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武士》影评
勇敢的心影评(精选6篇)

勇敢的心影评勇敢的心影评(一):《勇敢的心》影评:这是一部英雄是史诗.看了勇敢的心,很有触动,以前为之动容过的诸位,必须不会忘记,威廉华莱士在临死前的那声“Freedom”。
这呐喊所引起的震撼,配合着背景音乐,经久不息,直到影片的尾声。
一、感情篇当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奏响,镜头像戴在鸟的翅膀上一样,幽雅地掠过藏青色的山峦,白雾从小河上升腾起再散开,镜头不断地拉近,树林间出现了人马的影子,电影就开始了。
一个男人的声音在此时响起:“我将为你们讲述威廉姆华莱士的故事,英国的历史学家们会说我在说谎,但历史是由处死英雄的人写的……”在父兄的葬礼上,小Wallace在众人的怜悯中没有说话,一个人默默的感伤。
更加年幼的Murron 一向在关注着他,当众人都离开的时候,小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从平静的土地上摘下了一朵紫色的蓟花送给小Wallace。
当他接过花的时候,那是我在电影中唯一一次看见他的眼泪大滴大滴地流淌在眼眶之外。
他的眼泪能够忍受看到被吊在房顶上扭转着苍白面容的尸体时恐惧,能够忍受失去至亲时的莫大悲痛,却承受不住一朵野花的关怀。
说是宿命也好,他们此后的人生便因为这次的邂逅谁也逃不了对方的宿命。
长大成人的他们在以前的小村庄重逢,在教父的见证下秘密地完婚,在月色树林中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成人礼,一切顺理成章而无限平静。
正如Wallace所期望的那样,他期望过着平静的生活,成家、娶妻、生子。
本来我以为他们的感情会更加长久和轰烈一些的,没想到却因为Murron被英国的军官割喉而死而让他们的“在一齐”戛然而止。
失去了爱人的Wallace再也找不到平静的可能,心中注定属于英雄的抗争和对自由深深的信仰让他成为了神话般的领袖。
我看到的苏格兰的男人们是穿着裙子上战场,光着屁股挑衅,光明正大地侮辱敌人的。
为了所有的人而抛弃了自己的人就是英雄。
成了英雄以后的Wallace用脑子打仗,用身体屠戮,捍卫自己除去爱人后最后的信仰。
马背上的人生荡气回肠,刀光剑影中的铁血柔情热烈。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电影影评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电影影评【一刷:】这部电影与《最后的武士》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展现了战争年代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在相互交织与碰撞之后,便是认同、尊敬和爱戴。
因此,在胜利方和战俘之间,也会产生感情。
电影的“有时候胜利也很沉重”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泪点。
本片视角独特,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并理解那种离奇、变态但又珍贵而悲壮的情感。
【二刷:】由于鲍爷的离世,我特地重温了这部电影。
二刷之后,再看我两年前的评论,不敢完全苟同,也觉得自己当时的评论过于“直男癌”。
特别是用“离奇、变态但又珍贵而悲壮的情感”来解释同性之爱,“珍贵”“悲壮”可以接受,但“离奇”和“变态”这两个词确实用得不太恰当。
世野井对杰克可谓是一见钟情,或许他自己都无法理解这份感情,也无法直面这份情愫。
尽管他在理智上禁欲,但感性却无法抑制。
他为了杰克,一次次违背自己的准则。
作为陆军大尉,他却被一个战俘“迷惑了心智”,甚至连他的手下都能看出来。
双颊亲吻那场戏是永远的经典,世野被亲时的神情、被亲后的拔刀和昏厥,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心理防线的崩溃,以及喜悦(这是最重要的一种情感,不要忘记)、震惊、绝望(杰克这样作死,自己再也无法保护他)等几种极度矛盾的情感交织与纠结。
在这一瞬间,观众几乎要窒息,世野又怎能自持呢?杰克这个角色本身充满了魅力。
他在战俘营中特立独行、讲义气且行为优雅,再加上鲍爷那异色的双眸,更为这个角色增添了潇洒与魅惑之感。
一刷时,我觉得杰克是在利用和戏弄世野的感情,但二刷时,我发现杰克向世野“献花”,在企图逃跑时还不忘戴上世野赏赐的毯子,以及面颊上的吻等,这些“作死”的行为,如果用戏弄来解释,那只能说他是个不要命的人。
劳伦斯和大原之间的友谊(姑且这么说吧)也令人细思极虐。
作为敌对方,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他们在相知后,开始相互认同、尊敬和爱戴。
大原借圣诞节之机,送给了劳伦斯最好的礼物——生命,尽管他“厚颜无耻”地自称是圣诞老人,但却让人不由得产生敬意。
末代武士 观后感

