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四年级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四年级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0 的除法

执教班级:四(2)班

执教老师:刘志琴

教学内容:教材第24 页例8、练习五第 6--11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 的除法的简便算法。

2.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 的除法的简

便算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 的除法的简

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题目。

根据450÷30=1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45÷3= 900÷60=150÷10=

学生各自写商,然后指名回答。

提问:做这三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这样想的根据是

什么?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15=(30÷3)÷(15÷□)

45÷9=(45×□)÷(15×6)

600÷120=60÷□=300÷□=□÷40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揭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对商不变规律掌握得非常好了。今天我们要来利用商不变规律来进行简便计算。板书: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

(1)师问:从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队鼓50元一个,对号40元一把,王老师带了900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如果买队鼓,可以买多少个?

如果买对号,可以买多少把,还剩多少元?

(2)学生口答列式,教师板书算式:900÷50 900÷40 提问:观察算式900÷50,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

2.探索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

交流汇报:

预设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 900 除以 50,一种是90 除以 5。

师问:你对这些同学列的竖式有什么想法?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列的竖式看上去简便些?看来同学们都觉得这位同学的算式列的非常简便(90除以5),但是,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首先应该是抄对题目(900除以50),所以我们把这两个竖式合并起来,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列竖式?

(2)学生看书自学竖式的写法。

师:看懂了吗?书上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列竖式?这里被除数和除数都划掉一个 0 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数的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掉一个0?

(3)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交流。

3.学生尝试用简便方法计算900 ÷40,指一名学生板演。

集体交流:共同看板演的算式,指着式中余下的“2”,提问:想一想,余数应该是几?余数为什么是20,而不是2? 师引导:看来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后(0除外),商是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余数却发生了变化。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练一练。

(1)这两题可以怎样简便运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五第 6 题。

(1)生观察算式,说一说每一题的被除数或除数是怎么变化的?要想等号成立也就是商一样,对应的除数或者被除数应该怎么变化?

(2)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练习五第 7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问:做这类题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完成练习五第 8 题。

(1)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2)集体交流。师问: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处理好余数)

5.完成练习五第 9 题。

(1)生独立完成。

(2)小组讨论: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在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随着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6.完成练习五第 10 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7.完成练习五第 11 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什么样的题目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做家庭作业。

六、板书设计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 的除法

900÷50=18(个) 900÷40=22(把)......20(元)答:可以买18个。答:可以买22把,还剩20元。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精品教案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精品教案 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学习目标1.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能用简便方法正确计算。 3.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重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用简便方法列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 1.口算。 2×3=6 20×3=60 200×3=600 2×5=10 2×50=100 2×500=1000 6×8=48 6×80=480 6× 800=4800 师: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怎样思考比 较简便? 2.笔算下面各题。 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口算。 整十整百数末 尾的0可以先 不算,再看乘数 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 添上0。 学生列竖式计 算。 从个位起用一 位数按顺序乘 两三位数每一 位上的数,乘到 哪一位积就写 在那一位上;哪 一位上相乘满 几十,就想前一 位进几。 复习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的口算 乘法,使学生知 道口算乘法的方 法。 复习两三位数乘 一位数进位乘法 的竖式计算,为 学习乘数末尾有 0的笔算乘法做 准备。

讲授新课1. 1.出示例题。 同学们排成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120 人。 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你会计算吗? 2. 3.也可以这样列竖式: 答:一共有480人。 4. 2.试一试: 6×380=2280 3.小结:怎样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学生列式解答。 120×4= 说说你的计算 过程:你是怎样 想的? 我这样算: 12×4=48 120×4=480 也可以用竖式 计算。 先算12个十乘 4得48个十, 然后在48的末 尾添1个0。 学生试算。 乘数末尾的0 先不参加运算, 再看乘数末尾 有几个0,就在 积的末尾添上 几个0。 学生在对题意的 理解的基础上列 出算式。 在原有知识的基 础上,通过理解 算理选择更简便 的计算方法。

