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教案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教案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教案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第4单元的第12章中第1节的第二课时,学生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形态有了初步认识。蚯蚓是土壤中最典型的代表。本课重在对蚯蚓进行实验探究、观察,进一步认识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往往对蚯蚓缺少亲切感,女孩子还会有恐惧心理。但初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为满足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本课强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比较、思考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阐明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

(2)说出蚯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判断、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心,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强化“生物与其环境想适应”的观点。

2、通过把蚯蚓放归到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力

四、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五、教学难点

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六、设计理念

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七、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

八、教学准备:活的蚯蚓、硬纸板、玻璃板、解剖盘、小电筒、烧杯、棉球、解剖针

培智生活适应《水果拼盘》教案

培智生活适应《水果拼 盘》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水果拼盘》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水果是学生极其喜欢的食物,让学生结合各种感官进行操作,加强学生对各种水果的认识。知道水果还有其他的吃法,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了一项新生活技能,让每一位学生个性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分组情况:本班学生可以分为A(孔祥培、韦元甲、孔东月、孟新宇)、B (齐震、孔瀛赞)、C(孔伟)三组。 二、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A组:通过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等特点,按老师的讲解步骤做出营养价值高、外观完美的椰树水果拼盘。 B组:进一步认识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等特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出椰树水果拼盘。 C组:能根据老师的口令指认出不同的水果。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出椰树水果拼盘。 能力目标: A组、B组:初步掌握水果拼盘的造型艺术及水果的合理搭配。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C组: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情感目标: A组、B组、C组: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椰树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水果拼盘制作的外观造型完整、美观。 【教学准备】 各类水果、水果切片、塑料餐盘、擦手湿巾、牙签、图片、水果拼盘课件。【教学过程】 一、水果儿歌 师:刚才听了水果的歌曲,同学们吃过什么水果见过什么水果 生:苹果、梨…… 二、熟悉水果 1、师:今天老师把水果请进了教室,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水果,老师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它们。 ①“看一看”苹果、猕猴桃、香蕉、草莓、桔子、橙子等水果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②“尝一尝”苹果、猕猴桃、香蕉、草莓、桔子、橙子等水果的味道。 ③“说一说”苹果、猕猴桃、香蕉、草莓、桔子、橙子等水果长在哪里。 2、教育学生多吃水果身体棒。 水果里面有丰富的营养,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水果不感冒,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强壮。 3、吃水果之前要把水果清洗干净,同时要把手洗干净。 三、水果拼盘 1、欣赏水果拼盘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13章第1节第2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说课稿 宁夏长庆初级中学黑东燕 一、使用教材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13章第1节第2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二、实验器材 蚯蚓、放大镜、光滑抽杆夹、粗糙抽杆夹、长玻璃棒、解剖盘、刻度纸、牙签、纸盒、滤纸、棉签、培养皿、可计时手表。 三、实验设计依据 本实验取自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一节《土壤里的小动物》这部分,蚯蚓是土壤里最常见的小动物之一。课标是想通过蚯蚓外部形态的观察和其在不同平面上的运动的观察,让学生体会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但是,实验探究内容比较单一,还有拓展的空间;实验方法也比较简单,仅通过肉眼判断,并未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对比,缺乏科学性,有的学校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选用纸板代替毛糙玻璃板,实验结果很不理想。对于生活环境的探究,只探究了湿度,对于光照等因素未进行探究。 四、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辨认蚯蚓的体形、体色、环带、前后端、体节、体表、刚毛等;解释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现象;概述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进行生物学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在实验和讨论中,养成协作精神;建立保护蚯蚓的意识,消除畏惧心理。 五、实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蚯蚓的外形特征、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解决策略: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逐步了解蚯蚓。

