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涉及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发现。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第一步是通过适当的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形成多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创新性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引导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自由自建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比如小卖部货物计算问题、菜市场斤两转换问题等等。引导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

2、引导学生在数学定理和公式中寻找问题。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数学公式和定理,这些公式和定理往往是具有广泛应用的。因此,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寻找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把想象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3、引导学生在数学应用中探索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不断探索,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除了教学内容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1、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轻易地提供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也是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启发学生思维和创新为主要目的,并以开放性问题为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不仅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强调让学生克服问题的难度,以找到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其自信心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其问题意识。

三、教学环境

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教学环境同样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关键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开放、自由和创新的学习环境。

1、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营造积极、活跃、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建立合作学习机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

自己出题和解题,在小组合作时通过讨论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学生之间互相激发和启发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3、提供创新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

新资源,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作品等,让学生了解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此时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宽广、丰富、多元的数学学习环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发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遇到的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一种求知、探索的心态,这种心态促使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出问题,期望问题得到解答。问题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培养小学数学问题意识遇到的问题 (一)教师不重视提问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问题的解决。对于数学课来说,数学老师往往注重公式的推理验证,而忽略了对公式本身的推理,即公式是怎么得出的。华罗庚曾经说过:“重要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教师在不断地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加强对公式的训练,却忘了提出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学生不敢问 在课堂上,学生不敢发问一是由于惧怕老师,二是怕自己丢脸。学生担心自己的提问会影响老师讲课的进度,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老师的不满。这也与老师不重视学生提问有关。学生还担心自己的问题过于简单,在大家面前提出会引起同学嘲笑,因此往往肚子里有疑问也不提出,不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三)学生不想问 数学课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的讲授是数学课的主要授课方式,因此容易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容易走神,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往往懒得发问,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教师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只有认识到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对某一问题不是很理解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发问,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教师重视问题意识也会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促进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提问兴趣。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自己一个一个来回答。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一是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会打乱本已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担心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威信受到挑战。二是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担心会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没有足够的勇气提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自身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需求。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民主氛围。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另外我们教师还应该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其次,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的强烈内需。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心理学认为,内需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需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较好的创设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之前,可为学生讲述猴王利用此规律为贪心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是猴王聪明还是小猴聪明?课前为学生讲这个故事能很好地创设问题情境,猴王为什么会这样分呢,它利用了什么规律了!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2、注重引导,使学生会问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涉及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发现。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第一步是通过适当的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形成多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创新性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引导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自由自建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比如小卖部货物计算问题、菜市场斤两转换问题等等。引导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 2、引导学生在数学定理和公式中寻找问题。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数学公式和定理,这些公式和定理往往是具有广泛应用的。因此,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寻找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把想象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3、引导学生在数学应用中探索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不断探索,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除了教学内容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1、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轻易地提供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也是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启发学生思维和创新为主要目的,并以开放性问题为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不仅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强调让学生克服问题的难度,以找到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其自信心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其问题意识。 三、教学环境 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教学环境同样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关键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开放、自由和创新的学习环境。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1.教学目标的实现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专注、自主、创造 性地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以实现教学目标。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数学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 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 更加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学习和掌握解 题方法和技巧,因此可以促进他们的科学、文化和人文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宽容和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思考时,有些人偏向于从细节入手,有些人则喜欢从整体入手。但这并不意味着某种方式就比另一种方式更好。教师应该宽容和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好奇心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数学问题的疑问,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和发现,以 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3.引导学生发掘问题中潜藏的信息 有时候,一个问题的有效解答需要挖掘一些隐藏在问题中、不易察觉的信息。