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f微滤膜性能测定
滤布pvdf膜

PVDF膜PVDF膜即聚偏二氟乙烯膜(polyvinylidene fluoride)是蛋白质印迹法中常用的一种固相支持物。
PVDF膜是疏水性的,膜孔径有大有小,随着膜孔径的不断减小,膜对低分子量的蛋白结合就越牢固。
大于20000的蛋白选用0.45um的膜,小于20000的蛋白选用0.2um 的膜。
PVDF膜在使用是需预处理,用甲醇处理的目的是活化膜上的正电基团,使其更容易与带负电的蛋白结合。
PVDF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是印迹法中的理想固相支持物材料。
分类1、水处理用PVDF膜,分为超滤膜和微滤膜两种,主要用于污水、海水淡化等的前处理,清除大分子、细菌、泥沙等杂志2、户外建筑用PVDF膜,主要用户户外建筑的玻璃、外墙、户外广告牌等的保护,主要是耐老化和耐磨功能3、电池用PVDF膜,包括在燃料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中的隔膜应用PVDF的主要性能:·机械强度与坚韧度高·防霉菌性·高耐磨性·对气体和液体的高耐渗透性·耐热稳定性好·阻燃,低烟·温度提升过程中抗蠕变性好·纯度高·容易进行熔体加工·耐对大多数化学品与溶剂·兼有刚性的和柔韧的形态·抗紫外线和核辐射性·抗冲击性能·耐候性·耐低温达-40℃聚偏氟乙烯(PVDF)膜材料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集浓缩和分离于一体的高效无污染净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能耗低、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食品、医疗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膜材料的化学性质和膜结构决定了分离效果,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能优良的膜材料,机械强度高,耐酸碱等苛刻环境条件和化学稳定性好,具有突出的介电性、生物相容性、耐热性、高分离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在膜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VDF树脂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材料,年增长速率10%以上,产量约占全部含氟塑料总量的14%左右。
pvdf分散细度的测定国标

pvdf分散细度的测定国标PVDF分散细度的测定国标一、引言PVDF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医疗等领域。
而PVDF颗粒的分散细度对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一项能够准确测定PVDF分散细度的国家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标准的借鉴在制定国家标准之前,我们需要对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标准进行调研和借鉴。
目前,ASTM国际标准已经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PVDF颗粒分散细度测定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激光粒度分析法、光学显微镜法和电子显微镜法等。
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我国的PVDF分散细度测定国标。
三、国内实际情况分析PVDF在我国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对其分散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导致各个实验室和企业之间的测试结果存在差异,影响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因此,制定一项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国家标准势在必行。
四、国标的制定原则制定PVDF分散细度测定国标应遵循以下原则:1.准确性:测定方法应具有高精度和高准确度,能够反映PVDF颗粒的真实分散细度。
2.可操作性:测定方法应简单易行,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3.可比性:不同实验室和企业之间的测试结果应具有可比性,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4.可追溯性:测定方法的结果应能够追溯到国家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五、国标的主要内容PVDF分散细度的测定国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术语和定义:明确PVDF颗粒分散细度相关术语和定义,以便于各方理解和使用。
2.测定原理:详细介绍PVDF分散细度测定的原理和基本流程,包括样品制备、测试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以及数据处理等。
3.测试方法:提供不同测定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涵盖激光粒度分析法、光学显微镜法和电子显微镜法等。
4.结果表示与报告:规定测试结果的表示方式和结果报告的内容要求,确保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5.仪器设备要求:明确测定方法所需的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和要求,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PVDF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PVDF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开题报告一、开题背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催化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材料,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废水处理、催化反应等领域。
