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三 灰分的测定

习题三 灰分的测定
习题三 灰分的测定

习题三

一.填空题:

1.测定食品灰分含量要求将样品放入高温炉中灼烧,因此必须将样品样品灼烧至500~550 0C并达到恒重为止。

2.测定灰分含量使用的灰化容器,主要有高温炉,坩埚

3.测定灰分含量的一般操作步骤分为瓷坩埚的准备样品预处理炭化灰化。

4.水溶性灰分反映的是可溶性的钾、钠、钙、镁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含量。水不溶性灰分反映的是污染的泥沙和铁、铝等氧化物及碱土金属的碱式磷酸盐的含量。酸不溶性灰分反映的是污染的泥沙和食品中原来存在的微量氧化硅的含量。

二、选择题:

1.对食品灰分叙述正确的是(4 )

(1)灰分中无机物含量与原样品无机物含量相同。

(2)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

(3)灰分是指食品中含有的无机成分。

(4)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完全后的残留物。

2.耐碱性好的灰化容器是(4 )

(1)瓷坩埚(2)蒸发皿(3)石英坩埚(4)铂坩埚

3.正确判断灰化完全的方法是( 3 )

(1)一定要灰化至白色或浅灰色。

(2)一定要高温炉温度达到500-600℃时计算时间5小时。

(3)应根据样品的组成、性状观察残灰的颜色。

(4)加入助灰剂使其达到白灰色为止。

4.富含脂肪的食品在测定灰分前应先除去脂肪的目的是(3 )

(1)防止炭化时发生燃烧(2)防止炭化不完全

(3)防止脂肪包裹碳粒(4)防止脂肪挥发

5.固体食品应粉碎后再进行炭化的目的是(1 )。

(1)使灰化过程更易进行、更完全。(2)使灰化过程中易于搅拌。

(3)使灰化时燃烧完全。(4)使灰化时容易观察。6.对水分含量较多的食品测定其灰分含量应进行的预处理是(3 )。

(1)稀释(2)加助化剂(3)干燥(4)浓缩

7.干燥器内常放入的干燥是(1 )。

(1)硅胶(2)助化剂(3)碱石灰(4)无水Na

2SO

4

8.炭化高糖食品时,加入的消泡剂是(1 )。

(1)辛醇(2)双氧化(3)硝酸镁(4)硫酸

三.实验操作题:

在食品灰分测定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样品炭化时要注意热源强度,防止产生大量泡沫溢出坩埚。

②把坩埚放入高温炉或从炉中取出时,要放在炉口停留片刻,使坩埚预热或冷却,防止因温度剧变而使坩埚破裂。

③灼烧后的坩埚应冷却到2000C 以下再移入干燥器中,否则因热的对流作用,易造成残灰飞散,且冷却速度慢,冷却后干燥器内形成较大真空,盖子不易打开。

④从干燥器内取出坩埚时,因内部成真空,开盖恢复常压时,应注意使空气缓缓流入,以防残灰飞散。

⑤灰化后所得残渣可留作Ca、P、Fe等成分的分析。

⑥用过的坩埚经初步洗刷后,可用粗盐酸或废盐酸浸泡10~20分钟,再用水冲刷洁净。

四、综合题

现要测定某种奶粉的灰分含量,称取样品 3.9760g,置于干燥恒重为45.3585g的瓷坩埚中,小心炭化完毕,再于600℃的高温炉中灰化5小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为45.3841g;重新置于600℃高温炉中灰化1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45.3826g;再置于600℃高温炉中灰化1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45.3825g。问被测定的奶粉灰分含量为多少?

答:样品和坩埚的质量为45.3585+3.9760=49.3345

灰分的含量=(45.3825-45.3585)/(49.3345-45.3585)*100=0.604

粗灰分的测定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采用GB/T 6438-2007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配合饲料及单一饲料中粗灰分含量的测定。 2 测定原理 试样经高温灼烧分解后,测量其所得残渣质量,用质量分数表示。 3 仪器设备 3.1 实验室用粉碎机。 3.2 分样筛:40目(孔径0.45 mm)。 3.3 分析天平:感量0.000 1 g。 3.4 马弗炉:电加热,空调控温度,带高温计。 3.5 坩埚:陶瓷。 3.6 干燥器:具有变色硅胶干燥剂。 3.7 盘式电炉:可调温。 4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按《中慧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近红外仪作业指导书》中“样品制备”项制备样品,密封保存,防止试样中组分变化或变质。 5 分析步骤 5.1 坩埚恒重 将坩埚连同盖子一起放入马弗炉中,于550 ℃下灼烧30 min。待炉温降至200 ℃后,将坩埚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再次将坩埚放入550 ℃马弗炉中灼烧30 min后冷却称量,直至二次称量之差小于0.000 5 g时为坩埚恒重,取称量最小量为坩埚重。 5.2 样品称取及测定 称取约5 g试样于已恒重坩埚中,准确至0.000 1 g,并摊匀,半掩盖子。将盛有试样的坩埚放在垫有石棉网的电炉上灰化至无烟,再移入预先加热到550 ℃的马弗炉中灼烧3 h,直至试样完全灰化,无黑色炭粒。 待炉温降至200 ℃时,将坩埚移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量,准确至0.000 1 g。再次将坩埚放入550 ℃马弗炉中灼烧1 h后冷却称量,直至二次称量之差小于0.001 g时为恒重,取称量最小量为灼烧后坩埚及试样重。 6 计算 试样中粗灰分W,以质量分数表示,数值以%计,按式(1)进行计算: (1)式中:M0——灼烧前试样及坩埚(包括盖)的质量,g; M1——灼烧后灰分及坩埚(包括盖)的质量,g; M2——已恒重的坩埚(包括盖)的质量,g。 7 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测定,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灰分含量在5 %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1 %;含量在5 %以下,允许相对偏差为5 %。 8 注意事项 8.1 试样必须放置在垫有石棉网的电炉上进行炭化,半掩坩埚盖,调节电炉缓慢升温,防止因电炉升温过快而使部分样品颗粒被逸出气流带走或使样品快速膨胀逸出坩埚。某些含糖较高的单一饲料(如乳清粉),炭化时易逸出坩埚,应预先加数滴纯度较高的植物油再炭化,同时注意缓慢升温。含糖和脂肪高的样品炭化过程中不能出现明火。 8.2 马弗炉温度在200℃时,放入样品进行灰化,应控制马弗炉的温度不能超过600℃。8.3 灰化后如果还能观察到炭粒,可将坩埚冷却后加适量水润湿,烘干,继续灼烧1小时。

