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四大名茶

安徽四大名茶
安徽四大名茶

安徽四大名茶

安徽十大名茶指的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

1、黄山毛峰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徽茶,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2、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

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

“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81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正因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的良药,更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的保健佳品。

“六安片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绿茶系列中的一种,更在绿茶家族中占据首要位置。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绿

茶有利于预防和抑制癌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排毒养颜。总之,它带给人们的福音是很多的。

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3、太平猴魁

中国极品名茶,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黄山区新明乡,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特称“猴魁”。外形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叶面色泽仓绿匀润,叶背浅绿,叶脉绿中藏红;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悬在明澈嫩绿的茶计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对你伸头缩尾,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其滋味鲜绿醇甘甜,香气高爽持久,汤色清绿明净,有爽口.润喉.明目.提神之效。

4、祁门红茶

为世界四大红茶,常简称“祁红”,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祁门红茶采制工艺精细,高档茶以一芽二叶为主,一般均系一芽三叶及相应嫩度的对夹叶,分批多次留叶采,春茶采摘6-7批,夏茶采6批,少采或不采秋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经毛筛、抖筛、

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成。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肠胃不好的更要坚持喝一杯红茶,暖胃。适合做下午茶和睡前茶。祁红在英国倍受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最”、“王子茶”。被誉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芳”。

5、屯溪绿茶

黄山市屯溪绿茶的简称,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主要产地有休宁、歙县、旌德、绩溪、宁国等地。因历史上在屯溪加工输入出,故名“屯绿”。该茶条索紧密,匀正壮实,色泽绿润,冲泡后汤色绿明,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醇和,是我国绿茶中的名品。“屯绿”属炒青类,屯绿毛茶又称“长炒青”。其做法起源于松罗匹茶的制法,品种有珍眉、贡熙、特针、雨茶、秀眉、绿片等6个花色18个不同级别,此外还可窖制茉莉、珠兰、玉兰、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

6、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主产于霍山县海拔600米以上山区金竹坪、金鸡山、金家湾、乌米尖、磨子潭等地,这里山高云雾大、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土质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并茂,生态条件良好,极适茶树生长。

霍山黄芽的历史悠久,唐代即有“寿州霍山之黄芽”的记载,明代王象亚的《群芳谱》亦称“寿州霍山黄芽之佳品也。”由于金子山头日照较短,云雾缭绕,低温湿润,土质肥沃,“黄芽”在此生长,芽嫩叶肥,形成别具一格的茶叶品质。该茶条形紧密,形

如雀舌,颜色金黄,白毫显露,汤色黄绿,香醇浓郁,甜和清爽,有板栗香气。上等“霍山黄芽”,外形紧细成条,有如莲心;色泽黄嫩油润,芽叶成朵,汤色澄黄而明亮,香气清鲜。

7、岳西翠兰

岳西翠兰名茶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新创名茶。产于皖西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境内的主薄、头陀、来榜区。该地原属陆羽《茶经》所载盛产茶叶的寿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峡谷之中,周围树木葱笼,百花溢香,云雾弥漫。“岳西翠兰”是在地方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制作技术基础上创制的。谷雨前后选采一芽二叶,用竹帚翻炒杀青,继而手工造形,后经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其汤翠绿明亮,香气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8、泾县特尖

泾县特尖具有色泽翠绿、匀润显毫、嫩香持久、高爽馥郁、滋味鲜醇、甘爽耐泡、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匀整肥壮的优异品质特征。新创名茶,入杯冲泡,雾气结顶,兰花清香四溢,芽叶徐徐展开,清澈明净,品之鲜醇爽口。

9、涌溪火青

产于安徽泾县榔桥镇涌溪村,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

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

10、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是一种产于安徽省桐城市北部山区的茶叶,明清时期,伴随着桐城文派的崛起,桐城小花被作为贡品,特贡朝廷,属于中国历史名茶。“桐城小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采茶时山上的兰花也开放了。花香沁入茶中,冲泡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像沉醉如茶林之中。桐城小花的核心产地为桐城市龙眠山。

世界十大名茶

世界十大名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2、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3、洞庭碧螺春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4、安溪铁观音 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问(1725一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其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品质优异的安溪铁观音茶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芙蓉沙绿明显,青蒂绿,红点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青心红镶边。 5、君山银针 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