2. 教学难点 蚯蚓的运动 解决策略:通过用手触摸和放大镜观察,感知刚毛的存在,然后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和数据测量来验证刚毛对蚯蚓的运动起协助作用。 六、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各章中已进行多次的探究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初步具有设置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的思想。但仍缺乏细致思考,实验实施能力较薄弱。此外,对于城市学生,大部分与蚯蚓接触较少,普遍对蚯蚓有畏惧心理,不愿意用手触碰,会给实验的实施带来阻碍,影响实验进度,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在适当场所亲自挖掘蚯蚓,建立与蚯蚓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七、实验改进要点 1、让学生亲自挖掘蚯蚓。 2、用纸盒来做负趋光实验,同时鼓励学生,不拘于此实验材料,自行设计避光的方式。 3、用光滑(粗糙)抽杆夹代替玻璃板。通过长玻璃棒限定蚯蚓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刻度纸,测量并记录蚯蚓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对比,增加实验的科学性。 4、用浸湿滤纸作为探究蚯蚓趋湿的实验。 八、实验教学内容 1、导入 2、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3、蚯蚓对生物圈的作用 生活环境探究1 观察蚯蚓的外部 形态和结构 探究2 探究刚毛对运动 的作用 探究3 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 的反应 讨论、交流 九、实验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 1、情景导入首先用一个谜语“两头尖尖很相似,脚手 耳目都没有,整天工作在地下,一到雨天 才露头。”来引出课题,然后提问,课前 让同学们自己采集蚯蚓,那么请同学们说 学生发言,看课本中的图片,可归纳出蚯蚓的生活环境:营穴居生活,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生活适应教案

国旗、国歌 教学目标: 1. 认识国旗 2.会唱国歌 3.知道升国旗的时候该怎么去做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 设计并制作幻灯片 2. 查找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录像带。 3. 查阅有关升国旗方面的书籍、资料。4. 浏览与升国旗有关的网页。 二、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内容,能认识“国旗、国歌”等词语2. 准备红色和黄色的水才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幻灯) 问题1:同学们,大家喜欢唱歌吗? (喜欢) 问题2这首歌曲大家会唱吗? (会,因为大家在音乐课上学过)

请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曲唱一遍,(展示幻灯片,大家随着音乐一起唱国歌) 问题3大家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唱国歌吗? (升国旗的时候) 大家知道国旗是什么样的吗?先跟我学儿歌。展示儿歌(国旗国旗红又红,国旗上面五颗星。一颗大、四颗小,闪闪发光亮晶晶。国旗国旗我爱您,我们向您敬个礼。) 先跟老师读,后自己再读,充分感悟儿歌的含义 二、共同探讨,充分感悟 展示一面国旗,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国旗说出它的主要特点:形状是巨型,旗面是红色,有五颗星,一颗大,四颗小,而且是黄色。 通过形象的旗面加深对国旗的认识。 三、分析案例,归纳总结 1.用幻灯片展示几面国旗,让同学们来辨别哪面是中国的国旗,告诉学生中国国旗也叫五星红旗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能辨别出中国的国旗 2.展示一些颜色是红色的各种旗帜,如红领巾,三角旗等,让同学们知道是红颜色的旗帜不一定都是中国国旗,国旗要符合前面介绍的几个主要的特点。 四、活学活用,走进生活 1.放一段天安门升国旗的录象给学生观看,顺便提出问题 (1)升国旗、唱国歌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培智生活适应教案(1)

