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临床实验室检查

第7章临床实验室检查
第7章临床实验室检查

下列哪一项无网织红细胞增多

A.溶血性贫血

B.出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感染性贫血

答案: D

题型: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属于核右移

A.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

B.中性粒细胞五叶核>5%

C.外周血杆状核细胞增多

D.外周血三叶核细胞增多

E.出现早、中、晚幼粒细胞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不属于血常规检查的项目是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测定

D.血小板计数

E.白细胞分类计数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属于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A.高原生活

B.剧烈体力劳动

C.大汗淋漓

D.新生儿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贫血伴轻度黄疸最可能是

A.脾亢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生理性贫血

答案:B

单选题:题型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

A.病毒感染

B.化脓菌感染

C.烧伤

D.大出血

E.慢性白血病

答案:A

题型:单选题

哪项血象改变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A.白细胞异常增多

B.红细胞减少

C.血红蛋白减少

D.血小板减少

E.大量原始和幼稚型白细胞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生理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见于

A.剧烈活动后

B.妊娠中、晚期

C.新生儿

D.早期高原生活

E.哺乳期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肺炎球菌性肺炎

B.脾亢

C.伤寒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流行性感冒

答案:A

题型:单选题

血小板增加可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E.脾功能亢进

:A

答案.

题型:单选题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肺炎球菌性肺炎

B.心绞痛

C.急性心梗

D.急性溶血

E.伤寒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肺结核

B.支气管哮喘

C.肺癌

D.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E.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荨麻疹

B.伤寒

C.寄生虫病

D.缺铁性贫血

E.急性大出血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下列哪种情况血沉不增快

A.肺结核进展期

B.风湿活动

C.恶性肿瘤

D.心绞痛发作

E.心梗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脾切除术后

C.正常新生儿

D.再生障碍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E.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血小板增多见于

A.急性白血病

B.脾亢

C.DIC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急性大出血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绝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

A.剧烈呕吐

B.严重腹泻

C.口服利尿剂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中性粒细胞胞浆中见粗大的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需考虑

A.阿米巴痢疾

B.疟疾

C.严重化脓性感染

D.白血病

E.晚期活动性结核病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血沉无明显增快的疾病是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急性心梗

C.慢性肾炎

D.肝硬化

E.各种贫血

答案:A

题型:单选题

白细胞总数增多不见于哪种病

A.大面积烧伤

B.化脓性感染

伤寒副伤寒D.

E.大叶性肺炎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经纠正贫血治疗后复查网织红细胞无增多可能是

A.溶血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下述漏出液检查哪项不符合

A.淡黄色透明

B.一般不易凝固

C.比重1.020

D.蛋白定性阴性

细胞数<0.1×10/L

9E.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见于

A.各种严重感染

B.造血物质严重缺乏

C.急性中毒

D.急性溶血

E.严重组织损伤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下列哪项可引起血沉减慢

A.结核

B.风湿热

C.血液浓缩

D.高球蛋白血症

E.恶性肿瘤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造血物质缺乏C.

D.严重感染

E.提示血细胞衰老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寄生虫或过敏性疾病血常规检查哪项升高

A.白细胞总数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应首先考虑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关于尿量的增减(一般情况下)哪一项是错的

A.出汗多排尿少

B.饮水多排尿多

C.气温升高尿量减少

D.食物中的蛋白质增加排尿减少

E.剧烈运动尿量减少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下列哪种情况血沉检查不升高

A.风湿病

B.良性肿瘤

C.肾炎

D.妊娠

E.心肌梗塞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尿中出现多量管型说明病变位于

A.肾实质

肾盂B.

C.输尿管

D.膀胱

E.尿道

答案:A

题型:单选题

血红蛋白尿的颜色是

A.黄色

B.淡黄色

C.淡红色

D.乳白色

E.酱油色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斑氏尿糖定性试验呈黄绿色,应判定为

A.+

B.++

C.+++

D.++++

E.±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尿糖定性强阳性最常见的病因是

A.情绪激动

B.慢性肾功能不全

C.妊娠中、晚期

D.慢性肝炎

E.糖尿病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正常人尿中偶可见到

A.透明管型

B.上皮细胞管型

C.红细胞管型

D.白细胞管型

E.颗粒管型

答案:A

题型:单选题

临床基因检测实验室建设要求

临检实验室建设标准与要求 一、高通量测序(NGS)实验室简介 1.1NGS实验室又叫高通量测序检测实验室。NGS是下一代测序技术(N EXT G ENERATION S EQUENCING)即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简称。高通量测序技术是 对传统S ANGER测序(称为一代测序技术)革命性的改变,可同时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序列测定,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也称为深度测序 (D EEP SEQUENCING)。 1.2由于NGS技术对所检测的核酸模板进行大量扩增,容易出现实验室污 染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下降;另外NGS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多,实验过程处理不当易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下降或检测失败。因此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验收和规范化管理是NGS技术本身需要,也是在临床上顺利应用该技术前提。 二、NGS实验室临床应用的基本条件 2.1必须拥有符合临检中心相关规定的标准NGS实验室。 2.2检测设备必须符合标准NGS实验室设置要求:高通量测序仪及配套服 务器;高通量测序检测试剂盒;通用电脑;自动分析软件,实验室样本信息管理系统等。 2.3检测人员必须通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并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颁发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上岗证书。NGS实验室必须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建立系列质量管理文

