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科学探究试题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试题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试题

选择题

1.(2014年安徽省)2014年5月份南方遭到持续的暴雨袭击,5月21日统计广东已造成七死四伤,为掌握持续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取的方法是()

A.模拟实验B.实验法

C.调查法D.观察法

2.(2014年广东省)今年5月在阿根廷中部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这种巨型恐龙比以前发现的霸王龙、剑龙等都要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种。得出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或依据是()

①模拟实验②观察化石③进行比较④科学推测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2013年四川广安)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 A.用肉眼看书缝里的小蜘蛛B.查看介绍蜘蛛的有关知识

C.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D.把有关蜘蛛的信息进行归类

4.(2014年山东烟台)科学家根据始祖鸟化石得出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结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B.比较

C.推测D.分类

5.(2014年湖南郴州)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对调查对象的选取,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能选一个对象B.只能选部分对象

C.只能选全部对象D.可以选一个对象、部分对象或全部对象

6.“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D.测量法

7.(2014年山东烟台)科学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开了自然的奥秘,设计对照实验来获得证据是常用的方法。下列研究不需要对照实验的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普利斯特利的植物更新空气实验

C.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D.班廷的切除狗胰腺实验

8.(2014年福建龙岩)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实验法研究的()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D.得出结论

9.(2014年山东潍坊)以下是有利于幼小蝌蚪和甲状腺激素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实验组饵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B.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同种饵料,放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养

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饲养环境应适合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蝌蚪数量应相同,但大小和发育程度可不予以考虑

10.下列观察实验中,用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一组是()

①观察蝗虫②观察葫芦藓和肾蕨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④观察花的结构⑤观察叶片的结构⑥观察鸡蛋的结构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④⑤⑥D.②③⑥

11.(2014年山东德州)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能很好地达到使用目的是()

选项实验名称所用试剂使用目的

A 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碘液染色

B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清水溶解叶绿素

C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态

D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锰酸钾溶液与维生素C反应

12.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试剂),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器材(试剂)的选用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花的结构B.用碘液来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C.用沸水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D.用菜青虫成虫探究取食行为

13.(2014年山东菏泽)如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14.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时,应寻找()

A.有搏动的微小血管B.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

C.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D.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15.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常人血涂片视野示意图,其中表示白细胞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6.(2014年山东济南)下图是“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

B.图乙中,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

C.图丙表示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

D.图丁中,若长期只给予铃声刺激,则铃声—唾液分泌反射消退

17.(2014年福建泉州)“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脱色时溶解叶绿素的液体及滴加碘液后叶片变蓝的部位分别是()

A.酒精、见光部分B.水、见光部分C.酒精、遮光部分D.水、遮光部分

18.某同学调查发现,鼠妇适于生活在20 ℃左右的阴暗环境中,为进一步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但有多处还不够严谨,同桌提出下列修改建议,你认为必须采纳的是()

位置鼠妇/只光照温度/℃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 阴暗 3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0 明亮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B.挑选爬行较快的鼠妇作为实验对象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D.减少左侧土壤的湿度

19.(2014年湖南衡阳)为探究温度对绿豆发芽的影响,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相同花盆中种了品种和数量相同的绿豆,并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如表中①、

②两处分别是()

花盆阳光温度/℃水

甲向阳处 30 充足

乙① 20 ②

A.向阳处、不充足B.暗室、不充足

C.向阳处、充足D.暗室、不充足

20.下列有关“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身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B.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后端

C.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的湿润体壁来完成

D.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触蚯蚓体表

21.(2014年湖南益阳)下列是对“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青霉可进行出芽生殖B.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

C.放大镜下可见青霉白色的直立菌丝D.显微镜下可见酵母菌有明显的液泡

22.酗酒危害人体健康,实验人员以水蚤作为实验材料,在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心率影响的实验中,必须人为改变的量(即自变量)是()

A.水蚤的大小B.酒精的浓度

C.水蚤的心率D.环境温度

23.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组别裸地组草坪组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A.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B.实验应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C.该探究的实验变量是空气湿度D.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24.(2013年广东省)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影响,可对实验小白鼠采取的措施是() A.切除发育正常小白鼠的甲状腺

