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 解读教学提纲

敬业与乐业  解读教学提纲
敬业与乐业  解读教学提纲

敬业与乐业解读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解读

一、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的精神境界。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3、了解议论文的架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4、品味议论文语言论证有力的特点。5、在讨论中能抓住问题的焦点,能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本篇课文则体现了议论文的条理清晰的特点。文章结构严格按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排列,在“本论”中,又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从有业——敬业——乐业,一一道来,特别是有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更显条理分明。象“先要说说”“第一”“第二”就分别领起“有业”“敬业”“乐业”。在论述“乐业”时,作者在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后,理由也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条陈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具体如下:

这篇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作品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第3~4段),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第5~6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本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学习。

二、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

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大家知道,《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是当年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的一所职业学校给他的即将毕业的学生的一篇演讲文章。那次演讲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对待以后的生活。其实现在的学生更要懂得敬业与乐业,只不过这个业代表的就是学习。现在很多的学生就没有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他们永远是在课堂上想着其它的事,而且做作业时永远觉得太累。如果他们总是这样干下去的话,那么他们的未来就已经没有希望了。因此,结合课程标准、作者的写作夙愿、我们学生的现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内涵丰富的词语,如“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4)初步掌握有关写作演讲稿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2)学会“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喜欢自己所选择的;(3)培养学生形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1、文体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论据的分类不十分清楚,尤其是道理论据,多数学生不会找。对论证方法来说就更不清楚了。

2、阅读理解急于求成

议论文的阅读一般来说难度都比较大,但它也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有的学生会超越原文直接由自己的积累沉淀去理解作者的观点,急于求成,结果当然是不能对文本有准确、客观的理解。

3、断章取义

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可是,有的学生忽视文章的整体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造成对文本的理解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4、初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敏于思索,善于质疑。

针对以上情况确定了学习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敬业、乐业的内涵。

(2)为什么要敬业、乐业?如何敬业、乐业?

(3)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文章的各段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各段之间是如何衔接的。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将学习此文的收获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2)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语句,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3)掌握文章中运用到的几种写作手法。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在研讨探究中,我结合着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多列举事例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新时期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在课后就要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了学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着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2、学法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6敬业与乐业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 ..(ɡōulóu) 咽.气(yàn)骈.进(pián)哭丧.着脸(sāng) 佛.门(fó)强聒.不舍(gu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近代着名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着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5.文体链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读一读、写一写”字词拼音、解释、原句(许静洁、陈远超)2016-12-29.doc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读一读、写一写”字词拼音、解释、原句(许静洁、陈远超)2016-12-29

海洲中学语文 九年级上册词语 (注:中括号内是词语意思。) 第一单元(第3、4课无词语) P5 第1课《沁园春 雪》 1. 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yāo ráo ( )。 [娇艳美好。] 2. 看红装素裹 hóng zhuāng s ù gu ǒ( ),分外妖娆。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 辉映的壮丽景象。也形容衣着淡雅的妇女。] 3.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fēng sāo ( )。 [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 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常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或形容女子秀丽、俊俏。] 4. 一代天骄 yī dài tiān jiāo (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P9 第2课《雨说》 5. 等待久了的田圃 tián p ǔ( )跟牧场。[田地和苗圃。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 6.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 xu ān r ǎng ( ),风也不拥挤。[喧哗,大声吵闹。] 7.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x ǐ l ǐ( )。[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规定的礼文, 用水浸、浇或洒。比喻斗争中的磨练和考验。] 8.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 qi ǎng b ǎo ( )中笑着长大的。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 9.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 wēn shēng xì y ǔ( )地。 [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10.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rùn rú yóu gāo ( )。[像油膏那样润滑。] 第二单元 P29 第5课《敬业与乐业》 11. 我征引 zh ēng y ǐn ( )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 的劳作。[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也指推荐选拔人才。] 12.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páng wù( ),便是敬。 [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13.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xiè dú( )职业之神圣。[轻慢不敬。] 14.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 义 du àn zh āng q ǔ y ì( )造出来的。 [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15. 但我确信“敬业乐群 jìng yè lè qún (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ù èr f ǎ m én ( )。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16.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17. 这位言行相顾 yán xíng xiāng gù( )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说的和做的都很注重。] 18.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qi ǎng guō bù shě (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 P36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9.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 y ǔn lu ò( )了。[高空运行物掉下来,也指有才能的人去世。] 20. 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 líng jiù( )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盛有 尸体的棺木。] 21. 这是睿智 ruì zhì( )的微笑。[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22. 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 líng jià( )于人民之上。[压 倒,胜过。把…放在…之上。] 23. 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上欺下 mèi shàng qī xià( ),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 人民之上。[巴结上司,欺压属下。] 24. 在他弥留之际 mí liú zhī jì( ),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 他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25. 这批虚伪、狂热、阴险兼而有之 ji ān ér y ǒu zh ī( )的神职人员。[兼具或牵及相关两 方或各方都具有。] 26. 他孤军奋战 gū jūn fèn zhàn ( ),打了响当当的一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班别: 学号: 姓名: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学习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走近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2、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四日,(距今88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讲演,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是一篇演说词,可看作议论文体 3、演讲的主要特点: ①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导入新课: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现在你们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1.阅读课文,积累字词 旁骛(wù)惟其(wéi )拣择(jiǎn)衔着(xián )蜩(tiáo) 佝偻(ɡōu lóu )骈进(pián)亵渎(xiè dú)强聒不舍(ɡuō) 亵渎:xìe dú轻慢,不尊重。 骈进:pián 并进,一起前进。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安居乐业: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属于议论文。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全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议论文,弄懂它,有助于学生后面更好地学习其它议论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本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在实践中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议论文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在上这节课之前,要先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议论文的知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议论文,以及议论的要素、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等内容。这是分析本文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章所讲的道理针对性强,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实际中的问题,学生应该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独立思考,准确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并找出为了证明这些观 点作者所用的主要材料、辨析论据类型。 2、通过思考、讨论,能准确辨析出作者在论证过程中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简要说出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作者的论证思路。 4、能概括说出“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 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1、用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分析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2、能概括说出“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MP3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问题及个人见解。 【教学过程】

