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一、央行的独立性内涵

1、央行独立性的含义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2、中央银行独立性具体表现几个方面

(1)货币发也属货币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也分享了一部分货币发行权。因此,确切地说,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上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基础货币的独立性。

(2)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自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3)人事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决策者的任免程序、任职期限等不受政府干预。

(4)经济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不必依赖财政拨款。

二、为什么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

1、央行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①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必须符合金融规律。

②央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③央行相对于政府的地位、目标、利益诉求及制约因素不同。

④央行与政府形成制约和互补关系,有利于减少全局性失误。

⑤保证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减少地方政府对其分支机构的行政干预,提高央行的调控效率。

2、央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a.金融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使然

b.央行的宏观调控仅为国家对经济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总调控目标相一致

c.央行履行职责时除采用经济手段外,也需要一些行政手手段,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合,

需要政府来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d.在战争和特大灾害等特殊情况下,央行则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因此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力是现实存在的,中央银行根本不可能彻底摆脱政府的影响。毕竟是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政府当然也可以剥夺其独立性。所以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

三、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状况

纵观历史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争论由来已久,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立法与惯例不同,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有:独立性较强的如德国、美国;独立性居中的有英国、日本;独立性较弱的有意大利。在独立性问题上,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的我国央行的特点是:既有独立的一面,同时又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属于“相对独立”。

1、各国央行独立性的法律地位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需要法律制度作为保障.法律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明确货币政策目标与中央银行权限;二是建立中央银行在委托权限范围内自由追求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保障机制。

(1)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根据1913 年美国《联邦储备法案》,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负责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是美国中央银行的最高货币决策机构。理事会理事经参议院认可和同意后由总统任命。

(2) 英格兰银行

《1998 年英格兰银行法》颁布后,英格兰银行才被赋予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英格兰银行内设货币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货币政策。货币委员会以稳定物价为第一目标,在不损及这个目标的前提下,货币委员会应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英国政府及财政部门通常不会给予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方面的指令。

(3) 德意志联邦银行

2002 年德国对《德意志联邦银行法》进行第七次修订。根据修订后的法律,德国联邦银行是欧洲央行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参与欧洲央行旨在稳定欧元的货币政策,持有和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组织境内或跨境的支付及清算系统,并促进这一系统的稳定。德国联邦银行独立地行使法律授予的职权,不受中央政府干涉。但在不危及其履行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组成部分的职能时,应支持中央政府的总体宏观经济政策。虽然加入欧元区的德意志联邦银行不再是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制定者,必须在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框架内完成职责,从而更多的表现为货币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但其与德国政府之间的相互独立关系却始终未改变。

(4) 日本银行

1998 年《日本银行法》开始强调日本银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时规定日本银行应与政府保持紧密联系,以使货币调控与政府政策协调统一。新《日本银行法》减少了政府对日本银行的影响与控制,政府代表只能出席有关货币政策的会议,对政府的无担保贷款数额和国债认购额度必须以财政法律为基础,并且处于国会表决同意的范围内,日本银行向大藏大臣提交经费预算计划审批的部分只限于不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的预算。此外,新法还废除政府对银行大部分的业务指令权,监视权和检查权,但当日本银行或其官员有违法行为时,大藏大臣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纠正错误。

2、我国央行独立性的法律地位

我国央行在法律和组织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立性在不断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1983 年国务院授予了央行履行其职责所必须的权利和相对独立性。

1995 年《人行法》确立了央行的地位、权限和职责,并明确规定央行独立于财政,独立于地方政府,并且不允许对财政透支,不允许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不允许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这条法律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998 年国务院对央行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撤销省级分行,改按经济区设置九大分行,以上措施从法律及组织上逐步加强了我国央行的独立性。

3、我国央行独立性不足

由于各种历史、现实的原因及条件限制,我国央行的独立性仍然不足,没有达到独立行使货币职能所需的独立性,央行在政府面前的独立性较小,表现在几个方面

(1)组织独立性不足。央行的法律地位低,在组织上隶属于国务院,仅“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相对独立”。

