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糖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酶法生产低聚异麦芽糖 和酵母分离纯化研究

酶法生产低聚异麦芽糖 和酵母分离纯化研究

《酶法生产低聚异麦芽糖及酵母分离纯化研究》Production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syrup by enzymatic method and purificationthrough Yeast Cells崔静,罗希韬,邱学良周娟(山东福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266071)Cui Jing, Luo Xi-tao, Tian Qiang(Shandong Futaste Co.,Ltd, Qingdao 266071)通讯作者:罗希韬(1986-),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糖醇生产技术及研究开发。

摘要:本文研究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IMO)的工艺,主要涉及酶法获得低纯度IMO和酵母纯化工艺两部分。

首先将玉米淀粉液化和糖化,然后转苷生成低纯度IMO。

低纯度IMO通过酵母发酵法除去可代谢糖类(葡萄糖、麦芽糖和麦芽三糖等),有效地转化成高纯度的IMO。

酿酒酵母可以发酵除去IMO糖浆中的葡萄糖,在麦芽汁中培养的酵母还可以发酵麦芽糖和麦芽三糖。

发酵3 d后,生成高纯度的IMO,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占总糖98%以上。

酵母发酵过程中,酵母细胞的死亡率的增加取决于发酵策略和低纯度IMO的浓度,对数期的酵母细胞发酵效果优于稳定期的酵母细胞。

关键词:低聚异麦芽糖;异麦芽糖(Isomaltose, IG2);潘糖(Panose, P);异麦芽三糖(Isomaltotriose, IG3);α-葡萄糖苷酶;酿酒酵母,分离纯化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production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with corn starch, mainly refers to production of low-purity IMO and its purification through yeast cells. The corn starch was enzymatically liquefied and saccharified, then convertied to low-purity IMO by transglucosylation. The low-purity IMO could be efficiently converted to high-purity IMO by yeast fermentation to remove digestible sugars including glucose, maltose and maltotrios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as able to ferment glucose, and could also to ferment maltose and maltotriose when harvested from the medium of malt juice. After 3-day fermentation, the resultant high-purity IMO includingmainly isomaltose, panose, and isomaltotriose made up more than 98%of the total sugars. During the course of fermentation, the level of yeast death increased with the feed concentration of low-purity IMO, and varied with the fermentation strategies.Keyword:Isomaltooligosachcharides(IMO); Isomaltose(IG2); Panose(P); Isomaltotriose(IG3);α-Glucosidas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purification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oligosachcharides,简称IMO),属于淀粉糖范畴,主要成分为以葡萄糖为单体通过α-1,6糖苷键结合组成的异麦芽糖(Isomaltose, IG2)、潘糖(Panose, P)、异麦芽三糖(Isomaltotriose, IG3)及四糖以上的低聚糖[1-3]。

功能性低聚糖的开发与应用

功能性低聚糖的开发与应用

功能性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由于功能性低聚糖和过去常用的食糖替代品———糖醇具有相似的防龋齿、不增加血值等功能,而且还具备独特的能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增殖的生理活性,因此备受食品科技界的重视。

因为国际上公认,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含量能体现一个人的健康水平。

世界上发现的长寿村,这些老人的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明显高于一般地区的老人。

我们把功能性低聚糖称作双歧因子,是因为功能性低聚糖本身并不是双歧杆菌,而是一种人体肠道内本身含有的双歧杆菌的选择性营养剂。

功能性低聚糖通过消化道不被酸和酶分解,直接进入大肠,为双歧杆菌利用,而其他有害菌难以利用,使双歧杆菌得以迅速增加,因此使肠道中菌群比例改变,提高了机体免疫力。

虽然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以冷冻干燥和微胶囊包装的形式,已经在日本和某些欧洲国家批准为食品配料上市,国内也有流行多年的液态的双歧杆菌口服液,但由于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比起利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作食品配料要安全方便得多,因而在食品加工和有关部门中能得到更加迅速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为功能食品配料"功能食品"的提出,日本远比西方要早。

虽然所有食品均含某些维持健康和生理机能的营养成分,但"功能食品"应该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功效。

