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翻译中陌生化效果的保留
陌生化手段在文学翻译中的得与失——以小说《青衣》、《玉米》的英译为案例

ENGLISH ON CAMPUS2018年01期总第389期陌生化手段在文学翻译中的得与失——以小说《青衣》、《玉米》的英译为案例文/潘真真【摘要】陌生化是文学性的集中体现,而文学性又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因此,文学作品翻译必须重视陌生化这一因素在译作中的呈现。
本文通过探讨著名文学翻译家葛浩文对陌生化手段的处理方式,指出传递陌生化效果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陌生化;文学翻译;审美体验【作者简介】潘真真(1988- ),女,河南汝州人,硕士,河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学。
葛浩文是近年来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数量最多、贡献最大的西方学者。
其译作《玉米》和《青衣》译成英文后反响良好,前者获得2010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后者入围2008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的复评名单。
然而,他的作品也遭到了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的攻击,在《纽约客》杂志刊登的书评《苦竹》种指责他翻译中的陈词滥调。
无独有偶,乔纳森•亚德利(Jonathan Yardley)在《华盛顿邮报》书评版头条撰文称,尽管葛浩文盛名在外,但他在翻译此书时,或许在信达雅之间搞了些平衡,其结果便是莫言的小说虽然易读,但行文平庸,结构松散。
《星期日泰晤士报》今年2月20日也刊文指出,尽管葛浩文译笔出众,但读者还是能感觉到“有某种东西迷失在翻译中了”。
对于这样的非议,本文主要从两部作品最显著的特征入手,并且考虑原作者的文学意图,来寻找在翻译中迷失的东西。
一、陌生化与文学作品的陌生化翻译“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他指出文艺的美感特征首先是惊奇陌生的新鲜感。
他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使人感受事物,是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文化意象的差异
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对于目 标读者来说,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而难以 理解。
目标读者审美趣味的挑战
审美趣味的不同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陌生化策略可 能会打破目标读者的审美习惯,使其难以接受。
审美心理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陌生化策略可 能会引发不同的审美反应,影响作品在目标读者中的接受程 度。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文学翻译和陌生化策略概述 • 陌生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影响与效果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限制与挑战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未来展望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案例分析
01
文学翻译和陌生化策略概述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飘》两个法译本的对比分析
总结词
《飘》的两个法译本分别是傅雷译本和李玉民译本。傅 雷的译本更注重保留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而李玉民 的译本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详细描述
傅雷的译本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保 留了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而李玉民的译本则更注重 传达原文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例如,在傅雷的译本中,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被译为“Demain sera une autre jour”,而李玉民的译本则将其译为“Demain, c’est un autre jour”,李玉民译本更贴近原文的情 感和心理状态,但失去了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语境。
文学翻译的定义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行 为。这个过程需要译者具备对原作品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同 时还需要具备高超的母语表达能力。
谈陌生化翻译在《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中的运用

谈陌生化翻译在《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中的运用《穆斯林的葬礼》是巴斯特·哈姆德的著名小说,描写了一个英国印度裔穆斯林家庭在伦敦举办家族葬礼的故事。
而小说的英文翻译版则由法国翻译家凯瑟琳·法莉翻译,该翻译版被广泛认为是一部成功的陌生化翻译作品,成功地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和特色。
接下来将从句法、词汇和文化特色三个方面分析《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的陌生化翻译的应用。
从句法层面来看,《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在句法结构上倾向于保留原文的复杂和独特性。
在原著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句式结构,比如长难句、倒装句等,以增加句子的音韵和韵律美感。
而英译版中,翻译者凯瑟琳·法莉也尽可能保留了原著的句法特色,避免将所有句子统一成简单直接的句子。
这种保留对于有效传达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不同语境下,保持句法的陌生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感受原著的文学魅力和情感传达。
从词汇层面来看,《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中也运用了大量的陌生化词汇。
原著中穆斯林文化特有的宗教词汇、风俗习惯、服饰名称等都得到了相应的保留和处理,翻译者未对这些词汇进行简单的直译或替换,而是通过转译或者注释的方式保留这些词汇的原汁原味。
这种对原文词汇的保留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穆斯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也有助于体现原作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格。
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陌生化词汇的运用更能体现出作者的独特审美和文化立场,因此在英译本中的运用至关重要。
从文化特色来看,《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也保留了原著的文化特色和独特风情。
在小说中,作者详细描绘了穆斯林家庭在伦敦举办葬礼的场景和相关细节,涉及到宗教仪式、服饰礼仪、饮食习俗等诸多方面。
而在英译本中,这些文化特色都得到了相应的呈现和保留,读者通过阅读英译版不仅能够了解到原著中的文化细节,还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异国情调和跨文化的碰撞。
这种对文化特色的保留,正是陌生化翻译在英译本中的成功运用之一。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陌生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将原文中的陌生文化元素、语言风格或特殊表达方式在目标语言中再现,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独特之处。
陌生化策略常见的具体技巧包括:
1.直译:将原文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力求保留原作的独特性和风格。
2.借译:将原文中的文化、历史或特定语境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当于的对应词汇,以保持原作的趣味和原汁原味。
3.外来语保留:如果原文中使用了外来语,可以在目标语言中直接保留原文中的外来语词汇,不进行翻译。
4.文化解释:在目标语言中对原文中涉及的特定文化、历史或地域背景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原作中的隐含意义和文化内涵。
5.变通翻译: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读者的阅读习惯,适当地对原文进行修改和调整,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通过使用陌生化策略,翻译可以在保持原作风格和特色的同时,尽量让读者在目标语言中体验到与原作相似的文学效果。
例谈文学作品的陌生化翻译