《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二、作者及演讲知识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阅读课文整理文中重点生字词: 1. 生字 教诲huì禅师chán 拣择jiǎn 佝偻gōulǒu 蜩翼tiáo 羡慕xiàn 妥当tuǒ亵渎xia2.词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主眼:主要的着眼处。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言行相顾:言行一致。征引:引用。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徒)。容赦:原谅赦免。

解读文本把握教材

解读文本把握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本次我所说的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下面我 按“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实施”的顺序来进行教材解读。1、总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 台匕文;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2、本册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意。在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2)阅读:阅读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在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3)写作: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45 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能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4)口语交际: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5)综合性学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说教材,知结构 1 、编写特点: (1) 主题单元,精心组合教材。本册教材共设有六个主题单元。一至五单元每单元四篇课文,其中有两篇教读课文,两篇自读课文。第六单元有五篇课文,三篇教读课文,两篇自读课文。每单元课文前设有“单元导读”,点出本组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主题单元后安排了与本组课文主题联系密切的“写作?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教程

中职语文第一册——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课题敬业与乐业 课型新授 教学设想文章作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这是一篇演讲,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作者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的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的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课文文采飞扬,学习时应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词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情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大多在十六七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积极向上,表现欲强烈,他们更愿意展现自我,在轻松氛围 中去感受新知识学习新知识。 学习目标知识 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和写作背景。 2、品味与领悟“乐业与敬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 巧妙结合。 能力 目标 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情感 目标 4、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 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与领悟“乐业与敬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理念本课的设计旨在以“自主”、“合作”为主要教学因素,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 合作教学原则。 教法设计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课时共2课时。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及思路 课前导入(5分钟)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 着无限热爱的的人。比如,白求恩,他是加拿大 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对职业精益求精,收到毛泽东同志的 高度赞扬;诺贝尔,他全心研究炸药,自己多次 在实验中死里逃生,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不 放弃,最终成功研制出了炸药。对待自己的工作, 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今天这篇文章《敬 业与乐业》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引起好奇, 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8分钟)1、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 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 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 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 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2、重点字词积累 (1)注音 佝偻承蜩心无旁骛亵渎骈进强聒 倘若禅师 (2)解释词语 心无旁骛断章取义不二法门强聒不舍 自主探究法: (本环节让学生在做中 学,在做的过程中发现 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 进课堂,使学习成为学 生的一种需要,而不是 要求。)