《擦桌子》 学科:生活适应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快乐成长》主题下的一课,这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如何按照顺序将桌子的里里外外都擦干净。在学习擦桌子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洗抹布的基础。同时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为以后学习《擦窗台》、《擦玻璃》打下础。 【教学意见】:本节课建议利用3节课完成。第一节课复习收拾桌面垃圾和洗抹布。第二课时学习擦桌面。第三课时是巩固练习。 【学情分析】: 四年级有十四名学生,其中两人为脑瘫的孩子、四名自闭症、两名唐氏综合症儿童,其他的都是智力障碍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能力以及生活经验将学生成为三类。A类(五名)轻度智障,他们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知道桌子脏了要擦;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实际的生活当中知道什么是垃圾;他们的空间能力很好,能够分辨出左右上下;从生理角度来讲这类学生的手部肌肉有力,能够完成拧抹布的过程。B类学生:这类学生知道桌子脏了要擦;并且可以辨别出来什么是垃圾。但是这类学生没有很好的空间能力,不能够分辨出左右上下。同时由于学生的手部肌肉没有力气,不能够将抹布拧干。C类:将脑瘫孩子和两名严重的自闭症孩子归为这类。由于脑瘫的孩子手部没有力气,不能完成清洗抹布的过程,两名严重的自闭症孩子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不能够完成整个擦桌面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A类:能够独立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整个擦桌面的过程。 B类: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个完成整个擦桌面的过程。 C类:能够在不清洗抹布,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整个擦桌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工序分析法教授学生擦桌面。 2.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干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教学重点】:擦桌面的方法。 【教学难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擦桌面。 【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特殊教育培二上 生活适应教案

生活适应课教案 1、上下楼梯 教材分析: 学生不会正确的上下楼梯,比较危险。因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该怎样在楼梯行走,解决这一生活难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 2、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正确上下楼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在教室内布置成小兔的家,一学生或教师扮演小兔,准备四、五样小食品或礼物。 教学方法: 新授法、观察法、表演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1.游戏口吻引起学生的兴趣。 刚才我接到“小兔”打来的电话,他说今天是他的生日,请我们到他家做客。那我们就带点礼物到他家去向他表示祝贺吧?带什么礼物呢? 取出学生可能说出的礼物四、五样分给学生看,将学生带到通向二楼的楼梯口处。 2.让学生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1)“小兔”的家就住在这个楼上,他刚才在电话里告诉我们上下楼

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为什么呢?不注意安全就会怎样呢?怎样上下楼梯才是安全的呢?(让学生边说边用动作演示) 教师小结:上下楼梯时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眼睛看着前方,脚踩稳台阶一级一级向前走;人多时要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不抢先;上下楼梯时都要靠者右边走,如果拿者东西上楼,应一手拿东西,一手抓扶把,这样做才是安全的。 b.教师带领学生上下楼梯,提醒、帮助上下楼梯动作不协调或有不安全行为的学生。 c.到“小兔”家,将礼物送给“小兔”,向他表示祝贺、集体唱《生日快乐》歌。“小兔”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学们与“小兔”告辞。 2、上下楼梯靠右走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 2、懂得只有遵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要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上。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一张,识字卡片。 教学方法: 新授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育过程: 一、看一看出示挂图。 1.提问:你能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吗?

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单元练习题(人教版)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双基训练: 1.“烟台苹果”享誉全国,但出产它的烟台和威海却不出产柑橘。造成此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土壤D.水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A.竞争B.穴居C.捕食D.寄生 3.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实验中的变量是()。 A.温度B.光照C.空气D.湿度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A.③①②④⑥⑤B.③②④①⑥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5.水稻田里常有一种杂草“稗”,它与水稻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水稻与稗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 A.竞争关系B.穴居关系C.捕食关系D.合作关系 6.连线题:说明下列生命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生命现象非生物因素 ①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A.温度 ②蛾在夜晚出来活动B.光照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空气 ④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D.水 ⑤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能力拓展: 7.小明同学想设计一个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他准备了A、B两个相同的纸盒,在A盒内放上一层湿土,在B盒内放上一层干燥的土,再在A、B盒内分别放上10只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活鼠妇,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实验后,他把鼠妇踩死扔进了垃圾桶。请你评价他的实验方案,并提出你的建议。 中考链接: 1.(2006年山东省)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2.(2006年岳阳市)导致生长在荒漠地区的大多数植物地下根发达,地上部分十分矮小的根本原因是()。 A.阳光不足B.缺少水分C.温度过高D.空气污染3.(2006年宜昌市)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个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

