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GDP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浅析GDP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浅析GDP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论文

浅析

----GDP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系别:贸易经济系

班级:2011营升本二班

组长:李佼洁 20113907209

组员:李燕20113907223

杜晓宇20113907212

杨静20113907221

目录

一、引言 (2)

二、选题背景 (2)

三、变量的选取及分析 (2)

四、数据及来源 (3)

五、模型及处理 (3)

(一)建立回归模型 (3)

(二)模型检验 (4)

(1)经济意义检验 (4)

(2)统计检验 (4)

(3)计量经济学检验 (4)

六、结论 (6)

七、总结及建议 (6)

参考文献 (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顺利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保八”的目标,而且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和政府实际消费支出也出现增长的趋势。消费的需求效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和最关键的动力源。为了说明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本文将以计量经济学方法为基础建模分析1978年-2001年中国实际GDP与实际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经济增长

二、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消费支出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首先,消费在保证和实现财政收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经济整体增长的最终动力,消费运行的良莠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和功效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消费的需求效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和最关键的动力源。

其次,消费具有独特的检测机制和反馈功能,它度量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又引导经济运行不断改善。消费显示和检验着经济运行的总效果,引导着下一循环的投资方向、发展结构和规模,通过“看不见的手”——市场传达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通过“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调整和改善运行功效为下一次运行的优化提供依据。

再次,消费也决定着财政金融政策的实践效果和转移支付的实现力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通过财政金融手段缩小地区发展上的差距和贫富收入上的差距,借助税收和信贷强化落后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大这一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收到投资与消费“双拉动”的政策效应,实现经济运行高速、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消费的作用越发引起关注,这一经济现象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广泛重视。因此,对我国消费支出问题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帮助大家认清现状,做出合理的决策。

三、变量的选取及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而,要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消费现状的影响,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状况和集中化程度,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又决定了消费支出的增量情况,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通过研究经济发展速度而对消费支出产生的影响。而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又直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量挂钩,所以我们选国内生产总值这一经

济指标来分析对我国消费支出的影响。

四、数据及来源

1978-2001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资料

年份最终消费

(y)

国内生产

总值(x)

年份

最终消费

(y)

国内生产

总值(x)

1978 2239.1 3624.1 1990 11365.2 18547.9

1979 2619.4 4038.2 1991 13145.9 21617.8

1980 2976.1 4517.8 1992 15952.1 26638.1

1981 3309.1 4862.4 1993 20182.1 34634.4

1982 3637.9 5294.7 1994 26796.0 46759.4

1983 4020.5 5934.5 1995 33635.0 58478.1

1984 4694.5 7171.0 1996 40003.9 67884.6

1985 5773.0 8964.4 1997 43579.4 74462.6

1986 6542.0 10202.2 1998 46405.9 78345.2

1987 7451.2 11962.5 1999 49722.7 82067.5

1988 9360.1 14928.3 2000 54616.7 89442.2

1989 10556.5 16909.2 2001 58952.6 95933.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1.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五、模型及处理

(一)建立回归模型

根据上述数据资料,我国消费支出(y

t ) 随国内生产总值(x

t

)变化的关系函数属于生

产函数,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x

t ),被解释变量:消费支出(y

t

), 它们之间呈现线性

关系。变量采用年度数据,样本期为1978年—2001年,b

1

这里为边际消费倾向,表示

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时,消费支出所增加的数量。u

t

为随机误差项,即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影响消费支出的其他次要的随机的因素。

现假设其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

t =b

+b

1

x

t

+u

t

通过Eviews软件可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初步建立回归方程为Y = 199.8149768 + 0.5959772852*X

S=(204.5551) (0.004501)

T=(0.0976827) (132.4245)

R2=0.998747 F=17536.24 DW=0.333719 S.E=687.9130

(二)模型检验

(1) 经济意义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看,b1=0.595977>0, 符号为正,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增加,二者同向变动,符合经济理论要求;且斜率系数为0.595977,即边际消费倾向,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00个单位,消费支出将平均增加59.5977亿元。

