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华严寺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文档资料

大同华严寺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文档资料
大同华严寺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文档资料

大同华严寺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1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古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

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保护古建筑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的实物。参观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可

以感悟到其独特的魅力,更是让国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华严寺以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得名,坐落于大同古城内清远街南侧,是一座坐西向东、殿宇巍峨、气势恢宏的辽代皇家佛教寺院,距今已有980 多年的历史。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棋、藻井等,以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享誉天下。这里既是庄严神圣的佛陀演教说法胜地,又是卓尔不群的辽金佛教艺术殿堂,早在1961 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 年被评定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寺内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均为辽金时期所建。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辽保大二年(1122)毁于

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在原辽代的地基上得以重建。大殿面

阔九间,进深五间,占地面积约1559 平方米,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宗教单体建筑。大殿内平面柱网配置大胆,采用减柱法,比常规的九间十柱减少内槽金柱十二根。大殿内现存

32 尊造像,均为明代雕塑作品。殿内四壁绘制了21 幅巨型壁画,

面积约 875.2 平方米,为清光绪十六年( 1890)绘制,共绘有五 千多名人物, 各个人物形象顾盼有神, 体现了传统线描艺术的高 超表现力。

其次,古建筑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 我们对古建筑进行研 究,可以从中探寻同一时期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当时所达到的 技术水平。薄伽教藏殿内依墙而建的 38 间全木结构的楼阁式藏 经阁,均为双层楼阁,上层为供奉佛像的佛龛,下层经柜用于存

放佛教经书。该藏经阁共使用 17 种斗拱,其中柱头铺作为双抄 双下昂七铺作。 环绕大殿一周的勾栏栏板全部为镂空雕刻, 剔透,图案有 37 种之多,各不相同。大殿西侧当心间连接两侧 藏经阁的是一座圆弧拱桥, 并在桥上建有天宫楼阁五间。 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来此考察后惊叹不已, 赞誉其为“千年 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国宝”。

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丰富多样。 这些名胜古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 国内外友人纷纷前来参观游览, 饱含古人文化智慧的古建筑不断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促进城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古建筑的保护对策

① 古建筑保护与新城市建设双管齐下。 古城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一方面要保存它原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另一方面也要顺

应历史发展潮流, 坚持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改建并重的原则。 2008 年,基于名城复兴和古城保护的整体思路,大同市市委、市政府 提出了“一轴双城”的规划理念, 以御河为轴线, 建设古城与新 区两相呼应、古今两利的新大同。

② 加强对古建筑修缮和维护。 古建筑保护的每一项保护、 修 复玲珑 我国著 最后,古建筑是发展现代旅游业重要的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人们对文化 精神的追求更加迫切。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各个历史时

活动均需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对古建筑的维护应该牢牢把握

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原工艺、原材料,运用现代科技采取更有针对性、更科学的保护措施。随着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要我们合理利用现代科技,再结合传统技术,就能够有效地保护古建筑。

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相关人员的古建筑保护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加强古建筑保护人才的培养,我们组织人员实施了华严寺四有档案的编制、华严寺日常维修工程、代王府复建工程等各项工作,通过实践学习正确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和先进的修复方法,开创了古建筑保护的新局面。

3古建筑保护的工作实例

①华严寺文殊阁和普贤阁的南、北角楼二层平座防水工程。

华严寺内文殊阁和普贤阁的南、北角楼四座楼阁均为北魏辽金时期建筑。建筑各角柱均有升起和侧脚,各建筑平座四角起翘明显。

建筑二层木质地板平座出挑较宽,出檐相对较短,导致雨水在风

力作用下容易进入平座,大量的雨(雪)水涌入导致木质地板出现伸缩开裂、起翘变形,且雨水沿着大殿装修缝隙下渗到一层梁架、斗拱、墙体等部位,导致墙体在雨水作用下出现鼓泡、裂缝,壁画、梁架彩绘等均被泥水污染。为此,我们借鉴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建筑防水、防渗工程案例对四座阁楼的二层平座进行了防水处理(图1),消除了雨水倒灌现象。

