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地区近10年耕地变化分析

延边州地区近10年耕地变化分析
延边州地区近10年耕地变化分析

延边州地区近10年耕地变化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耕地是农业发展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物质基础,某地区耕地资源的优劣以及数量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粮食的直接产量[1],只有让该地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数量,才能够保护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保护耕地资源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逐渐提升,建设用地的需求逐渐增大,使耕地的面积逐渐缩小,并且,随着大量农村劳务人口进城,大量耕地被荒废,生态问题逐渐严峻,环境保护、退耕还林政策的逐渐实行。全国耕地面积难以保持在一定数量和质量这一问题日益严峻,以耕地资源安全为核心的粮食问题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1]

延边地区由于独特的“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的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特征,山地丘陵并不适合用作耕地,因此延边地区在土地需求量不足这个问题上更为严峻。有人说过未来的新亚欧大陆桥将以延边州的珲春市作为东起点,将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连接在一起。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维护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正常外交关系促进东北亚地区繁荣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做出重要决定,将以长吉图为中心开发先导区,这对于延边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这会导致建筑用地的增加,城市务工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加这对于延边地区耕地的数量以及质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4]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延边州近二十五年耕地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握延边州耕地变化的规律是改变耕地减少的现状,保护耕地资源安全的基本前提并且能够得出导致延边州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从而针对这些原因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有关方案来针对耕地变化的现象,并对日后延边州相关部门做出有效调控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某些数学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可以对研究地区进行分类,从而得出耕地的面积以及耕地变化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方便相关部门进行精确的有效调控。[3]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耕地变化的分析主要对象是各大平原以及西部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各大平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他们进行的研究对于保护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国家实行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导致了国内许多学者对于研究西部地区有着特殊的趋向性。欧阳玲于2016年对吉林省中西部不同质量等级的耕地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各地耕地变化差异明显,地理位置越东、越北的地区耕地增加幅度越大,该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已经耗尽。[3]陈红,吴世新于2010年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新疆省近二十年的耕地数量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分析出了影响新疆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的种类是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科技的进步,新疆各地区的耕地的空间变花差异性明显的结论。[2]目前我国对于耕地变化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类:1、利用数学公式对所研究的时间段的耕地面积进行相应的计算。[1]2、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研究区坡度数据,再用相应的软件对耕地的质量进行评价。[3]3、通过查询该地区统计年鉴等方法得到相应年份的耕地数据进行理论分析。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中的叠加分析功能,将耕地数据进行互相叠加,得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从而得到相应的土地变化时空分布数据。[5]5、运用SPSS软件对某一时段该地区耕地面积变化和变化因子进行主成成分分析。[5]

1.4研究方法概述

研究方法流程图主要是下列几个步骤,1、下载并整理相应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2、对遥感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专题信息。3、对耕地进行动态分析,主要是对耕地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4、对耕地的驱动力分析(多因子定性分析)。5、对分析出的问题提出

相应的对策以及对以后的展望。

[6]

遥感影像的解译主要有目视解译法,监督分类法,非监督分类法三种,本文将使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分类法对延边州1990、2000、2015三个不同时期的延边州遥感影像图进行分类。

对遥感信息进行分类根据《基于碳收支的中国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中的一级分类标准主要将土地分为六类包括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包括建设用地、交通用地等)、

其他类型。

[7]

使用耕地利用动态度K 和相对变化率R 对最近10年的耕地变化进行分析耕地利用动态度

T U U U K a a ·/)(b -=其中Ua 、Ub 分别表示研究初期和末期的耕地面积,T 表示研究的时间

长短,耕地变化利用动态度可以真实的反映出区域土地利用/覆盖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剧

研究结束时期的耕地面积,Ca 和Cb 则分别表示整个研究区域研究开始时期的耕地面积和研究结束时期的耕地面积,因为要求改地区耕地变化的规律,因此C b 不能等于C a ,如果某地区耕地相对变化率R>1,则表示该市耕地变化的幅度比该研究地区的幅度大,如果某地区耕地相对变化率R<1,则表示该市耕地变化的幅度比该研究地区的幅度小。研究表明,延边州2005年与2015年耕地面积分别为233485hm 2与371560hm 2,因为C b 不等于C a ,所以研究能

够继续进行。耕地相对变化率R 是用来反映土地利用数量上变化幅度的差异。

[1]