《末代武士》观后感
《末代武士》是一部由汤姆·霍兰执导,爱德华·兹罗、海伦·米伦、渡边谦等人主演的历史传记电影。
该电影讲述的是日本最后一个武士——土方岁三的故事。
整部电影的拍摄手法非常独特,通过现代的视角来审视过去的历史人物,通过岁三的忠诚、勇气、信念等方面的表现来探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被土方岁三这个人物所吸引。
他是一个忠诚、勇敢、坚毅的人,他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支柱的力量,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感动。
电影中的许多情节也非常值得回味的。
例如,岁三在战斗中的表现出色,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武士,也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创新的指挥官。
他的智慧和勇气,让人感到非常钦佩和敬畏。
此外,电影中也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日本文化。
总之,观看《末代武士》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电影中土方岁三的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忠诚、勇气、信念等品质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日本文化和历史。
我相信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好看的作品,更是一部有思想深度和启示意义的作品,它能够带给观众许多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影武者》影评

《影武者》影评毫不夸张地说,黑泽明是日本电影的“教父”,是整个亚洲电影的重要影响者。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对人性和社会有着深刻的洞察,对后来的许多电影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0 年,黑泽明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的上一部电影遭遇了评论不佳和与发行公司的纠纷,难以获得新的投资。
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两位“崇拜者”科波拉和乔治·卢卡斯。
他们共同担任监制,为黑泽明的新电影《影子武士》筹集资金。
这部电影不仅赢得了第 33 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还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影子武士》讲述了一个关于替身和权力的故事。
武田信玄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一位强大武将,他的人格魅力和战略思想影响了整个日本历史。
然而,当他意外死去时,他的影子武士不得不代替他继续领导军队,维护他的威望和家族的荣耀。
电影中的影武者,不仅需要在面容上与武田信玄相似,更要在心理和行为上极尽模仿,以欺骗敌人和身边的人。
这种替身的存在,反映了人类社会中对于权力和形象的追求,以及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心态。
黑泽明通过影武者的故事,探讨了权力、欲望、忠诚、背叛等主题,同时也展现了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和武士道精神。
在电影中,武田信玄的战略思想“风林火山”被着重强调。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句话不仅是武田信玄建设军队的基本思想,也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他的威严和智慧,使得他的军队在战场上无往不利。
然而,当他意外死去后,他的替身却无法继承他的威望和智慧,最终导致了武田家的灭亡。
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武田胜赖,他是武田信玄的儿子,却因为无法继承家族的权力而心怀不满。
他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日本战国时期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人性的扭曲。
这种矛盾和冲突,不仅导致了武田家的灭亡,也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影子武士》是黑泽明对武士道精神的一次深刻反思。
在热兵器时代的来临,武士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们曾经信奉的武士道精神,在火枪和大炮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影子武士观后感斑驳陆离的荣与辱

若非友人提及,我竟忘记了岁月有痕,那些曾在荧幕上饰演凡世悲喜的角色们,早已列于天国的传记之中。
而今日之银幕,如同那不毛之地上的幻灯片,来来回回播放着现实的影子。
《影子武士》,黑泽明笔下的电影巨作,须是在此意境中缓缓铺开。
我走在街上的时候,并不敢抬头直视天空;在那看似清明的天空之下,藏着多少血与泪的故事?这样想着,便不禁又回到屋内,在昏黄的灯光下缓缓展开那张黑白的照片——那是《影子武士》的海报,它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在某一角落等待我的发现。
导演将故事设定在战国时代末期的一个转捩点。
武田信玄病逝后的政治真空为何需要一个冒牌货——一名影子武士来进行填补?这是一个问题。
在这个“以貌取人”的时代里,“名”成为了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在尊卑分明的社会结构下,“名”的意义又岂止是姓名二字所能概括?影片一开场便是战争过后的那片荒凉景象,废墟上青年用他惶恐不安的眼神注视着这世界的残骸。
无疑这是对社会历史深刻的隐喻。
鲁迅先生曾言:“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者和再现者”,而黑泽明所呈现的却是一个扭曲的世界镜像。
那主角——无名无姓的影子武士举行了一场近乎过分真实的戏码。
他不仅要在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扮演“主公”,甚至连其私生活的种种细节也要不断揣摩和模仿。
就像是一幅画前的人偶被硬生生地扯至现实舞台一般滑稽而又悲哀。
然而影中的每个角色并非仅仅为了描绘光怪陆离的故事而存在;他们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与文化背景,在权力、欲望、信仰之间交织出复杂的人性图谱。
信廉忠君爱国的形象勾绘得尤为真切;即便是在得知影子的真身之后仍旧毕恭毕敬地称呼对方为“主公”,不知究竟是一种执着还是另一种冷漠?但正是这份对于地位和权势无限的追求和尊敬让信廉最后丧命于敌手手中。
镜头中那数次出现的旗帜无疑是一种社会现实的讽刺象征—它们象征着权力的游戏和人性的虚伪面具。
每当旗帜飘扬时随之而来的是阴谋、背叛以及战争带来的死亡;而当风停旗落之时又是对人性光辉一面希望重燃的时刻。
《影武者》电影影评