实验五 食品中总灰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五食品中总灰分含量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学习食品中总灰分测定的意义和原理; (2)掌握称重法测定灰分的基本操作技术及测定条件的选择; (3)学会用减重法称取试样。 2.实验原理 将样品炭化后置于500~600 ℃高温炉内灼烧,样品中的水分及挥发物质以气体放出,有机物质中的碳、氢、氮等元素与有机物质本身的氧及空气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水分而散失,无机物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氧化物等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重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3.仪器及材料 3.1仪器 高温电炉(马福炉);坩埚钳;瓷坩埚;分析天平;干燥器 3.2材料 面包(高筋面粉制作)、饼干(低筋面粉制作) 3.3试剂 1:1盐酸 4.实验步骤 4.1瓷坩埚的准备 将坩埚用体积分数为20﹪的盐煮1~2h,洗净晾干后,用铅笔在坩埚外壁及盖上写上编号。置于马福炉中,在(550±25)℃下灼烧0.5 h,冷至200℃一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准确称量,并反复灼烧至恒重(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5mg)。 4.2样品的处理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5.00g面包两份,以及相同质量的两份饼干,放入之前标好号码的瓷坩埚中,以小火加热使试样充分炭化至无烟。 4.3样品的灰化 炭化后的试样置马福炉中,在(550±25)℃下灼烧4h。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在称量前如灼烧残渣有碳粒时,应向试样中滴入少许水湿润,使结块松散,蒸出水分再次灼烧至无碳粒即灰化完全,冷至200℃以下,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后,准确称量。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即为恒重。 5.实验结果及分析

灰分及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灰分及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灰分的测定GB/T212-2008 慢灰测试 1.1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实验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很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 1.2仪器设备 马弗炉、灰皿、干燥器、分析天平、耐热瓷板或石棉板。 1.3实验步骤 1.3.1 在预先灼烧至质量很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 1.3.2 将灰皿送入炉温不超过100℃的马弗炉恒温区中,关上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内温度缓慢升至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分钟。继续升温至(815±10)℃,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 1.3.3 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瓷板或者石棉板上,在空中冷却5分钟左右,移入干燥中冷却至室温(越20min)后称重。 1.3.4 进行检查性灼烧,温度为(815±10)℃,每次20min,直接到连续两次灼烧后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为止。以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灰分小于15.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快速灰化法 将装有煤样的灰皿由炉外逐渐送入预先加热至(815±10)℃的马弗炉中灰化并灼烧至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 2.1 仪器:马弗炉、灰皿、干燥器、分析天平、耐热瓷板或石棉板。 2.2 实验步骤 2.2.1 在预先灼烧至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将盛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放在耐热瓷板或者石棉板上。 2.2.2 将马弗炉加热到850℃,打开炉门,将方有灰皿的耐热瓷板或者石棉板缓慢地推入马弗炉中,先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样灰化。待(5~10)min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每分钟不大于2cm的速度把其余各排灰皿顺序推入炉炽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炸,试验应作废)。 2.2.3 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815±10)℃温度下灼烧40min。 2.2.4 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重。 2.2.5 进行检查性灼烧,温度为(815±10)℃,每次20min,知道连续两次灼烧后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为止。以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如遇检查性灼烧时结果不稳定,应改用缓慢灰化重新测定。灰分小于15%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2.3 结果的计算 按下式计算煤样的空气干燥机基灰分: 式中:Aad—空气干燥基灰分的质量百分数%; m—称取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重量,单位为克(g); m1—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快速灰分测定仪操作规程(正式)

快速灰分测定仪操作规程(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快速灰分测定应符合《选煤厂技术检查规 定》的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灰分的快 速测定。 1、接通电源,打开运行开关,核查调整结 构的运行情况。 2、调整好传送结构的运行速度。 3、关闭运行开关,打开加热开关,将炉温 设定在815±10C°恒温。