(2)统计检验

1.估计标准误差检验

S.E=687.9103,表示我国最终消费支出与实际值得平均误差为687.913亿元。

2.拟合优度检验

由回归结果知,R2=0.998747,表明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为99.87%,说明我国最终消费支出的99.87%由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解释,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3.参数显著性检验

对于b1,t=(132.4245),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22下,

临界值t

0.025(22)=2.074,因为t=(132.4245)>t

0.025

(22)=2.074,所以拒绝H

:b

1

=0表明国内

生产总值对我国消费支出有显著性影响。

(3)计量经济学检验

1、异方差的检验

其中,取显著水平a=0.05,由于n2R=23.97>5.99,所以模型存在异方差。

消除异方差如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为

Y = 199.8149768 + 0.5959772852*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生成权数变量,根据戈里瑟检验得到

E=91.85425552 + 0.01166506863*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回归方程为Y = 297.7376842 + 0.5955784531*X

为了分析异方差校正情况,利用WLS估计出模型之后,还要再用怀特检验再次判断,结果如下:

可见,模型的拟合优度为R2=0.578986,n2R=2.715913<5.99,此时模型已不存在异方差性。

2、自相关检验

检验结果如下:

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显著性水平0.05>p=0.000107,即存在自相关,且是二阶自相关。调整自相关如下:

将模型调整为对数模型,再进行消除自相关

查表得d

u =1.45

,

d

l=

1.27,d

u

u,

,即经过11次迭代后收敛,模型已经不

存在自相关,此时模型为:

LNY=-0.1448136657+0.9667319648*LNX+

[AR(1)=1.240361832,AR(2)=-0.4384078633]

3.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案例是之直接讨论国内生产总值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不需再考虑多重共线影响。

六、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所得预测结果不可能与生活完全一致,但是模型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变农民消费结构有很大的意义,本文构建的我国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模型,经过调整消除了异方差、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的影响,调整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国内消费的实际情况,但模型的建立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的,运用时要注意结合模型和消费本身的特性,及具体的实际情况,又由于消费支出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且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模型本身应该是动态的,所以在不同时间周期内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会有所改变,根据实际本文所建模型还是比较客观的。

七、总结及建议

国内消费需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的增加。需要指出的是,消费的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因为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是相当稳定的,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消费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研究我国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必需的,这两者的分析更能反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样将会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还应培育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要加快形成积极的消费观念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生活质量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达莫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格林.经济计量分析[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 中国统计年鉴2004[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5]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李世军, 袁光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因素计量分析-基于成都的实证

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 关键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前言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到来,我们大家回首这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全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各代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把中国领上了繁荣复兴的发展大道上。国家领导人对民生问题很重视,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理论模型 1.基本假设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每单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的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 2.数学模型推倒 Y=C+BX (Y-居民消费支出X-人均可支配收入) 3.假说 人均可支配收入X的高低对居民消费支出Y有影响 假想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居民消费支出Y正相关 四、结果与检验 1.介绍所使用数据来源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散点图: 通过E-VIEWS做回归得出结论:

2.介绍对象假说的统计检验结果 显著性检验 P值越低,拒绝零假设的证据越充分,表明参数通过统计检验 3.介绍和分析最后选择的模型结果 方程及回归解释 1、方程为: Y=1503.229+0.371067X 2、回归解释: 符合预期,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正相关。斜率系数0.371067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居民消费支出增加0.371067。 回归解释 Y=1503.229+0.371067X t= (1.656900) (9.515547) P value =(0.0000)(0.0000) P接近于0,说明变量X显著,几乎100%解释了Y的变异。 F值为90.54563,P(F)=0.0000说明方程整体显著。 R-squared为0.783635,拟合度较高。 五、结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关系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关系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任课教师:李宏图 职称:副教授 姓名:邢斯祺 学号:2011117010 班级:金融班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支 出的关系 摘要:居居的最终消费总额影响因素很多。从微观层面来看,居民储蓄,可支配收入、工资水平等情况等都能对居民的最终消费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若从宏观方面来分析,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即国内生产总值,其他一系列因素很大程度上也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有一定的反映,因此最终消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可以确定以最终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国民总收入为解释变量,其他的影响因素归入随机误差项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关键词:改革开放;国民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 一.研究目的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中心环节。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拉动居民消费适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份额,合理规划消费模式和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增长。消费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投资增长,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中国国民总收入和最终消费支出的数量关系,对于探寻经济增长的规律性,预测经济和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设定 为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关系,搜集到以下数据

由于所用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需要检验其平稳性,并用EG两步法考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根据协整关系的检验方法,首先对国民总收入(X)和最终消费支出(Y)的序列检验是否为非平稳序列,即考察其单整阶数。 先对最终消费支出(Y)进行检验 从检验结果看,t统计量大于三个临界值,表明最终消费支出(Y)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 为了得到最终消费支出(Y)序列的单整阶数,继续进行检验。

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及对策

Enterprise Management 企业管理 案例集?2012? 274 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 的关系及对策探究 □文/付长江 摘要: 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科尔沁区1990—2010年的统计资料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的线性相关显著性检验,分析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科尔沁区居民消费需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针对科尔沁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优化消费需求。 关键词:居民可支配收入 消费需求 恩格尔系数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根据微观经济学的消费决定理论,在供给充分的情况下,主要由需求决定消费额。而需求的决定因素又主要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消费价格,在消费价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收入就成为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行为的主导因素。换句话说,收入是制约消费的决定因素。收入不仅影响居民的总体生活消费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另一方面,消费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因为如此,关于消费行为的研究,即消费理论,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出现了各种消费理论,也产生了各种消费函数模型。本文以消费函数理论、相对收入理论、持久收入理论、预期收入理论、恩格尔系数理论和回归分析的线性相关显著性检验理论为基础,分析科尔沁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一、收入与消费需求理论概述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他的绝对收入理论还认为,消费是由收入惟一决定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例趋于递减。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等学说也都认为,收入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卢和宇和赵海荣(2006)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 格兰杰因果” 检验, 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ECM模型,得出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增加收入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结论。1孙海涛(2010)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以我国1978至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动态数据为样本,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引起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2曾江辉(2010)利用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提出我们可以通过减税、增加转移支付等措施来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权立波(2010)根据1996年至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得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线性关系。4 1 卢和宇,赵海荣.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和因果性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6(4):9-10 2 曾江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经济观察,2010(5):20-21 3 权立波.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27-28 4孙海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协整分析[J].商业经济,201(30):26-28

浅析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

1.影响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 影响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中客观因素有可支配收入、体育消费品价格、体育消费品质量、闲暇时间、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主观因素有体育消费的兴趣爱好、锻炼身体的动机、培养特长、人际关系的需求、丰富业余生活、受朋友影响和邀请、追求时尚等。 1.1经济发展水平。 体育消费属于“软消费”,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才会有相当大的消费潜力,从而吸引大量的投资,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引起观念的变革。因此,人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受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而言,经济的繁荣会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经济收入是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物质基础,家庭实际收入的增加才能进行体育消费活动。 1.2个人收入个人可处理的收入、个人可以任意支配的收入、收入的平均程度。 收入水平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在开发市场的时候,必须对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进行分析。我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人们的收入较低,因此在体育领域可支配的收入低。这也是影响体育消费最直接的一个因素。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据1997年,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1990年~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0年为1510元到1997年为5160元,因此可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按照世界银行划分(以1993年为准)人均在695美元~278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862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因此,我国属于低收入国家。可见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成较低将是影响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1.3文化因素与体育消费者行为。 文化因素是对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环境因素之一。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正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去。而每个社会都有它特有的行为思想和观念的体系,这些思想和观点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从小就开始向社会的成员灌输,是社会成员自觉和不自觉的接受这个社会的行为模式。同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官为本、钱为本的思想仍然主导着人们的生活目标,成为人们追求成功的价值取向,使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价值取向和选择的秩序上把体育至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在智慧和信仰方面表现为现实利益的只用功利性。人们追求名誉和地位,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并为自身的身体健康作为代价,忽视人体自身的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的体育消费必然受到影响和制约。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运用2007年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的数据,运用异方差的相关知识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借助于统计软件,建立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初步模型,以便更好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做了回归分析,并得出了系列结论。 关键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一元线性回归异方差 一、问题提出 我国是一个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全局。从农村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显示有的地区都不