②华严寺大雄宝殿月台上幡杆维修。由于长期受到风雨侵

蚀,大雄宝殿月台上北侧幡杆严重倾斜,随时都可能倾倒,存在

较大的安全隐患。经现场勘查发现,其倾斜角度已达5度。由于

雨水常年进入石质底座不易排出,木质幡杆根部严重糟朽且失去

受力,从而导致幡杆发生倾斜。维修后的幡杆现已重新屹立在月台之上,继续见证华严寺的发展前行。

③代王府复建工程。大同代王府位于大同古城东北隅,东临更道街,西临武定街,南临清远街,北接仁和美街。项目规划南北长618 米,东西宽310 米,占地面积约19.1 万平方米。代王府坐北向南,百余座建筑分布于中、东、西三条轴线。中轴线依次建有裕门、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崇信门、存心殿、长春宫、广智门;东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广赡仓、长春宫、望亲楼、清暑殿、宗庙、燕居殿、后殿等;西轴线有戟门、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大成殿、尊经阁、尊义门、谨德殿等。府内北侧设萧墙区,有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仪卫司及众多牌坊等。代王府复建工程于2011

年7 月份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中轴线一、二期项目已全部建设

完成。

4古建筑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首先,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要相互制衡。随着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旅游需求将不再局限于感性认识,更加趋向于对景区景点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渴望通过旅游达到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补充和完善。在大同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华严寺紧紧抓住文物保护与市场开发这两个重点,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景区形象,增强资源吸引力与市场影响力。在发展旅游事业的同时,始终把文物保?o 工作放在首位,寻求文物古建筑保护和旅游经济的最大平衡点,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

其次,要深入发掘其历史价值。别具风格的佛教古刹华严寺,以其建筑之宏伟、结构之美观、气宇之轩昂、雕塑之精湛、壁画之鲜艳享誉中外。整座寺院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艺术价值突出,生动地展现了契丹、女真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融合的风貌,使游客体验到北方佛国的异域风情。近几年,我们与全国多所建筑、艺术、历史类高校开展合作,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对寺内各建筑、碑刻、壁画、塑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美术研究、历史考证、古建筑测绘等各项工作,为做好文物保护等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

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

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古建筑保护与合理利用,需要全民参与、共同保护。在文物保护的不断前行的路途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范文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范文 大同华严寺,是历史之珍品,是文物之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之结晶。接下来搜集了大同华严寺导游词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这次我们去的旅游景点是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 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

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赞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 好了,华严寺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华严寺还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扩展阅读:导游词结构

2020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文档4篇

2020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文档4 篇 Guide words of Yungang Grottoes in 2020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0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文档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山西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文档 2、篇章2: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文档 3、篇章3: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文档 4、篇章4: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文档 篇章1:2020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文档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

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20xx年5篇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一)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等一 下到了云冈石窟——也就是今天的目的地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哦,差点忘了,大家叫我周导就好了。到了目的地之后要注意: 一、不要乱扔垃圾。 二、不要乱涂乱画刻字啊! 这里就是今天的观光目的地——云冈石窟了。大家看, 一个小的石窟有9米高,就像四个半的篮球架那么高。大的石窟有15米高,大约有5层楼那么高。石窟里面一进去(有些 可以进)就可以看见一缕缕阳光从一个看似坍落的大洞外射进来,给整个石窟添得几分神秘感。墙上的壁画经过风雨的洗礼,已经破烂不堪。但大家看,从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壁画上来看,可以看出古代的人们对神以及佛之类的信仰。 出了石窟以后大家就可以看见一个类似如来的佛祖形石像,可不要小看了它。古时候有多少人能雕刻出大又精致的石像呢?一个石像就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了……

