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摘要:本文笔者先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进行了简要简述,进而深入探讨了其在金属、食品、医学中的应用,并在最后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应用

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技术的简述

由于荧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与激发辐射强度呈正比,要获得低检出限,需要高强度的光谱,激发光源的研究是AFS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Tsuju和Kuga所提出的酸性体系中加入锌作还原剂产生砷化氢,反应速度慢。后用NaBH4代替锌,并用氩氢小火焰进行原子化,碘化物无电极灯作光源,但装置复杂,铋的光谱干扰严重,长期以来这种技术无实用价值,它的发展也停止不前。

1977年,我国科研工作者建立了无电极灯作为光源的无色散原子荧光系统,并针对国外装置复杂的缺陷,利用NaBH4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来产生氩气小火焰简化了装置,之后利用溴化物无电极灯(EDL)代替碘化物无电极灯,解决了光谱干扰难以克服的问题,这种技术为实际样品的测定奠定了基础。1983年,双道仪器研制成功川,80年代中期,科研工作者们探索出原予荧光用的空心阴极灯,在采用脉冲供电方式和选定的最佳工作条件下,激发出强的原子荧光。光源寿命长、稳定性好、检测限低又可避免操作人员受微波辐射的影响。

郭小伟等设计的断续流动发生法是介于流动注射法和连续流动法之间的进样技术,它克服了连续流动法试剂用量大,样品易污染的不足和流动注射法设备结构复杂,价格高的缺点,同时具有自动化、高效、结构简单、样品量少的优势,是一种理想的氢化物发生法,已泛用于氢化物发生广一原予荧光光谱法中。

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应用

1.HG—AFS在金属材料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砷在钢铁中的含量比较低,但对钢铁产品性能的影响却不能忽视。砷易在钢的界面处产生偏聚,导致回火脆现象;砷使钢的冷脆性增加,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及冲击韧性降低,因此对于钢铁产品都应该严格控制砷含量。

张锂在测定铁矿石中的砷时,采用微波消解法,以硫脲和L-半胱氨酸为预还原剂,在碱性模式下测定样品中的砷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35IXg/L,加标回收率为95%~103%。申志云等在测定铝合金中的痕量砷时,采用王水溶解样品,以硫脲一抗坏血酸为预还原剂,HCl溶液(5+95)为载流,仪器工作条件为负高

压270V,灯电流60mA,原子化器高度8mm,载气流量300 mL/min,屏蔽气流量800mL/min,读数时间10 s,延迟时间1 s。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40μg/L,检出限为0.019μg/L。韦山桃等采用HG—AFS测定锑精矿中痕量砷,对于基体中的主要干扰元素锑,利用锑的氢化物能被高锰酸钾溶液迅速分解且AsH,和SbH,分解速度不同的特点,使在氢化反应中产生的砷、锑氢化物同时通过5%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导入原子化器以消除锑的干扰,通过加入5%硫脲-5%抗坏血酸-5%酒石酸混合液还原抑制剂,可消除sb、Bi、Sn、Hg、Se、Te、Ge等能生成氢化物元素的干扰,方法的检出限为0.2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43%,该方法不仅对锑精矿,而且对高铋、高锡样品中砷的测定有同样的适应性。

2.食品分析

原子荧光光谱在食品分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许多食品都可以通过此方法快速而有效地检测出其中的铅、汞、砷等有害元素。钟平测定了莲藕中的痕量铅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荧光强度与铅含量在0~3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4,回收率为97.0%~103.6%,相对标准偏差≤3.1%。陈海东研究了同时测定食品中砷和汞的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砷和汞的回收率分别为88.0%~107.0%和89.8%~114.0%,符合国标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的要求。王纪阳研究了湿法消解,同时测定农产品中的砷和汞,优化了检测条件和消解步骤,为在日常工作中,检测大量样品提供了快捷、简单、准确、灵敏和重现性好的方法砷、汞检出限分别为:0.053μg/L、0.0136μg/L。砷和汞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8%~101.2%和96%~97.5% ,对国家标准物质茶叶、牛肝等进行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都符合要求陈剑侠测定了茶叶中铅的含量,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相对标准偏差0.68%,回收率104%,用于标准样品(GBW08505)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3.医药分析

药物中元素分析对于深入研究含微量元素成药的药理药性以及安全用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张雨等建立了HPLC-HG-AFS光谱砷形态分析在线联用系统,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4种不同砷形态化合物分离分析的影响该联用系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刘飞通过样品消解、工作条件等优化,测定药用植物油中砷的含量,方法回收率为96.7%,相对标准偏差为3.5%。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邢晓梅测定了牛黄片中的砷(III)和砷(V)。对牛黄解毒片中的砷的机体效应进行了考察,探讨了HCl酸度,还原剂NaBH4对砷(III)和砷(V)测定的影响,确定了在酸性介质中HCl的质量分数为10%-15%,还原剂NaBH4的质量分数为2.0%-2.5%,用校准曲线法分别测定砷(III)和砷(III)与砷(V)的总量,用差减法测定砷(V)含量,对同一厂家生产的牛黄解毒片进行了6次分析,砷(III)和砷(V)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0%和 2.90%,砷(III)和砷(V)的加标回收率96.7%~103.5%和109.0%~116.8%。

三、前景和展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HG—AFS在我国得到普及推广,在地质、冶金、环保、医疗卫生、水质分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建立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仪是我国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得到国际认可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仪器。

