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编导创作

(英文):Director and Creation of the Micro Film“Can You Hear It”

院别: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 年5月

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编导创作

摘要

微电影《你听到了吗》是一部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挖掘人们对人性思考的微电影,主要讲述男主角误把母亲的来电当成骚扰电话后发生的一系列悬疑故事。本文以编剧和导演的角度从作品的主题立意、人物塑造、叙事特色、悬疑构建,以及影片拍摄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对微电影的创作有更深一步理解。

关键词:微电影;叙事方法;悬疑构建

Director and Creation of the Micro Film“Can You Hear It”

ABSTRACT

Micro film “Can You Hear It” is a love Empty Nester theme mining people on human thinking. It focuses on a series of suspense story what happened to the hero after mistaking his mother’s calls for harassing phone calls.Th is paper with screenwriter and director of the angle from the theme of the novel conception, characters,narrative features, build suspense, as well as the film shoot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with the creation of the micro film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Keywords:Micro film;Narrative method; Build suspense

目录

一、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类型分析 (5)

二、《你听到了吗》主题与人物分析 (6)

(一)剧本的主题思想 (6)

(二)人物角色分析 (7)

三、《你听到了吗》叙事特色 (8)

(一)影片中的叙事方法 (8)

(二)影片中的戏剧冲突 (8)

(三)影片中的叙事时空 (9)

四、《你听到了吗》悬疑与断点 (11)

(一)悬念的产生机制 (11)

(二)时间与断点的产生 (11)

五、《你听到了吗》导演创作 (13)

(一)演员选定 (13)

(二)拍摄场地的选择 (13)

(三)灯光的运用 (14)

(四)与演员的交流 (16)

六、创作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编导创作

一、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类型分析

最近几年,新兴流行起了一个新概念——微电影,它是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项新艺术。电影院放映的传统电影,不管是从剧情节奏、故事时长,还是从镜头运用、景别选择等创作理念与方法来看,都存在着与新媒体平台展示和表现不适应的问题,因此,在电影艺术创新需求的的驱动下,“微电影”便诞生了。微电影相较于传统电影,微电影时间更短,故事情节更浓缩,镜头语言更精简,同时这也意味着导演需要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

在给电影故事分类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类型。总的来说,主要的类型群组有:文艺片、科幻片、喜剧片、爱情片、犯罪片、恐怖片等等,在这些类型中又包括很多分支类型,比如侦探片、强盗片、公路片等,这些都是犯罪片的亚类型,所以,电影类型的分类是一个宏大的体系,依据不同的方式分类可以分出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类型。

《你听到了吗》按照剧情划分是属于悬疑片。所谓的悬疑,我们可以认为是悬念和疑问结合起来而产生的组合。《你听到了吗》利用未知情节的发展和看不清的结局真相,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其中结局也让人猜想不到原来是这样。

细分之下,《你听到了吗》包含两种电影类型,有时候影片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类型来设计,多元类型的尝试可以使故事的叙事节奏更为紧张而有趣。影片《你听到了吗》的前部分讲的是男主角有天晚上接到一个诡异电话,电话那头没有声音,后来连续好几晚都有电话打来,一直都没有人说话。王小波到处查明原因,思考电话来源,分别从厕所看守员老王、催债的赵小四、王小波老婆入手,纷纷解决矛盾后发现电话依旧打来,最后受不了报警。在男主角解决诡异电话的过程中,影片运用悬疑渲染了整个故事气氛,而在男主角报警后的第二天,警察告知男主角电话真相,男主角才得知是母亲,而母亲又由于大脑的逐渐萎缩恶化导致语言障碍发不出声,这些都是男主角不知道的。按这样的剧情发展影片属于悬疑与温情的混合体,结局由悬疑转变温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你听到了吗》主题与人物分析

(一)剧本的主题思想

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确立往往是剧本创作首要解决的任务。我看过这样一句话:“主题是作者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主题来源于作者的切身体会及生活经验浑然一体的领悟,而不是作者自身的主观想法,更不是政策和哲理约束。也就是说,主题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我始终相信艺术源自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是灵感来源的基础。首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还原成生活的一份子,《你听到了吗》剧本的创作由作者个人生活的直接体验作为创作基础,这是非常重要并且有效的。其次,要熟悉人物和故事的环境,才能充分的掌握人物的生活状态、知晓人物的心理、明晰矛盾冲突的动因,实现对主题内涵的鞭辟入里。

《你听到了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关爱空巢老人,在剧本创作之前,我一直想创作一部有关于母亲题材的片子,于是我开始回想身边的人和事,我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真实的空巢老人的例子,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只是洒落在社会的角落被人所遗忘,他们需要儿女的关心和照顾。剧本里男主角为母亲一手带大,长大后离开母亲外出工作,不得已守空巢的母亲经常打电话给男主角,而男主角对母亲的问候总是不耐烦,并没有因为外出而对母亲更加关心和照顾,以至于母亲患上疾病都是从警察口中得知。但这一切为时已晚,母亲已经不能说话,男主角只有懊悔过后对母亲更加关心和照顾。

尽管是关爱空巢老人的故事,但我不想以煽情的方式表达整个主题,剧本在表达主题的同时巧妙地加入了悬疑部分,在这样的主题背景下,《你听到了吗》的故事脉络更清晰,人物关系也相对简单,故事的时空转换快和矛盾冲突起伏大以及跳跃感也很强,甚至能表现出既符合逻辑的,观众又完全想象不到的情节与结局。我创作这一部片子是想要告诫人们,当我们成长到能肩负起一个家庭的重任时,我们不要忘了我们正在逐渐老去的父母,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不多,仅仅只是想要你多一点的陪伴和关心。爱和陪伴是我们的家人获得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爱,不能等待。

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编导创作

(二)人物角色分析

创作者通常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衔接具体的故事情节,而对于观众就是通过对影片人物的动作和其外化的人物语言来理解故事,逐层递进,进而实现对主题寓意升华的目的。在深入刻画人物的同时把故事讲出来并且让语言动起来,这是电影艺术的真谛所在。在微电影中,人物会因为微电影作品的时间短、容量小、人物关系较简单等因素而受到限制,因此,对于人物的设定和刻画,主要定位在跟随剧情推动的表演要求,而在围绕作品的主题寓意对人物综合的,多方面的深入刻画就显得浅薄了许多。然而当人物刻画变得不够充分时,人物刻面就不得放在辅助的地位了。

《你听到了吗》在人物设定上经过细致考量,主要角色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叫王小波,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把他带大。由于家庭原因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带细框眼镜的标准闷骚男,非常抠门,但脑子还不错,诡计多端,靠亲戚帮忙做起了小生意,有了一翻成就后,翻脸不认人。剧本创作里面,王小波的抠门性格对整部影片的剧情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影片开头发展就是由于王小波上厕所不给钱所引起的,到了后面的客户失约、老婆要求离婚,甚至不断的电话骚扰都是由于王小波的人物性格所发生。

辅助人物按剧情需要设置了三个,他们的性格定位相对比较简单,第一个王小波老婆是个长得一般的温顺女子。在一个小康家庭长大,由于圈子关系一直没有结婚对象。后来相亲认识了王小波,结婚后发现王小波各种缺点。第二个厕所看守员老王,有点爱贪小便宜,但是个努力赚钱养家的好父亲。第二个公司职员赵小四是个对王小波追债的人,爱拍马屁且善于耍小心机,王小波、老王和赵小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现实。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三、《你听到了吗》叙事特色