第二章研究概况与数据准备 2.1研究区概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谚文:????????),通称延边州或延边,下辖延吉、图们、珲春、和龙、龙井6市以及汪清、安图2县,位于中国东北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北部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接壤,南与朝鲜咸镜北道隔图们江相望,西临吉林市、白山市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首府为延吉市(县级市),辖区面积43474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约217万人(2010年)。延边州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之处面临日本海,延边州基本上是“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山地占了延边州面积的54.8%,整体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南、西北、东北三面向东南倾斜,以珲春一带为最低。整个地貌呈山地、丘陵、盆地三个梯度。截止2014年末,延边州全州总人口为21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41.7%。农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约占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9.3%,下属各县市中播种面积最大的为敦化市。延边州土地利用状况中比例最大的是林地,约占全州的83.8,耕地排第二位,约占全州10.1%。三次产业结构的构成分别为26.43,14.13,55.44,其中第三产业构成超过半数为延边州主要组成部分。[8]

3.2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基础数据:本文采用的1990年与2014年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等相关统计数据均来自2015年延边州统计年鉴。

遥感影像及判读:本文使用了1990年、2000年与2015年延边州包括下辖八个县市的遥感

影像图,这两年的遥感影像图均为从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获得的landsat TM/ETM+数据利用GPS进行野外实地考察,用于训练样本的提取以及遥感影像的检测和校正。

图像预处理:1,波段融合,本研究选用1990年、2000年与2015年三个时期的landsat 影像,覆盖了整个延边州,本文研究的遥感数据将这两张图像的1、2、3、4、5、6、7这七个波段进行融合所得出的。2、图像拼接,由于从网上所下的遥感图像范围仅包括各个县,所以为了对延边州整体进行分析,将延边地区下辖的八个县市的遥感影像利用erdas中的Mosaic T ool功能进行图像拼接。3:投影转换,因为此次所下载的遥感影像均为UTM影像,为了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则需要用等积投影,将遥感影像转换为Albers投影。4:掩膜提取,将处理好的遥感数据按照延边州矢量图进行掩膜提取。

第三章研究方法及步骤

3.1耕地的空间变换

3.1.1遥感影像的解译

首先我们需要在三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上通过ROI工具,分别创建多个感兴趣区。然后对感兴趣区赋予相应的属性及颜色,本文一共使用了三个训练样本种类,分别为居民区,耕地和其他,在遥感影像图上分别以白色,红色和绿色一一对应。然后,我们需要通过监督分类的功能对遥感影像图进行最大似然分类,1990、2000年、2015年的耕地分布图。最后我们需要利用野外考察的点来对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相应的检验,来保证遥感影像图的精确性,从而保护实验的精确度以及可行性。

图 1 1990-2014年各县市耕地面积变化

Fig.1 Area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ounties in 1990-2014

3.2耕地的数量变化

延边州各县市近十年耕地面积变化对比情况如图1所示。该地区从2005年到2015年,延边州耕地总面积由2005年的233485hm2增加到2014年的371560hm2,增加了138075hm2,增加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达到了37.16%,这个结果与石淑芹,陈佑启的《东北地区哦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估》中的研究成果吉林省十年来耕地面积减少了1.8×104hm2截然相反,年均增加13808hm2。[1]根据延边地区近十年耕地变化折线图可以得知延边州近十年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为2005-2008年之间匀速增长,2008-2009年间迅速增长,2009-2012年间保持缓慢增长,2012-2014年间略有下降。延边州耕地利用动态度

图2 1990-2014年延边州耕地面积变化

Figure 2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YanBian in 1990-2014

第四章:研究成果

3.2耕地开发的驱动力分析

1:人口因素:人口增长一般是耕地变化的直接驱动力,是导致耕地面积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人口增长会导致人们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满足自身的日常生活需要,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减少会直接导致耕地需求量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变化以及生产物资产房需求量的变化等。但延边地区却不一样,1、2014年延边地区林地占比为83.8%,耕地占比为10.1%(水田约占1.2%,旱地约占9%),其他土地类型约占6.1%。在其他地区,由于可用的土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的变化,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也将随之改变,但是延边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外部环境因素,林地占了整个延边州绝大部分土地,这就导致了随着人口的变化,一般仅仅伴随这林地的减少以及其他土地类型的增加,由于这种增加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在这种增加中,以耕地面积的增加最为显著。2、根据图三延边州近二十五年人口变化图以及图二延边州近二十五年耕地变化图可以看出,延边州近二十五年人口变化和耕地变化并没有直接相应的关系。3、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是与农业人口的数量有关,而延边州近二十五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与人口的迁入迁出有关与延边州农业人口数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延边州人口变化和延边州耕地变化还是有一缕关系,2005-2010年总的来说,延边州人口数量是呈现增长的趋势,而这一时间段耕地的数量是大幅度增长的,而2010-2014年总的来说人口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而这一时间段耕地数量变化较少,总体变化不大。