其中,PVDF催化膜是一种性能优异、稳定性高的催化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计划通过改变PVDF催化膜的结构和制备条件,探究PVDF催化膜的性能变化规律,明确其催化机理与反应条件对催化效率的影响,从而提高催化膜的活性和稳定性。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PVDF催化膜制备方法优化:通过改变溶液浓度、溶剂种类和浸渍次数等因素,优化PVDF催化膜的制备方法,提高膜的质量和稳定性。
2. PVDF催化膜的表征和性能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PVDF催化膜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变化规律。
3. PVDF催化膜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通过自由基反应、氧化反应等有机合成反应,探究PVDF催化膜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探究其催化机制,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三、研究意义PVDF催化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是未来催化领域的研究重点。
本研究通过对PVDF催化膜制备方法的优化和性能的研究,为其在有机合成、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溶液法制备PVDF催化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对PVDF催化膜进行表征和分析,通过自由基反应、氧化反应等有机合成反应研究PVDF催化膜的催化效率和机制。
同时,通过对比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PVDF催化膜的优化制备方法和催化机制,提高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为其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五、研究计划1. 第一年:PVDF催化膜制备方法优化和表征分析;2. 第二年:PVDF催化膜的性能研究和有机合成反应研究;3. 第三年:催化机制模拟和催化膜工业应用研究。
PVDF膜蛋白测序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PVDF膜蛋白测序
PVDF膜是聚偏二氟乙烯膜,常见于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PVDF膜蛋白测序可用于基于Edman降解法的蛋白测序中,NC膜在Edman试剂中会降解。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提供PVDF膜蛋白测序,包括基于Edman降解的蛋白N端测序等。
PVDF膜
PVDF常见于蛋白免疫印迹实验中,用做一种固相支持物。
PVDF膜是疏水性的,孔径有大有小,膜孔径越小对低分子量的蛋白的结合能力就越好。
PVDF膜还可用于吸附分析、蛋白N端测序和糖蛋白显色等多个方面。
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现中,最常使用的膜是硝酸纤维素膜(NC膜),因为它有价格较便宜、亲水性较好等优点。
相比于NC膜,PVDF膜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背景低、溶剂相容性广,以及着色能力好等优点,而且还能用于蛋白测序。
PVDF膜蛋白测序
PVDF膜蛋白测序常用Edman降解法。
Edman降解法是蛋白质测序方法中最成熟的方法之一,NC膜在Edman试剂中会发生降解,因此PVDF膜作为替代品开始应用于蛋白免疫印迹实验中。
需要PVDF膜蛋白测序时,PVDF膜染色过程中可以使用考马斯亮蓝或者立春红进行染色,千万不要使用银染的方法进行染色。
染色完成之后,可以使用双蒸水对PVDF膜进行清洗,特别是在转膜的缓冲液中含有甘氨酸时,需要对PVDF膜进行多次冲洗,以避免甘氨酸对后续分析的影响。
聚偏二氟乙烯pvdf滤膜特性及应用

聚偏二氟乙烯pvdf滤膜特性及应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滤膜是一种由聚偏二氟乙烯制成的薄膜状材料,具有以下特性和应用:1. 高温稳定性:PVDF滤膜在高温环境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性能,能够长时间工作在高温条件下,温度范围一般可以达到150以上。
2. 耐腐蚀性:PVDF滤膜对酸、碱和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够在酸碱腐蚀性介质中保持较高的过滤效能,并且能够长时间使用而不会发生腐蚀损坏。
3. 高气体透过率:PVDF滤膜具有良好的气体透过性,透气性能高,能够有效地分离和过滤气体颗粒,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和气体净化领域。
4. 优异的机械性能:PVDF滤膜具有优秀的拉伸强度、抗拉伸强度和硬度,能够承受较大的机械载荷,耐磨损。
5. 超滤性能好:PVDF滤膜表面平滑,具有较小的孔径尺寸,能够有效地过滤微小颗粒、胶体等杂质,保持高效过滤效果。
6. 长寿命:PVDF滤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耐久性好,不易老化、变形和破损。
PVDF滤膜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医药:PVDF滤膜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用于制备细菌、病毒的滤液,以及药物的精密过滤和净化。
其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较小的孔径尺寸使得PVDF滤膜能够有效地过滤微生物和细胞等微小颗粒,保持高效、安全的过滤效果。
