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决定论”的退场——站在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批判视角

合集下载

卢卡奇的_总体性_对科学思维的反驳

卢卡奇的_总体性_对科学思维的反驳

卢卡奇的 总体性 对科学思维的反驳邹之坤卓越卢卡奇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把历史辩证法理解为哲学而不是科学。

卢卡奇使用了一个基本概念,甚至是贯穿于全部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总体性。

总体性无非是一种 反思态度 ,他不是要研究历史中的具体事实和具体规律,而是要 从总体出发 来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问题,也就是人类的生存命运问题。

而所谓的 从总体出发 只能是 反思 。

一、 总体性 所坚持的解释学态度卢卡奇在∀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里指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和命题,仅仅是一种方法论。

这主要还是针对第二国际的 科学主义 的态度进行批判。

而卢卡奇的意思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纯粹 科学 的东西,而是一种 辩证法 。

马克思是思考人类历史性生存问题的。

对于这个问题显然要以 辩证法 来对待。

这样,卢卡奇就主要分析了什么是历史。

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是否存在纯粹客观的历史事实?对这个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决定性的。

卢卡奇显然是与解释学有一致的看法,就是说,历史并非是纯粹的事实,人总要对自身的历史性生存给出某种 理解 和 解释 ,而这些解释活动才真正构成了历史的本质。

马克思就是在不断地为人类的自由而进行着 解释 。

对待 历史 只能用辩证法。

历史是惟一在人自身的 意识 中显现的东西,这样就需要有一种从 历史 出发的自我意识。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质就是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人类自身的一种自我意识。

历史性存在与自然性存在不同,就是因为自然性存在是按照因果必然性来运行,因而,自然性存在是需要在科学中被解释的。

而历史则还需要人类自身的自我意识的参与才能运行,就是说,人类历史需要辩证法。

辩证法不是别的,只是帮助历史显现为何种历史的逻辑。

因此,历史只能通过辩证法进入人的思维之中,人则需要在辩证法的意义上获得历史的本质。

历史究竟是一个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还是主体的选择结果,这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

格奥尔格·卢卡奇的批判思想

格奥尔格·卢卡奇的批判思想

格奥尔格卢卡奇的批判思想
米哈伊洛·马尔科维奇;李元同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7)002
【摘要】格奥尔格·卢卡奇是20世纪真正的、最具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获取革命意识,才能解决日益增多的剥削和压迫问题.但是,俄国革命后建立的官僚社会,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主义和福利时代的到来以及第三世界忙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因素阻止了革命意识的出现.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卢卡奇历经不同阶段,对资产阶级现实、他所处的时代文化以及德国哲学和文学进行了激进的政治批判和哲学批判,并因此受到了官方当局的批判.与布洛赫相比,卢卡奇的批判思想具有典型局限,一是他始终在探求一种决定性的历史观,忽视了人的实践所创造的历史可能性;二是他有一种将理论简化为知识,将革命意识简化为自我意识的倾向;三是他认为真正的批判实践活动仅在一个组织内是可能的;四是他的批判思想既无法激发高尚的动机也无法激励人们采取大胆的道德选择.
【总页数】8页(P13-20)
【作者】米哈伊洛·马尔科维奇;李元同
【作者单位】;军事交通学院政工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7
【相关文献】
1.从生产关系批判到生产力批判:卢卡奇对马克思思想的逻辑推进及其内在困境
2.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研究
3.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及其对修正主义思想的批判
4.批判的双重维度与革命的"乌托邦"困境——兼论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现代性批判的意蕴
5.从卢卡奇到霍格海默和阿多诺:探究以物化理论为依据的文化批判的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

卢卡奇在他的《总体辩证法》中提出了关于总体辩证法的观点,由此构建了概念的系统、
有明确的逻辑结构和统一的理论体系。

首先,卢卡奇强调要以实践为起点,以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实践,坚持辩证法原则,即
统一和对立统一相结合。

例如,从实践出发,辩证法必须从“爱因斯坦空间”和“崩溃者
空间”中运用思维,即要准确地把握和分析不同的事态,要发挥其在统一方面的作用,以
此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解。

同时,要认识到某些事态的不同,从而可以对这些事态的不同寻
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二,卢卡奇认为,总体辩证法也应该以实践关系为根据,来建立概念的系统,其中
有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社会辩证法和伦理辩证法。

卢卡奇指出,唯物辩证法反映了
物质客观存在的多样性与有机统一,历史辩证法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有机共存,
社会辩证法表达了社会联系的多样性与有机一致,伦理辩证法则将系统性抽象出来,探讨
人类关系的多样性与有机统一。

