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工程 第五章危险性评价

安全系统工程 第五章危险性评价
安全系统工程 第五章危险性评价

第五章危险性评价

第一节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危险性评价按项目实施阶段分类【填空/选】

1:安全预评价:

安全评价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2:安全验收评价:

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选】:

3:安全现状综合评价: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

的安全现状进行的评价

【简答题/选】三者的不同点

安全检查表:SCA/SCL 危险指数法:RR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JRA/LEC 故障假设分析法:WI 定量风险评价法:QRA

【选】在机械工厂的评价标准中按

三:P111【必考】优良可劣评价法(定性):ABCD评价法【必考:名解+解释】

第四节定量安全评价(日本)

第五节综合评价法一:安全评价六阶段综合评价

【考:是最早综合评价方法】分6

取值时:有“0”值

【考:危险等级及严重程度】

危险性评估

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制度 为认真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哈尔滨市道里区司法局在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两类高危人群的实际,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制度。具体如下: 对被评估对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百分考核制: 一、判刑或劳教前人身和家庭情况(25分)。 1、年龄程度。18岁以下3分,19-45岁5分,C、46岁以上1分。 2、身体情况、家庭和经济状况。经济条件差、家庭关系差、夫妻离异的。符合条件的一项1分,两项3分,三项5分。 3、文化程度。小学5分,初中3分,高中以上1分。 4、是否惯犯、累犯、有吸毒史。一项1分,两项3分,三项5分。 5、身份、居所。有工作或在校学习1分,长期在外3分,三无人员5分。 二、导致犯罪判刑或劳教的情况(25分)。 1、违法犯罪性质。故意犯罪5分,过失犯罪1分。 2、是否集团作案。集团作案5分,团伙作案3分,一

般犯罪1分。 3、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主犯或起主要作用5分,从犯3分,胁从犯1分。 4、作案次数:一次性作案1分,持续性作案5分。 5、认罪伏法及反省程度。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6、做案手段及方式。一般做案1分,高智商做案5分。 三、服刑期间的改造情况(15分)。 1、认罪伏法及反省程度。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2、知识技能提升情况。积极明显1分,有所提升3分,无变化5分。 3、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情绪。情绪稳定1分,有偏执心理3分,有明显的人格障碍5分。 四、刑满释放后的情况(35分)。 1、刑释解教回归后去向。回原籍1分,下落不明5分,其他情况3分。 2、收入情况。500元以下5分,800-1200元3分,1200元以上1分。 3、家庭、邻里关系。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4、社会交往人员。简单1分,复杂3分,特别复杂5分。 5、无家可归3分,无业可就5分,无亲可投1分。 6、思想稳定程度。很稳定1分,相对稳定3分,很不

安全系统工程课设完整版

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 第一章概述 煤矿主要在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经常受到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因此是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之一。煤矿掘进工作面是矿井事故多发地点,据统计,在瓦斯爆炸事故中,约60—70%发生在掘进工作面。一般掘进工作面避灾、救灾条件简单,如果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损失严重。随着煤矿的采深逐渐加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瓦斯赋存状况更加复杂,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越来越困难。 控制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是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可分成5个要素:伤害(损失),意外事件(事故),加害物体(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在中途切断这5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为有效预防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笔者采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对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原因进行研究,评价出各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确保事故隐患研究的正确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施工。 第二章事故危害性分析 2.1瓦斯爆炸原因的分析 a.通风不良 煤矿井下的任何地点都有瓦斯爆炸的可能性,但大部分瓦斯爆炸发生在瓦斯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其中又以掘进工作面为最多,约占70%左右。这主要是掘进巷道多数位于煤层的新开拓区,由于它是首先揭露煤层,一般说单位面积瓦斯涌出量比采煤面多,而且又未构成通风系统,再者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不严,安装局部通风机位置不当或局部通风机供风不足,巷道贯通掘进放炮时,没有排净贯通的工作面瓦斯,使瓦解积聚达到爆炸浓度。b.按引火源分析 煤巷掘进多使用电气设备并经常放炮,如果电气设备防爆性能不良或不按规定放炮,就容易发生电火花或爆炸火焰,引起爆炸。还有井下明火、电气火花、煤炭自燃、赤热的安全灯罩、吸烟及摩擦产生的火花等都能引起瓦斯爆炸。 c.思想麻痹 思想上的麻痹,导致管理上的松懈,进而引发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统计表明,往往瓦斯涌出量小的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却多于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 (2)瓦斯爆炸造成的危害 矿内瓦斯爆炸的有害因素是,高温、冲击波和有害气体。 焰面是巷道中运动着的化学反应区和高温气体,其速度大、温度高。从正常的燃烧速度(1~2.5m/s)到爆轰式传播速度(2500m/s)。焰面温度可高达2150~2650°C。焰面经过之处,人被烧死或大面积烧伤,可燃物被点燃而发生火灾。 冲击波锋面压力由几个大气压到20大气压,前向冲击波叠加和反射时可达100大气压。其传播速度总是大于声速,所到之处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和通风设施损坏,巷道垮塌。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库