闲谈安徽茶文化

闲谈安徽茶文化 2015-10-11 09:01来源:合肥晚报作者:程燕李婷李云胜 摘要:据考证,安徽地区的饮茶、种茶、制茶,始于三国之前。安徽气候温润,四季分明,独特的气候条件,让安徽成为名茶荟萃之地。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都是享誉中外的名茶。 ... 茶之于中国人,可能须臾不可或缺。但是,朋友,您是否参悟过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呢? 如果拿中国来说事范围太大了的话,那么就说说咱安徽的茶文化吧。 或许你对此也不甚了解,不过大可不必着急,听听茶叶专家丁以寿教授来为我们解读安徽茶文化吧。 丁以寿,安徽农业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多年来致力于茶文化的研究、推广,著有多部专著。10月4日,由《最合肥》周刊和合肥新华书店联袂推出的第十期“三孝口阅读会”与众多茶文化爱好者如约而至。 声名远扬的皖茶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圣”陆羽写出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茶经》,将我国产茶的地方划分为八大茶区,我们安徽也是茶区之一,可见安徽地区自古盛产茶叶。 据考证,安徽地区的饮茶、种茶、制茶,始于三国之前。 丁教授说,安徽气候温润,四季分明,独特的气候条件,让安徽成为名茶荟萃之地。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都是享誉中外的名茶。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被称为“群芳最”、“红茶皇后”的祁门红茶,可谓是红茶中的极品。 祁门红茶原产地为安徽祁门县,创始于光绪年间,至今已有百年生产历史。早在唐朝,就有关于祁门茶叶生产盛况的记载。“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逾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地区山高土好,温暖湿润,云雾飘渺,适合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 黄山茶可追溯到盛唐时代,明清时期,独具特色的黄山茶已声名鹊起,黄山毛峰的雏形也在这时开始形成。 “黄山毛峰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代表了黄山茶的最高品格。”丁教授介绍道。 “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曾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的太平猴魁,是烘青茶中的极品。太平猴魁鲜爽味醇,冲泡三四次,仍存阵阵兰花香,实不愧为“猴魁”,久享盛名。 六安瓜片诞生于六安茶之中,其采摘、扳片、炒制、烘焙技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六安瓜片是清朝名茶中之精华,被列为名品入贡,是皇室才有资格享用的名品。 各类名茶汇聚我们安徽大地之上,经过历史的洗礼,时间的积淀,每一种茶都形成了它自身独有的“个性”,融汇成声名远扬的徽州茶文化。 源远流长的茶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而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茶叶,则成了文学艺术的创作对象。古往今来,诸多诗词绘画中,以皖茶为艺术创作对象,赞美皖茶的名篇不胜枚举。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明朝茶学家许次纡的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第一段则是对六安茶实至名归的赞美。 “歙县人张潮作《松萝茶赋》,对松萝茶的采制、烹饮方法、品质特点、流通地区等竭尽铺排、渲染,文采粲然,文笔生动,堪为中国名茶赋中绝唱。”谈起《松萝茶赋》,丁以寿侃侃而谈。 “敬亭雀舌相争传,手制从过谷雨天。酌向素瓷浑不辨,乍疑花气扑山泉。”清代宣城人施润章的《绿雪》,语言简净,生动有趣,以独具一格的笔调写出了敬亭绿茶的特质。

安徽名茶 安徽十大名茶

安徽名茶安徽十大名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黄山毛峰二、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 《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

人荡气回肠;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安徽名茶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81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正因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茶道。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所包含着许多中国古代人民的优秀理念。如:尚和、重德、贵真等。 “尚和”是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

中国十大茶叶代表及特点

中国十大茶叶代表及特点 自从神农氏发现了茶叶,中国就是第一茶之乡。都说中国有十大名茶,那中国十大茶叶品牌有哪些呢?根据茶叶质量及其销量排行为大家揭秘中国十大茶叶品牌排行榜,一起来看看。 中国十大茶叶品牌就是: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峨眉山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武夷大红袍,普洱茶,六安瓜片,祁门红茶。 1、西湖龙井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茶叶品牌之首,位于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恋之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赞美诗句。龙井茶加工方法独特运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西湖龙井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 2、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既是茶叶名称,又是茶树品种名称。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萌芽期在春分前后,停止生长期在霜降前后,一年生长期7个月。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 铁观音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而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铁观音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五。其树性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适宜制种铁观音茶。

