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及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作者:杨杰黄星君时间:2007-11-21 21:38: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 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

煤矿安全和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本

煤矿安全和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安全和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 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能源安全大 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 费构成中历来占70%左右。“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方略。4月19日,温家宝总理 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 点工作。会议指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 能源安全大局,要加快解决煤炭工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 盾和问题,使之尽快步入资源回收率高、安全有保障、环 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综观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优势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煤炭储量丰富、使用经济。中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已探明煤炭资源量1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在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94%、5.4%和0.6%。我国煤炭不但资源量大,而且品种齐全,主要有无烟煤、焦煤、肥煤、气煤、褐煤、贫煤、瘦煤等,应用广泛。目前,国际油价一路攀升,已超过每桶75美元。相比之下,煤炭价格低廉,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很长段时期内,还要以煤炭为能源供应主体。 (二)煤炭是最安全可靠的能源。我国能源呈多元化结构。近年来,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项目开发建设速度加快,但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还较低。其中水电发电量预计到2020年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不到10%。特别是由于我国是石油净进口国,受国际环境、市场变化和远洋运输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能源安全问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内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这种增长,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人口素质、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战略构想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应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强调人类利用生物圈的管理,目的是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利益,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理论最早出现于1980年联合国规划署(unep)委托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lucn)起草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的文件中[1]。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已从一开始注重生物方面,扩展到注重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相关因素,并使之相互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有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指标,缺一不可[1]。”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空前的城市化和令人瞩目的工业化过程,其经济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9%,确立了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形象,但是,按照“生态—经济—社会的指标”进行衡量,我们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更不一定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显示,如果从GDP中扣除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是零增长。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宏观上看有人口及其素质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一、中国人口及其素质 (一)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使人口的增长率得到明显的下降,以至到1998年降到1%以下,但2001年的最新统计表明全国人口已达到12.95亿,而且今后平均每年新生人口仍高达2100万,自然增长人口达1350万。虽然我国资源丰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按人口平均计算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且,应该看到,我国人口有70%在农村,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贡献主要来自城市,上海已经趋近零增长,而农村,尤其是内地较贫困地区生育率仍然很高。有资料表明:1990年,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达 1.8亿以上,农村就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盲近36%,据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截止到1995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率达16.48%,农村(县以下)则为19.66%。城乡人口结构失衡,导致整体国民素质的低下,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表明,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小学生为43%,中学生为108%,大学生为300%。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必然会影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影响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湖北省农村抽样调查队早在1986年对湖北省农村调查发现,文化水平不同的家庭人均收入呈明显的梯度差异,对人口本身的数量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生育率与文化的高低成反比是普遍规律。我们应从高生育率—低人口文化素质—低劳动生产率—高生育率的初级循环模式向低

论城市可持续发展

毕业论文任务书 姓名:XXX班号:08土木工程1班 院系: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章芳芳 一、课题名称 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二、课题内容 21世纪,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快速化发展时期,城市增长表示出蓬勃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状况恶化和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也随之加剧。无论是生机蓬勃地发展中的城市,还是已经成熟,逐渐老化的城市,遗迹自发而过度增长的城市,都面临着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方面问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做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资源和环境面临极大的压力。如何在城建设中寻找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课题任务要求 1.观点正确,论证充分。 2.结构合理,逻辑严密。 3 满足一定的阅读量。 四、同组设计者 无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M] 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秦其明:《攀枝花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王立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M] 南京:南京理工大出版社 2005 [4].张米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008 [5].张居平:《银川市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探析》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06 [6].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新疆大学 2005 [7].赵宇空:我国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分析及对策[J]. 科技导报 1992年09期 [8].沈镭; 程静:论矿业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转换战略[J]. 经济地理 1998年02期 [9].彭皓玥:自然资源约束下的我国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0].朱训;21世纪中国矿业城市形势与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矿业 2002年01期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资料