四、结论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现在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必须重视其使用,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芳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05).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的砷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的砷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作为毒性元素是环境监测中必测的项目,也是国家“十二五”重金属规划中重点防控的五种主要重金属元素之一,在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排放污水监测中都被列为重点监测指标。传统的砷检测方法操作过程相对繁琐,准确性较差、灵敏度较低,再加上排污河水体中污染物相对较多,成分复杂,因此干扰更大。而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砷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干扰少、线性范围宽、运转成本低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在环境、食品、医学、化妆品、农业、地质、冶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2]。 本文介绍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的方法,并根据实验条件和检测工作的具体情况对仪器和试剂进行优化选择。实验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本方法灵敏度强、准确度高,能满足环境监测的要求。 一、实验部分 1.仪器与试剂 AFS-230E原子荧光光度计(具砷空心阴极灯):北京海光仪器公司。 1.1 100.0mg/L砷标准储备液 由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物质研究所配制(编号:103009)。 1.2As标准样品 采用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研究所的样品(编号:200432、200433、200434)。 1.3标准使用液(浓度为100μg/L) 取砷标准储备液以5%盐酸稀释配制而成。 1.4 2%硼氢化钾 称取2.5克KOH溶于2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g硼氢化钾,溶解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0ml。硼氢化钾溶液不稳定,最好现用现配[4]。 1.5硫脲(10%) 称取硫脲10g,低温加热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 1.6 5%盐酸

由成都科龙化学试剂厂生产的原子荧光专用液(优级纯)稀释配制。 1.7氩气:纯度99. 99%以上。 2.仪器工作条件 负高压260V,灯电流60mA,载气流量400ml/min,载气流量1000ml/min,氩气压力0.02MPa,原子化器高度9mm。 3.试验方法 3.1样品预处理[3] 清洁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直接取样进行测定。 污染较严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则按以下步骤进行预处理。 取50mL污水样于100 mL锥形瓶中,加入新配制的HNO3-ClO4(1+1)5mL ,于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后,取下冷却,再加5mLHCl(1+1)加热至黄褐色烟冒尽,冷却后用水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3.2 样品测定 移取20mL清洁水样或经预处理的水样于50mL比色管中,加入3 mL浓盐酸,2mL 10%硫脲,混匀,放置20min后,取适量样品于样品管中,放置于自动进样器上进行测定。 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于50 mL系列容量瓶中分别加入2 mL 10%硫脲,相应量的100μg/L的砷标溶液,以5%盐酸定容,配成浓度分别为1.0、2.0、4.0、8.0、12.0、16.0μg/L的砷系列标准溶液,按选定的工作条件测定各标准系列的相应荧光值,以标准物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值(扣除空白后)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二、结果与讨论 1.仪器参数的选择 1.1光电倍增管负高压和灯电流是直接影响测定灵敏度的主要因素。荧光强度和灵敏度随着负高压和灯电流升高而增加,但是负高压过高会导致工作曲线弯曲,灯电流过高则会缩短灯的寿命。通过实验,选用:负高压280v,灯电流60mA。此时信号稳定,且灵敏度较高。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微量元素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微量元素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水中微量元素。针对HGAFS法测定水样中的As、Se 、Hg,就仪器的性能、最佳氢化反应条件,干扰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就仪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该方法的优缺点等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关键词:原子荧光,氢化物发生,砷,硒,汞 一、前言: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在酸性介质中,试样中的分析元素分别被还原剂KBH4(或NaBH4)还原为挥发性共价氢化物,汞被还原成原子态汞,然后借助载气流将其带入原子化器中,在特制脉冲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化下,基态原子被激化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强度与被测元素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具有谱线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可多元素同时测定等优点,针对自来水和源水在正常情况下As、Se、Hg、Sb、Bi、Ge、Sn、Pb等元素含量极低,火焰AAS、石墨炉AAS、ICP的检出能力无法满足测定需要,原子荧光法能对上述元素可方便地进行微量分析。 本文利用现有的原子荧光仪,对自来水和源水中微量的As、Se、Hg三元素分析方法进行讨论。 二、实验部分: 1、仪器: AFS一23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配自动进样系统,减少系统误差),使用相应的As、Se、Hg编码高强度空心阴极灯,载气和屏蔽气为高纯氩气(99.99%)。 表1 主要仪器参数 项目 仪器参数 项目 仪器参数 元素 As Se Hg 元素