图3:1990-2014年延边州人口变化

Figure 3:change of demographic in yanbian in1990-2014

2: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延边地区耕地变化的直接驱动力,也是导致延边州耕地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按总人口平均的延边州生产总值自2005年-2014年十年间,由10920元/人增长为39410元/人,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323118增长为2014年的1573161.因此,这十年间延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迅速发展,对农业经济与技术上的投资也逐渐增加,例如,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投资,2005年-2014年间,机耕面积由174500公顷增长为331639公顷,机播面积由130000公顷增长为323777公顷,机插水稻面积由2200公顷增长为32615公顷,机播玉米面积由413000公顷增长为171720公顷[8]。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科技的付诸实际,主要体现在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农业技术的提高与农业机械化的普遍,使得虽然延边地区近十年人口数量并没有大面积的增长甚至某些年份人口数量还略有减少尤其是在耕地面积不规模增长的2008-2009年期间,但是耕地面积却有了明显增长(尤其是2005年-2009年之间的五年时间)。但是随后的2010年-2014年,虽然经济发展依然迅速,虽然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机械化率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农业在产业经济结构中的比例却明显有所下滑,这主要是社会对于急速增长的农业经济的发展重视度越来越低所导致的,这也导致了工业用地开始逐渐侵占耕地,使得这五年间耕地面积没有显著的变化,甚至在2013年-2014年间耕地面积甚至开始了下滑。[5]

因此延边州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延边州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3: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延边地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提升耕地保护地位开始,并且确立耕地保护为基本国策,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从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到保护农民自身基本生活保障各方面进行优化与补助,[9]并且在2005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从免税到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和农机具进行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覆盖了农民收入增加的重难点—农民的土地利益较低、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渐转变为城市非农业劳动力等多种国家重要政策,

使得延边地区耕地面积在2005年以后逐年增加。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10]主要是以珲春和图们作为主要对外进出口口岸,加强延吉图们龙井一体化建设,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加强建设以及服务产业的逐渐完善。使得延边州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上来,再加上2008年以后延边地区总人口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就使得即使各种农业生产技术仍在改善和普及但是2009年耕地增长的速度锐减,甚至2013-2014年还出现了减少的趋势。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可供开发的耕地数量有限(受到了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影响),并且为了耕地的可持续性(环境保护因素),这些使得耕地开发的重点逐渐从耕地数量的迅速增长转变为了耕地质量的增长。

[2]因为从2005年到2014年10年间延边地区生产总值统计指数中第一产业的统计数据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在耕地面积出现减少的2013-2014年期间。[8]

第五章结论

通过对延边州近十年来耕地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影响延边州耕地变化的几种驱动力分别是人口因素、农业科技的进步、政策因素。

2、在2005年-2014年十年间,延边地区的耕地面积出现了先增加并于2008年-2009年间迅速增加,然后增长趋势趋于平缓,甚至在2013年-2014年间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

3、延边地区耕地空间变化的区域差异性。

4、延边地区耕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它使得劳动力数量对于耕地数量的束缚开始减弱,使得虽然延边州人口数量没有大规模的增长甚至大部分年份人口数量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延边地区的耕地数量仍然有着相当数量的增长。

1:杜明国,李昀,于凤荣,张树文,杨凤海。基于遥感的2000-2009年三江平原北部耕地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225-229.

2:陈红,吴世新,冯雪力,基于遥感和GIS的新疆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自然资源学报[J],2010,25(4),614-625.

3:欧阳玲,王宗明,贾明明,毛德华,刘明月,任春颖,满卫东.基于遥感的吉林省中西部耕

地数量和质量空间格局变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3),234-241.

4:李红楠,基于遥感技术的延边州湿地分布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1,1-54

5:丁婧祎,冯恒栋,基于遥感和GIS的延边州耕地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06,14-16

6:李晓璇,胡德勇,汤庆新,基于RS和GIS的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封丘市为例,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

7:张磊,吴炳芳,李晓松,邢强,基于碳收支的中国土地覆被分类系统[J],生态学报,2014,34(24),7158-7166。

8:延边州统计年鉴.2015延边州统计年鉴[M].深圳:中国国际图书出版社.2015:

9:宋小青,吴志峰,欧阳竹,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功能变化[J],地理学报2014,69(4),435-447.

10:孙绪,长吉图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研究[M],吉林大学,2014,1-132.

从1992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后,土地被当作不动产进入市场,各地高技术开发区风起云涌,房地产开发成为热潮,一年

时间内全国成立了lx104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大量高质量的耕地被划为高新技术开发区或改作鱼塘、苗圃,由此造成大量的耕地资源流失。1992年以来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在很大程度

上是由于土地政策的失误造成的。

耕地资源无减少,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主要包括吉林省,青海省和内蒙古自

治区。该类型区主要位于我国边远的省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500一2000元/人,人口密度

较小,耕地后备资源比较充足,在经济发展占用耕地资源的同时,开垦荒地资源弥补了耕地的不足,因而耕地资源变化缓慢。该区应积极宣传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性,完善土地管理法规,控