4、打开运行开关,在预先灼烧和称出重量(准确到0.002克)的灰皿中,称取粒度为0.2毫米以下的分析煤样0.5±0.01ɡ(准确0.0002克),均匀平辅在灰皿中,将灰皿依次排放置于炉膛高端入口处传送链条上.使其随传送链条运行燃烧后至炉膛低端出口,在炉堂内禁止煤样有火苗燃烧现象,否则此次试验无效。 5、取下灰皿在空气中冷却5分钟,再放到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分钟),然后计算灰分。 6、经常检查各部分工作情况,并精心维护。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灰分检测操作规程

11.灰分的检测 11.1 仪器和设备 11.1.1 天平:感量为 0.1 mg。 11.1.2 马弗炉:温度≥600 ℃。 11.1.3 干燥器(内附有有效硅胶为干燥剂)。 11.1.4 石英坩锅或瓷坩埚。 11.1.5 电热板。 11.1.6 水浴锅。 11.2 分析步骤 11.2.1 坩埚的灼烧:取大小适宜的石英坩埚或瓷坩埚置马弗炉中,在 550℃±25℃下灼烧 0.5 h,冷却至200 ℃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30 min,准确称量。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 0.5 mg为恒重。 11.2.2 称样:灰分大于 10 g/100 g 的试样称取 2 g~3 g(精确至 0.0001 g);灰分小于 10 g/100 g 的试样称取 3 g~10 g(精确至 0.0001 g)。 11.2.3 测定 液体和半固体试样应先在沸水浴上蒸干。固体或蒸干后的试样,先在电热板上以小火加热使试样充分炭化至无烟,然后置于马弗炉中,在 550 ℃±25℃灼烧 4 h。冷却至 200 ℃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30 min,称量前如发现灼烧残渣有炭粒时,应向试样中滴入少许水湿润,使结块松散,蒸干水分再次灼烧至无炭粒即表示灰化完全,方可称量。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 0.5 mg 为恒重。按式(1)计算。 11.3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灰分按式(1)计算: 式中:X1——试样中灰分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 g); m1 ——试样灼烧后坩埚和灰分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 ——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3 ——试样灼烧前坩埚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中灰分含量≥10 g/100 g 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试样中灰分含量<10 g/100 g 时,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1.4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5 %。

灰分测定方法

灰分测定方法 本标准包括两种测定煤中灰分的方法,即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缓慢灰化法为仲裁法;快速灰化法可作为例常分析方法。 3.1 缓慢灰化法 3.1.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 ℃,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3.1.2 仪器、设备 3.1.2.1 马弗炉:能保持温度为815±10℃。炉膛具有足够的恒温区。炉后壁的上部带有直径为25~30mm的烟囱,下部离炉膛底20~30mm处,有一个插热电偶的小孔,炉门上有一个直径为20mm的通气孔。 3.1.2.2 瓷灰皿:长方形,底面长45mm,宽22mm,高14mm(见图4)。 3.1.2.3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3.1.2.4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1.2.5 耐热瓷板或石棉板:尺寸与炉膛相适应。 3.1.3 分析步骤 3.1.3.1 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 ±0.1g,精确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 0.15g。 3.1.3.2 将灰皿送入温度不超过100℃的马弗炉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 左右的缝隙。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约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 30min。继续升到815±10℃,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 3.1.3.3 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3.1.3.4 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g 为止。用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灰分低于15%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3.2 快速灰化法 本标准包括两种快速灰化法:方法A和方法B。 3.2.1 方法A 3.2.1.1 方法提要 将装有煤样的灰皿放在预先加热至815±10℃的灰分快速测定仪的传送带上,煤样自动送入仪器内完全灰化,然后送出。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3.2.1.2 专用仪器:快速灰分测定仪(见附录A) 3.2.1.3 分析步骤 a.将灰分快速测定仪预先加热至815±10℃。 b.开动传送带并将其传送速度调节到17mm/min左右或其他合适的速度。 c.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0.5 ±0.01g,精确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 d.将盛有煤样的灰皿放在灰分快速测定仪的传送带上,灰皿即自动送入炉中。 e.当灰皿从炉内送出时,取下,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 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3.2.2 方法B 3.2.2.1 方法提要 将装有煤样的灰皿由炉外逐渐送入预先加热至815±10℃的马弗炉中灰化并灼烧至质

灰分测试作业指导书

文件制/修订履历表

1.目的 本试验方法规定试样进行灰分测试试验的操作; 2.适用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灰分测试试验的评定。 3.术语和定义 马弗炉:是一种通用的加热设备,依据外观形状可分为箱式炉、管式炉、坩埚炉。 4.职责 授权操作人员负责该项测试的相关操作及数据记录。 5.工作程序 5.1使用仪器设备 5.1.1 SX2-2.5-12N型号马弗炉 厂家:一恒仪器 技术参数: 1)最高温度:1200℃ 2)分度号:K 3)炉膛尺寸:W×P×H(mm)120×200×80 4)容积:2L 5)电源:220/50HZ 6)输入功率:2.5KW 7)加热元件:铁烙铝 5.1.2 GR-200型号分析天平 厂家:A&DCompany,limited 技术参数: 1)称重围:210g 2)读数精度:0.1mg 3)最小单位重量:0.1mg 5.2测试样品 5.2.1 ASTM D2584《增强填充树脂燃烧损失后的含量标准测试方法》标准测试样品 5.2.1.1至少需要三个样品 5.2.1.2样品质量大约为5g,最大尺寸为2.5×2.5cm的厚度 5.2.2 GB/T 9341.1-2008《塑料灰分通用测定方法》标准测试样品