关于氢化物原子荧光法的研究

关于氢化物原子荧光法的研究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原子光谱法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近年来,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氢化物发生与原子荧光光谱联用分析技术的发展。而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在分析砷、汞等污染物方面的灵敏度高,操作比其他分析方法简单,因此此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将重点介绍氢化物原子荧光法的发展与应用。 标签: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应用;污染物 1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的简介及发展 1.1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发展及分类 原子荧光光谱法集原子发生与原子发射光谱这两种方法的优势于一身并克服了多种缺陷,是一种简便、准确的分析技术。而与氢化物发生的结合使这种方法的使用操作更加简单,经过不断发展,如今原子荧光光谱法已经可测11中元素,加上氢化物发生技术可以使待测元素从基体中分离出来,减少了干扰因素,使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原子荧光可分为两大类,共振荧光和非共振荧光。 1.2 原子荧光光谱仪器的结构及原理 仪器结构主要由五部分组成:激发光源,原子化器,光学系统,检测和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激发光源是原子荧光光谱仪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具备高辐射强度,高稳定性等特点,一般采用高性能HCL激发出被测元素光谱。原子化器有普通和屏蔽型两种。现今多采用屏蔽型的,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原子荧光发生猝灭。光学系统分为色散系统和非色散系统。非色散型仪器只用滤光片作为被测元素分析线,因其性能良好而应用广泛。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输出实验结果。 1.3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的完善及应用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使元素在常温下即可形成气态氢化物,使待测元素与基体分离,降低了干扰因素,使准确率更高。 随着氢化物原子荧光法的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到这项技术。在地质勘探方面,氢化物原子荧光法能有效排除铁、钴、镍等元素对实验的干扰,使地质勘探研究更加准确简便。众所周知,当今科技和社会飞速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的形势愈加严峻,重金属中毒事件时有耳闻,为了避免错误一次次的发生,迫切的需要一种简便准确的分析方法,而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就能胜任这个艰巨的任务。在食品医疗方面,氢化物原子荧光法使有毒物质的检测更加高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水中硒含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水中硒含量的测定 摘要: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饮用水水中硒含量限值为0.01mg/L,而水是人们每天不可缺少的饮用物质,因此,对水中硒的测定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水样品中硒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测试方法;水中总硒 0 引言 硒是动物的必需微量营养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预防克山病和某些癌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适量的硒具有抗癌、抗氧化、增加人体免疫力、调节维生素等功能,但如果人体吸收过量的硒,则会引起急性硒中毒和慢性硒中毒,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死亡的情况。所以,准确分析食品和水中的硒含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所使用的仪器为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所生AFS-9700型原子荧光光度计,硒灯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生产的硒空心阴极灯。 硒标准贮备液:GSBG62029(国家钢铁测试中心生产),此标准储备液的浓度为100mg?L-1。 硒标准工作液:按照需要,用上述硒标准储备液配制含硒0.1mg?L-1和 0.001mg?L-1标准工作液。 硼氢化钾和氢氧化钾溶液:取7g硼氢化钾和2g氢氧化钾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氩气:纯度在99.99%以上。 1.2 仪器工作条件 选用AFS-9700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化器高度为8.5mm,炉温为200℃,载气流量为800mL?min-1。 1.3 方法 1.3.1 样品处理 取水样10mL,加入3mL纯盐酸并放置在100℃水浴里加热40min,用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测试,同时做空白试验。 1.3.2 样品测试 将原子荧光光度计打开,设置好各种条件,清洗预热,仪器稳定后,开始测试标准曲线。 在一系列1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1mg?L-1硒标准溶液0.1mL、0.3mL、0.5mL、1mL和2mL,加入1mL纯盐酸,定容至刻度,摇匀,上机测定。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为0.99965,本次测试的结果稳定性较好,可测试样品。 1.3.3 标液回收率 选取4μg?L-1、6μg?L-1和10μg?L-1三份不同的硒标液进行测试,结果含硒量分别是3.85μg?L-1、5.62μg?L-1、和9.45μg?L-1,回收率在93.67%~96.25%(如表1所示),符合测试要求,本测试方法对水中硒测试是可行的。 表1 回收率实验 2 方法验证实验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含量的高灵敏度、高效率的方法。下面是关于这种方法的介绍和应用: 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在氢化物发生器中产生的还原性氢化物与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反应,生成气态金属原子,并利用其电子跃迁所发出的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其中,荧光峰的大小与金属元素的含量成正比关系,可以通过比较相对大小来测定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1. 地球化学研究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可以用于对地球化学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例如海水、地下水、矿物和岩石等样品中含有