(一)影片中的叙事方法

首先,作为一种叙事性的艺术,电影和小说等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渊源,这是无可厚非的。所谓的叙事,是指详细的叙述一连串的事件,然后确定它们的关系。文字就是小说叙事的载体,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需要读者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和判断,把普通的文字变成自己能够理解的形象;而图像就是电影说故事的载体,把故事赋予形象展现给观众。当然,虽然两者有着前述的区别,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一致的,都有其异曲同工的妙处。因此,悬疑影片和一般的剧情电影也是存在有区别的,当人们接收到“讲什么”的信息时,大部分时间会留出一定的空间,供人去思考判断,从而使观众主要去关注影片的表现方式以及展现的内容。影片中的很多事件并不是直接告诉观众电影在表达什么,而是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和思考。《你听到了吗》影片故事从一开始就一直一环扣一环,每个阶段都在表达不一样的寓意,虽然都在不停地讲述着当时发生的故事,但是每个片段并没有给观众提供过多的关于事情的起因,由此设下一个悬念,牵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使得观众在这之后必须留心观看影片中用一些独特的叙述方式所呈现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进而在观众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些猜测和预判,通常这种猜测会持续到片尾才能得到验证。

常规电影的叙述方式是非常丰富的,比如我们比较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

影片《你听到了吗》采用的是顺叙的叙述方式。影片按照时间和人物活动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采用这种叙事方法,不但要遵循事物发展的流程进度,还要考虑观众的心理接受程度,并且要把故事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流畅自然。

(二)影片中的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种表现戏剧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人物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戏剧冲突在影片里的呈现方式是各式各样的。其中有一种冲突表现为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即外部冲突。如图3.1所示,赵小四为了催债在办公室突然打扰王小波。还有

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编导创作

一种冲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冲突,即内部冲突。如图3.2所示,王小波在还了厕所看守员老王的债之后,以为可能轻松睡觉的时候又被电话惊醒,这时候王小波对赵小四产生了怀疑,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

图3.1 赵小四催债

图3.2 王小波怀疑赵小四

这两种戏剧冲突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分别独自展开,有时两者以组合的形式呈现、相辅相成。

(三)影片中的叙事时空

对比于传统电影,因为微电影的演出时长短和人物关系较为简单以及场景设置受到了较多限制,所以运用的镜头主要以中近景为主,显而易见,由于这些因素,大大的压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缩了微电影的演出时空。正是因为这种客观时空被压缩,导致《你听到了吗》的故事节奏加快,在符合逻辑的故事情节的引导下,悬念一个接着一个,观众接收到的信号是连续且不容断的。此时,互动就变得更加剧烈而且紧密,导致观众的内心时空跳出感人的故事情节快速地膨胀和放大,以此呈现出来跌宕起伏、紧密连接的演出状态。这也正是微电影通过对演出时空的压缩,把观众的内心时空最大化,来呈现最好的演出效果的微妙之处。

在电影蒙太奇剪辑的角度看,时空结构主要是针对时间和空间形成的。以传统的悬疑电影来说,它重点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时空结构。

《你听到了吗》影片采用单线型时空结构表现。线性时空结构就是用故事的物理时间来衔接事件。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等阶段过程明确,情节相对完整,相邻的情节之间联系密切,逻辑分明条理清晰,这也就使在线性时空结构中,作品的叙述动力变成了事件与事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你听到了吗》影片中,在线性时空结构中引入了悬念,使得影片所演绎出来的情节发展和观众所期待的情节有所不同。首先是以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来推进剧情的进程,其次就是涵盖了突发可能性。《你听到了吗》影片开场先展开了老王对王小波的报复,之后王小波连续接到诡异电话,因为影片预先叙述了老王对王小波的报复事件,接下来观众就会带着这样的理解继续观看故事的发展。故事仍以线性结构向前发展,王小波因为受不了昨晚的电话骚扰拔掉了电话线而错过了早上约好的客户,这时候王小波对老王产生了怀疑。不久,王小波还老王人情后晚上的诡异电话继续打来,王小波又想到了催债的赵小四,接着第二天早上就约好了赵小四还了笔债。这时故事已经发展到一半,影片一步步地按照看似线性的时空结构发展,在还债后的当天晚上,王小波又被诡异电话惊醒,这时候王小波不经意发现床边的相片,勃然大怒,立刻找出老婆留下离婚协议书签字。影片发展到这里应该结束了,电话还是依旧打来,王小波没辙了打电话报警。第二天警察回电告知王小波诡异电话的出处,王小波惊呆,尽管这个故事的结尾我们并不愿意看到,但是这个结局却又不让人感到意外,这正是悬疑影片的微妙之处。

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编导创作

四、《你听到了吗》悬疑与断点

(一)悬念的产生机制

在影视作品里面,悬念的发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影片《你听到了吗》中,有一段厕所看守员老王撒辣椒粉整蛊王小波的戏,当王小波到达地点并且接过纸巾时,没有发现纸巾的秘密,一切都按照一般逻辑进行着,此时,观众会想:王小波会中计吗?王小波是否中计就是悬念所在。在影片开始不久,王小波就接到诡异电话,后来几晚电话不断,这时候有了王小波开始解决生活上一个个的麻烦的过程,大家对到底是谁打来的电话产生了好奇,这种好奇在整个观看过程中越发鲜明,继而悬念便产生了,所以悬念在悬疑影片的中的产生便可管窥一豹了。

悬念的发生也可以通过特写来形成。如影片《你听到了吗》开头就是厕所看守员老王往纸巾上面撒辣椒粉的特写镜头,整个撒辣椒粉的过程有或长或短的人物或是场景特写,正是经由这些人物及场景的特写来作为与观众之间传递消息的桥梁,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火速寻思,悬念便应运而生。除此之外,悬念也可以通过语言或文字来形成,简单的一句话乃至一个词语都可以是形成悬念的根源。如王小波在上厕所的时候,赵小四突然打电话给王小波,王小波警告赵小四不要再打电话给他,在这之前赵小四是没有出现的,这时候我们就会想:打电话的是谁,什么事?这些都可以使观众产生悬念,各式各样的词语能激发观众产生大量的疑问和思考。由此可见,悬疑电影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观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和思考,对因果关系追寻,悬念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二)时间与断点的产生

时间作为贯穿在人类生活之中的重要元素,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无时不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然而由于现实中时间无法以人的感官来感知,人们往往能察觉到时间的存在却无法触碰。那么人类究竟能不能操控时间呢?显而易见,现实中人类是不能做到这点的。但如果是在人类虚构的世界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类讲述的世界是“不真实的世界”。人类在讲述事情时,一般将时间作若干浓缩或扩展处理,比如将一整段时间简要概括为一段话乃至是一两句话,这时,时间就会发生变化。时间在电影演绎故事时,也将变得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非常繁琐和影响重大。故讲述一件事,通常要在片子或文字中重塑时间。

