河帮),重庆菜(下河帮),自贡菜(小河帮);

4)江苏菜:(分支):淮扬菜(扬州,淮安),江宁菜(镇江,南京),苏锡菜(苏州,无锡),徐海菜(徐州,连云港); 5)广东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 6)浙江菜: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 7)福建菜:福州菜,闽南菜(以厦门,泉州为中心),闽西菜(客家话区); 8)安徽菜:皖南菜,沿江菜,淮北菜; 9)北京菜; 10)上海菜; 11)西北菜:陕西菜(代表),甘肃菜,青海菜,宁夏菜,新疆菜... 12)东北菜:辽宁菜,吉林菜,黑龙工菜; 8.国大菜系选料,技法,味型特点比较. 1)山东菜:选料特点:注重以当地特产为条件选料; 技法特点:精于制汤和以汤调味.烹调法以爆,炒,扒,熘最为突出. 味型特点:味型以咸鲜为主而善于用葱香调味. 2)四川菜:选料特点:取料广泛; 技法特点:技法中以小炒,小煎,小烧,小烽糙,干烧,干煸见长. 味型特点:味型丰富,百菜百味,以麻辣,鱼香,怪味等擅长. 3)江苏菜:选料特点:取料不拘一格而物尽其用,重鲜活; 技法特点:特别讲究刀工,火工和造型,擅长炖,焖,煨,焐. 味型特点:调味重清爽鲜淡平和(徐海以咸鲜为主). 4)广东菜:选料特点:取料广博奇杂而重 技法特点:烹调方法多而善于变化,长于炒泡,清蒸,煲,尤其独擅局,屈,炊炒等.味型特点:调味香清脆鲜爽嫩滑而突出原味. 9.其他菜系味型特点比较: 浙江菜:口味重鲜嫩清脆; 福建菜:口味福州偏酸甜,闽南多香辣; 湖南菜:口味重辣酸香软脆; 安徽菜:口味以咸鲜香为主; 北京菜:口味以北方浓郁酥烂为主,兼肯南方讲求的嫩脆清鲜; 上海菜:口感以清淡为主,讲求嫩脆酥烂;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之最总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之最题汇总 第一章 01.我国最大的冰瀑布(世界第二):海螺沟冰川瀑布 02.亚洲第一大河:长江 03.亚洲第二大河:黄河 04.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 05.我国水量最丰富的内河流:伊犁河 06.我国第一大咸水湖(全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07.世界最大的天坑: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08.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海洋保护区:昌黎黄金海岸 09.我国最大的海岸沙丘:昌黎黄金海岸 10.我国最大额泻湖:昌黎黄金海岸 11.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景线:富春江,长江三峡,桂林漓江 12.神州第一漂:湘西猛洞河漂流 13.世界最早的船闸:灵渠的陡门 14.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 15.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西藏纳木错 16.我国最深的湖泊:长白山天池 17.我国最大的堰塞湖:镜泊湖 18.贵州省最大的湖泊;威宁的草海 19.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中国 20.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21.我国最长的阶梯瀑布:福建周宁龙祭瀑布 22.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3.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型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24.钱塘江最佳观潮时间: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 25.我国最大的古树园:曲阜的孔林 26.我国古树名木最多的城市:北京 第二章 2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8.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民族:回族 29.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 30.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31.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32.中国最早的典籍产生于:商代 33.中国最早的纸产生于:西汉

34.纵过最早的类书:曹魏时期的《皇览》 35.现存最早的类书:糖肽的《北唐书钞》 36.古代编篆规模最为浩瀚、实际范围最广泛的类书:《永乐大典》 37.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38.康熙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39.中国古代最早的丛书:南宋的《儒学警悟》 40.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41.七大藏书楼阁: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渊阁、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朔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 42.现阶段发现并已适读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 43.世界上最早的手术麻醉剂:麻沸散 44.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 45.中国最早的医药学和植物学分类学专著:《神农木草经》 46.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 47.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第四章 48.藏传佛教中最有实力的教派:格鲁派 49.道教信奉的最高神:尊神 50.伊斯兰教派中最善于秘密活动的教派:什叶派 51.世界上拥有教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52.天主教最高的首领:教皇(或教宗) 第五章 53.世界最早的券拱石桥:安济桥 54.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 55.我国古代建筑的高峰时期:明清时代 56.官式建筑中最高的规格:重檐庑殿顶 57.古代彩绘中的最高登记:和玺彩绘 58.历史上城市布局最景点、规模最壮观,实际影响最大的城市:唐长安城、元大都 59.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 60.泰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岱庙 61.全国孔庙中规模最大,时代最早,规制最高的:山东曲阜孔庙 62.覆斗方上式地面封土中形最大的:秦始皇陵封土 63.我国保留最古老的地陵:黄帝陵 64.我国第一座皇帝陵,历代单葬制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秦始皇陵 65.现存陵前石雕像最早的实物:茂陵“马踏匈奴” 66.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清东、西陵 67.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

