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鲁河郑州市段生态治理工程探析

合集下载

郑州市生态水系河道截污工程初探

郑州市生态水系河道截污工程初探

郑州市生态水系河道截污工程初探作者:白家波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04期摘要:城市水系是城市生命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标任务,根据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目标要求, 2008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提出郑州市生态水系河道治理8项任务,为确保河道治理后的效果,按照治河必须截污的原则,需配套建设沿河截污管道,并解决其污水排放出路问题。

本文通过须水河、索须河、魏河、贾鲁河、金洼干沟、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等配套截污工程方案简介,对生态水系河道截污工程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生态水系;河道;截污;排放中图分类号: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108-020 引言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生命肌体的核心,尽管穿梭郑州市的河流水道不少,但由于治理不到位,郑州市水系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水资源紧缺,配置不合理,水质污染严重,加上河网不完善,水系功能不健全,防洪标准偏低,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滨河生态环境单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6年6月14日,郑州市适时提出生态水系的规划、建设任务,要高起点、高标准地治理好城市周边水系,经过一些列规划整顿,现在全市水面面积由现在的11.4km2增加到33.5km2,人均水面由现在的3.9m2增加到6.8m2。

1 河道截污项目简介1.1 郑州市须水河、索须河一期截污工程(中原西路~连霍高速)工程基本情况:须水河(中原西路~连霍高速)河道全长13.21km,调查沿河排污口32个,污水量1.26万m3/d;两岸共敷设沿河截污管16.97公里,管径di500~d1000,沿河道及地势由南向北排放。

为解决截流污水的出路问题,配套设置截流污水排出管道8.5km,其中新龙路d1400污水干管5.28km,由西向东排放;郁香路d1100污水管1.79km,由北向南排放;翠竹街d1500污水干管1.48km,由西向东排放;工程概算总投资8641万元。

郑州贾鲁河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完整性评价

郑州贾鲁河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完整性评价

郑州贾鲁河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完整性评价方晓;黄超;郭二辉;范贝贝;桑凯新【摘要】河岸植被缓冲带完整性对维持河岸连通性、保持水土、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以贾鲁河郑州段的河岸植被缓冲带为对象,采用多指标评价分析法,建立河岸植被缓冲带完整性评价体系,并对贾鲁河河岸植被完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贾鲁河50%的断面为次不完整,41.67%的断面为基本完整,不完整的为8.33%;按照不同类型河岸断面,将贾鲁河河岸带划分为:U形+较缓坡、U形+缓坡、U形+较陡坡、园林绿化带.4种河岸断面植被完整性评分顺序是:U形+较陡坡>U形+较缓坡>U形+缓坡>园林绿化带.【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6页(P252-257)【关键词】城市河流;植被缓冲带;生态完整性评价【作者】方晓;黄超;郭二辉;范贝贝;桑凯新【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2河岸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生态过渡带,是河水和陆地的交界处向两边延伸直到河水影响消失的地带[1]。

河流水利设施的建设、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农耕等人类活动不断干扰和影响着河岸带生态系统,导致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世界上大约20%的河岸带植物种类已经消失[2]。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完整程度决定着其边缘效应[3]以及生态服务功能[4]的发挥。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研究主要从河岸带的植被物种多样性[5]、植被空间组合方式[6]、植被带的宽度[7]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8]和干扰情况[9]等方面进行研究。

丰富的植物种类、多样的植物层次和不同类型植物的根系等为陆地和河流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提供了多样的异质性空间,保证植被的完整性对维持此过渡带水体和土壤环境健康起着决定作用[10-11]。

贾鲁河郑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

贾鲁河郑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

贾鲁河郑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刘修英;黄功学;高镜清;薛涛;郭朔泽【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2(43)4【摘要】为调查贾鲁河郑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来源和生态风险,对该段9个关键点位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检测了样品中8种重金属(Hg、Cd、Cu、Zn、Ni、Pb、As和Cr)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I_(geo))法、富集因子(EF)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和生物毒性不利影响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

EF和I_(geo)的平均值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Hg为严重富集(I_(geo):4级),Cd为中等富集(I_(geo):2级),Cu、Zn、Ni和Pb皆为轻度富集;As只在2个采样点有轻度富集;在近矿区和下游农业区采样点的Hg和Cd含量比其他点的高。