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 【教学说明】 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内容。 了解:正确理解大纲所列知识的含义、内容并能够应用。 熟悉:对大纲所列知识有较深的认识,能够分析、解释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掌握:能够综合运用大纲所列知识开展安全评价、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一、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掌握) 2.相对安全,本质安全的概念和意义?(掌握) 3.事故的定义?(识记)事故的特点?(理解)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即事故模式对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预防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有重要作用。 2.事故因果论类型 3.多米诺骨牌理论及其分析 第三章系统安全分析 1.系统安全分析中,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2.根据用途和安全检查表内容,安全检查表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预先危险分析(PHA)内容、,等级划分,优缺点、适用范围?

4.预先危险分析(PHA)与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关系? 5.请对某发电厂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依据文件是?)。 6. FMEA概念,故障的概念。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分析步骤,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应用) 7.简述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适用范围和特点。 8.事件树与事故树关系 9.事件树定量分析 第四章事故树分析 1. 掌握例题9 2. 掌握例题10 3. 掌握例题11 4. 掌握例题12 第五章系统安全评价 1. 安全评价概念,安全标准分类及理解 2. 安全评价目的、意义,安全评价依据、 3. 安全评价分类,“三同时”与安全评价关系 1)安全预评价是“三同时”的保证。通过安全预评价,可有效地提高工程安全设计的质量和投产后的安全可靠程度;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 2)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作出结论,使生产经营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在施工中的“三同时”。 3)安全验收评价是“三同时”的验证。通过安全验收评价,比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及系统进行符合性评价,提高安全达标水平。实现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 4. 安全评价原理

安全系统工程题培训讲学

安全系统工程题

第一章概论 1、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 2、安全系统工程:是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 3、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系统具有如下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5、系统工程: 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6、可靠性: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8、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人—机—环境”系统) 9、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10、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 1、危险源辩识。 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起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3、设计、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 4、安全决策的措施与实施。 5、对措施的效果作出总体评价。 6、不断改进,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11、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特点:系统性、预测性、层序性、择优性、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性。 第二章系统安全分析 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安全检查表(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事件树分析(ETA) 6、事故树分析(FTA) 7、因果分析(CCA) 2、进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以下问题: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 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 产损失 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 失 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 产损失 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ly)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用公式表示:D = L E 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三个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对象进行“打分”的办法,计算出危险性分数值,对照危险程度等级表将其危险性进行分级,各因素的值分别见表1-1,1-2,1-3。 表1-1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

作业现场常用危险源评价方法

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各阶段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D=L×E×C 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 C——危险严重程度。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对照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宜按表2的规定确定。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宜按表3的规定确定。表3 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 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宜按表4的规定确定,D值大于70时为重大危险源。 表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b.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各阶段评价。 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M按下式计算: DM=LM×EM×CM×M 式中:DM——危险性大小值;

LM——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EM——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 CM——危险严重度; M——管理因子。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素LM与作业类型和作业环境有关,最高分值为10分,最低分值为3分;取值标准宜参照相关标准确定。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M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宜按表5的规定确定。 表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M值对照表 危险严重度因素CM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 管理因子M值与工程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有关,宜按表6的规定确定。全面查评10分至3分值的条款,列出每个分值所存在的全部问题,若同时存在高分区域和低分区域的数条问题,M值应取高分区域的分数。 表6 管理因子M取值表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88404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 环境评价课程设计 名称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 教师校方 企方 设计 地点

设计 时间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由来 1.2编制依据 1.3评价适用标准 1.4 环境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4) 2.1工程内容及组成 2.2工程占地面积 2.3原辅材料消耗 2.4环保费用概算 2.5平面布置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 3.1工艺流程简述

