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国学试卷分析

六年级国学试卷分析
六年级国学试卷分析

董团小学六年级国学学科分析人:尹红艳分析时间:

2012-1-8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40分) 1.《山园小梅》中将百花凋零衰败与梅花的明媚艳丽作对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 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4.《秋思》的体裁是__________,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 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5.《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对比。词人“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晏殊《浣溪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惘的情感,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8.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10.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13.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小学五年级国学《增广贤文》测试题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30分) 1、______________,死不认尸。 2、命里有时终须有,______________。 3、公孙弘是汉朝的______学家,他的哲学最高范畴是“____” 4、“而立之年”指___岁;“不惑之年”指___岁;“知天命”指___岁。 5、在中国古代文学里,有三个很著名的梦,即_____、_____、______。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这是陆游的________中的诗句。 7、《孺子可教》讲的是____的故事,他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___朝。

8、《陈涉世家》是司马迁的著作《______》中中的一篇关于陈胜和吴广的传记,其中,陈渉说了一句与“英雄不问出处”相似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 9、李白,字____,号______,又号_____;与杜甫合称_____。为了与李商隐和杜牧的“小李杜”区别开,又被称为________。 10、善必寿考的“考”是什么意思:________ 11、爽口食多偏作病,____________。 12、虎生犹可近,________________。 13、子曰:“巧言令色,_______” 14、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15、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二、选择题。(20分) 1.“江中后浪催前浪”的下一句是() A.前浪死在沙滩上 B.世上新人赶旧人 C.江山代有才人出 D.一代新人胜前人

2.“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告诉我们要()A. 齐心协力 B. 斤斤计较 C. 珍惜时间 D.坚持不懈 3.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A、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B、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4.“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上一句是()A、画龙画骨难画虎 B. 知人知面不知心C.有意栽花花不发 D.深山毕竟藏猛虎5.故事《石崇斗富》中石崇是什么朝代的人?()A. 西晋 B.唐朝 C.汉朝 D.秦朝 6.“蒿草之下,或有兰香”与下面哪句话意思相近() A. 黄河尚有澄清日 B.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C.茅茨之屋,或有侯王D、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7.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他在诗界被称为()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堽城镇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四年级语文学科试卷及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 依据试题内容分析,试题中“积累运用”、“阅读”、“习作”题目比例大约为:5:2:3。其中,“积累运用”中包括有:写出拼音表示的字词、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猜字谜、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空、按要求写句子,按据所学内容填空、乱句重组等,题型不但全面,而且灵活多样。“阅读”又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分:“课内”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以及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课外”则是对课内的补充与延伸,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习作”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的好伙伴”。 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从题目的设计来看,试题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和习作的要求,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不但涉及到全册的知识点,而且还注重了对课外背诵的国学经典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度,题型灵活多样,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又能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及阅读与习作的能力有了较准确的判断。较好的发挥检测这一指挥棒的作用,可谓是一份高质量的好题。 3、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对应分析 统观全题,试题中仅仅依靠记忆来得分的题目少之又少,试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二)试题质量评价 1、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题型全面,覆盖面广,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注重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察、培养、提高。尤其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积累运用的考查,更注重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试题本着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特点,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才达到了最终目的。 2、试题自身的特点 (1)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统观全题,需要学生仅凭借记忆能做的题目,不足20%,如:拼音写词语、补充词语、按要求填空,而大部分题目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先搜寻到已知,再依据题目要求,转换成需求的答案,考查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2)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外延性。 用课上学到的方法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与拓展;课外阅读的片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读来有兴趣、有乐趣,是全身心的参与到阅读中。 (3)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 试题中从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等题目的设计均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其实,这才是考试这种指挥棒应该发挥的作用,它在引领着教师的教,更引领着学生的学。 (三)对于命题的建议 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篇目较多,可适当增加课文内容填空的相关题目。 二、试卷分析 (一)成绩统计 从成绩统计来看,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仍有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及格线,没能很好的完成本学年的学习任务。学生的优秀率也比较低,因此提高平均分,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2015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1.“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蒲松龄) 2.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六月) 3.被称为“三苏”的北宋文学家父子中的父亲是?(苏洵) 4.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九月) 5.被称为我国最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6.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王羲之) 7.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景德镇) 8.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二月) 9.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是谁创作的?(宋应星) 10.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是?(苏州) 11.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1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13."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西厢记》) 1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多少年?(400) 15.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

