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里下河北部地区15个水稻新品种的比较

合集下载

江苏省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上)

江苏省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上)

江苏省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上)
阙金华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扬籼优26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1。

来源与类型: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协青早A×扬恢26假6547/R507)
配组,于2002年育成。

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中籼黼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55.1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7.5%,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9公斤.较对照增产10.5%。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阙金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种子站,2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江苏省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中) [J], 阙金华
2.江苏省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下) [J], 阙金华
3.江苏省新审定通过水稻品种(上) [J], ;
4.江苏省新审定通过水稻品种(下) [J], 苏种;
5.江苏省新审定通过十六个水稻品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水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作者简介 : 袁华芳 ( 1 9 7 5 - ) , 女, 江苏溧 阳人 , 农艺师 ,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农业发展研究工作。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0 5
2 0卷 2 4 期
李素萍等
抗逆高产优质晚稻品种筛选试验 பைடு நூலகம்
4 3
天优 1 2 5 1为 2 5 . 8万 。 成 穗 率 以 天 优 1 2 5 1最 高 为
月2 0日移栽 , 统一机插规格为行距 3 0 . 0 c m、 株距 1 3 . 3 c m, 秧龄2 2 d 。基肥施用 4 8 %进 口复合 ̄ E 2 0 k g / 6 6 7 m 2 ; 6 月2 8
南粳 5 0 5 5 名列第八 , 平均理论单产为 6 3 1 . 1 k g / 6 6 7 m 。 , 比c k
理论单产为 6 9 5 . 8 k g / 6 6 7 m  ̄ , 比c k减 1 7 . 9 k g / 6 6 7 m , 减 2 . 5 %; 扬粳 8 0 6 名列第六 , 平均理论单产为6 6 3 . 3 k g / 6 6 7 m ,
1 . 3 试验过 程
试验每个 品种面积为 2 0 0 0 m , 不设 重
( c k ) 。
理 论 单产 为 7 3 7 . 4 k g / 6 6 7 m , 比c k增 2 3 . 7 k g / 6 6 7 m , 增 3 . 3 %; 镇糯 l 9 名列第四 , 平均理论单产为7 0 6 . 1 k g / 6 6 7 m ,
比c k 减7 . 6 k g / 6 6 7 m , 减1 . 1 %; 常农粳 8 号名列第五 , 平均
镇稻 1 8 、 常农粳 8 号外 , 都 比c k 粒数多 , 其 中扬粳 8 0 6 每

江苏里下河地区主要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江苏里下河地区主要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93 /
96 / 94 / 9 l / 95 / 95 /
1 /9 0l
l /9 O1
l 5 5
l 5 5
62 /2 62 /2
62 /2
82 /8 9 l / 91 /
1 1 0, 8 1 2 0/ 0
l 1 O/ 9
l 4 5 1 6 5
1 55
亭湖 区伍佑 镇农业技术推广 服务中心 )
摘 要: 过对9 中熟 中粳 、0 通 个 1个迟 熟 中 植株 性状 、 粳 生育期 、 病性 、 量及构 成 因素进行 比较研究 , 果表 明, 抗 严 结 中熟 中粳 组连粳 4 、 稻 3 、 号 徐 号 武运粳 2 号、 粳6 、 1 连 号 盐粳 1号 , 熟中粳组 盐粳 1号 、 1 迟 南粳4 等品种表 现 尤为 突 O 5
62 /2
96 / 92 / 92 / 92 1
92 /
1 / 01 8
1 /7 O1 1 /7 O1 1 /8 O1 1 /0 02
14 5
1 3 5 1 3 5 1 4 5
l 6 5
62 /2
62 /2
92 /
8 31 /
9/ 4 9/ 2 8 3l / 9/ 3
粳3 0 1 泰粳3 4 华粳3 、 4 0 0、 9、 号 武陵粳 1 、 号 武育粳3 。 号
12 田 管 措 施 .
l材 料与方法
11 试 验 品 种 .
121 育秧移 栽 采用 肥床旱 育秧技 术 , .. 人工栽 插 , 前茬为 小麦 , 有 品种 的 生产 条件 相对 一 致 。5 所 月6日浸种 。 浸种 时采 用 药剂 对 水 浸 种 ,月 1 日落谷 , 月1 5 1 6 9~ 2 2日移栽 。