安徽名茶安徽名茶安徽十大名茶

安徽名茶-安徽名茶安徽十大名茶 一、黄山毛峰二、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

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 《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安徽名茶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81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

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正因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的良药,更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的保健佳品。 “六安片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绿茶系列中的一种,更在绿茶家族中占据首要位置。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绿茶有利于预防和抑制癌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排毒养颜。总之,它带给人们的福音是很多的。 三、太平猴魁 中国极品名茶, 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黄山区新明乡,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特称“猴魁”。外形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叶面色泽仓绿匀润,叶背浅绿, 叶脉绿中藏红;入杯冲泡,芽叶成朵,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相关语法和写作练习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语法与写作练习 一、语法填空 As is known,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e. While 1.(mention)Chinese culture, Chinese tea culture cannot be missed. It is the culture of making tea and drinking tea in China, which is 2.(difference) from that of Europe, Britain, and Japan. In China, drinking tea 3.(refer)as tasting tea, which not only means distinguishing the quality of tea, but also enjoying the pleasure of falling into the dream about life while drinking tea. A short retreat from a much busier life, make a cup of tea4.taste it in a quiet place on your own, not only relieving tiredness but also refreshing 5.(you) soul heartily.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6.is quite particular about ceremony and etiquette(礼节). When guests pay a visit, etiquette of making tea for guests is 7.(basic)required. When making tea, proper

安徽省茶叶市场分析

安徽省茶叶市场分析 一、安徽茶园种植面积分析 2007年以来,安徽省茶园种植面积保持在 130千公顷左右。2010年,安徽省茶园种植面积达到 13.35万公顷,比 2009年增长 3.65%;2011年,安徽省茶园种植面积达到 13.8万公顷,比 2010年增长 3.35%。 二、安徽茶叶生产情况分析 2007-2011年,安徽省茶叶产量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2010年,安徽省茶叶产量达到 8.3万吨,比 2009年增长1.52%;2011年,安徽省茶叶产量达到8.8万吨,比 2010年增长 5.19%。 三、安徽茶叶加工市场状况 2011年,安徽省共有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企业 58家,亏损企业 2家,企业亏损总额 23.9万元;精制茶加工行业资产总额为 24.28亿元,同比增长49.58%,行业负债总额为12.52亿元,同比增长40.81%;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48.43亿元,同比增长55.52%;行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 2.87亿元,同比增长40.32%。 截止 2012年上半年,安徽省共有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企业 74家,亏损企业 2家,企业亏损总额 27.4万元;精制茶加工行业资产总额为 27.47亿元,同比增长30.50%,行业负债总额为 13.39亿元,同比增长24.80%;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26.49亿元,同比增长18.74%;行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 1.53亿元,同比增长32.94%。

四、安徽茶叶消费需求分析 中国十大名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都产自安徽。在这四种名茶中,以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最为名贵,而这些品种的春茶同样身价不菲。 多年来安徽省茶叶一直处在“有姓无名”或“有姓多名”纠结中,有姓,指有以产地命名的品种,如红茶有祁门红茶、绿茶有黄山毛峰等等;无名,指各个品种没有自己的名牌;多名,指一个茶叶品种多个注册商标。茶叶品牌和茶叶品类之间完全割裂,导致了安徽茶扬名中外与安徽茶品牌默默无闻之间强烈的对比。 这种纠结,常常导致茶叶市场混乱无序和消费者无所适从。比如许多人都知道六安瓜片是一种名茶,但市场上林林总总的牌子太多,价格悬殊也很大,而且茶叶都是包装好的,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选择,也无法识别茶叶是否新鲜,更谈不上忠诚于某种品牌。 从 2012年起,安徽省将重点围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四大名茶,以品牌建设做大做强茶产业。 五、安徽省茶叶市场竞争力 从安徽省精制茶加工各项指标在全国的比重看,截止 2012年上半年,安徽省精制茶加工行业的企业数量、资产总额、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在全国中的比重分别为6.90%、5.26%、5.31%、4.16%。 从安徽省精制茶加工的行业数据看,近几年,安徽省精制茶加工行业的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2012年上半年,安徽省精制茶加工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6.14%,毛利率为13.33%,销售利润率为5.76%,