件等,确保实验室日常运行符合国家卫生部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确保实验室卫生安全,确保实验室长期稳定运行。 2.4NGS临床应用必须在无菌无尘环境下进行操作。 三、NGS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 3.1主体结构 主体为彩钢板、铝合金型材。室内所有阴角、阳角均采用铝合金50内圆角铝,从而解决容易污染、积尘、不易清扫等问题。结构牢固,线条简明,美观大方,密封性好。 3.2标准的各区分隔和气压调节 将检测过程分成试剂准备、样本制备、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四个独立的实验区。整个区域有一个整体缓冲走廊。每个独立实验区设置有缓冲区,同时各区通过气压调节,使整个检测实验过程中试剂和标本免受气溶胶的污染并降低扩增产物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可打开缓冲区和PCR扩增区的排风扇往外排气,在实验区的外墙上和各扇门上都安装有风量可调的回风口,空气通过回风口向室内换气。 3.3消毒 在每个实验区和缓冲区顶部以及传送窗内部安装有紫外灯,供消毒用。在各区还设置移动紫外线灯,对实验桌进行局部消毒。 3.4机械连锁不锈钢传递窗

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编辑本段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1、收集尿液的时间: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2、药物会影响检查结果: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再做尿常规检查可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3、尿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有什么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4、尿标本必须清洁: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应使用清洁容器装取尿液,

如医院提供的清洁尿杯。 5、有些病症需多次检查: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能下结论。 对于尿路出现异常的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最好的检验方法,方便又快捷。需要注意的是,做尿常规检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才能获得最准确的结果。 编辑本段解读报告注意事项 1、如果尿液在膀胱内储存时间过长,中性粒细胞可能破坏,释放酯酶到尿中,导致尿干化学检查结果白细胞阳性,而显微镜检查则为阴性,此种情况应以干化学分析仪检查结果为准。 2、肾移植患者排异反应可导致尿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无酯酶,干化学分析为白细胞阴性,而显微镜检查则有白细胞,应以显微镜检查为准。 3、肾脏疾病尿中红细胞常被破坏而释放出血红蛋白,因此显微镜检查可无红细胞存在,而干化学分析血红蛋白(隐血)呈阳性,此时将标本加热煮沸1min,冷却后再测,如隐血仍未阳性,此应以后者结果为准。 4、如果镜下发现红细胞,而尿液干化学分析隐血阴性,如果蒸馏水破坏试验阳性,则可能为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而成假阴性,或者是试纸失效,应以镜下结果为准。[2] 贫血的临床分级——内科护理学

第七章 临床实验室检查

第七章临床实验室检查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无网织红细胞增多 A.溶血性贫血 B.出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感染性贫血 2.下列哪一项属于核右移 A.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 B.中性粒细胞五叶核>5% C.外周血杆状核细胞增多 D.外周血三叶核细胞增多 E.出现早、中、晚幼粒细胞 3.不属于血常规检查的项目是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测定 D.血小板计数 E.白细胞分类计数 4.下列哪一项属于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A.高原生活 B.剧烈体力劳动 C.大汗淋漓 D.新生儿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贫血伴轻度黄疸最可能是 A.脾亢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生理性贫血 6.白细胞减少常见于 A.病毒感染 B.化脓菌感染 C.烧伤 D.大出血 E.慢性白血病 7.哪项血象改变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A.白细胞异常增多 B.红细胞减少 C.血红蛋白减少 D.血小板减少 E.大量原始和幼稚型白细胞 8.生理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见于 A.剧烈活动后 B.妊娠中、晚期 C.新生儿 D.早期高原生活 E.哺乳期 9.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肺炎球菌性肺炎 B.脾亢 C.伤寒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流行性感冒 10.血小板增加可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E.脾功能亢进 1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肺炎球菌性肺炎 B.心绞痛 C.急性心梗 D.急性溶血 E.伤寒 1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肺结核 B.支气管哮喘 C.肺癌 D.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E.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1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荨麻疹 B.伤寒 C.寄生虫病 D.缺铁性贫血 E.急性大出血 14.下列哪种情况血沉不增快 A.肺结核进展期 B.风湿活动 C.恶性肿瘤 D.心绞痛发作 E.心梗 15.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脾切除术后 C.正常新生儿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16.血小板增多见于 A.急性白血病 B.脾亢 C.DIC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急性大出血 17.绝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 A.剧烈呕吐 B.严重腹泻 C.口服利尿剂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8.中性粒细胞胞浆中见粗大的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需考虑 A.阿米巴痢疾 B.疟疾 C.严重化脓性感染 D.白血病 E.晚期活动性结核病