最后,卢卡奇认为,辩证法的运用应当延伸到对其他思想的审视,因此他提出了“思
想的和平”的概念,以充分发挥辩证法的作用,消弭思想之间的矛盾,促进哲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卢卡奇在《总体辩证法》中提出的辩证法的实践观点,是一种物质、历史、社会和伦理思考方式,消弭了矛盾和偏见,实现思想的和平,并且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和具体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理论指导。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摘要】卢卡奇是20世纪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了“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变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卢卡奇将“物化”视为将人类关系物化为客观现实的过程,而“总体性”则是将事物融合为整体的方式。

在他的辩证法思考中,通过运用“物化”和“总体性”概念,卢卡奇揭示出社会矛盾的本质,并提出解决之道。

他认为,“物化”和“总体性”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这种思想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并促进社会进步。

我们应当重视卢卡奇的思想,从中汲取启示,并为未来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卢卡奇、物化、总体性、辩证法思想、重要性、概念、运用、相互作用、实践意义、现代社会、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卢卡奇简介卢卡奇(Antonio Gramsci,1891-1937),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巨人。

他生于意大利的萨丁尼亚岛,曾在都灵大学学习哲学。

在革命活动中,卢卡奇被捕并被判处长期监禁,但他在狱中依然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创作了许多重要著作,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

卢卡奇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和阶级斗争的本质,提出了“物化”和“总体性”这两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往往会被物化,失去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成为经济体系的附庸;而“总体性”则是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卢卡奇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社会思考和理论指导。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对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重要性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范文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范文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卢卡奇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的总体性思想对当代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性思想强调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去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以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分析其理论内涵、应用领域及现代意义。

二、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内涵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中。

他主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认为每个事物都应被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

在总体性思想的指导下,卢卡奇提出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1. 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性。

他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每个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组成部分或影响因素。

2. 反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卢卡奇认为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过于简单化,无法全面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相反,他主张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3. 重视历史性和时代性。

他认为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都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应该将它们置于特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三、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应用领域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学领域。

卢卡奇强调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相互关联性,对于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文化研究领域。

总体性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化现象和文化传统,从而深入探讨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3. 经济学领域。

总体性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和长期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现代意义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避免片面性和极端化的思维倾向。

其次,总体性思想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解读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解读

变世界 。” 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 位为改变世界 的哲学 。
为“ 要正确 对待具体 的 、 历史 的辩证法 , 若不 比较详 细地考察这

方法 的创始人黑格尔及其与 马克思 的关系是办不到 的” , 并
且认为总体范畴来 自黑格尔 , 即“ 整整一系列经常使用 的有 决定
意义 的范畴都是直接来 自黑格尔 的《 逻 辑学 》 ” 『 1 1 4 3 , “ 总体范畴 , 整 体对各个部分 的全面性 、 决定性 , 是马克思取 自黑格尔并独创性
变 成物质力量 ’ 的意义 上。更重要 的是需要发 现理论和掌握群 众 的方法 中那些 把理论 、 把辩 证法变为革命工具 的环节和规定
性 。还必须从方法 以及方法 与它 的对象 的关 系中抽 出理论 的实 际本质” 。 这里 , 卢卡奇的意思包 括三层涵义 : 第一 , 理论由群 众 掌握才能变成 物质力量 , 变成现实 ; 第二 , 要重视方法 中的环 节 和规定性 , 要注意 中介 的作用 ; 第三, 要从 方法及其对象 中抽
地改造成为一 门科学 ” 口 1 9 4 。所 以说 , 卢卡奇 的总体 范畴来 自于黑
格尔 , 体现 了其思想是 由黑格尔向马克思的过渡 。
基金项 目: 本文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 0 1 2年度 后期资助项 目( 项 目编号: 1 2 F Z Z O 0 4) 的部分成果。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0 5
作者简介 : 李荣亮 ( 1 9 8 1 一) 男, 山东 临沂人 , 南开大学哲学 院讲师 , 马克思 主义哲学博士 , 主要研究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
格 奥尔 格 ・ 卢 卡奇 ( C e o r g L u k a c s , l 8 8 5 —1 9 7 1 ) 是 匈 牙利 著 名 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 , 西方马克思 主义 理论 的奠基人 。 他的