蚯蚓与环境

科学公开课教案(五年级上册) 蚯蚓与环境 一、教师演示实验: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演示,学生依次进行观察。 (1)把长方形盒子盖剪去,用玻璃片作盒盖,玻璃片一半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上做好的玻璃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做好记录。 (5)可连续多做几次。 5、组织交流汇报(蚯蚓爬向了光亮的一边,还是爬向了黑暗的一边)。 6、概括知识点: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二、学生分组实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实验引导: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蚯蚓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下生活,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接下来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引导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蚯蚓与环境》一课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寻找身边的动物和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第二部分:观察蚯蚓的运动,测量蚯蚓的身长。第三部分:填写观察报告。第四部分:探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蚯蚓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一个蚯蚓,供课堂应用。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活动1完成后还要把蚯蚓养起来,以备下一课使用。在观察和测量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

《探究蚯蚓与土壤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教学设计

《探究蚯蚓与土壤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本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初中生物学课程是根据学生身心 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的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本实验的理论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初步具有生 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实验特色:本课就是在此基本理念的引领下,围绕蚯蚓的 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认识和探究的,并亲自带领同学们到环境中去采集蚯蚓,实验结束后将蚯蚓放回大自然。通过实验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并深刻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实验内容分析:本课是苏科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三 章第一节“土壤里的小动物”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根 据课程目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 生亲身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并培养他们 保护小动物、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探究蚯蚓适应 土壤生活的特征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内容,它的主 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 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初学生物,他们好奇心强,学习兴

趣浓厚,形象思维活跃,活动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应抓住学 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恰当引导并合理组织实验,将学生的 精力集中到要探究的主题上,避免学生探究活动中的随意 性和无序性。故课前教师先对全班学生合理分组,4人为 一个小组,并培训小组长。实验实施过程中,让小组长协 助教师对小组发挥监管作用,协调小组成员分工,并有序 地组织好小组内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 标。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属于县级中学,来自于农村的同学比较 多,大多具有挖蚯蚓的经验,学生对于蚯蚓也有一定的认 识和了解,这为蚯蚓的采集提供一定的帮助。另外,实验 室也能找到相应的实验材料,能对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相 应的条件。 三、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2)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能力及相互协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人教版培智生活语文上册教案

2017-2018学年生活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入学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不同于正常适学儿童,他们注意力分散,智力、语言发展迟缓滞后,多数学生都伴有先天性的疾病。初入学时,年龄跨度7到10岁不等,虽然年龄同正常孩子相仿甚至更大,但他们的智力年龄普遍不到3岁;他们半数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或家庭启蒙教育,几乎都是在村里面闲养着长大;他们语言能力很差,三分之一的学生除了会叫爸妈不会说别的话,还有一部分学生只会发出啊啊的怪叫;他们生活能力也差,很多学生根本不会独立上厕所,也不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个别学生甚至不知道吃饭。陌生的学校、学习、生活环境足以让他们产生恐惧感和排斥感,孩子们总是哭闹不止,不愿意进课堂,随地大小便、大哭怪叫、咬人打人等怪异情绪和异常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入学后直接开展教学活动根本不现实,也正是如此,入学第一个月,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开展一些生活技能培养、生活习惯养成的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通过为期一月的入学教育能使智力障碍儿童更好更快地适 应学校、学习、生活环境,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1、根据学生的身高排好固定的座位,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他们的座位,只要在教室就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提出室内要求,不能在教师大吵大闹,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座位。将每一个学生的姓名,按照座位位置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牢记自己的座位。 2、练习点名要答到,老师叫学生的姓名时,学生要说到、或者举手,帮助学生们互相熟悉,教师自我介绍,学生能说出“董老师”,为师生互动做准备。 3、练习上课问好和下课再见,在喊起立时,加上手势的辅导,学生能说出“老师好”和“老师再见”。以上三点为其一周,主要帮助学生能在教室里面坐住,熟悉老师和同学。 4、练习站队,按照学生的身高为他们排好固定顺序的队列。并且要求学生拉住前面同学的衣角,老师带领同学熟悉校园环境,认识厕所,宿舍和餐厅,知道男生女生上不同的厕所,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厕所。为期一周。 5、学习会话,能说出学校的名字“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培智一年级”。以及巩固站队。为期一周。 第二部分生活语文 第一单元学校生活