刍议古建筑保护与利用

刍议古建筑保护与利用 发表时间:2019-11-29T14:11:45.49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作者:赵旋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我国的古建筑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我国的古建筑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它们具有非常可观的文化价值。古建筑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当时历史时期的社会的发展情况,能够展示出当时的政治、人文、经济状况,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在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国内古建筑破损的程度也在日 益增加,有些甚至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大面积的消失,有些因为人为的因素致使破坏或损毁,当前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文章从当前保护、利用工作现状着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现状;发展利用;探究 一、古建筑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及其利用的价值 古建筑是一个国家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从建造至今仍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不同时期的古建筑承载着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生活、社会、宗教(包括祭祀)活动等,具有很强的标志性。从古建筑的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人类物质生活水平,还可以看出当时的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不仅如此,古建筑呈现出来的文化艺术创造力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古建筑是各民族、各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其他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明,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过程,欣赏古人艺术成就,了解不同时期的思维领域。古建筑不仅有单纯建筑的功能,还承载历史的信息。关于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问题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该如何在不损失、浪费其真实价值的情况下持续地开发、利用并且合理而有效地发挥其最佳价值,是具有时代性与社会性的重要课题。因该问题的忽视而造成的损失数不胜数。无论是将古建筑作为市场(就像大中寺、开化寺、泰山庙),还是将古建筑变为工厂(就像城隍庙、黄庙等);无论是化为民居,还是学校,都没有将古建筑的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甚至造成了古建筑的损坏或毁灭,导致古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跟着消失。种种现象表明对古建筑开发的不合理性。 二、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的现状和问题 2.1保护和利用意识薄弱 首先,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群众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其不够重视,很多地方政府对古建筑的利用也没有出台相关的计划和方案,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地区的古建筑尚未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有些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人员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不够了解,也没有意识到古建筑发展利用的空间和价值,对于历史遗产缺乏责任心,缺少保护好和利用好它们的使命感。政府对于这件事的关注程度也远远不够,未能将保护和利用古建筑这一事情提到议事日程上,也没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如今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将注意力都放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上,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计划少之又少。对于基层文物管理部门来说,管理的范围和手中的权力有限,有些地方的基层文物管理部门虽提出了想法,但并未得到政府的重视和认可。另外,由于资金的缺乏和财政补助的不足,文化部门很难独立做到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古建筑的损坏速度也在逐年提升,甚至有毁灭的迹象出现。 2.2法律法规不健全,责任制度不完善 社会群众的古建筑保护意识也非常低下,由于没有充分的保护措施和足够的宣传力度,乱刻乱画的现象在各个地区的古建筑上时有发生,人们对于古建筑存在的意义认识非常浅显,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追究其责任,只是罚款了事,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损坏古建筑的行为不以为意。如果古建筑的破坏行为缺乏法律的追究,相关的处罚缺乏足够的威慑力,那么古建筑的乱刻乱画现象将难以得到遏制,长此以往古建筑的保存状况堪忧。另一方面,古建筑乱刻乱画现象的遏止,不仅需要法律来保障、相应的处罚来威慑,也需要管理和保护人员的看护及社会群众的自觉。 当一些古建筑被破坏之后,多数地方政府往往采取翻修或直接拆除的方式,没有将责任切实落实到个人或单位的头上,这样就会导致相关人员对古建筑保护不重视、不严管的情况发生。有些古建筑的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例如,古建筑中常见的琉璃瓦、玉石等都是不法分子的觊觎之物,他们会为了一己私欲而损坏古建筑,再进行材料倒卖,这些原材料倒卖的价值不菲。如果缺乏足够的管理和保护,未形成相应的保护责任制度,这种偷盗古建筑的原材料将愈演愈烈,加剧古建筑的破坏。有些古建筑所处的地区生态条件恶劣,由于没有相关的责任制度,也没有相关人员进行看管和保护,往往会造成古建筑破损却无处追责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现代建筑越来越多,在此影响之下一些古建筑的本来面貌发生了人为的改变,逐渐出现了现代风格的建筑取代古建筑的趋势。例如,丽江古城经过多次翻修已经有了浓厚的现代气息,大量原生态的传统古建筑被改造、改建,原本蕴藏在古建筑中的历史、文化、工艺信息随着古建筑本身的改变而消失殆尽,但鲜有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对此负责。 三、我国古建筑保护和发展利用探究 3.1提升保护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政府要提升其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要充分的重视起此项工作,并进行大力的推广及宣传。例如,在各大文化景点、景区及古建筑的门前摆放大屏幕,播放文物保护的宣传片,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文物保护的推广工作,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开发利用是古建筑保护之后又一个重大问题。只有做到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古建筑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从而带动地方的经济增长,在彰显自身的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各个地方要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兴建朝代、文化类型及特点打造相应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景区,突显出自身的独特性与价值,要尽可能地开发出新颖的旅游方式与独特的旅游文化,在带给游客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让其感受到古代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文化气息。在有重大意义古建筑开发的过程中,要开发其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持文物建筑独有的文化气息,这样才能实现既保护文物又获得商业价值的最终目的。 3.2完善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责任制度,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建立起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责任制度,一旦出现问题,严惩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促使相关单位和个人重视保护、慎重开发,制定相应的计划、规划,最大程度减少不保护、乱开发的现象发生。例如,对于破坏古建筑或进行二次改造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严重的作出降级或撤职处分并追究其法律责任。一直以来,在古建筑上乱刻乱画、随意触摸、乱攀爬的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国家和地方应出台相应的专门法律,严惩这些不良的且会给古建筑造成不可逆损伤的行为,而不仅仅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总则及基本规定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加强对古建筑木结构(以下简称古建筑)的科学保护,使古建筑得到正确的维护与修缮,特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古建筑木结构及其相关工程的检查、维护与加固。 第1.0.3条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为长远保护古建筑工作的需要,每次维修所进行的勘查、测试、鉴定、设计施工及验收的记录、图纸、照片和审批文件等全套资料均应由文物主管部门建档保存。 第1.0.5条从事古建筑维修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应经专业技术审查合格,其所承担的任务应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原状系指古建筑个体或群体中,一切有历史意义的遗存。现状若确需恢复到创建时的原状或恢复到一定历史时期特点的原状时,必须根据需要与可能,并具备可靠的历史考证和充分的技术论证。 第2.0.1条在维修古建筑时应保存以下内容: 一、原来的建筑形制包括:原来建筑的平面布局、造型、法式特征和艺术 风格等; 二、原来的建筑结构;