被除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被除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8、29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2、经历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抽象过程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掌握其计算的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除法计算过程中需要商0的算理。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正确地掌握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1、口算: 6×8 3×5 48÷6 15÷ 3 0×7 8×0 0×9 5×0 问:说一说第二排题怎样口算? 2、教师板书三个数:18、108、180,提问:“0”在后两个数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设疑激趣,自主探索 1、出示教科书第28页例5的主题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教师:四个西瓜,孙悟空打算怎么分?而猪八戒是怎样分的?(四个西瓜他一人全吃了)哪还剩多少个西瓜?(零个西瓜)平均分给唐僧、孙悟空和沙僧怎样分?(什么也分不到)什么都没有怎样表示?(用零表示) 2、如果列算式,该怎样列算式呢?(学生列算式) 板书: 0÷3= ?(学习例5) (1)、师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你是怎样想的?谁能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想: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即0×3=0所以0÷3=0。或举例:有0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0个苹果。) 此时学生可能得出结论:0除以几都得0。 (2)、质疑讨论:0÷0=?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明确: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0的答案不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 (3)、问:看谁最快说出0÷3 0÷5 0÷9得多少? (4)、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组织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5)、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升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同时明确“不是0”的含义。 3、巩固练习 (1)让学生完成书本第28页做一做。 (2)集体订正。 4、出示例6: (1)、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 309÷3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p.85、86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商不变规律的基础上,教学根据商不变规律简便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教材在例题中首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呈现一道除法算式“900÷50”,给出了用简便方法进行笔算的过程,再启发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末尾为什么只划去一个0?引导学生御用商不变的规律解释给出的简便算法。这里被除数之所以选择末尾有两个0的数,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培养学生有根有据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不变性质: 1、出示:根据360÷30=12,直接写出下面的商 720÷30= 180÷50= 60÷5= 设问:怎样想的?独立口算,个别交流口算方法 2、教师:想到了什么规律?小结商不变规律。 导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篮球的单价是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 初步感知、读题。 指名口头列式:900÷50(板书算式)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能运用学过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吗? 观察、交流: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可以同时除以一个数。 2、运用规律计算,加深理解。 在本子上写竖式出示竖式: 提问:900和50同时除以几能使计算简便? 观察、交流:可以同时除以1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在竖式上只要怎么办? 讨论、交流(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O,也有不知道的) 在各自的竖式上操作(划0)转化成了:90除以5。 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 3、小结算法 提问:被除数900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如果把被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划去行不行?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有0的除法》精品教案

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 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 2、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 (1)板书:39 请说出3和9各表示的意义。 (2)板书:0 请学生说出0表示的意义。 (3)在3和9的中间添上一个0,使39变成“309”,请同学说出0在这个位置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3页例5. (1)提问:哪个数和5相乘得0. (2)列式计算:0÷5=0 (3)理解0÷5为什么等于0. (4)结合算理说一说,0÷2 0÷8各得多少。 (5)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学习教材第23页例6中的(1)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08÷2(2)板书:208÷2 (3)学生独立完成笔算。 (4)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5)观察思考:为什么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商的十位上得0呢? (6)观察学生的笔算,讲清算理。 (7)自主回顾笔算过程。 (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 3、学习例6中的(2)题。

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页信息窗3后两幅图、第10-11页的绿点和红点、11-12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学习掌握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探讨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简便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3.继续加强估算意识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学会处理特殊情况问题的捷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简便计算算理及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昨天我们采访了果汁厂,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果品生产车间去逛一逛,看看那里有没有大家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又会遇到哪些数学问 题。 (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部分情境图) 看了这些情景后,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能提 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1.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2.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存入问题银行,并引导学生提出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出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1.平均每小时生产果脯多少千克 2.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二)教师提出探讨要求: 1.怎样列式试着用竖式计算。 2.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内解决,若不能解决的,大家共同探讨。 (三)小组探究、交流,探讨完成问题。教师巡视,随机查看,个别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交流质疑第一个问题(被除数中间有0) (1)交流学生自学探究:1.平均每小时生产果脯多少千克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 (204÷2= 因为是平均分) 试着估算一下 (204看作200,200除以2等于100;所以204除以2大约等于100) 【继续加强估算意识培养,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试着用竖式算: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7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要落下来。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展示台、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位数。 (小黑板出示) 师:请同学们想想下面各题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数位上,商是几位数。 2.笔算(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进行笔算,两题都算也行)。 505÷5 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完成后,师问:为什么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