B.用碘制剂连续喂养若干发育正常的小白鼠

C.向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

D.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喂养若干发育正常的小白鼠

2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26.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

实验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

A 切除胰腺出现糖尿

B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不出现糖尿

C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不出现糖尿

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1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 量的河泥; ②向E、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A Fl t H ④把A、C、E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 )实验装置A、E、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A、E、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 有关; (2)比较A、E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 是 _____________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 )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中的金鱼,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1) 甲将盆栽的银边天竺葵进行 24小时暗处理;乙对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不进 行暗处 理。 (2) 甲、乙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各自从自己盆栽 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 10―― 15 分钟 (3) 二者都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再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再用清水冲 掉碘液。 实验现象:甲摘取的叶片除银边不变蓝外,其余部分都变蓝;乙摘取的叶片全部 变成蓝色。 结论可靠吗?并说明理由(对实验结论不可靠的进行说 (3)如果将C 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C ,再重复D 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 请回答:(1)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 条件进行了探究。(2) 实验结论: o (3)你认为甲、乙两同学所得到的实验 明 ) 0 [1]号试管中颜色 ,原因是 0 4 ?为了研究种子所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 朱晓燕(c福建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353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编制符合初中学生实际情况,且能够客观反映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的初中学业考试试题的要点。 关键词科学探究命题方法能力情境 。科学探究题因其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一份试卷的“压轴题”,命题者旨在通过试题情境的创设,结合相关知识内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各主要指标,通过学生对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的答题情况,来判断考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测量与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结合具体题例,谈谈科学探究试题命制的实践体会。 1 科学探究题的命题方法 介绍科学探究题的命题程序:①确定题目能力立意:懂得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进行分析。②试题情境取材:选自北师大版教材第89页的“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演示实验。(3材料信息整理:首先对文字材料进行精简。使文字的表述简洁明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准。并将科普文章中类似材料进行整合,以表格的形式,使文字表述更为简洁明了。④知识迁移: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如何设置实验;高浓度的化肥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⑤最终成题。 例1 以下是有关植物栽培的科学探究活动。请补充完整: I.实验步骤:①选取长势和重量基本相同的-60株玉米苗,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20株。②将三组玉米苗放置在温室内无土栽培,培养条件

如下表所示(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三组玉米苗的长势。; Ⅱ.实验结果预测:①若甲组的平均长势比乙组的平均长势一,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作用效率越强。②若丙组的平均长势明显比甲组弱,说明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Ⅲ.请分析并回答:①该实验中,每组随机选取玉米苗20株,目的是——。 ②为了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增设丁组,甲组与丁组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包括白天温度30℃等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A.甲组始终光照,丁组始终黑暗 B.甲组用土壤浸出液,丁组用蒸馏水 C.甲组夜间温度12℃,丁组夜间温度22℃ D.甲组与丁组用不同品种的玉米苗 ③为了增强丙组的长势,有同学提出使用高浓度的化肥溶液,你认为可行吗?——一。原因是一。 试题评价:本题涉及知识点与目标能力如下表:

初中化学探究一般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探究—一般解题方法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

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二、根据试题的要求、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简单的化学探究性实验 设计探究性实验是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题目,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制备很熟悉,而且还要求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对于该类问题同学们实际上只要根据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难点也就化解了。例2.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集(附答案)超好用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1.(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 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② ③ 2(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2)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 中的金鱼,原因是 3(5分)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 (2)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4)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15分钟(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烧杯)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科学探究

2012中考生物精品复习资料:专题一科学探究 一、知识回顾 1. 2. 3. 过程 4. 5. 6. 1.科学探究 方法:、、、等。 2.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有且仅有个。 二、重难点解析 1.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科书探究方法有实验法(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模拟实验法,对照实验法,观察法(如: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家鸽),观察与思考,调查法(如: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资料分析等。 2.对照实验和实验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有某个条件引起的,采取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这个条件即实验变量。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或偶然性: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实验结果一般要计算平均值。 三、考点回顾 1.(2008年潍坊第2题).为掌握我市水产养殖的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寿光、寒亭、昌 邑等地,考察了解养殖场,走访相关养殖人员。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答案:C 2.(2008年潍坊第31题)(9分)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菊花扦插的最佳时期,探究“影 响菊花插条成活因素”的试验结果,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扦插过程中一般采取避免阳光直射、除去插条上部分叶片等措施,这样做的目是。 (2)上述试验中,将土壤进行消毒、插条切口涂硫磺是为了。

