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之朝鲜族
朝鲜族女孩的叫法

朝鲜族女孩的叫法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
朝鲜族女孩的叫法在不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各地对朝鲜族女孩的称呼吧。
在辽宁省,朝鲜族女孩通常被称为“朝鲜小姐”。
这个称呼体现了朝鲜族女孩的优雅和美丽。
辽宁省是中国朝鲜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朝鲜族女孩形象多样,有的身着传统的朝鲜族服饰,有的则穿着现代时尚的服装,无论是哪种风格,她们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吉林省,人们更倾向于称呼朝鲜族女孩为“朝鲜小妞”。
这个称呼带有一丝亲切和调皮的意味,也反映了吉林省朝鲜族女孩活泼可爱的性格。
吉林省是中国朝鲜族人口第二多的地区,这里的朝鲜族女孩多数热爱音乐舞蹈,她们常常在文艺演出中展示自己的才艺,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
黑龙江省对朝鲜族女孩的称呼则多为“朝鲜小妹”。
黑龙江省与朝鲜族的传统风俗习惯较为接近,这里的朝鲜族女孩往往保持着朝鲜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她们勤劳、善良,同时也展现出了黑龙江地区特有的豪爽和热情。
内蒙古自治区的朝鲜族女孩则常被称为“朝鲜姑娘”。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朝鲜族人口第三多的地区,这里的朝鲜族女孩多数居住在边境地区,她们与汉族女孩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她们勇敢、坚韧,同时也展现出了草原民族的淳朴和善良。
除了以上地区,朝鲜族女孩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的称呼,但总的来说,人们对她们的评价都是积极的。
无论是朝鲜小姐、朝鲜小妞、朝鲜小妹还是朝鲜姑娘,她们都是中国民族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虽然朝鲜族女孩的叫法因地域而异,但无论身处何地,她们都是中国社会的一份子,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朝鲜族女孩的权益,共同建设一个多元和谐的社会。
朝鲜族女孩的叫法,虽然只是一个名字,但背后蕴含着对她们的关注和尊重。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民族平等、和谐共处的社会而奋斗!。
朝鲜族重要节日

朝鲜族重要节日朝鲜族在我国是个比较特殊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也是朝鲜和韩国的主要民族,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朝鲜族重要节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朝鲜族重要节日1.朝鲜人春节: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
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
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
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2.上元节:朝鲜族传统岁时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鲜族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
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
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
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
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
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
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
踏桥,也叫跺桥。
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
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3.婴儿生日节:即婴儿周岁生日节。
在朝鲜族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
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非常隆重。
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
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
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
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
中国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朝鲜族是一个民族的名称,东亚的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韩国称为韩民族的主体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绝大部分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但是如今三省的朝鲜族人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所有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根据户口所在地,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吉林省的朝鲜族人口最多,人口超过100万,黑龙江和辽宁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至100万,内蒙古、河北、北京、广东等地区的朝鲜族在1万至10万,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而西藏、青海地区的朝鲜族人口不足1000人。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中国朝鲜族使用北朝鲜标准的朝鲜语,语系尚未确定。
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
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如今大部分朝鲜族从事制造业。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布依族和朝鲜族。
朝鲜族特色名字

朝鲜族特色名字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地。
朝鲜族的名字通常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族群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下面将根据朝鲜族的特点,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朝鲜族特色名字。
1. 以姓氏为名的特点:朝鲜族的名字通常以姓氏为名,姓氏的选择可以是朝鲜族常见的姓氏,也可以是中华民族的姓氏。
例如,李旭、金炜、赵春等名字都是典型的朝鲜族名字,这些名字既有朝鲜族的姓氏,又有中华民族的名字,体现了朝鲜族与中华民族的和谐共处和交流融合。
2. 以字义为名的特点:朝鲜族的名字通常注重字义的含义和象征,以表达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期许和祝福。
例如,朝鲜族的名字中常见的字义有:旭日、鹏飞、明月、飞翔、春光等,这些名字既富有艺术性,又具有文化内涵,反映了朝鲜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姓氏与字义相结合的特点:有些朝鲜族的名字将姓氏与字义相结合,既体现了朝鲜族的姓氏特点,又融入了字义的含义。
例如,朝鲜族的姓氏金与字义“富贵”结合,形成名字金永富;姓氏李与字义“明月”结合,形成名字李明月。
这种结合方式既突出了姓氏的特色,又体现了字义的美感和寓意。
4. 以地理、传统或历史背景为名的特点:朝鲜族的名字中还可以体现出地理、传统或历史背景的特点。
例如,朝鲜族的名字中可以加入地理名称,如吉林、辽宁等,形成名字吉林彩凤、辽宁春娇。
这种特点可以通过地理名称来展示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
总的来说,朝鲜族名字具有姓氏为名、字义含义丰富、姓氏与字义相结合以及体现地理、传统或历史背景的特点。
这些名字既体现了朝鲜族的民族文化,又充分展示了个人的特点和价值观。
朝鲜族的名字不仅是一个个独立的标识,更是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通过这些特色名字的介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朝鲜族的文化和民族特点。
朝鲜族简介

