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 巧折巧剪|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巧折巧剪|浙美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的折纸技巧,包括山折和谷折。

2.能够运用折纸技术制作基础的剪纸作品。

3.了解中国传统剪纸文化,增强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折纸技巧的教授和实践。

2.与孩子们一起完成剪纸作品。

难点

1.小学生对折纸技艺的掌握需要时间,老师需要有耐心和细心。

2.更为复杂的剪纸作品需要更多练习。

三、教学方法

1.观察引导法

2.讲解示范法

3.体验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

1.一些有颜色的方形纸,最好是折纸专用纸,以便成品效果更好。(建议20张)

2.剪刀

3.胶水

4.彩色铅笔、颜色笔等装饰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集体提问

老师先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简单的折纸作品,同时提问,“大家能猜出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吗?”

2. 折纸技巧教学

1.介绍折纸技巧的基础概念:山折、谷折。

2.演示如何进行山折和谷折,并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完成。

3.再次进行复习和巩固。

3. 剪纸作品创作

1.每个学生拿到一张方形纸进行折纸实践。

2.在基础折纸技巧的基础上,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在折叠好的纸上进行细小的剪纸操作。

3.然后请孩子们动手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老师在旁给予指导和帮助。

4.让孩子们进行装饰,可以使用彩色铅笔、颜色笔等工具。

5.老师最后指导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课堂上。

4. 课堂总结

1.老师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经验和感受。

2.让孩子们发表看法,谈论对剪纸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

1.山折和谷折的定义

2.剪纸作品制作步骤

七、作业布置

老师可以布置一道相对简单的作业,供孩子们课余时间练习。比如让孩子们制作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剪纸作品,老师下节课可以选取一些优秀作品展示于课上。

八、教学反思

1.折纸技艺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该节课的教学也获得了孩子们的高度认可。

2.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孩子们技术的不成熟,部分孩子的作品完成度较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在下次教学时,需要针对孩子们的不同水平设立相应的题目,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巧折巧剪浙美版

《巧折巧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剪纸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与剪的方式,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对折法折剪出各种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学习巧用折剪法剪纸。 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剪刀、美工刀、胶水等。(教师)剪纸范作、彩色纸、剪刀、美工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1)师:(ppt展示剪纸)剪纸,又称窗花,相传始于中国东汉年间(公元25年-220年),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中国民间,特別是山区、农村,每逢结婚、生日庆典、农历新年、喜庆佳节之时,人们时常将书写用的红纸,绘画用的宣纸,剪刻成双喜、福字、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山水,风景等图案,在配以绘画,制作成五彩缤纷的剪纸工艺品,贴在门窗上。以此来表达节日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剪纸艺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贺卡、藏书票、书签、壁挂装饰等等。 现在我们来欣赏甘肃的剪纸《连生贵子》,剪纸风格粗朴豪放,单纯简练。广东佛山的《龙头》剪纸作品,广东佛山剪纸色彩富丽、手法多变、装饰性强。这两幅剪纸都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剪纸作品形象夸张、简洁,线条流畅,有一种鲜明的装饰美。这些都是采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了对称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剪纸。 (2)揭题:《巧折巧剪》。(板书) 二、学一学。 你知道关于剪纸的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剪纸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南北朝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南北朝八用形团花。展示《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和等剪纸作品。 由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来知道剪纸的方法: 师: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表现内容形象。剪纸从表现手法上分,可有剪影、阴剪、阳剪、阴阳剪四种。 1、剪影法:只剪出物体的外部形状。 2、阴剪法:在剪影的基础上,剪去线条、留下底子。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 3、阳剪法:与阴剪正好相反,镂空底子留下线条结构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 4、阴阳混剪法:阴纹剪纸平淡厚重浑然一体,但处理不好易显沉闷板结;阳刻剪纸明朗清晰、玲珑剔透,但太精巧了容易显得单薄轻飘。若二者结合,则取长补短,疏密相宜,有虚有实,重点突出。(课件演示) 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展示常见的剪纸装饰纹样。(欣赏课件) 师:剪纸构图造型图案化,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所以剪纸有自己独特的装饰纹样。比如要表现动物的皮毛,就用这样像锯子的齿一样的纹样这样的纹样就叫锯齿纹。 学生小组讨论:这些装饰纹样像什么?有什么特点?给它们取个名字。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巧折巧剪浙美版