制耕地资源的浪费。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1.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4].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耕地总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积超过了减少的耕地面积。但净增面积有限,不超过10万hm 2.净减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减少55万hm2,其中1985年是减少最多的一年,达100万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净减少近40万hm2. 如果仅从全国尺度考察耕地总量变化,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现象。从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净减少最快的一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及辽宁等沿海省份;二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尽管从全国的趋势看个别年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但这些自然条件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净减少的趋势。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省份,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却基本上是净增加的。个别省份,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大。耕地面积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说明在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生产力较低的耕地面积的增加,在数量上部分地抵消了优质良田的减少,因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答案补充 耕地面积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在中国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3年的土地和休闲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零星果树、桑树、茶树和其它林木的土地,多年固定耕种的河滩地,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也都属于耕地的范围。但专业性的桑园、果园、果林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草场等不包括在内。据统计,199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年初耕地面积,加上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是指本年度内因新开荒答案补充 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20亿亩 .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为15亿公顷,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公顷的11%,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面积42亿公顷的36%。匿名回答采纳率:52.0% 2009-03-19 23:39 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全文快照来源文献全国范围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中部五省具有广阔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其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查看来源:一、中部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栏目:报告六中部农业发展研究,《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中部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2002年中部主要农产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8.6%,油料占全国的39.7%。查看来源:摘要,栏目:摘要,《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 92万亩原平市地处晋北,是山西省较大的县市之一,总面积2571平方公里,共有29个乡镇,520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4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6万人,耕地面积92万亩,其中水地面积42.54万亩。查看来源:着力构建新世纪的晋北强市,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 320万亩全市总面积3,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万亩。查看来源:搞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践与思考,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只占13.8% 耕地面积只占13.8%。查看来源:二、人口变化正朝着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健康发展,栏目:人口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成就辉煌的20年》(年)全国范围达25977.9千公顷中部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2002年中部主要农产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8.6%,油料占全国的39.7%。查看来源:摘要,栏目:摘要,《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达25977.9千公顷中部五省具有广阔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其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查看来源:一、中部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栏目:报告六中部农业发展研究,《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医药; 30万公顷全市耕地面积30万公顷,林地面积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3%,林木蓄积量7213万立方米。查看来源: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医药名城,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净减少683万亩“八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683万亩,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 查看来源:三、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栏目:深化改革协调政策加速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成就辉煌的20年》(年) 1838-1949 全国范围拥有61.01% 据靖江四个乡五个村的调查,1938年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以前,占农村户数5.5%的地主,拥有总耕地面积的

改革开放后耕地变化

改革开放后耕地变化 进入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由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更为侧重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因而对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和湿地等类型的土地覆被变化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其实,另一种土地覆被变化可能对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威胁更为直接,这就是有限的耕地资源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丧失。就这种变化来讲,中国大陆在近20年来成为全球最为突出的地区。 考虑到下个世纪初人口高峰到来时中国农业所面临的压力,耕地资源的变化无疑是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1.耕地资源的概况 与淡水资源一样,土地资源属于典型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在这种需求的压力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利用方式和质量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资源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向其他利用方式的转变,总面积持续减少。在“谁来养活中国”的论争和全球食物安全危机之背景下,耕地损失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我国政府为了遏制耕地持续减少的势头,提出了以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为目标的耕地保护政策。 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耕地总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积超过了减少的耕地面积。但净增面积有限,不超过10万hm2.净减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减少55万hm2,其中1985年是减少最多的一年,达100万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净减少近40万hm2. 如果仅从全国尺度考察耕地总量变化,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现象。从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净减少最快的一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及辽宁等沿海省份;二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尽管从全国的趋势看个别年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但这些自然条件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净减少的趋势。 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省份,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却基本上是净增加的。个别省份,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大。耕地面积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说明在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生产力较低的耕地面积的增加,在数量上部分地抵消了优质良田的减少,因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2.耕地数量变化的构成和分布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docx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技术手册 (2015 年 11 月版 )

目录 一、工作背景...........................................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五、术语和定义 六、基本原则........................................... 七、技术路线........................................... 八、程序和方法......................................... (一)资料收集...................................... (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六)县级数据自查................................... (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八)县级成果上报................................... (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十一)成果上报..................................... (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一)成果内容....................................... (二)成果要求....................................... (三)存放管理....................................... 附件 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附件 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录 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件 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封面格式......................................... 二、正文格式......................................... 三、报告内容......................................... 附件 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存放示例............. 二、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存放示例.........................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摘要:耕地保护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1.前言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区灾损、环境变迁等自然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较小,耕地变化主要受人文因素的强烈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为政策因素、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等。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空间集聚方面加剧了城镇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导致城镇中心区域的耕地急剧减少。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每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重也较大,这也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翻。 2.耕地及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2.1耕地面积变化 图1为1981年以来我区耕地面积变化图。从耕地面积