2018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章节知识点:导游服务

2018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章节知识点:导游服务 导遊服务 1,导游人员是指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段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的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其他旅游服务的人员。 2,,啪客至上”是服务人员的行动指南,也是服务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岀发点。 3,导游服务的原则是游客至上、纟隹护游客合法权益、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4,现代导游服务方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图文声像导游方式和实地口语导游方式。 5,导游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讲解服务、生活服务、安全服务、咨询服务、问题服务五大类型。 6?导游服务具有社会性、文化性、服务性、经济性和涉外性等属性。 7.导游服务的经济性现在直接创收、扩大客源、间接创收、促销商品和促进经济交流等方面。 8?导游服务具有与其他服务不同特点:独立性强、脑体高度结合、复杂多变、跨文化性。 9,导游服务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处于核心地位,导游服务具有以下作用:纽带作用、反馈作用、扩散作用和效益作用。 10.我国关于导游服务已经发布了三个标准,一是《导游服务质量》国家标准;二是《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行业标准三是《旅行社岀境旅游服务质量》行业标准。 11-导遊员在提供导遊服务时应遵循规范化服务与个哇化服务相结合原则,其中规范化服务是服务的基 本骨架,而个性化服务是服务的灵魂。 12.旅行社、饭店和交通是现代旅遊业的三大支柱。 13?导游工作环境和人际交往都相对复杂,有时会面对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和啡靜申污染”,这一特点要求导游员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 14?导游服务在各项旅游服务中的纽带作用具体表现有三点,其一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二是连接内外的作用,其三是协调左右的作用。 15.游客至上的三层含义是:游客是第一位;要尊重游客;以游客利益为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北京重点知识归纳

北京 11.熟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概况。 12.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3.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资源;熟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14.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15.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食特点、主要美食和风物特产。 [地理气候] 1.国家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 2.曾用名:燕京,大都,京师,北平,顺天府 3.16个市辖区 [交通资源] 4.8条国家级高速公路:G1-7+G45 5.9条国内铁路:承包九通桂原哈+北上广 6.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全球规模最大,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7.矿产资源:67种矿种,44种列入国家储量表 8.动物区系:蒙新区东部草原,长白山地,松辽平原,东洋界季风区,长江南北。所以北京的动物区系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区系特征。 9.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水系 10.大型水库:密云、怀柔、官厅、海子水库 历史沿革] 11.北京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 1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同一阶段,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是公认的人类发祥地之一 13.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址:“东胡林人”墓葬 14.帝都历史:燕辽金元明清。其中,燕(蓟城)、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 文化艺术] 15.京味文学: 老舍——《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刘绍棠——《春草》《中秋》《地火》《蒲柳人家》

导游综合知识知识点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 第一节旅游概述 1 旅游: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到惯常居住地以外的地方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2 旅游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的文化活动。 3 旅游的基本属性包括消费属性、休闲属性、社会文化属性。 4 旅游的特征包括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 5 旅游者的6项基本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6 旅游活动按政治地理标准可以分为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 7 世界旅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指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近代旅游是指二战前;现代旅游是指二战结束后。 8 古代旅游首先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古希腊、罗马发展起来。 9 《苏莱曼游记》是阿拉伯人关于中国的最早记载。 10 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1)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改变人们工作性质;(3)出现工人阶级;(4)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应用。 11 被认为是近代旅游旅游与旅游业发端的是: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570人,从莱斯特到洛赫伯勒。 12 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诞生:1845年,托马斯库克。 13 二十世纪初世界旅行代理业三大公司: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14 现代旅游迅猛发展的原因:(1)交通条件改善;(2)劳动生产率提高;(3)经济发展;(4)城市化进程加快;(5)各国政府推动作用。 15 大众旅游的出现,标准旅游及旅游业进入现代阶段。 16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帝王巡游的典型代表,司马迁是官吏宦游的代表人物。法显、玄奘、鉴真是和尚道士云游的代表。徐霞客是科学考察旅游代表人物。 17 我国最早的旅行社:1923年8月;陈光甫;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18 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1949年11月19日;厦门,华侨服务社。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十章-水体旅游景观