沉积物中这8种元素的平均含量未超过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

研究区重金属的RI平均值为1058.7,Hg和Cd对RI的贡献率分别为85.2%和12.7%,Hg和Cd在大多数采样点分别具有极高和偏高生态风险。

研究区重金属发生生物毒性效应的可能性为15%~29%,Hg、Cu、Ni、As、Cr、Zn和Pb会对底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CA)结果显示,沉积物中Hg、Cd、As富集源于多因素,如采矿、燃煤、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而Cu、Zn、Ni和Pb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水排放,Cr来源于土壤母质的自然分布。

【总页数】11页(P98-108)【作者】刘修英;黄功学;高镜清;薛涛;郭朔泽【作者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省湖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实验室;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相关文献】1.鄱阳湖湖口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2.湘江中游衡阳-株洲段沉积物几种典型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3.贾鲁河(郑州段)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4.贾鲁河(郑州段)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5.沂河临沂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水利在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水利在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水利在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阮文静/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摘要】自古至今,水利治理都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传统的水利工程以水利开发为首要目标,多是以控制水流来满足人们对防洪、发电、供水、灌溉等需求。

由于人口和工业的增长发展,造成了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

在设计建造水利工程的时候,考虑将原有的健全的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水利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

文章以郑州市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为例,落实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和经济性等生态水利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其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水利治理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水利资源F1引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河道治理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过去传统的水利工程为了控制水流,破坏了其经过千百万年自然形成的原有生态环境,使其自净能力大大降低。

而且由于人口和工业的增长发展,造成了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因此,传统的只注重功能补强和污染治理的单一治理理念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在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引入生态水利的概念,有利于加强水体的自净效果,达到改善污染净化环境的效果。

2工程概况2.1地理情况贾鲁河又名小黄河,是淮河支流沙颍河的主要支流,是河南省中部地区的一条骨干排水河道,也是郑州市的主要排水河道,全长256km,流域面积5896m2o 贾鲁河流域位于华北淮地台之黄淮海坳陷西南部,新构 造分区属豫皖隆起一坳陷区,主体构造线的方向为北西向或近东西向。

场区断裂构造主要有:尖岗断裂、郑州一开封断裂、老鸦陈断裂及须水断裂带等。

2.2治理背景贾鲁河河道现状:贾鲁河尖岗水库至中原路段,河道没有划边定界,缺乏统一管理,沿岸居民及工农业产区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部分村民在河道中种植经济作物及河道内有各种建筑物违建,严重阻碍河道行洪。

河南省扶沟县贾鲁河城区段生态河道多维度治理设计与实践

河南省扶沟县贾鲁河城区段生态河道多维度治理设计与实践

河南省扶沟县贾鲁河城区段生态河道多维度治理设计与实践作者:庞晓天管杏春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9期摘 ;要:河南省扶沟县的河道经过多年生态化治理,总结出全过程、多尺度、多目标的治理思路,从平面布置、断面设计、护岸结构、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五个方面总结治理经验。

以扶沟县贾鲁河城区段为例,详细解读治理要素在工程中的体现,平面蜿蜒,断面形式多样,生态护岸功能与净化效果兼备,景观因地制宜,蓝绿空间交融。

关键词:生态河道;理论设计;实践1 背景《河南省扶沟县贾鲁河生态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形成生态河道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为河南省城市地位和功能相匹配,以绿色、人文、智慧和可持续为特征的全国级生态河道”。

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量充足的河网水系构成了全国级生态河道的生态本底,通过林带、生态廊道与河道生态治理充分结合,形成蓝绿相融的生态网络,因此在大力推进生态河道建设、打造绿色长廊的过程中,河道生态整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 水系概况贾鲁河,属淮河水系,为淮河支流沙颍河的支流。

因时常有洪水泛滥,古人又将它称为小黄河。

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进入扶沟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

全长255.8公里,主要支流有: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等。

古时的贾鲁河水量充沛,为南北漕运干线,可通舟楫。

后因黄河泛滥而淤塞。

解放后经治理,成为郑州市等沿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及灌溉河道。

是河南省境内除黄河以外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 生态河道治理思路及要素分析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汛、排涝、航运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类自然的方式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完整、稳定、健康河道生态系统。

