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的四种表达形式

人物对话的四种表达形式

人物对话的四种表达形式

一、提示语在前,用冒号。低年级可用:[人+话]。如:老人问:“姑娘,你是气象员吗?”

二、提示语在后,用句号。[话+人]。如“姑娘,你是气象员吗?”老人问。

三、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话+人+话] 如:“嗯,”姑娘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乡里气象站的气象员。”

四、没有提示语,单独成行。[必须交待是两个人物] 如:“老大爷,您买点啥?”“姑娘,给我称二斤苹果。”“您是自己吃,还是送人?”“是我自己吃的。”“您就买这个吧!”

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及标点的用法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句子的情感适当的改变句子结束时的标点。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及标点的用法 例如,如果是疑问句,最后应该用“”,如果是感叹句要用“!”等等。观察题目: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举个例子:请大家注意下面句子中红色字部分。1、妈妈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2、“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妈妈说。3、“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引用人物的话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提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3、“宋庆龄。”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 的词语我们可以叫它们为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可以在后,可以在中间。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在不同的引用任务说话的句子中应该怎么样用标点:提示语后的标点是有变化的。三种引用人物说话的标点用法:通过前面几个句子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要一起来找一找三种用法的共同点和不同总结儿歌: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点,只有把这个规律记住了才能正确的使用标点: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1、这三个句子里的字,即内容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只是顺序有变化。2、三个句子里都有上引号和下引号。需要用上引号和下引号把人物所说的内容引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起来,这就能让人明白:引号里的内容才是这个人说的。但是这里要注意,第一种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种都只有一个上引号和一个下引号,而第三种有两个上引号和下引号,这是和第1、XX说:“XXX,XXXXXXXX。” 2因为第三种其实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所以有两个上引号和下引号,2、“XXX,XXXXXXXX。”XX说。 如果把一个上引号和一个下引号看成一对,那么第三种就是需要两对,而其他两种3、“XXX。”XX说,“XXXXXXXX。” 只有一对。如果放到一句具体的句子里,应该是这样的“3、冒号的区别(:),大家可能早就发现了,只有第一种(陈述性成分在前的句1、妈妈温柔地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子)有冒号跟在陈述性成分的后面,而其他两种方式都不需要冒号,更正确的说不2、“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妈妈温柔地说。是不用冒号,而是把冒号换成了句号或逗号。3、“宋庆龄。”妈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第二种把冒号变成了句号。请看下面例1句子,在“XX说”的后面跟的是句号。其中“XX说”或者“XX怎么样的说”这样的句子成分我们叫做陈述性成分。 这是因为后面没有所说的内容了,结束了,所以用句号。陈述性成分可以放在引用人物所说的话的前、中、后,根据这个所以把引用人物说例1:“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妈妈说。话归成三种。. 第三种把冒号变成了逗号。请看下面例2句子,在“XX说”的后面跟的是逗号。 这是因为整句话没有说完,还有半句在后面呢,所以用逗号!例2:、“宋庆龄。”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第三种句子标点的用法还要注意一点,就是“XX说”前面的部分结束后要用句 号或表示结束的其他标点,比如感叹号或问好,因为它实际上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两个完整的部分,所以不能用逗号!.

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描写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选自《羚羊木雕》)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羚羊木雕》)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选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三)、挑担式。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写作中的对话练习

对话练习 阅读积累 怎样写好对话 1、围绕一个主要内容对话 写人物的对话,并不是信手写来,听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而是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写,这样读文章的人才能清楚地知道,这段对话到底想说什么。 示例: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去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男孩子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这段对话写的是列宁和小男孩谈论“丢失”的灰雀的事。围绕这个中心内容,在不足二百字的短文里,采用人物间的对话形式,交待了故事的内容,把故事的情节一层进一层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反映了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2、要注意对话的形式 在小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对话形式,归纳起来,共有四种,用公式表示如下: 第一种对话形式:甲:“……”乙:“……”第二种对话形式:“……”甲。“……”乙。 第三种对话形式:“……”甲。“……”乙,“……”第四种对话形式:“……”“……”