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用的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挖掘问题中潜藏的信息,让他们意识到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引导学生多元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多元思维的重要性。多元思维具有灵 活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发现新的解题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新课标提倡“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思想,主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互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很明显,探究式教学日趋重视,并成为课堂教学主要方式,它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表现更为突出。 一、探究式教学对问题意识的要求 各地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设定问题情景,提出问题;②分析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假设;③设计解决问题过程,进行推理验证;④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因此可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只有把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才能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探究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很多概念、性质、公理、定理、公式等都较适宜于学生探究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发掘和创新,把问题融入恰当的数学情景中,不断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1)问题要问在有疑之处。“疑”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促使学生心理活动进入更高的境界,引起学生注意力和情感态度及时变更并重新组成认知行为,促使学生对问题更细致、更深入思考,寻找方法,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学生问题得到解决,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此时设疑,增加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问题的难易要适度。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设置学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问题意识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素养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拥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为深刻,也更有创新性。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提供多样化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不断提供各种类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思 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应该不仅有基本的计算、描绘和分类问题,还应 该包含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怎样解决?”等。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在讲解中特意留白,让学生思考:“这里有什么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举手 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回应,满足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究问 题的答案。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进行探究。让学生一起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 解决方案。 四、通过游戏培养问题意识 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数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更轻松地培养问 题意识。在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来获得游戏的胜利,从而激发他们的兴 趣和积极性。 五、鼓励学生寻找问题的多样性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发现问题并解决 问题。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发 挥自己的创造力。 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不足或偏差,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同,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 能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地发掘和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 江桥镇中心小学姚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告诉我们要善于提问,还要巧问,巧妙的课堂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反之则千呼万唤难出来,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出力不讨好。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建议。 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目的是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约分”时,可以讲《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猪八戒得到了一个大西瓜,他想:别人不管,怎么也得给师傅留一块,八戒想出了四种分法:①平均分成两块,其中1/2分给师傅;②平均分成四块,其中2/4分给师傅;③平均分成6六块,其中3/6分给师傅;平均分成8块,其中4/8分给师傅。同学们,你们能帮八戒分析一下吗,哪种分法给师傅的西瓜多?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这就为探究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自己一个一个来回答。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一是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会打乱本已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担心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威信受到挑战。二是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担心会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没有足够的勇气提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需求。 新课程改革,其质量观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而具有数学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基本要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于问题中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那么,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进行创造性教学呢?我们的体会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尝试接触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是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比直接给答案好的多。通过挖掘教材中矛盾的因素,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发现问题,交流经验,明确相关事实,这样学生思维处于最佳激活状态,学起来特有兴趣,容易提出问题,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比较2/5和1/4的大小,经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就得出了很多方法:①通分法;②把分子都变为2再来比较;③化为小数比较;④画线段图观察等。在学习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做所有的事,也不是无目的地放任学生合作探究。而是及时给予方法指导,进行活动调控,保证学生始终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从而每个人都能参与其间,获得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机会。一般的,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提示,数学基础较差的,引导更直接一些,基础较好的,更突出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验版课标相比,总目标的变化之一就是从“双能“发展为”四能“,即在原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更加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古至今,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结合自身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有问”。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靠“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模式来完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或在老师设定好的一系列的问题下被“牵着鼻子走“,学生普遍不能、不敢或不善于发现问题,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渐渐地,一些学生失去了提问题的习惯。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冀教版教材新增添了很多联系生活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内容。例如,四年级下册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创设了唐僧师徒四人分饼吃的故事情境(唐僧要把一张饼平均分成4块,每人吃一块儿。而八戒想多吃一块儿,悟空决定把饼平均分成8块,给八戒2块。)引导学生说一说:从故事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充分交流信息的基础上发现、提出了各种数学问题,如:悟空为什么这么分饼?八戒多吃到饼了吗?从而引发深层次的思考,通过不同方法的验证得出结论:把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与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2份得到的是一样多的,得到两个分子、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摘要】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不断提出 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案,学生能够激发出对数学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 提出问题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让他们敢于质疑、探索。而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则是锻炼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 主学习意识。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进行数学问题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具 体的实际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通过这些策略培养小学 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能够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更好 地掌握数学知识。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数 学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 立解决问题、兴趣、生活实际情境、练习、重要性 1. 引言 1.1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具备的发现、提出、解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帮助