(3)培养一段时间后,成活插条切口处长出的根称为。 (4)请根据上表,设计验证“某一变量对菊花扦插成活率影响”的试验步骤。 (5)某同学利用上表中的变量,分组探究“影响插条成活率因素”,请帮助他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组实验数据。 答案:(1)减少插条水分散失(或降低蒸腾作用)(2)保护插条切口,防止病菌感染(3)不定根(4)实验步骤:(只要叙述合理即可得分) 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两组菊花插条,确定某一变量,甲组进行处理,乙组不作处理。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插条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3周,分别观察两组插条的生长状况,对插条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并得出实验结论 (5)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并得出实验结论 3.(2009年潍坊第2题)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过程中,主要采用()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答案:A 4..(2009年潍坊第15题)下表是“探究子叶的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发育的影响”的实验 结果 组别子叶处理株高(cm)主根长度(cm)须根叶片数 a组保留两片10.1 18.25 发达26 b组保留一片7.2 14 较发达19 c 组去除两片0.8 3.8 极少9 A.证明胚是植物体发育所必须的结构 B.实验组为a和b,对照组为c C.实验组为a和c,对照组为b D.实验组为b和c,对照组为a 答案:D 5.(2009年潍坊第30题)生活在弱碱性土壤中的某种植物通常开白花,有时也开红花。某 研究小组根据提供的酸性土壤、非酸性土壤或弱碱性土壤、非弱碱性土壤进行探究实验。 下面是他们在设计验证土壤酸碱度(pH)影响植物花色的实验时所提出的问题,请回答: (1)被验证的实验假设:。 (2)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同的条件有(至少两项) 。 (4)实验的因变量是。 (5)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答案:(1)土壤酸碱度(pH)会影响花色(1分) (2)酸性(非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非酸性(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2分)

初中化学专题15 科学探究专项练习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专题15 科学探究专项练习考试题带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7题) 1.今年我市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的考题. (1)指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废液进行了以下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只有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Ⅰ正确 先__________________ 后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Ⅱ正确 如果猜想Ⅰ正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确,要是废液中只含有CaCl2,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1)①集气瓶(2)BD CaCO3+2HCl═CaCl2+H2O+CO2↑.(3)【猜想与假设】猜想Ⅱ:氯化钙和氯化氢.【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评卷人得分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综合应用题》 1、(2019郑州二模)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用装置A制取CO 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填B或C)。 (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 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 (4)该实验说明收集到CO 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请结合右图说明你的理由: (5)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6)向盛有12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呈酸性,锥形瓶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2019平顶山二模)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中,小明和老师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pH值随时间变化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1)根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将(选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该反应为。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 (2)a为温度曲线上的最高点,a、b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则b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3)分别取样,依次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结晶,采用方法。 ②取c点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稀释后溶液的pH 7(填“>”、“<”或“=”)。(4)若发现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敞口放置,经检验该试剂中含有碳酸钠,请设计实验检验该样品中仍含有氢氧化钠。 (5)将50g稀盐酸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2019安阳一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填字母代号)。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 (2)某化学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O 2。 ①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CO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若用B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将B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①可用测a点溶液的酸碱度。 ②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加热15 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可以得到10.2 g 固体物质。请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_答案