最新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名词解释和大题整理

名词解释:临床实验室临床实验室是指为提供诊断、预防、治疗疾病信息,或为评价 人类健康,对 源自人体的物质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免疫血液学、生物 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及其他方面检查的机构 2.分析前阶段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阶段,包括检验申请、 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和运送到实验室 3.分析后阶段患者的样本分析后检验结果的发出到临床应用这一阶段,包括检验结果的正 确审核和发出,检验人员对结果的合理解释及咨询服务的过程 4.测量不确定度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它表征被测量的真 值所处的量值范围 5.室内质控运用设定的判断限或控制规则对控制图上的测定值(控制值)进行评估,以判 断分析质量是否在预期的控制范围内 6.13s控制规则1个控制测定值超过x±3s控制限,即失控,此规则对随机误差敏感 7.室内质控的目的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 常规测定工作批间或批内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8.全面质量管理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实验室完成分析检测结束,包括检验申 请、患者的准备、样本的采集、样本检测、报告的审核、临床的咨询、意 见的处理等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检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9.室间评价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的结果评 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 10.统计质量控制又名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QC,指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进行监控与诊断,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11.循证医学遵循现代最佳医学研究的证据,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决策 的一门学问 12.POCT中文名:床旁实验,是随着近年来医学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迅速成熟起来 的一种检测手段 13.实验室信息系统(LIS)集现代化管理思想与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存储 技术、宽带传输网络技术、自动化仪器分析技术为一体,用 于实验室的信息管理与控制 14.数据一般指没有经过组织、加工处理的资料,可以以数值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表现为 非数值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图像等 15.信息指经过分类、加工、整理、分析后的数据 16.电渗法当水流过电极板时,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加速沉降,水中 溶解的盐类电解析出,从而使水纯化 17.三极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自动化仪器的冲洗、实验器材洗涤、配置微生物培养 基等,三级水可用反渗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备 18.实验室认可通过授权的认可机构对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按照约定的标准进 行评价,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以正式承认其能力的活动 19.生物危害源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源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由于实验人员处理大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 (1)

附件1(CNAS-CL10:2006)任务编号:L06253-2010-01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5技术要求 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名称及章节/条款号 评审结果评审说明 5.2 人员 5.2.1 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化学专业本科以上学 历,并具有三年以上相关技术工作经历。如果 不具备上述条件,应具有足够的化学相关领域 检测工作经历(至少十年)。质量手册4.1.4.16条款 质量手册5.2 人员 程序文件《人员培训教育管 理程序》 Y 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均为化学专业 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工作经 验,本条款满足。 5.2.2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 知识的培训。关键检测人员(熟悉各项检测方 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应掌握化 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价的方法。质量手册5.2条款 程序文件《测量不去确定度 评定程序》 《人员培训教育管理程序》 Y 本实验室参加过测量不确定度的 培训。 并对检测人员安全救护知识的培 训。 5.3设施和环境条件 5.3.1 实验室应制定并实施有关实验室安全和人员健 康的文件化程序并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程序文件《安全与内务管理 程序》 Y 实验室制定相关制度和程序,保证 实验室安全和人员健康,此条款符 合。 填表说明:“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名称及章节/条款号 评审结果评审说明 5.3.2 实验室应有与检测范围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及 设施,如个人防护装备、烟雾报警器、毒气报 警器、洗眼及紧急喷淋装置、灭火器等。程序文件《设施和环境条件 控制程序》《安全与内务管 理程序》质量手册5.3条 款 Y 有个人防护装备及灭火器,有烟雾 报警装置。此条款符合 5.3.3 实验室应有安全处理、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措 施及文件化程序,并应有安全处理、处置有害 废物的设施和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5.3.7条款 程序文件《设施和环境条件 控制程序》《安全与内务管 理程序》 Y 实验室建立相关文件化文件对有 毒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废液统一管 理,由院务处进行统一处理,满足 要求 5.3.4 从事痕量分析的实验室应确认检测设施和环境 不对检测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NA 本实验室不涉及痕量分析5.4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 5.4.1 在需要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应考虑到 样品的均匀性、反应效率、分析空白、基体效 应、干扰影响、回收率等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 不确定度的作用。质量手册5.4.6条款 程序文件《测量不确定度评 定程序》STC-02-023 Y 实验室建立测量不确定评定程序, 编制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检测人员 参加测量不确定的培训,此条款满 足要求。 5.5 设备 5.5.1 应制定标准溶液和其它内部标准物质的制备、 标定、验证、有效期限及其标识的文件化程序, 并保存详细记录。程序文件《标准物质管理程 序》 质量手册5.6.3条款 Y 本实验室标准溶液的配置有相关 作业指导书,并保留相关纪录,此 条款满足要求。 5.6测量溯源性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名词解释和大题整理

