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的论文OK

中外教育史的论文OK
中外教育史的论文OK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20 学年第学期)

课号:032Y09AA2 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改卷教师:

学号:106110139 姓名:王莹得分:

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理念家和实践家,蔡元培用他的一生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他对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领域方面的真知灼见和伟大探索。从对大学本质的研究,到大学理念的贯彻,配制以一系列的管理方案如教授治校、课程改革等,对当今我们高等大学的办校制度从各方面留下宝贵的借鉴经验和重要启示。

关键词: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作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开拓者,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把北大从一个封建的官宦子弟学习的场所建设成为一所学术氛围浓厚, 思想活跃, 充满生机的大学, 从中的经历和政策同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创下了不朽业绩。他在改革的前沿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经验和借鉴的财富,对于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的精华不能一一列举,在这里我从思考、思意、思行以及思鉴中去探索我所知道的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来谈谈他的教学理念和给我们如今大学建设的启示。

1思考——研究高等大学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上曾经说过,在研究哲学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的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而马克思就是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即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之后的一切观点都是以此为基础上展开的。同样如果不是对高等大学的本质探索,蔡元培可能在大学建设上会走不少弯路。正因为他并没有急于开展他的抱负,而是用一种睿智的眼光去研究高等大学的本质,为他后来的大学探索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蔡元培的大学本质探索

我们知道,大学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是个研究高深学问,发展自己学术,是一个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方。就如1917 年1 月9 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就明确地指出: “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 必先知大学之性质”,并指出, “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了加强北大师生对大学本质的认识,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

间,每年开学时都要说一遍[1] 。

这话不是白说的,针对当时北大的现状,自当蔡元培担任校长以来,从改变学生的观念,打碎那些官宦子弟的“升官发财之梦”。在蔡元培看来,大学应该是研究学问,展开科学调研的地方。从而他进一步的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说: “大学者,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并说: “对于学说, 仿世界

各大学通例, 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为何种学派, 苟其言之成理, 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 虽彼此相反, 而悉听其自由发展[2]。大学之所以为大

学,就在于它的“大”,大在她的胸襟——能包罗万象,吸收各个学派和思想以及各种人才,就好比儒家思想能被传诵现在,早已经不是它原本的原意,通过各家的融合成为一大家。

大学,是一个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研究的地方,为高年级学生提供研究学问的地方。仅仅只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学问的漩涡,学习的圣地,仅此而已,不含其它就是蔡元培所说的纯学术吧。在这样的大学,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得过且过,高枕无忧的生活。就好比说蔡元培改变学生的风气,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改变当时学生的思想观念入手,从而潜移默化,改变校园整体思想文化,从而建设自由的校园文风。他对学生有三个要求,那便是一要坚定自己的宗旨,即你到大学到底是干什么来的?如是为求学而来,那么进入法科并不是仅仅为做官而来,要是你选择商科,并不仅仅是为了发财致富。二要以德笃行,砥砺德行,三要敬爱师长,尊老爱幼。

1.2论今日之大学本质

然而反观当今的社会,我们的大学是否还是和蔡元培先生所设想的那样呢?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重视教育的同时,对高等大学教育也是倍感关注。我们的大学也从“精英教育”到了“大众教育”。

1.2.1立足自己,观察大学

可是当我们的经济突飞猛进,文化普及的同时,是否我们的思想素质也是在不管提高呢?是否一种耳熟能详的思想在蔓延:初中好好读,高中苦一苦,大学很轻松的,随便你玩玩儿?大学轻松轮貌似在我身边或者周围人都是这样的想法,然而大学就是这样一个物我陶醉痴迷堕落的场所?

我疑惑:曾经的奋笔疾书,挑灯夜读是否换来的是四年的欢乐,一辈子的遗憾?我叹息:曾经的远大理想,崭露头角是否换来的是人生的迷茫,人情的困顿?我眺望:曾经的坚持不懈,初生牛犊是否换来的是浑浑噩噩,不知所谓。可是,多年来的习惯让我反问自己,我来大学是来干什么的?我的未来将在这里起航还是停飞?我的目标将在这里脚踏实地地实现还是漠不关心的流逝?不知道是师范这个专业还是自己的爱好,我告诉自己去追随自己的梦想,没有付出的成功是廉价的。大学,不再是以个以死记硬背的成绩来判断你能力的唯一,更是多方面去培养你的才能。在我看来,它就是如时间对于我一样,是一块海绵,挤一挤,总有自己所需要的研究方向,目标追求,它就是我的辅翼。大学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学术的海洋,是能人的聚会所,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因此在我看来,大学,是一个给有梦想人的肥沃土壤,有毅力人的奠基石,有能力人的眺望台,有信念人的望远镜,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

