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22保 健医疗保健2016.08吕 斌造影剂肾病重在预防。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造影剂;如必须使用,应在造影前积极纠正诱因,使用低肾毒性造影剂,并给予水化治疗。
造影后,及时监测血肌酐水平,从而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
编辑:迟昊 XuDaPing123@ 1.造影剂的选择和用量 尽量选择对肾脏损伤比较小的造影剂,如非离子型造影剂优于离子型造影剂。
另外,尽量减少造影剂使用次数,延长两次造影的间隔时间,减少单次的造影剂用剂量。
2.水化 这是目前为止公认的防止造影剂肾病的有效方法。
它可使造影剂更快地排泄,减少造影剂在肾脏沉积,同时还可以纠正部分患者容量不足的状态。
另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也有一定的疗效。
3.避免使用损害肾脏药物 一些可引起肾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应尽量避免使用。
4.其他治疗 N-乙酰半胱氨酸、前列腺素E1、茶碱类等药物可能有效。
少尿的患者如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予以透析过渡。
另外,血液滤过也可作为一种防治造影剂肾病的方法。
如今随着CT、磁共振等造影技术和介入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频繁使用造影剂会产生新的疾病,即“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肾病是指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使用造影剂后2~3天内发生的急性肾损伤(血肌酐水平较基础值上升25%)。
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微,一周后可自行好转。
其诊断主要依靠血液学检查。
但也有患者可出现少尿、无尿、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症状,甚至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需透析治疗。
因此,目前造影剂肾病的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明确的造影剂接触史;二是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如血容量不足、感染、休克、使用损害肾脏药物等;三是接触造影剂后复查血肌酐水平是否较基础值上升25%。
高龄、原有肾脏疾病(如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低血压、贫血、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血容量不足等,都是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高危因素。
因此,在这些患者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造影剂;对于已经使用造影剂的高危患者,需密切随访肾功能,一旦发现造影剂肾病,应及时治疗。
造影剂肾病

糖尿病
糖尿病 尤其是合并CKD时,据 报道,糖尿病病史>10年、年龄 >50岁、 合并血管病变且 eGFR<60ml/(min・L73m2)的患 者,CIN患病率几乎达 100%。
造影剂因素
(1)造影剂剂量: 剂量↑CI-AKI风险↑ (2)高危患者造影剂剂量>100ml时,患病 率明显增高 (3)造影剂种类:高风险患者选择低渗造影 剂、等渗造影剂
饮水疗法
饮水量
造影剂
<100ml 100-200ml
>200ml
1000ml 1500ml >2000ml
强化口服水化:治疗后6h 内3ml/Kg/h,射血分数<40% 或者Killip分级>1级的速度 减半
林丽霞.强化口服水化预防急性心机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作用.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25(02):146-149
病史:有糖尿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20年,吸烟30余年。
体检:体温 36℃,脉搏 68次/分,呼吸 20次/分,Bp120/62mmHg,体 重 66kg。
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尿酸500umol/L,肌酐152Umol/L,血象正常。
拟于2019年6月19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术前护理:
评估肾功能疾病及 Nhomakorabea药史风险评估
选择
➢高渗性造影剂 ➢等渗性造影剂 ➢低渗性造影剂
限量
肾功能正常者4-6ml/Kg,总量 不超过300-400ml,肾功能不全 者总量<基础eGFR毫升数的2倍。
含碘对比剂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2012)
水化
全脑血管造影术所致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护理进展

全脑血管造影术所致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护理进展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检查脑血管的形态与病变的一种方法,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开展,含碘造影剂的应用越发普遍,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已成为综合性医院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三位病因[1]。
一旦发生CIN,将延长患者的住院周期,增加治疗费用,病死率也会明显增高[2],目前尚无有效治疗CIN的措施,关键在于预防。