2022年普济圩农场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

2022年普济圩农场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

2022年普济圩农场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吴丽伟李熙唐益平赵精东左小山(安徽省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安徽铜陵244000)摘要为加快普济圩农场水稻品种布局结构的调整,筛选出适宜普济圩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特对新引进的16个水稻新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抗逆性、产量性状及植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适宜普济圩农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有扬香玉1号、南粳莹谷、徽软188,这3个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10515.0、10336.5、9712.5kg/hm2;结实率较高,分别为95.2%、90.5%、90.1%;株高适中,分别为86.3、92.1、92.8cm;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好,抗病性强。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性状;产量;抗逆性;普济圩农场;2022年中图分类号S511.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5-0040-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5.01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普济圩农场地理坐标为北纬33°55′~30°57′、东经117°39′~117°43′,属于低纬度地区。

全场耕地面积逾5333.33hm2,呈长方形,地势低洼、平坦,海拔高度一般在9m左右。

普济圩农场属于沿江湿热型气候,其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但年际变化大;光照充足、湿度大、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年均气温为16.1℃,年均降水量1297.5mm。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1],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国内粮食作物首位。

我国约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3]。

我国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西南的四川,华南的广东、广西和台湾以及东北三省[4]。

为加快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良种的推广应用率,不断促进水稻生产朝着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2022年安徽省普济圩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16个优质水稻品种,以期筛选出适宜普济圩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为普济圩农场翌年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水稻良种提供参考。

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 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

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 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

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扬稻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稻4号为母本,与“盐3021”杂交,F1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再经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中籼新品种。

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于一体,是发展优质稻米的理想种源,已在苏、皖、鄂、沪等省市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扬稻6号亦是两系杂交稻和三系红莲型杂交稻的优质恢复系,配制的“两优培九”和“粤优938”等两系杂交稻和三系红莲型杂交稻也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1997年4月、2000年8月和2001年1月分别通过江苏、安徽和湖北三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选育经过1.配组杂交采用性状互补、优异基因聚合原理,挑选亲本。

亲本之一“扬稻4号”具有粒形细长,垩白率较低,糊化温度、胶稠度达部颁一级标准,株形挺拔,生长清秀,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优点;缺点是直链淀粉含量偏高。

亲本之二“盐302片具有外现品质佳、直链淀粉含量低,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穗大,粒重等优点;但叶片宽、薄,后期易早衰。

1986年两亲本进行有性杂交,1987年获得FI代。

2.辐射诱变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扩大变异范围的原理,F1代进行干种子辐照,于1988年获得M1代。

3.抗性筛选采用早期世代个体间抗性分离的原理,强化病虫抗性筛选。

M2-M5代进行白叶枯病接菌鉴定;稻瘟病采用江苏省主要生理小种ZA49、ZE3、ZG1接种鉴定,同时在海南、湖北和安徽等稻瘟病常发地区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稻飞虱抗性进行多点诱发鉴定;纹枯病抗性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诱发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4.品质鉴定对品质的选择采用逐步深化的原则,M2-M3代主要观察和筛选粒形、垩白、透明度等外观品质性状,M4-M5代分系进行室内外观品质、加工品质鉴定,MO7代进行适口性品尝,最后对人选定型的M8代品系进行理化品质分析。

5.株型选择采用协调匀称的观点,对植株上部、下部统一考察,从个体看性状匀称,从群体看分布协调。

10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10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10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球范围都非常广泛。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有新的水稻品种被培育出来。

在这里,我们将对10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评估它们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方面的表现。

1.超级杂交水稻优异1号超级杂交水稻优异1号是中国农科院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全面,适应性广泛,适合大部分地区种植。

2.秦稻9秦稻9是河南省稻作研究所培育的优良中秆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水稻稳定供应等特点,适合中国北方地区种植。