所取得试样量要足够产生5mg至50mg的灰分,如预先未知灰分的近似含量,则要 进行一次预测定。推荐试样量如下: 5.2.3ISO 3451-1:2008 《塑料灰分的测定第一部分通用方法》标准测试样品,所取得试样量要足够产生5mg至500mg的灰分,如预先未知灰分的近似含量,则要进行一次预测定。推荐试样量如下: 5.2.4DIN EN ISO 3451-1:2008《塑料灰分的测定第一部分:一般方法》标准测试样品,所取得试样量要足够产生5mg至200mg的灰分,如预先未知灰分的近似含量,则要进行一次预测定。推荐试样量如下:

灰分的测定及灰化方法

第四章灰分的测定及灰化方法 ●食品中除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外,还含有较丰富的无机成分。这 些无机成分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灰分主要为食品中的矿物盐或无机盐类。 ●1、灰分测定方法: ●灰分: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叫灰分。严格的说叫粗灰分 ●湿法消化:就是通过加入强氧化剂消化食品的方法,叫湿法消 化 ●干法灰化:通过灼烧手段分解食品的方法叫干法灰化。灼烧装 置有灰化炉(马福炉) ●2、食品在500℃—600℃灼烧灰化时,发生一系列变化: ●A、水分及挥发性物质以气态放出 ●B、有机物中的C.H.N与O2生成CO2.NO2.H2O等而散失. ●C、有机酸的金属盐转变为碳酸盐或金属氧化物; ●D、有些组分转变为氧化物、磷酸盐、硫酸盐或卤化物 ●E、有的金属直接挥发散失或生成容易挥发的金属化合物 ●3、灰分测定内容: ●总灰分、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 ●4、食品灰分含量大致如下:牛乳0.6—0.7% 乳粉5—5.7% 鲜 果0.2—1.2% 蔬菜 0.2—1.2% 小麦胚乳0.5% 鲜肉0.5—1.2% 纯油脂无 第一节总灰分的测定

●一、原理:将食品经炭化后置于高温炉内灼烧后的残留物即为 灰分。 ●二、操作条件选择 ●1、灰化温度: ●灰化温度因样品而异:素烧瓷坩埚,耐高温,内壁光滑,它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石英坩埚相同。 ●水果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糖及糖制品、蔬菜制品<525 谷 类食品、乳制品<550 奶油<500 鱼海产品酒<550 ●实践证明,灰化温度大于500时,无机物将有所损失。如 表5—1P92说明增加灰化温度就增加了KCL、NaCL挥发损失,CaCO3变成CaO,磷酸盐熔融。 ●2、灰化时间: ●对于一般样品,并不规定时间,要求灼烧至灰分呈全白 色或浅灰色并到达恒重为止。也有例外。如谷类饲料和茎杆饲料规定灰化时间,即在600灰化灼烧2小时。 ●3、加速灰化的方法(对于难于灰化的样品,可用下述方法处理)●(1)、改变操作方法:就是样品初步灼烧后,取出坩埚,冷却, 加入少量的水,用玻璃棒研碎,使水溶性盐类溶解,此时被融熔的磷酸盐所包住信的碳粒,重新游离而出,小心蒸去水分,干燥后继续灼烧。必要时重复上述操作。 ●(2)、添加硝酸、乙醇、碳酸铵、过氧化氢可加速灰化这类物 质灼烧后完全消失,不致增加残留灰分的重量。如,样品初步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实验2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灰分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例如,在面粉加工中,常以总灰分含量来评定面粉等级,因为小麦麸皮 的灰分含量比胚乳高20倍左右,因此,面粉的加工精度越高,灰分含量越低。在生产果胶、明胶等胶质产品时,总灰分可说明这些制品的胶冻性能;水溶性灰分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果酱、果冻等水果制品中的水果含量;而酸不溶性灰分的增加则预示着污染和掺杂。这对保证食品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总灰分采取简便、快速的干灰化法测定。即先将样品中的水分去掉,然后再尽可能低的温度下将样品小心地加热炭化和灼 烧,除尽有机质,称取残留的无机物,即可求出总灰分的含量。本方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二、试剂和器材 高温电炉(马弗炉) 坩埚:测定食品中的灰分含量时,通常采用瓷坩埚(30mL ),可耐1200℃高温,理化性质稳定且价格低廉,但它的抗碱 能力较差。 三、实验步骤 1、总灰分的测定 (1)样品预处理 1)样品称量 以灰分量10-100mg 来决定试样的采取量。通常奶粉、大豆粉、调味料、鱼类及海产品等取1-2g ;谷类食 品、肉及肉制品、糕点、牛乳取3-5g ;蔬菜及其制品、糖及糖制品、淀粉及其制品、奶油、蜂蜜等取5-10g ;水果及其制品取20g ;油脂取50g 。 2)样品处理 谷物、豆类等含水量较少的固体试样,粉碎均匀备用;液体样品需先在沸水浴上蒸干;果蔬等含水分较多 的样品则采用先低温(66-70℃)后高温(95-105℃)的方法烘干,或采用测定水分后的残留物作样先提取脂肪后再进行分析。 3)瓷坩埚处理 将坩埚用体积分数为20%的盐酸煮1-2h ,洗净晒干后,用氯化铁与蓝墨水的混合液或铅笔在坩埚外壁、 底部及盖上写上编号。置于马弗炉中,在600℃灼烧0.5h 。取出,冷却至200℃以下时,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重复灼烧至恒重。 (2)称取适量样品于坩埚中;在电炉上小心加热,使样品充分炭化至无烟。然后将坩埚移至高温电炉中,在500-600℃灼 烧至无炭粒(即灰化完全)。冷却到200℃以下时,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为恒重。 (3)结果计算 100*02011m m m m x 式中 x 1——样品中灰分的质量分数,% m 0——坩埚的质量,g m 1——坩埚和总灰分的质量,g m 2——坩埚和样品的质量,g 2、水溶性灰分与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在总灰分中加水约25mL ,盖上表面皿,加热至近沸,用无灰滤纸过滤,以25mL 热水洗涤,将滤纸和残渣置于原坩埚中, 按总灰分测定方法再行干燥、炭化、灼烧、冷却、称量。以下式计算水溶性灰分与水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100*02032m m m m x --= 式中 x 2——样品中水不溶性灰分的质量分数,% m 0——坩埚的质量,g