3.1 生态河道治理思路贾鲁河扶沟段经过多年的生态河道治理经验,探寻出一条技术可行、操作性强的治理思路:全过程、多尺度、多目标的综合治理。

郑州市水系护岸生态修复探析

郑州市水系护岸生态修复探析
工 程 科 技
・ 2 5 1 ・
郑 州市水系护岸 生态修 复探析
吴彦峰 夏爽英 ( 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 要: 文章从 郑州市水 系岸坡防护的现状 出发 , 结合近几年不断丰 富完善的 生态建设理论和 生态修复新材料 、 新工艺 , 并考虑城市 景观建设的需求 , 在保证水 系行洪安全的前提 下 , 对郑州市生态水 系护岸 生态修复工作提 出合 理性 建议 。 关键 词 : 郑州市; 生态水 系; 护岸 ; 生态修复
自然 型 在 自然 原型护岸 的基 础上 。 配置石 材、木材 等天然 材料 , 以增强 护岸 的抗洪 能力 。 如坡 脚设 置各种种 植 包、采用石 笼、天然 卵石 、柳 枝、木桩 或浆砌石 块 ( 设有 鱼 巢 )等护底 .其 上筑 设一定 坡度 的石堤 ,其 间种植 植被 ,加 固堤岸 。这种 驳岸 类 型 在 中国传统 园林 建 设中有着 许 多优 秀 的范例 。段。 多自 在 自然 型护岸 的基础 上,利用 更 多的人工 手段 ,如混凝 土、 钢筋混凝 土等材 料 , 然型 确 保堤坊 、护岸 抗洪 能力 。一般用 于防洪 要求较 高、腹地 鞍 小的河段 。
1水 系护岸现状评价 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和建设 自2 0 0 6年启动以来 ,逐步摸索河 道及相关水域 的生态化建设 , 取得 了一 定的成效 , 如索须河 、 十七里 河、 十八里河 部分河段 的生态建设与景观 建设 互相融合 , 很好 的实 表 1 护岸类型及特点说 明

原型
河岸 的 自然 特性 ,如种 植柳树 、水 杨。 白杨、 树 及芦 苇、菖 蒲等 具有 喜水 耐水特 性的植 物 。但此 护岸抵抗 洪水 的能力 较差 ,一 般 用于坡 缓或腹地 大 的河段 。

生态水系规划与治理-郑州市

生态水系规划与治理-郑州市

示范工程概况
4.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休闲观光工程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是2008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5年 12月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验收,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牌子。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现已成为 中原地区生态旅游的热点和广大市民亲近黄河,走进自然,认识湿地的好去处。
示范工程概况
7.中国大运河源头—索须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结合“中国大运河源头—索须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复原汴河故道 索须河段,西自丰硕桥,东至祥云寺村与贾鲁河交汇处,全长约15 km。运河文 化展示的设施如景亭、遗址文化展示墙等为景观提升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升工 程中建筑风格和色彩等也严格按照文物部门对遗产保护的有关要求进行,多种 手法进行历史水文化遗产的发掘、再现,赋予城市更深的文化内涵。
郑州市基本情况
早在2006年,郑州市就启动了生态水系建设,是全国较早开展 生态水系建设的城市之一。郑州市开展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试点工作,以“一环、三源、六区、多点”为总体格局,继续 秉承“人水和谐”核心理念,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 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深入建设“水源优、河湖 通、清水流、沿岸美”的美丽郑州而继续前进,为郑州建设国 家中心城市提供最坚强的生态保障!
示范工程概况
1.中心城区生态用水循环利 用工程
该工程是全市2015年水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点工程,2015年12月10 日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正式开工。 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46.3km输水管 道的铺设。工程利用牛口峪引黄水 为水源,通过在圃田泽和潮河建设 两级泵站及输水管道,将水依次提 至花马沟、白石滚潭沟、潮河、十 七里河、十八里河、熊儿河、金水 河等河道上游,为其输送生态用水。
示范工程概况