名词解释: 1.临床实验室临床实验室是指为提供诊断、预防、治疗疾病信息,或为评价人类健康,对 源自人体的物质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免疫血液学、 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及其他方面检查的机构 2.分析前阶段 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阶段,包括检验申请、 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和运送到实验室 3.分析后阶段患者的样本分析后检验结果的发出到临床应用这一阶段,包括检验结果的正 确审核和发出,检验人员对结果的合理解释及咨询服务的过程 4.测量不确定度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它表征被测量的真 值所处的量值范围 5.室内质控运用设定的判断限或控制规则对控制图上的测定值(控制值)进行评估,以判 断分析质量是否在预期的控制范围内 6.13s控制规则 1个控制测定值超过x±3s控制限,即失控,此规则对随机误差敏感 7.室内质控的目的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 常规测定工作批间或批内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8.全面质量管理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实验室完成分析检测结束,包括检验申 请、患者的准备、样本的采集、样本检测、报告的审核、临床的咨询 、意见的处理等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检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9.室间评价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的结果评 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 10.统计质量控制 又名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QC,指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进行监控与诊断,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11.循证医学 遵循现代最佳医学研究的证据,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决策 的一门学问 12.POCT 中文名:床旁实验,是随着近年来医学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迅速成熟起来 的一种检测手段 13.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集现代化管理思想与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存储 技术、宽带传输网络技术、自动化仪器分析技术为一 体,用于实验室的信息管理与控制 14.数据 一般指没有经过组织、加工处理的资料,可以以数值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表现为非数值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图像等 15.信息指经过分类、加工、整理、分析后的数据 16.电渗法 当水流过电极板时,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加速沉降,水中 溶解的盐类电解析出,从而使水纯化 17.三极水 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自动化仪器的冲洗、实验器材洗涤、配置微生物培养

实验室安全检查表

百科文章 296fb5f641854e EGgYDQlgbFndPU环境工程实验室 > 社会 > 教育 > 正文 环境工程实验室安 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检查表 新知社新浪微博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检查表 房间号:检查人员:检查日期: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整改结果 安全教育 1. 新进实验室人员是否进行安全培训; 2. 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常与学生交流安全知识经验。 安全制度 3. 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措施明确有效; 4. 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具体; 5. 严格执行实验室人员上下班安全检查制; 6. 是否组织假期前后实验室安全检查,并形成记录。 防火措施 7. 防火器材按标准配备,消防器材放置是否合适; 8. 有效安全、方便、安全通道通畅; 9. 各种易燃气体是否有专人保管; 10. 废弃纸箱、泡沫不得堆放于实验室之内。 安全用电 11. 禁止用电炉等电器于生活使用; 12. 仪器设备有否漏电现象, 电线是否有破损现象; 13. 有无超负荷、乱拉电线等现象。 危险品 14. 危险品(易燃、易爆、剧毒、病原物和放射源等)的储存、使用、搬运等符合规定; 15. 严控实验室危险品的出入; 16. 特种品(剧毒、放射源)领用手续严格,记录可追溯; 17. 专用库房监控严密,特种物品专柜储存双人双锁; 18. 妥善处置实验室废弃物; 19. 未经许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品实验室。 高压容器及管道 20. 易燃与助燃气瓶分开放置,容器阀门紧闭;