日本在1984年文部省《食品机能系统的解析和拓展》中强调食品的第三功能,使用"功能食品"这一名称,并在国内推动广泛的研究,在民间由企业组成了功能食品联络机构。

1990年,有一种用低聚糖和维生素C配制的功能饮料"OligoCC",当年销售达9000万瓶;1991年厚生省实施营养改善法,建立自愿申报审批的特定保健用食品管理办法,把一部分功能食品纳入这一范畴,但规定必须是加工食品形式,如乳制品、谷物食品、饮料、调味品、糖果等,不包括像药丸、胶囊、复合剂或其他类似于药物的营养增补剂。

对那些仅仅含有更多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没有特殊防病作用的食品,也不在其内,但功能性低聚糖配制的调整肠道功能的食品,被列入了特定保健用食品。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物质,可以从大豆中提取得到。

这种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肠道微生物、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等,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酸水解法和酶解法。

其中,酸水解法是将大豆低聚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然后用酒精沉淀、过滤、干燥等步骤进行分离提取。

而酶解法则是在酶的作用下将大豆低聚糖水解,然后通过离心、过滤、浓缩、干燥等步骤进行提取。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大豆低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免疫系统:大豆低聚糖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发挥作用。

(2)改善肠道微生物:大豆低聚糖可以促进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肠道健康。

(3)降低血糖:大豆低聚糖可以减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降低胆固醇:大豆低聚糖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3. 大豆低聚糖的应用大豆低聚糖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健品: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保健品的原料,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肠道微生物、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等多种功效。

(2)食品添加剂: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增加食品的纤维素含量、改善食品的口感等作用。

(3)医药领域: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医药领域的原料,具有调节免疫系统、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等作用。

4. 大豆低聚糖的安全性大豆低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物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但是,对于某些人群来说,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儿等,应谨慎使用。

此外,对于个别人群存在过敏反应的情况,应当注意饮食安全。

大豆低聚糖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多糖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其生理功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艺

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艺
豆粕是大豆提取油脂后的副产品,其中含有丰富的低聚糖成 分,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对于开发利用豆粕资源、 提高低聚糖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旨在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通过对脱脂豆粕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提取、分离、纯化等步骤,分析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根据豆粕的pH值,加入适 量的酸或碱进行调节,以 优化酶解效果。
脱脂豆粕的酶解与分离
酶解
将预处理后的豆粕加入特定的酶,如纤维素 酶或果胶酶,以分解纤维和果胶,使低聚糖 得以释放。
分离
采用过滤、离心等方法将酶解后的豆粕残渣 与低聚糖溶液分离。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与纯化
要点一
提取
将分离后的低聚糖溶液进行加热、搅拌或超声波处理 ,以提取大豆低聚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要点二
纯化
采用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超滤等方法去除杂质, 提高低聚糖的纯度。
大豆低聚糖的精制与干燥
精制
通过乙醇沉淀、干燥等方法去除水分和未纯 化的糖类杂质,得到精制的大豆低聚糖。
干燥
将精制后的低聚糖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多 余的水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04
提取工艺的关键参数与优 化
酶解温度与时间
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研究不足与展望方向
工艺稳定性
虽然实验中得到了较高的提取率,但实际生产中可能受到 多种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工艺的稳定性。
原料来源
脱脂豆粕主要来源于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需要确保稳定 的原料供应,并考虑不同品种大豆的营养成分差异对提取 效果的影响。

低聚木糖的制备与分离

低聚木糖的制备与分离
八 n J 曰
醇 溶 液 l / O mL h梯 度 淋 洗 ,分 步 自动 收 集 器 自动 收 O
集 , 瓶 收 集 10 每 8 mL, 收 集 4 共 6瓶 。 1 . 低 聚木 糖 的结 晶 将 自动 收 集 器 收 集 的溶 液 .3 2 ) 哥 识 }粪 关 溉 卑
.J
(享
, 气 ‘  ̄ 2 0 ,. 1 . 〕 1 o ll J
2628 3-3
2 结果与讨论
木 木
丸 糖 凡 糖 戈
21 活性炭柱分离低聚木糖效果分析 .