2018届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学案1(无解答)新人教版

敬业与乐业 导学目标: 1、学习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2、演讲与口语特色的体会。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解剖.()亵渎 ..()()容赦.() 强聒.()骈.()进佝偻 ..()()承蜩.() 2、《敬业与乐业》选自《》,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资料整合)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在作者看来,什么是“敬业”与“乐业”? 2、作者在文中除了谈到“要敬业”“要乐业”外,还谈了哪个问题? 有业之必要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作者先后谈了“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那为什么要有业呢?由同桌向你提问,你来回答,可以从文中找依据。回答完后,问你的同桌,对于我讲的道理,你被说服了吗?想想怎样才能让人信服你说的话? 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 职业”。要想让你的同桌被说服,我们既要给他讲道理,又要给他举事例。这就是议论文中常用的两种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这两种方法又被称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①、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②、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③、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④、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⑤、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⑥、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敬业与乐业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奈曼旗八仙筒镇中学梁长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常用的论证方法。说出作者及相关情况。 2﹑会读,能写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识记词语的含义。 3﹑知道作者的观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能说出每部分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积累文学常识;组内检测生字词语的读音,含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重点熟读课文,知道作者的观点能理清本文的层次。 难点知道作者的观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说出每部分的意思。 学习方法查阅资料自主合作探究法读书六字诀法 学习目标: 1、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常用的论证方法。说出作者及相关情况。 2、会读,能写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知道它的含义。 3、知道作者的观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说出每部分的意思。 设置情景:课前调查:在座的同学我们现在在做着什么事?(学生,学习) 同学们,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是否把学习当做一件乐事呢?(要实话实说,请举手告诉大家)那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敬业与乐业》这是梁启超在上海华中职业学校的一篇演讲稿,虽然已经时隔百年,希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所启迪。演讲稿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这是我们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的议论文,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1′ 明确目标:1自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再整理,画出关键词1′ 预习评价:我们来回顾预习内容 1﹑找两个小组分别介绍议论文知识和作者梁启超,看哪个组介绍的准确具体

3′ 2﹑组内读准课后词语,写词语,做到会读会写3′ 3﹑词语含义比拼(两个小组互相提问)3′ 基础知识掌握不错,希望大家能坚持做到课前预习!下面我们通过读书学习“敬业与乐业”的原则,并用心体会,相信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启迪。读书感知: 1﹑组内两人对读课文,要求文通字顺。5′ 2思考问题(出示核心问题)课文中作者先后谈论了那几个问题?3′ 3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师生交流—板书2′ 有业 文章主体{敬业 乐业 4.展示预设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3′ ①句子接龙游戏:请用文中的九句话来压缩这篇议论文(每组一句,句子接龙)师生在梳理这些句子。师小结:由此我们发现读议论文就是找到每段的中心句,就可以掌握大概内容了3′ ②游戏升级:只允许用四句话来概括全文,该说那四句呢?(小组回答)2′ ③小组抢答:只要一句话来概括,是哪句?顺理成章完成第2题 2)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说中心论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篇幅虽然长,但是条理很清晰,请同学浏览课文,梳理课文层次3′3)理清课文思路,说出每部分所写内容 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把老师的的板书补充完整,做到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探究问题: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学生各抒己见)3′ 归纳总结: 请同学针对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内容,归纳自己的学习收获。2′ 达标测试: 完成训练单5′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点: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否。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整体感知: 1.品题目: (1)从题目来看,文章谈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明确题目即论题) (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学生解释“敬业”与“乐业”的含义)(3)文中哪个句子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学生依据预习回答) 2.学生谈预习课文后的感受: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框架思路。 四、设疑品文明论据 导入:文章的标题为“敬业与乐业”,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的? 1.提问: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思路及依据)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教师点评,并导入对课文的研读。 2.研读第6-7段: (1)请一位学生以演讲的口吻朗读第6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作者提供的依据。 (2)学生齐读第7段,然后划出相关句子。 (3)学生就勾画结果进行讨论,交流。并明确:

敬业与乐业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

《 敬业与乐业》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高清课堂:思想风采——《敬业与乐业》】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着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着《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知识积累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5.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6.无业游民: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7.言行相顾:言语和行为互相注意,这里指言行一致。 8.征引:引用。 9.行. (xíng):德行。 10.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逆者)。本文是指从道理上进行鞭挞。 11.说法:说教,讲道理。 12.直捷:直截了当。 13.精微:精深微妙。 14.一点不旁骛. (w ù):意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15.黄包车:上海方言词,一般称人力车。 16.拣择:挑拣选择。 17.妥当:稳妥适当。 18.亵渎.. (xi è d ú):轻慢,不敬。 19.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20.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21.骈. (pi án )进:一同前进。 22.游思:游离不定的心思。 23.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24.杜绝:制止;消灭(坏事)。