3.2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3.3主要污染工序 3.4噪声污染源情况 3.5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3.6清洁生产 3.7总图布置的环保合理性分析 3.8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0) 4.1 自然环境简况 4.2 社会环境简况 第五章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思路 (11) 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11) 6.1主要生态影响 6.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6.3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第七章保护措施 (16) 7.1声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第八章结论 (16) 8.1环境质量现状 8.2环境影响 8.3结论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由来 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谋成公司)由香港信丰贸易公司独资设立,拟在永安市曹远镇坑边村建设年产80万吨水泥熟料、10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项目由永安市发展计划局于2003年8月16日以永发经〔2003〕39号文批准立项。该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2180万美元,全部以外汇投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谋成公司委托我所承担《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我所派员进行现场踏勘后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作为报告书的编制依据。 1.2编制依据 (1)《关于港商独资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永发经〔2003〕39号 (2)编制《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2003.09.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

(完整版)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 1·进行动态管理 现场管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和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场容的有关规定及依据,进行动态管理。 2·建立岗位责任制 按专业分工种实行现场管理岗位责任制,反现场管理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专业和工种,这是实施文明施工岗位责任制的基本任务。为明确责任,可通过施工任务单或承包合同落实到责任者。3·勤于检查、及时整改 对文明施工的检查工作要从工程开工做起,直到竣工交验为止。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也可能出现三不管的死角,在检查中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要及时协调,重新落实,消灭死角。

二、文明施工管理程序网络图 三、文明施工的技术保证措施 文明施工,系指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对建设施工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组织与管理,使之呈现出有条不紊、整洁明快、

高效安全的施工状态。施工顺序合理,具有良好的装饰施工现场秩序。水电及施工通道畅通。强调文明施工其意义在于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改变以往普遍存在于装饰工程施工现场的那种“脏、乱、差”现象和“高消耗、低效益、事故多”的状况,加快装饰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进程,推进文明工地建设的步伐。 文明施工的责任人是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管理具体实施人是工长、工地治安员、材料员、机械员、后勤管理员等等,工长在其中起着重大作用。对于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公司拟采取如下技术保证措施: 一、施工期保持良好环境的的技术保证措施 1.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应严格按公司规定,着统一服装,分工种戴不同颜色的安全帽。 2.主要道口设置明显的标牌,标明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和工程负责人等内容;施工临时用地内张贴宣传标语。 3.施工场地容貌: (1)施工现场必须置挂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安全纪律牌、安全记录牌、文明施工制度牌和施工平面图。五牌一图必须齐全,而且美观整齐。 (2)负责施工现场管理,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内,未经业主同意批准,外部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得进入工地。 4.生活和环境卫生: (1)制定生活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同时搞好职工宿舍卫生和食堂的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考试题库 含答案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考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环境环境影响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 EIA EIS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填空题 ?环境的基本特征有、、。 ?环境影响按来源可分、、,做环境评价时首先考虑的影响是。 ?按环境影响的性质可分和。 ?按环境影响的效果可分和。 ?环境质量的价值具体表现在、、、等。?环境质量价值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它们是和。 ?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域可分、、。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有、、、。 ?环境质量评价最早进入我国是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年以政策形式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年开始施行。 ?11、环境评价资格认证制度有、、,其中分甲、乙两个等级。 ?环境质量评价按要素可分、、等。 3、判断题 ▲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本身。 ▲环境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故环境整体的功能是各组分的功能之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论它是以法律、法规还是以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制性。 4、简答题 ?环境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有哪些?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 ?一个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包含哪些内容? ?试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的体现。 ?我国评价制度有些什么特点?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 1、名词解释 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基准 2、填空题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一般是以、、的平均值表示。 ?环境质量标准按管理层次分、、,并有标准优先的原则。 3、判断题 ▲目前,我们一般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替代的。 ▲在作评价时,若标准中没有的标准可以找相关卫生标准、或地方标准、或国外标准 作参照标准,但都须先报环保局批复后才能使用。 4、简答题 ?环境标准与基准的区别。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具体方法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毋须列出。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2。 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安全系统工程