“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实验的反思和改进

“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实验的反思和改进教师: 单位:

目录 教学设计 (2) 课题选择 (5) 结合教材选择实验课题 (5) 结合学情选择实验课题 (5) 结合研究对象选择实验课题 (6) 教学反思 (6) 蚯蚓对光的适合性影响实验和改进方法 (7) 土壤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实验材料使用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变量控制不严格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蚯蚓的放置位置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9) 不足 (10)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仪器、工具等资源,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协助,使学生能够展开探究活动,自主建构知识,并将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融合,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根据这种教学理念“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从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2.水平目标: (1)让学生初步养成发现问题的水平,养成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水平。 (2)初步学会作出假设、制定、实施探究方案的水平; (3)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水平; (4)学会表达、交流水平; (5)初步养成合作学习、动手实验的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2)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3)让学生养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高尚品格。 4.教学重点: 设计对照实验。 5.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照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二)活动方法:探究实验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三)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空地,花台去寻找蚯蚓,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蚯蚓及其生活环境,注意学生的安全,以及不破坏环境。 (四)材料准备:八个平铺湿土的解剖盘、5条蚯蚓、玻璃板、纸板、棉签等、八份实验报告单、八张白纸。 (五)探究过程: 引入:谜语引入 1.提出探究问题:各小组同学从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到在土壤湿润、肥沃、枯枝落叶等阴暗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在土壤干燥的环境中没有蚯蚓。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有些地方有蚯蚓,有些地方没有?进而引出课题并提出探究问题:哪些环境因素对蚯蚓分布有影响?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影响蚯蚓分布的一些环境因素,时间关系,本节课就验证光对蚯蚓分布有影响这个假设。 3.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团结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介绍方案,在全班讨论修改,其他小组又介绍方案,再讨论修改。老师提供实验材料,小组根据实验材料制定实验计划填在报告单上。全班

培智生活适应六下《1、长江、黄河》教案[资料]

培智生活适应六下《1、长江、黄河》教案[资料] 累计备课题 1、长江、黄河拟 3 课时课课 时 认知:知道长江、黄河分别是我国的第一、二大河,了解长江、黄河 的作用。教学 技能: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河。朗诵学唱《黄河颂》及《长目的 江之歌》。要求 情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A组:了解长江、黄河的特点和作用;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 河;朗诵学唱《黄河颂》及《长江之歌》。分组 B组:知道长江、黄河分别是我国的第一、二大河;学唱《长江之歌》。目标C组:知道长江、黄河的名称。 了解长江、黄河的特点和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河。重点难点作用。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修改意 见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是哪条吗, 指名回答。 2、师简介长江。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主峰。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 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东海。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3、我国第二大河是什么河, 4、师简介黄河。 5、出示课题:长江、黄河。 6、齐读课题。 二、认识长江。 1、读课文第一节,说说长江有多长。 1) 教师范读。 2) 生齐读、自由读。 3) 指名读答长江的长度。 4) 多媒体映示长江地图。 2、长江不仅长,还很美。 多媒体映示长江三峡美景图。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它也是亚洲最长、全世界第三大河。下节课我们再学习我国第二大河——黄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完整版)培智五年级生活适应教案

实用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我会整理仪表 第1课梳头——梳头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2.知道人为什么要梳头。 二、教学重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梳子。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同学们,每天气床后要做哪些事情呢?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 2.人为什么要梳头呢? 讲一讲 ●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 ●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3.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

梳头比赛 1.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梳头比赛; 2.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看谁梳头的方法有正确,梳头又好。 3.进行点评和奖励。 三、总结: (1)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2)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 (3)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所以在今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每天养成梳头的习惯。