五 六
25 26 2- 2
图 1所 示 为 活 性 炭 层 析 柱 分 离 后 收 集 组 分 中 的 总 糖 量 的 检 测 结 果 。从 图 上 可 以看 出 , 有 五个 独 立 共 的 峰 型 ,即表 明应 用 活性 炭 为 吸 附 剂 ,0 3 %乙 醇 溶 液 为 洗 脱 液 , 度 淋 洗 , 将 木 聚 糖 稀 酸 水 解 液 中 的低 梯 可 聚 木 糖 组 分 分 离 开 来 , 到 低 聚 木 糖 的单 一 组 分 。 得
( 5 mmx 0 mm, 性 炭 填 充 高 度 为 2 0 ) 待 桦 D ( 2 50 活 9 mm , 木 木 聚 糖 水 解 液 全 部 上 柱 后 , 用 D 冲洗 , 速 为 改 W 流 I0 / 直 至 冲 洗 液 中 没 有 糖 检 出 为 止 。 用 3 % 乙 0 mL h, 0
丁 醇 9 mL; ℃显 色 1 mi ; 0 10 4 O n 薄层 板 : ells Pae C l oe t u l
( rk em n ) Mec G r a y 。


二 三
糖 凡 糖 凡 糖

低聚糖

低聚糖


普通低聚糖:蔗糖、乳糖、麦芽糖

功能性低聚糖 :低聚异麦芽糖、低聚 木糖、低聚半乳糖、水苏糖等。
功能性低聚糖简介: 功能性低聚糖是指对人、动物、植物等 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低聚糖。人体肠道内无 水解功能性低聚糖的酶系统,它也不被人体 胃酸、胃酶水解,故不能在小肠内吸收,直 接进入大肠,优先为肠道内益生菌利用,促 进其生长。

2.5 还原性
分子中含有自由醛(或酮)基或半缩醛(或酮)基的糖具有还原性。 单糖和部分低聚糖具有还原性,而糖醇和多糖则不具有还原性。还原 性低聚糖还原能力随着聚合度的增加而降低,食品中常见的还原性低 聚糖有海藻糖型和麦芽糖型。
3、低聚糖的功能
3.1、普通低聚糖的主要功能: 为人体提供能量及怡人的甜味,对肠道 内益生菌(probiotics)生长无促进作用。

3.2、功能性低聚糖的主要功能
低聚糖在动物体内的功能
直接生理功能
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 抑制肠道有害菌群的增殖 影响肠道内某些酶的活性
促进肠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
低聚糖促进双歧杆菌增殖
双歧杆菌是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典型代表。人体内双歧杆 菌含量的高低是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功能性低聚糖由于其糖分子相互结合的位置特殊,人体 胃肠道内没有代谢此类低聚糖的β-半乳糖苷酶系,当通过 消化道时不能被其中的酸和酶分解,而直接进入大肠为双歧 杆菌利用,使双歧杆菌得以快速增殖。
低聚糖
制作人:解红霞
主要内容


1、低聚糖的简介 2、低聚糖的性质 3、低聚糖的功能 4、低聚糖的制备 5、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简介
1.1、定义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又称寡糖,是指由

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09 营养 20090804111 陈佳佳摘要: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具有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大豆低聚糖是纯天然功能性保健食品原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保健功能;加工利用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 oligosaccharideAbstract:Soybean oligosaccharide is a functional low oligosaccharide,it has good physical chemistry characters and health functions.It is an pure natural raw material of functional health food and has vast prospects 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soybean oligosaccharide;health function;processing and use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寡培的总称,主要成分是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等]1[。