的各种元素。这种方法不仅具有高精度、高准确性,而且速度较快,可以对大量的样品进行快速分析。 2. 环境监测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领域,例如水体中的汞含量分析和饮用水中的砷含量测定等。这种方法可以对微量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对于环境监测和污染物的排放监测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3. 食品安全检测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还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例如对于海产品中汞含量的分析和对于食物中铅、镉、铬等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等。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可以用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4. 医学化学分析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也可以用于医学化学分析中,例如对于尿液、血液和组织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分析等。这种方法可以分析样品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以上就是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介绍和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可以对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准确分析。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一.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 1. 2.概述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光谱分析技术,它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两种技术的优势并克服了其某些方面的缺点,是一种优良的痕量分析技术。1974年,Tsujii 和Kuga 将氢化物进样技术与非色散原子荧光分析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HG-AFS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是样品溶液中的待测元素(As 、Sb 、Bi 、Ge 、Sn 、Pb 、Se 、Te 等)经与还原剂硼氢化钾(钠)反应转换为挥发性共价化合物,借助载气流将其道入原子化器中原子化为基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激发光源特定波长(频率)的能量(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态原子在去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荧光强度与样品溶液中的待测元素浓度之间具有正比关系,据此进行待测元素的定量分析的。I f =aC+b 3.特点 (1)干扰少,谱线简单。待测元素与可能引起干扰的样品基体分离,消除了光谱干扰,仅需分光本领一般的分光光度计,甚至可以用滤光片等进行简单的分光或用日盲光电倍增管直接测量。(2)灵敏度高,检出限低。(3)操作简单,适合于多元素同时测定,宜于实现自动化。(4)不同价态的元素氢化物发生实现的条件不同,可进行价态分析。(5)硼氢化钾(钠)—酸还原体系,在还原能力,反应速度,自动化操作,干扰程度以及适用的元素数目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4. 激发光源 激发光源是原子荧光光谱法仪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理想的激发光源应具有 (1)强度高,无自吸,(2)稳定性好,噪声低,(3)辐射光谱重复性好,(4)操作容易,不需复杂的电源,(5)使用寿命长,(6)价格便宜,(7)发射的谱线要足够纯。 原子荧光法中所用的光源有:(1)蒸气放电灯,(2)连续光源—高压汞氙灯, (3)空心阴极灯,(6)无电极放电灯,(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8)温梯原子光谱灯,(9)可调谐染料激光。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光谱法采用脉冲供电的空心阴极灯。 5. 原子化器 原子化器应具有下列特点:(1) 原子化效率高,(2)物理或化学干扰小,(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摘要:本文笔者先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进行了简要简述,进而深入探讨了其在金属、食品、医学中的应用,并在最后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应用 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技术的简述 由于荧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与激发辐射强度呈正比,要获得低检出限,需要高强度的光谱,激发光源的研究是AFS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Tsuju和Kuga所提出的酸性体系中加入锌作还原剂产生砷化氢,反应速度慢。后用NaBH4代替锌,并用氩氢小火焰进行原子化,碘化物无电极灯作光源,但装置复杂,铋的光谱干扰严重,长期以来这种技术无实用价值,它的发展也停止不前。 1977年,我国科研工作者建立了无电极灯作为光源的无色散原子荧光系统,并针对国外装置复杂的缺陷,利用NaBH4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来产生氩气小火焰简化了装置,之后利用溴化物无电极灯(EDL)代替碘化物无电极灯,解决了光谱干扰难以克服的问题,这种技术为实际样品的测定奠定了基础。1983年,双道仪器研制成功川,80年代中期,科研工作者们探索出原予荧光用的空心阴极灯,在采用脉冲供电方式和选定的最佳工作条件下,激发出强的原子荧光。光源寿命长、稳定性好、检测限低又可避免操作人员受微波辐射的影响。 郭小伟等设计的断续流动发生法是介于流动注射法和连续流动法之间的进样技术,它克服了连续流动法试剂用量大,样品易污染的不足和流动注射法设备结构复杂,价格高的缺点,同时具有自动化、高效、结构简单、样品量少的优势,是一种理想的氢化物发生法,已泛用于氢化物发生广一原予荧光光谱法中。 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应用 1.HG—AFS在金属材料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砷在钢铁中的含量比较低,但对钢铁产品性能的影响却不能忽视。砷易在钢的界面处产生偏聚,导致回火脆现象;砷使钢的冷脆性增加,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及冲击韧性降低,因此对于钢铁产品都应该严格控制砷含量。 张锂在测定铁矿石中的砷时,采用微波消解法,以硫脲和L-半胱氨酸为预还原剂,在碱性模式下测定样品中的砷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35IXg/L,加标回收率为95%~103%。申志云等在测定铝合金中的痕量砷时,采用王水溶解样品,以硫脲一抗坏血酸为预还原剂,HCl溶液(5+95)为载流,仪器工作条件为负高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硫酸中砷量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 定硫酸中砷量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总砷含量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熟悉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原理】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使待测元素生成易挥发的氢化物,用氩气(载气)将其带出导入石英原子化器中而与基体其它共存元素相分离。所生成的氢化物在石英原子化器的氩氢火焰中很容易被原子化。生成的基态原子蒸气吸收了以特种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而被激发,当电子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时发出荧光。其荧光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即:I F = kc 该方法适合于分析能生成氢化物的元素,如砷(As)、锑(Sb)、铋(Bi)、硒(Se)等以及可形成气态组分的元素如汞(Hg)、镉(Cd)、锌(Zn)等。 如测定溶液中的砷时,以盐酸为介质,硼氢化钾作还原剂,使As3+生成AsH3: 溶液中的As5+ 在酸性条件下可用硫脲-抗坏血酸还原为As3+,此时测定的是总砷含量。

由于所有可形成氢化物的元素的荧光波长都位于紫外光区,AF-610A原子荧光光谱仪采用了无色散系统和日盲光电倍增管检测,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同时与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自动化分析。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与器皿 AF—610A原子荧光光谱仪(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砷特种空心阴极灯;25mL比色管;1、5mL吸量管;20mL移液管。 2 试剂 1)1mg/mL砷标准贮备溶液:国家标准物质溶液。 2)0.25μg/mL砷标准使用溶液:吸取1mg/mL砷标准贮备溶液,用10% HCl(V/V)逐级稀释至0.25μg/mL。 3)硫脲(50g/L)—抗坏血酸(50g/L)混合溶液:称取硫脲[(NH2)2CS]5g、抗坏血酸(C6H8O6)5g溶于纯水中,稀释至 100mL,用时现配。 4)7g/L硼氢化钾溶液:称取2g氢氧化钾溶于200mL纯水中,加入7g硼氢化钾并使之溶解,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5)1:1盐酸溶液(V/V) 6)1%盐酸溶液:做载流用。 7) 含砷试样及自来水水样 【操作步骤】 1、标准系列及样品溶液的配制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氢化物发生技术.

