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绘画的研究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表现性色彩 绘画班

(完整版)表现性色彩  绘画班

就有着音乐的天赋,可是他偏偏走上了造型艺术这条路。但是也正是
由于音乐的缘故,阴错阳差造就了保罗·克利艺术创作上的成功。

在他的作品里面观者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出作品中的强烈节奏感。
不管是在物象的色块组织上还是点线的结合上,都是对音乐听觉艺术
的图像解读。

在“野兽派”中色彩已经被游戏得很好,很有视觉的冲击力。但
• 5.作品欣赏
请你通过欣赏表现性绘画作品,思考以下问题——
和再现型绘画相比,表现性绘画中的视觉形象、画面色 彩、画面构成等方面的趣味追求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代主义的起源——后印象主义绘画
《星夜》,梵高,1889年,油画,74×92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梵高 《鸢尾花》、《向日葵》
他游离于所有时髦的艺术流派之外, 又与新艺术观念保持着悬紧密的关联 。
《夫妇》
画中人物是以由右向左的倾斜方向 配置。为了取得画面的平衡 ,在左上 方画了一个类似窗户的形体,右缘又 画了一条垂直线,而使画面平分成两 半。
但在线与新郎的衣服接触的地方又 用同类的黑色使衣服同背景浑然一体, 以求得画面的统一。
从整个欧洲美术历程来看,现代派美术思潮是从“印象 派”前后这个时期开始的。确切的说,起源于法国后印象 主义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凡高。
• 3.发展线索
北欧各国的传统艺术(早期日耳曼人的蛮族艺术、中 世纪的哥特艺术、文艺复兴中的鲍茨、勃鲁盖尔等画家的 作品)——第一个表现主义运动(荷兰人凡·高、法国人 劳特累克、奥地利人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
对西方现代派美术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接近表现 性绘画语言。
• 2.历史溯源:
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 起来的现代美术中的某些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未 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 术的统称。“现代派”一词是意味着“非传统的”,区别 于过去的艺术思想;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

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从小养成有想法、有思维、有逻辑、大胆想像,能通过美术语言勇于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创造性思维。

二、研究目标:我将积极对校园及校外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开发,并通过关于水粉、水彩等绘画颜料的实践、运用与研究,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直观的条件。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欣赏美术佳作,结合作品分析,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简单的色彩、图案、手工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动手、动脑习惯。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研究内容:1、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方式。

(1)观察生活可以想象。

(2)内容情节可以想象。

(3)物体形象可以想象。

(4)图案可以想象。

(5)色彩也可以想象。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联想的方法。

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要点。

4、观察生活中喜欢的感兴趣的各种事物特征。

5、让课堂更加生动的和生活联系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通过作品欣赏激发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创设情景,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头脑中产生的丰富的意象,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欣赏:蒙德里安绘画风格的艺术解析

艺术欣赏:蒙德里安绘画风格的艺术解析

艺术欣赏:蒙德里安绘画风格的艺术解析简介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是荷兰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艺术家。

他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蒙德里安的绘画风格进行解析,包括其背景、特点和影响。

背景•蒙德里安生于1872年,在荷兰接受了传统艺术教育。

•20世纪初,他开始逐渐转向现代主义,并与其他一些艺术家共同创建了"新造型派"。

•在他晚年,他移居美国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特点1.抽象表现主义:蒙德里安擅长用简化和抽象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通过几何图形、直线和色块来构建作品。

2.极简主义:他追求极简,将作品中不必要的元素剔除,只保留了最基本的形状和颜色。

3.垂直与水平线条: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直线和水平线,这些线条代表了秩序和平衡。

4.色彩的运用:他运用了红、黄、蓝等原色及其互补色来创造强烈的对比和节奏感。

5.平面构图:他的作品通常将画布分割为多个不同大小的矩形,通过对称性和平衡感来达到视觉上的艺术效果。

影响1.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蒙德里安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激发了后来许多艺术家进行探索和实验。

2.应用于设计领域:他独特的构图方法和色彩运用也受到了设计师们的广泛关注和借鉴。

3.文化界认可:蒙德里安被公认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总结蒙德里安是现代主义艺术领域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人物。

他以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和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对艺术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在今天仍然能够给人们带来思考和欣赏的快乐,成为艺术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浅析西方绘画中的“表现论”