1.CIN 的诊断标准CIN是指血管内注射含碘造影剂48~72小时内,排除其他病因后,肾功能发生损害,表现为血清肌酐(Scr)水平上升超过0.5mg/dl(44.2u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超过25%[3]。
2.CIN的临床表现典型的CIN发生在使用造影剂后24~48小时,表现为非少尿型、无症状性肾功能下降,血清肌酐升高,大部分患者可自然恢复,极少数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永久性肾功能损害[4]。
3.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危险因素包括[5-6]:(1)肾功能不全;(2)糖尿病(和)或应激性高血糖;(3)年龄≥75岁;(4)造影剂剂量增加以及使用高渗造影剂;(5)血流动力学不稳定;(6)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等。
多数研究显示,患者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其CIN发病率越高。
4.CIN的预防护理4.1 术前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高危患者不同患者使用造影剂后其CIN风险并不相同,CIN的发生与危险因素的数目直接相关,国外研究显示,当存在4个或以上危险因素时,CIN的发生率甚至可高达100%。
因此造影前充分评估危险因素,准确识别高危患者,从而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才是预防CIN的关键。
4.2 停用肾毒性药物临床常见的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消炎药、两性霉素B、大剂量的袢利尿剂、免疫抑制剂等,使用造影剂前至少停用≥24h;而双胍类降糖药,其本身并无肾毒性,却可以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引起乳酸蓄积,为避免急性肾功能损伤加重乳酸排泄障碍,使用造影剂前应至少停用该药≥48h。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冠心病患者数的不断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明确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和部位,还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手段缓解病患的症状,减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但同时,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肾病是指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使用造影剂给肾脏造成的损伤引起的一种急性肾功能损害。
目前造影剂肾病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了解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损伤、使用造影剂的类型和剂量等。
以下从不同方面对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患者年龄患者年龄是造影剂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年龄越大,肾脏的代谢能力和排泄能力越差,对造影剂的排泄就会变慢,这就增加了患者出现造影剂肾病的风险。
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他们的肾脏功能损伤和肌肉萎缩状态较为普遍,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2.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的影响,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会受损,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得机体对造影剂的清除时间延长,从而增加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因此,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3.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肾脏的排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前,应该进行血压的控制,并降低血压药物的剂量。
4.肾功能状态肾功能是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需要更加小心。
此外,肾功能恢复受损的速度也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风险有关。
因此,对于肾功能受损或潜在肾功能问题的患者,需要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前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
北医李睿医考:造影剂肾病防治策略

造影剂肾病的定义碘造影剂问世以来就和急性肾损伤(AKI)相联系,急性肾损伤(AKI)是指肾功能的迅速恶化,如在静注造影剂之后的短时间段内发生则称之为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肾病的标准诊断应该在应用造影剂48 小时内满足以下 3 个条件中的至少1 个:(1)和基线水平相比血肌酐SCr 的绝对增幅≥ 0.3 mg/dL;(2)和基线水平相比SCr 的相对增幅≥ 50%;(3)尿量减少至≤ 0.5 mL/kg/h,且持续至少6 个小时。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广泛接受的理论是注射造影剂前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其他因素还包括糖尿病、患者脱水、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暂时性低血压、高龄>80 岁等。