历史辩证法的再发掘:卢卡奇批判实证主义的当代审思

历史辩证法的再发掘:卢卡奇批判实证主义的当代审思

作为在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生长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疑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而位于历史起点处的卢卡奇则向我们亲身示范了如何创新发展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那么卢卡奇是如何做到的呢?或许正如吕西安·戈德曼所言,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从方法论层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把先前有关历史思想的作品中主导性的非时间意义结构的现象学思想,替换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意义的时间结构和建立在总体性上的动态思想”,将受第二国际理论家冷落的历史辩证法“再一次呈现了”出来,借此,卢卡奇在哲学层面牢牢屹立在了“他此后明确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a 戈德曼的解读提示我们,在百年后重新思考卢卡奇与《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个重要切口是把握作为新晋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是如何挣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束缚,开辟出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发展空间的。

历史地看,面对革命难题与理论困局,卢卡奇敏锐洞察到了隐藏在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意识背后的实证主义,进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彰的理论氛围中b ,通过挖掘“蒙尘”的历史辩证法,从被实证主义笼罩下的资本主义物化社会中实现了“理论突围”,较为出色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向20世纪挺进的理“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最新进展及反思研究”(23CZX004);中国博士后科人本与实证之争’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3M741644);南京大学新时代文科卓越研》的编译与研究”,法学博士。

a [法]吕西安·戈德曼:《重访卢卡奇的早期著作》,谢瑞丰译,载张亮主编:《卢卡奇研究指南》(第一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7-19页。

b [德]卡尔·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4页。

历史辩证法的再发掘:卢卡奇批判实证主义的当代审思赵 立[摘 要] 回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发展历程,卢卡奇突破实证主义意识形态束缚,走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求索为我们昭示了创新发展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可能。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卢卡奇(Antonio Gramsci,1891-1937)是20世纪伟大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和文化理论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刻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力十分深远。

本文将从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两个概念入手,浅析其思想思想体系。

我们来看卢卡奇的“历史”观。

在卢卡奇看来,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共同推动的。

他认为,历史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推移,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过程。

在《历史、哲学与文学》一书中,卢卡奇提出了历史的“瞬间/断裂”概念,认为历史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线性进程,而是由多个瞬间和断裂组成的。

在这些瞬间和断裂中,历史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同的力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冲突。

卢卡奇的“历史”观强调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分析,他在《监狱笔记》中指出:“历史是一种完整的和统一的现实性,它是由最简单的实践关系积累和凝结起来的。

”他提出了对历史的“诗化”处理,并尝试用艺术的方式来探讨历史现实,同时表达对历史的独特理解。

这种历史的“诗化”处理,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思考。

卢卡奇的“总体性”观念也是其思想的核心之一。

在《监狱笔记》中,他指出:“我不相信‘哲学的总体性’是专有名词,不仅不是必要的,而且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总体性应当是一种绝对的和具体的存在,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和融合。

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性并不是一种抽象的观念,而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具体分析和理解,是一种深入到社会现实内部的能力。

总体性观念在卢卡奇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独特标志。

卢卡奇的“总体性”观念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整体性把握,二是对社会状况的全面考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站在 卢 卡 奇 总体 性 思 想 的 批 判 视 角
蔡 晓 平
( 南师范大学 华
信息光 电子科技学 院 ,广州
50 0 ) 10 6
摘 要 : “ 济 决 定 论 ” 曾被 非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视 为 历 史唯 物 主 义 的代 名 词 ,该 论 题 的提 出有 着 深 厚 的 社 会 经 历 史 背 景 ,对 “ 济 决 定 论 ” 的批 判 关 涉到 如 何 准 确 理 解 历 史唯 物 主 义 的 关 键 性 问题 ,马 克 思 主 义创 始 人 及 经
后 继者曾试图从不 同层 面表 明确切立场 ,然而真正 能从 理论上 给予全 面批 判的却始 于卢卡奇 ,他借 助 “ 总体 性” 这一 范畴 重释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从本体论 、主体 性、价值 论 三重维度 给 “ 经济决 定论” 以全面 回击 ,
最终 迫 使 其 黯 然 退 场 。
关键词 :经济决定论 ;卢卡奇 ;总体性 ;批 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观在党 的报 刊上 引发 了热 烈讨 论 。不 久 ,德 国党
内发生 了大 学 生骚 动 ,出现 了 以党 的 理论 家 和 领
总之 ,把 这些 缺 点 归 结 为一 句 话 ,就是 马 克 思 过
分 强调 经 济 的决定 作 用 ,而 忽视 了其 他 因素 如 英 雄 、民族 、医学 、科 学 以及 水 文 地 理 等 的决 定 作 用 。英 国历 史哲 学 家 科林 伍 德 则 把 马 克 思 与 黑格
尔相 提并 论 ,认 为 “ 克 思 的观 点 兼 有 黑格 尔 的 马 优点 和缺 点 :它 的 优 点在 于深 入 到 事 实 背后 的那 些基 础概 念 的逻 辑 结 构 里 去 ;它 的缺 点是 选 择 了 人 类 生活 的一 个 方 面 ( 黑格 尔 是 政 治 ,在 马克 在
导 者 自居 的大学 生 和 年轻 的著作 家 组 成 的 “ 年 青 派” ,他 们 以马 克 思 主义 者 自居 ,把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变成套 语 ,简称 为 “ 济决 定 论 ” 或 “ 济 唯 经 经 物 主义 ” ,并 有 意 将 它 当 作 标 签 贴 到 各 种 事 物 上
中 图分 类 号 :A 1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1 (0 2 4— 0 3— 4 0 9— 3 2 2 1 )0 0 2 0
批判 。