16."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17.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洵) 18.旧时我国的老百姓称什么动物为“仓神”:(鼠) 19.就体裁而言,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20.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武则天) 22.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 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 23.“孔”姓的来源是:(祖先的字) 24.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 (隋朝) 25.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被发左衽”,这的“左衽”是指:(少数民族) 26.昆剧因何地而得名?:(江苏昆山) 27.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佛教) 28.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风水勘探) 29.“兰桂齐芳”的“兰桂”指:(子孙) 30.狼毫”的原料取自:(黄鼠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 一、学生考试成绩总体情况 本班共有42人,参考人数42人,总分2028.5分,平均分48.3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3.5分,及格人数是14人,及格率33.3%。其中85分以上的人数共7人,优秀率16.7%,70—84分的有4人,60—69分的有3人,20—59分的有21人,19分以下的有7人。从考试成绩的总体来看,学生成绩很不理想,虽然平时下了许多功夫,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试卷题型分析 本次考试内容为五年级下册数学的内容,还有一部分上册的内容。试卷紧扣教材,抓住重点,同时注重了各知识点的考查。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基础知识题、计算题、作图题和应用题,全面地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量适中,题型多样。 三、卷面情况 第一大题:填空题。 应得924分,实得:632分,得分率:68.4%。 本题共有11小题,错的较多的是第9、10题,全对的有2人。 第二大题:判断题。 应得:252分,实得:160分,得分率:63.5%。

本题共有6小题,错的较多的是第6题:完成同样的作业,甲月2/5小时,乙月1/3小时,甲的速度较快,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全对的有5人。 第三大题:选择题。 应得:210分,实得:148分,得分率:66.7%。全对的有12人。 第四大题: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应得:210分,实得:116分,得分率:55.2%.许多学生计算结果没有约分,导致失分。还有的是把上学期的小数计算遗忘了,错误率较高。全对的有7人。 2、解方程。应得:378分,实得:173.5分,得分率:45.9%。从做题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解方程的方法没有掌握,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不过关。全对的有9人。 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应得:504分,实得:161分,得分率:31.9%, 前两小题:2.5×(2+0.4)、0.8×1.7+12.5是上学期的内容,学生已经遗忘,错误率很高,第1题只有1人做对。全对的有1人。 第五大题:按要求操作。 应得:252分,实得:81分,得分率:32.1%, 本题考的是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学生失分严重,说明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全对的有7人。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 一、国学经典 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 2.古今贤文(劝学篇)................. (3) 3.古今贤文(真理篇)................. (4) 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 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 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 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 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 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 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 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

五年级国学经典

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一: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 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 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 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 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天地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