1.2.1立足中国,反观世界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名牌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并不是很靠前,当我们在一度批判中国应试教育,考试制度的狭隘性的同时,是否想过,面对我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能让我们研究的太多,才德兼备的帽子可能太高,但是每一个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才能进入一所比较向往的大学,在这里遇到新友,新知,新望。达尔文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到哪里都在彰显他的生命力。如今的大学,集比较优秀的人在这里闯荡,我们的专业千变万化,我们的文化丰富多彩,我们的校园生活异彩纷呈。这是我们如今大学在蔡元培开创先锋以来的良好发展。但是也有它的弊端,比如高等大学的功利化发展。

因此,我们知道旧教育制度的宗旨,在于培养为特定社会集团牟利,从事政治斗争,

如蔡元培所说:“以养成科名仕宦之才为目的”[4] 。新教育的着眼点,应是培养人的

独立人格和能力,对人类社会作贡献。他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让蔡元培的大学本质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2思意——高等大学的办学理念

在思考之后,蔡元培先生就开始积极探索何为高等大学的办学理念。我们知道,既然大学是这样的一个重要的场所,那么它的办学宗旨又该是什么?集一家之言成大家盖棺定论还是学术自由?面对当时还是依旧浓厚的封建传统,蔡元培为我们带来第一缕的曙光。

2.1蔡元培的办学理念

蔡元培倡导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认为大学应该不拘一格地吸纳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他的这个思想体现在他的人事制度和治校政策上。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并不是对新旧文化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不是囫囵吞枣式地磨合,相反是恰恰为了破除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观念,积极探寻自由民主的新文化。在他看来,当时的北大向来受旧思想束缚,不自由的学风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在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地方做手术,这个持刀的医生需要坚定的信仰和精湛的技术。

因此,自从他担任校长以来,聘请的都是一些有思想的教员,把“不拘一格升人才”这句话应用到实处,提倡新学理,展现新思想,目的就是想“开点风气”[3]。他把中西

结合,揭露法国革命高扬的“自由,民主,博爱”,在中国则是:自由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古者盖谓之义。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古者盖谓之恕。友爱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也;古者盖谓之仁。”他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恕”、“仁”来解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概念。因此可见蔡元培推广自己理念的艰辛不易,灵活多变的手法让当时的社会掀起新潮。

2.2列举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

浙江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知识、能力、素质(KAQ)并重,宽、专、交相结合,倡导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国际化学习,着力培养通晓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能把握国际大势的各行各业领导人才。

宁波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尽管只是这么几个例子,也足以说明我们不同大学的理念不尽相同,这是百花齐放的表现,然而异曲同工,则是始终以人为本,发展人的教育。

3思行——高等大学的管理方案

一所一流的大学并不是只要有办学理念就可以顺畅发展的,知行合一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着眼于高等大学的办学理念,蔡元培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为把北大建设成为“自由民主”的大学而努力。

3.1蔡元培的人事招聘制度

就如我刚才所说的那句诗一样,蔡元培真正做到了破格录用,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他的招聘好似明码标价,你的学术造诣是你唯一录取的条件。的确,他的招聘原则就是“学诣”第一,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研究学问的兴趣与能力,不论国籍、年龄、资格和思想倾向。手腕作风强硬,对于对学术水平低下、教学态度恶劣教员, 一律按约解聘。

就是这样强硬的态度,才招收了一批能人干事,如梁漱溟(24岁),中学毕业后自修哲学,投考北大未中蔡元培看到他所撰《究元决疑论》, 认为是一家之言, 即聘为北大讲师, 讲授《印度哲学》。北大也因此得益,改良不良风气。

3.2蔡元培的教授治校方针

仅仅只是人事制度的改革还不够,蔡元培主张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反对大学校长独断独行, 主张民主办校;确立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体制,成立由各科著名教授组成的评议会,该会负责制定学校规程、考核教师与学生业绩与预算经费等。如1917年蔡元培担任校长,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夏元瑮担任理科学长,王建祖担任法科学长等等。把民主科学真正落实到实处。

3.3蔡元培的学科和教学体制改革

我们如今的学分制还是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实行学科和教学体制改革后的产物。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一方面他扩充文理,因此学包括:文、理;术包括:法、商、医、农、工;打破“重术轻学”的现象,停办工科,商科改商业学,并入法科;原文、理、法、商、工五科改为文、理、法三科;强调研究纯粹学问。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就这样并驾齐驱的观念,让学术在北大遍地开花,充分发挥人的不可复制性——独特性,发展学生个性,对自然孜孜不倦的追求。

3.4蔡元培的开放办学

蔡先生提倡开放办学:1920年2月,允许王兰、奚浈和查晓园3为女生入北大文科旁听,当年秋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低下,而蔡元培在西方接受的教育是“民主,平等”,并没有重男轻女思想,女子想读书,在于你敢不敢来高等学校,并且当时的社会条文并没有规定女子不能读书,只是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罢了。民主开放的办学,广泛吸收爱学好学之人,北大之能有今天也不足为奇。