写对话,还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适当地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说话的语气,这样能对话的内容更加鲜明、生动、突出。 阅读训练: (一) 给下面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标点。 小女孩走到柜台前对售货员说阿姨我要买块巧克力买什么牌子的售货员阿姨问 选得好这个牌子的巧克力就是好吃阿姨收了钱,递给小女孩一块金帝巧克力 (二)墨鱼不是鱼 鲨鱼是大海里的霸王。他发出命令:所有的鱼儿,在他生日那天,都得为它送礼祝寿。 鲨鱼的命令谁敢违抗呢到时候,鱼儿们一个个乖乖地来了,恭恭敬敬上礼物。查查名册,鲨鱼发现墨鱼没有来,十分恼怒。他马上把墨鱼找来,杀气腾腾地说:“你为什么不来送礼” 墨鱼顶了他一句:“我又不是鱼,当然不来送礼!” 鲨鱼气得跳起来:“你叫墨鱼,怎么不是鱼” 墨鱼平静地说:“虽然我的名字叫墨鱼,也和鱼一样用鳃呼吸,但是鱼有脊椎,我却没有;鱼用鳍游泳,而我靠头部下的漏斗喷水推动自己前进。我和鱼不是同类。” 鲨鱼冷笑一声:“哼,你不都是鱼是什么” 墨鱼说:“海里的牡蛎,河中的蛤蚌,陆上的蜗牛,他们才是我的亲戚。” 鲨鱼凶狠地追问说:“牡蛎他们身上都有坚硬的贝壳,你为什么没有” 墨鱼从容地说:“我能快速游戏,用不着那笨重的贝壳来保护自己。我们的祖先原来也有贝壳,以后慢慢退化了,变成外套膜里支持身体的‘主心骨’。” “哼,不是鱼我也不能饶你!你不送礼,我就把你当点心吃了!”说着,鲨鱼恶狠狠地扑了过来。

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生)

一、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 1、说话人(某某说)在说话内容的前面××说:“……,……。” 2、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后面“……,……。”××说。 3、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中间“……,”××说,“……。” 二、练习:读下面的句子,在□里加上标点符号。 (1)小槐树好奇地问□“爷爷,我有年轮吗□□ (2)“有啊!”老槐树回答说□□不过,你的年轮只有七圈,因为你才七岁。” (3)“没想到年龄还能记录年景哩□□小槐树高兴地说。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5)□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6)□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三、例句 1.说话人在后面——“......,......。”××说。 例①“波莉,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勒兰问。 例②“我不想让你们生我的气。”她又温柔地说。 例③“你的脑袋是出毛病了吧?”勒兰郑重其事地说。 2.说话人在中间——“……,”××说,“……。” 例①“我就知道只要你用心找,就一定会找到牛蛙的。”勒兰开心地叫着,“波莉,你干得真漂亮!” 例②“好啊,”勒诺拉回答道,“我们可以让波莉马上消失掉。” 例③“捻开它的舌头?”勒兰惊叫着,“为什么?” 例④“我在教友联谊会上没有看到你们俩,”她又开始讲话了,“我们到处找你们呢。” 例⑤“别说了,勒诺拉!”波莉有点儿生气,语速很快,“就因为我要和阿加莎还有尤尼斯交朋友,你们就拿我开心,这没道理!” 例⑥“......。”勒诺拉把头一抬,鼻子哼了一声说,“......!” 四、句型练习(造句) 1.“妈妈,你现在在干什么?”我好奇地问。