第十章-水体旅游景观 第二节水体旅游景观 一、海滨 二、河流 三、湖泊 四、瀑布 五、泉 一、海滨 我国海岸线总长约3.2万公里,其中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大陆海岸线全长1.8万公里,北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 海滨处于海陆之间,属于陆地的延伸部分,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蓝天、阳光、沙滩、海水(4S,即Sky、Sun、Sand、Sea)被称为最具吸引力的海洋资源。我国各地的海滨都具有独有的特色。 一、海滨 1.大连海滨—旅顺口海滨 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包括大连海滨和旅顺口风景区。 大连依山濒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为我国著名的海滨疗养、旅游和避暑胜地,是以观赏大海和游览山、海、礁、岛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 旅顺口是我国历史上的海上门户,著名的军港。留有众多近代史上的战争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旅顺口外礁岛棋布,风光绮丽多彩,以距离旅顺区20多海里的蛇岛最著名。 一、海滨 2.北戴河海滨 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西部,是一条狭长的沿海地带。气候宜人,海岸弯曲,以滩缓、沙细、浪小、潮平著称。海蚀地貌发育。 北戴河是我国一处规模较大、风景优美、设施比较齐全的海滨避暑胜地。 一、海滨 3.青岛海滨 位于山东胶东半岛南部,市区依山而筑,面对大海。蔚蓝色的大海和起伏叠嶂的山峦,建筑变幻多姿,绿树葱茂间,红顶楼房参差错落,山光海色相衬,自然风景美丽如画。 “青山、碧海、绿树、红瓦”使青岛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作为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地,更是青岛增添多彩魅力。 一、海滨 4.舟山群岛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海域,是中国第一大群岛,是中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 著名岛景有海天佛国普陀山、海上雁荡朱家尖、海上蓬莱岱山等。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教学内容

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概况 第一节辽宁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面积14.57万平方千米,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渤海倾斜。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春季大部地区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区偏多;冬季光照明显不足。全年平均气温在7℃-11℃,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零下30℃。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区划与人口] 辽宁省下设14个省辖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下设16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7个市辖区。 辽宁省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4245万。 [交通与资源] 辽宁铁路营运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水运已经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同国内沿海诸港口以及世界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通航。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已经通车的高速有京沈高速、沈海高速、辽中环线高速、沈丹高速、沈吉高速、沈彰高速、沈四高速、阜营高速、丹大高速、丹海高速、丹通高速、桓远高速等。辽宁主要的机场包括: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丹东浪头国际机场、锦州小岭子机场、朝阳机场、鞍山腾鳌机场、长海机场、营口兰旗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锦州湾国际机场等。 辽宁有各种植物161科220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1300种以上。药用类830多种;野果、淀粉酿造类70余种;芳香油类89种;油脂类149种,还有野菜类、杂料类、纤维类等。辽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鸟类400多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 辽宁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3大类520多种。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第二类底栖生物280多种,第三类游泳生物137种全省开发近海渔业生产潜力相当可观。近海水

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章节考点知识归纳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考点提要】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1.文化是人类诞生之后发生的现象,“文”就是“人文”,文化就是人文化,是人类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与自然斗争中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在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 2.凡是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 3.作为传统文化,其传承性的特征尤其突出。 4.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这一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我们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6.社会意识文化也可以称为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7.中国传统文化的划分: (1)从形态角度分: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 (2)从层次角度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属于主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属于亚文化。(3)从历史演变角度分:原始社会文化、奴隶制社会文化、封建制社会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4)从学科角度分:哲学文化、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教育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等。 (5)从地域角度分:西方文化、东方文化等。 (6)从功用角度分: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健美文化等。 (7)从文化主体所在范围角度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寺庙文化、政府文化、城市文化、农村文化等。 (8)其他角度分:官方文化、民间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1.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1)距今约180多万年的山西芮城西侯度猿人和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他们已经有了简单原始的渔猎生活,可能有了最初的用火熟食。 (2)北京猿人(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已被世界公认,确认已学会用火熟食,开始了人类饮食史和掌握自然力的一次革命。(节选自: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一本通) (3)北京猿人被认为是蒙古人种的祖先,是华夏民族的先祖。 (4)距今约五千年左右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中心,开始形成了华夏族的前身,至夏时形成华夏族。 (5)中国文化已经有180万年的历史;以华夏族开始形成为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文明史也有五千年之久。