造影剂是剂量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建议使用单肾造影剂用量来监测造影剂毒性。
造影剂入路:动脉VS. 静脉研究表明,不同术式和造影剂入路不同,发生AKI 的机率也不同。
经导管动脉注入造影剂后,出现AKI 的几率高于静脉注入。
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如下:行导管造影的患者一般患有进展期血管疾病,因此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几率高;导管造影操作本身会导致急性肾损伤,而后者可能会被误诊为造影剂肾病,胆固醇结晶、动脉斑块碎片、血栓等可能导致肾髓质微环境的变化。
此外,导管操作可能会导致短暂性低血压或者心排血量减低,出现介入后AKI,也会被误诊为造影剂肾病;经导管动脉注入造影剂会导致肾动脉造影剂浓度过高,增加AKI 风险。
使用增强造影剂会导致不良后果吗?研究表明,出现造影剂相关AKI 的患者短期和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高。
一年死亡率较未出现AKI 者高2~5 倍。
但是研究也指出这和静脉注射造影剂无关,仅表明AKI 能预测不良结局。
预防措施为此,作者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建议》进行总结,主要有五点内容,如下:1. 识别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1)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a . 水化不佳b. 计划经动脉注射造影剂造影剂量较大∙∙潜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可造成更大负担∙∙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导致动脉血栓形成∙c. 已知或者疑似急性肾衰竭2. 对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 又将在动脉导管使用造影剂者,应该:1)药物管理避免使用诸如氨基糖甙类等肾毒性抗生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抗排斥类药物。
医学-造影剂肾病新

患者相关
并用肾毒性药物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IABP) 贫血 低血压
造影剂肾病风险评估量表
危险因素
原因
分值
总分
低血压
24h内 IABP治疗
收缩压<80大于1h或需 要升压药物维持
5
计 ≤5
5
充血性心 NYHA分级III/IV或有肺水
力衰竭
肿
5算
6~10
年龄>75
4
Scr≥132.6umol
内皮细胞
Nash et. al. Am. J. Hematology ; 2019
Lametschwandtner A et al, Data on file 1994, Nycomed Amersham
概述
造影剂肾病是碘造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并发 症,也是医源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CIN是仅次于肾灌注不足和肾毒性药物引 起的医院获得性肾衰的第三大常见原因。
40
20
0
2019
Source: AMR 2019, Arlington, VA
+9% 2019
概述
定义:血管内注射造影剂48-72h内,血肌酐 (Scr)水平上升≥44.2umol/L或较基础值上 升≥25%,并排除其他引起肾损害的因素。
发病机制
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注射造影剂后的“两相效应”,即首先血管扩张,继 而血管收缩,肾脏入球动脉的收缩使肾小球内压力降 低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 3-4级) 近期心肌梗塞*(24h内) LVEF低*
高龄*(>75岁)
*独立危险因素
CIN的危险随eGFR的下降而增加
CIN rate (%)
造影剂肾损害

Company Logo
Diagram
离子型造影剂 高渗造影剂。
非离子型造影剂 低渗造影剂。
Company Logo
造影剂肾病现状及新认识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取得 了长足发展,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RCIN)的发病率呈上升 趋势。所谓CIN是指排除其他肾脏损害因素后, 使用造影剂后2~3天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目 前本病诊断标准尚不统一,通常认为血清肌酐 (Scr)水平比造影前升高25%~50%,或Scr升 高0.5~1mg/dl (44.2~88.4umol/L) 便可诊断 RCIN。RCIN的发病率报告不一,从0%~58%不 等,目前为住院病人急性肾衰竭的第三位致病因 素。
2.可能的危险因素 (1)年龄:由于高龄者肾单位减少及肾血流量的降低, GFR随年龄而下降,CAN发生率高。 (2)无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 (3)贫血。 (4)蛋白尿(不伴有肾病综合征)。 (5)肝功能异常。 (6)高尿酸血症。 (7)男性患者。 (8)高血压。 (9)接受肾移植者。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1.危险因素 (1)原有肾功能不全。 (2)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有糖尿病病史10年 以上,年龄超过50岁,有心血管并发症及肾功能 不全者危险性大。 (3)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 竭者为明显危险因素。由于造影剂可使肾血管收 缩,肾血流量减少,增加了充血性心衰患者发生 缺血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 (4)肾病综合征。