朝鲜族简介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的边境地带。
朝鲜族的先祖是朝鲜半岛的族群,在明代和清代,大量朝鲜人迁居到了中国边境地区。
因为他们与甲午战争后朝鲜半岛日益贫困、社会动荡,加上清政府对远东局势的改变,采取了限制外族入境,扶植华夏文化的政策,朝鲜人萌生出移居中国东北的想法。
朝鲜族的名称是根据其先祖所来自的朝鲜半岛而得名的。
朝鲜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传统、团结互助、才艺超群的民族。
朝鲜族传统的主要食物是米饭和泡菜,而且烹制手艺高超。
他们的主要语言是朝鲜语,同时也会说汉语、满语、蒙古语等语言。
朝鲜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儒教、佛教和东正教,而同时也有现代的世俗思想。
儒教对朝鲜族有深刻的影响,尊重长辈、重视孝道、注重礼节、诚实守信等,都是朝鲜人一向坚持的道德观念。
朝鲜族的服饰也是十分独特的,风格与朝鲜民族的服饰有很大的区别。
朝鲜族男子的传统服装是长袍和长裤,女子则穿细褶裙和打扮精致的头饰。
在演出活动中,朝鲜族会穿上传统的彩色衣服和工艺品。
朝鲜族的乐器主要有打击乐器、弹拨乐器和管乐器,常常被用于婚礼、丧礼、戏曲、舞蹈、祭告等活动中。
朝鲜族的舞蹈则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有“朝鲜舞曲”、“百合花舞”、“大龙舞”等。
这些舞蹈都很有节奏感和动感,透着浓郁的生命力和自然感。
朝鲜族的传统文化是他们自身精神文化的缩影,并能够被广泛传承至今。
朝鲜人以其才华横溢和勤劳的品质而闻名,他们在文化、体育、科技和农业等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朝鲜族的文学和诗歌有着鲜明的风格,才华横溢的朝鲜族作家众多。
朝鲜族的运动员也常常在世界各地的体育比赛中获得佳绩,特别是在射箭、跳水、田径、举重等体育项目中表现突出。
朝鲜族的民俗传统很丰富,有巨幅画像、木板年画、白毛女、女扁担等风俗以及婚礼、丧礼、习惯和禁忌等。
目前,朝鲜族已经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先进民族之一,他们积极地进取、自立自强,并把自己的精神和文化传承给下一代,构建了一个富有广阔未来的美好家园。
对朝鲜族人的评价

对朝鲜族人的评价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深受人们喜爱和尊重。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朝鲜族人进行评价。
朝鲜族人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朝鲜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重视传统价值观念,尊敬长辈,注重家庭和睦。
他们传承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婚礼、葬礼等仪式,这些仪式举办庄重而热烈,富有特色,展示了朝鲜族人的独特魅力。
朝鲜族人热情好客。
朝鲜族人善于待客,他们热情好客,待人友善。
无论是在家庭聚会还是社交场合,朝鲜族人总是热情招待客人,让人倍感亲切。
他们注重与人交流,喜欢结交新朋友,乐于帮助他人。
无论是遇到困难还是喜庆的场合,朝鲜族人总是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朝鲜族人勤劳务实。
朝鲜族人勤劳努力,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勤奋工作,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
他们乐于劳动,注重实际行动,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商企业,朝鲜族人都以勤劳著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朝鲜族人热爱学习。
朝鲜族人注重教育,他们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过程。
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下,朝鲜族人对知识渴求强烈,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追求更好的未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朝鲜族人都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朝鲜族人热爱和平。
朝鲜族人深受历史的熏陶,他们珍视和平,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们注重与人和睦相处,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稳定。
在历史的长河中,朝鲜族人始终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朝鲜族人以其热爱文化传统、热情好客、勤劳务实、热爱学习和热爱和平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他们是中国社会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期望朝鲜族人在新时代中继续传承和发扬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朝鲜族的民间故事