第一章 1.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有序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3.系统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分解 性原理、创造思维原理、验证性原理、反馈原理。 4.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 方法 5.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时间维、知识维、逻辑维 6.系统分析的原则:1.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 结合3.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7.系统分析的要素:目标、方案、费用效果、模型、评价标准 8.系统分析的步骤:限定问题、确定目标、收集资料、提出方案、建立模型、 分析效果、综合评价 9.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1全局的观点2总体最优化的观点3实践性的观点4 综合性的观点5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观点 10.安全系统工程: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存 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的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 11.安全:主要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是一种使伤害或损害风险限制在 可以接受水平的状态。是一种属性。 12.危险:指存在引起人身伤亡,设备破坏或者降低完成预定功能能力的状态。 安全和危险的相对性: 1)获得的利益越多相对所能承受的危险程度越高。 2)没有危险是安全的特有属性,即安全就是没有危险的状态; 3)安全是主体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 13.安全系统的特点:系统性、开放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安全系统是有序 与无序的统一体、突变性 第二章 1.安全检查表: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现系统以及设备、机器装置和 操作管理、工艺、组织措施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列成表格进行分析 2.安全检查表的特点: 1)事先编制。 由专业干部、有关部门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共同编写。 2)以法规、标准、规范和经验为标准。 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易于操作和实现。 3)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并指导实践 能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 4)问答的形式。 使用简单,易于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掌握和接受,可经常自我检查。 5)安全检查表与安全责任制结合。易于分清责任,检查后能够做到责任清、职责明、整改措施落实快 6)是定性分析的结果。 能够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

安全系统工程重点内容及试题 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掌握) 2.相对安全,本质安全的概念和意义?(掌握) 3.事故的定义?(识记)事故的特点?(理解)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即事故模式对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预防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有重要作用。 2.事故因果论类型 3.多米诺骨牌理论及其分析 第三章系统安全分析 1.系统安全分析中,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2.根据用途和安全检查表内容,安全检查表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预先危险分析(PHA)内容、,等级划分,优缺点、适用范围? 4.预先危险分析(PHA)与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关系? 5.请对某发电厂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依据文件是?)。 6. FMEA概念,故障的概念。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分析步骤,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应用) 7.简述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适用范围和特点。 8.事件树与事故树关系 9.事件树定量分析 第四章事故树分析(重点) 1. 掌握例题9 2. 掌握例题10 3. 掌握例题11 4. 掌握例题12 第五章系统安全评价 1. 安全评价概念,安全标准分类及理解(理解、记忆) 2. 安全评价目的、意义,安全评价依据(理解、记忆) 3. 安全评价分类,“三同时”与安全评价关系(理解、记忆) 4. 安全评价原理(应用) 5. 安全评价基本过程(记忆) 6. 火灾爆炸指数法重点掌握(重点) 7. 蒙德法与道化学的区别联系(理解、记忆) 8.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概念(记忆) 9 六阶段评价法步骤(记忆) 10 危险程度分级方法概念(记忆) 11 因果分析法原理(记忆) 12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方法及应用(应用) 第六章系统安全决策 (1)安全决策步骤;(理解、记忆) (2)线性变化法标准(规范)化处理,权重系数的处理(相对比较法、连环比率法、变异系数法);(应用) (3)模糊综合决策(模糊综合评价);(应用)课件的例题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安全工程 课程名称安全系统工程 指导教师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安全评价 (3) 1.1安全评价的目的 (3) 1.2安全评价的原则 (4) 1.3安全评价范围 (4) 1.4安全评价内容 (4) 1.5安全评价步骤 (4) 第二章加油站概况 (5) 2.1站内建设 (5) 2.2工艺流程 (6) 2.3安全管理制度 (7) 2.4消防器材配置 (7)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8) 3.1 加油站固有危险源 (8) 3.2工艺过程中有害因素分析 (12) 3.2.1加油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2) 3.2.2 储油罐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4) 3.3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5) 3.4重大危险源分析 (16) 3.5事故树定性定量分析 (16) 3.6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的计算 (18)

3.7顶上事件概率的计算 (18) 3.8结构重要度分析与计算 (19) 3.9概率重要度的计算 (20) 3.10临界重要度分析 (20) 第四章加油站安全对策与措施 (21) 第五章总结 (22) 前言 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安全”是我们国家以至于整个人类发展生存活动中永恒的主题,而就当今世界来看,安全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各行各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首要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34号中第十七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它化学品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现平顶山市加油站作为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单位,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加油站由安全评价事务有限公司对其危险化学品经营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取得了危险化学品经营安全许可证。今年,为完成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我小组对其进行了安全评价。经过现场勘查,收集有关资料,在对该加油站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价,包括危险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及安全措施的提出与改进等。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评价人员水平有限,本评价中有不当、错漏之处在所难