21. 实验室气瓶放置于气瓶架上或气瓶柜中; 22. 水、气管道完好不泄漏; 23. 高压力容器注意安全使用。 实验安全 24. 实验(化学反应、电火加热)过程中,必须有人值守;高危实验不得单独操作; 25. 注意明火电炉、电吹风、水冷却系统等的安全使用; 26. 空调、饮水机、计算机等不得开机过夜; 27. 配置的防火、防爆、防水浸等基本设备设施完好可用; 28. 离开实验室时,关闭水源、电源、气源,以防意外。 实验室卫生内务 29. 实验室整齐划一、清洁卫生; 30. 地面有无、积尘及杂物堆积; 31. 实验台有无积尘、实验药液; 32. 实验室钥匙必须专人专管,不得擅自外借他人使用; 33. 实验室门窗完好无漏洞;防盗设施完好可用; 34. 未经教师批准,实验室内不得留宿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病,所以心脏科的医生参与药物治疗,增强心功能是必要的。充血性心脏病需监测排血量。如果近期出现进展期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瓣膜严重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2 呼吸系统 尽可能采取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有利于控制输液量,避免心衰患者出现容量过剩或不足。3.3 术前活动能力的评判 手术操作者必须评估患者的康复能力和活动能力。无法下床或丧失活动力的患者,如脑卒中或痴呆者,由于无法行走,如果行膝下截肢可能导致膝关节挛缩和残端伤口破坏,最终不得不采取更高平面的截肢。 3.4 关节畸形 术前就存在的关节畸形,如膝关节或髋关节屈曲挛缩,本身恢复行走的能力就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行经股骨截肢。严重的关节炎是膝下截肢的相对禁忌证。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后,建议行膝上截肢。 3.5 骨髓炎 骨骼感染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外科治疗失败时,必须截肢,截肢的平面要高于感染的范围。如果指(趾)感染,行放射状截肢;如果是胫骨或腓骨的骨髓炎,则行膝关节离断;如果膝关节或股骨感染时,经股骨截肢。如果截肢的部位十分接近感染灶,最好把骨切缘送培养和药敏检查。3.6 软组织感染 糖尿病足往往造成足前部的感染和溃疡。处理这类病人时,必须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测量局部的患肢的供血状况。如果出现败血症,应采用斩断截肢术,开放创口,缓解淋巴管炎,待到局部的感染控制后,行膝下截肢。3.7 神经病变性溃疡 除了血管疾患,周围神经病变也能导致足部溃疡。如果尽早治疗,采用足部调整,改变足部的压力分布并且给予患者教育,多能治愈。截肢平面最好在有感觉的地方,否则仅仅足趾或足前部截肢,术后常复发溃疡。 3.8 糖尿病或肾衰竭 糖尿病患者伴有肾功能衰竭,伤口的愈合常不良。如果糖尿病足部坏疽伴有肾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者最好首选截肢。4 截肢术后并发症 4.1 血肿形成 术中仔细止血,残端放置引流物可防止、减少残端血肿的形成。要警惕主要血管术后出血,这种情况要在应用止血带下送手术室止血。由于残端血肿可以影响伤口愈合并增加细菌感染机会,所以发现后需穿刺抽出积血并加压包扎。4.2 感染 糖尿病截肢术后病人感染发生率较其 他非糖尿病人高。发现脓肿应积极引流并做细菌培养,选用适合的抗生素。严重感染时需要行再次截肢术。 4.3 坏死 皮缘的小范围坏死可经保守治疗延期愈合。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大范围严重坏死预示残端血供不佳,需即行边缘切除甚至再截肢术。4.4 关节挛缩 多为屈曲挛缩,与术后处理不当有关。应鼓励病人术后进行伸髋伸膝的肌力及关节锻炼,必要时行石膏外固定或手术松解。 4.5 神经瘤 神经瘤常在神经残端形成,当神经瘤受瘢痕压迫及牵拉后会引起疼痛。术中仔细柔和操作使神经断端回缩到正常软组织中可防止痛性神经瘤的发生。术后改变假肢的负重面可避免神经瘤受压至疼痛。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切除神经瘤。 4.6 幻肢痛 几乎每个截肢后病人都有幻肢感存在。但不影响假肢的佩戴,大多会自行消退。少数较重的幻肢痛可行理疗、神经封闭及精神治疗等综合治疗。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曲志成,吴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实验室检查包括有关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并 发症、血液黏稠度以及与感染相关的多项检查指标,不仅提示临床用药的指征,也提示疾病的发展与预后。1 血糖检查 1.1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快速血糖取的是指尖血,包含毛细血管全血与组织液,而全血包含血浆和红细胞;而静脉血糖取的是不含组织液的单纯血液。空腹时指血全血的血糖值比静脉血的血浆血糖值低约12%。由于采取指血时常伴随有组织液的渗出,使指血血糖更容易低于静脉血浆血糖。不过当进食后,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以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此时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而毛细血管接近动脉,所以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也相应要高,但这正好与上述由于红细胞和组织液而导致的指血血糖低于静脉血浆血糖关系相反,所以在进 24 专题笔谈 (总184)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第37卷第3期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Ⅰ血细胞分析 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 女性86.5~111.8g /L 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 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百分率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

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0.12~0.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 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实验室安全检查表

百科文章 > 社会 > 教育 > 正文 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检查表 房间号:检查人员:检查日期: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整改结果 安全教育 1. 新进实验室人员是否进行安全培训; 2. 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常与学生交流安全知识经验。 安全制度 3. 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措施明确有效; 4. 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具体; 5. 严格执行实验室人员上下班安全检查制; 6. 是否组织假期前后实验室安全检查,并形成记录。 防火措施 7. 防火器材按标准配备,消防器材放置是否合适; 8. 有效安全、方便、安全通道通畅; 9. 各种易燃气体是否有专人保管; 10. 废弃纸箱、泡沫不得堆放于实验室之内。 安全用电 11. 禁止用电炉等电器于生活使用; 12. 仪器设备有否漏电现象, 电线是否有破损现象; 13. 有无超负荷、乱拉电线等现象。 危险品 14. 危险品(易燃、易爆、剧毒、病原物和放射源等)的储存、使用、搬运等符合规定; 15. 严控实验室危险品的出入; 16. 特种品(剧毒、放射源)领用手续严格,记录可追溯; 17. 专用库房监控严密,特种物品专柜储存双人双锁; 18. 妥善处置实验室废弃物; 19. 未经许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品实验室。 高压容器及管道 20. 易燃与助燃气瓶分开放置,容器阀门紧闭; 21. 实验室气瓶放置于气瓶架上或气瓶柜中;