1969年Holak把经典的砷化氢发生反应与原子光谱相结合,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光谱分析的联用技术。此方法是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利用某些元素能产生初生态的氢作还原剂或者发生化学反应,将样品溶液中的分析元素还原成挥发性的共价氢化物,借助载气流将其导入原子光谱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测定。 碳、氮、氧族的元素的氢化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其中As、Sb、Bi、Ge、Sn、Pb、Se、Te八种元素的氢化物具有挥发性,通常状态下是气态,用常规的原子光谱分析系统引入方法,测定这些元素有很大的困难。首先,大多数的原子光谱仪器均设计在可见光范围内进行检测,而这些元素的激发谱线大都落在紫外区间,因此,测定灵敏度较低;另外,常规火焰产生强烈的背景干扰,导致测量信噪比变坏。所以,就一般的引入方法而言,火焰AAS、石墨炉AAS,甚至ICP对上述元素加上Hg检出能力都无法满足测定一般样品微量和痕量分析的需要。而应用氢化物发生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1 氢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了解这些氢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有助于解释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且有助于寻找到消除它们所产生气相干扰的方法。表2. 1中列出了在分析中常用氢化物的沸点。主要利用其氢化物低熔沸点、挥发性好、热稳定性差的特点,即在不太高的温度(600~1000℃)和情性气氛中,易分解为基态原子,借助载气将其导入到原子光谱分析系统进行测量,可以得到较高的灵敏度。 表1 常用氢化物的沸点 氢化物发生进样方法,是利用某些能产生初生态的还原剂或者化学反应,与样品中的分析元素形成挥发性共价氢化物,然后借助载气流将其导入原子光谱分析系统进行测量的方式。随后,许多化学工作者致力于研究不同的还原体系和反应条件、不同类型的氢化物装置、搜捕剂和原子化器、分析自动化以及干扰机理和消除方法,使这种技术不断完善。 2 氢化物发生技术主要特点 2.1 主要优点: 1. 分析元素能与可能引起干扰的样品基体分离,消除了基体干扰。 2. 与溶液气动喷雾法相比,能将分析元素充分预富集。样品导入原子化器效率高,进样效率接近100%,测定灵敏度可提高1~2个数量级。 3. 根据不同价态的元素氢化物生成条件不同,容易进行价态分析。 4. 连续氢化物发生装置易实现自动化。 2.2 存在缺点: 1. 易受溶液中共存元素(指易形成氢化物的元素)的干扰,使被测元素氢化物发生效率降低,这是其主要缺点。

原子荧光光度法在水质检验中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度法在水质检验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实行,以及水质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原子荧光光度法逐渐成为水质检验的必备光谱分析技术。借助原子荧光光谱技术的优势来解决一些水质检验标值的问题,有效拓展了水质检验的线性范围,并可以同时针对水质中的多元素进行分析,成为了水质检验中几种金属元素项目的主荐分析技术。 关键词:原子荧光光度法;水质检验;应用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可以对水质中的汞、砷、硒等多种元素进行检验。其检验方法主要是利用氢化物发生技术与原子荧光光谱技术进行结合,对水中金属元素进行检测。通过这种检验技术,可以针对多种类型的水质开展相应的监测活动。并能够发挥出其检验技术的便捷性、检测水样量少、检验灵敏度高、自动化等做优化进行大批量水质检验,有效提升了水质检验工作效率与质量。 1原子荧光光度法简述 原子荧光光度法主要是通过对待测元素中的原子蒸气进行检测,借助特制空心阴极灯照射,将待测元素有效激发,让元素并生荧光发射,再通过其所产生的荧光强度来分析所检测元素的一种技术。这种检验技术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等检验方法对比,其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好,而且对于检验范围也呈现出更理想的表现,能完全胜任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最低检出值要求。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水质检验,其待测水样不需要通过分离、富集、显色等复杂操作,通过简便的过程操作就可以完成水质检验。但此检验方法的应用范围并不够广泛,使用这种技术对于部分金属离子检测存在问题,因为这些金属物质无法形成荧光,需要在检验过程中添加荧光物质来进行分析,但所添加的荧光物质只能对某些金属离子产生反应。比如:Hg2+、Cu2+、Ag+、Pb2+和Co2+等离子就不能产生固定荧光。由于受到这个问题的限制,对部分离子的检测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来对水质中的汞、砷、硒这几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其灵敏度和稳定性是非常高的。比如:可以利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来检验水质中的汞元素含量。 2检验部分 2.1检验原理与步骤 2.1.1检验原理 在开展原子荧光光度法水质检验过程中,主要是要将待测水样品置于酸性环境中,使所含汞全部转化为二价无机汞。并采用硼氢化钾作为还原剂,利用反应将水样品中的二价汞还原成原子态汞,再通过氩气将其注入到石英原子化器中,并利用特制的汞空心阴极灯进行照射。照射后汞原子则会产生荧光,对其产生的荧光强度测定并与标准系列比对定量,便可检测出水样品中的汞元素含量。 2.1.2检验仪器的选择 在进行检测时,可以采用AFS- 8200双道原子荧光分析仪。因为此设备可同时对两个元素进行检测,减少阴极灯插拔次数。设备软件操作界面可以调节阴极灯电流及延迟时间。 2.1.3检验试剂的选择 在进行检验前,确保检验时所采用的盐酸、硝酸应为优级纯级别,其他试剂如:汞标准储备溶液(100.0μg/mL)、氢氧化钾、硼氢化钾、重铬酸钾等也需达到优级纯或分析纯级别。并配制体积分数为5% 的盐酸溶液作为载流液;质量体积比浓度为0.5g/L重铬酸钾硝酸溶液作为汞标准稀释液;质量体积比浓度为100g/L盐酸羟胺溶液作为滴加褪色剂。 2.1.4检验步骤 2.1.4.1标准系列配制 在进行检验时,可以将稀释配制好的汞标准液分别放置于15 mL的比色管内。其体积可以依照一定比例放置。然后再使用纯水将其使用液容到10 mL。通过这样的处理,可以将汞标准系列浓度定为0.00、0.10、0.20、0.40、0.60、0.80、1.00 ng/mL。 2.1.4.2检验样品制备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这一周我们继续推送各种分析方法的干货知识,今天推送的是有关原子荧光光谱的内容。按照惯例,我们先来看看纲要—— 一概述 二基本原理 三仪器结构 四应用情况 下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一概述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一种痕量分析技术,是原子光谱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所用仪器及操作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近。 (一)AFS的发展历程 •1859年开始原子荧光理论的研究 •1902年首次观察到钠的原子荧光 •1962年提出将原子荧光用于化学分析 •1964年得出原子荧光的基本方程式 •1964年对Zn、Cd、Hg进行了原子荧光法的分析