《影武者》电影影评《影武者》是一部 1980 年上映的日本历史电影,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仲代达矢、山崎努、萩原健一、根津甚八、隆大介等主演。
影片以日本战国时代为背景,讲述了替身与本尊、忠诚与背叛的故事。
武田信玄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位名将,他以勇猛善战和智谋过人而著称。
在影片中,武田信玄一共出现了三次,导演分别从三个角度表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武田信玄的胞弟武田信廉和影武者假扮的武田信玄一同出现。
故事的情节以简单对话的形式展开,先是交代了影武者的来历和身份,接着用影武者的粗俗和猥琐,对比武田信玄的宽宏气度。
同时,影武者也展露出了敢作敢当、侠义的一面,因此,他被武田信玄的个人气质所折服,也就有了说服力。
第二次,武田信玄看到部下准备撤退的书信,大发雷霆,像个孩子一样任性、霸道,毫不掩饰自己情绪的失态。
家臣严厉地训斥了他,并告知事情有了转机不会撤退之后,武田信玄马上心情好转,真诚地接纳了批评,甚至为刚才的鲁莽感到不好意思。
这证明他是一个坦诚、肯接纳正确意见的人。
第三次,武田信玄受伤后,感到时日无多,为了武田家族,要求瞒住死讯三年。
这证明他对自己的作用和未来的局势有很清楚的认识,是一个有谋略、高瞻远瞩、有洞察力的领导者。
之后的剧情中,影武者在武田信廉的调教下,逐渐对武田信玄本人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完成了内化。
武田胜赖的出兵挑衅行为,影武者将自己代入武田信玄,予以拒绝,这激怒了武田胜赖。
武田胜赖感受到了父亲活着时带给他的压力,所以他才会去攻打父亲没有打下来的城池。
否则,他只要违背影武者,去反击挑衅就可以了。
而家臣因为怕他失利,让影武者坐镇指挥,收效甚好。
敌人被吓退,城池也攻下了,影武者的地位再一次稳固。
可是在武田胜赖的内心深处,他感受到的是比从前更深的绝望。
这也为扫清影武者之后,他一意孤行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他只有通过没有父亲参与的战斗并取得胜利,才能战胜父亲的阴影,从而让家臣臣服。
可是家臣不了解这一点,没给他这个机会。
军刀VS火枪,不可错过的日本战争电影《最后的武士》

军刀VS火枪,不可错过的日本战争电影《最后的武士》想必看过军武次位面第四期《火力时代》的观众都对节目开始时加特林机枪扫射骑兵的这个画面记忆深刻,画面中武士们身披铠甲手持武士刀,冒着铺天盖地而来的子弹无畏冲锋,英勇献身的场面既悲壮又令人感觉奇怪。
为什么骑兵吃饱了撑的要对机枪阵地发起冲锋呢?这还要以一部讲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武士的电影《最后的武士》讲起。
《最后的武士》海报武士道在日本文化中有非常深远的地位,其地位甚至可以相当于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你以为武士道仅仅是对主子的愚忠和不惧死亡那就大错特错了。
真正的武士道其实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仁义礼智信为自己的信条,以战胜为荣以失败为耻,严格遵守自己的武士操守绝不枉杀无辜也绝不畏惧强敌是一个优秀武士的处事原则,在《最后的武士》中森胜元敢于以少数武士起兵对抗天皇的现代化军队就可以说是把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中森胜元对天皇的忠诚绝对不是二战中日本鬼子对天皇的愚忠和滥杀无辜,而是一种对天皇对国家不合理的做法敢于挺身而出,敢于谏言,甚至敢于牺牲的无畏而理智的精神。
本片主要角色之一武士首领森胜元影片主角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好莱坞大牌影星“阿汤哥”,阿汤哥在本片中饰演一名退役的美国上尉纳森.阿尔格兰,这位美国上尉不仅参加过南北战争,也参加过对印第安土著的镇压。
退役的他怀着对战争的无限创伤决定远离战争,于是他成为了一名表演滑稽戏的马戏团演员正在表演喜剧的退役军官纳森上尉然而我们的纳森上尉并不是一个好演员,在一次喜剧表演中,他再次回想起了以前自己参加战争的种种经历,创伤再次席卷了他的脑海,使他在一次戏剧表演中做了一次十分“精彩”的表演,纳森上尉高超的枪法也在这次表演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纳森上尉在剧院上为大家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枪法值得一提的是纳森手里的这把枪,他使用的正是美国南北战争中为联邦军立下汗马功劳的温彻斯特连发式步枪,这种步枪跟以往的步枪不一样,是可以连发的武器,这种武器一经使用之后便把南方军队打的七零八落,并为结束这场漫长的内战节省了时间,温彻斯特连发式步枪由于结构复杂,制造困难,所以只有进行工厂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北方联邦军队能在战争中大量装备。
《影武者》影评