第2课洗发与理发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保持头发的清洁; 2.学会怎样洗发; 3.男同学知道经常理发。 二、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脸盆、洗发水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你大约多长时间洗一次头?男同学多长时间理一次发? 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 2.怎样洗头发呢? 讲一讲 ●将头发浸湿 ●涂上洗头液 ●揉搓头发,按摩头皮 ●用清水洗净后擦干 3.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 做一做: 学着用正确的方法洗头:

江西省抚州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C卷

江西省抚州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7七下·抚州期中) 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A . 直立行走 B . 骨盆变短增粗 C . 下肢增长 D . 脊柱由弓状变成“S”形 2. (2分)(2011·苏州)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健康成年人合理膳食中各种食物配置比例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人体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的能源物质是() A . 蛋白质 B . 糖类 C . 脂肪 D . 维生素 4. (2分)依据平衡膳食宝塔,你认为人们每天的食物摄入量最多的应该是 A . 淀粉

C . 脂肪 D . 无机盐 5. (2分) (2016七下·宁县期中) 营养学家建议我国青少年要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是() A . 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B . 容易消化的物质 C . 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 D . 人体的备用能源物质 6. (2分) (2017七下·河南期末) 下面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胃是人体消化的主要部位 B .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C . 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 . 大肠只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7. (2分)(2019·粤西模拟) 下列有关人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胃液能消化维生素 B .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 C . 肠液和胰液有消化脂肪的酶 D . 小肠能直接吸收脂肪 8. (2分) (2016九上·海淀期中) 下列做法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不符合是() A . 过保质期未霉变的食物可以食用 B . 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应多样化 C . 青少年时期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D . 购买带有食品安全标志的食品 9. (2分) (2018七下·盘龙期末) 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对空气的处理作用还包括() A . 温暖 B . 清洁 C . 湿润 D . 以上三项 10. (2分)呼吸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洁吸入的空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是() A . 鼻毛 B . 鼻黏膜

蚯蚓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阴暗的环境。 蚯蚓的生活习性: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中。 蚯蚓的身体结构:环节动物,身体上有许多环节,无眼有口。 蚯蚓的食物:腐叶和土壤。 探究实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20条蚯蚓,一个塑料盒,一些肥沃潮湿的土壤,一些肥沃干燥的土壤。 实验相同点:蚯蚓,温度,环境。 实验不同点:土壤潮湿程度。 实验过程:1、将塑料盒两边分别放上肥沃潮湿的土壤和肥沃干燥的 土壤。 2、再将两边分别放上10条蚯蚓。 3、过5分钟,翻开土壤观察两边个有几条蚯蚓。 实验结论:蚯蚓更喜欢潮湿的土壤。篇二: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2. 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材料用具:活蚯蚓、糙纸、玻璃板、棉球、放大镜 提示 1、 在观察活蚯蚓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体表,是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2、 实验后别忘了把蚯蚓放回自然环境 方法步骤: 1、 蚯蚓的生活环境 联系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通常会在_______地方找到蚯蚓,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_____,蚯蚓通常在_______时间出来活动。 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呈_________,是否有利于克服运动的阻力,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构成,如果观察室发育成熟的蚯蚓,你会发现身体上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与其他体节的颜色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__________,如同在蚯蚓的身上带了一个环,称为________;你是怎样区别它的前端、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因此蚯蚓的身体呈_______对称。数一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 ____节。

培智五年级生活适应优秀教案

培智五年级生活适应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实用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我会整理仪表 第1课梳头——梳头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2.知道人为什么要梳头。 二、教学重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梳子。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同学们,每天气床后要做哪些事情呢?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 2.人为什么要梳头呢? 讲一讲 ●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 ●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3.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