Company Logo
(三)造影剂用量 尽管当前已常选用毒性较小的造影剂,但很多研究表明造 影剂用量仍是引起R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造影 剂的用量小于70ml可以有效降低RCIN发病风险。 (四)其他因素 其它危险因素还包括:高龄(大于75岁)、低血压、血容 量不足、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急性心肌 梗死、肝硬化、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非甾体抗 炎药,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贫血等,但并 没有明确证据说明它们是R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不伴危险因素时RCIN的发病率仅为3%,而 伴随危险因素达4个时,其发病率即可达100%。
造影剂肾病——一个临床不容忽视的问题

慢, 氧供 明显减少 , 造成局部肾小血管发生缺氧。肾小 管 的损 害 : 对 比剂 从 肾小球 滤过 进入 。 肾小 管 , 肾小 管 内
的水分 9 9 %被 重新 吸收 , 肾小 管里 的对 比剂 就 特 别 黏 稠, 最 后形 成 栓 子 堵住 肾小 管 , 导致 肾小 管 扩 张 , 造成 肾小管 的进 一 步损 伤 。该 病 理 机 理 表 明 , C I N是 造 影 剂 黏滞 度 、 渗透压 、 化 学 毒 性 等 多 因 素 共 同作 用 的结
一
通常在 1 — 2 d 升高 , 3 — 5 d 达峰值 , 一般 7— 1 0 d 后恢 复 至基础 水平 。亦 有报 道 , 肾功 能在 1~ 3周 内呈进 行 性下降 , 然后恢复至基础水平。大多数患者 肾功能可 自然 恢复 , 1 0 %需要 透析 治疗 , 极少 数 出现不 可 逆 肾功
5 C I N的临床 表现
根据 C I N的严重 程 度 , 患 者 的 临床 表 现 可介 于无 症 状与 典型 的急 性 肾功 能 衰竭 相 关 表 现 之 间 , 持续 时 间可介 于短 暂 的非少 尿型 与严 重 的少 尿 型 肾功能 衰竭 需 要长期 维 持血 液透 析之 间 。绝 大 多数 C I N患 者表 现 为 短暂 的非 少尿 型 及 无 症状 性 肾功 能 下 降 , 血 清 肌酐
2 0 1 4年 4月 第4 0卷 第 2期
现
代
临
床
医
学
Ap r . 201 4 Vo 1 . 40 No .2
J OURN AL O F MODE RN C L I NI C AL MED I CI 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
•
• • •
3.药物预防:
利尿剂:使用速尿或甘露醇预防CIN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发现 甘露醇减少非糖尿病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病率,但加重糖尿病患 者的发病率; N-乙酰半胱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降低CIN发病率机制尚不清楚 ,但许多研究表明,它能明显降低CIN的发生; 钙离子拮抗剂:CCB对肾脏血管起到舒张作用,还增加尿钠排 泄。但Khoury等对随机双盲试验未发现CCB的肾脏保护作用。 另外CCB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低血压,可能增加造影剂肾病的 发病率; 碳酸氢钠:Merten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化研究表 明NaHCO3水化是有效和实用的。安全、方便和廉价的手段来预 防CIN; 他汀类药物:下调血管紧张素和减少内皮素合成,从而减少肾脏 血流灌注不足和局部缺血,以保护肾脏损害的发生。
*
*
*
医
院
泌
尿
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科
造影剂肾病
定义
•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CIN) :2005年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协会造影 剂指南,CIN是指应用造影剂后新发生的、 未发现其他原因的肾功能障碍或者原有的 肾功能障碍加重。 • 常用量化指标国内外尚未统一,一般为使 用造影剂后72 h内出现的Scr升高≥44.2 umol/L或较基线升高25%以上 • 更严格的定义:血清肌酐水平升高26.4 umol/L并伴有少尿即可诊断。
危险因素:造影剂剂量和理化性质
• 理化性质 • 高渗性造影剂更容易引发CIN,最近的一 项随机研究(NEPHRIC study)对129例 132.6umol/L≤基础SCr≤309.4umol/L进行 研究,比较了低渗和等渗造影剂引起的 CIN 的发生率,结果显示,64例应用等渗 性的CIN发生率为3%,65例应用低渗性 的CIN发生率为26%,所以对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主张应用等渗造影剂; • 高黏度造影剂更容易引发CIN。
预防
• 因治疗效果较差,预防为主 • 1.掌握禁忌症: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糖尿 病肾病或同时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 者,要尽量避免使用造影剂 • 2.水化:造影前应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 液。方法:造影前及造影后12h内输注 0.45%或0.9%氯化钠1.0~1.5 ml/(kg· h)。
(0.9% 等渗盐水是否比0.45% 低渗盐水更具有保护 作用尚存争议,但存在充血性心衰者,要降低水化速度 和量,最好用0.45%低渗盐水)
危险因素:肾功能受损