茶叶展会项目策划书

茶叶展会项目策划书 茶叶展会项目策划书安徽茶叶展览会策划书 2012安徽茶叶展览会 策划 书 策划人:孙阿珍 专业:会展921 指导老师:张祎时间:2011-6-10 目录 第一部分展会前期策划分析 一、茶叶市场背景分析 (1)茶叶行业分析 (2)举办地市场分析 (3)举办场馆分析二、展会分析 (1)展会目的 (2)展会主题 (3)展会内容 (4)展会战略 (5)展会形式三、预期效果分析 (1)展会规模 (2)展会安排 (3)参展单位预期利益四、展会招展计划 (1)建立参展商数据 (2)展区、展位划分 (3)展位价格制定 (4)招展策划及价格 (5)编制招展函 (6)招展总体进度计划五、展会招商计划 (1)建立目标观众数据库 (2)编制观众邀请函 (3) 招商活动规划 第二部分展会的主体策划一、会展基本概论 (1)会展时间安排 (2)会展地点(3)办展机构 (4)展品范围二、展会的宣传推广计划 (1)市场推广策略 (2)推广目标 (3)媒体安排三、展会的服务安排计划 (1)大会服务区域

(2)展台搭建、展品运输服务 (3)餐饮、住宿、旅游 (4)交通配套服务 (5)其他服务四、展会的筹备计划 五、展会财务初步预算制定第三部分展会的实施计划一、展会的开幕策划及管理 (1)会场布置 (2)现场接待工作 (3)媒体的接待和管理 (4)展会开幕二、展会的现场管理 (1)布展期间展会的现场管理 (2)开展期间展会的现场管理 (3)撤展阶段的现场管理三、展会期间工作执行计划 (1)展前协调工作 (2)展会资料保密工作四、展会危机管理计划 (1)危机类别 (2)应对措施五、展会的评估 (1)展会结算计划(2)展会分析与总结附件附录 前言 茶叶起源于中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安徽有十大名茶: 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敬亭绿雪。安徽是产茶大省,振兴茶业经济,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意义深远。举办此次会展有利于促进安徽茶业发展。 2012安徽茶业展览会 一、茶叶市场背景分析 (1)茶叶行业分析 茶业的起源。我国茶业文化及在国际上的地位。我国茶的主要种类及其出口情势。我国茶叶主要产地。我国知名茶业品牌。 (2)举办地安徽茶叶市场分析 安徽是产茶大省,振兴茶业经济,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意义深远。安徽茶叶在全国茶叶的地位。安徽茶文化。安徽各地名茶发展现状。安徽茶业的品牌化和质量提升。安徽茶业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茶艺文化1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茶艺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有着自身独特的传承性和多样性,而茶艺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一定的代表性。茶艺起源于中国流行与世界,茶叶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神奇树叶”。这足以体现茶叶及茶艺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在田广林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说:“在我国固有的汉语言系统中“文化”是“文”与“化”这两个字的复合。”“文”最早可见于商代甲骨文,像身有花纹袒胸而立之人,后引申为各色交错的纹理,并进而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化”字出现较晚,不见于甲骨文,有改易变约,生成诸义。初指事物形态和性质的改变,后被引申用于教行,迁善等社会意义。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在春秋战国以后的《周易·贲卦·象传》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指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人文”指人际之间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人伦规范和风土民情等而且在西汉刘向《说苑》中开始将“文”“化”二字正式合为一词,特别是在这本书的《指武》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圣人治天下,先文德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遇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其后在晋人束皙的《补亡诗·由仪》中也有此类说法如“文化内辑,武功外悠”,不管意思是什么到从字面意思可解释为在国内必须以以文教化人民,在文不能教化的前提下对外需以武力对抗。所以在这里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到在汉语系统中“文化”一词的本意是与武功、武力相对,指以