来看,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1981年~1987年我区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1988年~1999年耕地面积则由455.9万公顷增长至607.7万公顷。1988年耕地面积为历史最低点。2004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新政策,耕地面积出现了稳步增长的新形势。2013年耕地面积达到721.1万公顷。 耕地面积的变化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30多年来全区人口呈快速稳步增长的态势,由此而产生的人均耕地的变化过程出现了平缓减少-平缓增加-减少-急速增加4次较明显的变化。第1阶段从1980年的人均0.28hm2耕地减少到1994年0.23hm2;第2阶段主要为1995年~1999年,随人口增长速度的变缓,人均耕地减少速度也趋缓;第3阶段从2000年~2012年,随着耕地数量第2次高峰出现,人均耕地也出现增加趋势;第4阶段从2012年~2013年人均耕地面积由0.29hm2骤增至0.37hm2。 2.2.粮食生产总量及其结构分析 自1981年以来,我区粮食实现了产量和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国的粮食供求进入基本平衡的阶段。虽然在1986年~1989年和1997年~2001年间我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从整体来看,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2013年我区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新高,突破2773万吨,比上年增产244.5万吨,增长9.67%。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耕地的基本含义1 所谓耕地,就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这是耕地最一般的概念。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规定划分,下列三种情形的土地都属于耕地: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和草田轮作地;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者其他树木的土地; c 、耕种三年以上的滩涂和海涂,以及前三年内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在上述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 0 米、北方宽< 2. 0 米的沟、渠、路和田梗。这就是我国目前统一适用的耕地的标准。 此外,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对耕地又可具体的划分为下列五种不同类型: a 、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种植水稻、莲藕和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b、望天田。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生产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望天田也主要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c 、水浇地。除水田、菜地之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的耕地。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方式一般都是浇灌、滴灌、畦灌和喷灌。d、旱地。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早地主要种植棉花、杂粮、油料等早作物。e 、菜地。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和塑料大棚用地。 二、我国耕地分布概况

三、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 我国是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1 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 25 公顷的44 %。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大于0. 13 公顷的12 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其中除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外,其他省区粮食不能自给或仅能自给。人均小于0. 06 公顷的除4 个直辖市外,还有湖南、浙江、广东、福建4 个省。统计,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 05 公顷临界值的县(区)达666 个,占全国县(区) 总数的23. 7 % ,其中低于0. 03 公顷的县(区) 达463 个,有些县(区) 人均耕地只有0. 01 公顷—0. 02 公顷。 我国耕地分布不合理,质量差,生产水平低。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6 % ,而平原、盆地和其他地区的耕地仅占34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 % ,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 %以上;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 % ,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2 %。全国优质耕地少,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量的39 % ,中低产田则占61 %。我国现有耕地总量不足1033 亿公顷,产出的粮食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1995 年—2000 年,我国人口增加近6800万,总人口近达12. 6 亿,粮食年需求为5200 亿千克,而近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4500 亿千克左右,与需求数量相差700 亿千克。人增粮不增,必然导致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 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后备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选择你的领导风格(精)

统驭技术:选择你的领导风格(1) 两种不同的领导行为 领导者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怎么去制定公司目标、考核下属,包括必要的公关活动,包括阅读报告公文等等,这些事都是领导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透过这些日常的行为,可以把领导者的行为分成两种: 指挥性行为 领导者布置工作、命令、检查、监督、控制、指挥、指导等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指挥性的行为。指挥性的行为是单向沟通的方式,即领导说,下属听。 1.如何给下属布置工作 这就是在5个W和2个H的方面给下属布置工作,基本上是一个程序化的流程。这个时候领导者是在实施一个指挥性的行为,当领导者布置完工作以后会采取严密的监督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是决定者,领导者是帮助解决问题的人。 2指挥性行为的特点

◆强调建立结构 一个指挥性行为很强的领导者强调完成任务的结构。同样一件事情、一个任务,指挥性行为的领导在布置的时候,会强调准备工作一定要如何去做,具体实行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总结的时候应该如何做。 ◆组织 组织的对象是什么呢?人、财、物、时间和信息是组织的对象。例如一位领导布置一项任务是到东北去组建一家新公司,面对这项任务,前期做什么,中期做什么,后期做什么,这是结构。 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这就需要组织有关的资源。这些资源中,第一是人,有多少原有员工可以用,需要招聘多少新人,这是人的资源的组合。第二是财,有多少钱作为开发费。第三是物,在公司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购买哪些用品。第四是时间,必须在多长时间之内把这家分公司组建完毕。第五是信息资源,要了解一下在东北当地的市场中竞争对手都有谁?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有多少? 这就是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的组织,一个指挥性行为的领导者会给出明确的指示。 ◆提供忠告 当一个领导者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的时候,他是在教你如何去完成任务,只要你按照他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做,就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他会以自己的经验给你提供忠告,以过来人的方式给你提