4思鉴——对当今高等大学的启示

蔡元培用其一生在教育界开出一朵奇葩,然而“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面对这样的一朵奇葩,我们能借鉴的地方或者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颇多,以下便是我觉得启示较大采撷的几多花瓣。

4.1春雨——优秀的理念指导实践

创办一所大学一定要有办大学的理念,我们的新中国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理念指导下才蓬勃发展的吗?正是蔡元培在北大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才促使北大有了明确的办学导向,得益于北大民主自由的学风,让它成为了新

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在全国高校中发挥了领军作用[5]。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向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迈进,大学也从工业社会的边缘进入到现代社会的中心。在大家普遍重视教育的同时,政府也加大力度对于教育的投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代大学从过去的象牙塔、封建制逐步走向综合化、高科技化、中心化和国际化转变。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既要继承在长期发展

变革中积淀下来的传统大学理念,又要在此基础上充分把握当前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创新大学办学理念,但是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办学方针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成熟。理念只有在不断批判继承,勇于创新中才能为我们的实践如虎添翼。

4.1冬风——民主的管理服务实践

教授治校的理念开创高等大学之先河,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理念对今天我国现代大学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目前,我国教授治校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的管理趋于僵化和传统化、形式化,虽然在思想上教授治校的管理理念已基本确立,但在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在实践中还远远没有实现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倡导的是知行合一,而不是形而上学主义。确立教授治校的理念后,高等教育的学府就应该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去实现,而不是一只空壳。大学里就要成立教授委员会等决策机构,为教授治校提供平台,参与学校的事务管理,完善民主协商的机制,共同推进大学的进步。此外,在法律上,我们也该为教授治校提供法律保障。

由于当今大学现存的体制和行政垄断,以及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教授治校的实行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汲取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思想,进行相应的大学行政管理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去完善,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人事招聘制度蔡元培的铁腕作风好似一股冬风。让人凛冽,同时也是守望春风的准备。

4.1夏阳——创新的领导创造实践

一个领导者的才能对于我们高等教育的改革完善也是异常重要。旭日当空,普照大地,热情似火。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也有点英雄造时势,领导者的带领下,积极创新,与时俱进,也是一所高等教育学府所需要的。优秀校长的良好修养和民主管理,科学治理上都是高等教育学府不可或缺的。我们知道不管是先进的大学理念还是管理制度,首先领导者要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当然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共同发展,是我们持之以恒的追求。

结束语:蔡元培是20世纪杰出的先进人才,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时至今日他的许多大学教育思想和主张,在今天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就这样一朵雪莲绽放在教育的高枝上,迎风飘扬。思考,思意,思行,思鉴,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为我们留下余音袅袅,春雨滋润大地,夏阳普照大地,冬风锻炼大地,这样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启迪作用和宝贵的历史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东方杂志》第14卷

(2)高平叔主编《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3)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

(4)蔡元培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

(5)《论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结语:不管绿色装修现状如何让,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这是一种历史的

必然趋势,最终和谐健康的室内环境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绿色的装修去减少室内环境的污染,绿色的植物为我们打造温馨的居室,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也都会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与我们一起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程建建材》第一期《绿色住宅、绿色装修——倡导绿色生活》逯鲁东

(2)热点焦距 2005年第一期

(3)曹友文李真《装饰天地》

(4)姚晓东,刘雪红.住宅绿色装修的实践与思考[f].建设科技,2007

(5)张榕室内植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07

(6)温扬真《室内花卉布置》农业出版社1993

Decoration on green

Wangying

(Teac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NingBo Univerity NingBo 315211

ZheJiang Province)

Abstract:Nowadays, green as a healthy life of the angel appears in each corners of the life.There is no doubt that green decoration appears. According to the fact day by day the serious indo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green decoration becomes people’s popular choice. People like green decoration but can not blind love. We shoud treat it with a right attitude such as know green decoration has difficulti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has exquisite,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 green design and green plant which act as an auxiliary role is not allow to ignore all the details. Not only does Green pla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oom display different variationsour ,green decoration also depends on the site condition

flexibly. Thus show the supreme fascination of green decoration which is also a way to expose the essence of life is wonderful and valuable.