文德教化天下,这里既充满政治主张又有具体的伦理意义。所以在我国的这些传统文化茶文化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链条在传统文化中起着教化伦理的意义深厚颇远。中国人在饮茶过程中讲求的享受,对水、茶、器具、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会友。茶本身存在着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成为人际关系的媒介,逐渐形成传统东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国茶文化。 一、茶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国饮茶的正式记载,要从《三国志》开始,才有较可靠的依据。此时茶饮仅流行于部分南方上流阶层间,一般社会对于茶饮抱持着存疑态度;而部分北方人尚不知茶为何物,嗜茶者多被视为“漏扈”、“水厄”、“酪奴”等轻蔑的字眼。 在北朝,达官贵人宴饮中有时也陈设茶饮,但多抱持着耻不复食的心态,只有江南残民至北朝投顺者,一时改不了在南方的喜好,因此仍习惯茶饮。一直到隋代南北统一,以迄大唐的太平盛世,渐渐南方的风尚,使嗜吃乳酪的胡人,也开始习惯茶饮。因嗜茶人口日增,风气逐渐形成,久之茶便成为日常大众化的饮料。此即为由尝试至肯定的过渡时期。当时出现几个承先启后的现象:第一、茶叶由最初的药用性质,至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到了隋唐时代,茶已成为纯粹的饮料;第二、从原本要到人烟稀少的山区,到引进茶树于山坡地栽种,以茶谋利的茶农也逐渐有其重要的角色;第三、从原本不讲究焙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十大名茶 版本之一: 一西湖龙井 "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明高濂《四时幽赏录》)"龙井茶,虎跑水",这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杭州西湖的双绝。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前一句是咏西湖之美,后一句是咏茶叶之美。西湖龙井茶就产在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历史悠久。据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品饮龙井茶,饮后赞不绝口,兴之所至,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如今仍生机盎然,供游人观赏。 二黄山毛峰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明·许次纾《茶疏》)。又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由此可知,黄山产茶历史悠久,黄山茶在明朝中叶就很有名了。 三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已卯……抚臣宋荤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如何,该茶历史悠久,早为贡茶是毫无疑义的了。 四太平猴魁 尖茶是安徽省的特产,产于太平、泾县、宁国一带。除普通尖茶外,还有太平魁尖、泾县特尖,近年宁国又创尖茶新产品--黄花云尖。各类尖茶采制技术

和茶叶外形较为相似,而内质却各具风格。太平猴魁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五六安瓜片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 六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产茶已有二干多年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这里地势高峻,一般高达800米以上,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多。清乾隆年间有人道:"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长伴山中客。"这里还有豫南第一泉"黑龙潭"和"白龙潭",景色奇丽。这缕缕之雾滋生润育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 七祁门工夫红茶 祁门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主产安徽省祁门县,与其毗邻的石台、东至、黔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祁红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香气浓郁而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八君山银针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李白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诗)。这是唐代两位大诗人对洞庭君山的抒情诗句。"玉镜嵌君山,银盘托青螺",确是壮景奇观。君山和君山茶,历来结下不解之缘,清代万年谆诗云:"试把雀泉烹雀舌,烹来长似君山色。"君山有大小七十二蜂,每个山峰都有一个名字,每个山峰都有异景奇观,每个景观又都有一段优美动听的故事。 九武夷岩茶

黔南州茶产业简介

黔南州茶产业宣传资料 翻开世界地图,沿北纬25度环视,你会发现,除了海洋、城市和沙漠外,在中国贵州南部,在苗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这就是被联合国组织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黔南。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97米,年平均气温15℃、降雨量1200mm,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全州辖十二县市,有汉、布依、苗、水、瑶等37个民族,拥有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县,是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地区,境内山水风光钟灵毓秀,自然生态神秘古朴,民俗风情醇厚浓郁。 全州土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境内植物茂盛,动物繁多,资源丰富,为开发农业、林业、牧业和其他种养业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土壤肥沃,山高雾多,生态良好,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众多名优绿茶,“都匀毛尖”、“贵定雪芽”从明代起就为历代贡品, 深受当朝皇帝喜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必须的得天独厚的优越生态环境,特别适合高品质绿茶—“都匀毛尖”茶生产,是发展都匀毛尖茶的天赋宝地。茶叶水浸出物,茶氨酸,茶多酚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为我州发展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 都匀毛尖茶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云雾缭绕的大山之中,是贵州“三宝”之一,每年