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本文主要研究收入对支出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能否实现,重点、难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要实行农村居民生活稳定,农村居民要达到小康水平,其前提条件就是要保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和全国消费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了对我国农村人均收入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如何客观、合理、准确地分析支出对消费的影响情况,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模型设定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因变量y往往与多个变量x1、x2…xn有关。在本文中只选取农民人均收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和医疗保健作为解释变量。 下表是要进行处理的31个省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2007中国年鉴》。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7) 单位: 元

中国财政收入与最终消费关系的分析

中国财政收入与最终消费关系的分析 经济08403班闫晶晶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积累和消费是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两条道路,而积累又可以分为个人积累、企业积累和国家积累。其中,国家积累就是我们所说的财政,财政又分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并通过财政预算实现。财政收入是积累的一个方面,而财政支出有些用来消费,而很大一部分又用作积累。积累和消费是此增彼减的关系,研究中国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对于提出合理的经济建设建议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中国财政收入与最终消费的关系,选择了最终消费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中国财政收入为解释变量(用X表示)。下表即为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的1978-2010年的有关数据: 年份财政收入 x 最终消费 y 年份 财政收入 x 最终消费 y 1978 1132.26 2239.1 1994 5218.1 29242.2 1979 1146.38 2633.7 1995 6242.2 36748.2 1980 1159.93 3007.9 1996 7407.99 43919.5 1981 1175.79 3361.5 1997 8651.14 48140.6 1982 1212.33 3714.8 1998 9875.95 51588.2 1983 1366.95 4126.4 1999 11444.08 55636.9 1984 1642.86 4846.3 2000 13395.23 61516 1985 2004.82 5896.3 2001 16386.04 66878.3 1986 2122.01 6821.8 2002 18903.64 71691.2 1987 2199.35 7804.6 2003 21715.25 77449.5 1988 2357.24 9839.5 2004 26396.47 87032.9 1989 2664.9 11164.2 2005 31649.29 97822.7 1990 2937.1 12090.5 2006 38760.2 110413.2 1991 3149.48 14091.9 2007 51321.78 19810.2 1992 3483.37 17203.3 2008 61330.35 149000 1993 4348.95 21899.9 2009 68477 176060.3 2010 83080 148447.7

论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

论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体系越来越向两级分化方向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开始或者想要开始发展自己的个人第二产业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很多人选择了投资各种行业来实现这一目的。但是常规投资的起始资金一般都过于庞大,普通百姓未必能够拿得出这些资金。本文所阐述的是一种通过改换常规思维模式与日常消费方式来达到增加收入的手段。 2.居民日用产品消费模式与市场潜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行为,但是这种消费行为往往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制约-收入是固定的,人得消费欲望却是浮动的,或者说是不固定的。由此就会产生固定的收入,与消费欲望之间的矛盾。 2.1.民生与消费 当一个人的消费欲望过于强烈,并且将这个消费欲望变成实际消费行为,如果此时此人当月的累计消费金额超过了此人可支配收入的总和,长此以往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因此人们经常会用量入为出这个观念来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量入为出最早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意为指根据国家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在三国时期就有曹操派属官卫凯去巴蜀联络益州牧刘璋,卫凯到关中,见地方势力太大,会影响曹氏家族的利益,建议加强控制。曹睿继位后,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弄得关中地区民不聊生。卫凯上书曹睿要求根据国库收入来决定支出的限度的故事。由此可见量入为出的观念古已有之,是一种得到时间和实践见证的一种非常成熟的生活消费模式。 2.2.消费与销费—消费与销费的区别和联系 消费 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而使用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消费方式的有关因素。