一部微电影的时长是非常有限的,而故事却有时长有时短,一般在这个时候创作者会选择省略。省略,是指叙述所用的时间基本为零。如影片《你听到了吗》王小波在公司走廊接到老婆的电话,王小波老婆对王小波说:“离婚协议我已经放在茶几上了,你回去看下没意见就签了吧。”王小波挂电话后镜头直接转向王小波熟睡的画面,至于中间王小波怎么返家及是否签了离婚协议给略去了。影片关于若干不太重要的都是这样快速带过,然而问题就出现了,略过的地方通常会让人觉得突兀。我们将前面所说故意为之,则将出现信息延迟,制造出悬念的效果。在王小波挂电话后剪掉一个猜测会进行的片段,在故事走到特定的进程时像回忆一样重现,这样信息就得到了压制或延宕。同样在王小波母亲里,作为影片开头就提到王小波与母亲讲电话的信息,但直到影片快结束,这个“妈妈”在影片的前部分没展示其真切的一面。很明显,这个场景省略了其母亲真实的一面的场景。从全局方面出发,场景是略去了,然而这仅仅是暂时的,在故事即将结束时真相浮出水面。悬念的强弱往往是和信息延迟长久成正比。就像上面说到王小波妈妈的真实面目,如果方才和妈妈聊完,马上展现其真实面目,基本就无悬念可言了。如果观看影片的人一有问题,立刻就得到平淡解决,电影想塑造的悬念无疑层次降低了。所以,信息延迟长久是影片悬念的媒介,其在悬疑类影片中起着重要的影响。

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编导创作

五、《你听到了吗》导演创作

(一)演员选定

演员的选择是非常要紧的。剧本编写时,需要导演对表演者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但校园的微电影制作成本和范围都比较小,选择表演者时就要精打细算了,不仅要保质保量,还要尽可能的选择“零成本”演员。故事表达的好不好,演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要拍摄一个好的成品,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演员尤为重要。

在挑选演员这个环节确实让我头痛了许久,我们的资金和资源非常有限,只能在附近的朋友或者同班同学里面找。对于王小波这个角色我思量了很久,最后选了我认为演技最好的同专业同学。一开始大家都不看好,认为他的气质完全不符合王小波的形象,他们挑了认为比较符合王小波形象的同学给我,我还是没有改变主意。在我认为,在班级里面甚至是学校里面没有一个人的形象是符合王小波的,尽管他们找的是尽量接近,但他们都没有演艺经验,这对影片的质量影响很大。经过对演员一番的服装改造之后,演员离王小波的形象近了一大步,在演员没有外型上的优势时,对演员进行整体的服装改造是非常有效的。接下来的影片拍摄中,他对影片的整个情绪表演把控的恰到好处,这就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对于剩下的角色,我们选择了形象比较接近角色特点的演员出演。

(二)拍摄场地的选择

无论拍摄的是大影片或者小影片,导演都必须慎重观察所选择的场地。首先是“找景”,接着“选景”、“复景”及“定景”,最后确定拍摄场地。

导演的场景拼接思维贯穿在影视制作的流水线中,其中各个阶段的特点都不相同,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表格5.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表5.1 场景拼接

导演工作蒙太奇思维方法

创意阶段分景艺术抽象的

找景阶段借景艺术具象的

剪接阶段拼景艺术逻辑的

对于“找景”,我会从收集资料入手。一般利用关键字在互联网上搜索,例如需要找公厕的场景,输入“公厕”,网上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公厕”照片,经挑选后到达实地踩点拍摄照片,回来后进一步比较筛选,缩小范围。选定目标后,再去探访所选择进行拍摄的地点,观察是否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确定其是否符合所拍影片的需求。“定景”后,还需确定表演区域和相机机位,观察光线是否存在问题等等。这时我会和相关人员一起去看看,让一个人代替演员(如图5.1),走走位置,拍照看看构图。

图5.1 工作人员踩点

如果场景选得好,故事往往就能够得到横向或者纵深地推动。选择微电影的场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第一、重现空间,通过移动摄影,让我们置身于场景,体验到真实感,符合现实主义的美学含义。第二、导演构造戏剧的场景,目的是创造一个综合的整体空间,使在观众们的眼里的这个空间是统一的,然而实际上它却是由很多局部“选景”拼凑而成,这些选景在具体地理上完全可以毫无关系。比如《你听到了吗》影片里有一个公厕场景特别难找,就算找到满意的也不允许拍摄,我们巧妙借取了学校的电房

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编导创作

作为公厕的外景,再加上一些绿色门布、厕所标志等道具的装饰(如图5-2),场地变得生活化了,而里面其实是没有厕所的,它只是个房间。厕所我们找了另外的场地取景(如图5-3),就这样创造了一个整体的空间。

图5.2 公厕外景

图5.3 公厕内景

(三)灯光的运用

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的制作,除了电影它自身之外,各种道具之间的结合也是相当重要。道具和灯光切换不尽相同,也将引导着电影情景的方向不同。这就很好地阐述了灯光在电影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意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电影的剧目往往是把演员作为出发点,不同演员之间通过他们自身独有的表演方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和技巧来呈现一个故事的情节和情感,故演员是电影最主要的部分,而灯光则是服务于电影的相对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剧目最重要的是能否捕捉到演员心灵深处的变化及对其演出的理解。在电影的故事表达中,演员往往是透过其躯体及情感等来演艺故事情节,故其表情与动作之间处处释放着她们心灵深处感情的起伏。再者,恰当运用灯光效果的首要因素是透彻剖析演员的演绎,两者珠联璧合,使得剧目的演绎表达更加清晰明朗。

分析环境是灯光设计的必要环节,在拍摄王小波卧室场景时,我们观察了一下这个简单的房间,在这个场地中的大窗户是个主要元素。如图5.4,我们在窗户外面放置了一盏聚光灯照向室内而打造自然光效果,整个环境处于冷色调和弱光的状态,人物造型光基本没有,突显出诡异的氛围。如图5.5,我们在床头柜摆放了一盏暖光灯,和前面的冷色调形成冷暖对比营造出戏剧效果,灯具离人物较近,影调柔和,同时也可以照亮演员的脸。

图5.4 王小波卧室

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编导创作

图5.5 王小波卧室

在王小波还债给赵小四的场景里,如图5.6,我们使用逆光场景的大边勾勒人物及全局轮廓。该轮廓明确了人与景观的关联。假如精确的色彩还原目的是重现电影,那么勾勒出整体轮廓便是艺术的淬炼。使用强逆光线,非但可以让两个角色主要面的颜色保持在低亮度低饱和度,它也能够让场景零散颜色详细的对比,全局效果更好,表现出阴暗的氛围。

图5.6 王小波还债给赵小四

在实施的过程中,熟知各类灯具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摄影机在不一样的光线下所呈现的不同捕获特征需要做到心中有底,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打造电影的视觉效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四)与演员的交流

导演获得剧本后,首要的是先理解清楚每一个细节,把自己带入到各个角色里,而最要紧的是各个角色的所有举动都要有动机,否则导演将很难说服演员那些行为的理由,演员则很难真正的代入到那个角色当中去。

导演在确立完所有动机后,则要给那些行为确立最高标准,不然也会很难让演员理解这样做的作用。在戏开拍之前我会细想好剧本里每个人物的最高任务、行为动机、人物性格,首先要自己明白才能让演员明白。

比如影片《你听到了吗》有一场走廊的戏,需要表演走比较长的一段路,导演在这些时候不能说比较模糊的说法,应该非常清晰地说明起始和终点路线,“以王小波的性格他走路动作幅度是比较大的,走了一小步之后老婆打电话给你,而你对老婆的态度是无所谓的”,这时候演员就明确知道了该如何表演,这位演员演艺经验比较丰富,基本上我讲一遍他就能表演出我想要的效果。在这个时候,导演必须要强调表演者走这条路的目的及要表达出来的情绪,前后两个镜头将是发生什么。