22. 水、气管道完好不泄漏; 23. 高压力容器注意安全使用。 实验安全 24. 实验(化学反应、电火加热)过程中,必须有人值守;高危实验不得单独操作; 25. 注意明火电炉、电吹风、水冷却系统等的安全使用; 26. 空调、饮水机、计算机等不得开机过夜; 27. 配置的防火、防爆、防水浸等基本设备设施完好可用; 28. 离开实验室时,关闭水源、电源、气源,以防意外。 实验室卫生内务 29. 实验室整齐划一、清洁卫生; 30. 地面有无、积尘及杂物堆积; 31. 实验台有无积尘、实验药液; 32. 实验室钥匙必须专人专管,不得擅自外借他人使用; 33. 实验室门窗完好无漏洞;防盗设施完好可用; 34. 未经教师批准,实验室内不得留宿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表.doc

附件 2: XX省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表 实验室名称:地点: 实验室负责人: 序 标得号 检查内容准检查方法分 分 1生物安全组织管理10 单位有组成合理的生物安全委员会、 1 有成立文件得 单位法人为生物安全的法定责任人 有会议记录得 实验室负责人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1有任命文件得 人 现场询问第一责任人的职 责回答完整得 有生物安全手册( SOP)并且现行有2有生物安全手册得 效 安全手册现行有效得有生物安全培训制度2有培训制度文件得

标得号 检查内容准检查方法分 分 有培训记录得 有危害评估体系及规范的危害评估书 面材料,包括检测项目生物因子的危 害程度评估、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 护水平等级等,并且风险评估报告已 得到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 2人员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及实验 室生物安全员(检验科每个专业至 少设一名生物安全员)需持证上岗 实验室从事相关实验活动需接受生物 安全培训,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 培训对象是否全面(应包括实验室管 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输人员、 废弃物处置人员、仪器设备维修人员 等)4有评估资料得 内容完整得 有批文得 10 查看上岗证(每一个上岗 证得) 1有培训内容记录得 有培训人员签名得 2每一类型人员已接受培训得 培训内容是否全面(实验室生物安全 2 有每一大类内容得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应急处置预 案、化学和放射安全、生物危害和传

标得号 检查内容准检查方法分 分 染预防、应急救护等) 建立实验室人员的健康档案 ( 包括体2有健康体检档案得检、接 种、预防服药等 ) 档案全面完整得 3实验室设计20 实验室主入口有门禁系统、门上张贴 3 有门禁系统得 规范的生物危害标志 标志规范得 实验室有人员有准入规定,只有得到 1 有“准入规定”得 授权的人员方可进入 有授权签单得 实验室门为自动关闭的门 ( 有可视窗 2 门符合要求得 且带锁 ) ,所有门保持关闭 门保持关闭状态得 实验室污染区、清洁区分区明确,且 4 实验室分区明确 布局、走向合理 布局、走向符合从清洁区 到缓冲区再到污染区得

实验室检查指标

检查项目正常值的具体数值(选择/填空) 1. 血红蛋白(男):120~160g/L 2. 血红蛋白(女):110~150 g/L 3. 红细胞计数(男):( 4.0~ 5.5)×1012/L 4. 红细胞计数(女):(3.5~ 5.0)×1012/L 5. 白细胞计数:(4~10)×109/L 6.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0.50~0.70 7. 淋巴细胞百分数:0.20~0.40 8.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9. 网织红细胞:0.5%~1.5% 10. A/G值:1.5:1~2.5:1 11. 总胆红素:3.4~17.1μmol/L 12. ALT:5~25卡门单位 10~40U/L 13. AST:8~28卡门单位 10~40U/L 14. Bun:3.2~7.1mmol/L 15. Cr:88~177μmol/L 16. Ccr:80~120ml/min 17. 24小时总尿量:1000~2000ml 18. 夜尿量:<750ml 19. 昼夜尿量值比:3:1~4:1 20. 尿最高比重:1.020 21. 二氧化碳结合力:22~31mmol/L (50~70vol%)22. 钾:3.5~5.1mmol/L 23. 钠:136~146mmol/L 24. 氯:98~106 mmol/L 25. 血糖:血浆:3.3~5.6mmol/L (60~100mg/L) 血清:3.9~6.1 mmol/L (70~110mg/L) 26. 总胆固醇:2.9~6.0mmol/L 27. 甘油三酯(男):0.44~1.76mmol/L 28. 甘油三酯(女):0.39~1.49mmol/L 29. 低密度脂蛋白:2.07~3.12mmol/L 30. 血清淀粉酶:800~1800U/L 31. 尿液淀粉酶:1000~1200 U/L 32. 肌酸激酶:酶偶连法(男):38~174U/L (女):26~140U/L 肌酸显色法(男):15~163U/L (女):3~135U/L 连续监测法(同“酶偶连法”) 33. 尿沉渣检查中红细胞:<50万/12h 34. 尿沉渣检查中白细胞:<100万12h 35. 血气分析pH值:7.35~7.45 36. 动脉血氧分压:95~100mmHg 37.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 38. 动脉血氧饱和度:95%~98% 39. 碱剩余:0±3mmol/L 40. HCO3:22~27mmol/L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第01篇:临床实验室管理练习题