2. 食品饮料:PVDF滤膜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中,用于果汁、乳制品、葡萄酒等液体的过滤和净化,以去除杂质和微生物,保持产品的纯净度和口感。
3. 电子产业:PVDF滤膜被应用于半导体、电子元件的生产工艺中,用于过滤洁净室中的空气和溶剂,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4. 环保领域:PVDF滤膜在水处理和废气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水处理中,PVDF滤膜用于去除水中的微小悬浮物、颜色、异味物质等有害物质,提高水的净化效果;在废气处理中,PVDF滤膜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物、有机污染物、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净化废气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聚偏二氟乙烯(PVDF)滤膜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了许多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
滤布pvdf膜

PVDF膜PVDF膜即聚偏二氟乙烯膜(polyvinylidene fluoride)是蛋白质印迹法中常用的一种固相支持物。
PVDF膜是疏水性的,膜孔径有大有小,随着膜孔径的不断减小,膜对低分子量的蛋白结合就越牢固。
大于20000的蛋白选用0.45um的膜,小于20000的蛋白选用0.2um 的膜。
PVDF膜在使用是需预处理,用甲醇处理的目的是活化膜上的正电基团,使其更容易与带负电的蛋白结合。
PVDF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是印迹法中的理想固相支持物材料。
分类1、水处理用PVDF膜,分为超滤膜和微滤膜两种,主要用于污水、海水淡化等的前处理,清除大分子、细菌、泥沙等杂志2、户外建筑用PVDF膜,主要用户户外建筑的玻璃、外墙、户外广告牌等的保护,主要是耐老化和耐磨功能3、电池用PVDF膜,包括在燃料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中的隔膜应用PVDF的主要性能:·机械强度与坚韧度高·防霉菌性·高耐磨性·对气体和液体的高耐渗透性·耐热稳定性好·阻燃,低烟·温度提升过程中抗蠕变性好·纯度高·容易进行熔体加工·耐对大多数化学品与溶剂·兼有刚性的和柔韧的形态·抗紫外线和核辐射性·抗冲击性能·耐候性·耐低温达-40℃聚偏氟乙烯(PVDF)膜材料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集浓缩和分离于一体的高效无污染净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能耗低、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食品、医疗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膜材料的化学性质和膜结构决定了分离效果,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能优良的膜材料,机械强度高,耐酸碱等苛刻环境条件和化学稳定性好,具有突出的介电性、生物相容性、耐热性、高分离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在膜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VDF树脂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材料,年增长速率10%以上,产量约占全部含氟塑料总量的14%左右。
PVDF测评报告

500r/min
09F4-153:>50min(1.78 特性粘度) 09F4-143:>1h10min(2.20 粘度) 09F4-155:>1h (2.45 特性粘度)
6020:>1.5h (2.2 特性粘度)
目测
白色粉末、材料有团聚现象
2. 电池测试(电性能)
性能 正极浆料粘度
PVDF 测评报告
(09F4-153/143/155、6020)
1. 基础性能
性能
单位
化学 性能
粘 度 @8% 溶 液, 25℃
mPa·s
物理
溶解时间
Min
性能
外观
-
测试方法
测试结果
粘度仪
09F4-153:420 mPa·s 09F4-143:1926 mPa·s 09F4-155:1708 mPa·s
五电池测试工艺流程说明正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真空烘干配料搅拌调节固含量和浆料粘度nmppvdf溶液配制搅拌溶解正极集流体处理拉浆涂布极片烘干称量计算活性物质量极片放入手套箱电解液准备及电池组装电池封口隔膜裁切烘干电池壳体清洗烘干电池静置1224h测试夹具准备电池上柜按相应要求进行测试程序设置进行测试电池制作的整个过程中对水分杂质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存在较多需要清洗和烘干的材料和器具
6020:7896 mPa·s
09F4-153:47.6%
09F4-143:41.8% -
09F4-155:41.9%
6020:44.8%
目测
否
09F4-153:09F4-143:09F4-155:-
6020:-
三元/1C 充放
09F4-153:23.3 mΩ/90.0%(95.2%) 09F4-143:22.8 mΩ/92.7%(96.4%) 09F4-155:24.6 mΩ/92.4%(95.6%) 6020: 22.6 mΩ/92.3%(95.7%)
改性PVDF超滤膜的制备与表征及成膜机理研究

改性PVDF超滤膜的制备与表征及成膜机理研究改性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超滤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环境保护、食品和制药等领域的膜材料。
本文将讨论改性PVDF超滤膜的制备方法、表征技术以及成膜机理的研究进展。
PVDF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聚合物。
然而,其低的亲水性导致膜的通透性较差,易发生膜污染,降低了膜的分离性能。