2016.10一、引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传递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国门,开启了异域之旅。
小说《青衣》的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其英译本曾入围2008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复评名单。
作为毕飞宇创作道路上最具转折意义的作品,《青衣》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葛浩文本着忠实和准确的原则,采用陌生化的翻译手段,最大化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风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审美快感。
二、陌生化翻译“陌生化”最初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意指文艺创作中作者刻意采用陌生新奇的表达方式来描写事物,“使审美主体即使面临熟视无睹的事物时也能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
(杨向荣,2005)该理论不断成熟发展,逐渐渗透到文学翻译领域。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尼曾提出:“翻译过程中译者适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以更新译者和读者已丧失了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使译者确实能够将原作中的差异性传达出来,以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Heaney,1988)在文学翻译中,目标语读者对于译文持有新奇的审美期待,而陌生化翻译手段恰恰保留了作品的异域风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领略到异域文化的魅力,最终达到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效果。
三、《青衣》中的陌生化翻译技巧小说《青衣》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语言幽默诙谐,机智巧妙,比喻、排比、反讽等修辞手法俯拾皆是,让读者徜徉在艺术和智慧的世界无法自拔。
为了给目标读者带来艺术性的阅读感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陌生化的翻译手段,最大化再现了原作的文学性和艺术风格。
3.1音译加注释(1)“千生万旦,难求一净”。
(毕飞宇,2011:151)“A thousand Sheng,tenthousand Dan,but a goodJing is hard to find.”(Goldblatt,2009:53)对于“生”、“旦”、“净”等京剧人物,译者直接音译,并在文后所附的词汇表中一一解释。
谈陌生化翻译在《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中的运用

谈陌生化翻译在《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中的运用让我们了解一下陌生化翻译的概念。
陌生化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作中的文化特色以及语言形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原著中所蕴含的文化氛围。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陌生化翻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中所描绘的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
而在《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陌生化翻译的技巧,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伊斯兰文化。
在《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中,作者首先通过对伊斯兰教的仪式和习俗进行细致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原著中,作者通过对葬礼仪式的描写,展现了穆斯林对死亡和轮回的独特理解,以及他们对逝者的深厚感情。
而在英译本中,作者通过保留原著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贴近原著中所描述的情感体验和宗教信仰。
作者还通过对伊斯兰文化中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进行精准的翻译,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伊斯兰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在原著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叙述技巧,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描写,展现了穆斯林社会中情感的复杂性和纷繁的人生百态。
而在英译本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英语中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贴近原著中所展现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是一次对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通过运用陌生化翻译的技巧,作者使得《穆斯林的葬礼》能够更加深入地触动读者心灵,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核。
相信随着这部小说的传播和影响,更多的读者能够被感动,被启迪,被触动,从而更加热爱和尊重伊斯兰文化。
论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手法的保留——以《灿烂千阳》译本为例

论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手法的保留——以《灿烂千阳》译本为
例
辛争艳;戴忠信
【期刊名称】《卷宗》
【年(卷),期】2013(3)6
【摘要】陌生化是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对于文学审美具有重要价值.在翻译使用陌生化手法创作的文学作品时,译者要能够很好地保留原著中的陌生化手法.本文分析了李继宏先生的《灿烂千阳》译本,讨论了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保留原著陌生化手法两种翻译策略:词汇陌生化与句段陌生化.
【总页数】2页(P265-266)
【作者】辛争艳;戴忠信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陌生化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以《喧哗与骚动》译本为个案∗ [J], 徐晓梅
2.陌生化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李继宏译本《追风筝的人》赏析 [J], 李素芳
3.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手法的再现——以《荒原》中译本为例 [J], 王亚萍;徐勤
4."陌生化"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以标记性主位句为例 [J], 程瑾涛
5.汉诗英译中陌生化手法再现的“度”——以“钗头凤”两个译本为例 [J], 宗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陌生化手法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陌生化手法对翻译效果的影响作者:左森方来源:《大观》2017年第08期摘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陌生化是指作家、诗人使所表现的客体在接受者那里显得陌生,从而达到一种新鲜的美感。
简单的翻译,是源语向目的语的转换,也讲究“忠实原文”。
文学中陌生化手法,冲击和延长读者的感观体验,更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陌生化手法对翻译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An Ideal Family的两个译本入手,论述陌生化手法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陌生化;翻译效果;创造;保留;缺失《理想之家》是作家曼斯菲尔德的作品,这部作品情节很少,取而代之是大段大段的人物的感受和想法。
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了一定的陌生化手法。
从中可以看出,陌生化的翻译处理对原文艺术性的保留,对文学情感的表达和对读者新鲜感的刺激,都有很大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翻译中应该进行一定量合适的陌生化手法的保留和创造。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比其两个译本,从而论述陌生化手法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以下徐志摩的译本简称徐译,韩少功的译本简称韩译。
一、陌生化手法的创造此部分论述的是原作里没有的陌生化手法,在其译本的对应之处被译者创造出来的翻译现象及其效果(1)Harold was too handsome, too handsome by far;这本是一个用反复的语言着重强调Harold完美长相的句子,在平常看来很是普通,对于西方读者并不是什么陌生的表达,所感受的Harold的帅也并不是陌生化手法带来的效果。
只不过多了一个反复的修辞手法,用以形容他帅气逼人的惊讶程度。
这里作者没有运用陌生化手法。
请看两个版本的翻译。
韩译:哈罗德实在是太俊了,俊得过分了徐译:海乐尔太漂亮了,实在是太漂亮了徐志摩用了“漂亮”这个表达,这一个词足以给汉语读者带来震撼,没有人用“漂亮”这个词来形容男人,日常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自然地让我们觉得“漂亮”这个词只能用于女生。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轮廓分明,眉目清秀的男人只要一化妆照样可以拥有像女人一般美丽的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