3.台优丰11号台优丰11号是台湾农产品改良试验所培育的早熟中稻品种。

它具有高粘性、高产量、耐寒耐病等特点,适合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种植。

4.川优29号川优29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中晚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耐热的特点,适合四川等地区种植。

5.宁优62号宁优62号是宁夏农科院培育的优质杂交稻品种,适合沙漠地区种植。

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抗性强的特点。

6.豫优17号豫优17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中熟早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适合中国中部地区种植。

7.京中优105号京中优105号是北京农科院培育的中晚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合中国北方地区种植。

8.苏优28号苏优28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优质早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9.粤优39号粤优39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中矮丰产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合南方地区种植。

10.浙稻8浙稻8是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早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耐病、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合浙江等地区种植。

通过对以上10个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可以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和适应性。

其中,超级杂交水稻优异1号和秦稻9在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方面表现突出,适合大部分地区种植。

台优丰11号和川优29号适应性强,适合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种植。

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水稻 品种 盐粳 1 5号属 于 中 中粳 品种 , 适合 苏 中及 里下 河地 区种植 。 进 行 了不 同栽 培模 式对 盐粳 1 5号 的 影 响试 验 。 结果 表
明: 盐粳 1 5号 钵 苗 摆 栽 模 式 生 长 发 育 均 衡 , 产 量 水 平较 抛秧 、 机插秧、 机 条播 模 式 高 ; 盐粳 1 5号 机 插 秧 模 式 和 抛 秧 模 式 生 长 发 育 性 状 相
素6 0 ~ 9 0 k g / } l m z ; 倒2 叶 施保 花肥 尿 素 6 0 ~ 9 0 k g h m 2 o 根 据 后
期叶 色深 浅可 以考 虑增 施叶 面肥 。
病 虫草 害 防 治 : 6月 下 旬 用 5 0 %丁 草 胺 1 5 0 0 m2 除
试 验 田前茬 均 为小 麦 , 采 用全 量 秸秆 还 田技 术 , 旋耕 深
模式 、 机 插 秧 栽培模 式 、 机 条 播 栽培 模式 等 4种 不 同栽培 模 式 的比 较试 验【 。
1 材 料与 方法
1 . 1 试 验 地 概 况
1 0 5 1 5 0 k g / h m2 。 倒 4叶 施促 花肥 6 O %氯 化钾 1 5 0 k g / I l m + 尿
盐粳 1 5号 是 江苏 省 2 0 1 6年 最 新通 过 审定 的 中熟 中粳 水 稻 新 品种 , 由淮 稻 5号/ 0 6 Z J YS 2 5的 后 代 中选 出 , 该 品种 在保 持 淮稻 5号 出米 率高 和米 质 优 的基础 上 , 还具 有 高产 、
1 . 3 肥料 运筹 及病 虫 害防治
唑、 稻瘟 酰胺 再次 防 治稻瘟 病 _ 3 1 。
1 . 4 调 查 内容 与 方 法

适合江苏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有哪些?

适合江苏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有哪些?

适合江苏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有哪些?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生活中人们都不能离开它,水稻的稻壳还可以做燃料、肥料等,稻草也能作为饲料、扫帚原材料等,南北方种植水稻的面积都挺大,下面一起看下适合江苏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有哪些?
1、武运粳30号
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抗倒性好,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20天以内,提倡机插,基本苗6万~7万。

2、镇糯19号
粳型常规糯稻品种,全生育期145.8天,株高98.2厘米,穗长15.7厘米,亩有效穗数21.5万穗,穗粒数122.9粒,结实率92.0%,千粒重25.7克。

3、苏香粳100
中熟晚粳稻品种,株型紧凑,长势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灌浆速度快,熟色好。

4、淮糯12号
株高98.9厘米,全生育期149天,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

5、徐稻9号
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株高96.7厘米,穗长16.4厘米,每穗总粒数140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6克。

6、扬籼优918
属三系杂交中籼稻品种。

叶片绿色,叶姿较挺,分蘖力较强,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度好,成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强。