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一、体育消费成为消费热点的历史发展条件 我国的体育消费能不能成为消费热点?我国体育消费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环境?谈这个问题,我可能会泼点冷水。为什么呢?体育从某种意义来讲,它的主体具有第三产业的特点,统计部门也是这么处理的。当然,有关的媒体部分。体育用品部分更具有物质产品的性质,或具有精神产品的性质,但更重要的是具有服务产业的特点。体育如果作为第三产业提供的产品,在消费中作为服务品或劳务供人们消费,成为消费热点或消费需求相当活跃的、比重相当大的、增长速度相当高的消费领域,是有它的历史发展条件的。 首先,中国的经济成长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这个阶段有什么样的规定?这些规定是不是为体育产业作为一个重要消费领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创造它应具备的条件?从我国人均GDP来看,去年完成8万亿人民币,1997年是7.47万亿。去年我国经济增长是7.8%,按照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评价,大约是1比5左右,相当于90年代初的官方汇率,折算出人均1000美元略多一点。这样一个发展水平在当今世界上居于什么地位?世界银行将各类经济国家分为这样几类:一是低收入穷国;二是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三是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有的同志在中间加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四是高收入发展中国家;最后是发达国家。石油输出国单独列一组国家。中国人均收入1000美元,是一个标准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80年代,标准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分界值是750美元,进入90年代,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是比较标准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从总量看。从结构上看,中国更是标准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数量不能说明问题,只有从结构上分析,才是从质态上说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水平。 我国1997年末的数据显示,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是18%,就业比重49.9%,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概在26.4%,这与世界上其他下中等收入国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今下中等收入国家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是49%,就业比重是37%,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是36%,就业比重是13%。我做了一个结构相似性计算,我国和当今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值是最高的,不仅结构上和下中等收入国家最接近,而且总量上也是最接近的。如果和发达国家的历史比,我国的产业结构大概相当于发达国家历史的哪上阶段呢?大概相当于英法的上个世纪末,日本和美国的本世纪初。因为产业结构是可以跨时代的。从比较结果得出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一.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各地区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选择“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人均GDP”为解释变量,用X表示。如下表是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GDP的数据。 为分析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运用计算机软件Eviews作计量经济分析。得到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中国居民消费支出随着人均GDP 的增加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居民消费支出随人均GDP 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可以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12t t t Y X u ββ=++ 二、估计参数 假定所建模型及其中的随机扰动项u i 满足各项古典假设,可以用OLS 法估计其参数。 Eviews 的回归结果如图:

可用规范的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201.29130.387993t t Y X ∧ =+ ()() 15.130960.007377 ()() 13. 52303.5278955t = 20.9925R =2766.294F =23n = 剩余项,实际值,拟合值的图形如下:

三、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所估计的参数 1 201.2913?β=2 0.387993?β =,说明人均GDP 每增加1 元,平均来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0.387993元,这与预期的经 济意义相符。 2.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的度量:题中的可决系数为0.9392,说明所建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人均GDP ”对被解释变量“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绝大部分差异做出了解释。 对回归系数的t 检验:针对01:0H β=和02:0H β=,估计的回归系数 1β∧ 的标准误差和t 值分别为:115.1310SE β∧??= ???,113.3033t β∧??= ???;2β∧的标 准误差和t 值分别为20.007377SE β∧??= ???,252.59557 t β∧?? = ???。取0.05α=,查 t 分布表得自由度为223221n -=-=的临界值()0.02521 2.080t =。因为