总灰分测定的原理方法条件,加速方法

总灰分的测定(1)原理 把一定量的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使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以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及水等形式逸出,而无机物质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重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2)仪器 ①高温炉;②坩埚;③坩埚钳; ④干燥器;⑤分析天平。 (3)试剂 ①1:4盐酸溶液; ②0.5%三氯化铁溶液和等量蓝墨水的混合液; ③6mol/L硝酸; ④36%过氧化氢; ⑤辛醇或纯植物油. (4)测定条件的选择①灰化容器 测定灰分通常以坩埚作为灰化容器,个别情况下也可使用蒸发皿。坩埚分素烧瓷坩埚、铂坩埚、石英坩埚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素烧瓷坩埚。 素瓷坩埚 优点: 耐高温可达1200 ℃,内壁光滑,耐酸,价格低廉。 缺点: ⑴耐碱性差,灰化成碱性食品,坩埚内壁的釉质会部分溶解,反复多次使用后,往往难以得到恒重。 ⑵温度骤变时,易炸裂破碎。 铂坩埚 优点: 耐高温达1773℃,导热良好,耐碱,耐HF,吸湿性小。 缺点: 价格昂贵,约为黄金的9倍,要有专人保管,免丢失。 使用不当会腐蚀或发脆。 液态、加热易膨胀及灰分含量低的样品,选用稍大坩埚;或选用蒸发皿. 但过大会使称量误差增大 ②取样量 以灼烧后得到的灰分量为10-100mg来决定取样量。 ③灰化温度 灰化温度也应有所不同,一般为525 - 600℃,谷类的饲料达600℃以上。 温度太高,将引起K、Na、Cl等元素的挥发损失,磷酸盐、硅酸盐也会熔融,将碳粒包藏起来,使元素无法氧化。 温度太低,则灰化速度慢,时间长,不宜灰化完全,也不利于除去过剩的碱性食物吸收的CO2。所以要在保证灰化完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无机成分的挥发损失和缩短灰化时间。加热速度不可太快,防急剧干馏时灼热物的局部产生大量气体,而使微粒飞失、易燃。 ④灰化时间 一般不规定灰化时间,而是观察残留物(灰分)为全白色或浅灰色,内部无残留的

灰分的测定

灰分的测定概述 灰分是代表食品中的矿物盐或无机盐类,在测试食品的灰分时,如果含量很高则说明该食品生产工艺粗糙或混入了泥沙,或者加入了不合乎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含泥沙较多的红糖,食盐其灰分含量必然增高,因此测定食品灰分是评价食品质量的指标之一。在必要时,还可以分析灰分中含的各种元素(如Ca、P、Fe、I、K、Na等),这也是评价营养的参考指标。所以,对食品要规定一定的 灰分含量。 通常我们测定的灰分为总灰分。在总灰分中包括有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以及酸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在讲测定意义之前,我们首先搞清何谓灰分。 灰分: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粗灰分,总灰分)测定灰分的意义 1.食品的总灰分含量是控制食品成品或半成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比如:牛奶中的总灰分在牛奶中的含量是恒定的。一般在0.68%--0.74%, 平均值非常接近0.70%,因此可以用测定牛奶中总灰分的方法测定牛奶是否掺假,若掺水,灰分降低。另外还可以判断浓缩比,如果测出牛奶灰分在1.4%左右,说明牛奶浓缩一倍。又如富强粉,麦子中麸