三、原来的建筑材料; 四、原来的工艺技术; 第2.0.2条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工程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五类: 一、经常性的保养工程:系指不改动文物现存结构、外貌装饰色彩而进行 的经常性保养维护。例如:屋面除草勾抹,局部揭窊补漏,梁、柱、 墙壁等的简易支顶,疏通排水设施,检修防潮、防腐、防虫措施及防 火防雷装置等。 二、重点维修工程:系指以结构加固处理为主的大型维修工程其要求是保 存文物现状或局部恢复其原状这类工程包括揭窊瓦顶打牮拨正局部或 全部落架大修或更换构件等。 三、局部复原工程:系指按原样恢复已残损的结构,并同时改正历代修缮 中有损原状以及不合理地增添或去除的部分,对于局部复原工程应有 可靠的考证资料为依据。 四、迁建工程:系指由于种种原因需将古建筑全部拆迁至新址,重建基础 用原材料原构件按原样建造。 五、抢险性工程:系指古建筑发生严重危险时,由于技术经济物质条件的 限制,不能及时进行彻底修缮而采取的临时加固措施。对于抢险性工 程,除应保障建筑物安全控制残损点的继续发展外,尚应保证所采取 的措施不妨碍日后的彻底维修。 第2.0.3条当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确能更好地保存古建筑时,可在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工程中予以引用,但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仅用于原结构或原用材料的修补、加固,不得用现代材料去替换原用

大同的名胜古迹介绍

大同的名胜古迹介绍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大同的名胜古迹,欢迎大家阅读。 大同的名胜古迹之:九龙壁在山西大同市城区东街。 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为明太祖先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照壁。 府邸崇祯末年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存。 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 下部为须弥座,束腰部位雕刻狮、虎、象、狻猊、麒麟、飞马等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顶部是仿木构建筑,庑殿顶脊兽、戗兽、龙兽俱全,正脊上刻有凸雕莲花及游龙。 中部壁面为九条巨龙翻腾于波涛汹涌的云海之中,造型古朴,手法简洁,极为生动。 全壁用黄、绿、赭、紫、蓝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五彩斑斓,蔚为壮观。 前有倒影池,壁龙映于水中,宛然如生。 清人方坦有“数仞雕墙饰金碧,万民膏血涂青红的诗句,极言其奢华。 大同的名胜古迹之:华严寺在山西大同市西部。 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 始建于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

十卷,故云中(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 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 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 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 明中时以后分上下二寺。 各开山门,自成格局。 清初因有姜瓖之变,寺院复遭摧折,几经修缮,成今日之规模。 现上下二寺虽连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 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 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 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 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 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的高台基上,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 檐高9.5米,庑殿顶,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达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历经风雨,至今光泽灿然。 当心间及左右梢间辟门,形制古朴,为金代旧物,门前所饰壶门,