(2)人事独立性不足。政府部门、金融机关在央行政策机构的人事渗透过多,使之产生行政依赖性和缺少广泛的代表性。

(3)职能独立性不足。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务院,央行缺乏应有的决策自主权,实际只有执行权。

(4)经济独立性不足。虽然人行法规定央行的财务和资金独立,不对财政、级政府部门融资,不受地方政府干预,却没有具体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实际中不可能切断央行与他们的资金关系,其独立性常常受到来自财政、地方政府甚至商业银行的干涉或影响,因此,客观上存在尽快加强央行独立性的紧迫要求。

四、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和措施

1.赋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权。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我国政府对中央银行的职能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为提高央行独立性,从而为促进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目前,制约我国央行独立性提高的主要瓶颈是中国人民银行没有货币政策决策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只有部分决策权,一般事项自行决定,重大事项需报国务院批准。货币政策委员会仅是咨询议事机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讨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政策控制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有关货币政策的重要措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涉及货币政策的重大事项,提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建议。目前,解决货币政策决策权一个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是,对已存在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进行调整,重新界定货币政策委员会职能,赋予其货币政策决策权。

2.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发展模式,现今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是适合这一模式的管理体制。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为了迎合这一趋势,适应“入世”后银行业开放及竞争的需要,未来应将金融业的监管权利集中统一起来,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为金融业向混业经营转变提供有力的保障,并解决跨行业金融产品监管权限模糊不清的难题。

3、处理好与财政部的关系。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已经划分的很清楚,无论在行政上还是资金上,人民银行都不受财政部的制约,并且《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人民银行顶住压力,依法办事,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决杜绝向财政透支和无条件借款。另外,《人行法》也应相应增加有关财政部向人民银行的借款额度、借款方式、借款期限等相关条款以及违反者的法律责任。人行要做到既要与财政部密切合作,又要依法保持资金的独立性。

4、增强政府的财政能力,强化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是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的,由于当前的财政规模小,在财政政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如果政府财力雄厚,就不需货币政策的配合,中央银行就可依据经济的现实状况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5、增强中央银行的政治地位,提高政治独立性。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最终目标是组织上独立于政府,隶属于全国人大,使其免受政府短期政策的左右,在人事上使人民银行领导任期与政府首脑任期错开,摆脱政府短期政治压力影响,保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结尾: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央行的定位问题,而且《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央行已有明确定位,“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所以要进一步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加强或重塑央行的独立性。决

策层要加大力度,从体制建设和决策制定的诸多环节,确保央行的独立性,不断减轻央行本不应有的货币对冲压力,尽量规避央行与地方各级政府、各部委之间的博弈;而央行自身在制定政策和组合工具时,考虑的因素也应更加全面,在正确权衡商业银行双重约束的前提下,通过惩罚性手段的恐吓效果和道义劝告,积极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共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引导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树立社会责任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市场退出和保护机制,从而使金融更加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虽然尚待加强,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中央银行本身都在努力地采取措施,不断地增强其独立性,只要假以时日,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提高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如何提高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作者:————————————————————————————————日期: 2

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机构,其独立性是指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而不受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然而,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管理当局,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不能背离国家的总体经济目标。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较弱,尤其表现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上。人民银行只是提出建议,而国务院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决定者。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而从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形势提出调整货币政策的建议到国务院批准实施再到政策产生效果,往往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货币政策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常见的央行独立性(CBI)的量化指标为LS(Loungani and Sheets,1997)。该指标认为转型经济国家CBI指标应包括三方面:一是目标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法是否单独将价格稳定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二是经济独立性,中央银行是否不受政府干预自由制定货币政策及是否拥有法律上最终目标的决定权;三是政治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官员的任命及解职程序,政府参与中央银行理事会的程度及理事会成员的任期。按照该方法的打分测算,可以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的指数(图1)。 为便于比较,我们在CBI指数的基础上,测算了CBI-SIB综合指标(图2)。由测算的央行独立性指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不断提高,这主要体现在目标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上,而政治独立性依然较低。然而与转型国家相比,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