皮灰分含量高,而胚乳中蛋白质含量高,麸皮的灰分比胚乳的含量高20倍,就是说面粉中的精度高,则灰分就低 2.评定食品是否卫生,有没有污染。 如果灰分含量超过了正常范围,说明食品生产中使用了不合理的卫生标准。 如果原料中有杂质或加工过程中混入了一些泥沙,则测定灰分时可检出。 3.判断食品是否掺假 4.评价营养的参考指标(可通过测各种元素) 总灰分的测定 通常所说灰分就是指总灰分,在总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一. 准备坩埚(灰化容器) 目前常有的坩埚:石英坩埚;素瓷坩埚;白金坩埚;不锈钢坩埚素瓷坩埚在实验室常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和石英相同,耐高温,内壁光滑可以用热酸洗涤,价格低,对碱性敏感。下面我们谈到的坩埚都是素瓷坩埚。

检验方法学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0目的 1.1确立海南国瑞制药有限公司方法学验证标准操作规程,使方法学验证规范化。 2.0范围 2.1本标准适用于新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变更的相应检测要求。 2.2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中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的相应检测要求。 2.3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3.0职责 3.1QC负责对适用范围内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3.2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4.0定义 4.1用户需求(URS):使用方根据使用目的、环境、用途等,对制药机械的性能、技术、使用、服务等提出的要求。 4.2准确度:准确度系指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回收率(%)表示。 4.3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以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4.4专属性:专属性系在可能其它成分(如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待测物的特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4.5检出限:检出限是限度试验的参数,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定量分析的检出限必须经过分析适量的在检出限附近的样品或分析按检出限条件配制的样品的方法进行验证。 4.6定量限:定量限系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值,其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定量分析的定量限必须经过分析适量的在定量限附近的样品或分析按定量限条件配制的样品的方法进行验证。 4.7线性: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被测物浓度呈正比关系的程度。4.8范围: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4.9稳定性:稳定性系指在正常实验条件下,供试品或对照品溶液在分析过程中的稳定程度。

实验三 食品中总灰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食品中总灰分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食品中总灰分测定的意义和原理。 2.掌握称量法测定灰分的基本操作及测定条件的选择。 3.掌握用减重法称取试样。 二、实验原理 把一定量的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使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以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及水等形式逸出,而无机物质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重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三、仪器与设备 高温电炉;坩埚钳;带盖坩埚;电子分析天平;干燥器。 四、测定步骤 瓷坩埚的准备→样品预处理→炭化→灰化 ①瓷坩埚的准备:将坩埚用盐酸(1:4)煮1~2小时,洗净晾干;用三氯化铁与蓝墨水的混合液在坩埚外壁及盖上写上编号;置于规定温度(500~550℃)的高温炉中灼烧1小时;移至炉口冷却到200℃左右后,再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准确称重;再放入高温炉内灼烧30分钟,取出冷却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之差不超过0.5mg)。 使用坩埚的注意事项: 由于温度骤升或骤降,常使坩埚破裂,最好将坩埚放入冷的(未加热)的炉膛中逐渐升高温度。 灰化完毕后,应使炉温度降到200℃以下,才打开炉门。 坩埚钳在钳热坩埚时,要在电炉上预热。 ②样品预处理 固体:含水分较少的样品,谷物、豆类。粉碎→过筛→称量 水分较多的试样:果蔬、动物组织等含。制成均匀的试样称量→烘干 ③炭化 (1)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2)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3)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如何防止炭化过程中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对特别容易膨胀的试样可先于试样上加数滴辛醇或纯植物油,再进行炭化。 炭化至什么程度可进入一步灰化? 炭化操作一般在电炉或煤气灯上进行,把坩埚置于电炉或煤气灯上,半盖坩埚盖,小心加热使试样在通气情况下逐渐炭化,直至无黑烟产生。

煤中灰分的测定方法及分析方法

煤中灰分的测定(GB/T212-2001) 1.1缓慢灰化法 1)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 2)仪器设备: 马弗炉:能保持恒温度为815±10℃,炉膛具有足够的恒温 区。炉后壁的上部带有直径为25-30mm的烟囱,下部离炉膛底20-30mm处,有一个插热电偶的小孔,炉门上有一个直径为20mm的通气孔。 灰皿:瓷质长方形,底面长45mm,宽22mm,高14mm。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分析天平:感量0.1mg 耐热瓷板或石棉板:尺寸与炉膛相适应。 3)分析步骤 a.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确度至0.2mg,均匀地 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 b.将灰皿送入温度不超过100℃的马弗炉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 c.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500℃,并在

此温度下保持30min。继续升到815-10℃,并在此温度 下灼烧1h。 d.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耐热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 后,称重。 e.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不超过0.001g,用最后一次灼烧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灰分低于15%时不需要进行检查性灼烧。 2.2快速灰化法: 1)分析步骤 a.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称取粒度为0.2mm以上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度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将称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 b.将马弗炉加热到850℃,打开炉门,将放有灰皿的耐热瓷板缓慢推入马弗炉中,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样灰化,待 5-10min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每分钟不大于2mm的速度把二、三、四排的灰皿顺序推入炉内炽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炸,试验应作废)。 C.进行检查性灼烧试验,每次20min,知道连续两次灼烧质量变化不超过0.1mg为止。用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作为依据,灰分低于15%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灰分的测定