师:这两题是我们昨天学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还难,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积极动脑,一样能学得很好。(板书出示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例7:(1)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师:全班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学生读题) (1)找找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 师:为什么用除法,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没有用除法计算最正确。 师:他说的很好,陈老师也这么认为。接下来我们就试着独立笔算这道题。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师: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评价:班级交流哪种算法最好,对学生的算法进行评价。适时进行表扬鼓励。 (6)归纳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它和804÷4这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

教案: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4页的例8和练一练,第26页的6~11题。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教学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不变的规律。教材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用简便方法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没有余数的除法,根据第1个问题列出除法竖式后,教材提供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各划去1个0再计算的竖式,并提出了“被除数的末尾为什么只划去1个0”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认识到可以这样算的依据是应用了商不变的规律。接着教材改变例题中的条件,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呈现了简便计算的竖式,提出了“余数为什么是20而不是2”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并让学生通过验算来说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算法,理解这样算的原理。能确定得数中的余数,并发现运用商不变规律变化被除数和除数时的余数变化情况。 2、体会商不变的规律对于计算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3、提高学生大胆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合作交流、善于质疑的能力,通过数学体验,提高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理解这样算的原理。 【教学难点】 确定应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时的余数。 【教学设想】 在新授时从扶到放,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操作、交流,经历:尝试计算——产生知识冲突——检验说明——感悟算理——总结反思,从而理解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所得结果的原理,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理解更透彻。 【教学过程】 一、激活思维,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240÷60 30÷5 300÷50 36÷12 360÷120 24÷6 请生思考: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左右两组算式的商哪些是相等的?你是怎样想的? ①应用了商不变的规律。②如:240÷60和24÷6。240里面有4个60,24里面也有4个6,个数相同,商相同(课件出示平均分的小棒图)。 2、谈话:应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一些比较复杂的除法计算转

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被除数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五步导学案 设计人:王长霞审核人:王钰娜目标导航: 1、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口算或直接写出算式答案。 一、诱思导学 1、直接写出得数 80÷20 = 320÷80 = 450÷90= 140÷70 = 540÷60 = 400÷50= 二.质疑研学 1、例8:队鼓50元一个,队号40元一个,兰兰带了900元。 (1)如果买队鼓,可以买多少个? 列式计算:() 列竖式计算出结果: 答:。 同桌说一说:比较两种竖式的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被除数的末尾为什么只划去一个0? (2)如果买队号,可以买多少把,还剩多少元? 列式计算:() 用简便的方法列竖式: 想一想:余数应该是20还是 2?为什么? 答:。 观察以上两个竖式,你能总结出这类计算题的简便计算方法吗?

小结: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了几个0,余数的末尾就要()几个0,这样才能保证算式的成立。 三、达标评学 1、用简便方法列竖式计算: 960÷60 850÷30 800÷70 900÷200 800÷50= 700÷30= 9000÷300 = 7700÷700= 2、想一想,填一填。 (1)720÷30 = 72÷()=() (2)5600÷400 = 56÷()=() (3)900÷60 = ()÷6 =() (4)6300÷700=()÷()=() 四、得知博学 先列竖式计算,再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74÷3= 740÷30= 7400÷300= 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时,()不变,但 ()发生了()的变化。 五、反思促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案例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案例分析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课件: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平。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 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平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课件,边讲述课本28页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我通过阅读教材之后,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很有可能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其实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应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时我适当的改变教学、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5、例题6及相应练习。教材分析:《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那么孙悟空的三个徒弟都有谁呢?看,(出示主题图)他们都叫什么啊?他们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发生了许多 有趣的故事,谁能结合图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生讲故事) (反思: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了,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其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本节课课始,围绕《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设计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情境之中。)