《巧折巧剪》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通过折与剪的方式,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作品,并进行装饰美化。 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对折方法剪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难点:学习巧用折剪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用具 学生:剪刀、蜡光纸 教师:白版课件、教学范例、剪刀、蜡光纸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比赛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的剪一个三角形。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剪的呢?(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今天陈老师教大家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将纸对折然后画竖折线,沿着这条线剪下来就出现了一个对称的三角形啦。 (二)欣赏作品,介绍剪纸历史。 1展示剪纸作品。 你们看这是什么?这就是剪纸作品《连生贵子》和《扣碗花》。 作品中采用了许多传统的纹样比如:月牙纹、曲线纹、花朵纹等。 2剪纸起源 剪纸起源于我国,早在远古时代,我国人民就在装饰品上进行类似剪 纸的雕塑活动。周成王就是历史记载剪影的第一位作者。我国现存最 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出土的南北朝作品“对猴团花”和“对马团花”。 (三)欣赏现代剪纸作品 看完了古代的剪纸作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现代的剪纸作品《小红人》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个剪纸作品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对称、夸张、变形 (四)示范制作 1出示一只单一的蝴蝶图片 思考:怎样可以快速的剪出这个蝴蝶呢? 对折—画稿—剪去不要的部分—完成 2提问:刚刚制作的是一只蝴蝶那如何可以制作连续性的蝴蝶呢? 教师示范。 提醒:折的时候注意边对边,画要画在没有开口的位置。 可以为蝴蝶添加上美丽的纹样。 (五)欣赏同龄小孩作品 剪纸作品中有许多是利用折剪的方式制作出来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吧。 (六)学生创作 今天就请大家用折剪的方式制作一个连续性的剪纸作品吧。 (七)作品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说说更喜欢哪个同学作品,为什么 2师生互评:给有创意的作品给与肯定,指出不足的地方给与改正。 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你们的巧手创作出更多更美丽的剪纸作品,为你们的家园添加色彩。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3课 巧折巧剪|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3课巧折巧剪|浙美 版 一、教学背景及目标 1. 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美术课的第三节课,教材采用的是浙美版。本节课的主题为“巧折巧剪”。 2. 教学目标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几种折纸和剪纸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创造力。 3.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美术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教学学生如何折纸和剪纸。 2.将学生对纸折和剪的熟练度提高。 2.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折纸和剪纸的基本概念。 2.在没有模板的情况下,学生独立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巧折巧剪的基本方法。 2.制作火箭和飞机的折纸或剪纸方法。 3.学生自己制作折纸或剪纸作品。 2.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为示范法和引导法相结合。教师先向学生演示折纸或剪纸的方法,并指导他们一步一步地完成。 在学生制作折纸或剪纸作品时,教师应提供一些基本形状的模板,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 1. 思维导入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折纸和剪纸?有哪些基本形状?如何折或剪出一个正方形?等等。 2. 知识讲解 使用教材中的图片和示范,讲解巧折巧剪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折一个“飞机”和如何剪一个“火箭”。 3. 操作练习 教师示范折和剪的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后,让他们自己试着制作一些简单的折纸或剪纸作品。 4. 创作实践 教师提供一些基本形状的模板,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 巧折巧剪丨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巧折巧剪 | 浙美版课时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折纸、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剪纸、折纸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魅力,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材准备 1.手工纸、彩笔、剪刀、折纸棒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出示多张不同的剪纸和折纸作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问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做好情境准备。 第二步学习基本技能和知识 1.折纸技能:教师通过互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折纸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折叠简单的折纸作品。 2.剪纸技能:教师通过演示剪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让学生在自由的情况下尝试剪纸。 第三步模仿练习 教师出示剪纸或折纸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向教师询问和借鉴的情况下,自己尝试模仿剪纸或折纸,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