2.“妹妹,再见了!”我依依不舍地说。 3.“再见了!我的朋友!”小红说,“我会想你的。” 4.“我能下去玩儿吗?”美朋说,“求你了!” 五、给下列对话加上标点符号: 1. 妈妈说请你帮我拿剪刀来 2. 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问道 3. 他大声喊道不要过来 4. 你这个字写得真好老师表扬道 5. 同学们请安静老师挥了挥手说请班长读读他的作文 6. 今晚早点睡妈妈吻了吻我笑着说我们明天去看望外婆 7. 这道菜看起来很好吃爸爸咬了一口赞美道实在太棒了 我发现啦! 提示语不仅仅只有“说”,“问”、“回答”、“叫嚷”、“喊”等后面都可以跟话语! 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可以在后,可以在中间。提示语后的标点是有变化的。 提示语在前面:先加冒号号,后加双引号。 提示语在后面,先加双引号,后加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引号内如果是抒发感情,打感叹号,引号内如果是疑问的,打问号,引号内如果为陈述句,句子后打句号。

《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

《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 主讲:黄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吴晓珍 一、知识点概述 我们学习了“不可轻视的标点符号”。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介绍一件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有一天,退休在家的刘大伯收到了儿子从上海回到武汉的短信:“船已行二日即到”。他左看右看,怎么也弄不明白儿子短信的意思,于是拿去问邻居。三位邻居看了这条短信后分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三种看法都言之有理可又各不相同。甲的理解是:船已行二日,马上到武汉;乙的理解是:船已行,二号那天就到武汉;丙的理解是:船已行,两天后就到武汉。看!同样一则短信竟然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原因全在于中间缺少了必要的停顿和标点符号。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这次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离不开人物的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常见的有四种形式,从提示语的使用中可以充分表现出来。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讲解 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决定了对话的四种形式。 第一,提示语在前。例如: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就说:“朋友,你对一个陌生人可别单凭穿着来判断他的身份吧。这套衣服的钱我完全出得起,我不过是不愿意叫你们为难,怕你们换不开一张大钞票罢了。” ——《金钱的魔力》 第二,提示语在后。例如: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幸福是什么》 第三,提示语在中间。例如: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金色的鱼钩》 第四,在不言而喻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提示语,只是连续写对话的内容。

客户的四种类型及表现形式

客户的四种类型及表现形式 一、客户的四种性格类型 客户的四种性格类型是通过两个维度区分出来的:一是情感度,比如有些人被人们称作“自来熟”,他们看上去非常亲切,很容易亲近,而有些人即便相识很久,也总让人觉得很难接近,这就是情感度高低的不同。二是表达度,是指一个人表达欲望的强烈程度,比如有些客户喜欢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客户则总是用几个简单的词回答——随便、都行、可以等。需要注意的是,表达度指的是一个人的表达欲望如何,而不是表达能力如何。有些人表达欲望很强,但表达能力却很差,这样的人仍然属于表达度较高的人。 情感度和表达度互相交叉,可以将客户划分为四种性格类型,如图1所示: 图1 客户的四种风格 1.支配型 性格特点 以自我为中心,非常强势。支配型客户的性格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非常强势。比如在KTV唱歌时的麦霸,他们一拿到麦克风就霸占着不肯撒手,尽管大家都觉得他们唱得一般,但他们自己却感觉不到,而且唱完后还会向别人吹嘘自己唱得如何好。 习惯于掌控局面,支配他人。支配型客户习惯于掌控局面,将自己当作主体,他们喜欢说“你跟我说一下,你们的售后服务都有什么”“如果你们做不好,我就会怎么样”之类的话。一旦服务中出现问题,支配型客户会将解决方案准备好,要求服务人员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如果服务人员说“对不起,这个我们办不了”,他们就会说“没有办不了的事儿”;如果服务人员没有将细节对其说明,他们就会说“你怎么不跟我说呢”。 情感度较低,说一不二。支配型客户的观点清楚,立场坚定,说一不二,现实需求比情感需求高,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例如,金融危机时期,某企业需要大批裁员,某高管担

英语作文(对话形式)