体育消费与体育意识之间的联系

体育消费与体育意识之间的联系赵灿 [摘要] 着重研究现阶段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现状,由于经济因素和传统习惯等影响,保守性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体育消费的绝对水平较以前有了大幅的增长,但相对水平涨幅不大。 [关键词] 体育文化产业体育消费水平消费意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人们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的增强,以及体育运动生活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深入,人们对体育文化产业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不可忽略的增长点。尤其是这几年,人们在体育上投入的金钱和时间都有了明显提高。人们不光是对于体育产业的实物(体育服装鞋帽以及运动器材等)消费在提高,对于体育信息消费(体育期刊,观看比赛、表演、展览等),以及参与型的体育消费(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等)的需求更是大幅增加。 一、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年~2010年)中指出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根据以上可以得知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而对消费资料的使用与消耗。从狭义上讲即是直接的体育消费是指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比如在观看体育比赛过程中购买饮料,去外地观看体育比赛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等。归纳为两点就是实物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类。 1.实物消费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中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主要有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食品饮料等。经调查表明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5%,而用于观看比赛,参加娱乐活动的劳务性消费比重仅占体育消费支出的10%左右,体育书刊磁带占7.1%;其他消费品占 2.4%。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占到这么大的比重主要还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也就正好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因为去买这种运动服装鞋帽的人民未必会投入到真正的体育运动或锻炼中,那后续的一些带动消费就不存在。其次就是少数人购买小型的健身器材,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小型健身器材,是因为这些器材占用地方小,人们在家中就可以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而省去了一些去场馆的费用。当然后者会比前者在体育消费上面的力度大。但是这些都只是前段消费层次。 2.精神消费体育消费中的精神消费支出主要是指: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体育文化资讯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足以体现人民观赏体育赛事的热情,因为以往我们对于体育运动盛会的认识大部分人还是健身,为国争光的一种理念,但是通过这次的召开,人们发现了体育运动中给人们带来的不光是健身,为国争光,还有一种协作、高兴、放松的心情。这类消费相对实物消费而言层次较高,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会追求精神享受,这类消费的增长于是发展比较快,在广州,人们用在观看体育消费占整个体育消费支出的12.4%.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观赏型消费支出会增大。 上述外还有相关的延伸消费如体育彩票和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彩票就不用论述了,体育劳务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劳务或服装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也称参与型体育消费,如

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统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5147004.html, 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统计分析 作者:邢惠莹王希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9期 摘要:需求不足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扩内需、增加居民消费已经成了政府制定宏观政策的出发点。论文采用1994-2012我国国民总收入与家庭最终消费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特征。 关键词:消费支出;总收入;统计;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1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0-01 收入和消费水平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现阶段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家庭消费的产出率和增长率相关性在逐步增强,政府已经高度关注家庭消费--储蓄偏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采取了加快收入分配、税收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以扩大社会需求。然而,短期刺激消费的措施是有限的,提高居民收入、健全社保和医疗等长期措施才是扩大家庭消费需求的着眼点。本文从国民总收入和家庭最终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选取了1994-2012年我国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和国民总收入数据。 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因素的影响,对所得数据取自然对数,这一变换不改变原来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得到以下两个指标变量家庭最终消费支出(UC),国民总收入(UI)。 二、收入与消费函数 变形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被分为引致消费和自发消费,自发消费指不由收入决定的消费,而引致消费为因收入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消费,设常数a代表自发消费,b代表边际消费,则消费函数可表达为:C=a+bY a>0,0 居民收入消费模型:UC=a+bUI+μ1 μ1为随机误差。 在取自然对数的情况下,b表示的不再是边际消费倾向,而是表示消费收入弹性,即收入I每变换1%,消费C的变化比率。

收入与居民消费关系的计量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多因素实证分析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学号 201201170 姓名杨雅琴 学院(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金融专业