第四步探究创新 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自由创作,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折纸布置、剪纸花艺、动物等方面进行创作,在创作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天赋。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 教师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剪纸及折纸知识和技巧,集中教学理论,宣传美术作品和艺术家影响,同时,教师可以定期举行作品展,让学生有一定的观看机会,并通过季节节庆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 教学要点 1.激发学生的美感,引导学生感知美在生活中的体现; 2.引导学生实际动手,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师要有耐心和耐性,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和材料; 4.达成教学效果主要在于多方位的创意,学生可以参考教学教材,进行一定的学习;同时学生对于创造和创新的观念也需不断加强; 课堂小结 本节美术课主要活动是巧折巧剪,旨在让学生了解折纸、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剪纸、折纸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在实践中感受美的魅力,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本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使用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方式进行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宿命选择的机会和技能素养,最终达成课堂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 巧折巧剪|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巧折巧剪|浙美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的折纸技巧,包括山折和谷折。 2.能够运用折纸技术制作基础的剪纸作品。 3.了解中国传统剪纸文化,增强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折纸技巧的教授和实践。 2.与孩子们一起完成剪纸作品。 难点 1.小学生对折纸技艺的掌握需要时间,老师需要有耐心和细心。 2.更为复杂的剪纸作品需要更多练习。 三、教学方法 1.观察引导法 2.讲解示范法 3.体验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 1.一些有颜色的方形纸,最好是折纸专用纸,以便成品效果更好。(建议20张) 2.剪刀 3.胶水

4.彩色铅笔、颜色笔等装饰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集体提问 老师先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简单的折纸作品,同时提问,“大家能猜出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吗?” 2. 折纸技巧教学 1.介绍折纸技巧的基础概念:山折、谷折。 2.演示如何进行山折和谷折,并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完成。 3.再次进行复习和巩固。 3. 剪纸作品创作 1.每个学生拿到一张方形纸进行折纸实践。 2.在基础折纸技巧的基础上,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在折叠好的纸上进行细小的剪纸操作。 3.然后请孩子们动手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老师在旁给予指导和帮助。 4.让孩子们进行装饰,可以使用彩色铅笔、颜色笔等工具。 5.老师最后指导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课堂上。 4. 课堂总结 1.老师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经验和感受。 2.让孩子们发表看法,谈论对剪纸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 1.山折和谷折的定义 2.剪纸作品制作步骤

七、作业布置 老师可以布置一道相对简单的作业,供孩子们课余时间练习。比如让孩子们制作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剪纸作品,老师下节课可以选取一些优秀作品展示于课上。 八、教学反思 1.折纸技艺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该节课的教学也获得了孩子们的高度认可。 2.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孩子们技术的不成熟,部分孩子的作品完成度较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在下次教学时,需要针对孩子们的不同水平设立相应的题目,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巧折巧剪》教案浙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巧折巧剪》教案浙美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懂得剪纸的阴剪、阳剪技法和综合法,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 2.学习着剪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鱼纹样的剪纸作品。 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及阴剪和阳剪的组合等。 难点:通过对称图形,利用各种纹样构思和制作鱼的剪纸作品。 教具学具 教具:剪刀、彩纸、PPT 学具: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通过过年贴窗花引出剪纸。 T:“每逢过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增加过年的气氛? 2. 剪纸的起源 T:“剪纸最早起源于中国,在远古年代,我国人民就在装饰品上进行类似剪纸的雕刻。二.PPT了解剪纸的特点 一张剪纸作品和梵高的《向日葵》 T:“你们觉得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夸张、简洁、线条流畅) 三.学习剪纸的三个技法 1.PPT播放图片 T:“你们发现图片中的剪纸作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T:“你知道剪纸有哪些方法吗? 2.重复播放图片 讲解阴剪、阳剪 3.图片播放,巩固阴剪、阳剪知识点的区分。

4.图片播放,学生辨别阴剪、阳剪。 5.图片播放 T:“这两张图片中运用的是阴剪还是阳剪? T:其实这两张图片中包含了阴剪和阳剪,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综合法。(指示区分) T:“艺术家们为了让剪纸作品更加生动,通常会用综合法。 四.剪纸的常用纹样 1.PPT(纹样图片) 2.PPT(“福”字剪纸) 巩固纹样在剪纸中的利用。 五.PPT了解对称剪纸作品 T:“你们发现这两张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 (对称) “利用对称能让我们更加简便的制作一件精美的剪纸作品。 六.演示制作方法 1折 2画 3剪 4贴 七.剪纸作品欣赏 八.学生制作 :“我们舟山即将举行一年一度的渔民文化节,同学们利用这节课的时间制作一个关于鱼的对称剪纸作品,为渔民文化节出一份力。 要求: 1. 运用阴剪、阳剪或者综合法剪出一幅对称剪纸作品。 2. 适当添加剪纸纹样,使画面更好看。 3.剪完后,黏贴在卡纸上展示。 九.学生制作,师指导 十.作品展示 十一、总结拓展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3课巧折巧剪浙美版1.docx