导游业务知识要点

导游业务知识要点 一、导游业务概述 1、世界导游业简史 (1)1841年7月5日英国的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 (2)1845年,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他也被称为世界旅游业的鼻祖。 (3)1846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有商业性导游员陪同的旅游活动。 2、中国导游业发展简史 1.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有专门为外国游客服务的民间旅游组织。 2.20世纪初西方一些旅游企业陆续占领中国市场。 3.1923年,银行家陈光圃先生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设立了”旅行部”,1925年2月组织第一个国际旅游团——赴日本的”观樱团”,1927年春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旅游杂志——<旅行杂志>,标志着中国人自己旅游业的开始。 3、新中国成立后旅游业发展情况 1.华侨服务社和中国旅行社的成立标志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 2.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客源市场的转移及游客构成的重大变化。 2.打破高度集中的旅游业管理格局,引入竞争机制,加速旅游业的发展。 主要措施:一是企业化;二是实行多元化的经营体制;三是简政放权。 4、导游工作的性质:1.政治性(中国导游员只有在这一属性上与西方国家导游员存在区别); 2.社会性; 3.文化性; 4.服务性; 5.经济性; 6.涉外性。 5、导游工作的特点:1.独立性;2.复杂性(表现在:工作对象复杂、工作面广、工作流动性大、讲解内容繁杂、立场复杂、涉外性强政策性强);3.脑体高度结合;4.跨文化性;5.面对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 6、导游服务原则:“宾客至上”原则、“服务至上”原则、“等距离”原则、“合理而可能”原则。 三、导游员 导游员的概念:导游员是指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并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游客提供向导、讲解和旅游服务的人员。 7、导游员的类型和职责 (一)按业务范围分类 出境领队(简称领队),主要职责:(1)介绍情况、解答疑问、全程陪同;(2)监督境外接团社旅游计划的实施,维护游客的权益;(3)做好组织、协调工作;(4)联络工作;(5)维护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全程陪同导游员,主要职责:(1)实施旅游计划;(2)联络工作;(3)组织协调工作;(4)维护安全、处理问题和事故;(5)做好宣传和调研工作。 地方陪同导游员,主要职责:(1)具体安排当地旅游活动;(2)做好接待工作;(3)导游讲解和翻译;(4)维护安全、处理问题。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 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相关知识。 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 一、远古时期 二、夏商周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五代时期 六、宋辽金元时期 七、明清时期 八、近代史 一、远古时期 1.人类起源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考古发现,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10万年的蓝田人等都是早期中国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的墓葬遗存说明了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意识。 一、远古时期 2.母系氏族文化遗存 距今约7000~5000年,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彩陶文化”。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一、远古时期 3.父系氏族文化遗存 距今约5000~4000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为代表。

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发现 原始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文化 一、远古时期 4.古代传说 有巣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和伏羲“蛇首人身”,“龙的传人”的源头。伏羲氏画八卦、刻文字。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炎帝、黄帝战蚩尤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尧、舜、禹是继炎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 1.夏朝——奴隶制确立 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奴隶社会从此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导游基础知识(掌握)

导游基础知识(掌握)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内容资料整理 一、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基本知识 1、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次考试。参加童试的人,无论年龄多大,一律称为童生。院试合格之后,可以取得秀才资格。童试不算国家正式考试,却是功名的起点。 2、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于秋季举行,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已具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在三月举行,又称“春闱”,考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 4、殿试:又称“廷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取中者称“进士”,按成绩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二、民俗概念、特点 概念: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一种常见的