中考语文复习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考复习对策 在日常教学和中考复习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中所做的一点尝试和摸索。 1.用活用好《考试说明》,抓好语文知识复习。 《中考说明》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复习迎考的重要依据,也是命题工作的指南针。命题中的知识点、知识要素都不能超出《中考说明》的能级要求,否则将无法发挥《中考说明》的“导教、导学、导考”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行为的规范。在教学中则要把《中考说明》用好用活,不仅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考说明》规定的基本要求,而且要充分重视其中的题例及样卷的训练,尤其要搞好变题训练。如果每个板块、每个学习主题、每课知识都认真地按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去做,学生就能从宏观到微观,掌握最基本的线索和最基本的框架,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 2.基础知识注重归类和积累,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注重积累,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夯实。字音、字形、成语使用、名著阅读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决不是临考前集中做几套试卷就能解决的,从初一开始就要把基础打好。我建议学生从初一开始就准备两个耐用的“积累本”,一定要保管好一直用到初三毕业。一个“积累本”用来积累每课的“读一读,写一写”和课下注释中须掌握的字词和成语。字词要将正确读音和误读音、正确字形和误写字形进行比对记录;成语要从三方面积累:(1)整理成语解释(2)整理摘抄课文中正确使用该成语的语句(3)用该成语造句。这样学生从明白成语的意思——能判断该成语使用是否正确——会正确使用,完成了知识由学到用的积累过程。到中考复习时,语文书中须掌握的字词、成语就汇集成一个知识网络,便于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复习。另一个“积累本”用来积累名著,整理摘抄做过的名著题。另外,在寒暑假期间,布置学生完成合理的阅读任务,并结合所读内容自编或改编适量的试题。有的同学真正去读原著,编写的问题虽然粗拙,却留下了他们思索积累的痕迹;有的学生不爱读,就可以从各种学习资料中查找改编试题,不管是自编的还是摘抄改编的,只要去写去做,就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3.阅读训练重视能力培养,方法指导功夫在课内。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都是各种文体中的典范之作,具有广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如:记叙文《背影》《孔乙己》等;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议论文《敬业与乐业》等。我们教师要合理巧妙地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以这些典型范文为媒介和载体,把相关的文体知识、考查重点、答题技巧等讲清楚讲透彻,“授之以渔”“授之以法”,注重程序性知识的系统传授。例如:在讲授记叙文时,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将相关的文体知识和答题技巧讲清讲透,如表达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等,都有哪些种类?应该如何判定?这些方法在文章中有何作用?它们的作用应该用怎样的语言、方式去表述?这些知识在日常教学中都要进行系统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而引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去解决课外阅读的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猜题押宝的投机思想和忽略课内范文的讲解而大搞题海战术的本末倒置、舍近求远的错误做法,要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砸实每一个知识点,要加强学生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灵活多变的课外阅读面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作为老师,承担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4.写作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能力,注重读写知识相结合。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流个不停。”叶老先生的这句话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自然中寻找写作素材,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6敬业与乐业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 ..(ɡōulóu) 咽.气(yàn)骈.进(pián)哭丧.着脸(sāng) 佛.门(fó)强聒.不舍(gu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近代着名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着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语言赏析教案

语言的赏析与运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及在具体语境下的表达效果 2. 结合具体题型,灵活地运用语言 3.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准切入点以品味语言 2,根据各题型特点,恰当地运用语言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练习。 一:启发引入: (以“卷首语”为背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方塘的明艳照人,光影辉映,源于活水的绵绵不绝,更替补给。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如活水与方塘,密不可分。) 设问:《五柳先生传》给我们介绍了怎样的读书方法? 生答:“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明人王夫之也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意”是一篇文章的统帅,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一篇好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可谓形神兼备,文章的神即意,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文章所采用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表现主旨即作者的情感、意图服务的。阅读文章,读者应该投入,与作者产生共鸣,从作者的立场,贴近作者的角度来阅读,才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来把握。赏析文章的语言也必须在领悟“意”的前提下进行。 二、内容讲析: (一)赏析语言: 1,审表达方式,明不同特点 (1)出示材料: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乙]我看到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受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吧。但是再从桥的另一边看,它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5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目标 :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 朗读课文,正音、义 (结合课后注释) 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的论述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

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愿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2、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2-5段,本部分第一层次,说说本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明确:本部分是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指出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朗读第6-7段,论述“敬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次。 思考:⑴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⑵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6段作者阐述了什么叫做“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情,“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说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7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朗读第8段,论述了“乐业”的重要,是第二部分的第三层次。 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8段前半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8段后半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四、小结 第二部分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算是敬业。 五、布置作业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解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解读梁启超的《敬业 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一文的作者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勤奋著述,至死不辍,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1922年,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八十二年了,但他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怎样才能把学习生活当作一件乐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一文仔细领会吧。 这篇讲演词的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作者从《礼记》

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这两句话来断章取义提练出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提出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可谓是水到渠成。那么何谓“敬业”与“乐业”呢? 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所谓“敬业”便是责任心,具体讲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实实在在,把事做得圆满。所谓“乐业”,即是有趣,具体讲就是能从劳作中,找出快乐,领略出趣味,对自己的职业乐于做下去。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想过这些?有没有这样去做呢?我想,你们在读了这篇文章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敬业与乐业有什么关系呢?作者曾经说过:“凡欲成就一事业者,必然责任心与兴味心两者俱备。”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敬业与乐业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有“敬”必有“乐”,有“乐”定有“敬”,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毫不畏惧,越难越要鼓起勇气,你只要一层层的往里面追,往里面钻,没有任何杂念,你一定会被吸引到“欲罢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