Keyword :green decoration plant health

中外教育史论文题目

1 现代欧美教育科 学化运动的一个 基石 李国庆著教育史 2 在摇摆中寻求超越徐征著 外国 教育 史3 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杨梅著 教育 史4 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杨捷著 教育 史5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教育经费问题研究王彦才著 教育 史6 制度生成与变革黄立志著 教育 史7 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郭德红著 教育 史8 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侯建国著 教育 史9 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张薇著 外国 教育 史10 中国环境教育思想溯源及发展现状邓彤著 中国 教育 史11 改革开放25年中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王慧著 教育 史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杨会良著 教育 史13 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 刘毅玮著 中国 教育 史14 河北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王金霞著 中国 教育 史15 近代私塾改良研究秦玉清著 教育 史16 复性书院考论刘继青著 中国 教育 史17 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王增科著 教育 史18 英国中小学课程的历史演进与发展(1944... 许立新著 教育 史19 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历史分析刘静著教育

20 中国古代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肖学平著中国教育史 1 宋代程朱理学官 学地位研究 李娟著教育史 2 现代新儒学教育思潮与流派研究洪明著 中国 教育 史3 西欧的知识传统与中世纪大学的起 源 孙益著 外国 教育 史4 民国时期书院现象之研究周雪敏著 教育 史5 清末民国时期历史教学法研究张逸红著 教育 史6 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程斯辉著 教育 史7 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教育交流研 究 赵霞著 教育 史8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 上的展现 兰军著 教育 史9 元教育史学研究郭娅著 教育 史10 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 阎锡山与山... 申国昌著 教育 史11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陈晴著 教育 史12 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严奇岩著 教育 史13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高惠蓉著 教育 史14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范远波著 中国 教育 史15 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赵鑫著 教育 史16 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张济洲著 教育 史17 加拿大公共教育发展史研究许江媛著 教育 史18 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王凤玉著 教育 史19 知识,传承与教化李世宏著教育

中外教育史 论述题整理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 1、春秋时期: 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战国时期: 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汉代: 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原始儒学提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并对原始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 4、北宋: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二、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 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 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这意味着儒学的内容要适应不同朝代的统治需要作出调整,这也是儒学本身发展的表现。而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直接使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与其他朝代不同。 2、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确认影响着当时的文教政策。

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

【论文学科】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 【论文级别】本科生 【题名】中国近代教育家王力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关键词语】近现代;民办学校; 教育 【中文摘要】本文结合史实,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归纳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对近代中国教育家王力进行考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形成论点,取得研究成果。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13年小学毕业后失学。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1924 年入上海南方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60年来,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6年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和人类___________ 的需要。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___________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编定的。 6、朱熹将人性分成"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 8、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_______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9、《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10、基佐法案是法国__________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1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___________创办于___________ 年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2、美国的教育在学制上是___________ 制。 13、日本从___________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洛克从培养___________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5、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 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 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 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中国教育简史结课论文

中国教育简史结课论文 ————浅谈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是孔子教育方法的最基本原则,它得名于孔子这一千古传诵的教育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还想不通时,教师给予开导,且要做到举一反三。比如一个方的东西,已经给他讲明了一个角的形状,但他不能据此而推知其余三个角,就不必再讲了。因为这证明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求索的精神,仅靠教师灌输无助于他的进步。孔子确信,学生必须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他认为,思考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碰到问题就问“怎么办”。他幽默地说:“对于一个不知道问‘怎么办’的人,我也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启发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比较孔丘的启发式教育与现在启发式教育不得不说启发式教学两大渊源: 东方起源于中国的孔子,西方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孔子与苏格拉底两位先哲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启发式教学的典型范式,两者都是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来实施教学的。师生问答是当时实施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其中又以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具代表意义。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两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则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

2019年继续教育专业课中外教育史题库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 1 .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的“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认的教育,从而提出() ?A.适应自然 ?B.全面发展 ?C.创造性 ?D.统一性 ?参考答案:A ? 2 .梁漱溟是()的代表人物。 ?A.生活教育 ?B.职业教育 ?C.乡村教育 ?D.平民教育 ?参考答案:C ? ? 3 .“癸卯学制”文件的正式名称是()。 ?A. ?《钦定学堂章程》 ? ?B. ?《高等学堂章程》 ? ?C. ?《奏定学堂章程》 ? ?D. ?《中小学堂章程》 ? ? ?参考答案:C ? ? 4 .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A. ?持志养气 ? ?B. ?立志乐道 ?

?C. ?克己内省 ? ?D. ?改过迁善 ? ? ?参考答案:A ? ? 5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A. ?荀子 ? ?B. ?孔子 ? ?C. ?孟子 ? ?D. ?庄子 ? ? ?参考答案:C ? ? 6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 ?王充 ? ?B. ?董仲舒 ? ?C. ?贾谊 ? ?D. ?郑玄 ?

? ?参考答案:B ? ?7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的最终目的是()。 ?A. ?发展人的个性 ? ?B. ?涵养道德 ? ?C. ?开发“民智” ? ?D. ?造就“完全人格” ? ? ?参考答案:D ? ?8 .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理念被称为()思想。?A. ?“泛智” ? ?B. ?全民教育 ? ?C. ?和谐发展 ? ?D. ?全面发展 ? ? ?参考答案:A ? ?9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作。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 ?A.