导演必须需要懂得台词,懂得表演。也许有的演员表演能力比较缺乏,比较难以控制自己的表情,这个时候我会自己先演示一遍给演员看,让演员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导演在片场指导的时候,必须要非常清晰记住每个角色的性格、动机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每一个场景的上下两个镜头,这一步非常重要。导演给演员安排动作时,演员应该要做到位,要清楚告知其接下来的动作。若表演者自行增加动作,导演则需要分析该动作是否自己需要的,不是则去掉,导演需要时刻懂得自己需要什么。

微电影《你听到了吗》编导创作

六、创作总结

通过拍摄《你听到了吗》这部微电影,使我们从编剧、导演、摄影、录音、美术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不一样的提升。在这段时间的拍摄中,我深深地给电影吸引住了,但是电影绝对不是一个人的电影,而是需要一个团队密切的合作来驱使其运作,团队之间的配合是一切的前提。

影片制作完成了,使我获益匪浅,收获的不只是拍摄技巧上的提升,更是多了一份一往无前的勇气。通过这次实践创作,使我在导演艺术水平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实际应用到了创作当中。但作品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时间的紧迫,剧本分镜准备的不够充分,在王小波还钱给老王和王小波夜深被电话吵醒的镜头设计上略显单薄,不够张力,可以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但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会积累知识和经验,继续改进和完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范志忠.当代电影思潮[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罗钢.叙事学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3]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蔡卫,游飞.美国电影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5]江长明,马子凯,高先林.微电影入门[M].蓝天出版社,2013.

[6]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7]克里斯丁·麦茨.电影语言:电影符号学导论[M].张森尧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6.

[8]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一一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作者姓名丁晓曦 指导教师戴瑾 所在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系)广播电视编导 班级(届) 2010级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7 日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20142010014011 论文(设计)题目:视频网站对传统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向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班级: 2010级 学生姓名:丁晓曦学号: 2010014011 指导教师:戴瑾职称:讲师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通过三个有代表性的视频网站的发展模式,来分析视频网站这一新兴媒介形式对传统广播电视传播模式的具体影响;并且分析视频网站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文能引发传统广电从业者的思考,传统广电如何在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下保持屹立不倒;并且为我国视频网站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自己的建议。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通过分析土豆,爱奇艺以本文及搜狐视频这三个视频网站的发展模式,来概括视频网站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且从传受双方地位的改变、传播渠道的变革引发传播内容的改变、以及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广电传播效果的影响,这三点来具体分析视频网站对传统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接着又阐述了视频网站目前存在的五个问题,以及结合国外视频网站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国内视频网站的发展趋势。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基础条件: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共存一直是许多学者思考的问题。本文是在借鉴了许多学者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在Web2.0时代,传统广电媒体到底受到了哪些冲击,有没有具体应对这些冲击的措施。而视频网站这个新媒体的代表,虽然看起来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存在着哪些问题,并且如何破解这些困境,未来如何发展。 研究路线:本文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视频网站,采取个案分析,横向对比的研究方法,并且搜集了大量中外视频网站的资料。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视频网站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测试试题汇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测试试题 一、填空(请在下面每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答案。本题共30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后世誉为诗佛”的唐代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青山遮不住, __________ 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中的名句。 3?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_关汉卿。 4.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_ 5?电影《红高粱》根据___________ ■勺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 6. 小说《药》的作者是—鲁迅_。 7. 《女神》是____ 郭沫若 ______ 的诗集。 8. 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白露是话剧《■〉中的主人公。 10. 毛泽东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______ ,/挥斥方遒” 11. 《匹克威克外传》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________ 他还写过《双城记》、 《雾都孤儿》等作品。 12.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前苏联作家 _________ 但他的《日瓦戈医生》 在国内却遭受了无情的政治批判。 13. ____ 在塞万提斯的名作中,主人公堂?吉诃德幻想自己是一位骑马拿枪的中世纪________ 甚至去大战风车,因为他把那看成了魔鬼。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近年来的热门作家,他的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来自披头士的一首歌。 15.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__________ 。 16. 《长亭送别》出自王实甫的戏曲《_________ >0 17. 《日出》、《原野》的作者是___________ 0 18. 《西厢记》中女主角的名字叫__________ 0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公别无选择,只能钻进动物园的铁笼子,在毛猿的大力拥抱中死去。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家文艺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o 22.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 0 23. 电影第一次放映是在___ 法国____ 国(填写国家,当时放映了《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 24. 确立选题,构思主题,决定拍摄形式和环境,提出节目制作草案和经费预算,领导整个摄制过程,并参与后期制作和最后的审片的是_______________ 他是电视传播媒介的最终决策者。 25. 当前的传播媒介中,被称为第四媒体”的是__________ 它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对传统传媒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26. 空镜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013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2013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一、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1、结合具体栏目浅析电视媒体的营销策略 2、媒体泛娱乐化之观众审美需求 3、电视剧创作与市场策划 4、电视节目策划的创作灵魂 5、韩流风靡论 6、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与栏目的个性化 7、广告传媒与市场营销 8、假日电视的竞争策略 9、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理念 10、论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敏感 11、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三贴近”的结合 12、生活类节目的娱乐化与娱乐类节目的生活化 13、论现代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4、论抓住蒙太奇心理基础发挥蒙太奇效果 15、差异性竞争——电视娱乐节目的突破口 16、市场经济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 17、以《》为例,论电视散文中的赋比兴 18、如何把握电视真人秀的道德底线

19、记录创作的虚与实 20、谈话节目中如何体现“热点”和“卖点” 21、看“超女”到“快男”的得与失 22、试论纪录片创作结构形式 23、试论纪录片中音乐的运用 24、试论纪录片中同期声的运用 25、试论纪录片中情境的运用 26、试论纪录片中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 27、试论纪录片中长镜头的运用 28、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与非真实 29、纪录片栏目化的思考与未来发展 30、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细节的运用 31、电视节目编排中的文化因素 32、电视节目编排中的受众研究 33、浅谈国内的真人秀节目 34、论电视(广播)频道的设置与构建 35、浅谈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36、浅析《》(作品名)中的声音艺术 37、以《》为例,浅析国内医疗保健栏目现状和出路 38、从《》看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 39、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突出自办节目特色

广编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注: 各位同学请注意,以下论文选题只是作为论文选题的一个参考,其中有一些选题也需要再次梳理,具体和细化,不要简单地拿来主义,到时候辩称“是老师给我的题目,所以选题的问题不是我的事”,自己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来确立可研究的内容,进而报出选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8级毕业论文选题参考论纪录片表现手法的多元化 从DV普及看影像权利的平民化 影像、形象、画面的现实涵义 论纪录片创作者情感的隐形表达 无解说纪录片构成要素探析 电视纪实节目场信息的作用 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和细节意识 电视编导的阐释意识 电视编导的剪辑意识 电视编导在纪实作品创作中的现场控制意识 论地方城市电视媒体的媒介生态环境 地方电视台的体制障碍及突围 制播分离的现状与发展 公共舆论时代的新闻报道 “非常勿扰”现象解读 “韩剧”收视心理解读 新时期纪录片的革新与发展 DV时代的纪录 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与困局 大众与分众的并存与冲突 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并存与冲突 网络“黄色新闻”现象分析 民生新闻的泡沫与危机 方言传播的意义 方言传播的文化冲突 当前媒体传播的功利性 广播节目的出路 “电视霸权”的现状与前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本土化趋势 电视传播中“品牌”意义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隐忧 电视娱乐节目的隐忧 我国媒介专业主义缺失的原因 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电视新闻娱乐化发展分析 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传播技巧 论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养 电视评论节目形态探析 电视谈话节目的社会文化分析 试论技术发展对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促进 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发展趋势 数字化时代的电视媒介个性化传播 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 DV影像手段在电视栏目中的应用研究 从《第一时间》看平民化电视新闻的亲和力表达电视纪录片创作的道德审视电视新闻节目的审美研究 电视与新媒体:赢家通吃还是互惠共赢? 真人秀类电视栏目的思考 电视专题类栏目的故事化表达研究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新的表现形式研究 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 湖南卫视现象解读 辩证看待“收视率” 试论电视娱乐性节目的创新 老片新拍之我见 新时期女性主义电影之变化 国产大片解读 中国商业电影新气象 论电影中商业元素与人性关注的博弈 韩剧与美剧抢摊中国市场之深层原因