郑州市贾鲁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郑州市贾鲁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分析目前郑州市贾鲁河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以期改善贾鲁河
水环境,助力郑州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
关键词:污染源;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5168(2017)09-0153-02
Research on The Pollution Analysis and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of Jialu River Water Enviroment in Zhengzhou
仅为 4.5m3/s,生态补水量减少是引起水体污染物浓度升 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CO、D 氨 氮 浓 度
图 1 中牟陈桥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图 2 郑州市贾鲁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图
收稿日期:2017-08-02 作者简介:梁静(1987-),女,硕士,研究方向:环境保护政策及相关规划。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总 619 期第 9 期 2017 年 9 月
河南科技 Henan Science and染防治措施研究
梁静
(郑州大学环境技术咨询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本文对郑州市贾鲁河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和主要污染物入河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根据调查统计结果
100.00
100.00
2 郑州市贾鲁河主要污染源分析
治理重点。
污染源主要涉及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主要分析 污染因子为 COD、氨氮、总磷。
2.1 工业污染源现状分析 根据 2015 年环境统计数据可知[3],按入河系数 0.9 折 算,2015 年,工业废水入河量为 1 035.21 万 t,COD、氨氮、 总磷的入河量分别为 1 209.18、119.90、29.80t。 2.2 生活污染源现状分析 2.2.1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015 年,郑州市贾鲁河 运行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共有南三环、马头岗、五龙口 及王新庄等 7 座,实际处理废水量 123.58 万 t/d。按照入 河系数 0.9 折算,城镇污水处理厂废水、COD、氨氮和总磷 的入河量分别为 40 595.05 万 t、263.37t、18.72t 和 4.49t。 2.2.2 郑州市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 18 129.77 万 t, 污水收集率为 92%。按照入河系数 0.9 折算,城镇生活直 排废水、COD、氨氮、总磷的入河量分别为995.31万t、2 985.93t、 298.59t 和 39.82t。 综上分析,郑州市贾鲁河生活源废水、COD、氨氮和 总磷入河量分别为 41 590.36 万 t、18 715.64t、3 868.96t 和 589.02t。 2.3 农业污染源现状分析 2.3.1 农村生活污染源。郑州市贾鲁河流域内农村 人口为 68.92 万人,根据产排污公式估算,农村生活废水、 COD、氨氮和总磷入河量分别为 79.24 万 t、237.72t、23.77t 和 3.17t。 2.3.2 畜禽养殖污染源。根据 2015 年环境统计,郑州 市贾鲁河畜禽养殖总饲养量 233.73 万头(只),规模化畜 禽养殖企业按照入河系数 0.15 折算,COD、氨氮和总磷入 河量分别为 1 286.39t、113.12t 和 99.07t。 综上分析,郑州市贾鲁河面源每天的污染废水入河量 和 COD、氨氮和总磷入河量分别为 79.24 万 t、1 524.11t、 136.89t 和 102.24t。 2.4 主要污染源排放占比分析 根 据 上 述 对 工 业 、生 活 和 农 业 污 染 源 排 放 调 查 分 析,郑州市贾鲁河废水、COD、氨氮和总磷的入河情况统 计如表 1 和图 2 所示。根据统计结果可知,郑州市贾鲁 河主要污染源废水、COD、氨氮、总磷的入河量均主要来 源 于 生 活 源 ,分 别 占 总 入 河 量 的 97.39% 、87.26% 、 93.78%、81.69%。可见,城镇生活污水为贾鲁河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鲁河郑州市段生态治理工程探析
摘要:本文以贾鲁河郑州市段为例,通过河道平面及断面形态梳理、河道生态护岸工程设计、人工仿自然生境营造工程措施、浅滩表流湿地及人工功能湿地处理单元工程设计、滩地林地的保护与梳理、滨水水生植物设计等六个方面对传统河道工程进行生态提升,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贾鲁河生态治理
河流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城市化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减少了河流空间,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亟待通过生态工程措施对萎缩的河流生态进行保护与修复。

贾鲁河又名小黄河,属淮河水系,发源于密县圣水峪,流经郑州、中牟、尉氏、鄂陵、扶沟、西华,于周口市川汇区汇入沙颖河。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设计河段长16.48公里,位于郑州市北部地区,中州大道以东、规划城区范围以北、郑州中牟界以西、黄河大堤以南的近郊区域。

一、河道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对贾鲁河现状环境分析及河流生态系统的调查,我们发现贾鲁河郑州市区段具有以下问题:
(1)由于河道上游及支流上游截污、治污的基础设施目前建设尚显滞后,沿河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河道水流污染严重,河道基流水体呈黑褐色,气味刺鼻,水质超过劣ⅴ类水标准。