管理者情境与领导风格的对应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管理者情境与领导风格的对应: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动荡不安的。在政治上,民权运动对官僚体系造成了持续冲击;在经济上,石油危机使豪华轿车失去了廉价动力;在国际上,日本与德国的经济崛起对美国企业形成了严重威胁。这种局势,使变革的呼声充斥朝野。但是,变革什么?如何变革?向哪里变?却依然迷茫。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使一批学者开始抛弃那种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思路。他们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且适合于特定情境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于是,产生了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著名理论,即权变理论。所谓权变理论,就是寻求不同环境下的管理方式匹配关系。最浅显的表述就是:如果环境为A,那么X措施是恰当的;而如果环境是B,那么Y 措施是恰当的。美国学者菲德勒,就是这种权变理论的研究者之一。他把权变理论运用于领导模式研究。提出了权变领导模式(Contingency Leadership Model)。至今这一模式依然在有关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 弗雷德.菲德勒(Fred E. Fiedler),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51年,他移居伊利诺伊州,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实验室主任。1969年,菲德勒前往华盛顿大学,担任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同时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比利时鲁汉大学客座教授。菲德勒的理论成果主要反映在他的一百多篇论文和四部学术著作中,其中的代表性论文包括《让工作适应管理者》(1965)、《一种领导效能理论》(1967)、《领导效率的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1968)、《如何使领导更有效率:对老问题的新解答》(1972)、《领导方式训练和经验的效果:对一种权变模型的说明》(1972)、《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领导游戏:人与环境的匹配》(1976),以及《领导方式与有效管理》(1974,与马丁?切默斯合著)等。其中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1965年9-10月号的《让工作适应管理者》,是菲德勒首次提出权变领导模式的论文,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他的基本思想。领导风格和LPC问卷 领导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怎样解释,都离不开部下,没有部下,领导就什么都不是。领导风格的差异,其实质就是领导与部下的关系差异。用大棒驱使部下是一种风格,用胡萝卜诱导部下是另一种风格。在这两种风格之间,还可以细分出数量不等的中间类型。一般来说,动不动就挥舞着大棒的领导者,其行为多数带有专断性,目标指向也倾向于完成工作;而时不时拿出胡萝卜诱惑人的领导者,其行为多数带有参与性,目标指向也倾向于人际关系。所谓的独裁与民主、工作导向与关系导向,都是对领导风格的二分式归类。 显然,这种二分式归类有着简单化的嫌疑。现实中的领导,往往不是这种非黑即白的极端状态,而是处于两极之间的过渡状态。另外,这种二分式归类还忽略了相应的前提。例如,领导与部下是对立关系还是合作关系,这是不容忽视的本质前提。如果是对立关系,那么,领导者的行为宗旨是控制部下,拿起大棒是表现威严,拿起胡萝卜则是表现伪善。而如果是合作关系,那么,领导者的行为宗旨是激励部下,拿起大棒是为了工作,拿起胡萝卜是为了友好。不过,这些问题,已经有不少人进行了相应研究,所以不在菲德勒的关注范围之列。菲德勒关心的是,如何从实证的角度,对两种领导风格进行准确判断。

(完整版)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 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 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4.33 664.88 0.33 2 59.27 888.98 0.44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13.18 11 2032.52 30487.73 15.10 12 1890.79 28361.90 14.04 13 1126.75 16901.20 8.37 14 766.91 11503.60 5.70 15 501.77 7526.60 3.73 合计13462.40 201935.95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89.91万公顷〔5848.58万亩〕,占