•1974年首次将氢化物进样技术和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技术相结合,开创了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HG-AFS) (二)AFS在我国的发展 •1975年杜文虎等介绍了原子荧光法,次年研制了冷原子荧光测汞仪; •20世纪70年代末,郭小伟等研制成功研制了溴化物无极放电灯,为原子荧光分析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3年郭小伟等研制了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后将技术转让给北京地质仪器厂,即现在的海光仪器公司,开创了领先世界水平的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分析仪器的先河。 在此后的20多年中,郭小伟等在开发原子荧光分析方法仪器的设计研制,尤其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国在HG-AFS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三)我国在AFS的主要突破 •用溴化物无极放电灯代替碘化物无极放电灯,成功地解决了铋的光谱干扰问题; •利用氢化物发生所产生的氢气使之在电热石英炉口形成氢氩小火焰作为原子化器,从而使整个装置简单实用; •将高强度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成功地用于作AFS光源,解决了无极放电灯制作工艺不完善和调谐困难等对使用带来的不便;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利用原子或离子的特定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荧光辐射进行元素分析的方法。它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非破坏性等优点,因此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十分重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水体、大气、土壤等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如铅、汞、镉等,从而及时预警和治理污染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其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重金属元素的超标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对食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如铅、砷、镉等,帮助监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从而保障食品安全,减少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此外,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药物研发需要对药物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对药物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准确的测定,如金属离子、稀土元素等,从而帮助科研人员优化药物配方,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还在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材料科学中,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对材料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材料的组成和性能,从而指导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在地质学中,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对地球样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帮助科学家研究地球的演化和变化过程。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进展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进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新的痕量分析技术,从发光机理来看,属于发射光谱分析法,但与原子吸收分析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分析的综合发展。 1964 年,威博尼尔首次将原子荧光应用于分析化学,他利用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锌镉和汞的原子荧光分析。此后,1974年 Tsujii 和 Kuga把氢化物发生进样技术与无色散原子荧光分析技术相结合,首次实现了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光谱分析,并应用于砷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的优点,适用范围广,成为环保、食品、生物、冶金、地质、化工样品中痕量元素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不断提高测定的灵敏度,近年来有很多改进和发展,使得氢化物发生法应用更为广泛。本部分将对氢化物发生的历史和最新进展加以评述,以推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发展。 一氢化物发生法 1.1提出 氢化物发生法是测定在一定条件下将待测元素化合物转化成挥发性氢化物并与基体分离,通过测定生成的氢化物来求得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早在100多年前,氢化物发生法就被用来鉴定砷,及众所周知的“马氏试砷法”[1],但氢化物的真正发展还是从现代光谱分析开始的。1951年Kingsley 等[2] 用HCl-KI-SnCl2-Zn 发生砷化氢,并将其导入碘溶液吸收,然后用砷钼兰比色测定砷。1952 年Vasak 等[3]让产生的砷化氢与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银的吡啶氯仿液反应,借生成的红色胶态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1969 年Holak[4] 用液氮冷凝收集产生的砷化氢,在室温下用氮气将收集的砷化氢导入空气-乙炔火焰中首次将氢化物发生法应用于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以来,该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1974年 Tsujii 和 Kuga把氢化物发生进样技术与无色散原子荧光分析技术相结合,首次实现了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光谱分析,并应用于砷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硒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硒 摘要:硒是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过量食用亦 对健康不利。近年来,有在食品加工中任意强化硒的倾向。在微量元素硒的性质 不断被认识的今天,发展实用的分析方法对食品中的硒进行监测,以保障食品的 安全性。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灵敏度高且方法简便,是检测食品中的 硒最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硒原子荧光湿法消解食品 一、硒的概述 硒是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研究表明,许多疾 病的发生与硒缺乏有关。短期硒缺乏,最先导致血小板谷胱甘肽过氧化歧化酶活 性显著下降,其后血浆硒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歧化酶活性也显著下降。此时尚 无临床症状和体征。长期硒缺乏表现为甲床萎缩、视力障碍、神经症状、不可逆 的进行性脑病、全血及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歧化酶活性下降,并出现心慌、肌 肉酸痛、无力等症状。近年来,很多实验调查结果都表明,机体硒摄入水平与多 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尤其是一些现代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如癌症、心血 管疾病、糖尿病。还有一些常见病,如白内障也与硒营养状况有关。一些研究表明,大脑正常功能的发挥也离不开硒的参与。人体硒水平降低时,其情绪状态也 会随之下降。补硒有助于改善情绪,消除焦躁、压抑和疲劳等不良情绪。因此, 硒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1-2]硒位于第六主族,为准金属元素,硒的原子量为78.96,它有 20 个同位素,其中有六种是稳定同位素,其余为放射性同位素。无 机硒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单质硒(Se)、硒的金属化合物、硒酸盐和亚硒酸盐;有 机形态的硒主要有硒代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HSe-CHCH(NH2)-COOH)、 硒代胱氨酸(Selenocystine,COOH-CH(NH2-CH2-Se-Se-CH2-CH(NH2)-COOH)、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nonine,CHSe CH2-CH2-(NH2)-COOH)、硒脲(Selenourea,(NH2)2C-Se)、二甲基硒、二甲基二硒、三甲基硒等。硒代氨 基酸是人体摄入硒的主要形式,其中硒代蛋氨酸主要来自与植物,硒代半胱氨酸 主要从动物性食品中摄取。硒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硒的各种生物 作用都依赖于有机硒组分的具体形式及其化学性质,各种硒化合物在一定的条件 下相互转化,直接影响其生化、毒理作用和迁移转化[3-4]。 在微量元素硒的性质不断被认识的今天,食品中硒的测定,在有关硒的研究 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检测范围逐渐由常量向痕量和超痕量发展,测定对 象由确定总硒量到进行硒的形态分析.测定方法由经典法向更高灵敏度和准确度 的新方法探索。这些方面研究已成为当前硒的分析测定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硒的分析方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参考GB 5009.93-2017第一法),此法操作简单、稳定快捷,是食品中硒的测定常用方法。以下对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的原理、测 定方法作简单介绍。 2.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 试样经酸加热消化后,在盐酸介质下,将六价硒还原成四价硒,在硼氢化钾 的作用下,将四价硒在盐酸介质中还原成硒化氢,由氩气带入原子化器中原子化,