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央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的分析:独立性比较弱,也有呈现出独立性不断增强的趋势。本文主要从政府与央行的关系角度来探究独立性问题,同时也会兼顾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政府的部门的关系的分析,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及独立性问题。 我将从(1)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5)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关的组成,这几个方面去探究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1)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简称央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由此看出,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

重要事项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比较弱,需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营,目标独立性不强,法律独立性也不强;但是,法律也对独立性给予了一定范围的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就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另外,法律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给予央行更大程度的授权,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法律地位比较弱,但是也是相对的。 (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宏观调控部门。一般央行隶属于政府或政府某一个部门的,其独立性都比较弱。 (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行长的任期与总理的一致。因而,政府对于央行的主要负责人的人事安排具有较多的干预,因而从此看出央行的独立性不强。 (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同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互不隶属。 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都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央银行独立性概念及其理论模型,作者认为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央 行独立性应以不同的理论模型来解释,我国央行独立性更适宜采用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来 描述。本文按照不同类型的国家分析了央行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并探讨了关于加强 我国央行独立性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央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铸币税 中央银行独立性从上个世纪以来流行于全球,十几年来广受关注。我们认为对中央 银行独立性问题不可过于迷信,而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此认真研究,吸取可用之处。一、央行独立性概念 中央银行独立性(CBI ,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意味着给予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而 实现经济目标的权利。它有两种定义: (1) 独立的央行。具有CBI 的央行即为独立的央行,不独立的央行不具有CBI。在这 种定义下,描述CBI 的变量仅取0 和1 两个值,中央银行要么是独立的,要么是不独立的, 如0 代表不独立,1 代表独立。美国和德国的央行是典型的独立央行。 (2) 世界各国央行和其政府的关系都是既分权又合作,独立和不独立只是程度的不 同,其界限并非泾渭分明,有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和比利时) 难以确定应该划入独立之列, 还是非独立之列。从这个角度说,每个央行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区别只是程度的不同。 在这种定义下,描述CBI 的变量可以连续取值,分布在一个区间内。本文的CBI 定义取后者。 在比较CBI 的大小时,早期都是以央行所具有的法律规定的CBI 为标准\.CBI 具有一定的效用。比如,Miller 和Zhang (1995) 认为,诸如CBI 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市 场形成政府致力于低通胀的预期,从而有助于达到低通胀的目标。但是,这种法律CBI 与央行在实际操作中所具有的CBI 相比,可能相差很大,法律CBI 的效力更多地限于纸面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实际操作中央行所具有的独立性。比如,1980 年代的阿根廷,法律 规定其央行行长的任期为4 年,而实际上其央行行长的平均任期只有不到1 年。于是人 们转而寻求设计衡量实际CBI 的统计指标,比较常用的如央行行长的换任率。 实际CBI 不只是来自法律授权,而主要是来自国民的支持。美联储Minneapolis 分行 行长Bruce MacLaury 称那种以为改变中央银行的法律设置就可以增加其独立性的想法为 一种流行的过于简单化的想法(fashionable oversimplification) 。比如,发展中国家新近建 立、改建的几十个央行,普遍在法律规定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法律CBI 平均水平已经 高于发达国家1980 年代的水平,但是人们还是公认这些央行的实际CBI 较低。 二、CBI 理论模型 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没有持续增长的货币供给,通 货膨胀难以持久。可是,由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往往具有动态不一致,导致货币供应不断 增加,从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因此,这种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就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 原因。为了消除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成为一种重要的措 施。 (一)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理论模型 现在的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货币政策只有当它没有被公众预期到的时候,才会对 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想获得充分的效力,就应该是出乎公众意 料的。这给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提供了理由。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意义,介绍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历程及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并对我国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政策建议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the Improving Strategies Abstract:Central bank,as a country’s moneytary policy makers and implementers,its policy concerns about i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can run smoothly.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the worlrd’s financial theor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central bank,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and finally,present a few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isis of the status quo to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ce of our central bank. Keywords: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status quo;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一、引言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是经济运行的轴心,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稳定。但是要使这种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至关重要。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概述 根据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文献,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定义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 央行独立性的定义是:中央银行拥有不接受来自政府的命令的权力, 在制定或者更改货币政策时,不必与政府交涉。但事实上, 哪怕是最为独立的中央银行也不可能在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运作,换而言之,就是央行的独立性其实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其多多少少都会有受到政府制约的地方,所以,衡量央行的独立性关键在于看央行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干涉。 二、衡量标准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 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政策自主权 《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地方的干涉”,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7年来首次被确认其独立性。 2.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 这是衡量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一个具体标志。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行政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不存在隶属关系,这在组织上保证了人民银行对财政部的独立地位。②资金关系上,《人行法》第27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从法律上基本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 3.相对于政府其他部委的独立性 《人行法》规定: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提供贷款或担保;二是通过组建政策性银行划清政策性贷款与商业贷款的关系,堵住了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与政策性贷款的路子,堵住了政府各部委以“政策性贷款”向中央银行要贷款的路子;三是在法律上明确了人民银行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权。 4.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这也就是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地方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人民银行负责本辖区的金融监管,各地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三、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一)避免出现政治性经济波动的需要。 (二)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 (三)为了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 (四)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地位与业务的需要。 四、影响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因素 首先, 最根本的因素是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中央银行的活动必须是合法的,而法律是政府制定,这就