《影武者》影评1980 年,黑泽明五年未拍片,正处于人生低谷。
此时,他遇到了来访的科波拉和乔治·卢卡斯。
二人决定帮助这位大师筹款拍摄新片,于是黑泽明拍出了他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影子武士》。
《影子武士》延续了自《七武士》以来的品质,故事精彩,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与环境的冲突鲜明,命运波折。
与群戏的《七武士》相比,本片在人物性格与命运的突现上更加出色。
黑泽明是画面和节奏的大师,镜头运用炉火纯青。
同时,他在电影中表达的思想也引人深思。
伟大的电影常常有不同的解读角度,《七武士》和《影子武士》都可以从个体到政治作出不同的解读。
影子武士本是窃贼,因容貌酷似枭雄武田信玄而被收作贴身。
武田意外身亡后,众家臣为了维持巨大的帝国,用影子武士替代武田信玄,瞒天过海。
影子武士本是无赖小偷,却能装腔作势震慑群臣。
他看似掌握大权,实则只是虚张声势,被侍卫小厮安排一举一动。
整个庞大帝国唯影子武士马首是瞻,而影子武士却听侍卫小厮安排。
这是对巨大官僚组织的权力结构的绝妙讽刺。
然而,《影子武士》并非单纯地嘲笑权力的虚伪,更多地是展示权力对人的异化。
影子武士本是自由自在的小贼,却因权力的诱惑而迷失自我,逐渐被组织所异化。
他放弃了自我,变得不苟言笑,装腔作势,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他的个性和生命目的被完全抹去,成为了权力的工具。
他甚至为了维护虚幻的帝国而冲向敌人,最终失去了自我。
这种为了集体而放弃自我的思想在东亚有根深蒂固的传统,然而黑泽明通过《影子武士》提醒我们,维护的帝国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而抹杀的人性却是不能弥补的伤害。
此外,《影子武士》的色彩大胆而富有冲击力,与经典的镜头运用、平实的故事叙述方法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影武者》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权力的虚伪和对人的异化,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人性,不要为了虚幻的目标而失去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0820304204 成鹏
《最后的武士》影评
樱花零落,满地鸿歌
武士,尤其像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被灌输了忠君、卫国、服从、忍耐的思想,成为了表现某种道义的冷血杀手、冷冷的战争机器。
如是而已。
冷兵器时代的终结点终于到了,这,意味着武士命运的从此消亡,武士道再难沿存。
此后的武道当作另一说了。
日本是非常擅长吸收引进外来文化的国度。
黑船事件发生后,这些统领武士阶层的上层政治人物迅速作出反应——西化。
于是,这就有了著名的明治维新。
但谁还来关心武士这一阶层的生存状态,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呢?让他们弃卖家传宝刀?让他们弃武从商?让他们抛开以前的所有思想?这不可能。
终于,没落的武士阶层到了最后时刻。
一个从小接受民主思想洗礼,不知忠君为何物的外国人,一个痛恨专制、杀戮,有战争恐惧症的军官,本可以置身事外,安享生活,却卷入了一场东方的宫廷政治斗争,而且被俘了。
然而这里像外星球一样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却很快与他以前的军事生涯产生了共鸣,他的心被俘获了。
他迅速成长为一个不忠君但是合格的新的最后的武士。
这是一个民主、武士道集于一身的外国武士。
当他成为武士的时候,正是人性超越种族、
国度、制度相互联通的时候,这时候,死比生更是一种享受,因为荣誉高于生死。
于是,为了荣誉,弓箭对机枪,刀剑对火炮,死亡对生存,一场没有悬念的猎杀。
被消灭的是封建余孽、是顽固保守派、是国家进步的障碍物。
但是,这是用死来证明的精神和气节,哪怕沦为乱党,哪怕无人支持,哪怕无人生存,这—又有何妨?——道义凌然存于枪口之下!
机枪吐火,英雄遍野,烈马翻落,热血长扬。
他们在道义上是对的,在历史上是错的。
我凝视着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热泪盈眶。
草地上的钢刀,滴落下自己的热血;夕阳下的樱花,纷飞着自己的道义,这是——最后的武士!
20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