A: Oh, my god! I’m nearly driven mad by my mother. B: What’s wrong with you? A: You know we will go on a field trip to a hotel this summer vocation and next term. But my mother insists that I should not go. Although try my best, I still can’t persuade her. C: Although my mother doesn’t prevent me from going on a field trip to a hotel, she was worried about me in fact. In her opinion it is not appropriate for a girl to work in a hotel. D: Nearly all the people as old as our parents have a prejudice against hotels. I think there must be a generation gap existing between us. A: I can’t agree with you any more. Now, what can I do to change my mother’s attitude? B: I think your mother doesn’t let you go to a hotel because she is worried about your safety. So, firstly, you should make a clearly description about the hotel’s work environment nowadays to change the opinion in her mind and relieve her of anxiety. D: When you talk with your mother,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attitude and tone. You should be calm and show respect to her, looking on her as your best friend. C: You can also tell your mother the opinions most people have to hotels nowadays. I’m sure your mother will understand finally. A: Thank you very much. I will have a heart-to-heart talk with my mother

学习对话形式,记录课堂上的对话

学习对话形式,记录课堂上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个伟大的老师,中国产的,全世界赫赫有名。他就是孔子。孔子有一本书叫《论语》,严格来说,这不是孔子的书,而是孔子学生写的书,这部伟大的著作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对话。把对话变成作文,只要认真听,认真看,认真记录,我们就可以写出好文章。这个学期,我们将围绕如何把对话变成作文,让每一个同学觉得作文好写,而且作文写得越来越好。 二、提供范式,学习对话的形式 师:《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 生:学习并且经常实践,这也是很快乐的事情。 师:学习写作,关键要把老师讲的方法运用起来,这样学一点用一点,这是很快乐的事情。我们即将开始的就是快乐的作文学习、训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收获愉悦,收获精彩。 师:西方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老师,西方文明的奠基者。名叫苏格拉底,他经常在街上游荡,看见有一点文化的人,就追着提问,交谈。他的学生柏拉图把这些交谈写下来,其中最著名的一本书叫《理想国》,被称作“哲学大全”,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这部书的影响,可以说仅次于圣经。可见学会听,学会记,学会把对话变成作文,也可以成为杰出的思想者。 师:美国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叫海明威,他非常善于写对话。他的对就像数学的推理,总是留下很多的信息,需要读者不断咀嚼、思考、推敲。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同学可以看看,情节简单,内涵很丰富。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则笑话: 有一个下雪天,秀才、县官、地主、樵夫四人在一所破庙里躲雪。 秀才看见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勃发,吟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 县官一心想做官,学会歌功颂德拍马屁,想起“瑞雪兆丰年”这句话,赶快接上第二句:“都是皇家瑞气。” 地主有吃有穿有钱有势,不管刮风下雨反正不愁吃、不愁穿,便摇头晃脑地接上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

英文介绍形式对话

英文介绍形式对话 A: Hello, nice to meet you. B: Hello, nice to meet you too. A: My name is Jenny. B: My name is Jack. A: I like basketball, I play basketball on weekends with my friends. What is your hobby? B: I like soccer. So, I often watch soccer games on weekends. A: Could you tell me about your family? B: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parents and my little sister. What about you? A: I have a big family. There are six people in my family. I have a brother, two sisters and my parents. B: You do have a big family. I am glad to hear that. A: Thank you! Are you free tonight? B: Yes, I have nothing to do tonight. Do you have a plan? A: Yes, I want to invite you to take part in my party which is going to be held tonight. B: Nice to hear that. When and where? A: At 6:00, in my house. Ok, see you tonight. B: See you tonight. Bye. A: Bye.

人物对话的四种形式

人物对话的几种形式 人物对话的几种形式 所谓“人物语言”,主要指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的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例(3),这时,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简直比蜀道还难!” (二)、推车式。先写所说的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的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的神态。“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例(2)、“那我昨天晚上怎么还梦见阿婆的呢?”孩子不信任地望着我。 作者把孩子地话放在前面,就是为了把孩子地深情表现得更加浓郁炽烈,起到强调感情的作用。 例(3)、“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引文小孩说的真话,戳穿了大骗局。说的话放在前边,就是为了强调这句话,有力地突出了小孩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的性格。 (三)、挑担式。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六年级作文指导)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六年级作文指导) 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一)、牵羊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选自《羚羊木雕》)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羚羊木雕》)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选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