1.(5分)第一处是第②步,应该在两个缸中加入同样水质的水(比如都是池塘水);第二处是第④步,要加入一定数量的蝌蚪;而不是一只(2)起对照作用(3)①如果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快,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②如果AB两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一样快,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不起作用③如果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慢,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2(7分)(1)水阳光温度空气空间等(2)水藻、河泥(3)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4)光(5)A 装置中无金鱼藻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气。 3(5分)(1)光叶绿体(2)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产物是淀粉(3)甲不可靠乙可靠;甲将整个叶片放在阳光下照射,缺乏对照实验(2分)(4)甲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4(4分)(1)溶解在水中的营养物质的有无(2)不能。原因是①土壤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和有机养料,不应该选择土壤介质②清水中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应选择蒸馏水③各放上一粒种子不合适,因为种子的发芽率很难达到100%,可能因为种子自身的原因而不能萌发,导致实验失败(2分)(3)烧杯中各种10粒种子,改清水为蒸馏水,不需要土壤条件,可在培养液中垫纱布。 5(4分)(1)①和④(2)唾液(3)③把不搅拌变成充分搅拌(4)没有 6(5分)(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2)隔绝空气(3)A和B,变量是水;B和C,变量是空气;B和D,变量是光;D和E变量是温度(填一组既可) (4)B和D(5)B和D B 7(5分)(1)吸收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2)放到黑暗处24小时(3)酒精(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8(4分)(1)青霉菌抑制细菌生长(2)设置一组不加青霉菌培养液的培养基,这组为对照组(3)有细菌生长、青霉菌抑制细菌生长 9(6分) (1)甲组气球膨胀;乙组气球不膨胀、甲组气球膨胀;乙组气球不膨胀(2)方案一、变量为有无酵母菌(3)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10(6分)(1)水是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吗?(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2)A种子萌发D种子不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3)每组种子的数量太少;每组种子的数量应足够多(比如都是10粒)(4)种子自身(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5)A 11.(1)A、促进生长发育(2)不能 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幼鼠消化而失去作用 (3)A 12、(7分)(2)③将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滴在盖玻片的一侧,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再在显微镜下观 察水蚤心脏跳动并记录心跳次数。 ④接下来再用体积分数为10%、15%、20%的酒精进行同样方法处理,观察并记录(其它答案,合理 即可得分) (列出5%、10%、15%、20%得1分。) (3)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会因体积分数 过高而死亡。(能答出前者可得分) (4)只要答出“酗酒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即可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专题强化训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科学探究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科学探究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进行了大胆的改进,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 【初步探究】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蒸馏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②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白磷燃烧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⑤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 (1)以上步骤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④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对比⑤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若把60℃的蒸馏水换成冷的蒸馏水,重复以上实验步骤进行对比,该实验还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提出问题】白磷燃烧熄灭后,瓶内究竟有没有氧气剩余? 【深入探究】用手持技术定量检测白磷在瓶内燃烧时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如图2: 【反思交流】 (4)下列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②白磷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没有氧气 ③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白磷不能继续燃烧 (5)通过数据分析,你对燃烧需要氧气有什么样的新认识;在按课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足量的红磷燃烧熄灭后,等到集气瓶冷却,根据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从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结论是(填“准确”或“不准确”)的。 2、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该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如图2 (1)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图象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①,②; (3)图象中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初三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化学实验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 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设计简易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及解答方法 2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思考、探究时产生的疑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2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解答探究型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围绕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易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练结合 实验准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软塑料瓶(2个)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气球(2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 【提问】怎样检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回答】通入CO2气体,倒入Na2CO3溶液。 【实验】演示通入CO2气体。 【质疑】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吗? 【猜想】1、发生了反应。2、没发生反应。 【设计与实验】瓶吞鹌鹑蛋。 【质疑】这个实验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吗? 【实验】向两个装满CO2气体的软塑料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 【分析与结论】根据塑料变瘪的程度不同可判定NaOH和CO2确实发生了反应。 【投影】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探究1】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知识精讲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考察和描述的方法。 观察主要分两类: (1)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1)调查的类型: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2)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并如实记录→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3)调查的基本要求:要全面细致、如实记录,不凭个人好恶取舍;不要损伤植物和动物,破坏其生活环境;要注意安全。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利用特定器具和材料,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有分类法、模型法、文献法等。 名师点睛 1.正确选择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是认知生物形态、行为的主要方法;调查法是认知生物种类、生存环境等的常用方法;实验法是认知生物结构、生理的主要方法。 2.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在于:观察法在研究中不施加任何外界干扰因素,实验法则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

3.科学探究的方法往往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组合在一起进行研究,通常是先观察,再调查、分类,最后才是实验的方法。 典型例题 1.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 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 解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分析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观测。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 答案:A 2.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置于()。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D.圈养笼子里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必须让动物处于自然状态,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答案:C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题 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方案甲乙丙丁 装置 操作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 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_____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1/5 约1/5≤1/5 约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含量远小于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_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解析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知,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当瓶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再吸入液体,烧杯中液面保持不变,这时便可读数。(1)当瓶内的压强偏高时,进入的液体偏少,所以a<b;(2)由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的压强减小;(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4)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可燃物红磷、木炭的量偏少等。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汇总-共15页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科学探究实验专项练习