中国教育史课程论文

论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学专业颜静 2007010130 摘要:韩愈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师道”的论述。在其众多的著作中,《师说》一文被世人公认为是韩愈最重要的教育理论著作。其中蕴含的思想构成了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性的产物,而是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韩愈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认真的研讨与大胆的借鉴。现代教育是指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为宗旨的教育。它的目标已凸显出素质教育、通才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等特征。这同时也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育家教育思想“性三品”《师说》 主要内容: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德宗贞元八年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文章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 韩愈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韩愈作为一位正直而有抱负的文人,是主张儒家积极入世的观点的。他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教育问题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因而他对教育问题十分关注,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思索人才问题,并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他在教育实践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事迹如下:在其做四门博士、国子祭酒期间不停地四处讲学,激励提携后学;在其任潮州刺史期间捐资助学,大力兴办乡校,促进了潮州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韩愈所留下来的教育论著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才与教育问题的各个方面,其中许多都是具有建设性的观点。从其主要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把韩愈的教育思想大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为实现“古道”而提出的教育目的的学说;与其人性论观点相联系的关于教育作用的学说;尊师重道的“师说”;在《进学解》里及其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 任何一个教育家论述教育作用,都必然要涉及对人性的看法。韩愈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则是以其性三品说为其理论基础的。他总结、继承并发展儒家传统的人性观,创立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三个等级。他说:“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而已矣。”《原性》。就是说,人之性有上、中、下三个品级。上品人之性天生是善的,中品人之性可诱导之为善为恶,下品人之性始终归于恶。他认为,仁、礼、信、义、智乃是人生来所具有的善性。上品人只在五种善性中有其主要的一种,则其他四种也相应的同时具备。中品人在五种善性中,某一种或偏多偏少,而其他四种也杂而不纯。至于下品人在五种善性中,某一种偶尔得到一点善的因素,则其他四种都背逆了善性。在这里,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论文中外教育的对比

中外基础教育 王卫星 古成语中,有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它的意思是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纵观我们的现在的基础教育,实际上我们正在揠苗助长。而且我们的这种教育环境正在恶性循环着。 不管我们这些年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但始终没有摆脱中国的教育的历史传统,始终残留着科举时代的痕迹,沿序着那种教育的固有内容。或说一辈一辈的还从骨子里渗透着那种教育思想。 晚清时因科举走上仕途的张之洞也曾大声疾呼:“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家蔡元培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大声呼吁教育要“崇尚自然”、“展现个性”,坚决反对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个性的摧残,时间已过去了一百多年,而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脱离开科举的窠臼。我们的教育还在摧残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这并非危言耸听,纵观中外的教育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形成迥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以及有着根本区别的教育风格,是因为我们同这些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历史根源,也有着不同的教育改革内容。 西方教育家强调人的理智,我国教育家则强调人之根本在于道德。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以人为本”,通俗地讲就是人有着主观能动性。人是否能认识你自己,认识了自己也就发展了理智而成为自由的人。我国自古就强调“人之初,性本善”,注重的是人的道德本性,我们常提到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政治伦理课,摆在了第一位。正是这种思想,才建构了人的伦理道德教育学说。 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热衷于“天人相分”,倡导的是科学理性和实践精

神。我们古时的教育家以“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为主导,注重的是人对自然的有机适应。尤其是儒家的思想更是体现了这一观点。虽然我们在一些古代的小说或是神话中,有着人定能胜天的思想,但那只是被动的,而没有着那种敢“与天斗,与地斗”的那种敢作敢为的伟大实践精神。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科学的世界化,各国都在进行着现代的教育改革。西方的教育在“科学、民主、与个性独立,”思想基础上,把“强化科学教育,和培养科学素养作为立国之本”。他们的教育改革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新一代。美国办学的目的就是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支持,使他们成为身体健壮、有社会竞争力、性格完善的人”。同时他们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和道德理性的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造性、有主见的人和有道德和责任心的人。”有的美国学校把“尊重学生个性”、“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等要求,列为办学的根本宗旨。 我们进行教育改革也进行了好多年,但纵观我国的教育改革,从基础教育上,并没有做大的真正的手术,只是对教育教学形式做了一些变动。搞公开课也好,上示范课也好,几乎是统统的一个模式,只是把上课的花样不断翻新,但不管是哪个派别,他们都被上级统一的考试牢牢地束缚着,这种形式的教育改革就是我们常说的换汤不换药。因为我们科举式的考试让我们的教育永远停留在追求第一名,培养尖子生,考上重点大学;同时我们教学永远是按规定的教科书,循序渐进,大量练习。 在美国,他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享受。而我们的学生,自从进入幼儿园那天起,先天性的那点聪明都被抹杀了,大脑被紧紧地固定化了,思维被僵化了,那点本该有的活泼也被模型化了。我们常说的书呆子,就

文艺复兴(外国教育史论文)