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_教案教学设计

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3、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2、难点:准确、迅速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课前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教师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内容。 2.口算下面各题,并回答问题.(用投影仪打出) 20×3=12×4=200×3=120×4=XX×3=340×2= 请你观察每一组题,你发现以上各算式被乘数有什么特点?(被乘数末尾有0)它们的乘积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乘积有0的个数和被乘数0的个数相同) 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就是____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先用乘数乘被乘数中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3.用最快的速度口算出得数: 120×3430×2300×3XX×4 4.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6×3=72×6= 指名2人板演,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题:养殖专业户李大爷家养鸭260只,养鸡的数量是鸭的3倍。李大叔养鸡多少只? 1、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 2、列式并说明理由。 师相机板书:260×3=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200×3=600(只)60×3=180(只)600+180=78(只) 2、把260看作26个十,26个十乘3得78个十,也就是780。 3、用末尾填0法:先计算26×3=78,然后再78的末尾填写一个0。 4、用竖式计算,对于这种方法教是要重点指导,如果学生没有谈到简单的数式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复习中的26×3和例题260×3这两个竖式,你能想出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教师引导着学生概括出简便计算的竖式写法:要把乘数写在被乘数0前面的数字下边,计算时不用管0,算好后,因为积是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在得的数后面添写一个0.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 、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的乘法。 3.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 = 师:36×3 ,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 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 =36 (个) 36 ×3=1 (个) (2)把3 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 个十,也就是1 。所以,36×3=1 (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 ,可以把3 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 ,也就是1 个十,在1 的前面上一个。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综合习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综合习题1、口算。 2、用竖式计算。 780×4= 390×3= 630×5= 360×8= 290×2= 290×8= 440×5= 250×9= 480×7= 3、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4、选择。 (1)250×8的积的末尾有()。 A. 1个0 B. 2个0 C. 3个0 (2)450×4与45×4的积相差()。 A. 1620 B. 100 C. 1000 (3)△+△+△+△=360,△=()。 A. 120 B. 90 C. 40 (4)两个数相乘的积与这两个数的和相比,()。 A. 积大于和 B. 积小于和 C. 无法确定 5、某场音乐会的普通票每张360元,优惠票每张120元。(1)王叔叔买6张普通票需要多少钱?

(2)李阿姨带了800元,买了3张优惠票,还剩多少钱? 6、解决问题。 (1)这些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每千克苹果卖5元,一共能卖多少钱? 7、嫦娥三号搭载的月球车设计质量140千克,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零下180℃到零上150℃等极端环境。算一算,一辆载重1吨的货车能同时运走7辆这样的月球车吗? 8、小明一天往返学校两次,一共要走多少米?

9、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县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九寨沟县,有“童话世界”之誉。下面是九寨沟门票的价格。 (1)旺季时,9人去九寨沟游玩,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淡季时买5张门票比旺季时买5张门票少花多少钱?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10、花店购进郁金香860枝,康乃馨的枝数是郁金香的2倍,粉百合的枝数是康乃馨的3倍。 (1)购进康乃馨多少枝? (2)购进粉百合多少枝?