古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分析

古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也不断的推进。城市商业利益的诱惑等使古建筑保护也在现实中受到到冲击。城市化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 1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历史古建筑是城市文化延续的物质载体,是城市形象的外在体现。由此古建筑的保存与延续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中,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城市化进程对古建筑的威胁 在注重发展经济的今天,城市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发展的旗帜下的更新与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被拆除[1]。“孪生”的高楼林立,商业繁华,现代化的都市建设让我们应接不暇,“千城一面”是我国几乎每个城市面临的问题。 1.2对文物建筑保护意识不强 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文物的开发利用是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的进行的,目前对文物建筑保护意识不强,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物分布分散,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单位只管收门票,却没有按照文物法的规定投入资金进行文物建筑的维修;

有的文物建筑内部设有香案,组织烧香拜佛活动,而对建筑本体置之不理。还有的文物管理单位在没有正常履行审批的情况下对文物景点内部乱拆乱建严重影响了文物保存的历史环境。 1.3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及资金短缺 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就连当地的居民都觉得古建筑离自己遥远而陌生,更多的是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甚至问起某个文物建筑都不知道,何谈保护意识,更不用说公共参与了。由于资金短缺,打造精品工程、新形式的文物建筑利用方式受到局限,很多文物景点安于现状,其它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建筑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2针对古建筑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2.1单体古建筑建筑的保护 单体古建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修缮性保护,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技术做到“四保存”。 2.1.1遵循“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修旧如旧”和“延年益寿”的原则是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他提出“经过维修的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品格和个性,给人以‘老当益壮’,而不是‘还童’的印象”。这与文物法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要求相一致。由于我们身边的古建筑大都是木结构体系,用材的制约让我们在古建筑辅修过程往往要把握一个“度”,维修既要有时代痕迹,又要尽可能的恢复原有风貌。所以,要慎重对待单体古建筑好的修缮问题。

崂山仰口华严寺太清——旅游指南 (图文并茂)

散游慢逛美青岛之第二日:仰口、华严寺、太清宫 上崂山到达河东游客管理中心。走仰口——棋盘山——太清宫这条线路游览。到点停车,我们旅游,他等候。看这个司机也还算憨厚,而且我们也不太愿意为景点间的交通犯难,再者,像我这样特别随意的人,还是包车更划算。于是,决定让他带我们游崂山。 上了车,我对学生说,今天有雾啊,不太好,什么都看到。这时,开车的司机说我是外行,其实有雾的时候登山不热,特别是中午。我想也是,顶着个大毒太阳,爬山的确受罪。 一路上,司机时不时给我们介绍些关于崂山的趣闻轶事,倒也不觉得闷得慌。沿路看到不少樱桃园,现在正是摘樱桃的好时候。徒弟说第二天带我去棉花摘樱桃。司机又插话说,南九水的樱桃要比棉花的好。可惜我们是尝不到了。 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仰口。下了车,司机很热情地指着景区图,告诉我们坐索道上下,买个手电,因为进觅天洞时必须要用的,下山的时候有的小摊收手电,可以换些黄瓜水果。 虽是正午时分,但是坐上缆车,阵阵凉风袭来,好不惬意。这也让我对这座道家仙山有个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走了很多地方后,才越发体会到,旅行者都会对要行走的地方,有一个独特的期许,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影像化的解读。与我而言,崂山定格在儿时看动画片《崂山道士》中穿墙而过的一瞬;更有对手拿拂尘,鹤发童颜的老神仙的崇拜。 如今终于可以亲临仙山,心里虽不妄想能遇到老神仙,但也还期许能偶遇个道骨仙风的修行者。打着这样的小算盘,我开始用眼睛和心来感受。 缆车缓缓向上,郁郁葱葱的绿就踩在脚下,有种飞仙之感。突然右侧一块巨石之下“仙桃” 二字映入眼帘。再仔细端详着巨石,的确宛若一枚巨大的仙桃。据说,这桃子能在这里,还得感谢孙大圣呢。当然他老人家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在桃园里偷吃仙桃时,咬一口,扔一个地祸害,其中一个刚好就落到了这里,变成了石头。那桃子下面的缺口就是孙大圣的咬过的印迹。既然有桃子,那一定离不开“长寿”,果不其然,随后便看到不远处的石壁上镌刻了不同字体的“寿”字百余个,其中最大的一个被称为“天下第一寿”。