目录 摘要、关键词 (2) 一、引言 (2) 二、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2) 1、变量选择 (2) 2、模型预设 (3)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3) 1、数据来源 (3) 2、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6) 四、实证分析 (7) 1、OLS回归分析 (7) 2、斜率系数检验 (9) 3、固定效应模型 (10) 五、结论与建议 (11) 六、参考文献 (12)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计量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2005—2012年八年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计量经济方法建立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理论模型,选取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人均GDP、城镇失业率以及地方财政个人所得税收入等多个可能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结果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与个人所得税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负相关系,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水平的关系并不显著。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计量经济模型影响因素多重共线 一、引言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状况从侧面反映了该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的大小,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质量。现实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价格水平、GDP等等。但由于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及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本文仅从以下几个因素着手分析。从居民角度来看,个人可支配收入与个人所得税显著影响着其消费性支出的高低;而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来看,消费价格指数、GDP 和失业率同样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经过分析本文将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建议。 二、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1、变量选择 (1) 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水平是本文的重点分析对象。本文选取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作为居民消费水平的代表,并作为被解释变量。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决定着其消费支出。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户消费的因素很多。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收人。根据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3)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CPI越高意味着越高的通货膨胀,会造成消费支出的增加。

体育消费与城市居民生活(一)

体育消费与城市居民生活(一)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正经历着一场壮丽的社会嬗变。从劳动生产方式经济向休闲生活方式经济转化,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从农业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我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给我们带来了种种实惠。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改善,必然引起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对社会生活方式有了新的思考。城市居民迫切在寻觅一种能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同时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享受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特殊的生活方式——体育。体育与城市居民的现实生活相融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体育将以其独特的功能全面介入城市居民生活领域。1体育改变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一方面在社会条件的制约下,显示出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生活样式和方法和共性特征;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生活价值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消费观念和经济收入等差异,又会表现出生活取向上的个性特征,从而导致生活方式多元化和消费层次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传媒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城市生活方式趋同的步伐。上个世纪末,以往“千人一面”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初露端倪。21世纪,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消费层次化倾向将日趋显著。消费是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而文化

体育娱乐消费则是生活水平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已有学者以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为依据,报道我国1999年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9%左右,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滞后的现象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人们在享受层次特别是发展层次方面的消费比重将大幅度提高,科学、健美、便捷、独特的消费格局将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消费新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价值及重要性愈加受到城市居民的重视,拥有健康的体魄已成为大家的最大愿望,同时家务劳动向社会化发展,家务劳动时间减少,使人们工作之余从事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时间增多,社区文化成为人们日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空间,用有趣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户外运动者多了,室内打麻将的人少了;球场上的孩子多了,游戏机前的孩子少了;身体锻炼时间长了,看电视时间短了。许多居民养成了早、晚散步、跑步和从事其它健身活动的良好习惯。在体育生活方式中城市居民的活动更加群体化,比如参加旅游团,球队,舞蹈队,培训班等,在集体活动中寻求社会交往,打破蜂窝式的住房互不交往的局面。为了躲开现代化城市的喧嚣,将更加频繁地外出活动,减轻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逃避“城市病”“文明病”而欲回归自然的山川游,增长见识的名胜古迹行,渡假村里的休闲,都将与体育相伴,突出了体育的特色,体育它将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2体育充实了城市居民生活余暇时间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高度现代化,生产劳动的自动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收入与消费关系 摘要:居民收入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消费是宏观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关键问题。拉动消费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且有助于解决经济体中因为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累积下的一些矛盾,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健康稳定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城镇农村可支配收入消费恩格尔系数 一、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1影响收入因素: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工资收入的最基本的因素。从支出的角度计算GDP:GDP=全国总消费+全国总投资+政府支出之和+净出口从该公式我们可以简单的推理出,GDP的上升必然要求有较高的全国总消费,而消费的来源最大的就是居民的工资收入。GDP的构成包含了大量的居民工资收入的成分,GDP与工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工资占GDP的比重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它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指标。分配率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在GDP一定的条件下,分配率越高,劳动者享受到的国民收入的成果就高。 3、消费者物价水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员工实际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 1.2居民可支配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绝对收入假说认为,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不同,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越低。