原子荧光光谱的发展及其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的发展及其应用 1.重庆市丰都县环境监测站重庆市 408200; 2.重庆市渝北区环境监测站重庆市 401120 【摘要】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以及原子荧光光谱三种分析技术均属于原子分析光谱这门学科,他们都是根据自由原子在取得外部能量后,产生光的自发辐射、光的吸收或是荧 光辐射的光谱现象进行元素检测的。它们所采用的实验设备有着各自的发展道路;但也有很 多共同点,可以互相借鉴、利用。本文主要讲述了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及其应用,以期为 后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原子荧光光谱;发展;应用 1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概念 1.1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AFS)是利用原子荧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方法,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AES)和原子吸收光谱(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它的基本 原理是原子蒸气吸收特征波长的光辐射之后,原子被激发至高能级,在跃迁至低能级的过程中,原子所发射的光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设备简单、灵敏度高、光谱干扰少、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可以进 行多元素测定等优点。在地质、冶金、石油、生物医学、地球化学、材料和环境科学等各个 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2 基本原理 当气态基态原子被具有特征波长的共振线照射后, 此原子的外层电子吸收辐射能, 可从基态或 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 其中大部分由于二次碰撞而跃迁回基态, 不发生辐射。但少部分激发原 子能迅速地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一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 这种光叫做原子荧光。原子荧光分为共振荧光、直跃荧光、阶跃荧光等。原子吸收分析中可以忽略其共振 荧光, 但如果改变测试条件, 在与激发源成垂直的方向上, 则可以测量到原子的荧光强度。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 来确 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发射的荧光强度和原子化器中单位体积该元素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基于此原理我们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发展 2.1 仪器研发 目前,国产原子荧光谱仪占据国内近90% 的市场,是国产分析仪器的骄傲。在仪器研发方面,我国科学工作者取得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就,众多仪器制造商及个人发明了多项创 新专利和研究成果。氩氢火焰自动低温点火装置、去除水蒸气装置、扣除光源漂移和脉动装 置和在线消除还原剂气泡装置等实用专利技术,使仪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增长,仪器稳定 性增强,记忆效应显著减小,增强了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实用性。利用小火焰原子化技术研制 的原子荧光分析仪,将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和HG-AFS 装置有机结合,使Au、Ag、Cu、Co、Ni 等元素可以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顺序注射进样装置大幅度减少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量,可在线自动配置标准系列和样品自动稀释,实现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提高了原子荧光光谱 仪的使用效率。另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多通道技术,周志恒等从理论上阐述了多元素同步分 析的定量关系、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误差来源和硬件构成,提出通道合并的设计思想和消 除道间干扰技术,目前已成功地制造出多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最多可以同时测定4个元素。全谱多通道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将有色散和无色散两种技术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扩展

研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莲藕中的汞

研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莲藕中的汞 本文分析了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莲藕中的汞,具有样品消解快、试剂消耗少、空白值低、避免挥发损失、回收完全、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汞的痕量分析和超纯分析。 标签: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莲藕;汞 莲藕是我国主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其种植面积和销售量均居国内水生蔬菜之首。莲藕不仅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膳食纤维、黄酮、挥发油、生物碱、单宁等功能性成分。因此,莲藕集营养和药用于一体,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是一种药食同源食品。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农业污染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水体和土壤环境遭受重金属危害,随之而来的是水生蔬菜的食用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重金属例如汞、铅、镉、砷等影响水生蔬菜的生长发育,导致水生蔬菜的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甚至造成重金属在人体内的积累,危害人类健康。莲藕作为水生蔬菜的主要种类之一,种植面积大,以地下茎为食用器官,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必然会导致莲藕重金属的残留。因此,有必要对莲藕中的重金属进行研究。在重金属中汞及其化合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对人体的各组织和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尤其是对人的神经系统、肾脏、肝脏等均有严重的损伤,并且具有一定的积累性,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 1、实验分析 1.1仪器和设备 MARS5微波消解仪(美国CEM公司);AFS-8230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Dv4000精确控温电热消解器(北京安南科技);AAE100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所有玻璃器皿及聚四氟乙烯消解内罐均需以硝酸(1+4)浸泡24h,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备用。 1.2试剂 硝酸、氢氧化钾、硼氢化钾、30%过氧化氢等试剂均购自上海国药试剂有限公司;所用水为去离子水。 1.3标准溶液的配制 精密吸取适量浓度为0.010mg/L的汞元素标准溶液,用体积分数7%的盐酸水溶液逐步稀释配成系列标准使用溶液0.040、0.100、0.200、0.300、0.400μg/L。 1.4仪器工作条件