临床实验室管理练习题 第一章 1.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临床实验室存在于 A.医疗机构 B.采供血机构 C.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 D.卫生检疫部门 E.以上都是 2.ISO15189是由以下那个组织或国家发布的 A.世界卫生组织 B.国际标准化组织 C.中国 D.美国 E.英国 3.我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是哪年发布的 A.2007 B.2006 C.2005 D.2002 E.2001 4.我国负责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专业机构是 A.CDC B.SFDA C.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D.卫生监督中心 E.医学会 答案:DBBC 第二章 1.质量管理记录的保存期限至少为几年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10年 2.室间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下哪个问题 A.准确性 B.重复性 C.可比性 D.抗干扰性 F.线性 3.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下哪个问题 A. 准确性 B.重复性 C.可比性 D.抗干扰性 F.线性 4.校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下哪个问题 A. 准确性 B.重复性 C.可比性 D.抗干扰性 F.线性 5.检验医师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A.管理实验室 B.分析指控报告 C.与临床进行沟通 D.仪器维护 E.方法学研究 答案:BCBAC 第三章 1.下列各项中最易出现问题、潜在因素最多、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是 A.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B.分析中的质量管理 C.分析后的质量管理 D.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E.以上都是 2.样本需要长期保存时需要保存在 A.-20℃ B.4℃ C.-80℃ D.液氮 E.室温 3.分析过程质量保证,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实验室完成分析检测结束的步骤,不包括 A.检验申请 B.患者的准备 C.样本检测 D.临床的咨询 E.临床的调查 4.样本采集时间要依据血循环中分析物水平的变化而定,保证每天样本采集时间恒定对于消除由日内变异造成的影响很重要。样本采集选择时间的最佳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A.最具“代表性”的时间 B.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 C.症状最稳定的时间 D.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

实验室检验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实验室检验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5.1.1 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85%适用省、市、县三级 (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 开展是指具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手册、检验报告、记录或标准物制备等资料。 (2)指标的依据:依据《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要求。 (3)指标的计算方法:检验项目开展率=实际开展的A类检测项目参数/A类检验项目参数×100% (A类以必须开展工作项目为准。) (4)资料收集方法: a 查阅评估年度《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基本信息部分数据; b 实验室资质认定/认可证书及相关资料; c 抽查理化、微生物、毒理等检验检测报告,核查检验项目实际开展情况。 (5)资料来源:质量管理、业务管理、微生物、理化、毒理等相关职能部门。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

5.1.2 检验设备达标率≥90% 适用省、市、县三级 (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配备情况。 (2)指标的依据:依据《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要求。 (3)指标的计算方法:仪器设备达标率=已达到国家标准的A 类种数/国家标准A类总种数×100% A类为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 (4)资料收集途径: a 查阅评估年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本信息部分数据;

b 查阅《实验室资质认定/认可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 c 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固定资产登记台帐等,核查仪器设备达标率。 (5)资料来源:质量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毒理室等科室。 省、地、县级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标准 5.1.3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率≥95%适用省、市、县三级 (1)指标界定与解释:评价评估单位检验设备管理和运行情况。 (2)指标的依据:依据《省、市、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规范性文件。 (3)指标的计算方法: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率=正常运行的设备

实验室常用指标检测方法

实验室常用指标检测方法 (注:此篇内容为个人整理,仅供参考,所有操作过程和步骤请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内容进行,如因操作不当造成损失,本文概不负责。) 一、基本的操作 1、仪器法 例如:pH计,电导率仪,氟离子计,浊度计等 2.重量法 原理:利用处理前后的重量差来计算水中污染物的含量。 主要操作有:(1)烘干;(2)恒重;(3)称重;(4)操作处理(如过滤);(5)烘干;(6)恒重;(7)称重;(8)计算污染物的含量 其中:烘干;恒重;称重的过程需反复多次进行,知道两次的误差低于万分之四,保证准确。 3、滴定法 原理:滴定管中的标准溶液与锥形瓶中的水样进行反应,使得显色剂变色则反应终止。记录标准溶液的使用量,计算锥形瓶中水样的污染物量。 3.1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 洗涤。通常滴定管可用自来水或管刷蘸洗涤剂(不能用去污粉)洗刷,而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去离子水润洗3次。有油污的滴定管要用铬酸洗液洗涤。 (2) 给旋塞涂凡士林(起密封和润滑的作用)。将管中的水倒掉,平放在台上,把旋塞取出,用滤纸将旋塞和塞槽内的水吸干。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旋塞芯两头薄薄地涂上一层(导管处不涂凡士林),然后把旋塞插入塞槽内,旋转几次,使油膜在旋塞内均匀透明,且旋塞转动灵活。 (3) 试漏。将旋塞关闭,滴定管里注满水,把它固定在滴定管架上,放置