有关写云冈石窟导游词

有关写云冈石窟导游词 云冈的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云冈石窟导游词,欢迎阅读。 云冈石窟导游词 1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大同云冈石窟。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方石雕艺术宝库,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与甘肃敦煌石窟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据史书记载,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前的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个,现存佛教造像51000余尊,佛龛1200多个。依据武周山势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今天我们着重参观第5、6窟和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下面我们从第5、6、窟开始参观。 云冈石窟的第5、6窟是毗连一体的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最精彩、最为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 5 窟的洞窟开头为椭圆形的草庐式,分前后两室。进入后室,首先感觉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这尊两腿双盘的大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的第一大佛。大佛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头顶为蓝色螺鬓,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肩垂耳,给人以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由于后世为了积功德造福,对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装,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们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态了。第5 窟的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像的右边这尊立佛是未来佛,由于这尊佛身上泥装的脱落,我们得以目睹原始的北魏石雕艺术的风采。第 5 窟值得让大家欣赏的还有,在窟室南壁门拱上方两层高约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门东侧雕有菩提树和树干下二佛对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面我们参观第6窟。 第6窟被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约15米,它分为上下两层。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满了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这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美妙神奇的佛国世界。由于雕刻技艺极为精湛,雕

家乡古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家乡古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保护和发扬光大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对古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整体水平的好坏,反映了这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传统性,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关于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要求全力保护隍庙古建筑群,不主张开发利用和开展经营活动,保持原样,恢复祭祀活动场所。另一种意见是在充分保护好古建筑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适当开展经营活动,增加经济收入,反哺古建筑保护。这两种不同意见,说明政府的管理水平执政理念在不断上台阶,市民的文明程度在提高,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现就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群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做以下探讨。 一、兰州府城隍庙的历史简介 隍庙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202号商业步行街中段。创建于北宋,系奉祀汉大将军纪信为城隍而建。据《汉书》记载,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的一名武将名叫纪信,为甘肃成纪人。当楚霸王兵围荥阳,眼看刘邦要成为俘虏时,纪信将军毅然扮作汉王刘邦,乘车直出东门,佯装投降项羽,从而巧妙地掩护刘邦由西门逃出。纪信被项羽识破后用火活活烧死。因此,纪信赢得了“汉代孤忠”的美誉。刘邦念其忠烈,便将纪信封为忠烈公兰州城隍。隍爷,唯独兰州府城隍爷有名有姓,具有很强的故事传承性。隍庙现存古建筑为明清建筑,主体建筑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为一座四进式宫殿式木结构古建筑群,并有保存完好的大量精美砖雕,以及保存有部分清代名人扁额。院内有200多年的石狮子一对。现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府城隍庙规模宏大,建筑壮丽,结构严谨,雕绘精美,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隍庙自创立到清末,一直作为纪念隍爷的祭祀之地以及开展各种道教活动的场所。民国初年,政府利用隍庙的一些殿廊,创办了国货陈列馆,组织一些艺术品、农产品、矿产、药材等进行展示,供市民参观。解放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1956年5月1日,由政府批准在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群院内,成立了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成为兰州市职工之家,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兰州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平台,成为兰州市干部职工学习娱乐的活动中心。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一)(87p)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一)(87p)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一) 写在前面:大同华严寺是大同市的著名景点,建于辽、金、清,位于大同市(废话),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货真价实,不象现在,重点文物一公布一千多。多年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当然好多大同人说了,我还不了解,你可真就不了解!耿来大同之前,外地人走到跟前也找不到,好好的一个国宝,丢弃在市中心无人心疼,无人管,现在好了,大家有目共睹。现将高人拍的照片及我整理的一些说明发出来,供大家欣赏。 耿来新修的山门 华严寺广场夜景,山门前 广场的喷泉,取材于文物“东汉陶连枝灯”正中那个是山门

喷泉局部放大图,挺精美的。 东汉陶连枝灯·华严寺广场喷泉的取材文物广场南北两面各立了九个仕女灯,这是南面的。 广场北面的九个仕女灯,数清楚了吗? 仕女灯正面 喷泉喷水时效果,后面是天宫楼阁 天宫楼阁特写,老耿做事全有根据。 天宫楼阁全景华严广场天宫楼阁的原型文物: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环列两层楼阁式壁藏(经柜)这个角度看下喷泉喷水时效果,天宫楼阁更清楚莲花地灯,好看实用,怕人踩地灯下寺坡街的牌楼,老耿来新修的,清远街由此进入华严广场