习题三 一.填空题: 1.测定食品灰分含量要求将样品放入高温炉中灼烧,因此必须将样品样品灼烧至灰分显白色或浅灰色并达到恒重为止。 2.测定灰分含量使用的灰化容器,主要有瓷坩埚铂坩埚,石英坩埚。 3.测定灰分含量的一般操作步骤分为瓷坩埚的准备;样品预处理(如粉碎或浓缩);炭化;灰化。 4.水溶性灰分是指可容性的钾钙钠等的含量、水不溶性灰分是指泥沙、铁、铝;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污染泥沙,食品组织中存在的微量硅的含量。 二、选择题: 1.对食品灰分叙述正确的是( 4 ) (1)灰分中无机物含量与原样品无机物含量相同。 (2)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 (3)灰分是指食品中含有的无机成分。 (4)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完全后的残留物。 2.耐碱性好的灰化容器是( 4 ) (1)瓷坩埚(2)蒸发皿(3)石英坩埚(4)铂坩埚 3.正确判断灰化完全的方法是( 3 ) (1)一定要灰化至白色或浅灰色。 (2)一定要高温炉温度达到500-600℃时计算时间5小时。 (3)应根据样品的组成、性状观察残灰的颜色。 (4)加入助灰剂使其达到白灰色为止。 4.富含脂肪的食品在测定灰分前应先除去脂肪的目的是( 1 ) (1)防止炭化时发生燃烧(2)防止炭化不完全 (3)防止脂肪包裹碳粒(4)防止脂肪挥发 5.固体食品应粉碎后再进行炭化的目的是( 1 )。 (1)使炭化过程更易进行、更完全。(2)使炭化过程中易于搅拌。 (3)使炭化时燃烧完全。(4)使炭化时容易观察。

6.对水分含量较多的食品测定其灰分含量应进行的预处理是( 4 )。 (1)稀释 (2)加助化剂 (3)干燥 (4)浓缩 7.干燥器内常放入的干燥是( 1 )。 (1)硅胶 (2)助化剂 (3)碱石灰 (4)无水Na 2SO 4 8.炭化高糖食品时,加入的消泡剂是( 1 )。 (1)辛醇 (2)双氧化 (3)硝酸镁 (4)硫酸 三.实验操作题: 1.怀疑大豆干制品中掺有大量滑石粉时,可采用灰分测定方法时行确定,试写出测定的原理、操作及判断方法。 答:原理:食品中的灰分是指食品经高温灼烧后所留下的无机物质,主要为氧化物或盐类,若灰分与含量过高时,往往表示食品受到污染,影响质量。 2.在食品灰分测定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防止样品溢出坩埚,炭化时应注意控制温度,也可加入少量的消泡剂; 2坩埚铗应预热,防止温度骤变而使坩埚破裂; 3灼烧后要冷却200℃以下才能放进干燥器中; 4取坩埚的时候应小心,防止灰分的损失; 四、综合题 现要测定某种奶粉的灰分含量,称取样品 3.9760g ,置于干燥恒重为45.3585g 的瓷坩埚中,小心炭化完毕,再于600℃的高温炉中灰化5小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为45.3841g;重新置于600℃高温炉中灰化1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45.3826g ;再置于600℃高温炉中灰化1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45.3825g 。问被测定的奶粉灰分含量为多少? %100%?=样品重 灰重灰分 %60.0%1009760 .33585.453825.45%=?-=灰分

灰分测定法操作规程

灰分测定法操作规程 1 简述 灰分是指供试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炽灼后,所得残渣的含量(%)。 本法适用于药材及其制剂的灰分检查。灰分测定法有总灰分测定法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2 仪器与用具 2.1 分析天平感量0.1mg。 2.2 高温电炉最高温度不低于800℃,控温精度±5℃。 2.3 干燥器(普通,玻璃) 2.4 瓷坩埚 3 试药与试液 盐酸(AR级)、硝酸铵(AR级)、硝酸银(AR级)。 4 方法 4.1 总灰分测定法 取供试品,混合均匀(如为较大体积的供试品,一般先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分取约2~3g(如须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放电炉上小火缓缓炽热,至完全碳化,放入高温电炉中,温度逐渐升高至500~600℃,炽灼数小时,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 4.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取总灰分,在坩埚中注意加入稀盐酸约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置恒重。 氯化物 (1)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硝酸使成酸性后,滴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 后,沉淀复生成。如供试品为生物碱或其他有机碱的盐酸盐,须 先加氨试液使成碱性,将析出的沉淀滤过除去,取滤液进行试验。 (2)取供试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能使水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 色。 5 注意事项 5.1 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水或10%的硝酸铵溶液2ml,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5.2 取供试品与电炉上炽热时,应注意避免燃烧。 5.3 单例:山茱萸 5.3.1可采用四分法:将所有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分成四等