7、南粳9036
属迟熟中粳稻品种。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成穗率高,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较强,穗型较大,叶色深绿,叶姿较挺,后期熟相好。

综上就是一些优质江苏水稻品种介绍,除此之外江苏水稻品种还有很多,比如连粳18号、淮稻20号、天隆粳6号、丰粳1606、扬粳
805、扬农稻1号等,大家选择时候还是要根据地区来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应地处苏中里下河北部,农作物以稻麦两熟为主,是 稻麦生产优势种植区域,常年种植水稻 56 667 hm2 ,单产水平 9 000 kg 左右。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水平,依据本地的区 域特点,引进了新近育成、正在或即将在生产使用的水稻粳 稻品种( 系) ,按大田生产管理要求,组织大区种植展示,以筛 选适于宝应县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高产、优质、多抗 主导水稻新品种,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参试品种( 系) 共 15 个,其中,中稻 1 号、连粳 9 号、连粳 10 号、华瑞稻 1 号、扬 9709、宁粳 4 号和连粳 7 号 7 个品种为中熟中粳稻品种; 武运粳 24、镇稻 14、扬粳 805、宁 粳 5 号、淮稻 13、华粳 7 号和淮稻 5 号( CK) 7 个品种为迟熟 中粳稻品种; 甬优 8 号为早熟晚粳品种( 组合) 。 1. 2 方法 试点安排于宝应县山阳镇居委会街东组,土质 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参试各品种,除杂粳甬优 8 号为人工栽插外,其他均采用机 插秧技术,每品种种植 2 000 m2 左右,不设重复,按高产栽培 要求实行统一田间管理。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 2001) 007]。 高剑波( 1964 - ) ,男,江苏宝应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从 事种子管理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 2012-03-18
1. 3 天气条件 水稻生长期间,低温阴雨天气较多,导致水 稻生长发育较往年普遍推迟,但全生育期未出现台风、暴雨 等大的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明显少于常年。9 月中旬出现 一股较强烈的低温天气,对部分品种抽穗造成一定影响。后 期养稻时间较长,结实率、粒重均较高。 2 结果与分析 2. 1 各参试品种的产量结构及产量表现 从表 1 看出,在 参试 15 个品种中,各品种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 粒重和产量存在差异。成穗数达 387. 0 万 / hm2 以上的有宁 粳 4 号、宁粳 5 号和扬粳 805; 成穗数最少的为杂交粳稻甬优 8 号,为 228. 0 万 / hm2 。每穗总粒数甬优 8 号最高,达 230. 7 粒; 其次为武运粳 24,为 137. 2 粒; 宁粳 4 号最低,仅 95. 8 粒。 结实率普遍较高,平均达 93. 5% ,除杂粳甬优 8 号仅 79. 7% 外,其余各常规粳稻均在 90% 以上。其中,扬粳 805 结实率 最高,达 97. 7% 。各品种千粒重平均为 29. 3 g,其中,华粳 7 号最高,达 33. 5 g,华瑞稻 1 号最低,仅 26. 3 g。甬优 8 号产 量最 高,为 12 484. 5 kg / hm2 ,比 淮 稻 5 号 ( 对 照 ) 增 产 22. 17% ; 宁粳 5 号、武运粳 24 和镇稻 14 分别比对照增产 17. 84% 、14. 91% 和 13. 65% ; 产量低于对照的品种有中稻 1 号、扬 9709、连 粳 7 号 和 华 瑞 粳 1 号,分 别 比 对 照 减 产 1. 17% 、1. 97% 、5. 68% 和 13. 55% 。 2. 2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 从表 2 看出,由于受低温天气影 响,各参试品种生育期普遍延长 1 周左右,其中,对照品种淮 稻 5 号全生育期 158 d。