鼓楼西街,远处是鼓楼,近处是凤临阁,背后是下寺坡街,北行进入华严寺广场。 这是下寺坡街,左边是华严寺出口,顶右边是进口。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清远街(建国后叫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一进门全景,左边是弥陀殿,右边是药师殿,中间是普光明殿,左边高的是藏经阁,全是老耿新修的。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雄伟壮观的普光明殿,老耿新修的,原来的金代就毁于兵火普光明殿标准像,白色的是景灯,树是从河北移来的。屋顶是重檐歇山顶,是最尊贵形式的殿顶,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的殿顶(重檐庑殿顶),凸显它是辽代皇家祖庙。

导游词 云冈石窟景点导游词

云冈石窟景点导游词 大同云冈石窟是一个典型的旅游胜地,收集了云冈石窟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大同云冈石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

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xx 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

徽派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与对策

徽派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与对策 汪光耀 安徽省徽州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徽派传统建筑更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本文说明了徽州传统建 筑的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徽派传统建筑;中国建筑艺术;保护对策 [Abstract]Huizho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s a miracle of the ar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and problems that exists.Then the author recommends protection measures from five aspects. [Key Words]Huizho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Ar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Measure 皖南古徽州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世界所瞩目,享有“文献之邦”、“文物之海”的美誉。徽派传统建筑更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因此,为切实保护好徽派古建筑,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尤为重要。 1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1.1保护形势,局面严峻。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受利益驱动,全市范围内盗卖古建筑和古建筑构件时有发生。一些人打着“易地保护”的幌子,不择手段购买国有祠堂和私有建筑,然后堂而皇之重建起来,以为奇货可居。有的将古建筑迁建到旅游景区,作为生财之道。皖南有部分民宅、祠堂因无人居住或无人看管,构件多有被盗。即使在有人居住的房子也时有发生砖雕、石雕构件被盗的事件。还有一些群众文物意识不强,图一点小利,被一些文物贩子所利用,私自出卖古建筑构件。此外,近年来,整幢购买古建筑的现象频频发生。 1.2量大面广,保护经费严重不足。

云冈石窟导游词1

云冈石窟导游词1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员滑新宇。今天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那么也欢迎各位游客来到这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相信各位朋友来到大同,来到云冈,一定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确实,从2008年起,云冈石窟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治理区域达22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7亿元。经过治理之后呢,现在云冈石窟不仅在规模上突出了皇家园林和佛教胜地的恢弘气势,在规划布局上也有了全面的改进。营建的新景区包括:地堡式游客服务中心,“昙曜广场”,“礼佛大道”,“帝后礼佛图”,“山堂水殿建筑群”,演艺中心和陈列馆,和主石窟群,组成串联式游览路线,形成新的云冈石窟国际型大景区。 现在咱们参观的云冈石窟是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帝时期开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教造像5.1万多尊。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那么同时在2001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冈石窟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好了朋友们,现在大家就随我进入云冈石窟的山门,在我身后的便是云冈石窟的参观示意图。 因为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而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根据武周山势的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自然的分成东区、中区和西区三部分。其中第1~4窟为东区,5~13窟为中区,14~45窟为西区. 今天咱们参观的对象主要是第5.6窟和昙曜五窟的18.20窟。 请大家跟我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第五窟,五窟和六窟为一组毗连在一起的双窟,也是云冈石窟种最精彩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五窟分为前后两室,为椭圆的穹窿顶马蹄状。那咱们进入5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尊盘坐的大佛,这种吉祥式坐姿表示着释迦牟尼佛进入标志的静思维修行状态,是佛的坐,立,

古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古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试论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的 保护利用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科干班徐家良 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已是新时期各级政府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保护和发扬光大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对古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整体水平的好坏,反映了这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传统性,民族