朝鲜族的民间故事朝鲜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
朝那你知道朝鲜族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朝鲜族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朝鲜族的民间故事篇【1】高句丽平原王年间,有一个与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的,贫穷但非常孝顺的小伙子, 可人们叫他“傻子” 高句丽平原王有一个整天哭不止的女儿叫平冈公主。
有一天,公主又哭闹不止,国王想了一个办法说“要是再哭就把你嫁给傻子温达”。
奇怪的是公主一听这话就停止了哭声。
从此以后,只要公主一哭,平原王就说把她嫁给傻子温达。
公主长大到了要结婚的年龄,皇帝打算把女儿嫁到别的国家。
公主知道这事对爸爸说:“父王,您每逢我哭的时候总是说把我嫁给温达,为何又要把我嫁给别的国家呢?”她固执地非要嫁给温达不可。
为此平原王大发雷霆,一气之下把公主驱逐到城外。
顽固的平冈公主带着身边的宝石直接去找温达。
在找温达的途中她听说了温达其人虽然家境贫穷了一些,但是为人很善良是一个十分孝顺的青年。
这也更加激起了她寻找温达的决心,经过几番周折之下公主终于找到了温达家。
当初见到仙女般美丽的姑娘的温达还误以为见到了女鬼,但是他还是被公主的美貌和真心所打动,然后娶她为妻,从此他俩相依为命共同孝顺着温达母亲,此后不甘寂寞的公主便卖了她带来的宝石,让他学东西学武艺。
高句丽国每年3月3日举行打猎比赛。
经过几年苦练的温达在平冈公主的精心包装下参加了比赛,当时他的威武堂堂的风采盖过了所有参赛人,温达用这几年所学武艺一举夺得第一名。
平原王对他很满意,终于原谅了公主和温达,并授予他大之职。
他从此为皇帝认真地效力并在此后的战场上立下了无数次功绩,平原王去世后,平原王的长子登上王位,温达对皇帝说自己可收复被新罗占领的高丽领土。
他率领高句丽军队奔赴战场,此次战争极为激烈。
可惜不幸中箭而亡。
哀悼的高句丽将士们主张把他的棺材运到他的故乡举行葬礼。
可是棺材纹丝不动。
后来据传是平江公主抚摩着棺材说服了他的灵魂,棺材才开始移动,终于在他的故乡圆满地举行了葬礼。
朝鲜族文化