(2)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河道生态水资源量日渐匮乏,河道生态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资源短缺,河流基流量减少。

(3)生物结构单一,种类较少,受河流污染影响,河流内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减少,不利于不同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选择获得适合的生存环境。

同时,人类在滩地的耕作也使得原有生物迁徙或灭绝,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生态走廊定位很不协调。

二、规划理念
结合河道生态环境现状及水利工程设计,提出以下规划理念:(1)生态规划理念
人类的建设行为总是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滨水区的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保持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让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

规划设计应根据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研究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遵从这些特征,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

(2)整体性理念
任何一处的城市滨水区都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存在于区域中,在进行滨水地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与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的关联,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乃至整个城市系统等更高的等级系统出发去研究问题,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而不应该把河道与大的空间分割开来,单独考虑。

(3)功能多样性理念
尽管城市滨水区是形成城市特色景观带的重要地段,但滨水区的建设不能单单从景观效果方面来着手。

城市滨水区的整治应考虑到解决水运、防洪等使用功能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江河湖泊的水质问题,增加滨水绿地的游憩机会,增加周边土地的经济价值。

要统筹兼顾,整体协调。

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必须以系统工程为指导,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考虑景观、生态等需求,把滨水绿地建设成多功能兼顾的复合城市公共空间,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三、贾鲁河郑州市段生态治理工程
通过对贾鲁河治理段及河滩区域的水系梳理,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将最终形成“一廊、一核、五区”的生态空间结构体系(见图1)。

一廊,即指沿贾鲁河生态治理段形成的一条城市滨河生态走廊。

一核,即指索须河入贾鲁河口所形成的生态修复核心。

五区,即指沿贾鲁河生态治理段所规划设计的五处典型的生态修复区,分别为中州大道桥生态修复区、索须河入贾鲁河口生态修复区、新107国道桥生态修复区、老索须河与贾鲁支河入河口生态修复区、龙子湖安置小区生态修复区。

为保证上述河道生态空间结构体系的形成,并体现贾鲁河生态治理的工程理念,规划设计将通过以下六项具体工程措施来支撑完成这一体系:
1、河道平面及断面形态梳理
为更好地体现贾鲁河城市滨河生态廊道的城市功能,突出河道生
态治理的理念,工程将在满足河道防洪断面的基础上,结合河道现状对贾鲁河主河槽平面形态进行适当调整。

设计主河槽在保证河道防洪断面宽度的条件下,尽量考虑利用滩地的鱼塘、洼地、林带等现状滩地条件,在两岸内堤脚线范围内摆动。

既保护了现有滩地林带,又充分利用了滩地鱼塘、洼地,减少了河道土方开挖量。

河道横断面上除主河槽外,河道两侧滩地尽量不进行土方挖填,仅利用现有地形在河道土方工程完工后对滩地进行微地形整理,丰富河道滩地的立面形态。

(见图2)
2、河道生态护岸工程设计
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贾鲁河现状地质以沙壤土为主,为保护河道主槽形态及驳岸,需在顶冲部位驳岸设计中考虑生态护砌。

工程共设计五种生态护砌方式:自然植被护岸、仿木桩护岸、生态袋护岸、格宾石笼网护岸和自然石护岸。

自然植被护岸为在河道工程护岸的基础上通过岸缘浅水植物栽植、喷播草籽等形式对护岸进行软护砌,既可固土,又降低了河水对护岸的冲击。

仿木桩、生态袋、格宾石笼网为现今应用较多且技术较为成熟的生态护砌形式,仅在重要生态节点位置使用。

其中对生态袋护岸基格宾石笼网护岸建议进行活枝扦插,既可保证生态护砌结构的安全性,又能较快地形成绿化效果。

自然石护岸在本工程中应用长度较少,仅在重要生态节点及需满足市民亲水需求的河段应用。

3、人工仿自然生境营造工程措施
为丰富河道生境,在工程设计中将有意识地规划一些适合不同种类生物生存的滨水仿自然环境。

如浅水、漫滩和沼泽等是鱼类产卵的主要区域;浅水湾可以增加过水断面,解决在既有河道用地不变的情况下,而洪水流量增加的矛盾;设置浅水湾,可扩大水面;便于构筑蜿蜒岸线,更符合多自然河道的水岸要求;浅水湾便于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水绿过渡带,过滤雨水、保护水质、净化水体;河漫滩和沼泽是蝌蚪和底栖昆虫以及小型虾类、田螺、河蚌和蛙类的主要活动地区,又是涉禽的主要觅食场所。