外国教育史论文 题目: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10级专升本一班 姓名:张习习、于珊珊、沈嘉琪 学号:20102737396、20102737391、20102737372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摘要: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了人文主义教育以及与传统的神学教育的区别,还有对现代教育特别是大学的影响。欧洲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期,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因执着于生命个性的欢欣而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和艺术,但这种成就是基于个体生命对大自然的爱好与追逐,它并没有收缩回来在主体内作一超越的反省与分解。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成就大多尚处于经验层面。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实践常常落后于教育观念,但近代教育的许多特征已见端倪,这就是文艺复兴之功。就高等教育看,人文主义新学科冲破了经院主义神学和哲学独霸大学讲堂的局面,虽然影响主要限于大学文学院,但正是大学文学院,领导了欧洲大学的近代化运动,带动了整个大学的变革。 关键字:人文主义教育、神学、现代教育、大学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人文主义教育 欧洲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期,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即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米兰等,在14世纪下半叶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工业的最初形式——工场手工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出现了批发原料和商品的商业资本家。及至15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遍及西欧各国,如尼德兰、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等。这个时期,阶级斗争也更复杂,既存在着农民和城市平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也存在着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尖锐矛盾。此外,工资劳动者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1.1、文艺复兴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代表他们利益的先 进思想家们,首先把矛头指向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神学。但是,他们缺乏锐利的武器。这时,在东西方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中从拜占廷和阿拉伯传来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照亮了资产阶级的眼睛。他们从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中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的思想资料,于是打起“回到希腊去”,“让死去的东西复活”的旗帜,宣称要把被中世纪黑暗统治湮没了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他们纷纷学习希腊语,到大学和图书馆去搜求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著作的手稿、手抄本,发掘废墟中的艺术珍品,掀起了学习、研究古代文化艺术的热潮,结果出现了好像古代文化再现的局面。因此,资产阶级史学家称这个时期为“文艺复兴”。实际上,文艺复兴绝不是古代文化艺术的“再生”,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艺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来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冲破神学的思想牢笼,

中外教育史论文题目

1 现代欧美教育科 学化运动的一个 基石 李国庆著 教育 史 2 在摇摆中寻求超越徐征著外国教育史 3 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杨梅著教育史 4 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杨捷著教育史 5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教育经费问题研究王彦才著教育史 6 制度生成与变革黄立志著教育史 7 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郭德红著教育史 8 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侯建国著教育史 9 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张薇著外国教育史 10 中国环境教育思想溯源及发展现状邓彤著中国教育史 11 改革开放25年中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王慧著教育史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杨会良著教育史 13 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 发... 刘毅玮著 中国 教育 史 14 河北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王金霞著中国教育史 15 近代私塾改良研究秦玉清著教育史 16 复性书院考论刘继青著中国教育史 17 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王增科著教育史 18 英国中小学课程的历史演进与发展(1944... 许立新著教育史 19 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历史分析刘静著教育

16 晚清教育改革之研究刘绍春著中国教育史 17 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巨瑛梅著外国教育史 18 效率与民主陈如平著外国教育史 19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郑国民著中国教育史 20 教育立法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李罡著中国教育史 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道德教育变 革与发展研究 苏立增著 外国教 育史 2 元代书院研究徐勇著中国教育史 3 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 的发展与... 王保星著 外国教 育史 4 儒学的变古冯小林著中国教育史 5 留美学生与抗战前的中国教育谢长法著中国教育史 6 近代华侨教育研究别必亮著中国教育史 7 近代英国、法国和德国对美国教育的 影响 贺国庆著 外国教 育史 8 十九世纪美国公共教育运动张国连著外国教育史 9 民国时期(1912-1949)中国语文教... 黄小燕著中国教育史 10 清代书院与汉学的互动研究王建梁著教育史 11 来源·争论·特性顾春著教育史 12 知识、教化与欲望周勇著教育史 13 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赵会可著教育史 14 中国近代几种教育思潮研究吴洪成著中国教育史 15 康有为教育思想研究李剑萍著中国教育史 16 乐教源流新探金忠明著中国教育史 17 魏晋南北朝玄学、儒学教育理论研究李军著中国教育史 18 明代教育管理制度研究张建仁著中国教育史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近代学制的产生并非历史发展的偶然产物。陶行知在《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一文中指出:“一切制度都是时势的产物。学校制度亦不违反这原则。时势如此,学制不得不如此;时势如彼,学制不得不如彼。时势变迁,那应时势需求而来的学制亦不得不变迁。”[1](P421)近代中国学制的构建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一)清末中国传统教育腐朽衰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开始丧失独立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已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传统教育面临种种危机。 从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首先表现在科举制度弊病丛生。因袭千年的科举制度,到了清朝末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舞弊现象已经空疏僵化。科举制度腐败不堪,舞弊成风,请托行贿、冒名顶替屡禁不绝,加上八股取士,致使不学无术之徒充斥晚清士林。康有为描述说:“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但八股精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2](P269)科举制度已严重抹杀了广大士子的思维,禁锢了受教育者的心智。 第二,官学教育名存实亡。清末官学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风陈腐,甚至很少从事教学活动。如最高学府国子监“已无管理制度,学堂丧乱……学生入监读书,不过是为了取得一个进身做官的资格,毫无读书求学的渴望,他们常是口衔烟袋,手捧茶杯,东游西荡。学校已是案位空闲,书声无闻。” [3](P228)无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都徒有虚名,不过是科举的装饰品。严复在《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中指出“自学校之弊既极,所谓教授训导者,每岁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3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3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下列选项中,取消预科,使大学不再担负普通教育任务的是 (分数:2.00)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一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在壬成学制的改革中,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预科,使大学不再负担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集中精力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3.全国教育联合会确定并刊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这一时间是 (分数:2.00) A.1903年 B.1912年 C.1922年 D.1923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课程标准。在壬戌学制颁行后,1923年6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确定并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虽非政府颁布,但基于全国教育联合会的地位,全国各地均依此施行。从此,我国的教育进入到了“课程标准”的时代。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4.下列选项中,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的是 (分数:2.00)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一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壬成学制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将学制阶段的划分建立在对我国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研究上,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5.1937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这里提出的教育方针是 (分数:2.00) A.三民主义教育方针 B.战时教育须做平时看√ C.五育并举 D.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的是 (分数:2.00) A.训练少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 B.推行战时教程 C.训练青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