以非常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 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 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 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 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 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第二十二章)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单元试卷分析示例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单元试卷分析示例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识字单元;学完之后就迎来了第一单元的测试.现在对本班的考试情况做简要分析. 本次参加考试的有33名学生;及格率97%;优秀率为79%;仍有1人处于待及格状态.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是比较好的.下面针对每个题的做题情况实行分析. 第1题是把大小写字母用线连一连.本题考查学生对字母表的掌握情况;重点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将大小写字母对应起来.本题有个别同学出错;出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粗心漏连某一个字母(个别学生出现这种情况);而是一些大小写字母外形差别大的学生记混了.对于字母表;在强调会读会背的基础上;还是应该让学生增强配对——大小写字母一一对应起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字母卡;每天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第2题是读拼音写词语.本题考查的都是课本中要求学生会写的词语;这个题目一共有8人出错;有这样几种错误:“中国”拼成了“东国”;“红花”有的写成了“禾花”;有的写成了“火花”;还有的空着没写;“冬雪”有的写成了“东雪”;有的“雪”字不会写;“飞入”拼成了“风入”;“生气”反着写成了“气生”.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能够看出来;有的学生是真的不会写;有的是因为粗心、不认真造成的.对于生字词语;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学完一课之后紧接着就应该把当课的生字词语写会;能够通过小学生写字练习书写;也能够自己在练习本上书写;不能老师布置了就写;老师不布置就不写. 第3题是考查学生对要求会认的词语的掌握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做得非常好;只有三个学生出错;有的是真的不会认有的是粗心漏连.对于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在学文的时候就能掌握;能够用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去记忆;要想记得牢固平时还得多读书加以巩固.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试卷分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试卷分析 一、总的情况 (一)数据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五年级共330人参考,年级平均分85.41分,优生率为43.94%,良好率为96.49%,及格率为98.79%。年级平均分82.89、优生率等指标均较上期末有所提高。 (二)总体情况 这次五年级语文半期试卷分为三大块,总分为100分。分“积累运用”(占总分的46%。包括看拼音写词语,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再用另一个读音组词,按查字典的知识填空,补充成语并选两词写一段话,按一定规律排序,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占总成绩21%。一篇来自课内、一篇来自课外);“习作表达”(占总成绩30%)这几类。此次的测试题型比较丰富,内容注重书本基础知识的练习,重视考查字音、句式,课文重点片段的积累及运用;同时也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能力。 从本次测试来看,题量很大。学生总体情况较好,主要失分的原因是审题不清,课外知识积累不够。下面是具体的分析和思考。 二、典型错题分析 积累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 这个题大多的学生都能够拿到满分,另20%学生的错误比较多,重点错在“涩、祭奠、傻、吟。” (二)给下面带点字的另一种读音组词。 1、一部分学生答题抓住了“读音”,把带点词的读音写出来或者写出了另外一种读音; 2、有些学生虽然抓住了“组词”,但是却用了带点字的读音去组。 (三)我会按查字典的知识填空 1、首先学生对“卸”的解释理解不够,选解释有很多错误。 2、“凹”字是()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在 ()画里找,它的第二画是()。 这个题错得很多,这三个空都错很多。 (五)按要求写句子 2、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必须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典型错误:

国学常识500题

国学常识竞赛200题 首次分享者:小桥流水已被分享5次评论(0) 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天地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非常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 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编辑

要求:以下内容全部背诵。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一) ◎宪①问耻。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④,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⑤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⑥。”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⑦问于孔子曰:“羿⑧善射,奡⑨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⑩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二)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修饰之,东里⑤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⑥。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⑦。夺伯氏⑧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⑨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三)

◎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薛④大夫。” ◎子路问成人⑤。子曰:“若臧武仲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⑦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⑧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⑨于公明贾⑩曰:“信乎,夫子○11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12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13谲○14而不正,齐桓公○15正而不谲。” (四)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⑤,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⑥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⑦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⑧也,自经⑨于沟渎⑩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五)

五年级国学教案

五年级国学教案? 第一周:《四书?孟子?重仁轻礼》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泛爱众,而亲仁,重礼义、轻功利。正心育德,明其理,导其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孟子,导入本学期国学内容: 二、导入新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孟子》,了解颇受崇拜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学说。 板书:《孟子?重仁轻礼》 1、背景: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2、读文,感悟文意: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①读译文,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②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师:你能明白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吗?他想告诉梁惠王什么呢?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如果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仁义,

那人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反面分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师: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 ? 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 ? 4、诵读原文,加深理解。 5、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背诵) 三、作业:诵读背诵 第二周:《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教学目标: 1、思想:道性善、讲仁政、尊王贱霸、民贵君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孟子?重仁轻礼》 孟子告诉梁惠王什么? (只要“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 师:孟子分别从正面和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正面:“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反面: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二、导入新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看看此文孟子在讲什么呢? 1、读文,感悟文意:

带答案)六年级国学试题

六年级国学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 1、《始皇出游》写了( A )外出巡游的经过。 A、秦始皇 B、司马迁 C、徐市 2、( A )成了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A、皇帝 B、丞相 C、始皇 3、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这句话里子房是( C) A、韩信 B、萧何 C、张良 4、秉笔直书中,( B )最后一个赶来记载史实的。 A、太史伯 B、南史氏 C、太史仲 5、不是关于友情、友谊的成语是( D ) A.刎颈之交 B.患难之交 C.忘年之交 D.破釜沉舟 6、耕于海畔,苦心戮力,父子治产。中“父子”的意思是( C ) A. 父亲 B. 儿子 C. 父亲与儿子 7、《燕王复仇》选自( A ) A、《史记·燕召公世家》 B、《史记·管晏列传》 C、《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8、“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讲的是谁的故事?( B )A、韩信 B、 张良 C、孔子 9、两汉时期,两次派张骞出驶西域的皇帝是( B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10、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C )11、A、李斯;B、萧何;C、魏征。 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 A、《史记》 B、《道德经》 C、《资治通鉴》 D、《汉书》 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C ) A、齐桓公 B、刘邦 C、嬴政 D、项羽 13、破釜沉舟选自( B ) A、《高祖本纪》 B、《项羽本纪》 C、《晋世家》 D、《管晏列传》 14、《大风歌》的作者是( C )。 A、管仲 B、项羽 C、刘邦 D、张骞 15、( A )用来比喻虽然身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像在家乡一样自在快乐。 A、鸡犬新丰 B、同甘共苦 C、多多益善 D、投笔从戎 16、古代专门记载朝廷大事,记录君王言行的官员是( A ) A、史官 B、翰林 C、中书令 D、尚书 17、“隹”的本义是指( C ) A、野鸡 B、麻雀 C、短尾巴鸟 D、家禽18、“矰”是指( C ) A、锅 B、赠送 C、短箭 D、刀具 19、“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作者是( B ) A、李白 B、李峤 C、杜甫 D、白居易 20、( C )忍辱负重的故事,逐渐演化成了成语“卧薪尝胆”。 A、项羽 B、刘邦 C、勾践 D、张良 21、凡由“舟”组成的字,大都与(A )有关。 A、船 B、横木 C、运输工具 22、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探险家是(A)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2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是( A ) A 张良 B 萧何 C韩信 24、凡是由“殳”组成的字,大都与_B__有关。 A、力量、功效 B、打、杀、撞击 C、禽类 25、成语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B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二、填空 1、“舟”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2、“破釜沉舟”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3、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汉初三杰分别是___张良___、____萧何__、__韩信___。 6、《大风歌》的作者是刘邦。 7、“鸡犬新丰”这个成语故事来源于汉高祖刘邦。 8、“赵盾弑其君”这句话是史官董狐记载的。 9、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 10、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1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2、四维指礼、义、廉、耻 13、前不见古人,_______后不见来者_______, 14、_____念天地之悠悠___,独怆然而涕下。 15、《资治通鉴》是______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毛主席称为“一部值得再度的好书”。 16、在古代,贝壳因珍贵,常用作货币使用,凡是由“贝”组成的字大都与钱财、财富有关,比如___贫_、_贸_、____货_。 17、宁为百夫长,______胜作一书生___。(杨炯《从军行》) 18、人以铜为镜,________可以正衣冠____;以古为镜,_________可以见兴替_____;以人为镜,___可以知得失 19、《以铜为镜》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_ 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是我国第一部____编年体通史___。 20、三晋是指_____韩_、__赵____、___魏_____。 2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2.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选自《笔》,作者(李峤)。