二、做一做: 梳头比赛 1.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梳头比赛; 2.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看谁梳头的方法有正确, 梳头又好。 3.进行点评和奖励。 三、总结: (1)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2)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 (3)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所以在今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每天养成梳头的习惯。

第2课洗发与理发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保持头发的清洁; 2.学会怎样洗发; 3.男同学知道经常理发。 二、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脸盆、洗发水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你大约多长时间洗一次头?男同学多长时间理一次发? 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 2.怎样洗头发呢? 讲一讲 ●将头发浸湿 ●涂上洗头液 ●揉搓头发,按摩头皮 ●用清水洗净后擦干 3.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

浙江省嘉兴市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浙江省嘉兴市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8七上·德惠月考) 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A . 青草和山羊 B . 害虫与青蛙 C . 水稻和稗草 D . 松鼠与松树 2. (2分) (2016八上·宁津期中) 如表为某同学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罐头瓶实验材料处理环境 ①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拧紧瓶盖室温 ②干燥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抒紧瓶盖室温 A . 温度 B . 空气 C . 水分 D . 阳光 3. (2分) (2016七上·泰兴期中) 如图: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先用低倍镜观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需转动() A . ① B . ④ C . ⑦ D . ⑤ 4. (2分) (2017七上·阜宁期末) 很多成语都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是() A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 (2分) (2016七上·孟津期中)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正确的是() A . 对光时,用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B . 要使视野明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 . 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 . 要使刚观察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6. (2分)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京杭运河 B . 两城鲁山林场 C . 湿地公园 D . 微山湖的所有鱼类 7. (2分)严冬时节青蛙要进入冬眠,影响青蛙这种行为的环境因素是() A . 阳光 B . 水分 C . 温度 D . 空气 8. (2分)(2011·来宾) 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食物中除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能量外,下列既能提供能量,还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和更新受损的细胞的营养物质是() A . 水 B . 维生素 C . 无机盐 D . 蛋白质 9. (2分) (2017七下·福建期中) 吸烟和吸食毒品,首先损害的是人体的() A . 血液 B . 呼吸道黏膜 C . 肺 D . 大脑 10. (2分)食物由口腔进入后,经过的器官依次是 A . 食道→胃→小肠→大肠 B . 食道→小肠→胃→大肠

最新培一生活适应教案

1、上下楼梯 教材分析: 新生(如黄玉)不会正确的上下楼梯,比较危险。因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该怎样在楼梯行走,解决这一生活难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 2、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正确上下楼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在教室内布置成小兔的家,一学生或教师扮演小兔,准备四、五样小食品或礼物。 教学方法: 新授法、观察法、表演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1.游戏口吻引起学生的兴趣。 刚才我接到“小兔”打来的电话,他说今天是他的生日,请我们到他家做客。那我们就带点礼物到他家去向他表示祝贺吧?带什么礼物呢? 取出学生可能说出的礼物四、五样分给学生看,将学生带到通向二楼的楼梯口处。 2.让学生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1)“小兔”的家就住在这个楼上,他刚才在电话里告诉我们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为什么呢?不注意安全就会怎样呢?怎样上下楼梯才是安全的呢?(让学生边说边用动作演示) 教师小结:上下楼梯时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眼睛看着前方,脚踩稳台阶一级一级向前走;人多时要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不抢先;上下楼梯时都要靠者右边走,如果拿者东西上楼,应一手拿东西,一手抓扶把,这样做才是安全的。 b.教师带领学生上下楼梯,提醒、帮助上下楼梯动作不协调或有不安全行为的学生。 c.到“小兔”家,将礼物送给“小兔”,向他表示祝贺、集体唱《生日快乐》歌。“小兔”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学们与“小兔”告辞。 2、上下楼梯靠右走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 2、懂得只有遵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要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上。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一张,识字卡片。 教学方法: 新授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育过程: 一、看一看出示挂图。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节生物课中设计的探究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这节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 1.采集蚯蚓的感受,引入新课。 2.分析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制定探究变量。 3.分析制定探究课题,小组选择探究课题。 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向全体同学汇报。 5.小组实施实验计划,汇报分析实验结果。 6.根据各小组汇报的实验结果,全班同学进行表达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2)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其他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分析各种非生物因素,设定变量,在探究中获得新知; (2)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角度探究问题; (3)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爱护生物,关爱生命; (2)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1、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解决策略: (1)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 验的重要性。 (2)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1、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 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2、突破方法:教师提前布置实验任务,给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应 该怎么去做,该如何分工,观察什么,怎么去观察等问题。上课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展示实验成果。然后全班一起讨论,归纳、总结他们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给学生动力。 【实验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各采集10条蚯蚓,准备干、湿泥土、纸盒。