其化学分子式如下:1. 大豆低聚糖的理化特性1.1 甜度大豆低聚糖有类似于蔗糖的甜味,甜味纯正,甜度为蔗糖的70%-75%,几乎与葡萄糖相同。

如果从大豆低聚糖中除去大部分蔗糖,为精制大豆低聚糖,其甜度为蔗糖的22%。

大豆低聚糖热值只有蔗糖的50%,可代替部分蔗糖作为低热鼍甜味剂]2[。

1.2 粘度大豆低聚糖的粘度高于蔗糖和高果糖浆(含55%果糖的果葡糖浆),低于麦芽糖浆(含麦芽糖55%)。

大豆低聚糖糖浆外观为无色透明的液糖,黏度比麦芽糖低,比异构糖高。

1.3 稳定性大豆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酸的稳定性也略优于蔗糖。

一般加热至140℃时才开始热析。

在160℃很少被破坏。

大豆低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处理时,比果糖、低聚糖和蔗糖稳定,在pH5~6时加热到120℃稳定,当pH4时加热到120℃较稳定。

功能性低聚糖的发展及应用

功能性低聚糖的发展及应用

FOOD INGREDIENTS 添加剂·配料58 食品安全导刊 2010年9月刊1999年国家公布的“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行业标准”,将功能性低聚糖的定义为:由2~10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糖苷键聚合而成;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的特性,可直接代替糖料,作为甜食品的配料。

由于人体肠道内没有水解功能性低聚糖(除异麦芽酮糖外)的酶系统,因而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具有促进人体双歧杆菌的增殖等生理功能。

功能性低聚糖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功能性低聚糖有: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等。

功能性低聚糖的功能第一,促进双歧杆菌生长,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双歧杆菌对各种低聚糖几乎都可以利用,而一些有害细菌对大多数益生元几乎都不能利用或很难利用。

双歧杆菌是人类肠道菌群中唯一一种既不产生内毒素又不产生外毒素,无致病性的具有生理功能的有益微生物,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由于它可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故又被称作双歧因子。

第二,促进钙质吸收。

比利时的ORAFTI公司经多年研究证实,功能性低聚糖不仅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而且能提高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

第三,提高免疫力。

有利于人体肠内双歧杆菌的增加,同时可抑制肠内有害菌及腐败物质的形成,增加体内维生素的量,提高机体免疫力。

第四,预防龋齿。

高纯度低聚糖不能被造成龋齿的链球菌利用,也不能被口腔酶液分解,具有预防龋齿的功效。

第五,可作为功能性食品的配料。

低聚糖是一种难消化性糖类,不被人体消化酶系分解,有一定甜度,人体摄入后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

注:“—”表示没有要求表1 典型的功能性低聚糖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功能性低聚糖典型的功能性低聚糖从表1中可以看出,低聚木糖是唯一以五碳糖为单位的功能性低聚糖,也是人体难消化性糖,在机体内产生热量值极低,不会影响血糖浓度。

低聚半乳糖的组成单元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低聚果糖的组成单元为果糖和蔗糖,低聚异麦芽糖的组成单元为葡萄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聚糖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摘要:低聚糖又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中。

本文主要综述了低聚糖的分离,测量及其纯度鉴定。

关键词:低聚糖;分离;测量;鉴定0 前言1 低聚糖的定义及分类低聚糖(oligosaccharide)又称寡糖,是由2-l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1]分子量约为200-2000,可分类为普通性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两大类。

普通性低聚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酸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等,它们可被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果糖低聚糖、低聚半乳糖、壳聚糖、壳低聚糖、低聚木糖等,因在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的酶系统,不能被人体胃酸和胃酶所降解,故不能消化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小肠内为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对人体发挥独特的生理功能。