四年级声律启蒙 国学试卷分析李海思

上饶县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五府山小学四年级国学学科分析人:李海思分析时间:1月10 参考总人数评卷形式流水式 分项成绩(各项三率) 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 11人44% 人30% 21人84% 抽样原则随机抽样抽样份数 对试题题型、题量、难度、梯度、覆盖面、分数分配、思想科学性等方面的具体意见 四年级《声律启蒙》期末试卷从题型、题 量等分析,是非常合理的。既体现了课改的理 念,又结合国学课程的特点,做到题型多样, 题量适中,难易比例符合命题原则。注重对学 生所学课本知识的考察,如第一、二题就是课 本知识的再现,学生有没有花时间去学习背 诵,就一目了然;注重对学生理解、运用能力 的考察,如第三题;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考 察,如第四题。 题目覆盖面广,试题也较灵活。从分数安排上 来看,还是比较适当的,只是第一题的分数相 对较高,总分20一个空2分,对学生背诵的 要求相对高些,而学生平时要背诵语文、英语, 所以可能有些难度。第四题的分数可以再高 些。本人认为对国学课程的考察,死记硬背当 然要,但更多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抽样考生 情况分析 所抽取的15名学生中,达优2人,他们每道 题都做的较好;12-16分的共7人,他们理解 不了对子的意思,第四题做得比较不理想。另 外有6人分数在10-12左右,每道题做得都不 够好,而且他们的语文基础也比较薄弱。 学生 答卷 情况 统计 分析 抽样的15个学生中,总分195分,平均分 13分。及格率84%,达优率13.3%。及格分以上 的学生第一、二、三题做得比较好,第四题失分率 比较高,因为每周一课时的教学,要求学生读得都 不够,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会深入地引导学生去 理解对子意思。所以,学生的理解与想象的能力还 不够。

六年级国学题

六年级国学题 1.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2.《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3.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4.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8.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9.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10.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1.“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12.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1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 B、青衣 14.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 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 、张仲景 15.“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16.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 B、阳文印 17.“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 A、酒窝 B、眼睛 C 、嘴角 D 、腮帮 1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19.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 A、指鹿为马 B 、奇货可居 C 、图穷匕见 20.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 B、中书省 C 、门下省

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 2016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50分) 1.近水知__________,近山__________。 2.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不美,____________,亲不亲,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月曾经照古人. 5.________________,坏事传千里。________________,除非己莫为。 6.差之毫厘,______________。 7.城门失火,__________________。 8.知我者谓我心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忠言逆耳利于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11.天下无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无远虑,______________,谋事在人,_______________. 13.看一个人不能光从相貌上去判断,就好像大海里的'水不能斗来量一样,这就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也有失误的时候,而愚蠢的人即使有很多缺点,也有点自己的长处,这就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年之计在于____,一日之计________,一家之计____________,一生之计____________. 16.口说不如身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选择题(10分) 1、《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魏﹒() A曹操B曹丕C曹植 2、“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客”指() A贺知章B王维C李白D韩愈 3、被苏东坡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A贺知章B刘禹锡C王维D孟浩然 4、李白被称为() A诗圣B诗奴C诗豪D诗仙 5、杜甫被称为() A诗圣B诗奴C诗豪D诗仙 三、连线(10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榆荚无才思草色遥看近却无 云淡风轻近午天莫待无花空折枝 花开堪折直须折无边光景一时新 胜日寻芳泗水滨傍花随柳过前川 2、天有不测风云虎落平原被犬欺。 龙游浅水遭虾戏人有旦夕祸福.

总结、试卷分析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杨丽琴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由于是新的班级,教学方式和辅导方法都是全新的,对我来讲,这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为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布置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教学时,能尽量筛选最好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问题、思考课后题),坚持课前预习,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大胆质疑,我充分鼓励,并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或全班争论,我当引导者,最后还由个别同学上来做总结。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排除学生消极听课的现象,而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求知者和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主人,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既符合了课改特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为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如插图、课件等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动手实践。

三、教学时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四、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加强阅读训练,从一开学起,我就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阅读要求,让他们每天做到3次阅读,培养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六、培养写字习惯,每天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本册的词语,字迹工整,排列美观。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我班学生接触到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的问题就觉得难以应付自如,我在这两方面的训练力度也不够;本班的学习自觉性很差,课堂组织有待加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完成作业,思想上不求上进;本期因时间关系对学生的背诵力度不够,错误作业修改不彻底等。这些都有待于下学期的进一步努力,相信我一定能使这两方面的水平有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