2014广播电视编导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 从感动到震撼——解读《士兵突击》和《亮剑》经久不衰的现象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 :真人秀类栏目的思考 :聚焦微时代——当下我国微电影现象研究 :论中国家庭伦理剧的现状及发展 :安东尼奥尼和王家卫电影的比较分析 :姜文电影的文学性分析 :网络传播把关缺失及新思路 :张艺谋前后期电影创作风格差异及对现实的影响 :论美剧商业化运作对中国电视剧的启示 :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 :影视中色彩的运用技巧 :浅析情景喜剧中的后现代因素 :从《青蛇》看徐克电影中传统文化意蕴 :解析电影中“隐形广告”存在的利弊 :微博广告与传统广告媒体媒介的利与弊分析 :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 :炒作与良知——媒体的艰难选择 :浅析广告定位于大众消费 :电影中女性主义的表现 :浅析“宝莱坞”电影及其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试论当前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及对策研究 :电影的两个春天——费穆《小城之春》与田壮壮《小城之春》比较研究 :浅析当前我国相亲交友类节目的热播原因及存在的缺陷 :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形式与风格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现状之探析 :一个村庄里的电影——中国基层电影市场接受与发展缩影 :简析新闻采访者的心理状态 :从《鲁豫有约》看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成功因素与问题 :试论中韩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异同及影响 :手机媒介对传统传播理论的冲击 :浅谈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论陈凯歌电影作品中的画面造型 :论微时代信息传播 :浅谈贾樟柯导演作品之《站台》 :安东尼奥尼影像风格研究 :由艺术人生朱军——浅谈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宁浩电影中“小人物”情节的研究 :论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论剧本创作中的戏剧冲突与人物形象的塑造_以戏曲电影《曹操与杨修》为例:浅析谈话节目品牌塑造 :浅析中国电影发展史以及发展方向

电视编导考试答案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练习测验题库(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974年5月,美国发射了“______”直接用来播送教学节目,进行扫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训练和成人教育。 A.实用技术卫星1号 B.电星1号 C.电星2号 D.实用技术卫星6号 2、正规的电视教材应该有______个稿本 A.1 个 B. 2 个 C. 3 个 D.4个 3、整门课程的电视教材一般采用____的表达形式。 A. 戏剧型 B.图解型 C.讲授型 D.综合型 4、视教材是一种以为主去表现教学内容的教材。 A.解说词 B.动画 C.图像 D.活动图像 5、专题电视教材通常都用____的表达形式去编制。 A. 戏剧型 B. 图解型 C. 讲授型 D. 综合型 6、高中、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安排属于以下哪种结构? A. 时间顺序结构 B. 空间顺序结构 C. 扩展结构 D. 螺旋上升结构 7、以下哪种不能作为主体事物? A.真实的事物 B.背景中的事物 C.虚构的事物 D.特技处理的事物 8、北京机场一飞机起飞,下一个镜头:主人公出现在武汉。这属于: A.动作转场 B.主观镜头转场 C. 因果关系转场 D.空镜头转场

9、现农村丰收景象时,将各种农作物丰收时的情景加以组接,属于: A.重复式蒙太奇 B.积累式蒙太奇 C. 主题式蒙太奇 D.隐喻式蒙太奇 10、教师埋头备课,突然站起来,下一镜头就可接教师站着在讲台上讲课,这是: A.动作转场 B.相同物体转场 C.主观镜头转场 D.出入画转场 11、上一个镜头是行进中的列车,下一个镜头是从列车车窗向外拍摄的沿途风光,这属于: A.动接动 B.静接静 C. 动接静 D.静接动 12、编辑磁带时要求视频全讯号的幅度____1.1伏。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D.远大于 13、做组合编辑时,要求素材带和编辑带的入点前都要有____秒钟的连续信号作编辑预卷用。 A.2秒 B. 4秒 C.5秒 D.10秒 14、表现打电话时,将电话两端的人交替表现属于: A.平行蒙太奇 B. 积累式蒙太奇 C. 重复式蒙太奇 D. 平行交叉式蒙太奇 15、小场面的布光程序是: A.先布背景光,再布主体光 B.先布场景光,再布主体光 C.先布主体光,再布背景光 D.先布场景光,再布背景光 16、英语电视教学片《走遍美国》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电视教材? A.讲授型 B.图解型 C.戏剧型 D.综合型 17、下列不属于电视教材文字稿本属性的是: A.科学性 B.形象性 C.传播性 D.教学性 18、在一部电视教材中,先讲“苹果”,再讲“水果”,其次讲“营养”,最后讲“生活水平”,这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3000字_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3000字_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3500字(一):论VR式慕课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中的优势特点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慕课对高校教育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广播 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也在从不同角度探索着慕课的优势和功用。VR影像作为一种全 新的影像形态,具有诸多传统影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特点,已引起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教育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VR式的慕课能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交互式”的互动过程和“猎奇式”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学生更好 地将影视理论用于创作实践大有裨益。 【关键词】VR式慕课;共生关系;优势特点 1.慕课、VR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共生关系 慕课,即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它“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的在 线课程,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的成功创新,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形式,它的发展带 动了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的火爆”。此概念于2008年由美国国家教育科技研究所 的BryanAlexander和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DaveCormier首次提出。在互 联网+教育的背景驱动下,“慕课”发挥出自身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被广泛地应 用于各级别的教育当中,并成为高校教育的宠儿。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Seba

stianThrun和PeterNorving在互联网上通过了《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作为慕课的第一次惊艳亮相,本次网络课程吸引了来自190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学习,且有2.3万人共同完成了该门课程。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纷纷加入edX和Coursera等不同的慕课阵营机构,自此,中文慕课平台正式出现,并很快便受到国内师生的认可与拥护。然而,时至今日,各高校在重慕课的同时似乎忽视了V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这一全新的视听形态,并未将慕课的作用和功效发挥至极致。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该概念诞生于1 965年由IvanSutherland在IFIP会议上作的报告《终极的显示》,其正式的提出者为美国VPI创始人JaronLanier。VR技术是指“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交互,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所谓的VR影像,也就是以VR技术手段制作出来的视听影像元素。 仅从概念层面即可看出,不论是慕课,还是VR影像,其制作环节都离不开影视技术的参与。客观地说,高素养、高水平的影视人才是慕课和VR影像的制作者与把关人,只有掌握了过硬的影视理论与影视技术,才能创作出更具交教益性、更具审美性、更具观赏性的慕课和VR影像。 我国高校的影视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戏剧与影视学、数字媒体艺术等)即旨在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视人才,其专业教育涉及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灯光照明、录音合成等诸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毫无疑问,慕课、VR影像