近10年中国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第18卷第1期2003年2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C E I N E AR TH S C I ENCE S V o l.18 N o.1 F e b.,2003 文章编号:1001-8166(2003)01-0030-07 近10年中国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田光进1,2,庄大方2,刘明亮2 (1.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利用80年代末与90年代末期遥感图像解译得到的中国土地利用矢量图,分析了近10年来全国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空间特征,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耕地资源的来源、去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生态退耕是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城镇扩张造成耕地减少最大的依次是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浙江、四川、广西、上海;农村居民点扩张造成耕地减少最大的依次是江苏、河北、安徽、山东、广东、新疆、河南。退耕还林主要集中在浙江、东北、西南、内蒙古、广东等地区,退耕还草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及宁夏地区。广东、湖北、江苏、山东由于农业结构调整,部分耕地被转变为库塘。新开垦耕地资源主要来源于草地、林地,毁林开荒主要发生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开垦草地主要发生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地区。 中国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表现为沿海地区耕地资源的减少及东北、西北地区耕地资源开垦,耕地开垦的结果是对西北及东北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关 键 词:中国;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空间特征 中图分类号:P96 文献标识码:A 0 前 言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 化(L a nd U s e a nd L a nd C ove r C h a n g e,简称L UC C)越 来越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1,2]。土 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成为研究地球地表化学过程、 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土地 利用对全球C O 2 含量增加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仅 次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由土地覆盖变化释放的C O 2 的量为同期化石燃料释放量的30%[3,4]。土地利用 变化也是大气中C H 4和N 2 O浓度增加的最主要原 因。因此,人类活动导致地表覆盖的改变,从而加快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作用于全球变化。在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 GB 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 H D P)的推动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和热点[2,5,6]。人类活动从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的角度可以概括为农业化过程、工业化过程、城市化过程和政治化过程四个方面[7]。中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资源开垦是保持耕地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空间格局直接反映了城乡居民点扩展、退耕还林、还草、国土资源开发等宏观政策对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因此,探讨中国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空间特征对于理解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遥感数据 利用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L a nd s a t T M遥感图像提取信息,因为全国幅员辽阔,一年的遥感图像很难满足要求,90年代末期全国遥感图像利用陆地卫  收稿日期:2002-06-04;修回日期:2002-08-0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土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分析与数字地球相关理论技术预研究”(编号:K Z C X1-Y-02)资助.  作者简介:田光进(1970-),男,山东沂水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E-m a i l:t i anguang j i n@s i na. c om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 徐州市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分析报告 (2016年)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中国矿业大学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1)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 (二)工作依据 (1) (三)工作组织 (2) (四)工作进度安排 (2) (五)工作经费安排 (4) 二、年度监测评价情况 (5) (一)技术路线与评价方法 (5) (二)工作程序与步骤 (6) (三)数据库建设 (10) 三、耕地等别渐变情况分析 (14) (一)渐变耕地基本情况 (14) (二)渐变耕地产能变化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经验和建议 (15) (一)工作经验 (15) (二)相关建议 (16)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工作目的 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2014年度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 2.工作任务 在县域内划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每个等别的耕地上选择监测单元,基于监测单元对耕地等别与产能进行监测评价,估算县域内耕地质量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 (二)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3)《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4)《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2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43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 (9)《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193号) (10)《关于成立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2〕300号);

近20年中国农业主产区耕地资源质量和产能变化研究

第27卷 第4期2011年7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Geog ra phy and G eo -Info rmatio n Science V ol .27 N o .4July 2011 收稿日期:2011-05-21; 修订日期:2011-06-24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050903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65) 作者简介:张英(1985-),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及区域农业发展研究。*通讯作者E -mail :zhangh q @ig snrr .ac .cn ① 本文的耕地面积均为应用遥感解译得到的耕地毛面积。 近20年中国农业主产区耕地资源质量和产能变化研究张 英1,2,张红旗1*,李秀彬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依据全国土地利用图与土地资源质量评价图,分析1980s 末至2005年末中国农业主产区内耕地资源数量和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耕地质量和产能的变化做出宏观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2005年农业主产区耕地面积①为9321.96万hm 2,较1980s 末增加175.53万hm 2。2)耕地在空间上呈现“北增南减”的变化格局。北方的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区、松嫩平原区和三江平原区为耕地净增加区,共增加354.41万hm 2,各区分别增长10.29%、19.10%、10.91%和14.14%;偏南部的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华南蔗果区和四川盆地区为耕地净减少区,各区分别减少2.17%、2.00%、3.15%和5.61%。3)根据土地资源图对耕地质量的划分结果,20年间农业主产区内耕地面积和空间格局的变化导致一等耕地减少3.24%,二、三等耕地和宜林宜牧地分别增加2.91%、7.81%和14.10%。4)考虑各区耕地复种指数和耕地质量的影响,结合耕地单产数据进行耕地产能的核算,结果显示,在耕地数量净增1.92%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产能依然下降0.84%。 关键词:农业主产区;耕地;质量;产能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1)04-0052-05 农业主产区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与国家粮食 安全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一直是社会和政府关注 的热点问题[1]。近20年来,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迅速减少,为此国家出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等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占优补劣”现象,长此以往将在总体上降低耕地质量和产能。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业主产区耕地在空间上变动引起的耕地 质量和产能变化做出宏观评估。 以往对于耕地的研究多采用国家统计局或国土 资源部的耕地变更数据,侧重耕地面积变化[2-8]。 这些资料能够提供连续的长时间序列数据,但空间 分布情况不够详尽,尤其对土地质量的描述不够。 因此,本文以我国八大农业主产区为研究靶区,依据 遥感解译的全国土地利用图与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图,分析、探讨农业主产区耕地面积变化中土地质量 和生产能力的损益,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产品生产发展规划提供借鉴。1 研究区选择及数据来源 依据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棉、油、糖、肉五大农 产品的保证供给、国家级商品生产基地、一业或几业 为主综合发展的原则,同时参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9],以县市为基本单元,选择黄淮海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长江中游平原及江淮地区、新疆、内蒙古东部地区、四川盆地、华南蔗果区(桂南、粤西、滇 西南)8个国家农业主产区作为研究区域(图1)。统 计表明,8个农产品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 积的一半以上;粮食、油料、糖料、肉类、奶类等产量 均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总 产量的90%,是我国各种农产品供应的重要依托。图1 中国八大农业主产区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 of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gions in China 本文所用基础数据包括全国县域行政区划图,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1980s 末和2005年两期全国土地利用图,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制作的中国1∶100万