浅析西方绘画中的“表现论”

这 比艺术 家包括 凡 ・ 高、高更、克 里姆特 、席勒、蒙克 、恩索尔和 鲁奥等 ,他们通过一 些色情 的和悲剧性 的题材 ,表现 出
自己的主观主义 ,他们 不仅 只强调颜色 ,而且还强调形 的不朽以及笔法 的激 烈、尖锐 。表现主 义的奠基者 凡 ・ 高,他运用 对比的色彩 以及扭 曲的线条 刻意地夸张 ,“ 表现人类极端 的激情” 。继 凡 ・ 高之后 ,蒙克、恩索 尔以及诺尔德和鲁奥等的艺
中图 分 类 号 :T 9 1I S4一l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lO — 5 6 (0 2 4 0 8 O 0 9 10 2 0 )O —0 0 一 3
西方的绘 画观念和绘 画实践长时期 以再现论和再现性绘画 占主导地位 ,直到 l 9世纪 3 年代 席卷欧洲 的浪漫主义运动 O 的兴起 ,表现论和表现性 绘画应运而 生 ,并逐渐取代再现论和再现性 绘画而 占据主 导地 位 。
品与 自然的关系 ,也从传统 的记录关系变为 平行的 ,对 应的关系 ,不存在谁模仿谁 的关系 。这一 “ 等值 ”现象 ,把艺术从 自然 的枷 锁里彻底解放 了出来 。这种 认识论上 的贡献和 革命 ,对 后来的艺术发展产 生了空前 巨大而又 深刻的影响。在 绘画 上同塞 尚并立的还有梵 ・ 高和高 更等 。1 9世纪末 2 O世 纪初 ,在 同印象主义以及继承塞 尚、修拉客观倾 向的立 体主义的斗 争 中,出现 了象征主义 影响和 现代风格 的影响混合 在一起 的第一个表现主义运 动 , 产生了一批表现 主义的重要先驱艺术家 ,
相互 配合 ) ) ,他们把 眼睛所见 到的现实世界看作 是一个瞬息变化 的光和色 的世界 ,通 过色彩并置 或重置及补色对 比等手法 , 表现 出 “ 瞬间”的光色印象 。而正 是这种原本意在绝对忠 实地再现 自然的光与色 ,结果却 彻底瓦解 了物 象的实在 感 。后期

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探究

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探究

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探究【摘要】大家知道,对于一副绘画作品来说,线条是骨骼,画面是灵魂,内容是血液,只有把画家的情感和三者紧密融合一起,才能很好的描绘在画面上。

所以,情感的表现是评价一副绘画作品成就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副好的绘画作品不单单体现画家的手法、技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线条、色彩、内容来体现画家的创作情感。

本文就在绘画过程中的体现情感表现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绘画;画家;线条;色彩;内容情感绘画强调的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是画家思维和感情上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绘画作品是有“生命力”的,一副作品的创作,不是简单的客观再现,而是要通过画家抒发更多的情绪和感情渲染,通过变形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达到其自身的个性化展现。

对于一副作品,对于绘画创作,其价值的灵魂是“情感”,没有情感的作品和创作就没有生命,而充满丰富多彩的情感而又有良好的构思和别具一格的绘画形式才能算是优秀的绘画作品。

一、绘画创作中的线条情感表现在绘画创作中,线条的情感表现具有其多样性,用直线来表现和形容刚强,用曲线来表现和形容优美;比如在表现性绘画的创作中,线条的应用会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独立,充分展现了线条的情感抒发,而在写实性绘画创作中,线条的情感表现,更多的是服务于造型,在画面上起到辅助性作用。

关于绘画中的线条创作,线条的情感表现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和自然表现两种,其线条情感表现中的艺术表现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画面,不会随意的、盲目的使用线条,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在线条的使用体现上是繁琐的、丰富的、细腻的,其中也会展现一些较为共性的内容;而线条情感表现中的自然表现,更多的是随心所欲一些,线条本身表现的更多的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和思维反应,并在随心所欲的过程中体现画家的丝丝灵感,充分体现画家的个性,创作过程中有更多的空间展现作者的情感和遐想,其线条本身更多展现的是简洁、狂野、单调的元素;自然情感表现和艺术情感表现有着鲜明的区别,但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把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在绘画过程中展现出作品真实的情感表达。