教学目标: 1.感受剪纸艺术的美,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学习巧用折剪法进 行剪纸创作。 2.通过折与剪的方式,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张好看的剪纸作 品。 3.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感,激发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用对折法折剪出各种对称图形。 2.学习巧用折剪法进行剪纸创作。 一、教学过程: 1.听故事导入: 同学们,认真听一个故事,听完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故事讲的是:有一位艺术家,他叫吕胜中,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比较喜欢剪纸。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奇怪的图案特别喜欢,就创作成剪纸作品,并取名叫《小红人》。他非常大胆,把《小红人》搬上当代艺术的舞台,带着它去世界各地参加艺术活动,弘扬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了更大的力量。有人说:吕胜中的《小红人》具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能力,也有评价是追寻天地之间生命的剧烈躁动,具体来看看完整的《小红人》,回答老师:它是用什么方法剪出来的?学生答: 那么,老师要教一些折剪的“巧”办法,想不想学习?学生答:

二、探究新课: 1.认识常用的一些剪纸纹样:锯齿纹、花朵纹、月牙纹、 飞轮纹、曲线纹,云水纹。 2.欣赏《扣碗花》剪纸作品,回答两个问题:(1)在这幅作品中你能找 到几种装饰纹样? (2)它是用什么方法剪出来的?学生答: 3.欣赏《大鸟与小鸟》它是用什么方法剪出来的?学生答:师:用了对 折的方法剪出来左右很平衡,也是特别的地方。 4.欣赏《石榴结子》作品中的图案哪些部分是对称的?找石榴几个? 用什么方法剪出来的?学生答: 5.回顾(4)幅作品的共同点?用什么方法剪出来?师:对折的方法, 只 是《石榴结子》的五分折法,用了横折、竖折、大折,小折等方法。 6.出示巧折巧剪的制作步骤图。折、画、剪。师:对折后就有开口与 闭口,画图要在闭口的地方。 7.连续折法:注意两边的连接设计,否则会断开。 8.尝试四分折法,六分折法。 9.老师演示:边讲边演示,安全和卫生教育一起强调。 1 0.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1 1.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建议:巧用折剪法,剪一个好看的图案或 形象。帮老师一个忙,我有一条裙子,想请你们为老师设计纹样, 给老师惊喜的话,有奖励哟!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6册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和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5课,分为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渐进关系如下:“造型•表现”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观察写生或记忆画→制作或想象画;“设计•应用”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分析→局部设计→

整体设计。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中,人文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如:《家乡的桥》一课中按欣赏了解家乡古代的桥→现代的桥→未来的桥。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除递进关系之外,也有并列的内容,如《家乡的桥》与《新老厨房》、《我的喜怒哀乐》与《幽默大师》、《照猫画虎》与《我爱大熊猫》等。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做一定的调整。 序号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首页图版 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青铜工艺品,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进一步直观地了解青铜工艺的造型特色与艺术价值。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家乡的桥 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6册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和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5课,分为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渐进关系如下:“造型•表现”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观察写生或记忆画→制作或想象画;“设计•应用”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分析→局

部设计→整体设计。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中,人文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如:《家乡的桥》一课中按欣赏了解家乡古代的桥→现代的桥→未来的桥。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除递进关系之外,也有并列的内容,如《家乡的桥》与《新老厨房》、《我的喜怒哀乐》与《幽默大师》、《照猫画虎》与《我爱大熊猫》等。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做一定的调整。 序号 课题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首页图版 .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青铜工艺品,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进一步直观地了解青铜工艺的造型特色与艺术价值。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2