中国人民银行知识点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位于北京,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标志 的。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含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统计数据、银行卡、金融规章、反假货币工作、公告栏等。 一、基本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2005年8

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1998年年末,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内部管理架构实施了重大改革,设立了9个具有跨行政区域管辖职责的分行,各省除金融服务类工作组 中国人民银行 织管理职责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承担外,其余金融监管、货币政策类以及内部管理类工作组织管理职责全部由所在区域分行承担,央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因管理环节增加而产生的问题不断暴露,遭受了央行内部人士、业内人士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的普遍诟病。 2001年起,原由分行承担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职责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组织下,陆续划归各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承担,从业务角度评价,1998年起实施的央行管理体制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目前,各分行仍然掌握着辖区内重要职务的人事任免权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从2009年7月开始的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扩大后城市的进出口量占全国的90%。 二、法律地位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他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信用货币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支付能力保证,金融监督,政府融资等问题。因此从中央银行产生的那一天起,她就具有了和普通的商业银行所不同的特性和任务。其中独立性问题可以说是首要问题。这是因为中央银行所具有的独特的属性所要求的。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某家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他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是直接对政府负责还是想相对对政府负责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查看中央银行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她的独立性问题可以说是经历了中央银行高度独立,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到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从中央银行的产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一段时间。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的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金本位体制下金融秩序比较的稳定,货币的流通比较稳定,国内的物价和外汇行市可以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这一时期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缺乏认识,中央银行的实际的职能还限于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等原因。因此政府对于中央银行的控制和管理干预程度并不强,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更过的是体现在业务之中。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这一期间中央银行基本上是不独立,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调控手段而存在。这主要是由于战争期间,为政府筹集战争经费的需要和战后对于经济恢复的需要,政府加大对于中央银行的控制,从而扩大货币的发行,刺激经济增长。这就使得许多的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出现经济的危机。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以凯恩思为首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流行。使得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大的消弱。在此期间,1920年在布鲁塞尔和192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两次国际经济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提出了减少政府的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主张,如当时的英格