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传统的发展模式突显出两大问题:一是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以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二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加速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围绕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爆发了一场关于“是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国际大讨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呼吁维护和改善环境,造福全人类及其后代,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开始。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给出的经典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此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最关注的焦点和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经济技术水平还不发达;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行动。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特别强调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合钢铁工业实际来看,国际钢铁工业协会在《2004年世界钢铁业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旨在改善当代和后世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全球钢铁而言,它意味着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都要重视环境、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相互依存性”。国际钢铁工业协会致力的愿景是:“钢铁被视为可持续发展世界的主要基石之一。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钢铁业财务状况良好,在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并且追求不断完善”。国际钢协理事会还确定了一组共1 1项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用以衡量世界钢铁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运行的状况。 其中指标1到4(即对工艺流程和产品的投资、运营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经济增加值)用以度量钢铁业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指标5到9(即能耗强度、温室气体排放量、材料利用效率、钢的回收利用、环境管理系统)用以度量钢铁业环保方面的表现,指标10到11(即员工培训、损失工时的工伤率)用以度量钢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最近,国际钢铁工业协会推出《2005年世界钢铁业报告》。该报告通过对11项可持续发展指标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对近两年世界钢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业绩进行了述评。从中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有三:一是资源能源:二是环境;三是市场竞争力。前两个要素是理所当然的、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陷入传统的发展模式不能自拔,因高消耗、高污染而被淘汰;但第三个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当今世界钢铁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企业缺乏竞争力,肯定要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如此,世界钢铁业很重视对新工艺新产品的投资、投资回报率、营运利润率以及经济增加值等项指标的改善,以提高其竞争力。如浦项制铁,从1992年起开始开发FINEX,它是一种创新、环保型的制铁工艺,现已建成并投产了一座年产60万吨的示范厂,其资本投资和生产成本仅是同等产能高炉的85%,将作为领先的制铁新技术而出现,从而为21世纪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又如国际钢协汽车用钢委员会研究开发的新型超轻钢,它是一种创新、节能型的新材料,用于欧洲C级汽车和北美的中型汽车,可改善能源效率,在汽车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有可能将能源消耗总量减少50%。这些创新将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这些新鲜经验很值得我国钢铁企业认真学习和借鉴,并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以大大提升自身的竞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与环保、降耗、增效结合起来,发展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又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概念。 哲学方面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必须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我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原理。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它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规律办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联系的观点。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调水与节水的关系,正确处理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它要求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在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上,要顾全大局,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不能为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

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煤炭开发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影响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1)煤炭资源勘探滞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严重不足 根据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目前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资源量仅30Gt左右,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较弱,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矛盾十分突出。到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缺口125Gt,详查储量缺口210Gt,普查储量缺口660Gt。我国经济可采储量少,人均占有量低。2002年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公布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891亿t,基础储量3341亿t,资源量6861亿t。储量仅占查明资源量的18%,人均占有量仅145t,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煤炭资源浪费与破坏严重 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工作薄弱,煤炭开发秩序比较混乱,焦、肥、瘦煤等稀缺煤种得不到有效保护,煤炭回采率低下。现阶段,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回收率仅为30%左右,其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30%以上的小煤矿资源回收率仅有10~15%。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浪费破坏严重。主要表现在:(1)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为数不多,被随意分割肢解现象严重。有些地区将国家明令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稀缺焦煤资源化整为零,分割开发,致使优质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国家大型煤炭企业后备资源短缺,发展乏力; (2)矿权管理不规范,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纷纷“跑马圈地”,恶意抢注探矿权和抢占煤炭资源。有些政府主管部门无视国家规定,将整块资源化整为零,甚至将大型矿区规划区内的资源挂牌拍卖,出让采矿权,严重影响了大型煤炭企业后备资源保障; (3)部分煤炭企业在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较好的地区尤为突出; (4)许多煤矿处于城镇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公路下,属于“三下开采”,为保护这些设施,留设了大量保安矿柱,积压了大量宝贵的煤炭资源; (5)国家稀缺、珍贵煤种没有得到保护性开采。 3)地质环境破坏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及意义

论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意义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永续性地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本身内涵了伦理道德因素,也体现了有限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强调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引导社会朝着文明、健康、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观、和谐、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简介 可持续发展观首先以经济增长为核心转变为以社会的全面发展即人类的共同进步为宗旨。其哲学特征是强调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主体性和综合性, 要求将人、社会、自然、经济、文化当作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看待, 同时指出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物质生活的提高, 而是人的全面发展, 整个人类向着真善美统一境界的趋近。其次,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 这种新发展观所理解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为这种新发展观的出发点是人。再次, 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最初含义是指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的关系, 强调当代人对后代人应当赋有自觉的类意识, 即如江泽民同志所说: 必须切实保护环境和资源, 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决不能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 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国际社会公认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世界环境在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即“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包含有三个原则,第一,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以保证发展的后续力和持续性,第二,公平性原则,它的和性是发展要满足整个人类的需要,不仅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一代人中的利益(代际间的公平)而且,要求同一代人中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坏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代内公平)。要维护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的公平,第三,共同性原则,人类战胜生态危机具有共同性,人类的未来也具有共同性,因为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它表明地球上的整个人类的根本利益是共同的。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是全球生态观,它把当代人生存的地球看成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真正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文层面的问题。因此,许多文献研究可持续发展,都把视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不仅要研究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还要研究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的道路,使我们在发展的时候不会毁坏子孙后代的发展。让我们从长远的方向来考虑,这样为人们、国家以至地球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持续发展观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指标! 三、可持续发展观的作用