科学探究实验专项练习题 1.实验盒中有7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1)调查研究: CuSOKMnOCONa、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7种溶液是:、、4432)OHCa(NaOHNaC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________ 、2溶液。_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种为一组进行鉴别。这样的45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③研究方式:从组。组合共有______标签,并且假设、D、B、C(2)提出假设:同学们从5种无色溶液中取出4种,贴上A)(OHCaCONa NaCl、这一组溶液可能是和稀盐酸。、232)实验探究: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3(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D、C、第一步: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 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C 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第二步:依据右图装置进行实验,A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溶液均无明显变化。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解释: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倒入蒸个实验。2取少量B第三步:依据下图装置进行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 热。再取少量D 发皿,加热,有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加热。溶液。B是稀盐酸,D是NaCl实验结论:5种无色溶液是NaOH溶液。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第)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了全面(4 反思。溶液;其鉴别方法是______________①老师指出: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专题(所有实验总结)

实验探究专题 【知识梳理】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资料分析法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2)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4)制定计划 (5)实施计划(6)得出结论 (7)表达交流 3. 确定变量及设计对照实验: (1)确定变量 实验中只能确定一个变量,而其它条件对照组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变量可以是生物因素,也可以是非生物因素,变量往往蕴含在探究实验所提出的问题中。 (2)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组:施加了变量或接受变量处理的组。 对照组:未施加变量或未接受变量处理的组。 原则:单一变量、对照、重复

1.在探究实验中,往往要设置对照,设置对照的主要作用是 A.为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B.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C.为了有多个变量 D.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从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在探究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常要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 A.使每位同学都参与 B.避免偶然因素 C.探究是否有不同 D.采用对照试验 3.假如探究的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不符,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假设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4.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25℃和0℃ B.有光和无光 C.温度和水分 D.有空气和无空气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 光对鼠妇生活有(或无)影响。 ?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10只鼠妇,设置明亮和阴暗的对照,每隔一分钟记录,计十次,求十次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 明亮处鼠妇数目为2,阴暗处鼠妇数目为8。 ?实验结论: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七年级上册生物:科学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实验 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是() A.鼠妇的数量 B.土壤的干湿度 C.温度的高低 D.光线的明暗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①作出假设;①表达交流;①制定计划;①实施计划;①得出结论. A.①①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①① 3.在生物实验设计中,为了控制变量要设置对照.下列几组对照中不合理的是() A.潮湿与干燥 B.光照与黑暗 C.室内与室外 D.高温与低温 4.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A.2组,温度、消毒棉球 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2组,温度、细菌 5.科学探究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B.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C.应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D.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 6.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C.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7.在探究活动中,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A.更改实验结果 B.重新实验 C.马上否定假设 D.放弃实验 8.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 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9.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两个花瓶中撒下了等量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表所示).另一同学对此设计提出了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处 C.两个花盆都应保持水分充足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零度 1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论如下表.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2018年中考生物 科学探究 专项训练

2019年中考生物科学探究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 1.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 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 在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 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滴加碘液后,A号试管会变蓝色 B. B,C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 A,B试管对照,A号试管为对照组 D.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3.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 A. 分析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4.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 温度 B. 水 C. 光 D. 土壤 5.观察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观察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要边观察、边记录 B.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 C. 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 D. 在观察的基础上,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6.在种子萌发实验设计中,下列各选项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A. 有光和无光 B. 30℃和0℃ C. 温度和水分 D. 有土壤和无土壤 7.下列实验不需要计算平均值的是()

A.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 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C.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8.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能很好地达到使用目的是() 实验名称所用试剂使用目的 A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碘液染色 B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状 C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清水溶解叶绿素 D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A. A B. B C. C D. D 9.某同学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设计不科学,你认为最好的修改意见是() A. 甲组实验温度也应该设计为100℃ B. 乙组实验温度也应该设计为37℃ C. 乙组实验试管中应该加入2mL清水 D. 乙组实验唾液加入量也设计为2mL 10.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放25粒绿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表: 装置甲乙丙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