朝鲜族文化朝鲜族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以及朝鲜半岛的朝鲜族自治区。
朝鲜族文化历史悠久、深厚,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绘画、工艺等方面独树一帜,体现着鲜明的民族风味和文化特征。
语言朝鲜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朝鲜语族,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语言。
朝鲜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利用朝鲜语进行交流,因此,朝鲜族文化的传统继承和创作都以朝鲜语为基础。
朝鲜语有着很多流派和方言,主要包括中国东北方言、韩国方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方言和朝鲜族自治区方言等。
文学朝鲜族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朝鲜族文学的内容涉及民间传说、戏曲、寓言、民间故事、诗歌等方面,反映着社会、生活、历史以及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各种现象和感受。
朝鲜族文学以传统的口头文学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民间诗歌和民间传说。
通过朝鲜族文学,人们能够了解到朝鲜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与信仰观念等情况。
音乐朝鲜族音乐是一个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朝鲜族音乐主要包括器乐、歌曲、舞蹈等方面。
其中器乐是朝鲜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有琴、笛、箫、琵琶、瑶琴等乐器。
朝鲜族音乐旋律优美、和谐、流畅,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
舞蹈朝鲜族舞蹈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朝鲜族文化和民族特征。
朝鲜族舞蹈的形式多样,有单人舞、双人舞、团体舞等,包含了大量的生活情趣,体现了朝鲜族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在朝鲜族的各种节日和婚礼等民间活动中,舞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绘画朝鲜族绘画是一种富有魅力和价值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
朝鲜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是色彩斑斓、线条清晰、画面丰富多彩。
在朝鲜族绘画中,既有体现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山水画、人物画,也有表现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题材画等。
通过朝鲜族绘画,人们可以了解到朝鲜族人民对自然、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之朝鲜族朝鲜族又称高丽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1、朝鲜族的民族概况朝鲜族,东亚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韩国称为韩民族)的主体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其余则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现在绝大多数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
朝鲜族是一个高度独立文化的民族,有语言文字和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
2、朝鲜族的民族历史朝鲜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为抗击日寇和解放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早期迁徙朝鲜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国东北或是聚居或是与其他民族杂居。
1677年,清朝为保护其民族发祥地,将包括长白山区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令,持续近200多年。
不过,公元1700年之后一些不堪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自然灾害的朝鲜人仍然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中国东北谋生。
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
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
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
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
日俄对东北的争夺战争使摇摇欲坠的清廷意识到人烟稀少对东北边疆防卫的巨大不利影响,于是正式彻底废除了延续200多年的封禁令。
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使更多朝鲜人进入东北。
随着日本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朝鲜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
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
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
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
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抗日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2、保卫国家朝鲜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06年,日本侵入朝鲜族聚居区以后,朝鲜族人民开始了抗日活动,从自发到有组织抗日活动层出不穷。
抗日知识分子在各地普遍建立了朝鲜族私立学校作为据点,不断宣传抗日思想。
1919年3月13日,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朝鲜“三一运动”的影响下,朝鲜族人民大规模的抗日斗争在延吉县龙井(今龙井县)爆发。
此后,各地普遍建立抗日武装组织,并于1920年开始联合。
与此同时,延吉道立中学、吉林省立一中、吉林毓文中学等学校的朝鲜族学生,同汉族和其他各族学生一起,积极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举行罢课游行示威。
20世纪20年代初期,马列主义部分经典著作和介绍社会主义的书刊陆续从上海、北京和苏联、朝鲜传入朝鲜族聚居地区,先进的知识分子秘密组织了“读书会”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在朝鲜族中产生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
在他们的领导下,出现了“延吉运输组合”、“龙井建设者同盟”等工人团体和“农民会”、“青年会”等农村群众组织。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成立时,在朝鲜族地区也先后建立朝鲜共产党的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抗日游击队在各地建立起来。
1930年5月1日,延吉县龙井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接着数千名小学师生也罢课罢教。
同年5月26日,和龙县药水洞人民经过斗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同年8月,举行了规模和影响更大的以敦化、额穆两县为中心的“八一吉敦暴动”。
1931年秋至1932年春,东满朝鲜族人民掀起了秋收、春荒斗争。
1932~1933年,汪清、延吉、和龙、珲春、饶河,珠河(现尚志)、密山等地先后建立抗日游击队。
1932年4月,在中共盘石中心县委领导下,由李红光(朝鲜族)等人组织朝、汉等族人民举行了蛤蚂河子暴动,并建立了“东北工农义勇军”。
1935年春,东北各抗日武装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后,至1937年先后建立11个军,第二军中朝鲜族战士占绝大多数,第一、七军中朝鲜族战士约占半数,其他各军也有朝鲜族战士。
1952年9月3日,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为朱德海。
1955年改称自治州。
1958年成立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杂居在各地的朝鲜族也先后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文革时期,毛远新到延边挑拨民族争端,迫害了数千名无辜的朝鲜族干部与人民。
3、朝鲜族的文化教育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
伽倻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
以《桔梗谣》、《嘱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
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
朝鲜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
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
朝鲜族神话有《檀君神话》、《高朱蒙神话》、《朴赫居世神话》、《金首露王神话》、《昔脱解王神话》、《金阏智神话》、《创世记》、《史妹结婚》、《木道令与岛女成婚》、《巴里公主》、《成造本歌》、《先门后门》、《帝释歌》等。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
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
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
早在1949年在延吉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少数民族综合大学——延边大学(国家重点,211工程院校)。
后来陆续创办了延边医学院、延边工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教育学校等高等院校(后合并成为新的延边大学)和延边艺术学校等十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小学校。
四、朝鲜族的风俗习惯朝鲜族是个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还有一个与它相似的国家韩国,所以在朝鲜族也可以感受到韩国的一些文化,风俗。
这里就讲述了该民族的主要概况,包括:服饰、饮食、居住、丧葬、礼仪、婚姻。
1、服饰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
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
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
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
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胶鞋。
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
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
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
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
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
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
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
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
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
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
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
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
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
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4、丧葬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
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
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
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
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
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5、礼仪朝鲜族礼节很严。
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6、婚礼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
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
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
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
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
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
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