中外文化交流史论文

大唐时期中日典制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史姓名:梁铁芹学号:2009210035 专业:历史学 概要:唐朝(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时期,国力强盛,法制完备,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亚洲文明中心之一,对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由于日本正处于奴隶社会末期,急于向外寻找突破口,而唐代先进的典制文化为日本完成社会转型提供了仿效借鉴的蓝本。日本政府以向中国派遣唐使的方式全面移植以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大唐文化。日本统治者以唐制为基础,发起大化革新运动,使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令制度等都打上了浓厚的唐文化烙印,同时依据本国实际有所损益增删,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有利于日本典制文化进一步向纵深处发展,加深了中国对日本的了解,促进了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的往来,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交流现状中央官制经济制度法令制度影响意义 一、大唐时期中日交流的现状 由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日本,在文化输出方面,以唐朝向日本输出先进的典制文化为主,很大程度上是唐制文化在影响辐射日本,唐朝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中日交流的形式一般为正式的官方使团交往,仅仅局限于朝廷、政府和上层统治阶级,不涉及普通的下层民众,“贞观五年,(倭国)遣使贡献方物。太宗矜其道远。敕所司无令岁贡,又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往抚之。表仁无绥远之才,与王子争礼,不宣朝命而还①”自此唐朝不再向日本派遣使节,主要是日本政府不定期地向中国派遣唐使,史料载:“长安元年,其王文武立,改元曰太宝遣朝臣真人粟田贡方物。开元初,粟田复朝。天宝十年,朝衡复入朝。建中元年,使者真人兴能献方物。贞元末,其王曰桓武,遣使者朝②”就说明了这一点。此外,遣唐使船队的规模也越来越来大,人数也越来越多,以其中的四次为例,“630年,121人,2艘船队;717年,557人,4艘船队;733年,594人,4艘船队;838年,651人,4艘船队③”一般认为唐朝前期,遣唐使船队的平均规模是2艘船,120人左右;唐朝后期,遣唐使船队的规模较大,是4艘船,共有500到600人左右④”,出现了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高潮,促进了大唐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尤其是日本645年的大化革新运动受中国先进的典制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和彻底,本文仅以大化革新为例,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令制度方面谈谈这一时期中日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二、大化革新时期唐制对日本的辐射影响 唐朝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唐朝处于主动、强势地位,中国先进的政治体制给日本统治阶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日本留学生、学问僧所奏称“大唐国者,法制完备,珍国也,常须达⑤”因此,日本在645年的大化革新运动中全面移植以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大唐文化,以唐制为蓝本,在政治、经济、律令方面对唐代典制文化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虽带有浓厚的机械模仿和照搬色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特色。 (一)唐代中央官制三省六部一台制与日本的二官八省一台制三省六部一台制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以说达到了其成熟期,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相当完备的官制系统。日本在遣唐留学生的推动下,仿照唐代官制,在中央实行二官八省一台制,单从字面上看,除个别文字和量词存在细微的差异外,二者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和融合性,实质上其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日本对唐代官制的吸收融化主要体现在:其一,日本统治者采纳了唐代官制系统的基本框架模式,使其行政管理系统更趋完善,很好地体现了律令的形式性、完整性和综合性。日本参照唐代三省六部的格式,天皇高高在上,下设神祇官、太政官总领全国宗教和行政事务,太政官下辖八省,其职权涵盖人事、财政、军事、司法、礼仪等各个方面,成为各项具体事务的执行部门。二官八省的设置体现了金字塔式的政权结构。此外,又参照唐代的监察机关御史台,置弹正台,完善对行政、祭祀等政府高官的监督职能。因此,二官八省一台制,使政权组织从最高层到最低层沿直线分布,保证了上级对下级的垂直统治,强化 ①(后晋)《旧唐书》刘昫等撰《倭国传》卷19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340页 ②(宋)《新唐书》欧阳修、宋祁等撰《日本传》卷220,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208—6209页 ③《外交关系》石井正敏《唐与日本》,吉川弘文馆1992年版,第74—76页 ④(日)《遣唐使眼里的中国》古濑奈津子著、郑威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⑤《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三十一年”条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新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基本理念 ---------------------------------------- 三、课程设计思路 ----------------------------------------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 二、过程与方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 ------------------------------------------ 二、中国近代史 ------------------------------------------ 三、中国现代史 ------------------------------------------ 四、世界古代史 ------------------------------------------ 五、世界近代史 ------------------------------------------ 六、世界现代史 ------------------------------------------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 二、评价建议 -------------------------------------------- 三、教材编写建议 ----------------------------------------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附录:1.内容标准部分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 2.历史教学活动案例--------------------------------------

