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歧义现象
短语中的歧义现象

短语中的歧义现象短语中的歧义现象——歧义短语,产生原因和常见短语短语中的歧义现象——歧义短语指的是一个短语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意义,因此,歧义短语又称多义短语。
【产生原因】短语产生歧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有很多汉字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读音,比如“长”,有两个读音chánɡ和zhǎnɡ。
这些多音字,在口语表达中,不容易产生歧义,但是在书面语中,会产生歧义。
例如:1、她的手指长的有些奇怪。
一种意思是她的手指长的奇怪,可能多一个或者少一个。
另一种意思是她的手指很长,长短的长。
2、这个人好说话。
“好”有两个读音,hǎo和hào,所以这个句子书面表达就容易产生歧义。
一种意思是这个人脾气好,什么事都好商量。
另一种意思是话多。
二、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这种情况,在书面语中不容易产生歧义,在口语表达中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1、你这种shuǐpínɡ真是太次了。
听者会产生两种意思,一种是自己的“水平”低,也就是能力差;另一种是自己的“水瓶”不好,买得太差了。
2、这种食物可以zhìái。
听者会产生两种意思,一种是这种食物可以致癌,另一种是这种食物可以治癌。
一个字的差别,字义却南辕北辙。
三、停顿不同,重音不同造成歧义句子因停顿不同,意思也不同。
这种句子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语中常会出现歧义。
例如:这件事我做不好。
这句话停顿不同,重音不同,就有不同的意思①这件事我做/不好。
意思是自己有这个能力,但是别人做比较合适。
②这件事我/做不好。
意思是我没有这个能力,做不好。
试论汉语多义及歧义现象

试论汉语多义及歧义现象作者:于柏顺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3期内容摘要:多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语言的必然;是交际中的言语表达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很复杂。
在言语活动中,我们一方面要辨别、避免歧义,以实现正常交际;另一方面也要巧妙利用歧义,以提高表达效果。
关键词:浅析汉语多义歧义多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语言的必然。
多义词语是交际中产生言语歧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义在什么条件下得以生存?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多义对歧义的影响如何?本文便从这几方面人手,对歧义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以单一语言种类为例,虽然形式是有限的,但意义内容则是丰富多彩的。
以有限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丰富多彩的语义内容,很有可能会出现“一形多义”的现象。
以现代汉语为例,因为其所固有的特殊性,使得汉语多义现象产生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多义是指一种语言形式表达了一种以上的意义内容。
我们先分析几个多义的例子:(1)yi qie xiang qian kan(2)他不会说话。
例(1)是口语中由于同音而引起的多义,“前”和“钱”同音,所以可能被理解为“一切向前看”,或者是“一切向钱看”。
例(2)无论在口语中,还是在书面语中,都避免不了多义现象的发生,因为“会”这个词具有“能够”、“擅长”几个意义,所以这句话就有了两种含义,一是他不能够说话(哑巴),一是他不擅长说话(说不好)。
可见,多义是语言中的意义分歧现象。
表达多义的语言形式必须是相同的,在口语中表现为同音,在书面语中表现为同形。
多义的词语在具体言语交际中往往会被限定为单义;语言环境会实现意义的单一性。
例如:在“他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根源在于yi qie xiang qian kan”中,“yi qie xiang qian kan”只能是“一切向钱看”。
可见,多义的词语在言语交际中并非一定表现为歧义。
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有多义存在。
如果没有语境限制或限制不当,它们便会在言语交际中表现为歧义。
8层次分析和歧义