辩 论 缘 起 :“ 济 决 定 论 ” 横 空 出场 经
( )理论 立场分 野 奠定误 解之 基 一
自马克 思 和恩格 斯创立 历史 唯物 主义 之 日起 , “ 经济 决定 论 ” 是 非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对 历 史 唯 物 主义 质疑 的焦 点 。哲 学 家 罗 素 曾把 马 克 思 的 历 史观 称 为 “ 经济 史 观 ” ,他 在 进 行 了 概 略 考 察 后 就 必然 会 与 资 产 阶级 的哲 学 卫 道 士 们 进 行 战斗 , 新 的理 论体 系及 其若 干表 述 往 往成 为理 论 斗 争 的 焦 点 。新 世界 观在 汹 涌 澎 湃 的无 产 阶级 革命 运 动 中 ,会 因它 的一 些 追 随 者理 论 上 准 备不 足 ,遭 到
下 了有关 纠正 当时 党 内外 出现 的把 唯 物史 观 曲解
思是经济 )作为其 自身在这种意义上是充分合理
的 。 可见 ,一 些现 代 西方 学 者 大都 对 “ 济 决 ” 经
定 论 ” 颇 有微 词 。面 对 这些 曲解 或 刁难 ,我 们 不 仅 要还 原 滋生 “ 济决 定 论 ” 的社 会 历史 现 实 背 经 景 ,更 要对 “ 经济 决定 论 ” 的理 论 衣 钵 予 以坚 决
方 面 的原 因 ,也就 是 由于科 学 的发 现 和发 明 。 ¨ ”
误读 、曲解 ,这要 追 溯 到 1 纪 9 9世 0年 代 ,当 时 德 国工人运 动 有 了较 大 发 展 ,随着 反 社会 党 人 的
“ 常法 ” 被废 除 ,德 国社 会 民 主党 进 入 合 法 斗 非 争 时期 ,进 而 马 克思 主义 得 到 广 泛传 播 ,唯物 史
去 ,借此 把贫 乏 的历 史 知识 快 速 构 成 体 系 。布 洛
赫给恩格斯的信就反 映了当时对历史唯物主义 的 曲解 ,即唯物 主 义 就 是不 考 虑 政 治 、文 化 因 素在
内的一种 经济 必 然性 。第 一 国 际 内部 出现 的这 种
思想 动 向 ,引 起 了恩格 斯 的高 度 关 注 ,为 了捍 卫 历 史唯物 主义 的科学 性 ,19 - 19 8 0 8 4年 间 ,他 写
为 “ 经济决 定论 ” 的错 误 思潮 的八 封信 ,其 中恩
收 稿 日期 : 0 2—0 21 4—1 2
作者简介 : 晓平 ( 9 O ) 蔡 17 一 ,男 ,广东揭 阳人 ,副教授 ,博 士生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化教育与传播研究 。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格斯 在致 约 ・ 洛赫 的信 中写道 : “ 据 唯物 史 布 根 观 ,历史 过程 中的决 定 性 因 素 归根 到 底 是 现 实生
表示 “ 大体上同意 马克思 的观点 ” ,但 同时又作
了重 要 的保 留 ,认 为 “ 克思 的历 史 哲 学是 有 缺 马
点 的” ,并 列举 了多个 方面 。他 说 : “ 克 思理 论 马 中最需 要 改正 的 问题 ,就 是 关 于 生 产 方式 变 革 的 原 因… …事实 上生 产 方 式 的变 革 主 要是 由于 知 识
第 1 卷第 4 9 期
2 2年 8 月 01
J 0UR NAL 0F D 0NGGU I RS T F T HN0L AN UN VE I Y O EC OGY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V 1 9 N . o 1 o4 .
AU . E 2 2 01
“ 济 决 定 论 " 的 退 场 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