自清明至立秋采摘,以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为最佳。都匀毛尖茶外形条索紧细卷曲,白毫满布,匀整有锋苗,色泽绿润,嫩香持久,香清高,味鲜浓,滋味鲜爽回甘。讲究“三绿透三黄”,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明崇祯皇帝十分喜爱“都匀毛尖茶”,因其外形似鱼钩,曾赐名“鱼钩茶”,使得“都匀毛尖茶”早在明清时期即为贡品。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曾得优奖。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可见,史籍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均作了简明的记述。从1915年开始,黔南州都匀毛尖茶就和贵州茅台酒一起走向了世界。后人称“北有贵州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1956年,毛泽东主席品尝此茶后挥毫写到:“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此茶可叫毛尖茶,毛泽东”都匀毛尖茶由此得名。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在国内享有盛誉。 都匀毛尖茶在制作上极为考究,要求采用独芽或一芽一叶的茶青进行炒制。加工过程分杀青、揉捻、做形、提香、干燥五道工序,讲究“火中取宝,一气呵成”。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加工技艺使得“都匀毛尖”茶得到国内国际茶叶专家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拥有“中华老字号”、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十大名片”、“贵州100强品牌”等称号,在国内、国际茶叶评比活动中屡屡棒金夺银,先后获得国际绿茶金奖等国内外奖项30余个。1915年在巴拿

安徽毛峰茶叶

安徽毛峰茶叶 安徽的名茶有很多,由于自己天然的地理优势导致安徽成为了茶叶的产地。都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徽毛峰主要是出自黄山,正是由于黄山独特的气候和空气才形成了毛峰这种比较好喝的茶叶。下面具体的给大家介绍几种安徽的茶叶都有哪些,以及这些茶叶的来历和好处。 安徽十大名茶是指安徽十种出名的茶叶。安徽十大名茶指的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 产于安徽省黄山。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

高的评价;“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 “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81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正因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的良药,更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的保健佳品。 “六安片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绿茶系列中的一种,更在绿茶家族中占据首要位置。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绿茶有利于预防和抑制癌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排毒养颜。总之,它带给人们的福音是很多的。

茶艺师茶道传统文化学习笔记

茶艺师茶道传统文化学习笔记 ★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云贵高原是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 2.云贵高原发现大量的野生大茶树。 3.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茶树。 4.云贵高原发现茶籽化石。 5.茶树学名及一些国家对茶的称呼都与中国有关。 6.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茶具在中国。 ★中国分为哪些大的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茶园面积稳定增加,产量、产值快速增长 ——茶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茶叶销售屡创新高、优势产品得以体现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 ——产值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显著 ★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咖啡;可可;茶 ★中国茶叶出口必须实现的五个战略转移 1.从欠发达国家市场向发达国家市场转移 2.由绿茶出口一枝独秀向多茶类齐头并进的出口产品结构转移 3.从出口数量增长型向规模效益并举增长型转移 4.从出口中低档茶向中高档茶转移 5.从散装茶出口向小包装品牌茶出口转移 ★哪几个质量与安全问题是阻碍中国出口增长的核心因素 1.农药残留问题 2.稀土残留问题 3.重金属污染问题 4.氟、铝富集问题 5.微生物污染问题 ★茶产业未来的方向:茶叶深加工与终端产品开发 ★茶树的叶片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 鳞片:无叶柄,质地较硬,呈黄绿或棕褐色,表面有茸毛与蜡质,随着茶芽萌展,鳞片逐渐脱落。鱼叶:形似鱼鳞而得名。叶柄宽而扁平,叶缘一般无锯齿,或前端略有锯齿,侧脉不明显,叶形多呈倒卵形,叶尖圆钝。真叶:发育完全的叶片。 ★茶树的生育周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茶树生长有“四喜四怕”的特性,具体内容是什么?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喜酸怕碱 ★茶树良种的标准 丰产性:比当地主要栽培品种增产15%以上。适制性:要适制当地的茶类,制茶品质优良。适应性:适宜种在高山,也适宜种在丘陵,对土壤的碱度也不过于严格。抗逆性:茶树的抵抗病虫害能力、抵御寒冷和干旱的能力要好。 ★茶树育种方法:系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多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育种、茶树组织培养育种 ★新建茶园一般需要经过规划设计、土地开垦、茶苗定植、幼龄茶园培育等工作步骤。 ★成龄生产茶园的常年管理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绿茶初制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红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乌龙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茶叶贮藏的目的:是要保持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形。 ★茶叶贮藏的原理:设法使茶叶充分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外界温度、湿度、氧气和阳光的影响,避免与带有异味的物品物接触,还要使茶叶不受挤压和撞击,以保持其原形、本色、真