性,体现时代性。 关于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是这几年政府、政协委员、热心市民普遍关心的对象,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要求全力保护隍庙古建筑群,不主张开发利用和开展经营活动,保持原样,恢复祭祀活动场所。另一种意见是在充分保护好古建筑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适当开展经营活动,增加经济收入,反哺古建筑保护。这两种不同意见,说明政府的管理水平执政理念在不断上台阶,市民的文明程度在提高,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现就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群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做以下探讨。 一、兰州府城隍庙的历史简介 隍庙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202号商业步行街中段。创建于北宋,系奉祀汉大将军纪信为城隍而建。据《汉书》记载,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的一名武将名叫纪信,为甘肃成纪(今天水)人。当楚霸王兵围荥阳,眼看刘邦要成为俘虏时,纪信将军毅然扮作汉王刘邦,乘车直出东门,佯装投降项羽,从而巧妙地掩护刘邦由西门逃出。纪信被项羽识破后用火活活烧死。因此,纪信赢得了“汉代孤忠”的美誉。刘邦念其忠烈,便将纪信封为忠烈公兰州城隍。隍爷,唯独兰州府城隍爷有名有姓,具有很强的故事传承性。隍庙现存古建筑为明清建筑,主体建筑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为一座四进式宫殿式木结构古建筑群,并有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编码:7036801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学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Repair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建筑学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及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学生选修课,为专业选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准确地认识中国古典建筑的修缮保护基础知识,了解必要的修缮施工工艺与东西方遗产保护理论,了解中国古典建筑修缮保护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并了解修缮保护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点,为相关的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修缮与保护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国与欧洲古建筑修缮保护的理念差异与实践; 第二部分唐辽宋金元明时期的建筑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清式建筑的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 第三部分大遗址保护实例分析;大型建筑群的遗产保护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几个主要地区地域性建筑修缮保护实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意义与目标要求; 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基本原则与技术思路; 了解东西方修缮保护理念与应对上的差异; 了解实例案例中的典型操作; 了解不同地域民居的构造差异性与保护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修课程: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古建筑做法后续课程:传统园林与建筑哲学,古建筑实习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以PPT形式授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适当辅以实地参观调研与现场讲授。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教学参考书目: 1、(宋)李诫.营造法式 2、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5、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6、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7、马清林等.铁质文物保护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省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案例与研究.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9 9、其它有关专业期刊,如《文物》、《考古》、《古建园林技术》等等 七、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为衡量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实现情况,主要考核形式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也可以采取在给定题目下独立完成的资料搜集与结课研究报告作为考核方法,要求图文结合,资料内容翔实准确,逻辑分析到位。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为100%。 大纲编撰人:赵向东 大纲审阅人:梁玮男 系负责人:梁玮男 学院负责人:白传栋 制定(修订)日期: 2018年6月

山西大同华严寺导游词

山西大同华严寺导游词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1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 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2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

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

云冈石窟导游词

云冈石窟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西约16公里处,从酒店出发需要大约30分钟的时间。利用这暂短的时间,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开凿的大型石窟,时间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时期,迄今已有1540年的历史。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三大石窟。云冈石窟的开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较龙门石窟早35年的时间。它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又因对研究古代史、佛教史和艺术史有极高的价值,享誉国内外。1961年,国务院将云冈石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指名要求参观云冈石窟,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蓬皮杜总统参观了云冈石窟。我们乘坐的汽车已驶入停车场,大家请按顺序下车,在云冈石窟门前集合。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现在看到的像蜂窝一样排列的许多洞窟,就是云冈石窟。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亦称石佛寺。云冈石窟为什么开凿在武周山这与武周山这块风水宝地密切相关。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内山清水秀,可以说是“藏

风得水”的好地方。武周山,又称武周塞,从北魏的旧都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到达新都平城(大同市)均要经过这里。武周山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当时人马商队来往频繁,还驻扎了重要的军队,皇帝经常在这里议论国家大事。武周山成为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他们在这里遥拜北方,祈求神灵保佑江山社稷。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开凿石窟,创建寺院,也在情理之中。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窟,这里冬暖夏凉,幽静神秘。古印度佛教兴起后,佛教信徒、僧侣将石窟作为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因为,依山雕凿石窟、佛像,比用砖石筑建寺院经久耐用。佛教是汉代经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始传入,石窟寺艺术的传人,大约在3世纪。我国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丝绸之路东行还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进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从甘肃继续东进则是宁夏须弥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武周山的地层岩石属于株罗纪的长石石英砂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凿。?现在,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冈石窟的山门,我身后的石窟参观示意图,大致告诉我们参观路线。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洞窟。共计1100多龛,大小造像5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