土壤里的小动物

土壤里的小动物 第1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动物种类 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准备: 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盆、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调查土壤中的生物种类 我们的脚下的土壤中有些什么生物呢?先请大家观察一下,书本94页图12-1中的动物,你见过这些动物吗?你能辨认一下吗? 今天我们打算带同学们走出教室到室外现场调查一下,我们校园里的土壤生物种类。 方法指导:

全班同学4~5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在我们学校的某处选择一个地方, 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捉,放入小瓶里,并加以辨认。每种动物收集3~4只,带回实验室。要注意安全和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下表的检索表,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设法认识从土壤离捕捉的小动物。通过观察,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它们初步归类。认真记录你观察到的每一种动物,并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 班级组员记录员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环境特征 动物名称数量形态特征4.观察完毕后,别忘了把这些小动物送回土壤中去。 第二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导言:小小的蚯蚓,泥水里有,花鸟市场有,渔具商店有,甚至饭桌上也会有,人们用它来喂鸡、喂鱼、做药,直至人类食品。可见它趋势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的朋友;此外,蚯蚓在生物演化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许多形态结构在更高等的动物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因此,研究蚯蚓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关蚯蚓的知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章我们学习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就是以蚯蚓为代表的。

有关培智生活适应教学设计

有关培智生活适应教学设计 篇一:培智生活适应第十二册《更换衣服》教案 篇二:培智生活适应第十二册第7课《微波炉》教案 篇三:培智学校生活适应6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 《第六册》教 案 授课班级:星星二班授课教师:王晓晔 第一单元脚的卫生 生活教学目标: 1、认识脚盆和脚布。 2、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洗脚。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睡觉前洗脚和常换鞋袜的卫生习惯。 4、使学生掌握洗袜子的基本技能,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懂得注意脚部卫生、保持鞋袜整洁,有益于身体健康。 第1课脚的卫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脚盆和脚布。 2、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洗脚。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睡觉前洗脚的卫生习惯。 4、使学生掌握洗袜子的基本技能,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睡觉前都要洗脸、刷牙还要洗什么啊?引出本课课题:脚的卫生 1、让学生观察第一单元的单元图,让学生讲讲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每天要洗脚?一般在什么时候洗脚? (二)新授课 1、观察单元图后,提问洗脚时需要用的用具,教师介绍洗脚盆和洗脚用的毛巾。 2、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洗脚洗脚用的毛巾、盆要与洗脸盆 、毛巾分开放。 3、每天晚上睡觉前要讲卫生,不仅要刷牙还要洗脚。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想一想?”。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要养成睡觉之前洗脚的卫生习惯。 4、想一想天天洗脚的好处有哪些? 消除臭味,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有利于睡眠,有利于健康。 5、教会学生自己洗脚。将洗脚的过程画成简易的图(或用任务分解法示范洗脚的过程)一般步骤为: (1)、脱袜、卷裤管、双脚在温水中湿上一、二分钟。 (2)、用洗脚毛巾带水擦小腿。 (3)、再擦脚面、脚跟、脚底脚趾。 (4)、拧干毛巾,将脚揩干。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记住了洗脚的步骤吗?今天回家睡前按步骤洗洗脚吧。 课后反思: 第2课常换鞋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