广播电视编导试题及标准答案

广播电视编导试题及答案 我整理的北电编导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以做参考吧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计35分。请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1、《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水浒传》的作 者是施耐庵;《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离骚》的作者是屈原。 2、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古希腊早期喜剧 的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素有“喜剧之父”之称;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 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3、艺术的七大门类分别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 4、美术作品《拾穗者》是法国19世纪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我国西安附近出土的秦始皇及兵马俑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话剧《茶馆》的作者是著名戏剧家老舍;雕塑作品《地狱 之门》的作者是罗丹。 5.电影诞生于1895 年的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有声电影的出现是1927年;彩色电影的诞生是1935年。 6、我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由聂耳作曲。 7、艺术的三大作用是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对生活下判断。 8、中国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谢晋;电影《英雄》的导演是张艺谋;日 本电影《罗生门》的导演是黑泽明。 二、选择题 1、新中国的第一部是( C ) A、《中华儿女》 B、《钢铁战士》 C、《桥》 D、《八女投江》 2、中国古代作品《道德经》的作者是( A ) A 、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墨子 3、《诗学》的作者是( A ) A、亚里士多德 B、柴可夫斯基 C、莱辛 D、莎士比亚 4、《义勇军进行曲》曾出自于我国三十年代的影片( C ) A、《大路》 B、《渔光曲》 C、《风云女儿》 D、《桃花劫》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做高权利机关是( B ) A、中华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D ) A、诺曼底战役 B、敦刻尔克战役 C、珍珠港事变 D、斯大林格勒 7、世界电影史中,50年代末的电影“新浪潮”运动缘起在( B ) A、意大利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史记》的作者是( A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老子 D、孔子 9《生活与美学》的作者是( C ) A、马赞 B、塞尚 C、车尔尼雪斯基 D、爱因汉姆 10、影片《林家铺子》的导演是著名电影导演( A )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增设毕业设计作品实施规范及指导说明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增设毕业设计(作品)实施规范及指导说明 教务处: 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特点,我院拟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5届的实践教学中增设毕业设计环节,成为暂与毕业论文并行的毕业考核方式。现将增设毕业设计的原因、实施细则、指导说明等情况论证如下,请审阅。 一、增设原因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新闻传播学院于2011年起增设的新专业,目前暂无毕业学生。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艺术类专业,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毕业考核方式上,该专业学科都极为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选择能够全面展示学生4年专业学习成果,并能有效考核学生专业学习水平的毕业考核方式,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对社会就业的适应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主流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都施行了以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的毕业考核方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除过接受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育外,所学课程大都以实践课为主;较之其他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在近几年学院实践教学理念逐步系统化、硬件设施配备逐步齐全化、实验室管理逐步科学化的前提下,学生的创作热情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教师指导和团队协作下,我院学生制作完成了大量影视作品,并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诸多优异成绩。制作主题鲜明、技术含量高的影视作品,已经成为考核本专业学

生专业学习水平较为合适的方式之一。 学术论文撰写侧重于学术研究和学术性表达,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要求形成错位。本专业学生在4年的专业学习中,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熟练掌握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各项技能。但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其学习修养和理论积累较之其他专业则略显薄弱,这就会使部分学生撰写的学术论文存在缺乏学术价值、无法体现本专业优势和能力的问题,很难实现通过毕业作品表现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学院举办的本科生论文大赛中较为明显地反映出了这一问题,该专业学生所撰写的参赛论文很难在比赛中获奖。 鉴于以上原因,我院拟对2011级广播电视编导学毕业生采用设计与毕业论文并行的方式进行毕业考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的其中一项作为毕业考核。 二、毕业设计的考核目的 1. 着重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操技能,能够对学生4年学习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测。 2. 让学生了解电视节目在前期构思创作、中期摄录和后期混录三个阶段各自的主要工作及操作细则,熟练运用各类设备及软件完成对电视节目的制作。 3. 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训练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同时,使其更好地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 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检验广播电视编导学专业的教学质量,

影视专业热门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2018届影视专业热门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随着国内国外电影票房不断刷新,影视专业成为了热门,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在毕业季,影视毕业论文题目选择也成为重点,以下列出110个题目作为参考! 1、探究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 2、中职学校影视动画教学方法探讨 3、我国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4、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影视动画创作的影响研究 5、影视传媒文化软实力的诉求与提升 6、关于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思考 7、加强影视片财务管理的途径分析 8、对数字影视编辑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9、画面节奏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10、试论影视非线性编辑及其优越性 11、浅谈美国影视业对中国影视传媒行业发展的启示 12、国产影片中影视后期制作的应用和影响分析 13、地方应用型高校影视摄影专业的学产融合探索 14、浅谈影视文化对青少年的负效应涵化及应对策略 15、影视作品新闻宣传的文艺价值与担当 16、基于影视动画的美术风格研究 17、浅析我国影视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风格 18、新时期影视营销中的营销策略以及创新分析 19、论影视表演中的形体表演训练 20、基于影视拍摄现场的合成处理系统 21、关于影视艺术的微传播问题分析 22、论影视动画元素在茶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载体作用 23、探索影视声乐作品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24、中小规模民营影视公司发展的现状、策略与前景 25、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营销策略研究 26、浅谈影视音乐的艺术审美功能和艺术处理方法 27、赵季平影视音乐的成功因素分析 28、民族视域下影视人类学的思维建构 29、在线视频中影视付费生态的建设路径 30、影视动画中拟人化角色运动规律研究 31、影视动画设计专业教学软资源的配置与改进 32、我国影视文化贸易竞争力分析 33、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的高效方法探究 34、中国对美国的影视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5、影视动画创作中的动画表演探究 36、促进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的高效方法 37、浅议中韩人物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的差异 38、大数据时代下的影视制作 39、新媒体对影视传播的影响 40、大学影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途径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参考题目

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升本) 毕业论参考文题目 1译制片中的语言艺术 2走向宽容和谐与共存——女性电影形象之我见 3姜文和他导演的电影 4互动电视——新时代的信息媒体 5试论中国当代战争片的现状和出路 6电视观众消费心理与节目品牌策划 7从《我的野蛮女友》中解构韩国偶像电影的魅力所在 8中国武侠片“热”及未来走向 9电影《英雄》营销个案分析 10试论电视节目的品牌理念 11数字电视代的交互的电视节目 12论体育专题报道兴奋点的寻找与表现 13解析中国新电影中的画面风格趋势 14少儿广播节目之我见 15电影言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 16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女性世界 17暴力让你愉悦——昆汀和他的影片《低俗小说》 18纪录三步曲——电视纪录片的生活、创作和接受关系浅析19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20中国电视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我见

21影视魅力的载体——论画面艺术在影视作品中运用 22电视纪录片的表达艺术与审美创造——电视纪录片若干问题浅探 23浅述中国当代的“地下电影” 24角色规范与角色冲突——播音员、主持人角色形态发展透视 25浅谈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特质 26浅谈电影声音的制作 27浅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 28DOGMA95——游戏于“破”“立”之间 29贾樟柯唱的什么歌——潮流音响符号在《站台》中的设计的分析30社教节目的构成与定位 31对我国电影批评现状的几点思考 32浅析电影同期录音及其发展趋势 33浅谈晚会中镜头的特殊运用效果 34我对电影中声音的解读 35电影音响技术的发展——环绕声技术在影片中的应用 36谈电影《红》《白》《蓝》的色彩运用技巧 37非线性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情况与前景 38起点与卖点——浅谈上视《看见》栏目短纪录片的创作 39纪录片摄影的双重观念表达 40对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思考 41浅谈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戏剧小品