构建大面积的浅水和沼泽、滩地(水深10-30cm,或地表不见水),为小白鹭、池鹭、苍鹭、野鸭等游禽取食的理想场所。

具体工程措施为在河道开挖工程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一些浅滩、沼泽、水湾等模拟自然生境;局部生态节点进行抛自然石块、抛废弃水泥管、树根等,形成适宜各种不同类型水生生物生长的不同生境;通过人工堆砌的鱼巢砖,形成吸引鱼类藏身的生息地;通过在部分滩地种植招鸟林(灌丛)来吸引鸟类到此栖息;结合现状滩地林带在部分节点设置人工简易鸟巢,吸引鸟类在林带筑巢。

通过以上工程措施的实施,将大大提高贾鲁河生态治理河段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丰富河道生境多样性,吸引更多的水生、陆生、两栖类生物来此栖息、繁殖,保证滨水地带食物链系统的完整性。

4、浅滩表流湿地及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工程设计
为增加了河道生境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民的亲水需求,工程将在部分河道滩地内利用现有鱼塘对滩地地形进行下挖,形成高
于河底0.6~1m的浅滩表流湿地,设计总面积为9.55hm2。

在主河槽两侧滩地上设计三处人工湿地处理单元,每个单元设计面积300平米,日设计处理污水量150吨。

湿地单元设计包括沉淀池、生物塘、碎石床、水生植物种植等。

通过设置太阳能水泵将河道污水提到人工湿地,通过湿地单元的处理后将净水引到人工湿地后的浅滩表流湿地内,可以满足市民的亲水水质要求,也可以作为一处人工功能湿地的展示、科普、教育场所。

5、滩地林地的保护与梳理
现状河道两侧有大量的滩地林带,大部分为规则式种植,面积共计约51.6hm2。

在满足河道行洪断面及河道平面形态的前提下,设计对现状的林带进行保护与梳理。

对阻碍主河槽行洪的林带和一些老树、病树进行砍伐;对滩地上的林带进行间伐、树干3m以下进行削枝处理;为满足局部生态节点的自然形态,对局部规则栽植林带进行丛状的梳理。

通过对滩地现有林带的保护与梳理,对提高河道的过洪能力、保护现有河道鸟类的生息地、保证河道生物多样性等都将起到较大的改善作用。

6、基于河流生态修复的滨水区植物配置
通过对贾鲁河水质的测试分析,可知贾鲁河河水污染严重,n、p 以及cod等严重超标,因此,应当引入相应植物以吸收和吸附相应污染物质,并满足河流水质净化要求,并能够实现其自然生长能力。

大多数水生植物都具有良好的水质生态净化功能。

如凤眼莲生长过程需要吸收和富集大量的n、p营养物;香蒲则对pb、zn有很强的
吸收能力。

另外,不同植物间进行多种组合配置,还可提高植物对水体n、p等的综合净化率,并有利于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季节性交替互补。

最终选用的水生植物品种有芦苇、香蒲、菖蒲、水葱、伞草、慈姑、花叶芦竹、茭白等。

为吸引鸟类栖息,在滩地上规划一定的招鸟林(灌丛),选用的品种有火棘、金银木、海桐、白芒、蒲苇等,可提供各种鸟类喜食的果实,适合中小型鸟类特别是雀形目鸟类筑巢和取食活动。

四、小结
通过本次规划,我们认识到在对河流进行生态治理时必须遵循河流的生态规律,结合生态工程技术,科学地模拟自然河流的生态结构,方可发挥河流对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突现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性、城市总体的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陈兴茹.促进人水和谐的城市河流建设理论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
2、康汉起.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3、王姣姣.人、景观、生态:城市滨水区生态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06;
4、董哲仁.河流生态修复的尺度格局和模型通过分析[j].水利学报,2006;
5、赵进勇,孙东亚,董哲仁.河流地貌多样性修复方法[j].水利
水电技术,2008;
6、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