论可持续发展

论可持续发展 在以人为主体的世界里,任何一种关涉到人的发展,都必定以某一特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共存的发展模式,它同样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现方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概括、分析和论述。 一、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 有限发展观的思想源头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人类智慧和哲学思想,但它所表述的思想内容却直接缘起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忧患意识,而主要来自人们对无限发展观及由此引发的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所作的深刻反思。人们对无限发展观和工业文明所进行的种种反思,不断地产生并逐渐地形成着人们关于自身及社会有限发展的思想,进而形成有限发展观,它奠定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最初的思想基础,并最终促成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随着可持续发展模式日渐被社会认同,有限发展观也越来越采取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想形式而日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它一方面在社会的支持下演进为一种社会的普遍看法;另一方面又作为社会的普遍的哲理依据和基本观念为这个社会营造出一种新的主导思想潮流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和基本观念的思维方式,既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想组成部分,又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得以实现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构架。这一思维方式告诉人们:可持续发展问题实质上是关于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中得以拓展和对象化的过程。对象化的自然在客观上决定了人的发展是有限的。人的本质力量跟人的发展一样属于人的历史范畴。人的发展,既是指人对自然的对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包括人自身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二、以天人合德为价值基础的行为方式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现有赖于其行为方式的建立。这种行为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基础之上,通过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维方式即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为这种行为方式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基础,也就是所谓天人合德的价值基础。 天人合德是指人道与天道、人为与自然的相契相合和协调一致。在价值关系上,它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对象性的根本关系。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价值基础,天人合德蕴含着非常丰富和深邃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智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基础,天人合德则应当具有更加广

机械工程行业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可编辑修改word版)

钢厂如何做到清洁生产的调查研究 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可是在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危害。我们国家现在是又要加大工业生产,又要保护环境。对于钢铁工业如何做到清洁生产,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如何清洁生产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我想钢铁工业如何做到清洁生产,还要从它的源头说起。钢铁生产的原料主要有铁矿、焦炭、煤等,此外钢铁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水。因此钢铁工业对环境的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废气排放,二是废渣排放,三是废水排放,另外还会产生次级影响如噪音、绿化等,当然不得不提的是,钢铁生产还会大量消耗矿产资源。 以邯钢为例,曾经因为污染严重闹出过村民集体包围邯钢的事件,“邯钢要发展,大屯要活命”、“邯钢越发展,我们越没命”的条幅道出了村民的心声。前一阵子有个空气质量指数最差城市排名,邯郸也因为邯钢的原因排名前列。有专业人士做过调查,邯郸市附近空气中的化学苯并芘浓度非常高。 一些研究发现,苯并芘是炼焦的副产品,可以导致肺癌。 邯郸市的苯并芘水平,只低于中国另外两个最严重的工业污染城市兰州和太原。 比伦敦的浓度高出100倍。 其他原因当然也有,邯钢的作用应该是首当其冲吧! 清洁生产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 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 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在企业层次从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对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具体一些的做法如下: 钢厂应加大废气处理力度,现在一些废气具体处理方法主要是废气处理塔及酸雾净化塔处理。在科研方面,还要加大废气处理方面的研究 ,争取研制出更先进更高效的废气处理方式。政府也应该制定一些关于废气排放的政策,并严格执行。钢铁生产中水量很大,应提倡一水多用,提高废水处理回用率;废水中有用金属回收;减少废水排放量。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有利于钢厂做好清洁生产。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 人们逐渐认识到, 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 走企业集群之路, 建立生态工业园, 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从钢厂的清洁生产到全国工业大生产,无不存在着生产与环境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一定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环境保护意识,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只有我们从生产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做好环保,才能确保大的方面就不会有问题。二是科学技术的提高,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我们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就可以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国家经济发展体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体制,国家一直倡导可持续发展,做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这种体制一定要彻底贯彻下去,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感谢百度文库!