中外教育史考试论文

中外教育史考试论文 1、关于四书五经的一些思考 2、中外教育史的比较及思考 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学生姓名:邹孝亮 学号:2012012020 指导教师:陈以藏 提交日期:2013、10、30

关于四书五经的一些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四书五经”,和它逐渐传播,演变的过程。通过其对历史的叙述引出了它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后将视线转移的现在,即现在人还需不需要研究四书五经,是那些群体还在需要。为什么中国的统治者都偏爱四书五经呢?以及我个人对四书五经的思考,及个人看法。最后,四书五经不仅仅是几本古书,更是儒家的经典,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传承它,保护好中国文化的根基。 关键词:四书五经中国文化思考需求传承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在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了,这引起我的思考,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个人感受。 1、四书的含义及其经典地位与意义: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为儒家论著。《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大学》后人认为是曾子或曾子与其弟子合著的。《中庸》被有些学者认为是子思所作,故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孔子思想。《孟子》作者孟子则是子思的弟子的弟子,故其思想性显而易见。汉代晚期时《论语》与《孝经》已获得了经典地位,至唐时《大学》与《中庸》由于韩愈及其弟子的推崇和以此为理论武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对佛教不问世事而名声大噪,至宋时得到普遍重视。而《孟子》的经典地位却一直未被肯定。唐时人们对其评价稍转好,但至宋时仍有人反对其权威性。直至南宋提倡新儒学,朱熹将这四册归并为一册并为其作注、释惑,著书《四书集注》、《四书惑问》后,四书的经典地位才逐渐确立。元代时甚至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考试科目并且将其解释为正宗和权威,直至如今亦然。四书的经典地位及意义在于扩大了五经的价值体系。五经的经典意义在于对那个时代的精华的保存,但却无法反映变化了的时代需求和时代精神,而四经则扩大了经典的开放价值体系,满足了不同时代的文化需求,同时又是一定时代价值的凝结,符合经典的需求,两者的互补性正如《圣经》中的旧约和新约一般。 2、为什么中国统治者偏爱四书五经: 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责任,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人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大。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而自豪,庆幸自己是他的后代子孙。 “四书五经”详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3、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四书五经: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3、王充的主要著作是《》,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 4、魏文帝时制定" ",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5、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主持发起,史称" ";第二次是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 ";第三次由主持发动,史称" " 。 6、明清普遍设置的蒙学主要是,蒙学教师一般称为。 7、苏格拉底以其" 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8、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的文化革命。 9、英国最著名的古典大学是牛津大学和 10、教育行政管理上,法国实行制。 11、德国的洪堡德倡导把大学办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中心。 12、在美国教育史上,富兰克林于年在费城首先创办了文实学校。 13、从保存至今的西部俄罗斯某些兄弟会学校的章程看,早在十七世纪,那里已有一些学校实行和班级授课制。 14、卢梭提出了培养的教育目的。 15、蒙台梭利初级教学法包括筋肉练习、感官教育、知识教育、四个方面。 二、选择题 1、"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2、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 () A、国子学 B、宫邸学 C、四门学 D、鸿都门学 3、《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4、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期终结的?()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5、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A、黄炎培 B、晏阳初 C、梁漱溟 D、陈鹤琴 6、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7、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的理论基础。 A.感觉论B.系统论C.信息论D.控制论 8、早在十七世纪以前,日本就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学习文化教育。 A.荷兰B.英国C.法国D.中国 9、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A.《政治学》B.《爱弥儿》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