作文-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作文|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作文|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人物对话描写 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选自《羚羊木雕》)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羚羊木雕》)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选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例(2)、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气,瞪了老头一眼说,你干一天活,挣几个钱,充什么大肚子汉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十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选自《花市》) 这句人物对话比较长,先承接他人的话,说明性部分承前启后,使后面的引文朗利明白。如果将说明性文字放在后面,那就显得拖拉不明快。再特定环境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第三种类型人物对话描

对话的四种方法

对话的四种方法 2007-11-26 16:54:41| 分类:人物系列教学指导|字号大中小订阅 对话是记叙文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文章中插入对话,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活泼,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对话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提示语在前,用冒号。低年级可用:[人+话]。如: 老人问:“姑娘,你是气象员吗?” 二、提示语在后,用句号。[话+人]。如 “姑娘,你是气象员吗?”老人问。 三、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话+人+话] 如: “嗯,”姑娘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乡里气象站的气象员。” 四、没有提示语,单独成行。[必须交待是两个人物] 如: “老大爷,您买点啥?” “姑娘,给我称二斤苹果。” “您是自己吃,还是送人?” “是我自己吃的。”

“您就买这个吧!” ~~~~~~~~~~~~~~~~~~~~~~~~~~~~~~ 例文《借驴》 有人朝他的邻居借驴,说:“请你把你家的驴借我用一会,”“你来得太不巧了,我的的驴不在家。”主人答道。[一提示语在前] [二提示语在后] “这……” “真对不起!” 这时,驴在厩里叫了起来。 “咦,这不是你家的驴吗?” “唉,你这个人真是,”主人傲慢地说,“你竟相信我的驴,却不相信我。” [三提示语在中间] ~~~~~~~~~~~~~~~~~~~~~~~~~~~~~~~~ 小练笔:对话训练《借书》 小红敲了敲门,叫道:“小丽在家吗?”“在,谁呀?”小丽把好友迎进来。 “我想朝你借《安徒生童话故事》,行吗?” “行!,”小丽想了想,说,“下册让别人借走了,你先看上册吧。” “好吧。谢谢你了!” “跟我还客气!” 小红拿着书高高兴兴走出门,挥了挥手,说:“再见!”

怎样使用对话的四种形式的标点

怎样使用对话的四种形式的标点 ——《小摄影师》教学随笔 对话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说话的内容,一是提示语。 说话的内容,就是指某人说的某话;提示语,就是起提示作用的句子,它起提示的作用,它告诉读者——这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怎样说的等内容。 根据提示语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对话的形式也相应的分为四种。对话的四种形式,各自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一样。对话的四种形式标点的规范使用,在考试的时候经常考;我们写作的时候也经常使用。但是,我们小朋友经常弄混淆。为此,萧萧老师把它编成歌诀,便于同学们理解和使用。 对话四种形式标点使用歌诀: 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说话的内容双引号。 例如—— 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提示语在中间,前面一对双引号,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后面一对双引号。 例如——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进去吧!” 提示语在后,说话的内容用引号,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例如——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没有提示语,说话的内容用引号。 例如——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有的小朋友很聪明,问萧萧老师:“老师,为什么都是对话,就是因为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使用的标点也不一样呢?”萧萧老师最喜欢问为什么的小朋友了。因为他们爱动脑,爱思考。于是萧萧老师又和他们一起研究探讨,分五点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说话的内容要用双引号呢? 因为双引号的作用就是告诉别人,这话是引用别人的原话,引号起引用的作用。 二、为什么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要用冒号呢? 因为冒号的作用是起提示的作用,它提示别人,谁说了什么样的话。 三、为什么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呢? 因为话也说完了,提示语又在后面,只有用句号了,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了。 四、为什么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面要用逗号呢? 因为逗号的作用是告诉别人,某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前面说了一段,后面说了一段。如果用冒号,对前面的内容无法提示;如果用句号,对后面的内容无法提示。因此,只有用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