论肌理效果在绘画中的表现技巧及运用

论肌理效果在绘画中的表现技巧及运用

论肌理效果在绘画中的表现技巧及运用1. 引言1.1 绘画中肌理效果的重要性绘画中肌理效果的重要性在于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物体的质地和表面特征。

肌理效果能够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帮助艺术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巧妙运用肌理效果,艺术家可以营造出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观赏性。

在绘画过程中,肌理效果还可以起到引导观者的视线,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细节感。

肌理效果在绘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实现艺术家创作目标的关键之一。

对于喜欢注重细节和表现力的艺术家来说,运用肌理效果是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

通过掌握肌理效果的表现技巧和运用方法,艺术家可以更好地展现作品的魅力和个性,吸引观者的目光,让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1.2 肌理效果的定义肌理效果在绘画中是指通过画面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模拟出不同物体表面的触感、质感,使画面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效果。

肌理效果可以让观者感受到画面中物体表面的粗糙、光滑、湿润等不同特征,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立体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在绘画中,艺术家通过运用各种绘画技巧和手法,如笔触的粗细、方向、暗部和亮部的对比等,来表现出不同肌理效果。

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精准的观察,艺术家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更加逼真,令观者仿佛可以触摸到画中的物体。

肌理效果的表现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准确捕捉不同物体表面的特征,并将其转化为画面中的视觉效果。

肌理效果在绘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帮助观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对肌理效果的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更加生动、具有表现力的绘画作品。

1.3 研究肌理效果在绘画中的意义研究肌理效果在绘画中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肌理效果可以为绘画作品增添丰富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通过研究肌理效果,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材料和技巧来模拟不同的材质表面,例如木纹、金属光泽、布料质感等,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触感。

绘画测验的研究概述

绘画测验的研究概述

绘画测验的研究概述1.绘画测验的概念与起源绘画是一种语言,它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绘画者的心声;绘画是一种沟通,它是人与人交流的媒介;绘画是一种情绪表达,它可以把人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绘画还是一种精神自我,它用视觉化效果呈现绘画者对于生活的感受。

绘画测验属于投射测验的一种类型,是通过绘画,获得绘画者在人格、认知范式、情绪表达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个性特征。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人会在下意识下将自己的一些个性特征投射在自己的作品(文字、绘画、音符及叙事等)及他人或其他物体上,因此,我们可以从个体的作品或其对他人的态度上了解其个性。

绘画测验最初起源于人们对绘画与绘画者之间联系的兴趣。

早在1895年,隆布罗索就明确指出,精神病患者的绘画作品与他们的心理状态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

自19世纪末以来,在内心视觉化中,绘画测验越来越使人们感受到它相对于语言表达更加真实自由的特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佛洛依德和荣格十分重视艺术作品的表达意义,也都曾使用绘画作为治疗来访者的手段和工具。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绘画评估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涌现出大量绘画测验,例如,绘人测验,房一树一人测验,家庭动力绘画,学校动力绘画,斯尔文认知情绪测验,钟表画测验,风景构成法等等。

绘画分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自我理论、投射理论、象征理论。

自我理论:自我是动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关于自我的相关理论普遍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为此德韦克提出了自我理论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信念体系或“意义系统”,并以此为依据来组织自己的世界,理解或解释自己的经验,认识和评价自己。

投射理论:“投射”概念是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派将其看作一种防御方式,为了消除内在冲突。

投射的含义是将内在的认知、情绪、态度、动机、欲望等心理状态转移到外在人或物上,投射是潜意识的表达。

绘画测验中,绘画是投射的一种方式,绘画者将自己的认知、情绪等通过绘画内容表达出来。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研究》范文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研究》范文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研究》篇一一、引言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e Klimt)是奥地利维也纳的著名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富有深度的作品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以装饰性、象征性和表现性为主要特征,展现了独特的绘画形式语言。

本文旨在通过对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的研究,探索其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技巧与内涵。

二、克里姆特的绘画形式语言特点克里姆特的绘画形式语言独具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色彩运用:克里姆特的画作以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著称。

他善于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如金色、红色、蓝色等,以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他善于运用色彩的渐变和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2. 线条运用:克里姆特的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通过线条的粗细、弯曲和交错,表现出画面的动感和韵律感。