电视编导考试要点及答案

1、简要说明电视编导作为一项创作活动特点 a、电视节目的核心创作者 在一般情况下,电视编导的工作范围包括电视创作前期拍摄的一部分和后期编辑的全部。 在编摄合一的情况下,编导就要承担全部工作,也就是说,编导既是摄像又是编辑了。 b、创作团队的组织者 c、电视节目的把关人 技术关:画质没有问题、夹帧、声音不能忽大忽小、字幕没有错别字 事实关:遵循“客观”、真实原则,使节目报道与事实保持高度一致,避免虚假、失实,维护电视台的公信力。 d、电视节目的制片人拍摄前:融资拍摄中:管理使用经费节目完成后:销售节目 综合性—涉及工种 贯穿始终—工作范畴 独立性—不受影响 整体性—掌控全局 编导是电视栏目、节目的主创者,又是把关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栏目或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水平,所以他既要有对栏目、节目的宏观把握意识,又必须有对栏目、节目审慎、仔细的具体关注和检查。如镜头的使用、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播音错漏、画面声音质量、剪辑主持人背景图像等等,甚至字幕。 2、电视片选题有哪些普遍特点 电视片的选题,首先应该是可见的,能拍的到的。 一、新鲜性:指那些人们不熟悉,又普遍感兴趣的不平常的事情或事情的某一方面。 1、从陌生中体现新鲜:选择人们不知道的或从来没有注意的事情做题材,有很强的新鲜感。 2、从特殊中体现新鲜:以特殊的视角观察生活。 3、从及时上体现新鲜:把生活中刚刚发生的事情报道出来,直接触及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二、普遍性: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判断某个题材是否具有普遍性。 1、与我们生存有关的各种问题:教育、医疗、住房、选举、毒品、青少年犯罪、贫富差距、生态环境 2、人们普遍持有的种种观念:肯定人们已有观念;否定人们已有观念 三、人文性:指题材的性质应该蕴含了人类普遍的生存价值和道德意义,应该引起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1、关注普通人:普通人的状态是一个国家老百姓的基本生存状态,他们往往能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本质。 2、关注边缘题材:所谓边缘题材指的是远离都市,甚至远离现代文明的地区,那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北方的纳努克》、《阴阳》、《八廓南街18号》、《最后的山神》等等。 四、复杂性 1、曲折的人物经历:主人公的经历充满戏剧性,丰富曲折,人们的情绪也跟着起伏。

编导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届 题目 课题类型课题来源学生姓名号专业年级班指导教师职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纪录短片《“满”意——走进赫图阿拉》--摄像工作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篇三: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开题报告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的关系 一、选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深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众文化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甚至不可抗拒的文化力量,逐步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体。探究分析大众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与电视传媒这一传播媒介的关系,是当下新时代发展情况下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电视作为一种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时无刻的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教育学习、娱乐、传播信息等等,怎样利用好电视传媒?为我们提供更多有效的健康的精神食粮,是每一位电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电视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本选题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当前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下几方面: (一)大众文化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21世纪是知识科技的经济世纪,科学技术成为决定生产力、社会文化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精神领域的文化形态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的科学科技知识、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整合当代科学精神,从而呈现出一种科学化发展方向。否则,就有可能是产生发展停滞,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 (二)大众文化的民族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不能盲目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内容、体现民族文化风格、优化民族文化人格和展示民族文化精华,这是确立中国国际文化地位的基本条件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最先进民族之林的基本要求,也应当是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三)大众文化的人文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 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形态。纵观其发生发展的所有过程可以发现,大众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蕴涵着一种人文的目标并昭示着人文价值理性。随着人类的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类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大众文化作为人民自己的文化在21世纪将更加鲜明地凸现其人文本质和人文精神。体现和反映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做到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必须贴近大众文化生活、尊重大众文化权利、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反映大众文化理想和提升大众文化人格。 (四)大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电视编导论文赏析

文章来源: 电视编导论文:论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4日 摘要:随着我国的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已经成为重要而又独特的工作和职业。一个电视节目要想在行业中制胜,那么创新是其唯一的法宝,而电视节目的创新最主要的是调动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新形势下,电视编导需要具备怎样的创新思维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呢?这种创新思维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电视编导如何去激发这种创新思维呢?这些将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电视编导;机制;创新 我国的电视创作已经经过了六十年的创作实践,有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维,这种创作思维是电视艺术最为宝贵的财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有一定的观众,我们必须强化这种创作思维,因此电视编导的责任越来越大。电视编导的创作要想赢得一定的市场,就必须不断的创新,发挥创新思维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 一、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特征 新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是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或是精神产品。电视编导的创新是要创作出在创作主题上有所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等的电视作品。 其中,新颖性是电视编导创新的标志,观点的新、理念的新、表现手法的新能够使作品脱颖而出,这种“新”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艺术的生命力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电视艺术所反映的是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要求,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精神,满足时代的要求,电视编导掌握电视节

文章来源: 目的时代性,能够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推动电视节目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封闭就意味着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开放则能推陈出新、开拓发展,在电视节目的创新中我们不但要吸收国内外电视节目作品的精华,还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使电视节目作品能够展现新的境界。 二、影响电视编导创新的因素 工业化生产和群体创作对创新思维有着很大的影响,电视节目和其他的商品一样,在投入产出中追求高效率,即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数量最合格的产品。工业化生产在电视节目中的直接表现时功利性的,创作的目的是争夺收视率和吸引观众。活跃的思维活动变成市场的努力,编导的创新受到局限。电视创作一般是群体创作,群体创作既对成员产生促进作用又能产生促退作用。电视节目缺乏创新还有体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三、科学的机制是激发电视编导创新的保障 科学的创新机制对电视编导的创新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电视编导的创新条件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这些创新的条件就需要有科学的创新机制。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动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或是创新意识不强,创造便欲低,也就不能充分的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创新能力是创新实践得以实现的能力要素,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将创新意识转化为有价值的东西。创新知识是创新活动的工具系统,知识就是能力这是不变的真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相互转化代表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程度,如果一个人所接受的都是陈旧的观念、单一的知识和僵化的思维,那么久会难以建构新的思想,无法实现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基础,离开了一定的创新思维,那么所有的创新意识也就成了不切实际的空谈,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施展。

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广电编导方向 1.结合具体栏目浅析电视媒体的营销策略 2.媒体泛娱乐化之观众审美需求 3.电视剧创作与市场策划 4.电视节目策划的创作灵魂 5.韩流风靡论 6.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与栏目的个性化 7.广告传媒与市场营销 8.假日电视的竞争策略 9.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理念 10.论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敏感 11.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三贴近”的结合 12.生活类节目的娱乐化与娱乐类节目的生活化 13.论现代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4.论抓住蒙太奇心理基础发挥蒙太奇效果 15.差异性竞争——电视娱乐节目的突破口 16.市场经济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 17.以《》为例,论电视散文中的赋比兴 18.如何把握电视真人秀的道德底线 19.记录创作的虚与实 20.谈话节目中如何体现“热点”和“卖点”