• Bartholomew: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随肌酐 清除率(CCr)的下降,CIN的发生率增高: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CCr≥90 ml/min)CIN发生率 为0.6%;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60 ml/min≤CCr≤ 89 ml/min)CIN的发生率为1.4% ; 中度肾功能不全(CCr<60ml/min)CIN 的发生率 是6.4%。 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女性×0.85
有糖尿病 无糖尿病
危险因素:造影剂剂量和理化性质
• 剂量
GFR<60ml/min/1.73m2 者,造影剂用量小 于lOOml较为安全。 新近研究显示,剂量/肌酐清除率的比值更 有意义,比值高于3.7,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风险 增加 肾功能正常者,造影剂清除时间为24h,而 肾功能明显减退者,造影剂清除时间可长达1周 ;因此,建议两次使用造影剂的间隔时间应 ≥72h;对已有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两次使用造 影剂的间隔时间建议1-2周。
发生率
• Lasser EC:普通人群运用造影剂后的造影剂肾 病发生率为0.62%,如果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 病等,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将更高。 • Nash K:CIN占院内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第3位 ,占急性肾衰竭的11%。无肾功能损害者CIN发 生率为3.3%~8%,存在肾脏疾病或糖尿病者为 12%~26%。 • 美国Mayo医学中心:对7586例行冠脉造影的病 人跟踪随访,3.3% 发生了CIN,其中有20例需 要行透析,透析者22%住院期间死亡。
碘造影剂分类
• 碘制剂分为三大类,即无机碘化物、有机碘化物以及碘 化油或脂肪酸碘化物 • 无机碘化物一般用12.5%的碘化钠水溶液。可用于自 然腔道造影。 • 有机碘化物:亦为水溶性碘制刑,又分为: • ①离子型:离子型造影剂按结构分为单酸单体和 单酸二聚体。单酸单体的代表药物有泛影葡胺、碘他拉 葡胺等。单酸二聚体的代表有碘克沙酸。离子型造影剂 的副反应发生率高; • ② 非离子型:如碘苯六醇、碘普罗胺及碘必乐 等。可用于各种血管造影及经血管的造影检查。非离子 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低; • ③非离子型二聚体:如碘曲伦,多用于椎管内脊 髓造影。 • 碘化油或脂肪酸碘化物:主要用于支气管、瘘管及输 卵管造影,近年来已渐被碘曲伦代替。
危险因素:糖尿病
• 0 umol/L≤SCr≤97.2 umol/L,有无糖尿病CIN 发生率分别为3.7 %和2.0%; • 106.1umol/L≤SCr≤168.0umol/L,有无糖尿病 CIN发生率为4.5% 和2.2%。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0≤SCr≤97.2 106.1≤SCr≤ 168.0
有糖尿病
无糖尿病
危险因素:糖尿病
CCr越低,引起CIN的危险性越大,合并糖尿 病时发生CIN可能性更大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CCr<40 CCr<30 CCr<20 CCr<10
Zagler A, Azadpour M, Mercado C, et a1. Am Heart J, 2006, 151: 140-145.
危险因素:肾功能受损
• 基础肾功能受损:CKD是引起CIN重要的 独立因素 • Rihal:SCr每升高44.2umol/L,CIN的发生 率提高3.3% 0umol/L≤SCr≤1.1umol/L,CIN发生率为 2.4% 106.1umol/L≤SCr≤168.0umol/L,C1N发生 率为5.4%; 176.8umol/L ≤ SCr≤246.4umol/L,CIN发 生率为22.4%。
危险因素: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 脱水、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高龄(>70 岁)、肝功能异常、低血钾、周围血管病变 、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常见肾毒性药物
2004年Mehran对CIN的危险因素建立了评 分系统(Mehran Risk Score,MRS)
GFR(ml/min/1.73m2) 血压 慢性肾功能不全 充血性心衰 主动脉球囊反搏 大于75岁 糖尿病 贫血 每增加100ml造影剂 Scr>1.5mg/dl <20 6分 20-40 4分 40-60 2分 总得分 收缩压<80mmHg至少1h,需要药物 5分 5分 5分 5分 4分 3分 3分 1分 4分
发生机制
• 尚无定论 • 2007 CIN中国专家共识指出,CIN发病机制可从两个方 面来解释:1.血管灌注方面,造影剂进入肾小血管,使 血液变得黏稠,血液流动减慢,供氧减少,造成组织缺 氧;2.肾小球滤过方面,造影剂经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 管,肾小管内的水分99%被重吸收,使造影剂变得特别 黏稠,最后形成栓子堵住肾小管,造成肾小管进一步的 损伤。
• •
可能促进CIN发生的药物!!!
• 强效利尿剂、甘露醇、内皮素受体阻滞剂 等不仅不能预防CIN的发生,反而对CIN 的发生有潜在的风险。
治疗
•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血液净 化治疗。
MRS判断预后
MRS
6-10分 11-16分 ≥16分
CIN风险
14.0% 26.1% 57.3%
透析风险
0.12% 1.09% 12.6%
Mchran R, Aymong ED, Nikolsky E,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Cardiology. 2004,4: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