【赣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剪剪乐》教案

《剪剪乐》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剪纸方法,能用彩纸剪出教简洁的图形图案,并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觉美、观赏美、制造美。 3、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以及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剪纸的方法,折纸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折纸、剪纸的操作 教学预备: 教师:课件,及剪纸实物,剪纸图案若干。 学生:彩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刻垫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导入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机敏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我们用剪刀代替笔,把我们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剪,日常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请学生说一说:你了解剪纸的哪些学问? 教师简介剪纸及剪纸的历史。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灿烂明珠,千百年来,它继承着各民族历代祖先的智慧、才华和制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根,是民族精神和气质的体现。 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所发觉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四周先后出土的五幅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一千五百年以来,剪纸艺术在我国广为流传。 剪纸的制作,总体上分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同时,又分阳刻、阴刻、套色等形式。 二、剪纸的制作过程: 折-剪纸前,应依据物品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折法进行折叠。 画-为了更好地把握住物体的形象特征,在剪纸前,应将所剪形象,在折好的纸上用笔轻轻勾出,然后再用剪刀依据轮廓线剪下。 剪-即是将画在纸上的形象,用剪刀准确而流畅地沿轮廓剪下。有些细部可用刻刀刻出。 贴-最终可依据需要,把剪下的纹样,贴在颜色适当的纸上。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把剪出来的作品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展示各小组的作品,互相观摩。 三、教师小结 剪纸艺术进展到今日,已向多内容、多风格、多功能方面进展,这就要求我们在题材的选择、画面的构成、颜色的追求上渗透现代文化的观念,才能制造出更好的剪纸作品。

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期末全册复习资料

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1.灯彩辉映 1.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什么节日要挂彩灯、吃元宵?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答:元宵节。寓意是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2.元宵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答:元宵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日。 3.在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答: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赏灯展等。 4.在我国,传统彩灯的种类有哪些? 答:传统宫灯、京剧脸谱灯、鸳鸯戏水灯、祥龙迎春灯、金鸡报晓灯等。 5.西瓜灯的制作步骤有哪些? 答:①用铁丝做骨架...;②固定..好放蜡烛的底座;③根据框架大小选.取合适的绿纸.;④将绿纸平整地沿框架裱糊好...;⑤用深绿色纸条剪.贴条纹...;⑥加.上漂亮的吊坠..。 6.红灯笼的制作步骤有哪些? 答:①折,②画,③剪,④粘,⑤卷。 7.古代风俗百图之放灯(中国画),现代 王弘力所创作。 2台灯造型设计 1.台灯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四个部分?

答:灯罩、灯柱、开关、底座。 2.长信宫灯有什么美称? 答:“中华第一灯” 3.设计台灯时应该考虑到哪些问题? 答:①灯罩和底座大小合适;②灯柱长短合适;③灯座的重量合适。 4.蜻蜓灯(工业设计),现代蒂芙妮(美国)所创作。 3.巧折巧剪 1.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答:夸张、简洁、线条流畅。 2.对折法剪纸的步骤有哪些? 答:①对折、②画稿、③剪去不要的部分、④完成作品。[简单记作:①折、②画、③剪、④贴。] 3.剪纸除了对折法还有哪些? 答:四分折法、六分折法、连折法等。 4.利用连折法要注意什么? 答:连续图案要注意两边连接设计,否者剪完会断开。 5.利用对折法剪纸,剪出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答:用对折法折剪出的图案具有对称性。 6.小红人(剪纸),现代吕胜中所创作。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共5篇(浙美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共5篇(浙美版三年 级下册教材分析) 下面是收集的浙美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共5篇(浙美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欢迎参阅。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共1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45名学生,其中男生28名,女生17名。学生热爱美术,自信心较强,创造力也较强,爱好生活,好奇心强。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得效果,能通过瞧瞧、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得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得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与创造精神。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必备得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学生得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与启发性。 本册共有18课,其中绘画课有:4、我们得社区1、恐龙世界2、画中得线条3、会动得线条11、彩墨游戏(一)5、大嘴怪10、