21.看“超女”到“快男”的得与失 22.试论纪录片创作结构形式 23.试论纪录片中音乐的运用 24.试论纪录片中同期声的运用 25.试论纪录片中情境的运用 26.试论纪录片中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 27.试论纪录片中长镜头的运用 28.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与非真实 29.纪录片栏目化的思考与未来发展 30.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细节的运用 31.电视节目编排中的文化因素 32.电视节目编排中的受众研究 33.浅谈国内的真人秀节目 34.论电视(广播)频道的设置与构建 35.浅谈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36.浅析《》(作品名)中的声音艺术 37.以《》为例,浅析国内医疗保健栏目现状和出路 38.从《》看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 39.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突出自办节目特色 40.地方卫视(或地方电视台)的品牌战略 41.地方台如何搞好深度报道 42.略论电视的社会责任

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试题)

xx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试题 一、看片段《红高梁》中的15个已打乱顺序的镜头,观看四遍 1.将15个镜头排好顺序(40分) 2.根据你所排好的顺序,编讲一个800字左右的故事(60分) 二、看两段广告,回答以下问题,共50分 1.广告一《运动饮料》中怎样来表现产品的? 2.广告二《运动饮料》中的创意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处理 3.广告三《雪铁龙汽车》运用了哪些综合手段? 4.广告四《雪铁龙汽车》中这种车的特性是什么? 三、观看影片《海中女神》,请从摄影构图、光线、色彩、节奏、 影调等方面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析文章。(题目自拟)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07年考题 1、下列水浒故事中有xx参与的有哪些? 2、你是一个男人,你的儿子是我的儿子的父亲,你和我是什么关系? 3、有人民币3毛6分钱硬币,一共有12个硬币,有五个硬币一样,请问这五个硬币是什么面值 A\一分钱B\两分钱C\三分钱D\五分钱 4、红色霓虹灯里冲的是什么气体? 5、我国特快列车的头字母是什么? 6、FIFA是哪个国际组织的简称? 7、七步诗是谁写的?

8、工笔是哪种画中的手法? 9、下列哪种病不适合喝茶? A\胃溃疡B\肾衰竭C\ D\ 10、芭蕾舞起源于什么地方? 11、甲有一些属于乙,丙全部属于乙,那么“一定有些甲属于丙”,这种说法正确吗?a\正确b\错误c\即错也对d\既对也错 12、当你闻道你邻居家的门缝里有煤气味道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a\破门而入,开一扇窗b\按电铃提醒c\立即离开,然后报警 13、电脑闪存、mp3等设备一般用什么接口和电脑连接? 14、电脑芯片简称什么?电脑显示器简称什么? 15、去年哪家公司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 16、有一个将军拿着望远镜,望见一个民居家的日历上用圆圈圈住了24号和31号(也就是说,24号和31号是同一列里面的),请问这个月一号是星期几? 除了一些电脑硬盘题,考了一下高中知识里的简单逻辑,一些看立体物体猜它的另一面是什么样的智力题.我小学时候还参加过数学奥林匹克.和那个差不多.其他差不多都是初中以下的知识,30分以后考场里基本就没人了. 命题创作给了三幅图,1更衣室墙上一排挂钩其中一个挂了双运动鞋。2赛道上空着一个跑道,旁边的人都在做准备活动,只有穿那双鞋的人若有所思的看着什么。3领奖台上前边的那个人站在亚军位置,冠军空着。 影片分析看了三遍《紫色》的十分钟片段。从男的追妹妹开始到时空转换到几年后。开头追逐用了火车大劫案的“越轴”(感觉很没必要那么激烈,骑马追步行的怎么都追得上),姐姐欲杀男的时用了奥德萨阶梯的延时,还用了一只蚊子与刮胡刀的隐喻蒙太奇,再就是表现静的环境声和三镜头法。卷面上不问哪用的好坏,只是问哪印象深刻,为什么。

10级编导毕业论文工作安排

长春师范大学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 毕业设计是考核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形式与手段,是对学生四年学习中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的总结与检验,每位同学必须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方能取得毕业资格,依据《长春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工作规范》和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相关要求,现就有关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一)毕业设计 1.通过毕业设计工作,着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严格遵守科学研究规律,遵守科研道德,不得弄虚作假。 2. 毕业设计要求独立制作完成一部15分钟的专题片、纪录片、剧情片(交DVD或VCD光碟)要求有完整、详细的编导阐述、脚本等文字材料。 3.要求作品必须独立完成,为保证作品的原创性,要求提交素材,如需摘录他人作品,摘录时长在5分钟以内,并用字幕标示。 4.编导阐述,要求不少于3000字,详尽阐述创作背景、拍摄目的、拍摄内容、拍摄形式、拍摄要求、后期制作以及创作经验等内容。 (二)毕业论文 1.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课程、自身钻研方向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的思考等有效信息,进行选题,独立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但不得选择本专业范围以外的论题。(论文选题应与毕业设计紧密联系) 2.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必须符合《长春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相关规定,文科类论文在10000—15000字。 3.学生应按照拍摄、制作的进度安排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拍摄期间学生必须主动与专业教师联系,虚心听取意见,及时进行修改。 4.答辩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毕业作品没有及时完成;没有提交相关的文本材料;材料填写不完整;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为不及格等。 二、时间安排: 1. 2014年3月初,提交毕业论文(设计)一稿,同时提交拍摄素材及编导阐述,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 2.2014年4月末进行中期检查,要求提交成片及完整的文字材料。 3. 2014年5月中答辩。 4.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本科毕业生必须按上述时间安排如期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5.选题申报表于2013年7月15日前交指导教师。 传媒科学学院 2013.6.27

浅析画面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北京人文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浅析画面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姓名:指导老师:院系:影视艺术学院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完成日期:2 0 1 2年3 月w 摘要电视是视觉的艺术,是有一个个单独成立的画面组成的而组成画面的诸多造型元素,要在最合理的搭配组合下才能产生最完美的画面效果,并能突出最美的视觉形式。在此基础上,影视作品的工作者必须要非常了解组成画面造型的各个部分功能、效果和作用以及如何综合调度这些元素才能传达出工作人员最想创造出的效果。此篇论文主要以自创短片《爱的传递》为案例,探讨的是影视画面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手法、作用及其成熟化发展的理解。从构图、景别、色彩和光线等元素在影视画面中的综合运用以及导演的综合调度,并举例说明影视画面造型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的作用。意义在于突显出影视画面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日益成熟化。关键字:《爱的传递》,画面造型,作用,成熟化w ABSTRACT Television is a visual art there is a separately formed picturecomposi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icture many design elementsto the most reasonable combination to produce the perfect picture ofthe effect and can highlight the most beautiful visual form. On thebasis of this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of the workers must bevery understand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modeling functionof every part effect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how integrateddispatching these elements can convey the staff wanted to create theeffect of. This thesis mainly to create short film love as a case is on thetelevision screen shape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expressionrole and mature understanding of development. From thecomposition size color and light and other elements in the film andtelevision picture in the comprehensive and director of integrateddispatching and examples of television picture modeling rich andcolorful expression function. Meaning is highlighted the televisionpicture modeling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becomes more andmore mature.Key words: love,the picture modeling,effect,maturew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第一章、导论………………………………………………………… 5第一节、电视画面造型的定义与理解……………………………… 5第二节、画面造型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5 一、构图及构图在作品中的作用………………………………… 5 二、景别及景别在作品中的作用………………………………… 6 三、色彩及色彩在作品中的作用………………………………… 7 四、光线及光线在作品中的作用………………………………… 7第二章、电视画面的历史发展演变……………………………………9 第一节、早期的电视画面——“无声的艺术”…………………… 9 第二节、声音的出现…………………………………………………9 第三节、当代电视画面的成熟化……………………………………10第三章、电视画面造型未来发展的多元化进行总结和升华………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w 第一章导论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