安全管理--第五章-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概述 一、能量与屏蔽 1、能量与伤害事故 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到达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人体将受到伤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 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2、能量的表现形式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辐射及非电量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其中前4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3、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 一般把约束、限制能量和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叫做屏蔽,这是一种广义的屏蔽。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如用压缩空气代替电力。但是,绝对安全的能源是不存在的,如压缩空气管路破裂、脱落的软管抽打等都可能带来新的危害。 (2)限制能量。如利用低电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以防止机械伤害、限制露天矿爆破装药量以防止飞石伤人等 (3)防止能量蓄积。例如接地防止静电蓄积。 (4)缓慢地释放能量。例如各种减震装置。 (5)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例如,在矿山探放水可以防止透水事故;预先抽放煤体内瓦斯可以防止瓦斯蓄积爆炸等。 (6)设置屏蔽设施。屏蔽设施是一些防止人员与能量接触的物理实体,即狭义的屏蔽。屏蔽设施可以被设置在带有能量的装置上面(如安装在机械转动部分外面的防护罩),也可以被设置在人员与能源之间(如安全围栏)。人员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品,可被看做是设置在人员身上的屏蔽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也是一种屏蔽。 在生产过程中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能量相互作用引起事故的情况。例如,一台吊车移动的机械能作用于化工装置,使化工装置破裂而引起有毒物质泄露,引起人员中毒。针对类似情况,应考虑设置两组屏蔽设施:一组设置于两种能量之间,防止能量间的相互作用;一组设置于能量与人之间,防止能量达及人体。 (7)提高防护标准。如采用双重绝缘工具防止触电;使用耐高温、耐高寒及高强度

安全系统工程知识点

系统的定义: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性:1多元性或多组分性2相关性或相干性3统一性或一体性4整体性5有序性6环境适应性7系统的整体涌现性 安全系统工程定义:安全系统工程就是基于安全系统学的内涵,以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物)-----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分析、评价、预测、控制和消除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对工艺过程、设备、生产周期和资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杜绝系统事故的发生或使事故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系统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安全系统工程主要研究内容: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安全决策、安全系统优化、安全系统建模和安全系统模拟 安全的定义: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险定义: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重大危险源:若∑(q/Q) >1 则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划分:500m 第二章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定性: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方法通常在产品的生命周期早期阶段进行)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定量:因果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 半定量: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发展状况:国内有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国外有道化法蒙德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分级方法及含意:Ⅰ级:安全的,无人员伤亡或系统损坏。Ⅱ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的损坏。因此,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害难事故,必须予以排除。 偏差的形式:关键词+工艺参数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的) D(事故隐患评估分值)=LEC 事件树基本原理:任何事物从初始原因到最终结果所经历的每一个中间环节都有成功(或正常)或失败(或失效)两种可能或分支。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习题

第三章作业 1、某水库水质检测结果(各监测点实测浓度平均值,单位:mg/L)为:氟化物0.56,氰化物0.001,酚0.001,汞0.0001,铬0.005,砷0.004,按渔业水质标准评价该水库水质,查渔业水质标准6种污染物标准分别为:≦1.0,≦0.005,≦0.005,≦0.0005,≦0.1,≦0.05。分别用: ①简单迭加法; ②迭加均数法; ③加权迭加均数法(重金属污染物权重为0.3,其它4种污染物权重各为0.1); ④平均值和最大值的平方和均方根法; ⑤几何均值法。五种方法计算该水库水体的分指数。 2、某区域大气污染源调查后得到如下数据: 企业名称有害物质排放量(吨/年) S O2N O x T S P C O 珲春发电厂4885.008871.16140688.00224.71 化学纤维浆厂4900.672569.643195.80384.88造纸厂2500.052088.403881.25312.80市化工厂308.27206.124852.1330.87 龙井发电厂521.46743.65782.49111.38(1)确定各工厂废气的等标污染负荷? (2)区域主要污染工厂是什么? (3)区域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日平均值

3、某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根据GB/T14848-93标准评价其环境质量现状。 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mg/L ) 第四章作业 1、下图是一个电厂的水量平衡图,试分析: (1)锅炉、汽轮机部分; (2)间接冷却水部分; (3)全厂的水平衡关系。 2、案例分析 住宅小区建设: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小区北面靠近交通主干道,区内现状用地多为已平整地,局部有水塘,有少量临时搭盖;区内北部为村庄,现状人口110人。该小区设计定位为一个具有舒适居住质量的以安置用房为主的居住生活小区,并为周边用地提供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大型商场。 问题: 1.下列不属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源的是( )。 A.施工噪声 B.燃油机械的尾气 C.生活垃圾 D.周边河流 2.产生噪声的机械有( )。 A.挖土机 B.推土机 C.运载车 D.打桩机 3.施工期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有( )。 A.扬尘 B. SO2 C. N2 D. C02 4.扬尘主要的来源有( )。 项目 氨氮 硝酸盐 挥发性酚类 汞 铬 总硬度 测量结果 0.20 6.0 0.003 0.0004 0.007 450 项目 铅 氟 镉 硫酸盐 氯化物 大肠杆菌群(个/L ) 测量结果 0.003 1.0 0.002 300 195 20