关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创新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灵魂,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将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就必须大力实施创新工程用创新工程的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技术产业,研发符合市场需求、技术集成的产品。这既是解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深层次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还是顺应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正确抉择。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年咱们国家提的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所以今天就浅谈一下关于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在今天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导致竞争局面不断扩张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处于一个需要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时代。因为顾客的需求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永不停息的搜寻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只有抓住了客户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顾客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可是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满足客户呢?也许答案有成千上万种,但创新是一切最优答案的根本。现在“创新或死亡”成了很多产业部门的格言,尽管世界对创新的兴趣如此的高涨,尽管这几年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层出不穷的在市场涌现,但人们是否真的理解创新呢?很多人对创新的认识存在着一个缺失,他们很可能在潜意识里把创新与发明混为一谈。某著名创业家说:真正的创新是让人们做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进一步说人们买的不是发明和技术,而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创新和办法。因此即使你的产品再好你的服务策划方案再多么完美,如果顾客认为那不是解决他们问题的好方法,那么这个创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畅销书《基业长青》里两位作者对世界上以创新著称,长盛不衰的企业像3M公司、惠普公司、强生公司作了详细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并不是通过详尽的战略计划,而是通过尝试、错误和机会,准确地说就是意外来作出最佳方案。”创新很多时候需要资金,创新也意味着冒风险,而企业家要抓住的是风险中透漏出的成功机会。创新与供应无关,而是与需求有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创新就不再那么盲目,成功的概率也就增大了。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这是国内许多专业人士的看法。现实中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为什么Google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得到飞速的

浅谈可持续发展理论

浅谈可持续发展理论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强调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理论和唯物史观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是对传统发展理论的扬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特征现状启示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逐渐激化,于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90年代中期,作为中国在世纪之交的一个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它与科教兴国战略一起被确定为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两大国家战略。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由于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同时,人与自然的统一不是像动物那样简单地适应自然、直接生存在自然界中,而是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然界的人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保持、维护其与自然的结构的稳定与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直接目的是解决生态恶化的困境,寻求克服传统发展方式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所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是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透过理论的表层我们可以看出,它谋求的是经济发展与人、资源、环境协凋,以期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的一种思想。它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以鼓励.对不利的应予摒弃。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特征及现状 与传统的发展观念相比,可持续发展观具有整体性、有机协调性和以人为本性。整体性是指可持续发展观在空间维度上体现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在时间维度上体现着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在文化维度上,体现着理性与价值的统一。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优化。追求的是社会各个领域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在纵向关系上注重把持续的和长远的利益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不是局部的、暂时的效益,而是整体的、长远的效益。有机协调性是指它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各种要素有机组成的密不可分的巨系统,各部分是相互规定、同构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强调各部分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保持整体稳定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注意发展的极限,遵循适度的原则。该理论实际上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一是自然的可持续性;二是经济的可持续性;三是社会的可持

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钢铁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装 我国钢铁行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工业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发展钢铁工业的新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友好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效利用、低排放,资源、能源尽可能地循环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我国钢铁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是较好解决目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和交通等问题,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 废钢铁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电炉炼钢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也是转炉钢中效果最好的冷却剂。为了不影响炼钢工艺流程的正常进行、确保成品钢件的质量,必须选用优质的废钢铁原料加入钢炉;亦即废钢铁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方可可作为原料使用。因此,在废钢铁入炉前,必须进行彻底分选、清洗等前期处理,使之符台不同用途对于废钢铁原料的技术标准。炼钢过程,主要是实现"五脱一化",即脱碳、脱磷、脱硫、脱氧、脱气体夹杂和合金化。冶金工业对废钢废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比较详细的技术要求。 2制约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矿产资源是影响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钢铁生产的主要原燃料是铁矿石、废钢和焦炭、焦煤。(1)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钢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铁矿资源消耗量大增,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国产铁矿石进口铁矿石约占世界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今经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与人类缺乏对科学技术行为后果的责任感,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务实的思路,二是要使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三是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总结前人对该问题探讨的科研成果,以马克思自然辩证法为理论基础,以全新的角度探讨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字:科技经济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1],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 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航空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1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的有机体。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个矛盾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 科技进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劳动方式的科学化,促进人的劳动技能发展;科技进步改善智力结构,提高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科技进步优化人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人口众多一直是导致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国际竞争