中国龙9、橙色得画10、绿色与紫色得画。 手工课有:13、卵石动物造型6、威武得盾牌 7、会变得盒子8、有趣得蛋壳造型12、彩墨游戏(二)14、变垃圾为宝。 综合练习: 15、鸳鸯莲瓣纹金碗 16、剪纸——动物 17、半坡彩陶纹饰 18、城墙故事。 三、《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对第六册美术教材得要求: 1、运用立体图形组合表现景与物。 2、用记忆画得形式表现自己熟悉得人与物,认识间色。 3、用生活中得废料制作立体图形。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4、用彩墨材料制作画面,继续学习彩墨画。 5、选用简便得材料,采用剪、贴、拼等方法制作简单得立体模型。 6、学习剪纸。四、教学目得、任务: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得作品进行简单得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得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得观察习惯与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得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与自

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

设计人 授课 日期 总(1 )课时 第(1 )课时 课题 (教学内 容) 灯彩辉映 共享教案 教学2. 目标 3. .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 2. 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 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加漂亮、更加有吸引力。 课前 准备 (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彩灯、范作、图片、视频、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1. 气氛渲染,猜谜引入 播放背景音乐《喜洋洋》,渲染过节的气氛,由谜语导出课题 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 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 (谜底:灯笼) 2. 了解历史,走向生活 中国的灯笼又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 来 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师:那么除了元宵节的时候人们会挂起大灯笼以外, 还有什么时候 会挂灯笼呢? 师:(国庆节、过年、中秋节{燃灯以助月色})所以只要有喜庆的 事,人们都会挂起灯笼。 3. 灯笼的由来: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了, 而关于元 宵节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 传说有一天,天帝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到 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 4. 走进温州走进泽雅周岙挑灯 播放视频,《温州周岙挑灯新闻》

1. 课堂掌控能力不足。课堂时间和学生纪律的把握能力还需要加强, 感觉最糟糕的是学生创作环节,孩子乱成一锅粥,当时我并没有去掌 控课堂的纪律,导致最后展示环节收不回来。 2. 评价语言欠缺。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我的评价语言真是太少了。 孩子起来回答后,我没有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有些孩子都非常失 望的坐下去。而我自己也没有去注意,只是从孩子那得到我要的答案 就作罢。 3. 整个教学流程内容过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时间的安 排,而是一股脑儿的把需要的知识放进每个环节里,也使得最后孩子 没有更多的创作时间。最后听取了各位老师的建议,把这堂课改成两 个课时来上。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教学 反思

三年级美术下册 3 巧折巧剪教案 浙美版

《巧折巧剪》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剪纸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懂得剪纸的阴剪、阳剪技法和综合法,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 2.继续学习折剪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动物或人物的剪纸作品。 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剪纸折剪的基本技法及阴剪和阳剪的组合等 教学难点:抓住动物和人物的特征设计构思剪纸作品。 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剪刀、美工刀、胶水等。(教师)剪纸范作、彩色纸、剪刀、美工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动画片,播放Flash 剪纸动画片,看完的时候要回答老师几个问题:((虎年剪纸动画) 1、这个动画片跟你平时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同? 2、看了这个动画片,你有什么想法? 3、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1)师:现在我们来欣赏河南陕县的剪纸《柿子对鸟》,陕西剪纸风格粗朴豪放,单纯简练。广东佛山的《龙头》剪纸作品,广东佛山剪纸色彩富丽、手法多变、装饰性强。剪纸的题材,绝大多数是劳动群众所喜爱的,寄寓如意吉祥的花鸟鱼兽,如“龙”、“凤”、“鲤鱼”、“孔雀”、“四季瓜果”、“福禄寿全”等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人物和民间故事,这两幅剪纸都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剪纸作品形象夸张、简洁,线条流畅,有一种鲜明的装饰美。这些都是采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了对称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剪纸。 (2)揭题:《巧折巧剪》。(板书) 二、学一学。 你知道关于剪纸的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剪纸,又称窗花,相传始于中国东汉年间(公元25年-220年),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中国民间,特別是山区、农村,每逢结婚、生日庆典、农历新年、喜庆佳节之时,人们时常将书写用的红纸,绘画用的宣纸,剪刻成双喜、福字、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山水,风景等图案,在配以绘画,制作成五彩缤纷的剪纸工艺品,贴在门窗上。以此来表达节日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剪纸艺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贺卡、藏书票、书签、壁挂装饰等等。(课件)上海世博会的波兰馆,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