因此,通过改性方法提高PVDF超滤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改性PVDF超滤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包括添加表面活性剂、膜表面物理处理和复合膜制备等。
添加表面活性剂通常能够提高膜的亲水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环境不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等问题。
膜表面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张力处理、电弧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能够增加膜表面的粗糙度和亲水性。
复合膜制备方法是在PVDF膜表面添加一层具有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的薄膜,如聚丙烯酸钠膜、聚乙烯醇膜等。
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在PVDF膜表面引入亲水基团或改性剂,如引入氨基、羧基、羟基、磺酸基等。
这些改性剂能够减小膜表面的接触角,提高膜的亲水性。
改性PVDF超滤膜的表征主要包括静态特性和动态性能两方面。
静态特性主要指膜的表面形貌、亲水性和物理性能。
表面形貌通常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膜的形貌变化;亲水性通过接触角实验测定,接触角越小,说明膜的亲水性越好;物理性能通过打孔强度、渗透性能和膜通量等指标来评价膜的质量。
动态性能主要指膜的抗污染性能、降解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对膜的抗污染性能和降解性能的测试,可以评估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改性PVDF超滤膜的成膜机理是研究的关键。
研究表明,改性剂在成膜过程中能够加速溶剂的蒸发,促进PVDF膜的结晶生长和剥离,从而形成更为均匀致密的膜结构。
改性剂中的亲水基团能够与水分子发生氢键作用,提高膜的亲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性能测定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耐辐射性、抗蠕变性和耐磨性,热分解温度350℃左右,长期使用温度40-150℃;还具有良好的压电性和热电性等特殊性能,是目前得到良好应用的膜材料。 影响膜分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是膜污染和膜劣化,研究表明疏水性膜更容易被污染,提高膜的亲水性能可以有效减少膜污染,提高膜平衡通量。PVDF有较强的疏水性,这就大大限制了它在工业上的应用。相关科学工作者通过对PVDF膜进行表面改性,获得了具有良好亲水性的PVDF膜。本文研究了自制的亲水性PVDF微滤膜性能,对膜的结构、过滤和抗污染恢复性能进行了检测和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 PVDF微滤膜过滤装置(自制);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S3400-N型);泡点-流速法膜孔径分布测定仪(自制);接触角/表面张力测定仪(Dropmeter A-100P);微型直流隔膜水泵(PLD1205);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A5300N型)。 1.1.2 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BSA):上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MW=67000;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02mol/L,PH=7.0;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方法 1.2.1 结构和表面特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拍摄清洁膜和污染膜的表面和截面。截取具有代表性的膜将其上下表面和经液氮冷冻碎断后的截面用导电胶粘附于样品台上,将样品真空镀金后放置于电镜平台上观察。 采用自制泡点-流速法孔径分布测定仪测定PVDF微滤膜的孔径分布。在干膜上截取一圆形膜片,置于浸泡液中浸泡10min左右至半透明状态,取出并用滤纸吸干表面附着的液体后平铺于检测器上,进行检测。浸泡液为异丙醇,压力源为氮气。 采用DropMeter A-100P型接触角/表面张力测量仪测定水接触角。截取2cm×2cm方形膜片,用胶带固定于载玻片上,放置在样品台上进行检测。记录水滴自滴到膜表面到完全消失时的接触角变化情况。 1.2.2 过滤性能测定 1.2.2.1 阻力分析模型 Darcy-Poiseuille定律是微滤过程中常用的研究阻力分布的模型。其表达式如下:
TRPJv (1)
其中Jv表示膜通量(L/m2·h),ΔP为过滤时跨膜压差(Pa),μ为过滤料液的粘度(Pa·s),RT为过滤阻力。在过滤过程中过滤阻力大致由以下几部分构成:膜本身阻力Rm、静态吸附阻力Re、堵孔阻力Ri、和浓差极化阻力Rp。根据该模型,各部分过滤阻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imJPR (2) maRJPRe (3) eRRJPRmfi (4) imvpRRRJPRe (5) 式中: Ji— 干净膜的清水通量(L/m2·h) Ja— 静态吸附BSA缓冲液后膜的清水通量(L/m2·h) Jf— 过滤BSA缓冲液达到平衡通量后受污染膜的清水通量(L/m2·h) Jv— 过滤BSA缓冲液时膜的平衡通量(L/m2·h) ΔP— 跨膜压差(Pa) μ— 过滤液粘度(Pa·s) 1.2.2.2 膜清洗及评价 膜清洗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清洗、化学清洗和生物清洗。一般物理清洗可以除去表面吸附的污垢,化学清洗可以除去与膜孔结合牢固的污垢,生物清洗主要针对的是有机物。膜清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污染物的性质,另外还要考虑清洗的成本和操作的难易。本实验采用的膜具有一定的抗污染性能,故本实验采用清水反冲洗方法进行膜清洗,操作方便、低成本且无二次污染。 膜清洗效果用膜通量恢复率(Jr)来表示,其定义式如下:
%100iiirJJJ (6) 式中,Jii为反冲洗后膜的清水通量(L/m2·h);Ji为初始干净膜的清水通量(L/m2·h)。 1.2.2.3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本实验采用PH7.0浓度 1g/L的牛血清白蛋白 (BSA)磷酸盐缓冲溶液(当天配当天用)进行死端过滤操作,动力由一台微型直流隔膜水泵提供,见图1,关闭阀门7,通过调节阀门4和6来控制操作压力0.1MPa不变,过滤有效面积为1.96×10-3m2。流量通过秒表和量筒测得。实验主要步骤见图2。实验做了4次循环,每次循环的操作参数见表1。
1.料液槽;2.微型直流隔膜水泵;3.超滤膜组件;4.支流阀门; 5.进料阀门;6.压力表;7.侧流阀门;8.滤液接收槽 图1 过滤实验装置 Fig.1 experiment device of filtration
5 P 1 2 3 4
6
7
8
清水过滤,得Ji 膜泡在BSA液中静态吸附后清水过滤,得Ja BSA液过滤,得Jv
清水过滤,得Jf 清水反冲洗 图2 实验流程图 Fig.2 flowchart of filtration experiment
表1 操作参数表 Table.1 Operating parameters 循环编号 一 二 三 四 BSA液浸泡时间(h) 3 4.5 0.5 1 反冲洗时间(min) 15 20 5 10 反冲洗次数 4 2 2 4
2 结果与讨论 2.1 过滤性能分析 2.1.1过滤通量变化 对亲水性PVDF膜采用牛血清白蛋白作为膜污染物,进行了C1-C4四个过滤-清洗循环的实验。图3显示了各个过滤阶段干净膜的纯水通量Ji,浸泡吸附蛋白液后膜的纯水通量Ja,通蛋白液时平衡通量Jv,通蛋白溶液后污染膜的纯水通量Jf,以及清水反冲洗后膜纯水
通量Jii的变化情况。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干净膜初始水通量为1651.0 L/m2•h,经牛血清蛋白吸附污染后膜通量下降,经4个循环后降至880.5 L/m2•h,过滤牛血清蛋白时平衡通量降至229.3L/m2•h,衰减率为86.1%,表明牛血清蛋白对此亲水性PVDF膜有一定的污染作用,但这个衰减率和最终的膜平衡通量较同类型产品仍然是有优势的。 图4所示为BSA液通过PVDF微滤膜时的通量时间变化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四次循环试验。从图4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过滤BSA液过程中膜通量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小,最后达到一个229.3 L/m2•h稳定的平衡通量。4次循环试验最后达到的平衡通
量基本一致,C3和C4的衰减曲线几乎重合,这表明该膜在循环使用过程中过滤性能变得越来越稳定,重复性越来越好。
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
JiJaJfJvflux(L/m2·h)C1C2C3C4
图3 膜通量变化图 Fig.3 membrane flux 024681012141618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flux(L/m2·h)time(min)C1C2C3C4 图4 过滤BSA液时的通量变化图 Fig.4 flux deterioration during BSA solution filtration 图5表示的是在不同反冲洗时间和次数下进行膜清洗后的膜通量恢复率。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利用清水对该膜进行反冲洗是可行的,四次循环后膜通量恢复到1008.9L/m2•h,恢复率达到61.1%。反冲洗时间15min,反冲洗次数3次为最佳清洗条件。在不用任何化学清洗剂的条件下就可以达到这样的膜通量恢复率,说明该膜具有一定的抗污染性能,膜清洗容易。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5.0010.0015.0020.00反冲洗时间(min)
膜通量恢复率(%)第一次反冲洗第二次反冲洗第三次反冲洗第四次反冲洗
图5不同反冲洗时间和次数下的膜通量恢复率 Fig.5 membrane flux recovery after backflush with different time
2.1.2 过滤阻力构成分析 过滤过程中,污垢的积累导致膜通量的衰减和过滤阻力的增加。图6表示的是过滤过程中各个分解阻力的大小和所占总阻力的百分比。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滤过程中浓差极化阻力Rp所占比例最大,膜本身阻力Rm次之,堵孔阻力Ri和吸附阻力Re最小。平均阻力构成分别为:Rp占70.0%,Rm占19.5%,Ri占7.3%,Re占3.1%。这与前面通量变化情况是对应一致的。为减小浓差极化阻力可以通过错流过滤操作。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RmReRiRp阻力构成
各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比重(%)C1
C2C3C4
图6 BSA液过滤过程中的阻力构成图 Fig.6 membrane resistance proportion during BSA solution filtration
2.2 SEM图像及分析 图7中大写字母标示的SEM图对应的是过滤前的膜,可以清晰地看到膜表面有很多微孔,膜孔为互通网络状结构。小写字母标示的SEM图对应的是BSA液过滤后被污染的膜;从上到下A(a)、B(b)、C(c)分别对应所测膜的上表面、截面和下表面的SEM图。 从图7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污染前后PVDF膜表面结构的变化。图7中A和a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过滤后膜上表面的微孔被一层凝胶状物质覆盖了,微孔数明显减少,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膜通量的下降;图7B和b显示过滤前后截面都比较干净,膜孔内堵塞的污染物较少,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得出该膜过滤过程中受到的吸附和堵孔阻力较少的结论;通过图7C和c下表面对比发现过滤BSA液后膜下表面的网络状蓬松结构被压密,还有一些污染物附着在表面上。
(A) (a)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