安全管理始终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

安全管理始终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 第一管理和第一竞争力 (2010年10月16日) 一、“2S”安全管理模式为实现企业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历经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要针对中国国情,结合产业工人的特点。为此,我们对传统的中国煤矿安全管理和产业工人进行了深入分析。 1、对传统煤矿安全文化的分析。我们父辈们为什么干煤矿?因为家里穷,没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形成煤矿工人这个素质较低的群体。他们的工作目的单纯,仅仅为了能够吃饱饭、能够养家糊口。为了生存,他们奋战在井下,不怕苦、不怕险,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投机取巧、冒险蛮干,违章作业行为被大家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甚至感到违章作业光荣,成为煤矿特有的、得到职工广泛认可的“煤矿文化”。 2、对煤矿历史上安全事故的分析。通过认真分析历史上发生的死亡事故,无论是从全国煤炭行业来看、从我们集团公司来看,还是从我矿01年前发生的101起死亡事故案例看,安全事故主要原因:一是员工的习惯性违章,二是自主保安能力差。 3、对煤矿传统管理状况的分析。传统的安全管理是少数人参加的、以硬性管理为主的、自上而下的高压式管理。领导参与多,工人参与少,形成两个“倒三角”:一个是安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比如每次安全活动,自上而下层层开会传达,自上而下逐渐衰减,效果差;另一个是安全奖惩和压力都存在上大下小现象,领导干部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但却触及不到工人的心灵。

4、对煤矿安全主体责任的分析。在煤矿传统安全管理中,安全主体不清楚。所有领导干部都带着指标抓三违,结果三违屡抓屡犯,甚至有的工人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干群矛盾对立。因为工人不清楚安全是自己的事,不知道尊重和善待每天跟随自己的身体,总认为安全工作是给领导干的,而领导干部也忽视了引导教育,甚至不相信工人能够管好自身的安全。因此,工人就想方设法躲避领导的检查,偷偷去干危害自己生命健康的事情。 5、对中国产业工人特点的分析。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产业工人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对人严,对己宽。看问题总是习惯于站在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按标准执行。这种认识的不一致和标准的不统一,给现场操作、管理造成大量隐患。二是既崇尚权威,又追求自由。①儒家思想和几千年封建统治,使我们习惯于用道德标准而不是靠法律、制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往往是情大于法,权大于法,造成崇尚权威;②三十六计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往往习惯于找借口,为自己一时的利益而计谋百出。 6、对煤矿工人生命价值观的分析。日本安全专家小松山推的一句话对我们启发很大。他说:“人的生命重于地球,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优先于一切;物的损伤可以修复,人的损伤却无法恢复原状;自己的安全自己遵守,不给别人带来损害”。西方人强调生命重于地球,而我们强调责任重于泰山。这里的责任,往往指领导干部的责任,只有分析事故时才意识到工人也有责任。 7、对煤矿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有篇叫《管理的境界—内方外圆》的文章指出:原始管理的目的仅仅是解决如何把活生生的人放在一个框子里,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做的事,这种管理以控制、命令为特征,形成“方”的世界。管理大师哈默尔说:

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习题与作业)(精)

第七章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习题与作业 一、填空题 1、全球三大环境热点问题是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环境现状、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1大气污染严重;(2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 (3生物物种减少;(4森林资源破 坏;(5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3、膜分离技术有电渗析、扩散渗析、反渗透、超滤。 4、环境科学的分支有(1基础环境学;(2应用环境学;(3环境学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生产力表达式:物质生产力 ===(劳动者 + 劳动资料 + 劳动对象 + 管理 + ……高科技 2、白色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中,有大量废弃的快餐盒、食品包装和各种泡沫塑料,以及农用地膜等塑料制品,我们称之为“白色污染”。 3、酸雨:降水,包括雨、雾、雪、露等。污染大气中的SO2和NO X越多,雨水的PH值越小,人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4、臭氧层破坏:臭氧(O3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常温下为气态。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绝大部分紫外线,它的存在如同一道天然屏障,保护了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1985年,科学家首次发现,在南极上空出现巨大的臭氧层空洞,地球上高纬度地区也发现臭氧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以及氮氧化物、溴氟烃

等物质所造成的。臭氧层变薄使太阳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一般,臭氧层每减少10%,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就增加近20%。 5、全球环境问题特征:(1只顾经济效益,牺牲环境利益的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如一些项目规划不周全、工艺不成熟、排污不经处理就仓促上马,造成对环境严重污染。(2污染转移,特别是发达国家力图把污染重、能耗高、治理难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国家内部也把这样的产业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3跨国家行为,局部地区的污染,造成全球性的后果,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就是此种作为的后果。 6、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取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受教育者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公德。 7、自然、自然界:(1自然:关于自然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广义的自然,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原始自然,即是在自然界的原始形态中存在的、还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物质世界,也称第一自然;二是人工自然,它是已经直接与人类发生了关系,或者受到人工干预,留下了人类活动痕迹的物质世界,也称第二自然。(2自然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中的物质有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自然界中的生物,又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个种类。 8、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产生一直发展到现在,经过不断地深化,其含义已扩展到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各个领域。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