你是哪种类型的领导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领导者 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领导风格,我们从万万千千的卓越企业领导人当中,选出六个典型的领导者作为候选,从中再选出一个最佳企业领导人。对比一下,你属于哪一类型的领导者? 1.敬业创新型代表人物:身先士卒的远古水利集团总经理——大禹人物个性:大禹,姓姒,曾用名大禹,夏禹。 出生年代:上古。 教育背景:不祥。 获评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简历: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远古集团董事长兼CEO尧,起用禹的父亲鲧担任远古水利集团总经理,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 尧的助手——助理CEO兼执行总监舜,发现鲧治水无功,便将他淘汰在羽山。舜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总经理,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大禹在绍兴地区工作期间,绍兴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大禹到了这块荒蛮之地,根据实际情况,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集团员工得以重新从事垦殖事业。 大禹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新婚才四天便离家治水。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 参选理由:“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远古集团的企业精神和代表性企业文化。敬业爱岗,无出其右者。 领导远古水利集团成绩显著,因势疏导洪水有独创性。 但是,由于大禹在担任远古集团董事长期间,任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抛弃了禅让制度,而是让自己的儿子夏启为公司继承人,导致企业资产流失,因此大禹的参选会引起很大争议。 2.谋略开拓型代表人物:攻伐有度的区域营销经理——姜子牙人物个性: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在区域市场的开拓业务上具有鼻祖的声誉。 出生年月:商朝未年周朝初期。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项目 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2016年)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区域概况 (1) (一)自然概况 (1) (二)社会经济概况 (2) (三)土地利用概况 (2) (四)2014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概况 (5) 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9)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9) (二)工作依据与原则 (11) (三)工作组织 (12) (四)工作进度安排 (12) (五)工作经费安排 (14) 三、年度更新评价情况 (15) (一)技术路线与方法 (15) (二)工作底图确定 (17) (三)资料调查收集 (18) (四)年度更新评价 (18) (六)数据库建设 (20) 四、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 (21) (一)总体变化情况 (21) (二)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3) (三)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5) 五、经验和建议 (26) (一)经验 (26) (二)建议 (28)

一、区域概况 泉山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市西南部,中抱云龙湖、云龙山,因境内泉山国家森林公园而得名。泉山区内有江苏省江北地区和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拉犁山汉墓、汉画像石艺术馆等自然人文景观。泉山区是徐州的经济、教育、医疗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江苏省人才先进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 泉山区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9973.24公顷,耕地面积81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0%,下辖庞庄街道、桃园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及徐州建成区等14个街道办事处,110个社区。 (一)自然概况 1.地貌 泉山区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河流为一体。金山街道、翟山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等街道办事处为低山、丘陵区,其他为平原、岗地。泉山区除云龙山以及泰山、韩山、大山头等山脉外,区内大部分地形为平原。 2.气候 泉山区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温秋暖,冬寒夏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5度,年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度的天数为59天,年日照时数为2280-2440小时,年无霜期约为210天,年降水量在802.4mm左右。 3.水文 泉山区境内故黄河、丁万河、拾屯河、拾新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另有排灌沟渠和桥、函、闸等设施,为泉山区的水产养殖产业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良好的排灌条件,泉山区水域养殖总面积340公顷。 4.旅游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要求,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对2014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结构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总面积为13509.74万公顷(202646.14万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个等别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78.43%(见表1)。 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与平均质量等别相比,高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39.92%,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08%(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别 面积 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8.84 732.60 0.36 2 59.9 3 898.97 0.44 3 115.85 1737.73 0.86 4 172.76 2591.33 1.28 5 366.48 5497.15 2.71 6 886.22 13293.34 6.56 7 1143.89 17158.31 8.47 8 1188.01 17820.18 8.79 9 1410.69 21160.28 10.44 10 1790.55 26858.20 13.25 11 2045.43 30681.51 15.14 12 1891.85 28377.81 14.00 13 1125.50 16882.44 8.33 14 765.63 11484.45 5.67 15 498.12 7471.84 3.69 合计13509.74 202646.14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97.38万公顷(5960.63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4%;高等地面积为3584.60万公顷(53768.98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6.53%;中等地面积为7138.52万公顷(107077.81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52.84%;低等地面积为2389.25万公顷(35838.72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17.69%(见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