中稻 1 号成熟最早,全生育期 155 d, 比对照淮稻 5 号早熟 3 d; 其次为华瑞稻 1 号,比对照早熟 2 d; 连粳 9 号、宁粳 4 号、连粳 7 号和扬粳 805 全生育期 157 d, 比对照早熟 1 d; 连粳 10 号、扬 9709、镇稻 14 与淮稻 5 号相 同; 宁粳 5 号、淮稻 13、华粳 7 号比对照迟熟 1 d; 武运粳 24 迟熟 2 d; 甬优 8 号最迟,全生育期达 168 d。 2. 3 不同品种的植株性状及抗病性 从表 3 可知,①株高。 杂粳甬优 8 号最高,达 115. 8 cm,淮稻 5 号最低,仅 87. 8 cm, 其余品种为 90 ~ 100 cm。抗倒性,除宁粳 4 号、镇稻 14、武运 粳 24 和宁粳 5 号等 4 个品种出现一定程度的倒伏外,其余 品种未出现倒伏。其中,在发生倒伏的 4 个品种中,以宁粳 4 号倒伏面积最大,达 35% 左右,其余 3 个品种倒伏面积为 10% ~ 15% 。②抗病性。纹枯病,各品种普遍发生,相比而 言,发生较重的品种有宁粳 4 号、华瑞稻 1 号、连粳 10 号和甬 优 8 号,病穴率均达到 90% 以上,发病指数分别达为18. 72、 12. 16、11. 09 和 8. 32; 扬 9709、镇稻 14、淮稻 5 号、中稻 1 号偏 重发生,发病指数分别为 6. 35、5. 87、4. 96 和 4. 43; 连粳 9 号、
参试各品种统一于 2011 年 5 月 21 日落谷,采用塑盘育 秧,6 月 20 日移栽大田。株行距机插秧 30 cm × 12. 5 cm,人 工栽插 28. 3 cm × 12. 5 cm。肥料运筹: 基肥,1hm2 施 30% 复 合肥( N15 - P11 - K4) 750 kg、46% 尿素 150 kg; 分蘖肥,7 月 2 日 1 hm2 施 46% 尿素 112. 5 kg,7 月 16 日 667 m2 追尿素 225 kg; 穗肥,8 月 13 日 1 hm2 施 45% 复合肥( N15 - P15 - K15) 225 kg、46% 尿素 150 kg。水浆管理,秧苗栽插大田后 1 周不 上水,促进秧苗扎根; 1 周后田间建立浅水层,同时开始进行 除草和施肥,分蘖期间干湿交替为主; 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 保持水层; 后期干干湿湿,活熟到老。病虫防治: 7 月 21 日,1 hm2 用 20% 异丙威 1 200 ml、25% 雷司令 600 g、百施利 1 500 ml、36% 卞二氯 1 200 g、10% 吡嘧磺隆 300 g; 8 月 9 日,1 hm2 用 48% 毒死蜱 1 200 ml、20% 亲苗 750 g、20% 异丙威 1 200 ml、甲胺基 15 瓶; 8 月 25 日,1 hm2 用 20% 井·稀 1 125 g、 75% 三环 唑 300 g、48% 毒 死 蜱 1 200 ml、劲 丰 1 500 ml、 27. 12% 铜高尚 450 g; 9 月 4 日,1 hm2 用 20% 氯氟毒死蜱 1 200 ml、1% 甲维盐 300 g、37% 井·腊芽 1 200 g、苯甲丙环 唑 150 ml 防治病虫。
摘要 为筛选适于宝应县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水种( 系) ,采用秸秆全量还田 机插栽培技术组织大区种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 迟熟中粳宁粳 5 号、武运粳 24、镇稻 14、淮稻 13 和中熟中粳连粳 9 号、连粳 10 号等品 种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可进一步扩大示范。 关键词 中粳稻; 新品种; 产量; 适应性; 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8421(2012)05 - 521 - 522 - 02
农技服务,2012,29(5) :521 - 522,524
责任编辑 杨林 责任校对 胡先祥
江苏里下河北部地区 15 个水稻新品种的比较
高剑波1 ,许美刚2 ,刘泽华3 ,于 莎2 ,王宜春1
( 1. 江苏省宝应县种子管理站,江苏宝应 225800; 2. 江苏省宝应县作栽站; 3. 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农技推广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