他的线条既具有装饰性,又富有表现力,能够有效地传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3. 符号与象征: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符号和象征元素,如花卉、动物、面具等。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承载了画家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表达。

通过这些符号和象征,画家将观众引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世界。

4. 画面构图:克里姆特的画面构图独具匠心,注重平衡与和谐。

他善于运用线条、色彩和符号等元素,将画面各部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视觉整体。

三、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的内涵解读通过对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首先,他的画作体现了对自然与文化的关注,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的描绘,展现出画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其次,他的画作充满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探索,通过象征和隐喻等手法,表达出画家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此外,他的画作还体现了对艺术形式的追求,通过独特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手法,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四、结论通过对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富有深度的作品所体现的卓越艺术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性绘画的研究摘要:从十九世纪晚期开始,西方绘画进入了表现性绘画风格为主流的艺术发展阶段。

表现性绘画在油画的发展进程中不仅打破了艺术再现的经典观念,而且也冲击了传统的“艺术工具论”,使现代绘画的审美观念深入大众。

在此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绘画的笔触有了突破性的转变,较之早期的叙事性、主体性绘画的笔触,表现性绘画因为倾向凸显艺术家的个性和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表现情绪、解析意识等。

关键词: 表现性绘画笔触现场感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 painting into figurative expressionism the mainstream artistic development stage. Performance of the pain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ainting, not only breaking the classic concept art reproduction, but also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art tools', the aesthetic ideas of modern painting in-depth public. In this process, there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strokes of the painting has been a breakthrough change,compared with the earlier narrative, subjectivity painting brush strok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inting because the tendency to highlight the artist's personality and their own value in society performance of emotional, analytical awareness on the use of the brush strokes more flexible final strokes in the way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Keywords: expressive painting brushwork sense of the scene目录一、西方的表现性绘画 (1)(一)表现主义 (1)(二)抽象表现主义 (1)(三)新表现主义 (2)二、中国表现性绘画的渊源 (2)三、当代艺术中表现性绘画的局限及思考 (4)参考文献 (5)一、西方的表现性绘画(一)表现主义表现主义起源于后印象主义,其主要代表有凡?高、图卢兹?劳特累克、恩索、蒙克、霍德勒等。

他们通过一些色情的或悲剧性的题材来表现出自已的主观主义。

他们不仅只强调色彩,而且还强调形的不朽以及笔法的激烈、尖锐。

因此他们打破了艺术仅仅是再现客观对象、叙述客观对象的传统,而是通过艺术来传递自己的心理活动和主官感受。

,追求自我和心灵的主观表现,向往原始性,以最简单化、变形和强烈的色彩、线条和泼辣奔放笔触表达作者的感受、幻觉和激情。

表现主义一词,是德国艺术评论家威廉*沃林格在1911年8月号《狂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的。

到1912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也用到了这个词。

从广义上说,表现主义可用于所有强调以色彩及形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的画家,但从它在绘画创作中来看,它特指德国的三大艺术运动,即"桥社"、"青骑士派"和"新客观派"。

桥社1905年成立。

其成员有基希纳、佩希斯泰因等。

"桥社''一词是山施密特,罗特卢夫从尼采的名著《查拉斯图拉斯如是说》中引用而来。

其含义是"架起一座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相对于桥社画家对社会中人的关注,青骑士社的艺术家更想表现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祌世界,更关注艺术的形式问题,这也使他们的探索逐歩走向对抽象形式的追求中。

青骑士艺术家奥古斯特?麦克这样写道:"艺术的目的不是科学地仿造和检查自然形态中的有机因素,而是通过恰如其分的象征创造一种缩略的形式。

〃(二)抽象表现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艺术家的艺术探索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各种现代艺术思想的传播,为美国艺术带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减少描绘,以表现性或构成性的方法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基本特点。

追求心理的即兴表现力量,成为抽象表现艺术家发展个人潜在想象力的手段。

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是德国人汉斯?霍夫曼,作为一个从欧洲移民的艺术家,他对欧洲的现代艺术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他的风格对后來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抽象表现主义没有统一的风格,主要分为行为画家和色域画家。

行为画家将第一时间的心理的反应对人身体的影响作为创作的基础,而色域画家主要依靠大面积的色块来表达思想。

至五十年代末,抽象表现主义运动走向衰落,它对后继的美国现代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欧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艺术形式。