安全系统工程题

第一章概论 1、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 2、安全系统工程:是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 3、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系统具有如下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5、系统工程: 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6、可靠性: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8、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人—机—环境”系统) 9、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10、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 1、危险源辩识。 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起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3、设计、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 4、安全决策的措施与实施。 5、对措施的效果作出总体评价。 6、不断改进,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11、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特点:系统性、预测性、层序性、择优性、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性。 第二章系统安全分析 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安全检查表(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事件树分析(ETA) 6、事故树分析(FTA) 7、因果分析(CCA) 2、进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以下问题: 1、分析的目的。 2、资料的影响。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第5章起)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污染源及污染物分类: 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污染物: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 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规定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CO)等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污染物。 2、三个最典型的下垫面 山区地形、水陆交界面、城市热岛 3、简述大气导则中的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含义 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SKm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 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SKm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 4、影响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气象因子有哪些? (1)气象的动力因子 ①风:风向(16个、静风C)、风频(风玫瑰图)、风速、风廓线、局地风场(海陆风、 山谷风、过山气流、城市热岛环流)、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②大气湍流:大气边界层(距离地面1-2Km以下的大气层)、大气混合层、云和云量 (2)气象的热力因子 气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温度层结、稳定度(六类即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稳定、较稳定A, B, C, D, E, F)。 5、简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方法。 ①选择HJ2.2-2008推荐的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② 3.最大地面占标率Pi=Ci/Coi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来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一般采用1h二级标准) 二级标准:SO2:0.25mg/m3 ; TSP:0.30mg/m3 ; NO2:0.12mg/m3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功能区发分类 1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2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3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何确定? 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X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 km。当最远距离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 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 km矩形区域。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 m的范围。 8、大气环境预测的计算点如何选取? 计算点包括大气环境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以及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应选择所有的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考试题库含答案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考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环境环境影响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EIAEIS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填空题 ?环境的基本特征有、、。 ?环境影响按来源可分、、,做环境评价时首先考虑的影响是。 ?按环境影响的性质可分和。 ?按环境影响的效果可分和。 ?环境质量的价值具体表现在、、、等。 ?环境质量价值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它们是和。 ?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域可分、、。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有、、、。 ?环境质量评价最早进入我国是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年以政策形式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年开始施行。 ?11 、环境评价资格认证制度有、、,其中分甲、乙两个等级。 ?环境质量评价按要素可分、、等。 3、判断题 ▲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本身。 ▲环境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故环境整体的功能是各组分的功能之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论它是以法律、法规还是以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制性。 4、简答题 ?环境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有哪些?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 ?一个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包含哪些内容? ?试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的体现。 ?我国评价制度有些什么特点?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 1、名词解释 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基准 2、填空题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一般是以、、的平均值表示。?环境质量标准按管理层次分、、,并有标准优先的原则。 3、判断题▲目前,我们一般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替代的。▲在作评价时,若标准中 没有的标准可以找相关卫生标准、或地方标准、或国外标准作参照标准,但都须先报环保局批复后才能使用。 4、简答题 ?环境标准与基准的区别。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1、名词解释 清洁生产环境容量三同时制度风向玫瑰图 2、填空题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1)D=L×E×C (2)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 2、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取值方法见表1. (1)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用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情况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之间的情况取中间值。 (2)安全控制设施指在危险源与作业人员之间加一硬件防护设施,如机械防护罩、安全联锁装置、隔离装置、通风装置等。异常报警、监测手段指有紧急状态报警装置或有效的定期检验。管理控制措施指如作业规程、工作许可等。 3、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表示,取值方法见表2。 (1)当人出现于危险情况中的时间E越长,危险性越大。这里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1。 (2)E值取值时,如果实际情况界于两档之间,按照上限取值。

4、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合C表示,取值方法见表3。 (1)事故(包括职业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轻微的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后果。把微伤规定为1,把大灾难10人及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100之间。 (2)C值取值时,应按照事故发生的最严总后果取值,重大危险源C值取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