18灰分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灰分测定法检验操作,保证检验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厂中药材的灰分测定法操作。 3.责任:质量部、QC 检验室、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5. 内容: 5.1总灰分测定法: 5.1.1试剂与溶液:10%硝酸铵溶液 5.1.2仪器与设备:粉碎机、二号筛、电子天平、电阻炉、坩锅、干燥器、坩埚钳、恒温干燥箱 5.1.3操作方法: 5.1.3.1测定用的供试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供试品2~3g(如须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5.1.3.2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水或10%硝酸铵溶液2ml ,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W 2-W 1 5.1.4计算:总灰分= ×100% 式中: W 0:坩埚的重量(g ); W 1:坩埚+供试品的重量(g ); W 1-W 0

W 2:坩埚+灰分的恒重(g ); 5.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5.2.1试剂与溶液:稀盐酸、稀硝酸、硝酸银试液 5.2.2仪器与设备:坩锅、表面皿、水浴锅、无灰滤纸、漏斗、电阻炉、电子天平、干燥器、 5.2.3操作方法: 取总灰分,在坩埚中注意加入稀盐酸约10ml ,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 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5.2.4计算: W 2-W 0 酸不溶性灰分(%)= ——————×100% W 1-W 0 式中: W 0:坩埚的重量(g ); W 1:坩埚+供试品的重量(g ); W 2:坩埚+酸不溶性灰分的恒重(g )

灰分测定方法

灰分测定方法 1、总灰分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供试品2~3g(如须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 01g) ,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水或10%硝酸铵溶液2m1,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小心加人稀盐酸约10 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置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稀盐酸取盐酸234m1,加水稀释至1000m1,即得。 马弗炉当马弗炉第一次使用或长期停用后再次使用时,必须进行烘炉。烘炉的时间应为室温200℃四小时。200℃至600℃四小时。使用时,炉温最高不得超过额定温度,以免烧毁电热元件。禁止向炉内灌注各种液体及易溶解的金属,马弗炉最好在低于最高温度50℃以下工作,此时炉丝有较长的寿命。

空坩埚恒重取洁净坩埚置高温炉内,将坩埚盖斜盖于坩埚上,经加热至700~800℃炽灼约30~60min,停止加热,待高温炉温度冷却至约300℃,取出坩埚,置适宜的干燥器内,盖好坩埚盖,放冷至室温(一般约需60分钟),精密称定坩埚重量(精确至0.1mg)。再以同样条件重复操作,直至恒重,备用

17总砷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总砷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二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总砷的测定。 3责任 质量部组织制订、化验室负责实施。 4内容 4.1 依据:GB500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4.2第一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4.2.1原理 样品经酸消化处理后,消解液经过雾化由载气(氩气)导入ICP炬焰中,经过蒸发、解离、原子化、电离等过程,大部分转化为带正电荷的正离子,经离子采集系统进入质谱仪,质谱仪根据其质荷比进行分离。对于一定的质荷比,质谱积分面积与进入质谱仪中的离子数成正比,即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与质谱积分面积或质谱峰高成正比。因此可通过测量质谱积分面积或质谱峰高测定样品中砷元素的浓度。 4.2.2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4.2.2.1试剂 4.2.2.1.1硝酸(HNO3):MOS级(电子工业专用高纯化学品)、BV Ⅲ级。 4.2.2.1.2过氧化氢(H2O2) 4.2.2.1.3质谱调谐液:Li、Y、Ce、Ti、Co,推荐使用浓度为10 ng/ml。 4.2.2.1.4内标储备液:Ge,浓度为100 Ug/mL。

4.2.2.1.5氢氧化钠(NaOH) 4.2.2.2试剂配制 4.2.2.2.1硝酸溶液(2+98):量取20 mL硝酸,缓缓倒入980 mL水中,混匀。 4.2.2.2.2硫酸溶液(1+9):量取硫酸100mL,缓缓倒入900 mL水中,混匀。 4.2.2.2.3内标溶液Ge 或Y(1.0 ug/mL):取1.0mL内标溶液,用硝酸溶液(2+98)稀释定容至100mL。 4.2.2.2.4 氢氧化钠溶液(100 g/L):称取10 .0g 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用水稀释至100 mL。 4.2.2.3.标准品 三氧化二砷(As2O3)标准品:纯度≥99.5%。 4.2.2.4标准溶液配制 4.2.2.4.1砷标准储备液(100 mg/L,按As计):准确称取于100℃干燥2h的三氧化二砷0.0132g,加1 mL氢氧化钠溶液(100 g/L)和少量水溶解,转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盐酸调整其酸度接近中性,用水稀释至刻度。4℃避光保存,保存期一年。或购买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溶液物质。 4.2.2.4.2砷标准使用液(1.00 mg/L,按As计):吸取1.00 mL 砷标准储备液(100mg/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2+98)稀释定容至刻度。现用现配。 4.2.3仪器和设备 注:玻璃器皿及聚四氟乙烯消解内罐均需以硝酸溶液(1+4)浸泡24 h,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4.2.3.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4.2.3.2微波消解系统 4.2.3.3压力消解器 4.2.3.4 恒温干燥箱(50℃~300℃) 4.2.3.5控温电热板(50℃~200℃) 4.2.3.6超声水浴箱。 4.2.3.7天平:感量为0.1mg和1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