讨论: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参考答案) 2

中央银行第一次任务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讨论主题: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考核目的:通过小组讨论、互相提问、教师点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在经济开放环境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的认识,了解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和经济全球化对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影响。 要求: ①由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5~10人),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和资料整理,形成本小组的观点。 ②组织网上讨论:由小组代表将本小组的观点传到网上,向其他小组提问,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③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 ④以小组为单位评分。 时间:学完第一篇的内容后做本次作业。 解题思路: ①认真阅读教材第2-4章有关内容; ②从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制度、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货币替代等方面入手; 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 ④了解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和途径; ⑤可参考《中央银行通论学习指导》第四章参考资料中《金融开放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一文。参考答案: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与政府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这种关系自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依赖,实际上即已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政府约束,或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指导之下,独立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这就是当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2.考虑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资本所有权,从二战以来,资本逐渐走向完全归政府所有的趋势,即使资本归属私股的中央银行,股东也无任何权利干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业务经营,无权施加任何影响。(2)中央银行总裁与理事的任命、任期及职权,一般有政府部门或议会提名,由国家元首任命,任期与政府任期接近。(3)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多数赋予中央银行法定职责,明确在制定或执行货币政策上,中央银行有相对独立性。(4)中央银行与政府的隶属关系,一般法律会明确央行与政府的关系。(5)理事会中的政府代表,各国实践不同,认识也不相同。政府代表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央行的独立性。 3.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考虑央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执行的影响:(1)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角度看,保持央行独立性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控制力,增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并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会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2)从汇率制度角度看,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不可三者皆得。这在经济上叫做“三元悖论”。保持央行独立性会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汇率市场化的压力下,进一步提高货币的供给,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高汇率制度的浮动性。(3)从货币替代的角度看,货币替代现象存在于我国,并明显加剧,需要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货币需求的充足。(4)从货币政策传导角度看,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简化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程序,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央行相对独立,则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定更加及时、

浅谈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浅谈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独立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各方面发展都极为重要。运用多种衡量标准分析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这对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必要性;衡量标准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其独立性表现为:一是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二是独立地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三是独立地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这主要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首先,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次,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从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我国的中央银行已经在宏观经济中发挥了60多年的作用,其间先后经历了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体制,又恢复并成立了大批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1984年确立起单一央行职能体系,并于1998年在分支机构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实行按经济区域划分的设置方式。在央行的职能以及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上均与世界其他国家趋同,但是国情与历史传统的不同导致各国的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也有很大差异。 2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宏观调控的银行,体现了其国家机关的性质,因此,它必须接受政府的一定程度的管制。但它同时又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政府,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而且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任务各有侧重,这就使得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比如政府一般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保证充分就业为重,因此就要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但这往往以通货膨胀的发生为代价。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但是要实现币值的稳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政府的经济决策行为。所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也在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上。而作为一国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的高低对实现该国的内外经济目标都极为重要,研究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对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的央行独立性制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以及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3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1)从立法层面来说,如果一国在立法中明确了赋予该国央行较高的独立性或不受政府的指示和干预,则独立性很高。根据我国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一、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调控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独立性方面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七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要接受国务院的管理和领导,在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指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提出,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金融监管的银行,体现了其国家机关的性质,因此,它必须接受政府的一定程度的管制。但它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政府,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的任务是有所侧重的,这样就使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基于政府的职责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为的出发基点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而这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发生。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其中国人民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亦正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中国人民银行有较高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作为前提。换言之,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稳定币值与制衡政府过热经济的政策的职能,是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具备独立性的根本原因。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授权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及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的极为关键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履行自身职责时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