10分钟,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两端是否有水渗出,旋塞不渗水才可使用。 (4) 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液后要检查尖嘴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将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测量。排除气泡的方法是:用右手拿住滴定管无刻度部分使其倾斜约30°角,左手迅速打开旋塞,使溶液快速冲出,将气泡带走。 (5) 装标准溶液。应先用标准液(5-6ml)润洗滴定管3次,洗去管内壁的水膜,以确保标准溶液浓度不变。方法是两手平端滴定管同时慢慢转动使标准溶液接触整个内壁,并使溶液从滴定管下端流出。装液时要将标准溶液摇匀,然后不借助任何器皿直接注入滴定管内。 (6) 进行滴定操作时,应将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控制旋塞,大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后,三指轻拿旋塞柄,手指略微弯曲,向内扣住旋塞,避免产生使旋塞拉出的力。向里旋转旋塞使溶液滴出。滴定管应插入锥形瓶口1-2cm,右手持瓶,使瓶内溶液顺时针不断旋转。掌握好滴定速度(连续滴加,逐滴滴加,半滴滴加),终点前用洗瓶冲洗瓶壁,再继续滴定至终点。 (7) 滴定管使用完后,应洗净打开旋塞倒置于滴定管架上。 (8)滴定管必须固定在滴定管架上使用。读取滴定管的读数时,要使滴定管垂直,视线应与弯月面下沿最低点在一水平面上,要在装液或放液后1-2分钟进行。每次滴定时均应记录开始刻度。 3.2碱式滴定管使用方法 (1)试漏。给碱式滴定管装满水后夹在滴定管架上静量1-2分钟。若有漏水应更换橡皮管或管内玻璃珠,直至不漏水且能灵活控制液滴为止。 (2)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液后,要将尖嘴内的气泡排出。方法是: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挤捏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快速喷出,气泡即可随之排掉。 (3)进行滴定操作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珠靠上部位,向手心方向捏挤橡皮管,使其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可流出。 其他操作同酸式滴定管。 4、分光光度法 原理:基本原理 当一束强度为I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某物质的溶液后,由于一部分光被体系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定义:以离体的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为标本,通过试剂、设备、仪器、技术等进行检测,并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或数据,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 2.临床实验室 医院内的检验科、部分临床科室的实验室。 门诊部、诊所的实验室。 性病、结核病防治院(所)的实验室。 采供血机构的实验室。 卫生防疫部门从事人体健康检查的实验室。 卫生检疫部门对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实验室。 独立的临床检验机构。 3.主要内容(按学科分类) 临床基础检验(临床一般检验) 含临床输血检验、脱落细胞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临床病原体检验(微生物与寄生虫检验) 分子生物学检验 遗传学检验 第一节临床一般检验 一、血液一般检验(血常规检查+血沉) 二、尿常规检验

三、粪便常规检验 四、体液检查(脑脊液、胸腔和腹腔积液) 五、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精液、前列腺液)一、血液一般检查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测定(Hb)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 )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血沉(ESR) 白细胞参数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N , L, M, E, B)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计数(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白细胞分类计数(手工法)

2.白细胞计数WBC的临床意义 A.白细胞WBC↑ 急性细菌感染或炎症:最常见原因 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心肌梗死 溶血、急性大出血 急性中毒 肿瘤性增多 白血病(未成熟细胞) B.白细胞WBC↓ 某些感染:病毒(最常见)、伤寒、原虫 某些血液病:再障,营养缺乏 理化因素致骨髓抑制: 射线(放化疗)、金属(铅汞)、 化学药物(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 脾功能亢进:破坏增加 自身免疫性疾病:粒细胞自身抗体 3. PLT 4.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ESR) ESR: 抗凝RBC在第一小时内和1h末不同时间段内下沉的距离。 临床应用: 炎症:结核、风湿热等 组织损伤及坏死:心机梗塞↑,心绞痛- 良、恶性肿瘤鉴别:恶性↑,良性- 球蛋白增高类疾病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一、常规项目 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 男(4.4-5.7)×1012/L 女(3.8-5.1)×1012/L 新生儿(6-7)×1012/L 儿童(4.0-5.2)×1012/L RBC↑,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RBC↓,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血红蛋白Hb、Hgb 男120-165g/L 女110-150g/L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 红细胞压积PCV或HCT 男性0.39-0.51 女性0.33-0.46 PCV↑脱水浓缩,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尿崩症等。PCV↓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0-100fL MCV、MCH、MCHC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 27-32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g/L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c 成人0.5%-1.5% Ret·c↑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Ret·c↓肾脏疾病,分内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PLT BPC (100-300)×109/L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 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 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 瘤、大手术后(2W内)等。 血小板计数PLT BPC (100-300)×109/L 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药 物过敏等。 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白血病、类白血病、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各种过敏、手术后、尤以脾切除后为甚等。 WBC减少: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粟粒性结核、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癫痫病、抗甲状腺药、抗疟药、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物等。 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期、分娩期、月经期、餐后 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日光浴、紫外线照射、神经过 度紧张、恐惧、恶心、呕吐。 白细胞分类计数WBC、DC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1%-5% 分叶核50%-70% 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