一个是同位 一个是主谓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我想起来了
撞到他的自行车
中国医学研究中国医学研究中国的医学研究中国的医学研究中国医学的研究中国医学的研究我们小组讨论我们小组讨论我们我们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我们小组我们小组讨论讨论照片放大了一点儿照片放大了一点儿一个是变成自己想要的结果一个是变成自己想要的结果一个是变成自己不想要的结果一个是变成自己不想要的结果你们领导你们领导你们的领导你们的领导一个是同位一个是同位一个是主谓一个是主谓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发现了敌人的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哨兵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发现了敌人的哨兵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撞到他的自行车撞到他的自行车
消除歧义 一般依靠上下文。 如:唐张继《枫桥夜泊》 夜半钟声到客船。 1.夜半钟声传到了客船上。 2.在夜半钟声之中到了一条客船上。
中国医学研究 中国的医学研究 中国医学的研究
我们小组讨论 我们/小组讨论 我们小组/讨论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一个是变成自己想要的结果歧义分析 (一)词义不明确造成的歧义 他已走了一个钟头了。走有歧义 走路走了一个小时,
离开了某个地方一个小时了 死
小店关门了。关门:1、下班 2 倒闭了 他干了一天活。一天:1、与一天两天相对的 2.一整
天
你在徐家汇的前一站下车。前:已经过了的 还没
过的
(二)句法结构不固定
研究方法很重要。动宾(研究的方法) 研究一个方法 偏
正
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并列(学生家长)偏正( 没有计划不行 动宾(计划是名词) 偏正(计划是动词) 其他如: 出口商品 下放干部 保留意见 规定 地点
(三)语义关系含糊 鸡不吃了。一个是鸡是承受者 一个是鸡 是主动者 我让他打了。我被打了 我让他打别人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这个人不认识任何 人 谁都不认识这个人 关心的是他母亲。母亲关心别人 关心 的是母亲 她是去年生的小孩。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摘要】: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歧义现象。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关键字】:歧义;歧义类型;歧义解决方法歧义是指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对一个小句或句子的语言意义或言语意义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言语现象。
现代汉语之所以会有歧义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语言结构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结构去表达无限的意义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构表达多种语义的现象,这样看来,多义现象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里,我不想多说关于歧义界定的问题,也就是歧义与多义,歧义与歧解,歧义与笼统,歧义与模糊之间如何划分和区分的问题,只是稍作解释。
1:歧义与多义。
目前语言学界对多义与歧义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一般认为歧义指结构(包括词组和句子)的多义;多义指词的多义。
2:歧义与歧解。
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歧义指语言层面静态的抽象多义,歧解只言语层面动态的具体多义。
歧义可能导致歧解,而歧解并非都是由歧义引起。
歧义指句法歧义,歧解指语境歧义。
3:歧义与笼统。
歧义重在所指对象的真假情况不确定,笼统重在指所指对象个别成员不具体。
4:歧义与模糊。
歧义与模糊的争议不大。
模糊单纯由词义的模糊性引起,与歧义的争议不大。
歧义的定义研究缩小了歧义的定义面,多数人赞成笼统,模糊,双关,含混等形式不宜认为是歧义,因而划定了外延,一遍歧义定义作出明确规定。
由于歧义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就需要详细地剖析一下。
(1):多音词引起的歧义一个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以及意义使得在没有语境情况歧义现象的产生,比如说“都”,没有一定的语境,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是“dou”呢,还是“du”呢?这种歧义只能用词音分析法,也就是组成词,换成“都是”,“首都”就可以理解了。
汉语歧义现象

量词造成歧义
• 三个出版社的编辑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 (出版社、编辑) • 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医院、医生)
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
•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浙 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 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许 多孩子/种的花) •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数百位/死难者 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 学生家长都来齐了。(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 • 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 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 备的。 • 我去上课。 • 鸡吃过了。 •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
•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 备的。 • 我去上课。 • 鸡吃过了。 •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
• • • • • • • • 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妈妈、王玲) 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他、美兵)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两边、一边) 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我、妈妈)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我、小明、我和小明) 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火车里、火车外) 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酒、喝酒) 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进门就问、进门)
(技能)文稿出现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文稿出现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2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 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doc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doc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摘要:歧义是一种语言形式蕴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表达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产生歧义的原因有很多,语音、词义、层次或语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歧义。
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换用适当的词语、增删词语或调换词语的顺序等多种手段来消除歧义。
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生活和学习中,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歧义;现代汉语;语义;语法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也许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什么是歧义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说法。
裘荣棠先生在《歧义浅析》里说过: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确切地说:歧义是一个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没有把确1 / 12切的意思表达清楚,使人可以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理解。
例如:热爱人民的军队,当作偏正词组来看时,热爱人民的?军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意思时指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军队;当作一个动宾词组看,热爱?人民的军队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意思是热爱军队,因为军队是人民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歧义句和歧义现象,但有些歧义现象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辨,是可以排除的。
有时,标题上的歧义可以借助正文的内容来排除。
对这样的歧义句,一般来说,是应该允许存在的。
积极地利用歧义,可以构成双关语或歇后语等修辞格,使言语生动。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上下文无照应的情况下,使人不能分辨的歧义句就会给读者带来麻烦。
无疑,这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和汉语纯洁健康的发展。
论“歧义”

论“歧义”在语言学中,歧义指一个词语或语句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解释或意义。
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或者不能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况,那么就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歧义”这个话题,分析其原因、种类以及对我们实际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歧义的原因在于语言本身虽然是一种相对精确的符号系统,但它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同一单词可能有不同的词性,而不同的语境、语调、语速等也会影响某个单词的含义。
同样,某些表达方式的语法结构也会导致歧义,比如复合句和倒装句等。
其次,歧义有很多种类。
最简单的是词义的歧义,即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例如“银行”既可以指金融机构,也可以指河边的岸边。
还有语法上的歧义,即相同的语法结构可以有不同的意思,比如“他看到了女孩和她的妈妈”,是指女孩和女孩的妈妈还是女孩和说话者的妈妈不清楚。
再比如语气和语调上造成的歧义,例如两个人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走过来,一个人说“天啊,她好漂亮啊”,有可能是在称赞她的美貌,也可能是在惊讶她巨大的体型。
最后,歧义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歧义的存在导致我们经常需要进一步询问或者解释,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沟通上的不便。
有时候,歧义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医疗错误、法律纠纷等。
在商业活动中,歧义也给交易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和不满。
为了避免歧义的出现,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语言的语境和语气,确保自己的表达清楚、简洁、准确。
如果对方的话有歧义,我们也需要善于主动询问和解释,以便彼此更好地理解。
对于某些场合的语言,可以提前进行共识、定义,减少歧义的出现。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写作文章时注意逻辑、文法等方面,以确保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综上所述,歧义是语言交流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歧义的本质和存在的原因,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就能更好地减少歧义产生的风险,提高沟通效率和交流质量。