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 正文 2.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培 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 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 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 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老师可以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一起探讨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 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2.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严谨的学科,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通过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问题是学生对于周围世 界的认知所产生的疑问,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和目标。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多思考和 质疑,帮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常对于困难的问题和挑战性的任务会感到厌烦和抵触,教师需要激发学生解决 问题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 参与,尝试解决。通过积极参与和尝试,学生会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 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 在游戏和实践中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 三、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思 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逻辑推理,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让 他们学会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 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教 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和互相启发,提高他们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有利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教室环境,营造和谐、温馨、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 心情愉悦、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讲解一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二、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一、背景介绍 在当今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问题意识是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养成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习惯。本报告旨在总结中期研究成果,探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法,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收集并分析数据。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成果 1.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提问,思维活跃;课后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 2.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教师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需求。因此,我们尝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营造宽松、自由的提问氛围。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研究样本较小,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2.尚未完全探索出最有效的培养策略,需继续深入研究; 3.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需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扩大研究样本,深入挖掘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并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共同为培养具有高度问题意识的小学生努力。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如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话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要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就必须从有疑到无疑,到新疑,这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浅谈几点体会,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要学生敢问,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不在学生中人为的划分等级。在彼此的交往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要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方式进行鼓励。比如,摸摸头、拉拉手等一系列动作都能把你和学生的距离拉近,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捕捉“问”的契机,放心大胆的去问。 其次,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心得体会1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要想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2、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1)小结知识重难点。教师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形成明确的学习重点、难点,并加以点拨,使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得到深华。——3分钟左右 2)尝试练习。在学生初步全面理解掌握了内容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一些习题,体会解题方法的运用,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评讲,矫正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6分钟左右 3)归纳总结。通过认识的交流、试练,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知识的要点,归纳总结出解决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了。——3分钟左右 4)提高练习。在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判断对错、改正、在实践上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成果。——6分钟左右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调查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调查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调查报告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深思善问、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害怕答错、怕羞的心理又使他们不敢提问。那么,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的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我们都不可以轻易否定,应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大胆的主动提问。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问”有依托。 教学中,我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或或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非常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为什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问题意识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问题意识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

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问题意识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自问自答,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关键。”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 题是一个人能否综合运用知识以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体现,而提出一个问题则是一个人是 否具有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才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教 学目标 一、营造学生敢问的和谐氛围。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知识面较窄,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 同学讥笑,或是不知从何而问,久而久之,在课堂上不乐于、不敢于提问。因此,学生内心 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 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我以赞许的目 光和专注的神情,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幼稚可笑, 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我会耐心的 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 大胆的主动提问。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理。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要“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应积极地看,认 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允许出错,允许重答,允许补充,允 许提出一些奇思异想的问题。总之,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 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行。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有一道习题“把文具盒放在桌面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很多学生发现最多看到三个面,我肯定了这个结论。正准备做下一题时,有个学生大声说最多能看 到四个面,话音一落,引起了很多学生的一阵哄笑,那个同学一脸通红,低下了头。我感觉 这位学生提出他的观点,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如果就这样放过,不给他说明的机会,他下次 还敢提出问题吗?还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吗?我就批评了嘲笑他的同学,我向同学们说:“他很勇敢,敢于提出与大家不同的意见,这很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想法很独特,我们请他说说理由,好吗?”这位同学露出了笑容,随即演示,把文具盒竖放在了他的两眼之间靠鼻子的地方,说 这样可以看到四个面。同学们也跟着做,也都发现是四个面,个个都一脸疑惑,盯着我看。 我们随后一起进行了分析,其实这个位置,我们两眼分别是从两个不同方向看的。如果从一 个方向看,我们就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保住了这位同学质疑的勇 气和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 教材中有许多例题或练习题都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提示,图文并茂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在场景中又蕴含着一个 个的数学信息,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尽可能的在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教 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解决已经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或小组合作 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信息,为什么选择这些信息,再次经 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内化信息,加深理解,从而提高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