最新宁夏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宁夏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宁夏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院(部)名称: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 统计学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时间: 论文答辩时间: 学位授予时间: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宁夏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摘要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GDP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弗里德曼提出的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建立模型,再利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基于宁夏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宁夏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分析结论和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收入,消费,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income a nd consumption in Ningxia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our economic is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drive the growth of GDP and our life level increases . This paper uses econometrics friedman's permanent income theory and the consumption of Keynes's absolute consumption theory building a model. we reuse stat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nalyse relative data of ningxia in 2000-2012. We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residents income and consumption in ningxia. Finally, the conclusion of analysis an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or Suggestions are given. Key words: Urban living standards in Ningxia , Income, Consumption , Econometrics , Regression analysis

新时期我国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分析(一)

新时期我国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分析(一)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归纳法对新时期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背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体育消费需求受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体育消费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社会制度、国民收入、国民文化素质、体育资料消费价格、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教育水平、体育产品结构、个人收入水平、群体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未来体育消费需求将起决定作用,显然,只有不断改善提高消费环境,才能引发更多新的体育消费需求。 关键词]体育消费需求发展 一、前言 在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无数从前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国老百姓,如今也开始寻找运动锻炼的机会和方法。期盼身体状况的改善和拥有延年益寿的健康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时尚需求。当我们庆幸体育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之际,欣慰于人们把运动与“娱乐”和“玩”相连时,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老百姓锻炼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奈性。也许只有体育人更明白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和强度与锻炼效果之间有多大的必然联系,体育消费需求希望得到科学健身的原理与知识,便于更好地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与益处。若能把数亿中国百姓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他们的的实际健康利益联系起来,其体育商机何止是一个“多”字?其市场容量又何止是一个“大”字? 二、体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消费现象,是一个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体育消费需求是指特定的消费人群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市场环境和特定的市场推广计划下对某一个特定产品的总体消费需求。体育消费需求总量是由三个重要变化分量决定的。这三个变化分量是:体育消费行为人数的数量(n)、每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量(q)和消费者对体育产品价格的承受量(P),即Q—nqP。 体育消费需求的大小决定了体育市场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如果一个社会中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潜在的和不规则的体育消费需求.那么,这个社会中体育市场的存在和发展都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如果这个社会中呈现规则的、递增的和可预测的体育消费需求,那么,这个社会中的体育市场则会成为有规律可循的兴旺市场。以一项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例,这项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月均收入与1996年相比增长了49.93%,个人月均收入增长了58.34%。有76%左右的城市居民参与了560元左右的体育消费。与1996年中国城市居民体育洧费的情况相比,其消费额绝对值增加了190元左右。这项报告还指出,中国|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在四年内增长了70%左右,年增长率为17.56%.中国|城市民众体育消费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城市第三产业GDP的增长指数,高于中国GDP的增长指数,也高于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年均增长率。 我们从这项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占家庭年收入(2.01%)和家庭年支出(3.56%)的比例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仍然相对较低(美国为20%左右).但体育消费的高增长速度已使得体育市场在中国提前成为事实,并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点和经济增长点。 对新时期体育消费需求趋势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体育市场的发展动向,并有效地满足已经存在的市场需求。对体育消费需求未来趋势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体育市场的潜在需求,并创造未来的市场需求。 三、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分析 “九五”后期,我国经济增长暂时进入相对紧缩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相应的社会整体消费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体育消费需求保持了比GDP更高的增长速度,达到10.9%,(同期GDP长速为6.7%)。由于体育消费零售额的持续增长,体育消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