三年级下册商末尾有0的除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 时间:2016年3月15日班级:三(3)班 主讲人:易美云课型:新课 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商末尾有0的除法。参见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5页例7。教学目标: 1、掌握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算理,会正确地计算末尾有0 的除法。 2、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末尾有0除法的两种情况。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除法算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下列各题。 0÷4=0÷7=0÷1= 思考: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商有什么共同特点? 商都是0。 2. 笔算下列各题。 808÷4=405÷3= 思考: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就会有0,这话准确吗? 不准确,这要看,首位商在哪位上,还得看首位有没有余数。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本第25页例7的情境图。 1. 学习例7中的第(1)题。 (1)每根短跳绳5元,650元可以买多少根? 师:求650元能买多少根短跳绳,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650里有多少个5。 650÷5=(板书) 师:估计商会是几位数? 生:三位数。 (2)现在根据我们已经学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自己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 (3)板演算式。 末尾用5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吗? (4)教师小结: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商 2. 学习例7 (1)245 元买长跳绳,可以买多少根,还剩多少钱? 师:求245元可以买多少根,就是求245里有多少个8,应该用除法解答。 245÷8=(根)………(元)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 2、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出示题目: 根据450÷30=1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45÷3= 900÷60= 150÷10= 学生各自写商,然后指名回答。 提问:做这三道题时你各是怎样想的?你这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15=(30÷3)÷(15÷□) 45÷9=(45×□)÷(15×6) 600÷120=60÷□=300÷□=□÷40 核对之后总结:看来,同学们对商不变规律掌握得非常好了。今天我们要来利用商不变规律来进行简便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篮球的单价是50元,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也就是告诉了我们篮球的单价和篮球的总价,要我们求什么?这也就是要求篮球的数量。你会列式吗?教师列式的同时说:数量等于总价除以单价。 提问:观察算式900÷50,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列怎样的竖式进行计算呢?汇报:两种情况: 一种是900除以50,一种是90除以5,一种可能是9除以5。你对这些同学列的竖式有什么想法?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哪位同学列的竖式看上去简便些? 看来同学们都觉得这位同学的算式列的非常简便,但是,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首先应该是抄对题目,所以我们把这两个竖式合并起来,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列竖式?可以怎样算? 学生看书后:看懂了吗?书上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列竖式? 那我们可以怎样算呢?这里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一个0表示什么意思? 2、谈话:现在老师要买对号,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自己用简便疗法计算,指名板演。共同看板演的算式,指着式中余下的“2”。提问:想一想,余数应该是几?为什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里的2对准了900的哪个数位?所以这个2表示的是2个10,就是20。

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教案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第22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会用简便算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重难点: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3= 2×5= 20×3= 20×5= 200×3= 200×5= 问: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揭题:除了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同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揭示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 二、探究阶段: 1、出示: 3×380=? 师: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2、出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小胖: 380 380 小亚 × 3 × 3 3、比较分析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小胖做得对不对呢?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 将380看成38个10,总共有38×3个10 ,因此先算38×3=114,114个10就是1140。 师:谁的做法更好一些?碰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么列? 4、小结: ①一位数的书写位置应该于多位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字对齐; ②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5、练习(第22页的试一试) 210×4= 160×9= 580×4= 810×7= 三、综合练习 1、改错 590 790 340 × 4 × 7 × 5 236 5530 170 ()()()

师:一位数与前面的数先相乘后,还不要忘了在所得的数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列竖式计算 230×4 6×380 290×7 8×170 补充练习: 一、比大小: (1)26×2()26×20 (2)372×500()372×50 不计算,说说判断的原因:可以看因数的大小,也可以通过观察积末尾的0 来解答。 二、判断积的末尾有()个0。 230×30= 15×60= 25×40= 125×8= 总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呢?课后测试:9×270= 150×60= 205×40= 1040×60= 课后反思:

商末尾有零的除法

商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让学生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笔算的算理并记牢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0的道理。 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引导和迁移类推。 学法: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课件出示: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9 =402 ÷2 =306 ÷3 = 318 ÷3=3600 ÷4 = 2、(1)650里面有()个十。 (2)360里面有()个百和()个十。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教师回顾并情调: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占位。 上节课我们学过商中间有0的除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 (板书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25页例7第(1)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7的情境图,通过情境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问题吗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50÷5=()根 板演:650÷5= 的竖式过程。 教师提问:被除数个位上的0除以5的几(0)写在什么数位上(个位)商末尾上的0可以不写吗(不可以) 教师强调:与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样,在这里,商末尾的0也不可以不写,因为0在这里仍然起到占位的作用,如果不写,商就是13,结果是不正确的。 学生根据回家预习情况,找出简便算法:教师板书简便算法。教师讲解:百位上6除以5,在百位上商1;被除数百位上余下的1和十位上的5合起来是15个十,15个十除以5,在十位上商3,这时正好除尽;个位上是0÷5=0,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这一步不必再写竖式的计算过程。

商中间有0的除法练习题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练习题1.口算. 360÷9= 900÷9= 500÷5= 720÷8= 402÷2= 600÷5= 305÷5= 120÷4= 400÷5= 2.我是估算小能手. 406÷2≈909÷3≈215÷5≈608÷2≈ 707÷7≈208÷3≈909÷9≈105÷5≈ 3.竖式计算. 218÷2= 321÷3= 763÷7= 104÷2= " 906÷3= 515÷5= 408÷4= 806÷2= 4.列式计算. (1)908除以9,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一个数连加8次,和是816,这个数是多少 ) (3)被除数是825,除数是4,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5.解决问题. 1、麻雀4天捉了804只害虫,它平均每天捉多少只害虫