文化现象。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民间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的一种文化模式。 民俗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延续性、神秘性。 三、花岗岩名山、石灰岩景观、丹霞风光的景观特征和形成规律 (一)花岗岩名山 地貌特点:(1)怪石众多(2)奇峰峭拔(3)时有洞穴及一线天景观 我国花岗岩名山 (1)黄山——“奇”安徽黄山市,“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四绝:怪石、奇松、云海、温泉(2)华山——“险”陕西华阴县南,“五岳”之西岳“自古华山一条路”著名险境:苍龙岭、百尺峡、擦耳崖、长空栈道 (3)衡山——“秀”湖南衡山县,“五岳”之南岳,“五岳独秀”山体丰满、轮廓柔和而秀植被茂盛、四季葱绿而秀 (4)三清山——“神”江西德兴市,道教名

导游法规知识点

◆〔案例14〕 1999年5月,某旅行社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赴某地旅游。该团导游人员李某在讲解时说道"蒋介石也是一个伟人,他对结束军阀混战,统一中国有历史功绩"等等。旅游团客人对此说法十分反感,认为导游这种说法有损于民族尊严,歪曲了历史真相,故与之发生争辩,旅游结束后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经核查,情况属实。据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并对其所在的旅行社也给予了处罚。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该导游人员的处罚有无依据?是何依据?请你简述依据。 答:有依据(2分)。即《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此有明确规定(2分),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言行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处罚(2分)。 (2)对旅行社进行处罚有无依据?有何依据?请你简述依据。 答:有依据(2分)。即《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有上述言行的对导游人员所在的旅行社,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处罚(2分)。 1、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是限制行为能力人。错 2、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错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从订立起无效。对 4、旅行社是指以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错 5、旅行社应当为旅游者提供约定的各项服务,所提供的服务不得低于国家或行业标准。对 6、导游人员,是指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资格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错 7、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未按规定时间到岗的,扣除2分对

2016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点总结一

2011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点总结一 1.近旅游开始19世纪,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影响。 2.英国人托斯?库克的一次重要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3.近代旅游产生时间是1841年7月5日 4.按组织形式的标准划分,旅游评选活动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要素有: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6.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是指:旅行社、住宿业、交通运输业 7.从旅游的路程来讲,中短旅游较多,而远程旅游较少 8.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设的西班牙的马德里,我国于1983年加了该组织。 9.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的英文简称:UETAA 10.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欧洲 11.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心理 12.旅游业的依托性,首先依托于旅游资源 13.国际旅游收入上,世界上占第一位的是:欧洲接待区 14.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英文简称是:PATA 15.现代旅游具有的特点是:普及性、持续性、集中性、季节性 16.成为旅游者的客观条件有:可随意支配收入、良好的身体状况、闲暇时间 17.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有: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地域性、易损性、可创新性 18.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依托性、敏感性、劳动密集性、涉外性 19.我国海外客源地,主体是亚太地区,两翼是亚太和美洲 20.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组织 21.美国、加拿大是以外出的路程为标准来判定是否为国内游客。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现代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 23.按业务范围划分,可将导游人员划分为:海外领队、全程陪同导游人员、地方陪同导游人员24.特级导游人员,游客反映良好率不低于98% 25.导游讲解是地陪的职责41.中国古代的计时器主要有:铜壶、圭表、香篆、辊弹四种 42.西汉《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43.徐宏祖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 编辑推荐: 导游资格考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导游资格考试历史知识:圆明园名称的由来 2011年导游资格考试报名免费短信提醒 44.丝绸之路的开辟是汉朝通西域的结果,开创者是张骞。 45.元代文学成就突出的是散曲和杂剧。 46.文房四定的名称及产地?笔墨砚纸素称文房四宝。湖笔、徽墨、端砚、宣红,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湖笔产于浙江湖州市善琏镇;徽笔产于安徽歙县和休宁等县;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宣纸产于安徽南部泾县。 47.“四诊法”、《伤寒论》、“麻沸散”《洗冤录》的创建人物及历史地位?a旧中国的扁鹊首创“四诊法”(望、闻、问、切);b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医疗学基础,张仲景被尊为“医圣”;c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全身麻醉旅行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还创编了一套可以防病健身的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d南宋宋的《洗冤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早300年。 48.佛祖的四大圣迹是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蓝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磐地拘尸那迦。 49.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支派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最深的佛教宗派 50.关羽是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 51.佛寺的最早形态是石窟寺 52.中国佛教常用的礼节有合十和顶礼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一)旅游的概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 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 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 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

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