2 低聚糖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早在80年代末,日本最先进入了研究和开发低聚糖得领域;在我国,功能性低聚糖自1996年才有批量生产;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出来的功能性低聚糖及结构组成如表1:表1 部分功能性低聚糖的结构[ 2]Table 1 Structure of some functional oligosaccharide种类主要构成单糖分子类型功能糖苷单糖数目键类型大豆低聚糖水苏糖蔗糖棉籽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α-1,6 2-4 麦芽糖麦芽低聚糖麦芽三四五六七葡萄糖α-1,4 2-10八九十糖异麦芽低聚糖葡萄糖α-1,6 2-5低聚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β-1,6 3-6低聚乳果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β-1,4 3低聚蔗果糖蔗果三糖四糖五糖葡萄糖果糖β-1,2 2-5低聚木糖木糖β-1,4 2-7低聚龙胆糖龙胆二糖三糖四糖葡萄糖β-1,6 2-4乳酮糖半乳糖果糖β-1,4 2低聚帕拉金糖二糖单体及其二聚体葡萄糖果糖α-1,6 2-8三聚体四聚体壳聚糖乙酰氨基葡萄糖β-1,4 低聚合度除这些低聚糖以外,低聚糖的品种还有很多,许多天然植物中都富含低聚糖或半纤维素,例如: 辟汗草中含纤维二糖,槐角中含槐糖,芦丁中含芦丁糖(即芸香糖) ,木鳖子中含海藻糖,蒲黄中含松二糖,黄麻子中含毛蕊草糖,新鲜橙皮中含新橙皮糖等[3]。

另外,还有许多蔬菜之所以称为保健食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富含低聚糖或半纤维素,如大型食用真菌(香菇、黑木耳、银耳、竹荪等) 、魔芋、莼菜、萝卜、胡萝卜、洋葱、香蕉、蜂蜜、花粉、芦笋、鱼腥草、椰子、大豆、猕猴桃等,啤酒酵母和猪胃粘膜也富含低聚糖[4]。

近来,国际上非常重视新型低聚糖的开发,这些低聚糖与其它甜味剂和食品原料混和可制成种种营养疗效的补剂与种种保健食品。

功能性低聚糖产品近年在国外上市虽只有十几种,但批量较大,有些品种年产量达几千吨和万吨以上。

如日本最大产量是淀粉原料酶法制取的低聚麦芽糖,超过了万吨,其次为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各约4 500~6 000 t 。

低聚糖的研究开发很快,近年来在日本又开发出许多功能性更好的低聚糖品种,这些低聚糖在国内几乎都未见报道:如龙胆寡糖、低聚黑糖、果胶寡糖、磷酸寡糖、藻蔗糖、菊芋寡糖等[5~7 ]。

,新开发低聚糖不仅包含了上述功能,更增加了免疫激活和风味改善等作用。

低聚糖作为健康食品的配料,不仅在日本,在欧洲进入入了市场。

最大产量是菊苣制取的低聚果糖,其次以乳糖为原料制取的低聚半乳糖。

在欧洲如荷兰、比利时、瑞典、英国均有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低聚糖的研究[8]。

3 低聚糖的分离方法将低聚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依据有:利用多种糖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子量差异;如膜分离法。

对于带有可电离集团的酸性或碱性糖来说,利用其所带电荷得质和量得差异,如;离子交换或电泳法等。

利用它们在不同浓度有机溶剂于水得混合液中的溶解度得差异来分离,如醇沉淀法。

3.1膜分离法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9]。

按分离粒子或分子大小可将膜分离法分为:反渗透、透析、电渗析、纳膜过滤、超滤、微滤等6 种。

其中超滤用于提取低聚糖已见报道,反渗透和纳膜过滤有望用于分离纯化功能低聚糖。

3.2 离子交换树柱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糖分在树脂柱上的吸附力不痛而达到分离的目地。

影响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树脂类型和粒度,洗脱剂中了,pH值和洗脱速率,分离温度和分离柱子、的长径比等。

3.3 纸色谱和纸电泳法纸色谱分离法液应用于低聚糖的分离。

若干种低聚糖系列(如不同聚合度的葡萄糖低聚糖,半乳糖低聚糖等)的Rf(1-Rf)于聚合度呈直线关系,因而可以得到分离。

纸电泳法液用于分离低聚糖,硼酸盐溶液能使中性的低聚糖带有电荷,也可先制成带有电荷的糖衍生物,然后进行电泳分离。

3.4 其它的分离方法除了上述分离方法外,最常用的还有酶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目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方法,如糖的亲和色谱法,石墨化炭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

4 低聚糖的分析4.1 低聚糖的测量方法低聚糖作为加工各种保健食品的添加剂目前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分析检验方法研究更趋日益迫近。