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讲解

讨论记要 老师选好题目后,大家各自收集各自的资料,以便讨论时把各自不足的地方指出来,不分谁做哪个部分,是一个人把所有的资料准备完整。再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一:小组成员:赵耀、杨逍、孙啸天、杨芊、张娜娜、陈若娜、李菊、王英兰 二、讨论时间:2015年9月28日(第一次讨论) 2015年9月29日(第二次讨论) 三、讨论地点:三教3306 四、讨论主要内容 (一)我国央行的现状 (二)讨论央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 (三)在第一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上讨论如何提高央行的独立性 五、第一次讨论结论:大家搜集的资料都很齐全,但是缺乏数据和论证的东西,所以在第二次讨论时组员们要把各自的观点,从何得出的观点都说出来,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近况说明一下,在第二次讨论中体现。具体结论如(1)所示 第二次讨论结论:经过第一次的讨论结果,我们小组成员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近况加以论证了我们上一次讨论的结果,加以整理后,得出结论。 在讨论中,我们针对上次讨论结果分析后,发现2015年招标明显比去年增多。各国与人民币的汇率都在波动,央行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信号使我们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有一定的了解。在我国,确实独立性相对较弱,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只有执行权,在有其他重大事件发生时,主要有国务院决定执行什么政

策,货币政策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没有起到较强的作用等。具体结论如(2)所示 (2) 一、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独立性分析 1.央行的多重目标削弱了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实际中却受到了多重的约束,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4万亿的刺激计划的实施,虽然缓和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却使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居高不下。 在此情况之下,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 不仅要考虑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还要促进就业、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化解金融风险等多重目标。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规定是不利于维护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正如米德冲突所言,稳定物价、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平

中央银行独立性原因

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原因 1、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政府,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任务是有所侧重的,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基于政府的职责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为的出发基点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而这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发生。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尽管现代中央银行衍生了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稳定币值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其中央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亦正是通过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作为前提 反面例子: 3、美联储在本次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拯救措施正是建立在其最后贷款人的身份上,依靠的正是自身的经济信誉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旦失去独立性,将会令美国国内经济付出巨大的成本,政府的干预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将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损害,通胀向更广泛的区域传播,不仅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将可能受到威胁,也给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带来体制性、连锁性的风险。 3.美联储的独立性对稳定市场信心至关重要,美元的强势政策将对稳定全球市场信心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保持一定独立性至关重要。 美联储高度的独立性,导致了金融监管不力,引发了金融危机,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独立的货币政策也许会失误,但没有独立性的货币政策将会更加可怕。日本的“住专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所以,缺乏独立性的央行同样也会导致巨大的金融危机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赵红 (13级会计4班) 摘要: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众多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这篇小论文将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表现,独立性的不同模式极其利弊,历史上的实例等几个发面来看这个问题。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政府 一什么是中央银行,什么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不同与一般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它主要是以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调节。中央银行虽是一个政府机构,但因其特殊性,它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指的是中央银行与政府行政当局的独立关系,即中央银行是否能够自主地履行法律赋予它的职责而不受政府行政当局的干预。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表现 1权力方面中央银行本身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一般来说,对于独立性较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政府不另派政府代表参加,如英国、美国、德国和瑞典等,在这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代理人,直接对国会负责。而对于独立性不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如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政府会派代表参加。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半是听命于财政部的。 2 政策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制定政策的方面。只有在美国、德国,中央银行有权单独制定货币政策,在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只是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不过各国中央银行也力求与政府(特别是财政部)保持密切合作,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可分割的。过分的强调独立性,容易与政府关系不协调。 3 目标方面即中央银行自主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能力。中央银行的目标应是追求币值稳定。如果其独立性不强,就有可能被要求完成于该目标相矛盾的任务。特别是在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与政府经济发展要求发生冲突时,中央银行会被迫以牺牲物价稳定为代价换取诸如增加就业、国际收支或汇率等方面的暂时性改善。