2、3月12日是植树节。三年级一班计划栽树416棵,4天完成。平均每天载多少棵 3、图书馆买来科技书206本,买来的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图书馆买来故事书多少本你能把这道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4、啄木鸟每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才吃808只害虫,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

{ 参考答案 1.口算. 40 100 100 90 201 120 61 30 80 2.我是估算小能手. 200 300 40 300 100 60 100 20 3.竖式计算. 109 107 109 52 $ 302 101 204 403 4.列式计算. (1) 908÷9=100 (8) (2)816÷8=102 (3)825÷4=206 (1) 5.解决问题. 1、804÷4=201(只) 答略。 2、416÷4=104(棵) 答略。 % 3、206×3=618(本) 答略。 图书馆买来故事书618本,买来的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图书馆买来科技书多少本4、808÷8=101(只)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1、知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会用简便算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数中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在积的末尾添0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3= 2×5= 20×3= 20×5= 200×3= 200×5= 问: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除了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同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 二、探究阶段: 1.出示: 3×380=? 师: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出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小胖: 380 小亚 380 × 3 × 3 1140 1140 2、比较分析 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师:小胖做得对不对呢?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 将380看成38个10,总共有38×3个10 ,因此先算38×3=114,114个10就是1140。 3)师:谁的做法更好一些?碰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么列? 小结: ①一位数的书写位置应该于多位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字对齐; ②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3、练习(第22页的试一试) 210×4= 160×9= 580×4= 810×7=

三、巩固练习 1、改错 590 790 340 × 4 × 7 × 5 236 5530 170 ()()() 小结:一位数与前面的数先相乘后,千万不要忘了在所得的数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排列卡片(第22页的练习) 3×96 201×7 8×31 9×87 17×5 A U O H W 4×768 213×3 316×2 251×8 9×999 U S I X E □□-□□-□□□-□□□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呢?五.作业:练习册 p1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备课教案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举办《冬季阳光体育运动会》,你们高不高兴?为了迎接这次运动会,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到操场排练。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1)课件出示例题:提问:从以上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有120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吗? (2)让学生独立口算或列竖式计算。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因为4×12=48,所以4×120=480 (3)指导竖式的另一种写法。说说这种竖式写法中要注意什么?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观察:后两题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学生进行回答教师适时进行评讲。提醒学生注意写结果时不能漏掉算式中数字末尾的0。 2.想想做做2 说说这些错题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你以后在做题时会注意哪几点? 3.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4 提问:你打算如何计算这些题?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想做做5 引导学生读题。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学生填表。

6.想想做做6 仔细审题,让学生说说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被除数是0的除法

教案20 被除数为0的除法 胡桥学校 教学内容:二年级教本p35 被除数为0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非零数,商都是零。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非零数,商都是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圆片等。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平均分糖”这一典型例子来探究“当盒子是空的时,每人能平均分到几粒糖”这一课题,学生可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并推广到一般“0除以任何非零数,商都是零。” 2.学生实际 学生已经学过了除法,知道分东西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本课借助小组活动分圆片,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非零数,商都是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阶段 二、展开阶段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3= 1×0= 0=□×9 0×5= 7×0= 0=4×□ 8×1= 1×1= 0=□×10 2、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法。现在就让我 们一起来分一分,练一练。 组长平均分小圆片,组员用除法算式 表示分的结果,把算式写下来。(每组 的杯子里面都有圆片) 1、组长继续平均分盒子里的红星,结 果又如何?组员尝试在练习纸上写除 法算式。 (其中有3个小组的盒子是空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找数量关系) 开火车口算。 小组分小圆片, 写除法算式。 继续分小红星, 写除法算式。 通过小组分 圆片,进行复 习。小组汇报 时,说说算式 中的数表示 的意思,为后 面找数量关 系打好基础。 第2次分东西 时,有的小组 的盒内是空 的,在分的时 候会引起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