测定食品中糖类的方法很多,测定单糖和低聚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色谱法和酶法。

色谱法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据资料证明液相色谱法测量具有精确,灵敏度高,无毒等优点,4.1.1 液相色谱法测低聚糖在糖类的分离分析中,HPLC 具有快速,方便,分辨率高,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和不破坏样品等优点。

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低聚糖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色谱柱、流动相、流速和柱温。

柱子常用氨基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

糖在正常的紫外区域和可见光范围内没有吸收,也无荧光,所以,不经过衍生的低聚糖就不能使用紫外吸收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

一般使用折光检测器,但这种检测器灵敏度低,不宜做梯度。

(举例)4.1.2 气相色谱法测低聚糖其原理是将样品经三甲氯硅烷处理,变为挥发性六甲基硅烷衍生物,然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19 ] 。

由于使用合适的检测器,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因糖的挥发性差,分析时需先将糖制成易挥发的衍生物,该过程较费时,衍生也难以达到定量。

另外,衍生后一些糖的分离也存在问题,所以给正确定量带来了一定困难。

4.1.3 离子色谱法测低聚糖离子色谱法是一种新型的色谱分析方法。

采用高性能阴离子交换柱,配合脉冲安培检测器对糖类进行分析。

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样品用量少和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但分析时间长。

4.1.4 其它测定方法除上述几种分析方法外,低聚糖的测定还有荧分析法[30 ] ,生物传感器[31 ] ,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检测法[32 ]和超临界流体色谱[33 ] 等方法。

4.2 低聚糖的纯度鉴定纯度的概念是随着分离手段的进展而不断发展的。

当一种方法已不能将某种样品进一步分离时,即称为该方法下的纯样品,例如色谱纯,电泳纯等。

低聚糖的纯度标准不能用普通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纯度来衡量,因为即使是纯品的低聚糖也存在微观不均一的问题,它的纯度只代表某一类糖相似链长的均一组分。

目前常用的纯度鉴定方法有以下三种:4.2.1 超离心法微粒在离心力场中移动的速度与微粒的密度,大小与形状有关。

如果某一糖品在离心力场作用下形成单一的取代,则表明其分子密度,大小与形状相似。

4.2.2 高压电泳法糖类在电场的作用下,按其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电荷的不痛而移动不痛的距离。

所以在电场作用下,不同的糖的相对迁移率各不相同,当电泳完毕显色呈一个斑点,则证明是单一组分。

4.2.3 凝胶过滤法糖分子的大小和形态不痛,在层析柱种的移动速度也不同,从分部收集器中出现的峰的多少和形状可判断该糖的纯度。

用酚—硫酸法得到流出体积于糖浓度的关系曲线,若为形状对称单一峰,则表示为均一组分。

[1]黄祥斌,于淑娟.低聚异麦芽糖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甜糖业,2003(3):l3-l6.[2] 岳振峰. 功能性低聚糖研究进展[J ] . 食品科学,1999 ,20 (9) :21~25.[3] 江苏新医学院. 中医大辞典[M] . 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出版,1986.[4] 江萍. 食品多糖与机体免疫[J ] . 食品工业科技,1997 ,18 (2) :85.[5 ] 中川男(日) . 食品与开发,1997 ,32(3) :27~32.[6 ] (日) 食品与开发1996 ,31 (11) :26~29.[7 ] 小西农(日) . 日本食品科学,1997 (11) :26~31.[8]尤新. 迅速发展的我国功能性低聚糖[J ] . 食品与机械,1999 ,4 :4~6.[9]SASKA M.Member based separations and counter current multicolumn systems for decolorization , ion exchange and ion exclusion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sugar industry[J] . Indian sugar ,1997(3) :169~183.[19]李健.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制中的低聚糖[J ] . 黑龙江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 ,6(4) :66~72.[30 ] 陈国珍. 荧光分析法[M] .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2 ] 周延秀,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的最新进展[J ] . 色谱,1997 ,15(4) :296~300.[33 ] 熊卫东. 超临界流体色谱及其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 ,13(3)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