中央银行独立性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中央银行独立性,实际上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独立的中央银行一般来说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二、中央银行独立的重要性 最早提出要保持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是在1920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交战国因增发钞票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经济背景下召开的。目前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且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来看,中央银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为实现货币稳定和政策调节目标、改进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的制度安排,是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对金融业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特殊的金融机构。政府则被认为是有特定利益和目标的集团来看待,中央银行与政府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政府更加关注就业、社会稳定,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偏重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而中央银行更加关注币值稳定、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状况和秩序,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 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之间拥有内在矛盾,所以政府一般会选择一两个目标作为主要目标。并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经常变化的,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需要在不同时期使某一目标占据政策的主导地位。当政府选择的主要目标与稳定货币不一致时,如果中央银行不具有独立性,必须服从政府的指令,那么稳定货币的目标便会落空,在政府目标与货币稳定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常常会引起对货币稳定的反向作用。因而,独立的中央银行是稳定货币的必要保障,使其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中的稳定器,这是极其重要的。 2. 中央银行独立是防止政府行为短期化条件下出现通货膨胀的需要。政府有主动采取通货膨胀政策的倾向。政府有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和维持庞大的政府开支,会采取赤字财政

浅议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浅议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摘要:本文对独立性的定义主要是基于埃吉芬格的央行独立性理论,首先本文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现状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上进行分析,并就其独立性水平做出判断,然后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央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质,是指作为货币行政当局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权。埃吉芬格(Eijffinger,1997)从内容上说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他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人事上的独立性;二是赤字融资上的独立性;三是政策的独立性。而政府在这三方面的影响应当尽量排除或弱化。埃吉芬格认为对于像中央银行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公共机构,其人事任免上要完全排除政府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央银行人事上的独立性是指政府对中央银行任命程序的影响程度。它具体表现在任命程度、任期长短和解除职务的程序等方面。而在赤字融资的独立性方面,如果政府能通过中央银行信用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支出融资,对中央银行施加影响,那么中央银行在赤字融资上无独立性可言。直接涉及的中央银行信用是指货币政策从属于财政政策。间接涉及的中央银行信用可能产生两种情形:一是中央银行成为政府的出纳;二是中央银行负责政府债务的管理。政策上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而这个可分为政策目标的独立性和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即,央行自己选择政策目标的自由度和是否选择保值货币稳定为作为其目标。【1】 接下来需要以此为理论基础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做一分析判断,从而得出客观结论。 一、中国人民银行独立程度: 所谓中央银行独立性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和实施货币职能时的自主程度。1984 年我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职能的完全分离标志着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建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银行的建设不断地完善,从条文上看,《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5、11、12、29、30及38条是目前人民银行独立性的主要法律规范。现从横向和纵向两种角度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做一个分析判断。 从横向来看,从数据上看,有工业化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四种测度方法,包括:格里利、马辛达罗和泰伯利尼的GMT分析方法、库克曼的CK分析方法、阿莱西纳和萨默斯的L-AS 分析方法以及德贝勒和费雪的DF分析方法。其次,有经济转轨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方法:朗格尼和希茨的LS模型分析方法,该模型包含了DF和SIB两种加权方法。最后还有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两种测度指标:中央银行官员换任频率TOR和政治变动指数POL。 按GMT方式, 我国央行的独立性指数为6,在LS分析中DF, 我国的指数为O.75,SIM 指数为0.675;采用库克曼的发展中国家独立性分析思路, 我国央行的TOR指数为0.20将

论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摘要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而其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一贯性,银行体制是否健全,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但是,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命、政策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在立法和实践中更好地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央人民银行的职能。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分析

一、引言 中央银行在现代的经济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是一国经济良好运行的轴心,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有着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央行的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独立性方面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定义 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是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 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三、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一)组织上的独立性 在组织架构上,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六条规定,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和金融

浅析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文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本文由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和标准,结合中央银行需要具备独立性的原因,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来具体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体制特点,从而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弱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中国;独立性;分析; On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Abstract: The central bank as a monetary policy makers and executives, the policy related to whether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national economy running smoothly. But to make this effect better use and reflect, its independence is indispensable. In this paper, 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from the concept and standard, combined with 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to need to have the reason, 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is refers to the central bank to their duties to legal or actual with rights, decision and action of the degree of autonomy. In essence is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of the meaning and standard to specific analysis of China's central bank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China's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the cause of the weak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Central Banks; China; Independence; Analysis; 一、引言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