原子荧光光谱法及其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法及其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原子荧光光谱法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种有效的氢化物分析技术,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根据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逐渐开始在水分析中得到应用,并能够测定大多数容易挥发的元素。因此本文通过简述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特点,分析其在水分析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 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原子荧光光谱法;水分析;应用 前言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发展,由此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 的重金属和相关化合物,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生活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重金属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对人体健康产生 严重威胁。因此对环境水样中的化合物检测逐渐受到重视。而原子荧光光谱法作 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因其具有灵敏度较高、精确度高、抗干扰性强、操作简 单的优势而被推广应用。 1原子荧光光谱概述 1.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概念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介于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之间的光谱分析方法, 其具有谱线简单、低检出限较高、灵敏度较高的优势,被很多检测单位或机构所 重视。原子荧光光谱法利用连续光源对水中含有的元素进行分析,其效果比其他 检测方法更为有效,主要是由于原子荧光的信噪比相对较大,使其灵敏度极高, 线性范围宽。从而能够更好的检测出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和其他易挥发的化合 物元素。 1.2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即是利用硼氢化钾或者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将 样品溶液中含有的元素还原为挥发性气态的氢化物。通过载气将待分析氢化物导 入到原子化器中,当基态原子被特征波长的共振射线照射后,基态原子表面的电 子会充分吸收辐射,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不过这一过程中大多数原子会因为 二次碰撞而重新跃迁回基态并且不会发生辐射。但有部分被激发的原子在跃迁回 低能态时能够发出原子荧光。检测人员通过改变测试条件来测量原子荧光的强度,以实现确定待测元素含量的目的[1]。 1.3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较多,具体来说其是一种非色散系统,光程相对较短、能量损失少;其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而且检出限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较低,可 以与激发光源强度成正比关系;原子化效率高,在理论上可以达到百分百原子化;原子荧光能够在检测中降低基体的干扰;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方法主要利用氩气,检测运行成本较低,具有高经济性;原子荧光的线性范围较宽,检测人员可以通 过调整光源强度检测每升水样中几微克到几百微克的元素,而且荧光值与分析元 素的浓度呈现线性关系;原子荧光光谱法在多种元素同时分析中依然适用,因为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对光源以及原子化器、检测器的要求是不能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可以同步对多种元素进行分析。在当前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仪器中一般都 会设置为双通道,以便于同时检测水样中存在的两种不同元素;原子荧光光谱法 会受到氢化物反应的制约以及元素特性的影响,在现阶段利用这种检测方法只可 以测量11种元素[2]。 2原子荧光光谱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2.1 利用原子荧光测定水中的砷元素 砷是水中含有的一种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因此对水中的 砷元素进行测定是十分是重要的。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砷的测定方法非常简便,而 且精确度和灵敏度都相对较高,当前原子荧光测定砷元素的技术比较成熟。在测 定时因为水中砷一般是以砷和砷价形式存在的,所以可以利用硼氢化钾作为主要 还原剂并与砷发生反应而生成一定的砷化物。具体测定方法为选用5%或是10%的

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技术在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进展

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技术在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进展 祖文川;汪雨;武彦文;陈舜琮 【期刊名称】《岩矿测试》 【年(卷),期】2014(033)002 【摘要】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EcHG)是原子光谱仪发展的一种实用气态进样技术.该技术通过采用电化学发生池内的电极反应代替传统化学还原的方法来生成氢化物和汞蒸气.与传统的化学法硼氢化钾(钠)-酸氢化物发生体系相比,EcHG技术仅需要 支持电解质,氢化物(汞蒸气)在阴极室内发生后直接导入原子光谱仪的原子化器,在 降低分析成本和溶液配制时间的同时,分析过程引入的空白值也大大降低,更加绿色 环保.近年来,EcHG原子光谱分析已经从单一的元素总量测定发展到元素形态分析,从微量元素分析发展到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发生元素涵盖了砷、硒、铅、镉、锡、锑、锗和汞,应用范围涉及食品、环境、烟草、饲料等实际样品.EcHG技术应用于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特征元素检出限能够达到0.1 μg/L级(汞为ng/L级);应用于原 子吸收光谱与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适用元素检出限能够达到μg/L级,相对标准 偏差均小于10%,回收率在90%~ 110%之间.EcHG技术相关的机理研究也已经 起步,这为该技术在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EcHG技术的分析范围目前仅限于部分元素的无机态,对元素的有机形态分析是本领域发展的难点 之一.本文提出,关于电化学氢化物发生的机理研究、电化学流通池结构的优化、形 态分析范围的拓展等将成为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页数】10页(P168-177) 【作者】祖文川;汪雨;武彦文;陈舜琮

【作者单位】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食品安全分析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9;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食品安全分析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9;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食品安全分析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9;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食品安全分析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63 【相关文献】 1.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的进展及其在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J], 李淑萍;郭旭明;黄本立;胡荣宗;王秋泉;李彬 2.液液微萃取技术在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J], 王许诺;柯常亮;陈成桐;王增焕 3.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及其间接测定技术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J], 曾超; 4.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及其间接测定技术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J], 曾超 5.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J], 邢志娜;张达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