古丈茶文化简介

古丈茶文化简介 一、基本情况概述 古丈种茶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最早文字记载见著东汉《桐君录》。南北朝《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唐代杜佑著《通典》记载:“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贡。”可见古丈茶在唐代就已被列为皇家贡品。公元939年,因不堪税负,土司王彭士愁率部与楚王马希范为茶争战,久战无果,后立溪州铜柱起誓为盟方结束战事。 1929年,古丈“绿香园”毛尖茶参加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获得金奖,同年参加法国国际博览会,荣获国际名茶奖,从此开创了古丈毛尖品牌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古丈茶业获得长足发展,茶叶品质进一步提升,连获殊荣。1957年古丈毛尖荣获西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1982年商业部评选全国30大名茶时,古丈毛尖名列第九,入选中国十大名茶之列;1983年被外经贸部评为全国优质出口产品;1988年获北京·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被列入北京第11届亚运会指定产品;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并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99湖南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和“99湖南消费者购买首选品牌”, 2001、2002年连获中日韩国际名茶金奖,2005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2008年被评为中国绿茶高峰论坛金奖。同年,“古丈毛尖”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11年5月,“古丈毛尖”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古丈毛尖制作有其独特的工艺流程,其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做条、提毫收锅等八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道道工序都要求精细操作,不可疏忽。特别是要掌握杀青和做条两道关键技术,非言传身授的茶师很难把握其要领,制作出精品。 古丈毛尖生长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古丈县属中亚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温和湿润,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气候的地域分布不匀,小地形气候复杂,垂直变化大,山地逆温效应明显,具有山地森林小气候的特点。土壤腐殖质及土层厚度微域分布明显,土壤质地多为壤土或砂壤土。其中含氮量大于1%的面积占83%。全磷含量在0.5%-0.2%之间,全钾含量平均为2.2%,硒含量极为丰富,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特定自然生态条件下,相对丰富的土壤养分,尤其是茶园土壤母质多为紫色板页岩,含磷量高,极宜茶树生长,为古丈毛尖名优茶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古丈毛尖选用适制的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具有紧直多毫、色泽翠绿、嫩香高悦、滋味醇爽回甘、耐冲泡等特点,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古丈毛尖的独特品质。

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概述 1、项目名称:系列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 2、承办单位:安徽YT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3、项目负责人:TYU 4、建设性质:新建 1.2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依据 (1)2010年《HK统计年鉴》; (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 (5)《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 (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JJ36-79); (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1)《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12)项目单位委托我公司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2.2编制范围 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

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其主要内容如下:(1)市场分析与项目建设规模 (2)建设条件与选址 (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经济效益分析 (5)项目的结论及建议 1.3项目基本情况 1.3.1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工业产业快速发展、调整地方工业产业解构、加大FH县招商引资步伐,为推动我省茶叶机械化、产业化发展作出贡献,安徽YT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计划在FH县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系列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项目规划占地42000平方米(约合63亩); 2、项目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其中建设生产车间18000平方米、仓库2000平方米、综合办公用房2000平方米,职工宿舍800平方米,宿舍1500平方米以及辅助用房700平方米; 3、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购置大型车床、摇臂钻床、磨床、刨床、卷板机、折边机等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并配套建设道路、停车场及供配电、给排水、环保、绿化、消防等公用设施。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生产系列茶叶加工机械12000台的生产能力,产品包括杀青机、烘焙机、筛选机、理条机、揉捻机、提香机等15个系列共100多种型号,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茶叶机械加工企业,解决约200人的就业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3.2项目选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