(三)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于七十年代末在德国开始出现。

新表现主义是在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基础上在当时艺术环境中发展的。

它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机械的模仿。

新表现主义是以表现自我为中心,在形式上显示了向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但是他们在题材选择上、表现手法上发生了新变化。

新表现主义在艺术实践中继承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思想,保留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突发与即兴冲动的作用。

回归架上绘画的艺术形式、注重绘画性、发展绘画的构图、色彩的语言技巧成为它的一个显著特点。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在他们的作品屮体现了不同的特点,但他们自觉的在作品中体现^意志民族特性与^术家个人的联系。

通过对德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体现各个艺家在七、八十年代德战争创伤所造成的经济、文化艰难局面中的感受。

在代表人物巴塞利兹的作品中倒立、变形的人物反映着艺术家对文化匮乏、不自由的痛苦的个人感受。

另一个代^人物基弗的作品中出现了浓厚而微妙的政治内容。

他的作品直指战争中德国的疯狂行为,既含讽刺,又有歌颂。

综观西方表现主义油画体系的发展,以及多次各具特点的表现主义运动,可以看出,西方表现主义油画是西方艺术发展到写实主义的极至时一种对立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艺术家的情感和想象为基础,在各个时期以变形、夸张、抽象等艺术方式表现出来。

德国的新表现主义借鉴了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特征,并把它们给以重新解构与综合,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的也是流派。

"二、中国表现性绘画的渊源中国的表现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均带着表现主义的色彩。

中国表现艺术在绘画领域的成就以文人画为典型的代表。

所谓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

"文人画"通常取才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

借以抒发个人感情或个人抱负,也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悲愤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营造。

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冇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与文人画的出现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文人画的出现把中国画从盲目追求线条,色彩等技巧的工匠趋势中给拉了回来,它使屮国画渐渐破除了物质的凝滞呆板性,而得到精神上的自由变化,进而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文人画的由来可追溯到汉代。

晋南北朝时期"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

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充分体现了文人f娱的心态。

唐代诗,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

使后世奉他为文^画的鼻祖。

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屮有诗。

成为了文人画的标准。

苏轼文人画的理论包括:一是强调绘画的娱乐性,忽视作品的思想性;二是强调创作冲动,有感而发;三是强调神似,忽视形似;四是表现方法不受程式制约,因需而异;五是强调画外意;六是诗书画结合。

其中心思想是强调艺术要充分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要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性,艺术要讲艺术性,不能说教。

北宋后期文人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体系。

到了元朝最著名的文人画家有黄公望、王蒙、倪瓒、X鎮。

即后吐所说的"元四家"。

由于当时的元朝统治,他们的画多表现"隐居"等避世题材空虚的情感。

艺术上提倡"高雅"、"天真幽淡",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成就极高的文人画家们,都具备高雅的审美格调、高深的自身修养,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对书法意趣的追求和对书写意义的强调,使绘画由传统的物象摹写向物象意义的符号性传递,并突出笔墨形式的独立价值和画家精神人格的独立意义,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从再现性艺术走向表现性艺术。

三、当代艺术中表现性绘画的局限及思考表现性绘画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对中国艺术作出贡献的同吋,显现出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局限。

表现性绘画过于强调情感的张扬,无限的强化艺术的本体性而忽视了艺术的其他意义和作用。

对艺术的本体无限的强化和扩张可能造成另一个极端。

此外表现性绘画对造型的处理过于强调感受而忽略了对造型的严格要求,首先它有可能造成似是而非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难以解渎或造成误读,从而产生艺术家与观赏者严重的心理隔阂。

亦是艺术脱离大众成为少数人把玩的专利。

表现性绘画虽然不受造型因素的影响,但是它却以极强的写实功力与极^的艺术修养为前提基础的。

但是有些没有雄厚艺术功力的人却打着"表现主义"的旗号,制造一些时髦的,拙劣而粗糙的,毫无艺术水准的油画作品,那种搞不了写实或搞不好写实的投机者在画界及社会上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再者,没有思考、鉴别的全盘"拿來主义"造成的结果是,没有抓住西方表现主义的内在精神与文化指向,只是其语言图式的机械模仿,缺少创造性,更谈不上个性与风格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